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湿疹的诊断鉴别(专业文档)
湿疹的诊断及鉴别

湿疹的诊断及鉴别收藏:博粹堂中医馆湿疹是一种常见的变态反应性、非传染性、过敏性表皮炎症,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表皮及真皮浅层的炎症性皮肤病,那么,湿疹的诊断及鉴别要怎么做呢?湿疹的诊断及鉴别1、乳房湿疹:多见于哺乳妇女,乳晕湿润、糜烂、结痂,时间稍久可增厚,发生皲裂,喂奶时疼痛。
长期不愈。
皮下有硬结者,应考虑并发湿疹样癌的可能。
所以,对乳房湿疹应提高警惕,及时检查。
2、阴囊湿疹:急性者有肿胀、流水、结痂。
慢性者则增厚、苔癣化,甚痒并易复发。
常与局部多汗,外阴刺激、神经内分泌障碍、慢性前列腺炎等有关。
3、女阴湿疹:多见大小阴唇及附近皮肤红肿、糜烂及慢性增厚,甚痒。
常与霉菌性阴道炎、白带增多及内分泌紊乱有关。
4、肛门湿疹:肛门周围湿疹急性期红肿、糜烂,慢性期呈浸润、肥厚,甚至发生皲裂。
奇痒且痛,特别是在便后更加明显。
由于经常搔抓,皮肤可变厚或变薄,萎缩发亮。
儿童肛门湿疹多与蛲虫有关,成人多与痔疮、多汗有关。
5、手部湿疹:发生于手掌部易浸润增厚,过度角化形成皲裂。
手指端湿疹常反复发生水疱、结痂、增厚、脱屑,累及甲床部可影响指甲发育,致使甲板粗糙,凹陷不平。
接触水、肥皂、洗衣粉等常使湿疹加重。
6、腿部脚部湿疹:好发胫前及踝部,常由于下肢静脉曲张或外伤引起。
结痴、增厚、苔藓化,也可呈糜烂、流水,易继发感染或形成溃疡,顽固难治。
7、皲裂性湿疹:与过敏有关,由日常生活中接触清洁剂、肥皂、染料、油漆及日光等刺激物所致。
在疾病过程中,精神创伤、内分泌失调等因素均可加重病情。
8、婴儿湿疹:婴儿湿疹中医称奶癣。
通常在生后第二或第三个月开始发生。
好发于颜面及皮肤皱褶部,也可累及全身。
一般随着年龄增加而逐渐减轻至痊愈。
但也有少数病例继续发展至儿童期甚至成人期。
(整理)湿疹诊疗指南

湿疹诊疗指南(2011年)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免疫学组本指南是在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领导下由免疫学组全体学组委员和相关专家集体讨论制定.供我国皮肤科医师、全科医师以及其他相关学科医师在湿疹诊疗实践中各考。
参加本指南制定的专家有(以姓氏拼音为序):毕志刚、邓丹琪、杜娟、范卫新、方虹、郭在培、顾恒、郝飞、高兴华、金江、廖康煌、李惠、李林峰、刘玲玲、刘彦群、陆东庆、陆洁、陆前进、吕新翔、潘萌、彭振辉、苏向阳、刊,东杰、孙乐栋、涂彩霞,王培光、夏济平、谢志强、张广中、张建中、张理涛、张小呜,章星琪、赵辨、未武。
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一种具有明显渗出倾向的炎症性皮肤病,伴有明显瘙痒,易复发,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病是皮肤科常见病,我国一般人群患病率约为7.5%,美国为10.7%。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湿疹的病因目前尚不明确。
机体内因包括免疫功能异常(如免疫失衡、免疫缺陷等)和系统性疾病(如内分泌疾病、营养障碍、慢性感染、肿瘤等)以及遗传性或获得性皮肤屏障功能障碍。
外因如,环境或食品中的过敏原、刺激原、微生物、环境温度或湿度变化、日晒等均可以引发或加重湿疹。
社会心理因素如紧张焦虑也可诱发或加重本病。
本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
目前多认为是机体内部因素如免疫功能异常、皮肤屏障功能障碍等基础上,由多种内外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免疫性机制如变态反应和非免疫性机制如皮肤刺激均参与发病过程。
微生物可以通过直接侵袭、超抗原作用或诱导免疫反应引发或加重湿疹。
二、临床表现湿疹临床表现可以分为急性、亚急性及慢性三期急性期表现为红斑,水肿基础上粟粒大丘疹、丘疱疹,水疱,糜烂及渗出,病变中心往往较重,而逐渐向周围蔓延,外围又有散在丘疹、丘疱疹,故境界不清。
亚急性期红肿和渗出减轻,糜烂面结痂、脱屑。
慢性湿疹主要表现为粗糙肥厚、苔藓样变,可伴有色素改变,手足部湿疹可伴发甲改变皮疹一般对称分布,常反复发作,自觉症状为瘙痒,甚至剧痒—三、验室检查主要用于鉴别诊断和筛查可能病因,血常规检查可有嗜酸粒细胞增多.还可有血清嗜酸性阳离子蛋白增高,部分患者有血清lgE增高,变应原检杏有助于寻找可能的致敏原,斑贴试验有助于诊断接触性皮炎,真菌检查可鉴别浅部真菌病,疥虫检查可协助排除疥疮,血清免疫球蛋白检查可帮助鉴别具有湿疹皮炎皮损的先天性疾病,皮损细菌培养可帮助诊断继发细菌感染等,必要时应行皮肤组织病理学检查。
湿疹-ppt课件

治疗中宜因势利导,而不宜截堵,例如湿疹局部流滋
水,应看作是内蕴之湿邪外出途径之一,故药物治疗, 也在于化湿燥湿,以利邪去而敛,因而清洁皮损疮面, 不使结痂瘀塞通路,则为必然之举。治疗湿疹。滋水 甚多,皮肤奇痒,湿毒甚者。以内服药为主,因势利 导,排湿毒于体外,尽可能不外用收敛药,因用之较 早,湿毒蕴遏于内,可转移至其他部位发作。若药后 湿热已退,但滋水仍不止者,属邪去而气虚不敛,此 时应清热利湿以清利余邪,合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敛药如龙骨、牡蛎, 五味子、乌梅等以周护正气。此时切切注意,辨证要 确切,不可滥用收敛药,以防留邪闭寇。
肤薄嫩处; • ④老人和儿童慎大面积应用。
• 3.3 外用免疫调节剂
• 3.3.1 他克莫司软膏(普特彼) 属大环内酯类 衍生物,FDA的临床试验表明。适应于各种中、 重度湿疹。
• 3.3.2吡美莫司乳膏(爱宁达) 属子囊霉素巨
• 内酰胺的衍生物。适应于轻、中度湿疹。外用 免疫调节剂的主要不良反应包括瘙痒、灼热感、 刺痛等局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 1.诊断:根据急性期多形性、对称性皮 损,有渗出倾向、瘙痒剧烈等特征,慢 性期苔藓样变皮损等特征,本病一般不 难诊断。
2.鉴别诊断:
急性湿疹应与急性接触性皮鉴别,慢性 湿疹应与慢性单纯性苔藓鉴别,手足湿 疹应与手足癣鉴别
四、治 疗
• 1一般预防原则
• 寻找病因并尽可能去除和避免。 • 1.1 减少诱发加重因素及刺激因素如机械因素 • (搔抓、摩擦);物理化学因素(热水洗烫、高温、低湿 • 度、刺激性药物);生物因素(动植物、微生物感染 • 等);精神紧张或情绪低落或消化功能紊乱。 • 1.2尽可能避免环境中变应原如环境中的屋尘、 • 屋尘螨、花粉、动物(猫、狗)毛、真菌;食物类:牛奶、 • 鸡蛋、花生、海产品、黄豆、坚果和水果等;接触性:二 • 甲苯、甲醛、对苯二胺、芳香化合物、金属镍和铬、橡 • 胶添加剂等。
湿疹的诊断标准是什么(专业文档)

湿疹的诊断标准是什么(专业文档)亚急性湿疹的诊断标准急性病变炎症减轻、渗液减少后,病程迁延,皮损以丘疹、鳞屑和结痂为主,仅有少数丘疱疹和糜烂或有轻度浸润。
急性湿疹的诊断标准1、急性发病,皮损由红斑、丘疹、水疱组成。
集簇成片状,因搔抓常引起糜烂、渗出、结痂和化脓等改变,边缘不清,常呈对称分布。
2、剧痒。
传染性湿疹样皮炎的诊断标准1、在发病部位附近有原发性化脓病灶。
2、皮损以化脓病灶为中心,向四周扩展,表现为红斑、水疱、脓疱、糜烂、结痂等。
进展快,不对称,常沿搔抓方向成带状分布。
慢性湿疹的诊断标准1、可从急性湿疹反复发作而致或开始即呈慢性。
2、好发于面部、耳后、肘、腘窝、小腿、外阴和肛门等部位,伴剧痒。
3、皮损较局限,肥厚浸润显著,境界清楚,多有色素沉着。
4、病程慢性,常有急性发作。
自家敏感性湿疹的诊断标准1、发病前,在皮肤某部常有湿疹存在。
2、经7~10天后,全身突然发生多数散在丘疹,丘疱疹和小水疱,对称分布,并有同型反应。
3、原发病灶好转后,全身皮损也自然减轻、消退。
4、瘙痒剧烈。
生活中如何诊断湿疹:当人患上湿疹后,身体就会出现一些症状,我们可以根据这些症状来对疾病进行判断。
根据多形性皮疹,对称性分布,皮疹边缘不清。
易渗出,有剧烈的瘙痒,常反复发作,呈慢性经过等特点,一般不难诊断。
不过诊断湿疹的时候,要把急性湿疹与接触性皮炎鉴别,慢性湿疹和神经性皮炎鉴别,手足湿疹要和手足癣鉴别。
钱币形湿疹是边界较清楚的成片湿疹,由钱币到手掌大或更大,又称盘形湿疹,红斑,水疱或丘疱疹聚成斑块,或是结蛳脱屑而为局限的亚急性湿疹,引起剧痒,通常发生于手背及于指背侧,也可出现于四肢伸侧、足背、肩部或臀部等处,往往屡次减轻或加重,特别在寒冷季节中容易复发。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疾病与湿疹都非常相似,因此患者自诊断的时候应当格外注意。
湿疹是常见的皮肤病,遇到有渗出液、红斑、丘疹、水疱等发痒皮损时,往往要考虑湿疹。
和湿疹难区别的是传染性湿疹样皮炎、原发刺激性或变态反应性接触性皮炎、湿疹或异位性皮炎。
湿疹-临床表现-检查-诊断-治疗-预防

小儿湿疹小儿湿疹即特应性皮炎,又称为遗传过敏性皮炎、异位性皮炎,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
多于婴幼儿时期发病,并迁延至儿童和成人期。
以湿疹样皮疹,伴剧烈瘙痒,反复发作为临床特点。
主要是对食入物、吸入物或接触物不耐受或过敏所致。
患有湿疹的孩子起初皮肤发红、出现皮疹、继之皮肤发糙、脱屑,抚摩孩子的皮肤如同触摸在砂纸上一样。
遇热、遇湿都可使湿疹表现显著。
病因特应性皮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认为与遗传、环境、免疫、生物因素有关,发病主要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
其中遗传因素发挥着重要作用,有过敏体质家族史的小儿更容易发生湿疹。
主要原因为对食入物、吸入物或接触物不耐受或过敏所致。
环境因素特别是生活方式的改变(如过度洗涤、饮食、感染、环境改变等)是本病发病重要的危险因素。
湿疹是一种皮肤粗燥伴有脱屑,无发热,有明显痒感,严重时轻度红肿,可伴有渗水的慢性皮肤现象。
多从颜面部开始,遇热(洗澡、天气炎热等)会加重。
发作年龄越小,与过敏的相关性越强,特别是与牛奶、鸡蛋等过敏相关。
但不是所有无发热的红疹都是湿疹(崔大夫)。
临床表现症状多以慢性反复性瘙痒为主,影响睡眠。
常以肘窝、腘窝等屈侧部位的慢性复发性皮炎为特征,初发损害为红斑基础上出现密集粟粒大小丘疹,丘疱疹或水疱,水疱破后形成糜烂面,有浆液性渗出,结痂。
急性湿疹处理不当,可转为亚急性或慢性湿疹,如及时适当治疗可逐渐好转,但易复发。
重者可发生大片红斑,其上为成群丘疹、丘疱疹、水疱、糜烂渗液,表面有厚痂,也可延及整个头面部或头颈部。
病灶周围出现红斑丘疹、丘疱疹、水疱、自觉瘙痒。
擦破可发生糜烂、结痂,痂下有脓液渗出,边缘有小脓疱,局部淋巴结肿大,压痛。
附近或远隔部位也可有搔抓所致的平行线状红斑、丘疹和水疱。
病程常经过婴儿期、儿童期和青少年成人期的逐渐演变,少数表现为在特定的年龄段发病,婴儿期(1个月~2岁)以头皮黄色脱屑为先兆,脸部和四肢的伸侧可出现急性红斑、广泛渗液和结痴。
湿疹诊疗指南解读 (最新)

ICD-10湿疹与皮炎
1. 特应性皮炎。 2. 脂溢性皮炎。 3. 尿布皮炎。 4. 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5. 刺激性皮炎。 6. 非特异性接触性皮炎。 7. 剥脱性皮炎。 8. 食入物质造成的皮炎(包括药疹)。
ICD-10
9. 慢性单纯性苔藓和痒疹。
10. 瘙痒症。
三、系统治疗
抗组胺药:
根据病人情况选择适当抗组胺药止痒抗炎
抗生素:
对于伴有广泛感染者建议系统应用抗生素7-10天
维生素C、葡萄糖酸钙
有一定抗过敏作用,可以用于急性发作或红斑瘙痒明 显者
三、系统治疗
糖皮质激素:
一般不主张常规使用。适用于病因清楚、短 期可以祛除病因的患者;对于严重水肿、泛 发性皮疹、红皮病等为迅速控制症状也可以 短期应用,但必须慎重,以免发生全身不良 反应及病情反跳
湿疹
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皮肤炎症反应 具有明显渗出倾向,瘙痒剧烈 容易复发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湿疹是临床诊断
临床上,凡是具备了瘙痒、红斑、丘疹、 水疱、脱屑、肥厚等特点,有渗出及融 合倾向的皮疹,均可诊为湿疹。
对皮炎湿疹的认识不统一
湿 痒 过敏 IV型变态反应 发物 湿毒
非特异者
诊断流程
排除类似湿疹的其它疾病
如疥疮、浅部真菌病、淋巴瘤等; 如Wiskott-Aldrich综合征、选择性IgA缺乏症、 高IgE复发感染综合征等; 如特应性皮炎、接触性皮炎、脂溢性皮炎等
排除具有湿疹皮损的先天性疾病
排除其他各类病因或临床表现特异的皮炎
手部湿疹需与手癣鉴别

( 收稿:21— 12) O0 0— 6
( 发稿编辑 :白兰芳)
3 1
【】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 ,2 0 ,l () 14 J. 0 内分 泌、代谢 、胃肠功 能障碍 以及 慢性感染 病灶等 因素也与发病有 关。外因则认为生 活环 境 、 气候 条件 、 种 外界刺 激( 紫外 线、过热 、搔抓 、肥 皂洗 各 如 浴) 等均可诱 发湿疹或使其加重 。女性多于男性 ,约为 2: 。 1 临床表现可呈亚急性 或慢性 改变 , 称发生。一般于手指背 对 及指端掌面 出现边界不 清的小片状皮疹 ,也可角化肥厚 。掌
2 1 年 1 月 第 1 卷 第 1 期 00 O 7 O
手部湿疹需与手癣鉴别
韩树 立 ( 天津市宝坻区 大口屯医 院 31 1 08 ) 0
手部 湿疹病 因复 杂 ,一般 认为 由内在 因素 与外 在 因素 相 互作用 引起 。内 因中的主 要 因素是病 人有 与遗传 有关 的
水疱 ,疱 壁发 亮 , 液 清澈 ,不 易破 裂 , 疱 亦 可融合 成 疱 水
周 围组织损伤小 ,强度调 节范 围较 大 , 止血 准确和迅速 ,并 发症少 , 对安全可靠 ,可广泛应用于耳鼻 咽喉手术 中的止 相 血 ;④鼻 内镜 特别 适用 于血 管瘤位 置深 者 。
参 考 文 献
冬季 重 、夏季 轻 ,洗 涤剂 等刺激 可 加 重 病情 且 顽 固难 愈 。
另有 一 种 特殊 类 型 称 之 为 “ 疱 疹 ” 汗 ,在春 夏季 常见 ,手 指侧面 、手 掌、指端可见 米粒大小 的水疱 ,位于表 皮深处 , 半 球形 ,稍高 出皮 面 , 称分布 ,手背及 足底少见 , 对 有瘙痒 及 烧灼感 ,水疱一 般不 易破裂 ,2 ~3周 内 自行 消退 ,继 以 脱 屑 ,反复 发作 。
湿疹的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案分析

湿疹的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案分析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其主要症状为皮肤发红、瘙痒、糜烂等。
然而,湿疹的症状与其他一些皮肤病相似,因此准确鉴别湿疹并制定适当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湿疹的鉴别诊断以及治疗方案进行细致的分析。
一、湿疹的鉴别诊断湿疹的鉴别诊断是确定是否患有湿疹的关键步骤,在此我们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与湿疹相似的皮肤病,并指出它们的不同之处。
1. 牛皮癣牛皮癣是一种慢性的皮肤病,常表现为红斑、鳞屑和瘙痒。
与湿疹不同,牛皮癣通常在关节、头皮、肘部等部位出现,而湿疹则常见于手臂弯曲处、膝盖后侧等部位。
牛皮癣的治疗主要以抗炎药物为主。
2. 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关节疾病,可导致关节疼痛、肿胀和活动功能受限。
尽管湿疹与风湿性关节炎都可能导致皮肤红斑,但后者主要影响关节。
治疗风湿性关节炎通常包括非甾体类抗炎药和物理治疗。
3. 白癜风白癜风是一种与色素沉着有关的慢性皮肤病,常表现为皮肤白斑。
与湿疹不同,白癜风不伴有瘙痒和炎症,其病因与湿疹也不相同。
由于白癜风的治疗方法与湿疹不同,请务必咨询专业医生并获得正确的治疗方案。
二、湿疹的治疗方案湿疹的治疗方案应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和个人的特定需求来制定。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湿疹治疗方法。
1. 局部护理对于轻度湿疹患者,局部护理是非常重要的。
使用保湿剂,如乳液或霜剂,可以保持皮肤的水分,缓解瘙痒感并减少皮肤干燥。
另外,使用温和的洗涤剂来洗澡并避免过度搓洗是保持皮肤健康的关键。
2. 外用药物对于中度至重度的湿疹患者,外用药物是必不可少的治疗方式。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是最常用的外用治疗药物,可以有效控制湿疹的炎症和瘙痒。
然而,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可能会导致一些副作用,因此请务必咨询医生,并遵循医生的指导。
3. 光疗光疗是一种通过使用特定波长的光线来治疗湿疹的方法。
紫外线疗法是常见的光疗方法之一,它可以减轻湿疹的症状,并改善皮肤炎症。
然而,由于紫外线对皮肤有一定风险,请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湿疹的诊断鉴别(专业文档)
手湿疹是指局限于手部的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表皮及真皮浅层的炎症性皮肤病,一般认为与变态反应有一定关系。
其临床表现具有对称性、渗出性、瘙痒性、多形性和复发性等特点。
也是一种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病以皮疹多样性,对称分布、剧烈瘙痒反复发作、易演变成慢性为特征。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任何部位,任何季节,但常在冬季复发或加剧有渗出倾向,慢性病程,易反复发作。
手部湿疹应和手癣、汗疱疹、接触性皮炎进行鉴别诊断。
一、手部湿疹的病相鉴别
1。
手癣为手掌的皮肤癣菌感染,若仅累及手背,出现环形或多环形损害,则仍称为体癣。
手癣在全世界广泛流行,我国有较高的发病率,双手长期浸水和摩擦受伤及接触洗涤剂,溶剂等是手癣感染的重要原因,患者以青、中年妇女为多,其中许多人有戴戒指史。
2。
汗疱疹是皮肤湿疹的一种,对称性的发生于手或脚的侧面。
是发生在掌跖的水疱性皮肤病。
因为它发生的部位在手脚这种汗腺特别发达的地方,又以水泡为主要表现,所以在以前一度以为它和汗腺流汗有关,而将它命名为汗疱疹。
现今已经证实它和汗腺、流汗这些因素都没有关联。
其临床表现为深在性小水疱,粟粒至米粒大小,略高出皮肤表面,常无红晕。
对称发生于掌跖及指侧,1-2周后便会干涸成屑,并可反复发生,伴不同程度的灼热及瘙痒,常连续发作数年。
3。
接触性皮炎是皮肤粘膜由于接触外界物质,如化纤衣着,化妆品、药物等等而发
生的炎性反应。
其临床特点为在接触部位发生边缘鲜明的损害,轻者为水肿性红斑,较重者有丘疹、水疙甚至大疤,更严重者则可有表皮松解,甚至坏死。
如能及早去除病因和作适当处理,可以速愈,否则可能转化为湿疹样皮炎。
二、手部湿疹如何诊断
发于指背、指端掌面及手背的湿疹,多呈亚急性或慢性,表现为小片、境界不鲜明的结痴斑,表面常有水疱。
至慢性时则浸润肥厚、表面干燥发生皲裂。
甲周皮肤常肿胀,甲板变厚或不规则。
发于掌部的湿疹,有局限的红斑,边缘不清楚,可见有深在的小水疱、丘疹及浸润肥厚。
冬季时常发生皲裂。
极少数手部湿疹开始呈急性发作,整个手,或指红肿显著,随后发出小水疱、糜烂。
稍后叉转入结痴和慢性过程。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拥有健康,因为健康是生活幸福,事业成功的基础。
回溯上个世纪中期,人们普遍概念认为“没有疾病就是健康”;至1977年,世界卫生组织将健康概念确定为“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身体虚弱,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满状态”;到20世纪90年代,健康的含义注入了环境的因素,即健康为:“生理—心理—社会—环境”四者的和谐统一;进入21世纪,“健,康、智、乐、美、德”六个字组成了更全面的“大健康”概念,成为幸福人生的更佳境界。
同时,大家保持好心情锻炼好身体,一定会健健康康!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必要请去医院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