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素养第一阶段导学资料201809
智慧树知到《大学生信息素养》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大学生信息素养》章节测试答案绪论1、信息素养课程帮学员提升信息技能和素养,在学科竞赛、日常学习、毕业论文、学术研究等方面快速入门,得心应手。
A:对B:错答案: 对第一章1、信息就是人们对事物不确定性的减少或消除。
A:对B:错答案: 对2、信息论的创始人美国著名科学家香农。
A:对B:错答案: 对3、信息素养就是指一个人,他认识到什么时候需要信息,需要信息他怎么样有效的去检索到这个信息,然后判断这个信息是不是正确的、可用的,以及怎样应用这些信息来为你服务的能力。
A:对B:错答案: 对4、信息素养的内涵主要包括:信息知识、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四个方面。
A:对B:错答案: 对5、香农1948年发表论文“通信的数学理论”奠定了信息论的基础。
A:对B:错答案: 对第二章1、§搜索引擎(Search Engine)是指根据一定的策略、运用特定的计算机程序从互联网上搜集信息,在对信息进行组织和处理后,为用户提供检索服务,将用户检索相关的信息展示给用户的系统。
A:对B:错答案: 对2、百度是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2000年1月创立于北京中关村,董事长兼CEO是马云。
A:对B:错答案: 错3、“百度” 源于宋朝词人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词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象征着百度对中文信息检索技术的执著追求。
A:对B:错答案: 对4、公交乘车线路查寻可以使用百度地图A:对B:错答案: 对5、百度提供逻辑与、或、非检索,即可同时输入多个查询词进行检索。
A:对B:错答案: 对第三章1、大学生信息需求包含多个方面:从日常生活、专业学习、学科竞赛、择业求职、就业培训、职位选择、创新创业等A:对B:错答案:2、搜索天气预报可以用百度所搜引擎A:对B:错答案:3、谷歌、百度、雅虎都是搜索引擎。
A:对B:错答案:4、中国知网简称为CNKIA:对B:错答案:5、用Google翻译可以将“信息检索”翻译成韩文。
电子教材——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21世纪人才的通行证21 世纪以多媒体和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人类社会全面进入信息化时代,计算机和网络正在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学习方式。
在人才的培养目标模式中,一个新概念“信息素养”正引起教育界的普遍关注。
信息素养不仅成为当前评价人才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而且将影响信息时代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能力。
信息时代,社会每个成员的生活、工作无不与信息有关,人的信息素养是衡量信息化社会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
一、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的新概念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的新概念,是现代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能力。
在信息时代,信息日益成为社会各领域中最活跃、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
1974年,美国正式提出“信息素养”的概念。
信息素养包括三个层面:文化层面(知识方面)、信息意识(意识方面)、信息技能(技术方面)。
到1989年,信息素养的概念逐渐被普遍认可,正式定义为:“要成为一个有信息素养的人,他必须能够确定何时需要信息,并已具有检索、评价和有效使用所需信息的能力。
”1992年多莱(Doyle)在《信息素养全美论坛的终结报告》中,对信息素养的概念作了详尽表述。
“一个有信息素养的人,他能够认识到精确和完整的信息是作出合理决策的基础;能够确定信息需求,形成基于信息需求的问题,确定潜在的信息源,制定成功的检索方案,以包括基于计算机的和其他的信息源获取信息,评价信息、组织信息用于实际的应用,将新信息与原有的知识体系进行融合以及在批判思考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使用信息。
”在新世纪里,一个国家或地区信息生产和利用的规模,将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出该国该地区的科技水平、经济发达程度和社会生活质量。
加速一个国家的信息化,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已经成为提高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近二三十年来,信息产业作为一个巨大的新兴产业的崛起,使社会经济的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即过去主要依托自然资源和人力的投入为主,转变为以技术和信息投入为主;生产手段则由动力机、传播机和工作机为主,转变为计算机、传播机和信息处理机为主。
信息素养教程1-选择信息源

2019/2/16
9
信息检索课,提升信息素养
1.各种各样的信息源(最常用十三种)
2019/2/16
10
信息检索课,提升信息素养
(1)杂志
杂志,像期刊和报纸一样,是连 续出版物的一种,但是它的内容 一般是通俗性的,或者娱乐、新 闻等。电子杂志,又叫做ezines,可以从网络上或者图书馆 的电子资源收藏中得到。 下列情况会用到杂志: 1.寻找关于流行文化的信息和观点;
从图书馆网上免费获取。
下列情况会用到图书:
系统地学习知识; 了解关于某知识领域的概要; 查找某一问题的具体答案。
2019/2/16
16
信息检索课,提升信息素养
读者》等。
电子期刊,又被称为e-journal,目前电子期刊很流 行,图书馆越来越多地购买全文电子期刊来代替印 刷版的期刊。
2019/2/16
12
信息检索课,提升信息素养
(3)数据库
数据库是数字化图书馆主要的资源形式,
全文数据库是目前最常见、也最受读者欢
迎的数据库,比如中文的有“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 数据库”,英文的有“ScienceDirect OnSite(SDOS)全文电子期刊”、 “Springer LINK 全文期刊数据库”等。 除了全文数据库以外,文摘型数据库在学
2019/2/16
8
信息检索课,提升信息素养
信息可以来自任何地方
信息可以来自任何地方——个人经历、书籍、文章、 专家意见、百科全书以及web等。 你需要什么样的 信息取决于你想要解决的问题。在学习下面内容的 同时,请思考以下三个问题:
1.哪些资源你可以通过网络在线找到? 2.哪些资源可以引导你获得自已想要的信息? 3.哪些资源是你写研究论文所检索课
1 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能力教育的研究
• • • •
国外调研
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图书馆的网络课件TILT 美国西密西根大学图书馆的网络课件Searchpath 美国普渡大学图书馆的网络课件Core 美国麻萨诸塞大学波士顿分校图书馆的网络课件 Information Literacy Tutorial 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图书馆的网络课件Library Explorer 澳大利亚昆士兰中央大学 图书馆的网络课件Compass
电磁波
检索电磁波的种类及其应用。
电磁波
种类: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
光、紫外线、X射线、γ 射线等 传播信息、诊断疾病(X射线)、杀 用途: 死肿瘤细胞(γ 射线)
危害: 电磁波辐射
课堂讨论: 1、飞机在起飞和降落时,不允许
乘客使用手机,这是为什么? 2、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可能会使 人们在家里上班变为现实,人们 在家里只要使用电话、计算机以 及可视网等设备进行工作,不必 每天到办公室去,你认为这样工 作的优点和缺点是什么?
第一章 信息素养与信息检索
信息素养基础知识
信息素养的重要性
信息素养的概念
To be information literate, a person must be able to recognize when information is needed and have the ability to locate, evaluate, and use effectively the needed information.
•
•
•
信息素养的梗概
国外的会议
2003年9月:UNESCO
养专题会议
绪论及第一章 信息素养

图书是指50页以上的以印刷方
式单本刊行的出版物。包括 专著、汇编本、多卷本、丛 书等。 形式特征 图书的著录格式反映其形式特 征 见表1-1 • ISBN号(International Stan dard Book Number)是国际标 准书号的简称
ISBN
索书号
7-5053-8694-8
G252.7/Y621
• 择业(求职) 通过查阅科技文献了解用人单位的专业及其发展方向, 了解技术成果、技术水平、科研实力等情况,可以方便地了 解并选择若干适合自己的用人单位,以便与之联系、洽谈。
• 参加工作及今后事业的发展 高度信息化的社会指望在大学阶段就获得从事各种工 作所需的全部知识,是不现实的,关键在于能否养成获取新知 识和获取新信息的能力。 所从事的工作未必与原来所学专业完全对口, 这需要 不断获取新知识、新信息,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 总之,大学生在查阅科技文献的实践中培养出获取和利 用信息的能力,将会使自己终生受益。
举例:见潘燕桃p8
⑥ 有害信息
作为受众,特别是假新闻 推动者的网民,更需要瞪 大双眼,怀疑怀疑再怀疑, 别被那些看似很有眉目的 假新闻所迷惑。
4. 信息素质的教育内容 (1) 信息观念及意识的培养 (2) 信息知识及能力的提高
信息的收集能力
信息的整序能 力
信息的创 新能力
信息的评价能力
(3) 信息道德法规教育
在正确的地方 使用正确的工具 和正确的方法 查找正确的内容
1)能够有效地利用图书馆的纸质馆藏,获取所需文献;
2)学会使用图书馆的各类数字资源,获取所需信息;
3)有效地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去完成一个具体的任务; 4)能够使用文献参考管理软件,管理和组织个人知识库。 提高信息素养,将信息获取作为终身学习的手段
第一节信息素养

信息的基本特征:普通信息、专业信息分 布特点
获取手段:计算机检索、手工 从哪儿获取信息:网络(门户、搜索引擎、
专业数据库)、日常工作中 如何检索:重点(数据库的使用) 信息价值评价和利用
检索工具的使用 素质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渗透信息意
识、信息素养的教育 对所得信息的整理、分析、归纳和总结、
计划思考的时间 占7.7%
查阅文献的时间 占50.9%
实验和研究的时间 占32.1%
撰写论文或实验报告的时间占9.3%
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这一概念是信息 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于1974年在美国提出 的。
人类通过实践对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过程的
规律性的认识,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
成果或结晶。其认识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信 息的感知和加工处理的过程。
人的认识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只有通过 人脑的思维活动,对感知的信息(感性认识), 进行加工处理、重组、提炼形成知识(理性认 识)。人类既要通过信息来认识和改造世界, 又要将所获信息转变形成知识。
• 培养对信息的敏感度和重要性的认识 • 提高个人的信息素质 • 逐步掌握检索技巧 • 提高知识学习和创新能力
信息获取--知已知披的过程。从军事到 商业,从古代到现代,无不需要信息的获 取。
信息管理--无序到有序的过程。
信息分析--沙里寻金过程。
分享、协作、创新。
课程主要内容:
知识迅猛更新 “知识就像鲜奶,纸盒右边就印着有效日期......”
当前,知识半衰期正在日益缩短,由最早的100年逐渐 缩短至当前的3年左右。
科学技能的迅猛发展,使人们过去在学校里学到的专业知识,逐步陈
信息素养第1章

第一节信息(Information)的内涵
信息:广义上的信息是指事物属性的表征,而狭义的信 息是指系统传输和处理的对象。例如:生物信息、天体信 息是自然界发出的信息;社会信息是人际间传播的信息, 是人类活动的产物。
知识:是信息的一部分,是由信息提炼、转化而成的,是 经过人类认识,挑选,系统和深化了的信息。
第二节 信息素养的内涵、标准及重要性
一、信息素养的内涵 早在上世纪70 年代,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
席保罗·泽考斯基就提出了信息素养的概念,当时将 其概括为“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 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后由国外许多专 家和机构对信息素养的概念做了大量理论研究和 探讨,其内涵进一步定义为: “个体能够认识何时需要信息,能够检索、评估 和有效利用信息的综合能力”。
加工、吸收、提取、评价,
信息和实践结合
知识
被[大脑]激活
情报 认知属性
数据:数值1 信息:1袋氯化铵肥料[信息=数据+背景] 知识:氯化铵肥料能使小麦高产 [知识=信
息+经验] 情报:为提高小麦产量选择施肥方式[情报
=知识(信息)+大脑认知(激活)]
6
信息、知识和情报相互转 化
上面的例子中,“氯化铵肥料能使小麦高产”这一表述, 对于一位正在决定是施农家肥还是施氯化铵肥料的农民 来说,无疑是一种情报,而对于一般的大学生来说可能 仅是一种知识,对于城市的纺织工人或许只是一条一般 的信息。 信息
知识
7
情报
讨论:
我们由感受器所接收的 信息通过脑部分析后是否有 可能产生误差?
“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对 吗?
一样长吗?
是少女还是老妇?
黑圆圈一样大吗?
A
第一章-信息素养概述详解

1.1信息素养概念与内涵
1.1.2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的概念
8.信息素养是一种面对异常情境时表现出来的能力,而且处理这些情境需 要发现和利用必要的信息等一系列的过程。 9.信息素养是控制信息的能力。 10.信息素养是在一个新的领域建立自己的知识贮藏的能力。 11.信息素养是从个人观点角度对信息进行研究从而获得新的理解。 12.要成为一个有信息素养的人,他必须能够确定何时需要信息,并已具有 检索、评价和有效使用所需信息的能力。 13.一个具有信息素养的人,他能够认识到精确的和完整的信息是做出合理 决策的基础,确定对信息的需求,形成基于信息需求的问题,确定潜在 的信息源,制定成功的检索方式,从基于计算机和其他的信息源获取信 息,评价信息,组织信息用于实际的应用。将信息与原有信息进行融合, 以及在批判性思考和问题解决过程中使用信息。
1.1信息素养概念与内涵
1.1.2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
• 国外对信息素养定义的归类 列举具有信息素质的人有哪些特点或能力来对信息 素质进行描述。代表:美国学者Christina Doyle 通过信息素质与其他相关概念的关系来描述信息素 质。代表:美国Syracuse大学信息研究学院教授 Charles MeClure 利用现象学研究方法来分析信息素质的内涵。代表: 澳大利亚学者Christine Bruce在1997年提出信息素 质作为一种现象涵盖7种过程
1.1信息素养概念与内涵
1.1.2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
• 国内对信息素养定义的归类 其他相关术语:信息能力,传媒素养,计算 机素养,视觉素养,终身学习,利用资源学 等。P7
1.2信息素养的内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素养第一章概述1、了解信息素养概念提出的背景。
信息素养是指人们在工作中通过信息技术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信息素养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Paul Zurkowski于1974年提出的。
1989年,美国图书馆协会指出,全球信息化需要人们具备一种能力,这种能力包括判断什么时候需要信息,懂得如何去获取信息,懂得如何去评价和有效利用信息,如何将获取的信息融入自己的知识管理,了解利用信息所涉及的经济、法律和社会问题,合理、合法地利用。
信息素养的概念又可解释为:具有信息素养的个人能够知道什么时候需要信息,能够获取、评价和有效利用所需要的信息。
中国的信息素养教育脱胎与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程,信息素养教育也是从文献信息检索教育发展而来。
信息素养的核心能力包括信息选择能力、信息检索能力和信息应用能力。
2、理解“资源型学习”的内涵。
所谓的“资源型学习”即基于资源的学习,是指学习者通过对各种各样的学习资源中特定主题信息的查找、开发和整合利用来完成既定目标的一种实践活动,是一种知识的自我更新和自我拓展。
随着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出现了以利用网上资源为代表的学习模式——基于网络的资源型学习模式,学习者利用互联网上的信息资源进行自主学习。
按照人们设想的条件,只要具备一定的上网条件,学习者就可以直接从网络上获取相关知识信息。
互联网在促进网民获取信息、拓展人际交往、鼓励社会参与、提供实际生活便利等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尤为突出。
一个好的学习者,不仅应该拥有丰富的知识,而且应该掌握或拥有获取知识、处理知识的能力,包括对知识信息需求的阐明能力,对各种类型知识信息的查找能力,对所获取知识信息的组织、选择能力,评估、批判能力和吸收、利用能力,以及对知识信息进行交流的能力等。
3、理解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
第一次信息革命是语言的使用。
第二次信息革命是文字的创造。
第三次信息革命是造纸和印刷技术的发明。
第四次信息革命是电报、电话、广播和电视的发明和普及应用。
第五次信息革命是始于20世纪60年代,其标志是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应用及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的有机结合。
4、理解互联网发展历史。
互联网是继电报、电话、无线电、电脑之后的伟大发明。
1991年8月6日,伯纳斯·李在alt.hyper text新组贴出一份关于World Wide Web(万维网)的摘要,标志着Web页面在互联网上首次出现。
互联网出现至今,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社会化应用前的实验阶段(1969-1994年),在这一阶段,互联网由政府出资建设,用户免费使用,网络规模小、速率低,主要应用文件传输和电子邮件,操作比较复杂,用户只局限在科研工作者或者专业人员;第二阶段,社会化应用的初始阶段(1994-2001年),在这一阶段,互联网以网络的扩大、用户的增加和大批网站的出现为特点,主要应用于浏览网页和收发电子邮件等;第三阶段,社会化应用的发展阶段(2001年至今),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等技术发展,为互联网应用的普及和拓展创造了条件。
在网络规模和用户数量持续增加的同时,互联网开始向更深层次的应用领域扩张,互联网作为现代社会高速高效的信息传播工具,给人们生活带来便捷。
5、理解互联网对生活的影响。
互联网是全球各个角落各种信息的汇聚之地,也成为全球用户了解世界、接触世界的最广阔平台。
互联网突破了国家、地域、制度、语言之间有形和无形的疆界,成为庞大的地球社区,把全世界更加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互联网的变革就是技术的变革。
电脑普及、手机、机器人、软件创新、云计算,是五大创新的方向。
云计算正成为互联网技术界的热潮,云就是计算机群,将很多位于不同地点的计算机集合起来,为企业或个人提供计算服务,每一群包括了几十万台,甚至上百万台计算机。
云计算的蓝图是,所有的人通过计算机的简单功能上网租用云空间,由大型数据处理中心帮助保管个人的数据和记录,分享给限定的人群同步可以修改、联络。
下一代互联网网速比现在互联网快100倍,数据传输速度达到每秒2.5G到10G。
目前,互联网的核心技术是IPV4,采用32位地址长度,大约43个地址。
下一代互联网核心技术为IPV6,是128位编码,能产生2128个IP地址。
语义网是对万维网本质的变革,是对未来互联网的一个设想,主要任务是使数据更加便于处理和查找,最终目标是让用户变成全能的上帝,对互联网上海量资源达到几乎无所不知的程度,将万维网中一个个信息孤岛,发展成为一个巨大的数据库。
互联网的另一个未来是技术变革,它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
互联网将使以制造业为中心的工业社会转化为以信息产业为中心的信息社会。
6、理解互联网时代的盲区。
一是互联网成为改变世界的巨大力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主宰着未来世界变迁。
互联网带来的最大改变,是改变了权力的分配,信息已经成为决定甚至界定权力的最重要因素。
二是随着互联网全球化推进,互联网所承载的财富和知识,已经成为国家利益的重要部分,网络权利成为衡量国家间利益争夺的重要内容。
网络权力正与非国家行为结合在一起,互联性正在促进世界秩序的重新构建,谁掌握了互联网的控制和分配权,谁就掌握了主导权。
三是在网络空间,由于没有明确的国家主权行使范围,主权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互联网技术和资源的优劣。
由于各国互联网技术基础不同,互联网权力的差距也比较大,各国凭借互联网技术行使主权的空间范围和能力也就不同。
目前计算机、网络设备以及各种应用软件被极少数国家垄断,大部分国家在网络技术软硬件上对技术垄断国存在着严重依赖。
第2章信息素养基础1、理解完成信息检索并解决问题需要具备的能力。
一是能够定义并明确地表述信息需求。
二是能够识别各种潜在得信息资源的类型和需求。
三是能够考虑获取所需信息的代价和收益。
四是熟知信息资源分布(图书馆、网络资源、专业协会、研究机构等)。
五是选用恰当的调查研究方法。
六是信息检索系统中利用有效方法和检索策略(如关键词、相关术语、规范化语言、逻辑算符、命令语言等。
)2、了解信息的重要性。
信息、物质和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三大资源。
没有物质,什么也不存在;没有能量,什么也不会发生;没有信息,任务事物都没有意义。
信息同物质、能量是密不可分、紧密相关的。
没有物质和能量,就不存在事务及其运动,也就无从谈起运动状态和规律,也就不会有运动状态和规律的表征的信息,这是信息对物质和能量的依赖性。
但是,具有知识秉性的信息,作为事物及其运动状态和规律的表征的信息,可以脱离原来的物质、能量而相对独立地被人们摄取、传递、加工和处理。
物质、能力与信息是一切客观事物的三个基本方面。
3、理解信息的内涵。
中外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控制论创始人N·维纳、信息论创始人C·E·申农、前苏联信息学家A·H·米哈伊洛夫、美国佐治亚学院信息和计算机科学系教授斯拉麦卡、英国信息学家B·C·Brookes、我国著名科学钱学森、《辞海》都从不同角度阐述了信息的概念。
信息其本身的产生和存在都不是由人的意志来左右的,信息是普遍存在的,是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活动中客观存在的基本现象,它可以被人们所认识和利用,并对人类活动和社会发展产生积极作用。
4、掌握信息的重要特性。
普遍性、中介性、时效性、依附性、传递性、共享性、集成性等。
5、理解信息交流。
信息交流是人们借助与共同的符号系统进行的信息的有效传递。
信息交流可以分为非正式信息交流和正式信息交流两个类别。
凡是由信息创造者与信息接收者双方直接完成的交流都属于非正式信息交流的范畴。
借助于特定(专门)的文献信息系统完成的信息的传递交流工作属于正式信息交流,包括编辑、出版、发行,图书馆、文献信息中心、档案馆等工作。
6、理解信息资源的概念。
狭义的信息资源仅指信息本身或信息的集合。
广义的信息资源是指人类社会信息活动中积累起来的以信息为核心的各类信息活动要素(信息技术、设备、设施、信息生产者等)的集合。
信息经过有序化处理,才能成为信息资源,这是信息资源的充分条件,而信息资源可以带来价值与财富,可以识别和检测,这是信息资源的必要条件。
信息是构成信息资源的根本要素,但信息并不等同于信息资源,而只是其中的一个要素,二者的外延是不同的。
信息经过有序化处理,才可能成为信息资源。
7、理解信息资源的特征。
信息资源作为经济资源,与物质资源和能源资源一样,具有经济资源的特征,包括:作为生产要素的人类需求性、稀缺性和使用方向的可选择性。
信息资源与物质资源和能源资源相比较,有诸多的特殊性,包括:共享性、时效性、生产和使用中的不可分性、不同一性、驾驭性。
8、理解信息资源的类型。
包括:记录型信息资源、实物型信息资源、智力型信息资源、零次信息资源。
9、理解信息资源的功能。
包括:经济功能、管理与协调功能、选择与决策功能、研究与开发功能。
10、掌握信息组织的内涵。
信息组织也称信息有序化或信息整序,是根据信息资源检索的需要,利用一定的科学方法和规则,通过对信息外在特征和内容特征的分析、选择、标引、处理,使其有序化,从而保证用户对信息的有效获取和利用,实现嘻嘻的有效流通和组合。
11、理解信息组织的对象范围。
信息组织的对象可以从不同的层次来划分和理解,对每一不同层面的对象使用的组织方法也不同,一是信息内容层次的组织,二是信息加工层次的组织,三是信息载体的组织。
12、理解信息组织的功能。
一是基本功能,全面揭示和再现信息的特征,科学反映和描述信息的特色。
二是增值优化功能,信息单元、数据依据逻辑方法再现和重组的过程是一个序化增值的过程。
三是目标功能,有效减除或减少信息之间的干扰,准确控制信息的运动方向。
四是社会功能,规范、控制信息流向的社会目标。
13、理解信息组织的原则:客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目的性原则、现代化原则、方便性原则、重要性递减原则。
14、理解信息组织的过程及其相互关系。
信息组织的过程:一是信息采集;二是信息描述;三是信息揭示;四是信息存储;五是信息分析;六是信息服务。
信息采集是信息组织的前提;信息描述是对信息的初级组织;信息揭示是核心,是对信息的中级组织;信息分析是深化,是对信息的高级组织;信息存储是对信息及其他信息组织的成果的空间组织;信息服务是宗旨,是信息组织这个微观管理过程的重要环节目标。
15、理解高校学生应该具备的信息素养指标。
确定所需信息的范围;有效的获取所需要的信息;鉴别信息及其来源;将检出的信息融入自己的知识基础;有效的利用信息去完成一个具体的任务;了解利用信息所涉及的经济、法律和社会问题,合理、合法地获取和利用信息。
第3章信息检索与利用1、理解信息检索与利用的背景。
人类对于信息的认识和利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现代,人们每天都在用语言、文字、声音、手势、信件、因特网上的数字信号等来传递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