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B-003-2006汽车空调用贮液器企业标准

合集下载

汽车空调用电动压缩机总成-最新国标

汽车空调用电动压缩机总成-最新国标
对于不带驱动控制器的电动压缩机本体部分制冷(热)性能系数应不小于表 3 规定限定值的
110%。
表 3 电动压缩机的制冷(热)性能系数限定值
压缩机型式
试验电压
压缩机转速
制冷性能系数
制热性能系数
V
r/min
W/W
W/W
2.0
2.8
额定电压
设计名义转速
2.6
3.0
乘用车型
商用车型
5.4 噪声、压力脉动、振动
汽车空调用电动压缩机总成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汽车空调用电动压缩机总成的型式与基本参数、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
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文件适用于汽车热管理系统中使用的电动压缩机总成(以下简称“压缩机”)。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
漏电流应符合表 8 的规定。
对产品进行出厂检验时,1min 电压持续试验时间可用 1s 试验代替,但试验电压值应为表 8 规
18kPa。
5.4.2.2 扫频压力脉动
压缩机的吸气压力脉动允许波动范围不超过 3kPa;
A 类、B 类、C 类压缩机的排气压力脉动允许波动范围应分别不超过 14kPa、17kPa 和
20kPa。
5.4.3 振动
5.4.3.1 定转速振动加速度
试验后三个位置处振动加速度均方根值应满足制造商设计要求或供需双方协议的要求。
MΩ;
b) 向电动压缩机本体内充入冷冻油(按压缩机图纸规定的冷冻油加注)和制冷剂(压缩机
制冷剂的充注量按允许的最大充注量)后,首次充注制冷剂后运转不少于 3min~5min,

国家行业标准公告0603

国家行业标准公告0603

JB/T 9870-1999 JB/T 9751-1999 JB/T 9747-2005 JB/T 51127-1999
2013-12-31 2013-12-31 2013-12-31 2013-12-31 2013-12-31 2013-12-31 2013-12-31 2013-12-31 2013-12-31 2013-12-31 2013-12-31 2013-12-31
CY/T 100-2013 JB/T 9870-2013 JB/T 9751-2013 JB/T 9755.5-2013 JB/T 11323-2013 JB/T 11327-2013 JB/T 11478-2013 JB/T JB/T JB/T JB/T JB/T JB/T 11479-2013 11480-2013 11481-2013 11482-2013 11322-2013 11324-2013
代替标准号
批准日期 2013-12-31 2013-12-31 2013-12-31 2013-12-31 2013-12-31 2013-12-31 2013-12-31 2013-12-31 2013-12-31 2013-12-31 2013-12-31 2013-12-31 2013-12-31 2013-12-31 2013-12-31 2013-12-31 2013-12-31 2013-12-31 2013-12-31 2013-12-31 2013-12-31 2013-12-31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备案号 43965-2014 43966-2014 43967-2014 43968-2014 43969-2014 43970-2014 43976-2014 43977-2014 43978-2014 43979-2014 43980-2014 43981-2014 43982-2014 43983-2014 43984-2014 43985-2014 43986-2014 43987-2014

新能源汽车整车热管理系统介绍

新能源汽车整车热管理系统介绍

新能源汽车整车热管理系统介绍一、背景相较于传统燃油车热管理的对象为发动机、变速箱和空调等系统,新能源汽车的热管理新增了动力电池、电驱动等热管理对象。

从内燃机到电动车零部件的变化燃油车热管理系统主要包括空调制冷系统,和以发动机为热源的座舱暖风系统。

其主要零部件包括机械式空调压缩机、膨胀阀、蒸发器、冷凝器、以及发动机暖风系统等。

传统燃油车汽车热管理系统•新能源汽车(电动汽车)包括座舱、电池、电机电控热管理。

座舱热管理系统包括空调冷风、热泵暖风或PTC暖风,具有加热和制冷需求,主要零部件包括电动压缩机、电子膨胀阀、蒸发器、冷凝器、热交换器、PTC或者热泵冷凝器等。

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游主要包括空调热管理系统、电机电控冷却系统以及电池热管理系统等模块或者总成,由上游水泵、冷凝器等零部件组装而成,为下游整车提供功能安全和使用寿命的保障。

新能源热管理系统产业链中产品更复杂:由于其热管理系统的覆盖范围、实现方式相较传统燃油汽车发生了较大改变,其对于零部件节能性、安全性等方面的要求相对更高。

上游零部件中新增了Chiller、PCT加热器、四通阀等零部件,中游热管理系统中的热泵空调系统、电池冷却系统使得系统复杂程度进一步上升。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系统品名图例作用电池、电机、电子设备等电子/电磁膨胀调节系统流量热管理系统阀电池、电机、电子设备等热管理系统冷却板内充冷却液,用于电池冷却电池、电机、电子设备等热管理系统电池冷却器电池系统换热电池、电机、电子设备等热管理系统电子水泵、水阀用于电池及电子设备水冷却减速器冷却系统油冷器、油泵电机和减速器冷却系统空调系统电动压缩机产生高压气体空调系统PTC/热泵通过加热或热交换产生热量空调系统膨胀阀控制制冷剂流量空调系统贮液器贮存制冷、过滤杂质与吸收水分空调系统冷凝器将冷却剂从气态变成液态,将其热量释放出来至周围空气中空调系统蒸发器让低温低压制冷剂吸收空气中热量关键部件解析小结: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部件趋于多样化和电气化,复杂性更高,带来新增市场机会。

制冷设备标准(1)

制冷设备标准(1)

外来文件登记表序号文件名称1 中华人民共和国质量法2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3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4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5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6 GB/T 25860-2010 蒸发式冷气机7 JB/T 4330-1999 制冷和空调设备噪声的测定JB/T 5446-1999 活塞式单机双级制冷压缩机JB/T 8702-1998 屋顶式风冷空调(热泵)机组JB/T 8889-1999 谷物冷却机JB/T 9056-1999 容积式制冷压缩冷凝机组JB/T 9058-1999 制冷设备清洁度测定方法JB/T 9061-1999 组合冷库JB/T 9064-1999 盘管耐压试验与密封性检查JB/T 10285-2001 食品真空冷冻干燥设备JB 6917-1998 制冷装置用压力容器JB/T 3355-1998 离心式冷水机组JB 8701-1998 制冷用板式换热器GB 9237-2001 制冷和供热用机械制冷系统安全要求GB/T 10079-2001 活塞式单级制冷压缩机GB/T 10870-2001 容积式和离心式冷水(热泵)机组性能试验方法GB/T 18362-2001 直燃型溴化锂吸收式冷(温)水机组GB/T 18429-2001 全封闭涡旋式制冷压缩机GB/T 18430.1-2001 蒸汽压缩循环冷水(热泵)机组工商业用和类似用途的冷水(热泵)机GB/T 18431-2001 蒸汽和热水型溴化锂吸收式冷水机组GB/T 18517-2001 制冷术语GB/T 18835-2002 谷物冷却机GB/T 18836-2002 风管送风式空调(热泵)机组GB/T 18837-2002 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GB/T 19569-2004 洁净手术室用空气调节机组GB 18361-2001 溴化锂吸收式冷(温)水机组安全要求GB/T 5773-2004 容积式制冷剂压缩机性能试验方法GB/T 7778-2001 制冷剂编号方法和安全性分类GB/T 7941-1987 制冷装置试验JB/T 10537-2005 冷冻空调设备用复合密封垫片JB/T 10538-2005 防爆除湿机及空调机JB/T 10477-2004 制冷空调净化设备的箱体器件JB/T 6918-2004 制冷用金属与玻璃烧结液位计和视镜JB/T 10503-2005 空调与制冷用高效换热管JB/T 10504-2005 空调风机噪声声功率级测定混响室法SB/T 10354-2002 制冷系统和热泵—系统流程图和管路仪表图—绘图与符号SB/T 10355-2002 制冷系统和热泵—软管件、隔振器和膨胀接头—要求、设计与安装GB/T 19842-2005 轨道车辆空调机组GB/T 20107-2006 户用及类似用途的吸收式冷(热)水机GA/T 20108-2006 低温单式空调机GB/T 20109-2006 全新风除湿机GB/T 20108-2006 低温单式空调机SB/T 10345.1-2001 制冷系统和热泵—安全和环境要求第1部分:基本要求、定义、分类和SB/T 10345.2-2001 制冷系统和热泵—安全和环境要求第2部分:设计、建造、试验、标记SB/T 10345.3-2001 制冷系统和热泵—安全和环境要求第3部分:安装地点和人身保护SB/T 10345.4-2001 制冷系统和热泵安全和环境要求第4部分:操作、维护、检修和回收SC/T 9011.1-2006 冻结装置试验方法第1部分:总则SC/T 9011.2-2006 冻结装置试验方法第2部分:平板冻结装置试验方法SC/T 9011.3-2006 冻结装置试验方法第3部分:隧道冻结装置试验方法SC/T 9011.4-2006 冻结装置试验方法第4部分:流态冻结装置试验方法JB/T 10648-2006 空调与冷冻设备用制冷剂截止阀JB/T 10649-2006 桥式起重机用空气调节机JB/T 6527-2006 组合冷库用隔热夹芯板JB/T 7222-2006 大型氨制冰装置JB/T 7658.10-2006 氨制冷装置用辅助设备第10部分:集油器JB/T 7658.11-2006 氨制冷装置用辅助设备第11部分:中间冷却器JB/T 7658.1-2006 氨制冷装置用辅助设备第1部分:淋水式冷凝器JB/T 7658.12-2006 氨制冷装置用辅助设备第12部分:紧急泄氨器JB/T 7658.13-2006 氨制冷装置用辅助设备第13部分:空气分离器JB/T 7658.14-2006 氨制冷装置用辅助设备第14部分:氨液分离器JB/T 7658.15-2006 氨制冷装置用辅助设备第15部分:氨气过滤器JB/T 7658.16-2006 氨制冷装置用辅助设备第16部分:氨液过滤器JB/T 7658.17-2006 氨制冷装置用辅助设备第17部分:立式冷凝器JB/T 7658.18-2006 氨制冷装置用辅助设备第18部分:卧式冷凝器JB/T 7658.2-2006 氨制冷装置用辅助设备第2部分:油分离器JB/T 7658.3-2006 氨制冷装置用辅助设备第3部分:立式蒸发器JB/T 7658.4-2006 氨制冷装置用辅助设备第4部分:卧式蒸发器JB/T 7658.5-2006 氨制冷装置用辅助设备第5部分:蒸发式冷凝器JB/T 7658.6-2006 氨制冷装置用辅助设备第6部分:空气冷却器JB/T 7658.7-2006 氨制冷装置用辅助设备第7部分:搅拌机JB/T 7658.8-2006 氨制冷装置用辅助设备第8部分:贮液器JB/T 7658.9-2006 氨制冷装置用辅助设备第9部分:低压循环桶GB/T 20738-2006 屋顶式空气调节机组JB/T 10718-2007 空调用机织空气过滤网JB/T 10768-2007 空调水系统用电动阀门JB/T 10817-2007 起重机用三支点硬齿面减速器GB/T 18430.1-2007 蒸气压缩循环冷水(热泵)机组第1部分:工业或商业用及类似用途的冷GB/T 21145-2007 运输用制冷机组GB/T 21360-2008 汽车空调用制冷剂压缩机GB/T 21361-2008 汽车用空调器GB/T 21362-2008 商业或工业用及类似用途的热泵热水机GB/T 21363-2008 容积式制冷压缩冷凝机组JB/T 10916-2008 户用和类似用途采暖空调热水机组编制:办公室审核人:批准人:。

gmp缺陷项

gmp缺陷项

gmp缺陷项主要缺陷1.质量检验⼈员岗位实操⽅⾯的培训不到位,检验基本知识掌握不全⾯。

⽐如未对⾼氯酸滴定液进⾏温度校正;熔点检测仪未按药典要求定期使⽤熔点标准品进⾏校正;检测装量⽤的量筒不是量⼊式的。

(第119条)⼀般缺陷项:1.车间纱窗布满灰尘,且有⼀个的固定条已脱落(第41条)2.企业所⽤的摇摆颗粒机的清洁⽅法⽆饮⽤⽔冲洗时间、清洁剂配制⽅法内容(84条)3. 企业所⽤的摇摆颗粒机的使⽤记录⽆所⽣产药品规格等项⽬(86条)4.化验室使⽤的⽔分测定仪未见校准标识;(第九⼗⼀条)5.仓库⼈员未按操作规程对药品直接接触的包装材料进⾏检查,如内包材仓⼝服液体药⽤聚酯瓶外包装上⽆批号标识;(⼀百零六条)6.批⽣产记录版本由(PM-2CTY)001-00变更为PM-R001-01,未按⽂件管理操作规程办理⼿续;部分⽂件的分发记录不完整,如新修订的中间产品质量标准,分发部门包括质量管理部、⽣产技术部、⼈事⾏政部,分发记录只有⽣产技术部有签收记录;(第⼀百五⼗三条)7.提取(煎煮)记录⽆压⼒、温度、加热时间参数;配液(总混)记录⽆混合温度、压⼒参数;灌装记录⽆灌装速度参数;(⼀百七⼗五条)8.固体制剂混合制粒间正在进⾏混合制粒,⽆⽣产状态牌;(第⼀百九⼗⼀条)9.对照品溶液的配制记录⽆对照品来源、批号及⽤途等信息;(第⼆百⼆⼗三条)10.企业成品留样证⽆留样样品规格项⽬;常温留样室温度记录为32℃,未采取相应的⼲预措施;(第⼆百⼆⼗五条)11.矩形压⼒蒸汽灭菌器再验证报告,未对最冷点和最热点进⾏确认;(确认与验证附录第五⼗条)2016年上半年全省药品 G MP 跟踪检查发现缺陷梳理清单(其它部分)组织机构、⼈员、培训⽅⾯1.车间⽣产⼈员健康查体表中缺少⽪肤病、肝功、过敏试验等信息,质检⼈员查体表中⽆辩⾊⼒检查信息。

(31 条)电⼦记录数据完整性(含计算机化系统)⽅⾯2.药品稳定性试验箱、⽣化培养箱⽆备⽤电源,真空冷冻⼲燥机计算机⼯作站⽆备份数据⽤的移动硬盘;完整性测试仪内保存历史数据不完整,不能准确追溯到所测试的滤芯。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2006年发动机冷却液产品质量国家监督专项抽查情况的通报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2006年发动机冷却液产品质量国家监督专项抽查情况的通报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2006年发动机冷却液产品质量国家监督专项抽查情况的通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已撤销)•【公布日期】2006.12.04•【文号】国质检监函[2006]980号•【施行日期】2006.12.04•【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质量管理和监督正文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2006年发动机冷却液产品质量国家监督专项抽查情况的通报(2006年12月4日国质检监函[2006]98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质量技术监督局:为进一步加强发动机冷却液(防冻液)产品质量的监管,督促企业严格按照国家强制性标准的要求组织生产,保证广大消费者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近期,总局组织对发动机冷却液进行了产品质量监督专项抽查。

现将本次专项抽查的主要情况通报如下:一、基本情况本次共抽查了全国191家企业的214种产品,产品抽样合格率为63.1%。

其中,抽查了21家大型企业生产的31种产品,全部合格,产品抽样合格率为100%;抽查了13家中型企业的13种产品,产品抽样合格率为84.6%;抽查了157家小型企业生产的170种产品,抽样合格率仅为54.7%。

本次专项抽查,一是统一实施细则。

由国家质检总局组织专家根据制动液产品的相关标准,制定了统一的实施细则,全国按照统一的细则进行检验。

二是突出重点项目。

主要针对问题较多的冰点、沸点、腐蚀试验项目进行检验。

二、抽查结果分析(一)冰点未达到标准要求。

冰点是发动机冷却液在低温下的防冻性能指标,冷却液的冰点越高防冻性能就越差。

抽查中有部分产品的冰点高于标准要求,冰点最差的样品为-11℃(标准规定≤-25℃)。

这样的冷却液在北方冬季使用时,发动机防冻液容易结冰、凝固,导致水箱及冷却系统管路胀裂。

(二)沸点过低。

发动机冷却液的工作温度一般为85℃~95℃,因此,标准规定沸点不能低于106℃。

抽查中有部分产品达不到标准要求,沸点最低的样品为84℃。

汽车空调冷凝器企业标准

汽车空调冷凝器企业标准

Q/SYS *****************有限公司企业标准Q/SYS001-2012汽车空调冷凝器2012- 02 - 01发布 2012 – 02 -31实施*******************************发布前言本标准严格按GB/T 1.1-2000 及GB/T 1.2-2000的要求编写而成。

本标准由*************************负责起草。

本标准起草人:***本标准发布日期2012-02-01,本标准实施日期2012-02-31。

汽车空调冷凝器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汽车空调制冷装置用冷凝器的分类与命名,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标签、使用说明书,包装、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汽车空调制冷装置用冷凝器。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2828-87 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适用于连续批的检查)GB 9969.1-88 工业产品使用说明书总则ZB J73027-89 制冷设备清洁度测定的一般规定GB 2516-81 米制螺纹标准QC/T 656-2000 汽车空调制冷装置性能要求QC/T 657-2000 汽车空调制冷装置试验方法ANSIB 1.1-87 美制统一螺纹标准3要求顾客有要求的按顾客要求(标准、图纸、传真等),在顾客无要求的情况下,按以下要求:3.1 焊接要求3.1.1铝波浪带与铝口琴管焊接应牢固,焊缝均匀,焊接率不低于95%。

每个脱焊处的长度应小于20mm。

铝波浪带焊后不允许变形,不允许烧坏。

焊料不允许堆积、聚积。

3.1.2铝圆管与铝接头和铝口琴管焊后,焊缝应均匀,不允许焊料堆积。

3.2 内腔清洁度3.2.1冷凝器内腔内残存水量应不大于70mg/㎡。

3.2.2 冷凝器内腔残存杂质质量应不得超过20 mg/㎡,且最大长度或半径不得超过0.5㎜。

汽车空调选型设计

汽车空调选型设计

汽车空调选型设计第1章前言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及目的汽车空调的作用已经是众所周知的,尤其是随着地球表面气温的日益变暖,人们对空调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对空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了,不仅轿车和客车装有空调,现在不少工程车和卡车上也装有空调装置。

通过总结教学、设计、科研和维修经验以及搜集国内外资料的基础上对本汽车空调系统进行设计,从而使我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掌握汽车空调的构造、原理、设计及一些实用维修技术的提高。

国内汽车空调主要生产企业及其产品现状和发展趋势在中国,汽车空调业在1983年前基本上是一纸空白,汽车空调基本上要靠进口组装,1983年以后,少数企业开始从国外引进技术和生产设备,从1986年开始不少地方和企业争上项目,经过近20年的发展,国内汽车空调业在新品开发及合资合作方面均取得了比较大的突破。

在压缩机方面,上海内燃机油泵厂于1988年12月与泰国正大集团合资成立上海易初通用机器有限公司,是国内最早批量生产汽车空调系统等系列产品的专业定点厂。

公司主要产品有汽车空调系统,SE5,SE7,SE5V,SE7V,SP系列等汽车空调压缩机、储液干燥器等产品。

89年起公司先后引进了日本三电SD5系列空调压缩机制造技术和美国德尔福V5系列空调压缩机制造技术,2001年,上海易初通用机器有限公司又与日本三电公司在上海浦东合资成立上海三电汽车空调有限公司,生产日本三电公司七缸摇盘无级可变排量压缩机SD7V16和六缸摇盘无级可变排量压缩机SD6V12,目前已经形成了产品自主开发能力和年产80万套汽车空调压缩机生产能力,公司汽车空调压缩机及系统产品已达百余种,2003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62482万元,同比增长35%。

湖南华达机械总厂于1992年引进日本杰克赛尔公司六缸斜盘DKS系列压缩机产品,1994年双方又合资组建湖南华达-杰克赛尔汽车空调有限公司。

HZC主要生产经营DKS-S 型、DKS-CH型、DCW-17型汽车空调压缩机,具有年产30万台的生产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汽车空调用贮液干燥器企业标准2006.9.1发布2006.9.10实施嵊州市盈亿机械有限公司发布前言本标准使用的介质为HFC-134a,参数,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是依据行业标准,国内外同行业的技术要求,用户要求以及生产实践而制定的。

本标准由嵊州市盈亿机械有限公司提出本标准由嵊州市盈亿机械有限公司技术部负责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储伟本标准2006年发布.汽车空调(HFC-134a)用贮液干燥器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汽车空调(HFC-134a)用贮液干燥器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HFC-134a为制冷剂、工作压力在0-3.5Mpa、容积小于1000ml的汽车空调用贮液干燥器。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6287 分子筛静态水吸附测定方法GB/T10125 人造气氛腐蚀试验盐雾试验QC/T662 汽车空调(HFC-134a)用贮液干燥器GB/T2828 逐批检查记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适用于连续的检查)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贮液干燥器一种装有干燥剂、过滤器等,用于收集循环于系统中的制冷剂所含过量的水分并贮存高压液态制冷剂的容器。

3.2干燥剂用于收集和容纳水分的固体吸附剂,在制冷循环中,干燥剂应与制冷剂、冷冻润滑油相容。

3.3压力损失制冷剂流经贮液干燥液进出口的压力差值3.4干燥剂吸水能力干燥剂在湿空气或制冷剂中吸得水的最大质量与吸水前干燥剂质量之比4产品分类及型号的表示方法4.1 汽车空调干燥过滤器分为铝质贮液器和铁质贮液器两大类示例:型号TZ76-BK(A) 表示该产品的器体外径为Φ60.5mm,客户为博格众思,为同样外径及客户的第二种产品5技术要求应符合本标准要求,并按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和技术文件制造。

5.1外观及外形尺寸5.1.1外表面标志应清晰,焊缝均匀,无明显划痕、油污。

5.1.2外形尺寸应符合图样规定要求5.2 气密性经5.3MPa液压试验后应无泄漏及明显变形,并应在10.4MPa液体压力下不破裂。

5.4有效容积实测值应不小于规定值。

5.5干燥性能5.5.1干燥剂吸水能力应不小于15%。

5.5.2干燥剂预吸水量应不大于干燥剂重量的2.0%。

5.6 清洁度内部杂质含量应不大于25mg。

5.7压力损失进出口压力损失不得大于13.8KPa。

5.8耐高温性经140℃,96h高温试验后,外观无异常变形、损坏,并符合5.2的要求。

5.9 耐低温性经-40℃,72h低温试验后,外观无异常变形、损坏,并符合5.2的要求。

5.10 耐变温性经140℃~-40℃,10个周期温度交变试验后,外观应无异常或损坏,并应符合5.2的要求。

5.11 耐振性按振动频率33Hz,加速度4.6g进行10×105次振动试验后,外观应无异常变形,并应符合5.2的要求。

解剖试验件,内部零件应无损坏5.12 耐压力交变性经0.5MPa~3.5MPa,50000周期压力交变试验后,应无异常变形或开裂现象,并应符合5.2的要求5.13 耐腐蚀性5.13.1铁贮液器经试验后,表面涂层除局部棱边3mm以外,应无气泡、起皱、开裂或脱落,底层金属无腐蚀现象。

5.13.2铝贮液器经试验后,表面涂层除局部棱边3mm以外,孔蚀深度≤0.2mm。

5.14 易熔塞性能当内部温度达到103℃~110.5℃时易熔塞应被击穿,无易熔塞的贮液器无些项要求。

6试验方法6.1 测量用仪器仪表要求各项试验用仪器、仪表应在有效使用期内,并应附有规定的合格证。

6.1.1温度测量仪表准确度应为±2℃,最小分度不应超过规定精度的2倍。

6.1.2压力测量仪表准确度应不低于绝对压力读数的±1%,最小分度不应超过规定精度的2.5倍。

6.1.3流量测量仪表准确度应不低于测量值的±2%,最小分度不应超过规定精度的2.5倍6.1.4分析天平的额载荷为200g,准确度为0.1mg。

6.2 外观质量及外形尺寸检验6.2.1用目测检查外观质量应符合5.1.1的要求。

6.2.2外形尺寸用通用量具和专用检具进行检查,应符合5.1.2要求6.3 气密性试验:6.3.1在(18℃~28℃)环境条件下,向贮液器充入3.5MPa的干燥高纯度度氦气,用氦检漏仪检测贮液器各个部位,每个部位的泄漏量应小于5g/a。

6.3.2把出口端堵位,从进口端向内腔充入3.5MPa的干燥高纯氮气,整个贮液器浸没在洁净的水中,被观测面距水面2~4mm,保持1min,应无任何气泡逸出。

6.4 耐压性能试验在有防护条件下,内部充满液态介质,缓慢升压至5.3MPa(压力表准确度不低于1.5级),保压3min,经检查如无泄漏及明显变形,则继续慢升压至10.4MPa,保压3min产品不破裂。

6.5 有效容积测量a) 在(18℃~28℃)环境条件下称出产品重量G1b) 往产品内灌满46#冷冻油液体,其密度为ρc) 称出重量G2则有效容积V=(G2-G1)/ρ6.6干燥性能试验6.6.1按GB/T6287分子筛静态水吸附测定方法测定贮液器内干燥剂的吸水能力。

6.6.2在(18℃~28℃)环境条件下,对相对湿度不大于55%,取清洁坩埚称重A,迅速剖开贮液器,从中取出10g左右干燥剂放入坩埚,迅速称重坩埚和干燥剂总质量B。

将成有干燥剂的坩埚放入预热至960±20℃的烘箱内30min±2min,取出坩埚放入干燥器内冷却,称重盛有干燥剂的坩埚C(测理仪器准确度0.01g).则预吸水量=(B-C)/(C-A) ×100%式中:A——清洁坩的初始质量,gB——坩埚和烘干前干燥剂总质量,gC——烘干并在干燥器内冷却后坩埚和干燥剂总质量,g6.7 内部清洁试试验在(18℃~28℃)环境条件下,预称重经90±5℃不小于30min干燥的滤纸A(滤纸精度8μm,测量仪器精度1mg),把约为贮液器容积30%的异辛烷剂倒入贮液器,摇动4~5次后倒出经滤纸过滤,滤纸再经同前温度、时间干燥后称重B(测量仪器准确度0.1mg)。

则杂质含量=B-A式中:A——干燥滤纸的初始质量,mgB——过滤杂质与干燥后的滤纸总质量,mg6.8 压力损失试验让温度为60±5℃的R134a液体,以2.7 Kg/min的流量流过贮液器里面,测量贮液器进出口处的压力差,即为贮液器的压力降值,结果应满足5.7的要求。

6.9耐高温性能试验把贮液器上的易熔塞用堵头代替,然后放倒温度为140±3℃的恒温箱内保温96h,再把它放到常温下自然冷却,试验后应符合5.8的要求。

6.10耐低温性能试验把贮液器放到温度为-40±3℃的低温箱内保温72h,然后放到常温下自然恢复,试验后应符合5.9的要求6.11温度交变性能试验将贮液器放入为140±3℃的恒温箱内保温2h,移至室温环境放置5min,然后放入-40 ±3℃的低温箱内保温2h,再移至室温环境放置5min,如此连续进行10个周期的试验,结果应符合5.10的要求。

6.12耐振性能试验向贮液器内部加入50%容积的试验介质(冷冻机油加液态R134a),用氮气在常温下加压至1.4MPa,垂直安装在振动试验台上,按振动频率33Hz,振动加速度4.6g进行上下5×105 次,前后、左右各2.5×105次的振动试验后,应符合5.11的要求。

6.13耐压力交变试验将贮液器装在压力交变试验台上,液压油温度为80±2℃(测温仪准确度0.5℃),压力从0.5MPa±0.2MPa升高至3.5MPa±0.2MPa(压力表准确度1.5级),保压时间不少于1.6s,再降压至0.5MPa为一周期,频率为20±5次/min,进行50000周期后,应符合5.12的要求。

6.14耐腐蚀性能试验按GB/T10125进行96h中性盐雾试验,结果应符合5.13的要求。

6.15易熔塞性能试验将装有易熔的贮液器浸没在80℃的油槽中,并向贮液器内充入液态介质,在加温过程中其内部压力控制在4.2MPa±0.1MPa,油槽按1℃/min的速度加温,先注意观察易熔塞上易熔合金处是否有气泡,接着记录易熔合金被击穿、贮液器内压力骤阡时的温度,此温度即为易熔塞击穿温度,结果应符合5.14的要求7检验规则7.1 检验分类检验按本标准有产品图样,分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

7.2出厂检验是在生产线上经测试合格的同一批号产品中,按GB/T2828正常检查一次抽样方案抽取样品,经检验合格后方可出厂,检验项目要求按表1规定:表1贮液器属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试试验:a)新产品鉴定时;b)批量生产后,如材料、工艺结构有重大改变或生产场地变更,可能会影响产品性能时;c)正常批量生产后,距前次型式试验已过一年;d)停产已逾一年的产品,重新生产时。

7.3.1 型式检验为本标准所有试验项目(或按供需双方协议要求进行),样品在合格产品中随机抽取,每项试验的样品不少于二件。

允许用同一样品做不影响考核的不同项目试验。

7.3.2 型式检验有不合格项目时,应对不合格项目加倍抽样进行复验。

若仍不合格,则认为型式检验不合格。

8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8.1 标志8.1.1产品上标志:产品名称、产品型号、工作介质及其流动方向、制造厂家商标。

8.1.2包装箱上标志:产品型号、名称、数量、制造厂家和制造日期,收货单位及地址等。

8.2 包装8.2.1贮液干燥器用纸箱包装。

8.2.2允许按订货方要求进行包装。

8.3 运输和贮存贮液干燥器应放在干燥、通风良好、无腐蚀性物质的库房中,运输中注意防振、防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