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新课导入的方法
高中物理课堂常用导入方法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常用导入方法课堂导入是整节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一节成功的物理课往往都是从精彩的课堂导入开始,一个好的导入马上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求知欲。
下面谈谈常用的物理导入方法:(一)激情问题设疑法问题设疑法是根据中学生追求源的心理特点,在新的教学内容讲授开始时,教师给学生创设一些有激情的疑问或矛盾,引起学生惊讶,使学生产生迫切学习的浓厚兴趣的一种导入方法。
引入新课时可故意设置疑障或者陷阱,使学生处于欲得而不能的情景,甚至诱导学生上当。
若能恰当地运用这种方法引入新课,学生的思维一般能较快地活跃起来。
(二)激情实验法实验导入是指通过直观教具进行演示实验或引导学生一起动手实验或利用电教手段,如计算机,投影仪等来巧妙地导入新课。
一位数学家说过:“抽象的道理是重要的,要用一切办法使它们能看的见摸的着。
”实验导入新课直观生动,效果非凡。
通过实验演示导入能使抽象空洞的教学内容具体化、形象化,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这样导入印象深刻,符合中学生的好奇心理,且这种导入有利于培养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培养学生的感性认识,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能力。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等,还可以通过故事、游戏、直观、实验、实例、计算、分步、小结等方法来导入新课。
但不管采用哪种方法,都不能离开针对性、铺垫性和趣味性的原则,努力做到自然得体,水到渠成,与课堂教学融为一体,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激情提问启示法提问启示法是一种通过课堂提问,启发学生思维,引起学生兴趣,进而引发新课题的导入方法。
在讲授某些知识之前,提出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相联系而暂时又无法解决的问题,并加以启发,引入新课,使学生对新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
(四)悬念设计法悬念设疑导入是教师从侧面不断巧设带有启发性的悬念疑难,创设学生的认知矛盾,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起学生解决问题的愿望来导入新课。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诺说得好:“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
浅谈高中物理教学导入新课的方法

被激活了 , 注 意 力 顿 时集 巾到 老 师 所提 出 的问 题 卜 。 七、 诗 歌 导 入 法 学生 的爱 好 是 多 方 饵 f 的, 对新 课内 容 以 诗歌 形 式 导 人 , 趣 味 尤穷 。宋 代 王 之涣《 髓鹳雀楼》 “ 白I 』 = 依I l I 尽, 黄 河 人 海流; 欲 穷 千里 日, 更 卜 一层楼” 两, u J 研
一
.
现代 故 事 、 趣闻等 , 可 以 帮 助学 生思 维 、 _ t富 联 想 ,心 情 舒 畅地 投 入 到 学 习 中 去。 例如: 在“ 共振” 这节课引入时 , 可以 引用 下 述 材 料 1 9 4 0年 1 1 月 7日, 美 国
一
这 是 实 际 教 学 中 最 常 用 的 方 法 之 推 它 才 动 ; 静 止 的树 枝 , 风 吹 它 才动 ; 静
掌 = l 2 : l 古 灾高 [ 1 】 物 理教 学导 人新i M S g 方法
河 北省 无极 中学
个 好 的 课 堂 导 入 是 成 功 的物 理 课堂 教 学 的基 础 ,一 节 课 刚 开 始 的 时 候, 学 生 往往 还沉 迷 在 L 节 课 的 内容 中 或者 课间活动的兴奋巾 , 此时他们的注
于 提 高课 堂 教 学 的 实 效 性 必 定 有 着 十 现 弹 簧 秤 示 数增 大 了 , 从 而给 出超 重 的 如讲惯性定律时 , 可先提问学生 : “ 维持
分重要的作用。 我 通 过 近 几 年 的课 堂 教 概 念 ; 矧样 , 在 观 察 弹 簧 秤 加 速 下 降 时 物 体 的运 动 是 否 一 定 要有 力 的作 用 ? ” 、 学 , 总结 了 以下 几 点 导 入 的技 巧 和 方 其 渎数 减小 的现 象 后 ,建 l 上失 重 概 念 。 “ 速 度 大 的 物体 是 不 是 一 定 受 一个 大 的 法。 通 过 实 验演 示 的直 观 教 学 , 有 助 于 学 生 力 的作 用 ? ” 对 这 些 问题 的肯 定 的答 案 故事导入法 在 头 脑 巾形 成 新 概 念 的情 境 , 而 留下 深 是错 误的,但学生常常认 为是正确的。 针 对 学 生 爱 听 奇 闻 轶 事 的 心 理 特 刻 的 印 象 。 产 生 这 种 错 误 的 根 源 在 于 学 生 的 生 活 点, 引 用 一 些 与 教 学 内容 有 关 的历 史 或 四、 复 习导 入 法 经 验 被 假 象 所迷 惑 。例 如 静 止 的 车 , 人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新课导入的艺术

事例 ,通 过学 生对生活事例的亲身体验来 期待本节课 内容
的讲解 。
例如 : 在学习《 磁现 象和 磁场》 内容时 , 可以先让学生 回
忆 自己小时候 玩“ 吸铁石 ” 的过程 , 知道“ 吸铁石 ” 以吸 引 可 小铁 钉等金属 、 两个 “ 吸铁石 ” 以相互吸 引还可 以排斥 等 可 现象 。然后讨论 “ 吸铁石 ” 为什么可以产 生这些现象 , 从而提 出在 生活和生产中还有哪些与磁有关 的现象 ,进而 引入 新 课 。正是物理知识与 E常生活 、 t 生产联系 的紧密 , 以在物 所 理教学 中可以常常使 用该种导人 方法 , : 《 电粒子 在 如 在 带 电场中的运动》的教学时可 以用 电视 机的使用情况 导人 新 课 ; 摩擦力》 《 的教 学时可以通过人为什么可 以行 走 、 路滑时 为什么会容易摔倒等生活事例来导入新课…… 以这样的方式导入新课 ,不 管成绩好坏 的学生都有 自
s meh g c o lp y i sca so m mp  ̄ meh d o ih s h o h sc l sr o i o to . Ke r s f ci e ca s o m; a h n t o s n r d ci n y wo d ef t ls r o t c i g me h d ; to u to e v e i meh d to Au h rS d r s Mi g u n No2 to’ a d e s ng ag . Mi d e c o l 3 4 0 d l S h o , 9 0 , 2
教 师 在 组 织 教 学 时 的手 段 多样 化 、 理 化 , 合 而课 堂 教 学 的 导
入 方 法 是 高 效 课 堂教 学 的 关 键 .本 文 结 合 自身 的 教 学经 验 和 高 中物 理 教 材 . 简单 介 绍 一 些 高 中 物理 课 堂 教 学 的 导八
新课程下高中物理课堂引入的方法

见解 。
S
得轻松愉快 , 又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 、 分析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 , 而达到加深理解 、 从 巩固运 用 知 识 的 目的 。这 种 “ 课 导 入 ” 新 的方 法 对 于 教学重点的突出 、 教学难点 的突破 , 具有其他 方 法 不 可 比拟 的 教 学 效 果 。并 且 , 于 在 课 由 堂上师生同时参与 了实验 , 就使得全班 学生 有 共 同的 感 性认 识 , 少 了局 限性 和 片 面性 。 减 例如 , 讲授“ 电粒子的圆周运动” 教 带 时, 师先演示“ 电子束在磁 场 中的偏 转” 在 已调 ( 好 的电 子 射 线管 中 的 电子 射 线 旁加 一 很 小 局 部磁场) 问观察 到了什么现象?( , 学生 答 : 在 加 了磁 场 的 那个 地 方 , 射线 发 生 了弯 曲 ) 果 如 扩大磁场的范 围呢?( 在射 线弯 曲部 分之后 加 一 很 小 的 局部 磁 场 ) 线 进 一 步 发 生 了 弯 射 曲。如果不断扩大磁 场范 围, 电子 射线所 使 到 之 处 都 有 磁场 , 推测 一 下 , 电粒 子 的 径 试 带 迹将会如何 ?学生积极思考 , 踊跃讨论 , 带电 粒子 的径迹将不断 弯曲 , 能会形成 一条封 可 闭 的 曲线 , 想 是 一 个 圆 。这 样 引 入 新 课 , 猜 确
浅谈物理教学中新课的导入技能

重 庆 市铜 梁 中学 谭 玉 梅
摘要 :高中 物理课 堂教学是 一 个复杂 的过 程 ,影响课 堂教 学有 效性 的因 素很多 :科学 的教 学设计 、及时反 馈 、合理 的评 价等 。 而俗话 说 ,良好的 开端是 成功 的一 半。本 文结 合高 中教材 ,介绍 了高 中物理 新课 导入的 一些 方法 。 关键词 :有效 教学 新课导 入 教学方 法 激发 兴趣
察 吊灯 而 发 现 摆 的等 时性 、瓦 特 由水壶 盖 被 顶 起 而 发 明蒸 汽 机 …….这些史 料是培 养学生 的科 学兴趣 、科学 态度和献 身精神 的生动教材。 6 .类 比推理法 类 比推 理就 是 ,首先使 学 生发 现新 旧知识 的相似 之处 ,而 后 ,用熟悉的方法推理 出新知识的导入方法。 例如 , 在学 习 “ 运 动的合成和分 解”这节新课 时,先让学生 回忆 “ 力 的合成 与分解 ”的有关知 识。力是矢量 ,可 以用 平行 四 边形法则 对其进 行合成 和分 解 ,速度 也是矢量 ,能用该法 进行合 成 与分解 吗? 在 向心加 速度 的物理 意义 的教学 中 ,有些 同学 对 “ 快慢 、大 小 ”总是 容 易混 淆 ,这 时 ,可 事先 列 出速度 的表 达 式 : 速度描述物 体位 置变化 的快慢 、加速度 的表 达式 : 加速度描 述速度变 化的快 慢。再类 比 向心力 的作用是 改变速度 的方 向。 同 理类比理解 :向心加速度是描述物体 速度方 向变化 的快慢 。 当然 , 新课 导人 的方 法很多 ,除上述 方法外 ,还有激 情导人 法 、图示 导入法 、提 问导人 法等 。而教学既是一 门科学又 是一 门 艺术 ,人 们常说 : “ 教无定 法 ”。在教学 中我们 不能生硬 地去运 用某一种 方法 ,而应 以学 生为主体 ,因材施教 ,灵活运 用各种教 法 ,有时 也可 以是 几种方法 同时使 用。只有充分发 挥学生 主观能 动性 ,才 能提高 课堂效率 ,开发学 生智力 。当然在 设计如 何导人 新 课的 同时 ,也要 精心设计 课堂教 学的其他环节 。使之成 为一个 体 系,能 前后呼应。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新课导入的方法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新课导入的方法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新课导入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学习兴趣的培养。
下面是几种可以用于物理课堂导入新课的方法:1. 提问引入法提问是一种常用的导入新课的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学生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思考和回忆前置知识,然后逐步引入新课。
在教学运动力学中的力平衡定律时,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什么是力?有哪些力的类型?引导学生回忆和总结前置知识,然后才进入力平衡的概念。
2. 图片展示法通过展示相关图片,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教师可以准备一些与新课内容相关的图片,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的概念和认识。
在教学光学的反射定律时,教师可以展示一些反射现象的图片,并询问学生他们观察到了什么规律。
3. 实验观察法通过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观察,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自去实践,并从实验中发现问题,从而进一步引入新课内容。
在教学电磁感应时,教师可以进行一个简单的感应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引导他们思考实验背后的原理。
4. 器材展示法将与新课相关的实物器材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亲自去观察和感受,对课堂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教学力学中的力和力矩时,可以展示一把杠杆和不同重物,让学生观察和感受杠杆平衡的原理和规律。
5. 故事引导法通过讲述一个与新课相关的故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领悟新知识。
教师可以将物理知识融入到一个有趣的故事情节中,让学生在故事中获得新知识。
在教学空气压力时,可以通过讲述飞行员高空呼吸困难的故事,引导学生了解空气压力对人体的影响。
不同的导入方法适用于不同的课堂环境和课程内容。
重要的是要在导入新课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并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高中物理课堂导入的意义和方法

4 . 有利 于 揭 示课 堂教 学 主题 , 使 学 生 明 确 学 习 内容
物理学新 旧知识 间有 着 紧密 的联 系 , 且 抽象 , 难 以 理解 , 用复 习 旧课 来 引人新课 , 既可 以巩 固 以前 所学 旧
现代构建主义理论认为 : 课 堂 的导人 阶段应激 活学 生 已有 的相关 背景 知识 , 补充 必要 的和新 的背 景知 识 , 启发学生对 有关 问题 的思 考 。教 师是 教学 活动 的组 织
2 . 可 以激 发 学 生学 习兴 趣 , 使 学 生产 生 学 习动 机
一
学生的学 习兴趣 是激 发学 习 动机 的主 要 因素 。在 节课 的教学 中, 课 堂导 人 的成 功 与否 , 直 接影 响到 学 生的学习兴趣 , 只有学生对所学 知识产 生 了浓 厚 的学 习 兴趣 , 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 机 , 使学 生主动 、 积极地 学 习和探索本节课的教学 内容 。
3 . 复 习旧课 导 入
课堂导入不是 教 学的 目的 , 而是 教 学 的一种 手 段 。
物理学 是一 门逻辑 性强 、 前后联 系 紧密 的学科 , 教师 要 为学生在 已有知识和所要学 的知识之 间建立 一个桥 梁 , 使学生进入课堂教学状态 , 使 学生理解 和掌 握所要学 习
学过 的知识来推 导 , 帮 助学 生理解 新知识 。又如 , 对“ 向
入到教 学 内容上 来 , 才 能使学 生深 入思考 问题 , 提升 学
习效 率 。 二、 课 堂导 入 的方 法
1 . 引用身边事例导入
物理学 的有关原理 和理 论 , 很多 在我们 身边都 能找 到恰 当的事例 , 通过这些学生 日常生 活 中常 见 的事例 来 引入课 堂教学 内容 , 可以激 发学 生的学 习兴趣 。如 , 《 动 量守恒 定律 》 一节 的导 人 , 教 师可 以结 合学 生经 常玩 的 打台球 , 提 出问题 : “ 用 同一个 母 球击 打子 球 , 为什么 会 出现不 同的运 动方 向?这些 球 的运动 到底 遵循 什么 样 的物理 规律 呢? ” 让学生 思 考和讨 论 。虽 然 打 台球是 学
谈高中物理新课导入论文

谈高中物理新课导入教师对教材的讲授,学生对知识的学习,都是从引入新课开始的。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新课的引入,是课堂教学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并且对整个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每堂课开头的任务就是要启发思维,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奠定必要的知识基础和心理准备,使其思有方向,求有目标。
下面就我平时的教学经验,谈一下新课导入时的几点浅见。
一、提高对新课导入重要性的认识。
新课的引入不仅起着从旧知识到新知识的诱导作用,而且担负着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兴趣的重任。
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过程,这一共同活动的过程,要通过一定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为中介相互作用,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构成了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因素。
其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是主体,而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在于对概念的解释,定理定律的阐述,而在于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迪学生思维,使学生在课堂上能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产生主动学习的欲望和学习物理的兴趣。
因此,教师在新课导入这一环节中,不能仅考虑如何完成从旧知识到新知识的过渡,千篇一律地“复习旧课,引入新课”,而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特点,结合学生实际,设计灵活多样的“引入”方法,做到以“情”入境,以“疑”入境,以“趣”入境,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保持对主题的高度注意,积极主动地学习。
二、做好引入前的准备。
凡事有备无患,预则立,不预则废。
新课的引入除了针对不同的教材内容采取不同的方法外,教师还应深入了解学生,注重学生的心理研究,根据学生的认知心理特征选择教学策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引入新课的形式与引入的深浅程度,弄清哪些是学习新课的关键,以决定引入新课的方法。
教学中要创造适合学习的环境,有意识地增强情感教育,尊重学生,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充分发挥情感的潜在教育功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和发现知识,发展能力。
只要做教学的有心人,一定能使学生感到学习物理的乐趣,乐于投入物理课的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新课导入的方法
作者:尹洋
来源:《文理导航》2019年第29期
【摘; ;要】新课导入是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如果教师在新课导入时的手段多样化,设置的新课导入情景具有趣味性、启发性,那么,上课质量就会得到极大提升。
作者结合高中阶段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自身的教学经验,提出了6种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新课导入的方法。
【关键词】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新课导入
物理学是探究物质的基本结构、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基础科学。
物理学科在培养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中学生的科学素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同时,中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方面存在着较大困难,尤其是对高中阶段物理知识的学习。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上课铃响了后,很多学生虽然人进了教室,但注意力却不能快速从课外活动中转移到课堂上来。
这时,需要教师设置一个比较有趣的课堂导入情景,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课堂中来,为上好本堂课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因此,就高中物理课堂中比较适用的导入方法,我总结了以下几种新课导入方法。
1.实验导入法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实验对于物理学的形成和发展起着根本性的作用。
因此,教师把相关物理实验渗透到物理课堂教学中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用一个演示实验进行新课导入,教师在进行演示实验时,尽可能多找学生上台辅助演示,这样能够有效地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
高中物理知识具有抽象、难理解的特点,通过演示实验进行教学,一方面,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另一方面,能够化抽象为直观,学生更容易接受新的知识。
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究动量变化与冲量的关系之前,可以做这样一个演示实验引入新课:教师在水平桌面上放一个泡沫垫,再拿一个鸡蛋从泡沫垫上方距离泡沫垫一定高度处静止释放,鸡蛋落到泡沫垫上被反弹起来,但鸡蛋完好无损。
紧接着,教师用刚才的鸡蛋在一个瓷碗边轻轻一敲,鸡蛋就破了。
学生看到这种现象时十分疑惑,为什么刚才鸡蛋从那么高的地方落下没有破碎,而在碗边轻轻一敲就破了,他们也非常想知道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这时,学生的思维活动很积极,教师就能顺利展开下面的新课教学。
2.提问导入法
教师对学生进行提问,产生任务驱动,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思考,学生的学习效率就会提高。
教师对学生进行口头提问,学生思考后口头回答教师所提的问题,这种言语上的交流,能增进教師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符合新课程背景下要求的构建互动性课堂的理念。
教师可以根
据具体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情况,在课堂导入环节中精心设计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启发引导学生思考。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设置的问题要具有启发性,并且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不能太难,也不能过于简单,否则这种提问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教师在讲授《自由落体运动》这一节时,可以采用提问方式导入新课。
教师先提出第一个问题:“同学们,根据你们的生活经验,是重的物体下落得快还是轻的物体下落得快呢?”。
学生普遍回答是重的物体下落得快。
这时,教师拿出一个小铁球(小铁球比纸重)和一张A4纸从同一高度静止释放,结果小铁球先着地,通过这个实验使学生更坚定自己的答案。
随后,教师把刚才进行实验那一张A4纸揉成一个小纸团,再次和刚才实验用到的小铁球从同一高度同时静止释放,学生观察到小铁球和小纸团几乎同时落地。
这时,教师提出第二个问题:“同学们,刚才你们都坚定地认为是重的物体下落得快,可是在第二个实验中,小纸团比小铁球轻,为什么他们几乎同时下落呢?”这两个问题及实验现象与学生已有的认知产生冲突,能够有效启发学生思考。
3.故事导入法
通过讲故事的方法导入新课,能够营造一个比较轻松的课堂氛围,教师讲轻松,学生听着也很轻松,并且学生一般都对故事感兴趣,能够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所讲的内容上。
教师选择的故事必须与物理学科相关,内容要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具有关联性。
教师可以讲述历史上一些物理学家在探究物理规律时的经历,也可以是历史上发生的一些突发事件,用物理知识解释原因等。
采用故事导入法,不仅能让学生学到物理知识,还能让他们感受物理学家们在做科学研究时遇到的困难,以及是怎样一步一步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从而让学生学习科学家们的科研精神。
例如,教师在讲授《共振》时,可以选择历史上发生的一个突发事件。
19世纪初,法国昂热市有一座大桥,一天有一队士兵迈着整齐的步伐通过这座桥时,桥梁突然坍塌,许多士兵在这次事件中丧生。
这时,学生肯定想知道桥梁坍塌的原因,老师可以告诉学生导致桥梁坍塌的原因是共振,并讲述共振的概念以及怎样防止共振。
4.复习导入法
高中物理教材中的每一章知识又可以分为几小节知识。
一般情况下,上下节的知识都有很大联系,上一节的知识可能是下一节知识的铺垫,下一节知识又可能是上一节知识的延伸。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选择复习导入的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对上一节知识进行回顾,进而引出新课内容。
我们可以采取对同学进行提问的方式回顾,或者让学生总结上一节课的内容等等。
这种复习导入的方法的优点在于它不但可以巩固学生之前所学的知识,还可以引出后面所学的内容,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例如,在讲授必修一中第四章第三节《牛顿第二定律》的时候,就可以采用复习导入的方法。
先带领学生对上一节内容: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进行复习,让学生再次明确加速度与力成正比、与质量成反比的关系,进而在本节课中顺利推导出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
5.类比法
类比法是由一类事物所具有的某种属性,推测出与其比较相类似的事物也具有同样的某种属性的方法。
在讲述新课前,可让学生回想之前学过的某一知识点内容与新课内容有没有比较相似之处,如果相类似,让学生思考能否把之前的学习方法运用到新课学习中。
例如,教师在讲授《加速度》这一节内容时,可以用类比方法导入新课。
首先,让学生回顾一下之前学习速度使用的比值定义法,再思考一下能否把比值定义法运用到加速度的学习上。
有的学生思维敏捷,觉得可以用比值定义法学习加速度,这时,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尝试一下作用比值定义法,开始新课教学。
我们在学习电势能时,同样可以用类比法导入新课,与之前学习的重力势能进行类比,这样一来,学生在之前就掌握了学习重力势能的方法,现在学习电势能就比较轻松了。
6.设疑法
学生都有强烈的好奇心,我想教师大概都清楚这一点,教师在进行新课导入时,可以采取设疑的方法。
教师针对本节需要学习的知识,提出一些比较有悬念的问题,往往学生都急切地想知道答案,于是,就会很快把精力集中到教师所提的问题上。
例如,教师在讲《安全用电》这一节时,就可以设置这样一个比较有悬念的问题:“一只小鸟飞翔一段时间后,停留在一根高压输电线上,它会有生命危险吗?”。
现在,很多学生都喜爱小动物,并且也有保护动物的意识,其实,他们对这只小鸟的安全问题很关心,于是,很迫切地想要知道答案。
这时,教师就可以进行新课讲授,学生想要知道答案就会认真听讲。
教师在讲追击与相遇问题时,同样可以采用设疑法,一般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总结
新课导入是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关键环节之一。
因此,教师能采用合适的方法导入新课显得尤为重要。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新课导入方法主要有实验法、提问法、故事导入法、复习导入法、类比法和设疑法。
当然,还有其他新课导入方法,也希望广大教师能够大胆创新出其他更高效的新课导入方法,中心目的就是为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促进新课教学的开展。
【参考文献】
[1]刘江波.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导入艺术的探索[J].学周刊,2016,10(10):97-98
[2]阎金铎,郭玉英.中学物理教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李美娜,张娜,王玉兰.新课标下初中物理课前导入策略的探讨[J].科技信息,2013(35):112
[4]张春猛.谈新课程下高中物理课堂导入教学[J].考试周刊,2014(43):1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