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心力衰竭药物的生物标志物研究

心力衰竭药物的生物标志物研究

生物标志物的定义与分类
生物标志物定义
生物标志物是用于评估生理或病理过程的生化指标,通常在血液、尿液、组织或其他体液中检测。
生物标志物分类
根据其作用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性,生物标志物可以分为结构标志物、功能标志物和危险因素标志物等。
常用心力衰竭生物标志物介绍
B型利钠肽(BNP)
主要由心室肌细胞合成并释放的一种激素,用于评估心衰程度和预后。
通过研究药物靶点的生物标志物,可以确定药物的特异性,提高药物的疗效和降低副作用。
药物疗效评估的生物标志物研究
临床疗效的生物标志物
在临床试验阶段,评估药物疗效的生物标志物可以提供客观、量化的指标,有助于评估 药物的疗效和患者的预后。
生理功能改善的生物标志物
通过监测患者生理功能改善的生物标志物,可以评估药物对患者的实际效果,为临床决 策提供依据。
肌钙蛋白
心肌细胞中的特异性蛋白质,用于诊断心肌损伤和坏死。
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
与BNP一样,用于评估心衰程度和预后,但其半衰期更长,更稳定。
生物标志物在心力衰竭诊断中的价值
辅助诊断
通过检测生物标志物,有助于早期发现心衰,提高诊 断准确性。
病情监测
通过对生物标志物的定期检测,可以动态观察心衰的 进展和治疗效果。
心力衰竭的分类与分级
左心衰竭
左心衰竭时,左心室的收缩和舒张功能受损,导致肺循环淤血和体 循环缺血。
右心衰竭
右心衰竭时,右心室的收缩和舒张功能受损,导致体循环淤血。
心力衰竭分级
根据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临床上常用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 分级,分为四级,级别越高,心力衰竭越严重。
02 生物标志物在心 力衰竭诊断中的 应用

心力衰竭生物标志物中国专家共识护理课件

心力衰竭生物标志物中国专家共识护理课件
预防并发症
通过监测生物标志物,及时发现患者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如肺部感染、心律失常等,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预防和治疗 。
提高心力衰竭患者护理效果的措施
1 2
建立健康档案
为每位患者建立健康档案,记录病情状况、治疗 方案、生物标志物水平等信息,方便医护人员全 面了解患者情况。
定期随访
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了解病情变化、生活状况 、自我护理情况等,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3
强化健康教育
向患者及家属普及心力衰竭的疾病知识、护理技 巧和注意事项,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和预防能力 。
心力衰竭患者的健康教育及自我管理指导
饮食指导
01
指导患者合理安排饮食,控制盐摄入量,避免过度饱食和暴饮
暴食,保持适量饮水。
运动指导
02
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心功能分级,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
锻炼,如散步、太极拳等。
03
心力衰竭生物标志物在护理 中的应用
护理中生物标志物的监测与记录
监测频率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建议, 定期监测生物标志物的水平,如
每日、每周或每月等。
监测方法
采用适当的检测方法,如实验室 检测、床旁检测等,确保结果的
准确性和可靠性。
记录与报告
详细记录生物标志物的监测结果 ,并及时向医生报告,以便医生
目前,心力衰竭生物标志物的研究正朝着更加多元化、精准 化的方向发展。新型生物标志物的发现和应用,将为心力衰 竭的早期诊断、疗效评估和预后预测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02
心力衰竭生物标志物的检测 与评估
生物标志物的检测方法
实验室检测
通过抽取静脉血液样本, 利用生化分析仪进行检测 ,包括酶联免疫法、化学 发光法等。

《2024年外周血线粒体DNA、生长分化因子-15联合脑钠肽检测对心力衰竭的诊断价值》范文

《2024年外周血线粒体DNA、生长分化因子-15联合脑钠肽检测对心力衰竭的诊断价值》范文

《外周血线粒体DNA、生长分化因子-15联合脑钠肽检测对心力衰竭的诊断价值》篇一一、引言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由心脏收缩功能或舒张功能不全引起。

当前,准确、早期诊断心力衰竭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

而传统的诊断方法多以临床表现和体格检查为基础,再结合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进行综合判断。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基因诊断技术的发展,外周血线粒体DNA、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以及脑钠肽(BNP)等生物标志物在心力衰竭诊断中的价值逐渐被重视。

本文旨在探讨外周血线粒体DNA、GDF-15联合BNP检测在心力衰竭诊断中的价值。

二、方法1. 研究对象本研究选取了近一年内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疑似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

2. 检测方法(1)外周血线粒体DNA检测:采用PCR技术对线粒体DNA进行扩增,分析其突变情况。

(2)GDF-15检测:通过血清学方法检测GDF-15的含量。

(3)BNP检测: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BNP的浓度。

3. 统计分析对数据进行整理后,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包括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以及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等。

三、结果1. 线粒体DNA突变与心力衰竭的关系本研究发现,心力衰竭患者外周血线粒体DNA突变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

线粒体DNA突变可能导致线粒体功能障碍,进而影响能量代谢和细胞凋亡等过程,与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2. GDF-15与心力衰竭的关系GDF-15是一种与细胞生长、分化及凋亡密切相关的生长因子。

本研究发现,心力衰竭患者血清中GDF-15的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

GDF-15的升高可能与心肌细胞的损伤、炎症反应及纤维化等过程有关。

3. BNP与心力衰竭的关系BNP是一种反映心脏功能的生物标志物,其浓度与心衰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本研究中,BNP的检测结果在心力衰竭患者中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心力衰竭相关的新标志物

心力衰竭相关的新标志物

我们的研究
我们的研究对象包括149 名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及 198名扩张性心肌病患者, LVEF均<45%。
在这347名心衰患者中, 125例伴有2型糖尿病, 222例不伴有糖尿病。
从柱状图可以看出,无论是否伴有糖尿病,只要患 者发生心力衰竭,其血清HMGB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
这些研究提示HMGB1与心梗后心力衰竭 的发生可能密切相关。
国际上对HMGB1与心力衰竭相关性的研究
Hiroyuki Naruse等人报道,在一组年龄、BNP值、 白细胞计数和C反应蛋白都无明显差异,NYHA分 级3-4级的慢性心衰病人中,伴有HMGB1升高组 (≥0.3ng/ml)在19个月的观察期内心血管事件发生 率(死亡或心功能恶化)明显高于不伴有HMGBI升高 组。
0.441 (0.231-0.841)
高血压
2.891 (0.877-9.532)
收缩压 (mmHg, SD)
0.662 (0.336-1.304)
舒张压 (mmHg, SD)
0.986 (0.522-1.864)
尿素氮 (mmol/L)
1.158 (0.734-1.825)
肌酐 (μmol/L, SD)
2.160 (1.262-3.699)
尿酸 (μmol/L, SD)
1.720 (1.082-2.736)
甘油三酯 (mmol/L)
1.441 (0.789-2.632)
总胆固醇 (mmol/L)
0.571 (0.303-1.078)
校正传统危险因素与S100B等指标的多因素回归分析 (Model II)
HMGB原为HMG-1/-2,因其特征性结构域 HMG-box,在2001年被重新命名并沿用至 今,是HMG的3个亚族之一。

急性心力衰竭临床诊治及新进展

急性心力衰竭临床诊治及新进展

急性心力衰竭临床诊治及新进展.txt 遇事潇洒一点,看世糊涂一点。

相亲是经销,恋爱叫直销,抛绣球招亲则为围标。

没有准备请不要开始,没有能力请不要承诺。

爱情这东西,没得到可能是缺憾,不表白就会有遗憾,可是如果自不量力,就只能抱憾了。

急性心力衰竭是指由于心脏结构或功能的异常,迅速引起心排量的降低,导致组织器官低灌注和急性淤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心脏结构的异常可以表现为急性心肌或瓣膜的病变,功能的异常可以是收缩性或舒张性心力衰竭,也可以由心律失常或心脏前后负荷的不匹配引起。

临床上以突发严重的呼吸困难为首要症状,可以表现为急性肺水肿或心源性休克,严重危及生命,需要紧急处理。

急性心力衰竭可以发生在既往无心脏病的患者,首次新出现急性心衰或一过性的急性心功能异常;也可以发生在有心脏病的患者,在慢性心力衰竭的基础上出现急性失代偿。

急性心力衰竭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依其发生频率顺序排列:失代偿性急性心力衰竭,急性肺水肿,高血压性急性心衰,心源性休克,急性右心衰和高心排血量性急性心衰。

近年来,急性心力衰竭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相继有多个急性心衰的注册研究问世,美国发表了ADHER, OPTIMIZE-HF研究的结果,欧洲公布了EUROHF-, EUROHF-II研究,并在2005 年推出了急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指南。

ADHERE (The Acute Decompensated Heart Failure National Registry )研究回顾性分析2004 年1 月前274 医院105 ,388 名急性失代偿性心衰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状况,高血压(73%)、冠心病(57%)和糖尿病(44%)是最常见的病因,平均住院死亡率为4%。

收缩功能代偿的急性失代偿心衰约占50.4%,多见于老年、女性、高血压的患者,较少使用ACEI 或ARB该部分病人的住院期间死亡率低于急性收缩性心衰,分别为2.8%、3.9%。

血BUN>37mg/dl, SBF K 120mmHg是预测死亡的独立危险因子。

基因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心力衰竭研究进展

基因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心力衰竭研究进展

基 因 重 组 人 脑 利 钠 肽 治 疗 心 力 衰 竭 研 究 进 展
曹伟 灵 陈 曦 宋芳
深 圳 市 罗湖 区人 民 医 院 ( 东 深 圳 5 8 0 ) 广 1 0 1
【 关键 词】 重组人脑利钠肽 ; 心力衰竭 ; 研 究进展
心力衰竭是任何心脏结构或 功能异 常使心室 的充盈或射血
患者的全身症状 有明显 的改善作用 , 且对血液动力学也有一定 的 治疗作 用。R gr oe 等 进 行 了一项 大型 的随机 、 双盲 、 安慰剂 对 照的多中心 临床试验 , 结果表 明 , 在综合 治疗 的基础 上联合应 用
分泌 , 心室肌是 主要 产生部位 J N 。B P基 因的高度表达 , 对胚胎 心脏 的形成和心血管系统的发育有着重要 的调控 作用 ; 正常
高, 以及 通过激活蛋 白酶途径和细胞外信 号调节酶途径来抑制纤 维化基因的表达等等 。目前有关重 组人 脑利钠肽注射液 的临 床研究和应用已经非常广泛 。本文 就重组人脑 利钠 肽在 治疗心
力 衰 竭 中的 情 况 综述 如 下 。
1 rB P治疗 急性 失代 偿 性 心 力 衰 竭 hN
能力受损而导致的一种复杂 的临床综 合征。结果是 心脏不能泵
出足够的血 液以满足机体 的代谢需要。心力 衰竭 的发 生和年龄 、
性别有关 , 男性 的发 生率 大约 是女 性 的 2倍 ,0岁 以上 的人群 5
中, 年龄增长 1 , O岁 其发生率就 增加 1 , 倍 随着年龄 老化社 会的 来 临, 心力衰竭 已经成为临床常见疾病。进 行性 心功 能不全影响
临床 , 欧洲 心脏协 会 ( S 20 在 E C) 0 1年 的 心 衰 诊 断 指 南 已 将 B P N

心肌损伤标志物的研究进展与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

心肌损伤标志物的研究进展与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
1.2
灭菌方法
1.2.1腔镜器械的清洗与干燥内镜腔道会受到各种污染,其 中无机物和有机物蛋白质类污染会影响低温等离子灭菌器 的效果[21。因此严格规范清洗流程清洗腔镜器械是成功灭菌的 前提。初洗:使用后用流水彻底清洗,除去血迹、粘液等残留物 质,并檫干。酶洗:将擦-f二后的腔镜器械置于1:200,400多酶 洗液fjE京万金复合酶)中浸泡2~10min。彻底洗:将器械拆卸 到最小化,用专用毛刷刷洗管腔内壁、轴节部、弯曲部,用海绵
1 1.1
材料与方法 材料
球刷洗管腔器械外壁,用高压水枪冲洗管腔。超声波清洗:超 声波清洗机清洗5-lOmin。末洗:流水加高压水枪冲洗。干 燥:腔镜器械表面擦干、烘干机烘干,管腔内壁、轴节部、弯曲 部用高压气枪下燥处理。 1.2.2物品包装①包装袋的选择:选用低温等离子体灭菌专 用纸甥袋,尺寸根据需要而定,不能使用布类和纸类包装;② 包内指示卡的选择:选用低温等离子体灭菌专用化学指示卡, 每包包内必须放置化学指示卡。 1.2.3包装注意事项①纸塑包装时一般需要一层,且不可重
in
with unstableangina.Abstract.J Am Coil Car(1id 19983h185A.
in
【3J WU AHB,Lane PI,.Metaanalysis
cardiac
troponm
clinical chemistry:validation of ischemic heart diseases.Ciin
AMI诊断中可应用两类生化标志物:一类是早期标志物
(症状出现6h内血中就有增高),目前认为较好的早期标志 物是肌红蛋白(发病后2h即出现异常增高);另一类是确定 标志物(发病后6—9h血中出现增高并持续数天,对心肌酸上 的敏感性和特异行都较高),心肌肌钙蛋白(cTn)是目前认为 较好的的确定标志物(发病后出现较早4—12h,并可持续4— 10d)。

可溶性ST2与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

可溶性ST2与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

可溶性ST2与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摘要】可溶性ST2(sST2)作为反映心肌纤维化和心肌重塑的新型标志物,通过与IL-33结合,抑制IL-3与ST2L的结合及其信号传导,明显抑制IL-3抗心肌细胞肥大和纤维化的作用。

因不受年龄、性别、温度、体质指数、肌酐清除率等影响,将在心衰患者的诊断、治疗以及预后评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ST2;心力衰竭;纤维化;预后【中图分类号】R5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13-0007-02心力衰竭(HF)是多种病因导致的以心室功能不全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在有症状的患者中5年病死率接近50%[1],由于心力衰竭预后不良,患者症状和体征特异性较差,超声心动图等辅助检查受客观条件限制,局限性较大,因而寻找HF特异性分子标志物用来早期诊断、评价治疗效果、评估预后,对心力衰竭的治疗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心衰生物学标志物主要包括:(1)血浆利钠肽类(B型利钠肽BNP 和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NT-pro BNP),用来评估慢性心衰的严重程度及预后[2]。

(2)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钙蛋白,最常用于诊断急性心肌梗死,也可以针对心衰作进一步的危险分层。

(3)炎症标志物: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近来研究发现[3],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T2),可作为反映心肌纤维化和心肌重塑的可靠的新型生物标志物。

1.ST2的生物学性质ST2作为白介素-1受体家族成员,于1989年第一次被发现,目前已知的ST2有4种亚型:sST2、ST2L、ST2V和ST2LV。

sST2为可溶性ST2,无跨膜序列,主要在嗜酸性和嗜碱性粒细胞中表达,可反映心肌纤维化及心室重塑。

ST2L为跨膜型ST2,表达于调节性T细胞Th2细胞和肥大细胞表面。

ST2L与IL-33结合形成IL-33/ST2信号通路,发挥免疫调节作用,激活PLD-SPHK和MAPKKs途径,促进Th2细胞因子IL-4、5、13等炎症因子表达,与炎症性疾病有关[4-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HF TL ↓/y 0.64
Control 1.05
0.0079 0.0077
JACC 2007; 49:1459
端粒酶长度与心衰相关
2009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发现端粒和端粒酶是如何保护染色体的
伊丽莎白-布莱克本
卡萝尔-格雷德
杰克-绍斯塔克
多个标志物预测更准确
Circ Heart Fail. 2009;2:393
PRIDE: ST2在低NT-proBNP人群 中的预测价值
PRIDE: 在低NT-proBNP人群中ST 的价值
在年龄调整的Cox比例风险模型中: ST2≥0.15ng/ml 对NT-proBNP极低的人群的4 年死亡率具有重要预测价值
超越利钠肽 心衰中ST2及生物学检测
• ST2为心衰病人提供重要的死亡危险预测、 • 在心衰病人中,即使利钠肽较低时,ST2对 死亡危险预测具有重要补充和倍增价值 • ST2可能对指导心衰药物治疗具有重要作用
Principle of the MR-proADM Assay
MR-proADM对心肌梗死患者死亡和心衰预测价值
Khan, S. Q. et al. J Am Coll Cardiol 2007;49:1525-1532
Copyright ©2007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Foundation. Restrictions may apply.
Critical Care 2009, 13:R122
两者联合增加预测价值
ST2
• ST2-IL1受体家族成员 有跨膜ST2和可溶性ST2(sST2)两种 • ST2基因(2号染色体) 在心衰动物模型中表达增加 • IL-33为ST2配体,心肌牵张促进其分泌
心肌细胞牵张诱导ST2表达
ST2可减少心肌细胞肥大和纤维化
ANP与BNP比较
• BNP较ANP对心衰和预后判断更有价值 • ANP不稳定,不易检测 • 但ANP较BNP在循环中水平高10倍 • N-pro-ANP较ANP更稳定,但Pro-ANP的N、 C端均易被酶降解 • 中间区域最稳定:MR-Pro-ANP更稳定
NT-proBNP/BNP: 目前较成熟的心衰监测指标
死亡与生存者三指标差异
Critical Care 2009, 13:R122
对死亡预测准确性
Critical Care 2009, 13:R122
多因素回归分析对全因死亡危险的影响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for one year all-cause mortality
CNP: 22AA
增加利尿 作用
ANP:心房利钠肽;BNP:脑利钠肽; CNP:C-利钠肽
利钠肽受体
利钠肽家族(Natriuretic peptide family, NP)
心衰患者血循环中ANP及BNP的血浆水平均高于正常健康人,且随心 功分级增加而增高。利钠肽的释放被认为是心力衰竭时的一种代偿反应, 在某种程度上可对抗心衰时神经内分泌-交感神经系统RAS等激活引起的 不良作用,特别是可对抗AngⅡ的作用,这一作用在心衰早期即出现,但 在严重心力衰竭时,利钠肽的效应被强大的血管收缩和钠潴留作用所抵消。
proANP结构
ANP与MR-proANP
影响利钠肽的因素
JACC 2009;53:1784-90
ROC:心衰诊断(EF<40%)
JACC 2009;53:1784-90
MR-proANP较BNP更好预测死亡率
MR-肾上腺髓素
• 肾上腺髓素(Adrenomedullin,ADM)是52个AA多肽 • 最初从嗜铬细胞瘤中分离出,其他组织如心脏、肾上腺髓 质、肺和肾脏亦有 • 具有扩血管作用,引起低血压,有正性肌力和利尿作用 • 心脏压力和容量超负荷刺激分泌 • 其前体中间片段(MR-proADM)由24-71AA组成,较ADM 本身稳定且易检测
Kaplan-Meier Curve: MR-proADM
Kaplan-Meier Curve: NTproBNP
Khan, S. Q. et al. J Am Coll Cardiol 2007;49:1525-1532
两者联合能更好预测死亡
Khan, S. Q. J Am Coll Cardiol 2007;49:1525-1532
PRIDE: 急性心衰病人ST2增加
Jaruzzi et al. JACC 2007
PRIDE: ST2与心衰严重程度有关
Rehman, et al. JACC 2008
ST2增加利钠肽在急性心衰中预后价值
ST2与利钠肽同时增高较其单独增高具有更高的预测价值
PRIDE: ST2增加NT-proBNP对远期预后的价值
可溶性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sACE2)
AngI
ACE
AngII
ACE2
促心衰
Ang(1-7)
抗心衰
sACE2活性与心衰程度相关
JACC 2008;52:750
JACC 2008;52:750
sACE2与心衰预后有关
J Cardiac Failure 2009;15:565
端粒长度
端粒长度与随年龄增加而缩短
心衰标志物分类
• 心肌牵张相关 BNP、NT-pro-BNP MR-ANP ST2 MR-肾上腺髓素 • 新标志物 嗜铬粒蛋白(Chromogranin)、半乳糖凝聚素-3(Galectin-3)、 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脂联素、生长分化因子15、 RDW(红细胞分布范围)、sACE2、Cystatin C(胱抑素 C)、端粒酶长度
心衰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
彭道泉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心衰标志物的意义
• 鉴别诊断 • 预后判断 • 指导治疗
心衰生物标志物标准
• • • • • • • 生物化学特性稳定 变异系数小 快速检测 价格合适 提供临床外的信息 有助于临床决策 研究价值
心衰标志物分类
• 炎症相关类 CRP、TNF-a、FAS(APO-1)、IL-1,6,18 • 氧化应激相关 ox-LDL、MPO、异前列腺素、血浆丙二醛 • 细胞外基质重构相关 MMP、MMP组织抑制物、胶原前肽 • 神经激素类 NE、肾素、ATII、醛固酮、血管加压素、内皮素 • 心肌损伤相关 cTnI、CK-MB、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 肌球蛋白轻诊断中起重要作用: NT-proBNP/BNP、ANP、ST2 • 在心衰预后判断中起重要作用 NT-proBNP/BNP、ANP、ST2、 MR-proADM • 在指导治疗中的价值有待明确:NT-proBNP • 联合应用心肌标志物增加诊断和预测的准确性
2008ESC心衰指南指出BNP和NT-proBNP 是最好的诊断和排除HF的生物学标记物
2008 ESC HF Guideline
NT-proBNP对HF诊断和治疗的评估建议
• 慢性心力衰竭时:NT-proBNP > 2000 pg/mL • 急性心力衰竭时: NT-proBNP不同年龄最优截定点 450900-1800pg/mL,300pg/mL(排除标准) • 住院时急性心衰NT-proBNP下降达30%是治疗有效的目标 • 如果没有测基线值,急性期治疗的目标应为NT-ProBNP < 4000 pg/mL • 检测NT-proBNP最理想的两个时间点:基线/发作时和病情 稳定后 • 心衰发作和经治后的NT-proBNP绝对值对心衰预后预测都 有价值,经治后NT-proBNP改变的百分数更有价值
心肌牵张相关标志物
• 利钠肽类 ANP、NT-proANP、 MR-proANP BNP、NT-pro-BNP • MR-肾上腺髓素 • ST2
利钠肽
ANP: 28AA BNP: 32AA
CNP由血管 内皮分泌 BNP由心 室分泌 ANP由心房 分泌 抑制RAS和内 皮素 降低外周血管 阻力(降低血 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