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蓝艺术价值探析
景泰蓝工艺的高贵品质

景泰蓝工艺的高贵品质
景泰蓝工艺是中国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高贵的品质。
1. 古老而独特:景泰蓝工艺起源于明代,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其制作工艺独具一格,经过多道复杂而精细的工艺流程,包括制作、涂釉、彩绘等,制作过程严格而细致,体现了匠心独具的精湛技艺。
2. 优雅而精致:景泰蓝工艺作品以其精美的外观和精湛的技术而闻名。
景泰蓝作品通常采用铜作为基材,经过烧制和打磨后,外表光洁细腻,质感出众。
而其独特的彩绘技法使得作品色彩丰富鲜艳,图案细腻精致,锦绣美轮美奂,给人以高贵典雅的视觉享受。
3. 珍稀而高贵材料:景泰蓝作品所使用的材料多为珍稀宝石和贵金属,如蓝宝石、绿松石、珊瑚、银、铜等。
这些材料不仅赋予了景泰蓝作品独特的色彩和质感,还体现了其高贵的身份与价值。
4. 艺术而文化内涵:景泰蓝工艺不仅仅是一种工艺品,更是一种文化的体现。
景泰蓝作品通常以传统的人物、花鸟、山水等图案为主题,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每一件景泰蓝作品都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展示了中华民族的独特魅力和丰富多样的艺术风格。
总的来说,景泰蓝工艺以其悠久的历史、精湛的工艺、独特的材料和丰富的文化
内涵,展现出高贵品质,被誉为中国传统工艺中的瑰宝,深受人们的喜爱和赞赏。
景泰蓝器型造型艺术研究

景泰蓝器型造型艺术研究摘要: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瑰宝之一的景泰蓝,在造型上的表现丰富多样,极具装饰性和艺术性,是我国传统工艺中的珍品。
本文通过对景泰蓝器型的分类整理和分析,探讨了其造型艺术的特点和风格,以及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同时,结合具体实例,分析了景泰蓝器型的特殊技艺和工艺流程,深入研究了景泰蓝器型的制作技术及其在现代艺术中的应用。
通过对景泰蓝器型的深入研究和探索,可以更好地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促进景泰蓝的保护和传承,同时也丰富了现代艺术的创作思路和表现手段。
关键词:景泰蓝;器型;造型艺术;工艺流程;应用。
1.引言景泰蓝起源于明代的御窑,是一种以铜为底,使用各种宝石粉末、珐琅、金属丝等材料进行镶嵌的工艺品。
景泰蓝器型的造型艺术是景泰蓝制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造型风格的多样性和艺术性是景泰蓝的一大特点。
本文旨在对景泰蓝器型的造型艺术进行研究,通过对景泰蓝器型的分类整理和分析,探讨其造型艺术的特点和风格。
同时,结合具体实例,分析了景泰蓝器型的特殊技艺和工艺流程,深入研究了景泰蓝器型的制作技术及其在现代艺术中的应用。
通过对景泰蓝器型的深入研究和探索,可以更好地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促进景泰蓝的保护和传承,同时也丰富了现代艺术的创作思路和表现手段。
2.景泰蓝器型的分类及特征景泰蓝器型通常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平面型、凸面型、阳线型、阴线型、套色型和雕刻型。
平面型:平面型的景泰蓝器型主要是在平面板材、镜框、屏风和挂屏等应用中,其主要特点是造型简单,线条流畅,一般以简洁的造型和明亮的颜色为主,适合于装饰面积较大的物品。
凸面型:凸面型的景泰蓝器型以其具有立体感的造型在饰品、小件家具、字画、扇面等领域广泛应用,其主要特点是造型丰富多彩,线条精细,可以营造出丰富的形象感。
阳线型:阳线型的景泰蓝器型主要在镶嵌镜框、玩具、坛子等领域应用,其主要特点是以黄铜条为线条,轮廓分明,形体饱满,色彩艳丽,具有独特的装饰和艺术效果。
一件景泰蓝十箱官窑器的理解

一件景泰蓝十箱官窑器的理解景泰蓝是中国传统的一种工艺,它是一种具有独特审美价值的装饰和工艺品。
而官窑器是古代宫廷专门定制的器物,以其精湛的制作工艺和珍贵的历史价值而备受人们的喜爱。
今天我们要介绍的是一件景泰蓝十箱官窑器,这件器物融合了景泰蓝和官窑的特点,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下面我们将从不同角度对这件器物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解读。
首先,我们来介绍一下景泰蓝。
景泰蓝是中国古代传统工艺的一种,它以铜胎为基材,以含铅玻璃为釉料,在器物表面绘制图案,并在高温下烧制而成。
景泰蓝器物的制作工艺十分复杂,需要经过多道工序才能完成。
首先是铜胎制作,然后在器物表面绘制图案,接着涂上釉料,最后经过高温烧制。
这一工艺不仅需要工匠们具备精湛的手工技术,还需要他们对色彩搭配和图案设计有着高超的造诣。
因此,景泰蓝器物在古代就备受宫廷贵族的青睐,成为宫廷礼器和陈设品。
而如今,景泰蓝已成为中国传统工艺的代表之一,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和审美价值。
接下来,我们再来介绍一下官窑器。
官窑器是中国古代宫廷专门定制的瓷器,具有独特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官窑器以其精美的制作工艺和珍贵的原料而闻名于世。
它是由宫廷专门组织的窑厂进行制作,采用最优质的瓷土和瓷料,经过严格的工艺流程而成。
官窑器不仅在材质和工艺上要求极高,而且在图案和造型上也力求精美和高雅。
因此,官窑器一直以来都是珍贵的宫廷贡品和收藏品,备受人们的推崇。
在介绍完景泰蓝和官窑器之后,我们现在来谈谈景泰蓝十箱官窑器。
这件器物是景泰蓝和官窑的结合之作,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历史价值。
首先是其制作工艺。
这件器物以优质的官窑瓷为基材,采用景泰蓝工艺在器物表面绘制图案,然后再经过高温烧制而成。
其制作工艺复杂而精湛,需要工匠们在材料选择、制作工艺和图案设计上都下足功夫。
其次是其图案和造型。
这件器物的图案精美细腻,运用了丰富的色彩和细致的纹饰,充分展现了景泰蓝工艺的独特魅力。
而其造型高雅大气,体现了官窑器的典雅气质。
景泰蓝珀晶画的艺术特点和价值

65艺术论丛景泰蓝珀晶画的艺术特点和价值刘晶涛丹东市晶涛景泰蓝文化产业有限公司摘要:景泰蓝珀晶画是从景泰蓝传统工艺演变而来的,并且随着现代装饰画不断的发展而产生出来的一种新型的工艺,运用现代化工业的先进技术与艺术创作紧密相结合。
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此类艺术装饰品的追求需求日趋增多。
本文从景泰蓝珀晶画的制作工艺作为切入点,通过介绍其复杂的工艺流程,凸显出珀晶画的艺术特点,并对景泰蓝珀晶画价值做简要分析,旨在表达作者对于这一传统手工技艺的热爱和传承的坚定信念。
关键词:景泰蓝珀晶画;艺术特点;价值一、景泰蓝珀晶画的制作工艺景泰蓝作为我国传统的工艺美术品种,不仅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名片和象征,更是凭借其独特的工艺而享誉海内外。
景泰蓝出现于元代,兴盛于明清时期,“景泰蓝”一名来源于当时的上色手法,以蓝色点蓝上色。
而景泰蓝珀晶画是在传统的景泰蓝工艺基础上进行的创新,它是随着我国现代装饰工艺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出来的一种新型的装饰画,与现代化学工艺紧密相结合。
由于景泰蓝珀晶画的表面平整,光亮如镜,色彩鲜艳,因此其制作工艺十分复杂,一幅画需要经过设计、制图、绘图、烘干、掐丝、点蓝、再烘干、磨砂、装裱、配框等十几道工序。
景泰蓝珀晶画工艺是以线为主造塑的,立线造型是其工艺之魂,线是色彩分割的手段,通过线的分割能更好的体现出色彩的层次感和韵律感,而且通过线的运用可以充分表现珀晶画立线造型的独特美感和材质富丽的韵味。
因此在设计图案时要充分考虑到线的刻画布局。
因为景泰蓝工艺中的线条原料是铜丝,由手工匠人们用手工按照图样要求,将铜丝掐出不同的形状,然后镶嵌在底板上,这道工序叫做“掐丝”;除此之外,“点蓝”也是景泰蓝珀晶画的一道非常重要的工序,有着“画龙点睛”传神的作用,其色彩对比鲜明,用色浓重,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
点蓝时由于胶质的浸润会影响线的光泽,因此必须“刮丝”,最后是作罩漆、抛光处理。
[1]景泰蓝珀晶画制作技法也有不同于传统的技法,主要有:晕染技法,以及运用金星料、通过线的变化等来表现出不同的艺术效果。
景泰蓝(掐丝珐琅)介绍赏析

景泰蓝(掐丝珐琅)介绍赏析掐丝珐琅,中国传统工艺品,属于珐琅器品种之一,一般特指铜胎掐丝珐琅,又称"景泰蓝"。
使用其他金属做胎的,如金胎掐丝珐琅等。
掐丝珐琅的制作工艺也称为掐丝珐琅。
景泰蓝一般是在金、铜胎上用金丝或铜丝切割出图案,填充各种颜色的珐琅,再经焙烧、打磨、镀金等工艺制成。
景泰蓝珐琅有着绚丽夺目的魅力。
因其在明代景泰年间空前发展,且普遍以蓝釉装饰,故又称景泰蓝。
当然也有红色、浅绿、墨绿、白色、葡萄紫、翠蓝等颜色的点缀。
历史发展我国现存最早的景泰蓝器皿是考古发掘的唐代吐蕃时期的金胎景泰蓝匾额。
可见珐琅技术的发展已有近千年的历史。
元代当时的掐丝珐琅器可能尽为皇家服务的,由于烧造技术的不成熟,故生产规模并不大,产品并不多。
元代掐丝珐琅缠枝莲象耳炉从现存的几件元代景泰蓝珐琅制品来看,中国工匠在学习和掌握了珐琅制作技术后,为了满足中国统治者的审美情趣,生产出了具有民族风格的产品,但装饰方式仍保留了一些阿拉伯艺术魅力。
明代景泰蓝珐琅工艺虽然在明初逐渐被朝廷重视,但真正引起文人的重视,被官商珍藏,还是在明末。
因此,真正早期的器物传世下多,工艺技法也不是十分成熟,掐丝粗细不匀,掐丝常高出胎面较多;胎体、釉层较为厚重。
其品种也不多,器型尚不出《格古要论》中所载的“香炉、盒儿、盏子、花瓶之类”。
当时的掐丝珐琅器一般没有锦地,常以番莲纹、莲瓣纹装饰,色彩也较单调,没有混合色,然在一叶片内往往施两三种颜色。
明晚期,掐丝珐琅工艺取得极大发展,不仅造型、品种、釉色都显著增多,而且工艺技巧也明显进步。
所谓“釉色齐备,金光灿烂,细润可爱也”,那神秘幽亮的蓝色基调,使之成为御用珍玩,“景泰蓝”之名也随之声名远播。
现存的明代掐丝珐琅器物大多为明代晚期的产品,其品种很多,有鼎彝等宗教礼仪用品,也有大量的日常生活用品,如花瓶、薰炉、灯台、盒、盘、碗、碟等。
明万历掐丝珐琅-云龙纹香炉造型一般端庄古雅,纹饰繁缛丰富,有番莲、饕餮、蕉叶、龙凤、云鹤、菊花、山水、楼阁、人物等。
景泰蓝花瓶的介绍

景泰蓝花瓶是一种非常独特的艺术品,它融合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精湛的工艺技术。
景泰蓝花瓶以其精美的图案、优雅的造型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而备受人们的喜爱。
首先,景泰蓝花瓶的材质主要是铜和珐琅。
铜是一种非常珍贵的金属,它具有很高的强度和耐腐蚀性,因此非常适合制作艺术品。
珐琅是一种由玻璃和金属的混合物制成的材料,它具有丰富多彩的颜色和独特的质感。
将珐琅涂在铜胎上,经过烧制和磨光等工艺处理,就可以制作出精美的景泰蓝花瓶。
其次,景泰蓝花瓶的图案和造型非常多样化。
这些图案和造型可以包括各种花卉、动物、山水、人物等。
制作师傅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和审美观,设计出各种独特的图案和造型。
同时,景泰蓝花瓶的形状和大小也可以根据不同的用途和场合进行定制,比如可以作为客厅的装饰品、书房的摆件或者送给亲朋好友的礼品。
再次,景泰蓝花瓶的制作工艺非常精湛。
制作景泰蓝花瓶需要经过多道工序,包括设计、制胎、烧制、上色、打磨等。
每一道工序都需要非常精细的操作和耐心,才能制作出完美的艺术品。
特别是上色和烧制的过程,需要控制温度和时间,否则会影响花瓶的质量和颜色。
因此,制作景泰蓝花瓶需要非常高的技艺和经验。
最后,景泰蓝花瓶的文化内涵非常深厚。
它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也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景泰蓝花瓶的制作工艺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明朝时期,是中国传统工艺的代表之一。
它不仅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还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
总的来说,景泰蓝花瓶是一种非常独特的艺术品,它融合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精湛的工艺技术,具有精美的图案、优雅的造型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它不仅是一件艺术品,也是一种文化传承和交流的媒介。
如果你有机会购买一件景泰蓝花瓶作为礼物或者收藏品,一定会让你感到非常荣幸和自豪。
中国传统景泰蓝的制作工艺与艺术价值

中国传统景泰蓝的制作工艺与艺术价值中国传统景泰蓝是一种独特的工艺品,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制作工艺。
景泰蓝的制作工艺经过多年的积累和传承,已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并且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
本文将介绍景泰蓝的制作工艺,并探讨其艺术价值。
一、制作工艺景泰蓝是一种用铜和釉料制成的工艺品,能够呈现出绚丽多彩的蓝色花纹。
它的制作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步骤:1. 设计图样:景泰蓝首先需要一个设计图样,这个图样可以是花鸟、人物、山水等。
图样需要精心设计,尽量体现出传统文化和美学价值。
2. 铜胚制作:根据设计图样,制作铜胚,通常使用铜片进行加工。
铜胚需要具备一定的厚度和强度,以便后续的加工和彩绘。
3. 排胎:将铜胚经过模具和工具的加工,使其成为各种形状的器物,如花瓶、盘子、饰品等。
这个步骤需要经验丰富的工匠来完成,以确保成品的质量和形状。
4. 磨光:将排好胎的铜胚进行磨光处理,以获得光滑的表面。
这个步骤需要仔细细致的操作,以保证最后的成品质量。
5. 烧制釉料:景泰蓝的特色在于它独特的蓝色釉料。
这种釉料需要经过一定的配方和烧制工艺来制作,以获得理想的颜色和质地。
6. 上釉:将烧制好的釉料涂抹到铜胚的表面,经过烧制和冷却后,形成坚固的釉彩。
这个过程需要重复多次,以达到理想的色彩效果和图案。
7. 彩绘:在上好釉的基础上,使用彩料进行图案的绘制。
彩绘需要经验丰富的工匠来完成,以确保图案的细致和美观。
二、艺术价值景泰蓝作为中国传统的工艺品,具有丰富的艺术价值。
首先,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体现出中国古代艺术的精髓和独特性。
景泰蓝所使用的图案和图像,常常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题材,如《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或者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山水、花鸟等元素。
通过景泰蓝的制作和传承,这些经典图案得以延续和传承,给人们带来了独特的审美体验。
其次,景泰蓝的制作工艺十分复杂和精细,凝结了工匠们的心血和智慧。
每一个工艺步骤都需要经验丰富的工匠来完成,从设计到铜胚的加工,再到釉料的配制和烧制,最后的彩绘和烧制,每个环节都需要精湛的技巧和耐心。
景泰蓝器和漆器的工艺发展与文化价值

景泰蓝器和漆器的工艺发展与文化价值景泰蓝器和漆器是中国传统工艺中的两大代表,它们在中国文化传承和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从历史背景、工艺发展和文化价值三个方面来探讨景泰蓝器和漆器所代表的文化价值。
一、历史背景景泰蓝器和漆器的历史可追溯到唐代,但它们的鼎盛期是在明代。
明代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科技、艺术、制造技艺等方面的巅峰时期。
在这个时期,景泰蓝器和漆器工艺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完善。
所谓景泰蓝器,是指以铜为胎,将五彩琉璃、宝石、玉石等嵌入其中,再进行烧制而成。
景泰蓝器起源于欧洲,在十六世纪传入中国,经过了中国的改良和创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漆器则是指以木、竹、布、纸等为胎,以漆为涂料,通过刻、雕、画、堆、嵌等多种工艺手段而成。
二、工艺发展景泰蓝器和漆器都有着复杂、精细的制作工艺,需要经过多道工序才能完成。
其中,景泰蓝器的制作过程主要包括铜胎制作、琉璃描涂、灼烧、研磨、架车等环节。
漆器制作则需要经过基础工艺手段——胎制、单胎涂漆、掩彩、刻花、点螺等,以及高级工艺手段——堆晕、嵌饰、贴棉、打捻等。
不同的工艺手段和材料的运用,使得景泰蓝器和漆器呈现出各自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特点。
景泰蓝器以五彩琉璃为主要材料,色彩缤纷、光泽亮丽,敦厚大气,展现出丰富的宏伟气势和艺术感染力;漆器则以漆为主要材料,色彩鲜明、光泽柔和,造型精致雅致,展现出细腻的工艺和古朴的文化传统。
三、文化价值景泰蓝器和漆器作为中国传统工艺的代表之一,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博大精深,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同时,它们所反映的是一种文化传承和创新的历史进程。
景泰蓝器与漆器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其技艺传承也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中国文化传统的延续性和生命力。
这种传承不仅体现在工艺技能的继承,更深层次的是中国文化的精神传承和文化意识的培植。
同时,景泰蓝器和漆器也为我们带来了中国历史和文化的不同侧面,展现了中国传统哲学、美学、宗教和智慧等方面的内在精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景泰蓝艺术价值探析
作者:邓润聪
来源:《神州·下旬刊》2019年第04期
摘要:景泰蓝是中国特种工艺品之一,在明清时期极其盛行,后逐渐衰落。
在现如今,景泰蓝的经济价值,艺术价值,收藏价值都受到了许多工艺品爱好者的关注,探论景泰蓝的艺术价值,对当代艺术审美,艺术创造,艺术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景泰蓝;艺术;价值
景泰蓝,即掐丝珐琅工艺品,大约在元代从阿拉伯等西方国家传入中国。
明代开始盛行。
掐丝珐琅色彩丰富艳丽,纹饰十分精细繁密,非常具有西域风情色彩,以至于传入中国之后,也始终没有改变这个特点。
明人以为,它只能“供妇人闺阁中用,非士大夫文房清玩”[1]。
一、从艺术作品内蕴中的艺术意境出发,论景泰蓝的艺术韵味
艺术意境是指艺术作品所创造的审美意象呈现出情景交融,虚实相生,主客观统一的至高艺术境界。
意境说作为一项艺术理论最早形成于唐代。
王昌龄《诗格》中就有三个境界的概念:物境,情境,意境。
当中,意境的特点有三个,其一,情景交融,在客观的“景物”中与自身主观的“情感”相互交接融合,产生共同的升华;其二,是虚实相生,讲求留白,不加过多的点缀;其三,是韵外之致,于有限中孕育无限;如宋代的汝瓷,就如宋徽宗所说的要把天的颜色烧在瓷器上。
这种素色,是雨过天清后的淡天青色,除此之外不加任何的点缀。
因此,汝瓷,大繁至简,只留下清透的天青色,故望到汝瓷,可以看到瓷口上泛着的微微的紫光,就像看到宋代那清澈碧蓝的天空,想象宋代的繁华,品味宋代浓郁的文化艺术气息韵味。
而掐丝珐琅工艺品在清朝极其盛行,尤其是乾隆时代,但纹饰太过繁杂,造型太过于奇特,就好比团花纹饰,从一朵到一堆的演变发展;繁杂得令人眼花缭乱,再好比工艺上,有镂空的设计,也有嵌套的,转心的设计,甚至乾隆皇帝还把这种繁杂的工艺嵌入墙中,轿子里,完全没有了艺术意境,没有了虚实,所有的空间都加上纹饰,繁复的令人窒息,不让观赏者有想象的空间,所以更谈不上艺术的韵外之致。
二、从艺术家与时代出发,论景泰蓝的艺术风格
艺术是时代的产物,艺术品更是艺术家所处的时代创造出来代表时代特征的产物;景泰蓝工艺,在乾隆年间最盛,我们以乾隆帝为例,可以说,乾隆帝酷爱收藏,喜欢的字画都为之盖上他的大印,也正是因为酷爱盖印,很多字画都遭到了破坏;我们再拿宋徽宗举例,宋徽宗的个人艺术风格直接影响了整个国家的艺术氛围,是艺术的创造者,反观乾隆帝,他不创造艺术,只占有艺术品或想做艺术的征服者。
这两位皇帝,如果我们用艺术风格与艺术家的关系论述的话,宋徽宗的气质,性格,才情与艺术风格都与他所创造的艺术品有内在联系,清朝乾隆时期,是中央集权的顶峰时期,乾隆可以占有所有的艺术品,但他没有任何的艺术气质和才情,因此这个时期的审美趣味和艺术题材的选择也变得落后;如在审美趣味上,就有如景泰蓝这样纹饰繁杂多变,造型奇特怪异的工艺品,在艺术题材上,大多为毫无韵味的肖像画等,在这种内因与外因结合的背景环境下,其实是一个皇帝想要努力建造自己的文化体系,想去展示与前朝的简素不同,独属清朝的风格,于是就有了乾隆帝最爱的画珐琅。
我们谈论宋徽宗的汝窑时,有它所拥有的独创性,以及这么长时间延续下来的稳定性,而谈及乾隆帝时的掐丝珐琅,除了多样性以外,就没有可以谈及的了,以至于乾隆之后,掐丝珐琅逐渐走向衰落。
可以说,掐丝珐琅本就是一个外来的艺术品种,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中,还是未能改变其艺术构造,我们中国文人讲求简素,清幽,这么繁杂的景泰蓝工艺艺术,自然不会受到文人墨客的喜爱。
三、从艺术鉴赏的角度出发谈景泰蓝的审美再创造
对于景泰蓝本身,艺术作品就具有多义性,就如董仲舒所讲的“诗无达诂”,同一个掐丝珐琅花瓶,都能从有不同的角度进行鉴赏,或纹饰,或瓶器的设计,或实用,或装饰等;其次,艺术鉴赏的主体具有差异性;如鲁迅先生所讲,同一部《红楼梦》,经学家,道学家,才子,革命家,流言家所看到的视角都是不同的,有人看到《易》,有的是淫秽,有的是缠绵,有的是排满,有的则是宫闱秘事;这是因为鉴赏的主体不同,不同身份,不同地位,不同视野的人看同一个掐丝珐琅自然有不同的审美创造,如乾隆看见掐丝珐琅,就会认为是光彩夺目,繁花似锦的艺术品,而文人墨客则觉得俗不可耐。
深入挖掘,我们还可以从现代的审美理论研究进行探讨,其一是审美期待,这是根据姚斯的理论,即姚斯把鉴赏者的审美期待意向称为“期待视野”,也叫“期待视域”,在接受文化艺术鉴赏的过程中,鉴赏主体会产生出内在原有的各种经验,趣味,审美理想等,从而在观赏艺术或艺术品时就表现为一种潜在的审美期待,这是由于鉴赏者不同的知识结构,文化修养,社会地位导致的;审美期待分为横向与纵向期待,横向是以作品的多义性和鉴赏的主体性对其不同的解释为基点的,纵向是以时期的不同为基点的。
对于现代而言,景泰蓝掐丝珐琅工艺品还在继续生产,但大多是小型工艺玩物,如小花瓶,小动物的造型等等,这也是横向期待和纵向期待发生变化所造成的审美的再创造生产。
对于审美直觉而言,景泰蓝已经是一个完全不留白的艺术品了,格式塔心理学强调整体性,但是是基于作品的不完整性而带给鉴赏者脑补的整体,即是以自己已有的心智和经验等对鉴赏对象的“再创造”过程;因此,景泰蓝毫无这类艺术鉴赏可言。
最后,是对于审美体验发出的讨论,就像马斯洛提出的“高峰体验”,这个是自然产生的一种审美体验,是鉴赏者在观赏艺术品时,在感知的基础上,通过联想和想象达到的一种情感体
验,分为“移情”和“共鸣”;就像是“情人眼里出西施”,即如在鉴赏景泰蓝工艺品时,带有联想或想象并达到主体与艺术品形成情感共振,把自己的情感变为艺术品的属性,达到物我同一的境界。
结语
总的来说,景泰蓝在现如今这个多彩多样的艺术市场始终会有一席之地,但是如何看待就要由鉴賞者自己把握了;比较艺术品的经济价值和艺术价值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进行讨论的,这也是因为景泰蓝的纹饰繁多,工艺复杂,所以在市场上价格也不低廉,其艺术观赏性还是有一定考究的;汝窑简素,景泰蓝华丽富有特点,因此景泰蓝工艺也始终是中国工艺美术史上的重要品类,加以改造发展成为我国工艺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尚刚.中国工艺美术史新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第278页.
作者简介:邓润聪(1999-)广东人,本科学历,研究方向:中国工艺美术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