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打破思维定势

合集下载

如何打破思维定势

如何打破思维定势

如何打破思维定势思维定势是指个体对于特定问题的既成信念和固定思维模式,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我们快速做出判断和决策。

然而,思维定势也可能限制我们的视野,阻碍我们面对新问题时的创新和解决能力。

因此,打破思维定势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如何打破思维定势,拓展思维边界。

重新审视问题在思考问题时,我们通常会基于自身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去解决。

然而,这种思维方式可能导致我们忽略一些非传统的想法和解决方法。

为了打破思维定势,我们需要重新审视问题。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超越表层试着发现问题背后的本质,并不断提问以深挖问题的真正含义。

例如,一个常见的问题是“如何提升销售额”,我们可以进一步问自己“为什么销售额下降了?”,“目标市场有哪些变化?”等等。

通过逐层追问,我们能够更加全面地理解问题,并找到更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反向思考尝试反转问题视角,从相反的角度思考问题。

例如,面临一个增长停滞的情况,我们可以反向思考,“如果我要故意让销售额下降,我应该做哪些事情?”这样可以帮助我们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并找到不同寻常的解决方法。

跨界借鉴尝试将其他领域的思维方式应用到当前问题上来。

通过跨界借鉴,我们能够汲取其他领域的经验和创新思路,从而寻求更有前景的解决方案。

例如,在设计产品时可以借鉴艺术领域中的审美原则,在管理团队时可以从体育领域中学习团队合作和领导力。

学习新知识学习新知识是拓展思维边界和打破思维定势的重要途径。

通过不断学习新领域、新技术或者新观点,我们能够增加自身知识储备和认知广度,进而更好地应对问题和挑战。

多元化学习多元化学习是指不局限于某一个特定领域或者特定知识的学习方式。

通过阅读书籍、参加讲座、听取不同领域专家的演讲等方式,我们能够了解并接触到各种各样的观点和信息。

这样一来,我们就有机会建立起与其他领域知识之间的联系,并将其运用到自身所面临的问题上。

创造性学习创造性学习是指通过自主探索和实践,在体验中结合理论知识来获取新知识。

打破定势思维议论文

打破定势思维议论文

打破定势思维议论文一:打破思维定势现实生活中,一张有一黑点的白纸展现在我们面前,引起我们注意的往往是黑点而不是白纸,这或许是我们的本能使然,也或许是习惯作崇。

但不管是本能还是习惯,最终反映出的是一种长期以来形成的思维定势。

这种思维定势使我们观察事物,只注意最耀眼的局势而忽视整体;使我们处理问题,只顾局部不看全局,这就犹如管中窥豹,只见一斑;又如林中观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人的思维定势通常来源于他的生活经验和习惯,而人类就是有这样的缺点,凭借经验处理问题。

一位富翁的公司在一夕间破了产,也欠下了百万巨债;他为了还清债务,用仅剩的钱批发了一些零食并开了一间店,他认为只要用以前治理公司的办法来经营小店,顾客就会络绎不绝。

于是他又去批发了一大堆零食回来,他兴奋的想着:自己一定会赚到钱的!哪知几天过去了,由于各种因素,买零食的人越来越少,最后门庭冷落,而店里的零食也因难以保存而变质,发霉。

有经验固然是好事,但固于经验,就容易画地为牢;而习惯可以使人们不假思索跟着感觉走,但却更容易使人循规蹈矩,固步自封。

一个聪明的人,成功的人恰恰敢于打破思维定势,与众不同,独树一帜,在大家看到了黑点的时候,看到了白纸。

打破思维定势,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

一位名画家的孙女也是个小画家,她画的风是五彩的,她画的树和草像是被风吹染过一样,也是五彩的;名画家认为孙女画的都是不正常的“怪物”,但他眼里的“怪物”却在国际儿童绘画大赛上得了一等奖。

打破思维定势,需要眼光,更需要魄力。

知道伽利略的斜塔实验吗?在当时,几乎所有人都信奉亚里士多德的重物先落地的经验论;但伽利略不迷信于名人和人的生活经验,他找了大小两个球在比萨斜塔做实验,最后验证了自己的正确。

如果不打破这种思维定势,我们看问题就未免失之偏颇,做事情就难免铸成大错。

所以,我们看问题,做事情,一定要打破思维的定势。

二:打破思维定势现实生活中,一张有一黑点的白纸展现在我们面前,引起我们注意的往往是黑点而不是白纸,这或许是我们的本能使然,也或许是习惯作崇。

打破思维定势

打破思维定势

我们常常会因为过去的经验而形成固定的想法,并将之运用到以后的生活中,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思维定势。

思维定势固然为我们节省了时间,但也禁锢了我们的创造性。

那么如何打破思维定势呢,下面为您介绍如何打破思维定势的方法和案例,供参考!的成因心理学上的“心理定式”,就是用过去形成的经验来衡量新的事物。

人们在认知人或事时,总是根据自己以往的经验、知识、认识来判断,而在主观上有一定的定型。

心理定势指的是对某一特定活动的准备状态,它使人以一种已有的固定看法为根据去认知一个新的事物。

当然定势思维并不总是让人“上当”,它首先具有积极的作用,就是帮助人们按类型来记忆事物,判断事物。

头脑里积累一定的知识、经验,可以使我们在认识同一类新的事物时,更加省力,更加容易,不再需要长时间的摸索。

但是客观事物千差万别,情况又总是在变化,如果总是“老眼光看人”,凭“想当然”办事,有时也会出错,就会出现我们上面说的那些情况。

不但如此,定势思维还容易妨碍人们的创新,有很多定势的思维束缚住了我们,只是我们可能没有意识到。

谁能突破定势思维,推陈出新,就更容易成为这个时代的赢家。

从而控制全局。

思维定势的作用1、积极作用定势效应能使人在客观事物、客观环境相对不变的情况下,对人和事物知觉的更迅速、更有效。

个体在认识新的事物时,头脑里并不是一张白纸,而是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知识、经验,正是凭借这些知识、经验,才使个体对新事物认识的迅速、有效,而不至于需要长时期的摸索。

知识、经验的可贵正是在这里。

特别是人们对事物规律性的认识所产生的定势效应,其积极作用更是明显。

见月晕而知风、见础润而知雨,就是例证。

刑侦警察能一眼辨认出小偷、逃犯、走私分子,能从蛛丝马迹中察觉作察人员的多方面的具体情况,也是定势效应的积极作用。

2、消极作用客观事物千差万别,情况又总在不断变化,因此仅仅凭借已有的经验、知识、认识去认知新的事物,又往往容易使人在认识上出现偏差。

“刻舟求剑”就是对这种错误思维方式的比喻。

突破思维定势的方法

突破思维定势的方法

突破思维定势的方法突破思维定势是指超越传统、常规的思维模式,以创新和突破的方式解决问题。

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常常受制于各种思维定势,无法发现新的解决方案和机会。

为了突破思维定势,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1. 接触新事物:试着接触一些不同领域、行业或文化的内容,比如阅读不同类型的书籍、观看不同类型的电影和纪录片,参加不同领域的讲座或活动等。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获得新的思维启发。

2. 提出不同的问题:传统的思维模式通常会受到固有的问题框架的限制。

为了突破思维定势,我们可以试着提出与问题相关但与常规思维方式不同的问题。

比如,如果我们想要提高产品销量,传统思维可能会问:“如何降低价格?”而突破思维可能会问:“有哪些新的销售渠道可以探索?”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发现新的解决方案。

3. 反向思考:传统思维通常是顺着因果关系进行思考,而反向思考则是从相反的角度思考问题。

比如,如果我们想要提高客户满意度,传统思维可能会问:“如何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而反向思考可能会问:“如果我们想让客户非常不满意,我们该做些什么?”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然后采取相反的措施来解决问题。

4. 破除常规框架:传统的思维通常受到一些固有的框架和模式的限制。

为了突破思维定势,我们可以试着破除这些常规框架,寻找新的思考方式。

比如,传统思维认为产品设计需要满足用户的需求,而突破思维可能会认为产品设计可以引导用户的需求。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发现一些新的创新机会。

5. 多角度思考:传统思维通常只关注问题的一个方面,而多角度思考则是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

比如,如果我们想要提高公司的利润,传统思维可能会关注降低成本和提高销售额,而多角度思考可能会考虑到提高产品质量、改进组织结构、培养员工技能等方面的因素。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获得更全面、更深入的思考结果。

在实践中,突破思维定势是一项需要不断学习和培养的能力。

如何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

如何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

如何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思维定势指的是在固定的思维框架下思考问题,缺乏灵活性和创新性的思维习惯。

在现代社会中,由于信息量的爆炸式增长,人们的思维定势越来越容易形成,并且极大地阻碍了创新和发展。

那么,如何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1. 多元思考想要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关键是要拓宽思维的维度,多元思考。

多元思考可以让更多的思维角度进入我们的视野,带来不同的思考体验。

多元思考可以通过多看书,多听不同的观点和声音,多参与社交活动等方式实现。

同时,在思考问题的时候,也可以尝试通过对比、类比等方式多元思考,从而打破固有的思维。

2. 多方沟通除了多元思考之外,多方沟通也是打破思维定势的关键之一。

多方沟通可以让我们了解到来自不同行业、背景、文化等的观点和看法,从而帮助我们更好地去理解和思考问题。

我们可以通过与朋友、同事、教授、专业书籍、网络资讯、专家学者等沟通交流的方式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

同时,在沟通中,也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尊重其他人的想法和看法,避免被个人的固有思维阻碍视野。

3. 更换环境熟悉的环境和工作状态容易安抚人们的思维,因此,如果你想打破思维定势,提高自己的创造力,可能需要搜寻新的体验、更换环境和改变工作状态。

一些跨界的实践和尝试,可以让我们深度反思自己的思维定势,同样带来创造性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思路。

4. 不断尝试在生活和工作中,许多人经常陷入“舒适区”,很少有冒险和尝试。

但是,如果我们想打破思维定势,必须要保持不断尝试的姿态。

可能并不是所有的尝试都会成功,但是不断的尝试可以让我们找到新的方向,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发展自己。

同时,不断尝试也可以增加我们的信心和勇气,让我们更有勇气去打破固有的思维定势。

通过以上几点,我们可以知道如何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

多元思考、多方沟通、更换环境和不断尝试都是打破自己思维定势的有效方法。

我们应该保持开放的心态,不断地学习和发掘新的思维习惯,不断地创新和尝试,切实提高我们自身的综合能力和竞争力。

打破思维定势

打破思维定势

打破思维定势打破思维定势:释放创意潜能人类的思维往往受制于一些定势,这些定势对于我们的认知和思考方式产生了深远影响。

然而,只有打破这些思维定势,我们才能够真正释放创意潜能,拓宽思维边界。

本文将探讨一些打破思维定势的方法和实践,助你达到更高的创造力与成就。

思维定势往往限制了我们对问题的看法,使我们陷入固定思维模式。

这种固化的思维方式常常成为创造力的绊脚石。

为了打破这种定势,我们可以勇于接受新的观念和挑战传统思维模式。

例如,当我们遇到问题时,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出发思考,换位思考,寻找问题的本质。

这样的思维方法能够帮助我们发现以往所忽视的解决途径。

与此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尝试新的体验与认知来打破思维定势。

人们往往习惯于固定的行为模式和思考方式,而这种习惯又会限制我们对世界的认知。

因此,我们可以尝试去学习一门新的语言、去认识不同文化、去体验不同的艺术形式等等,这些新的体验会为我们的思维模式注入新的元素,拓宽我们的思维边界。

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通过批判性思维来打破思维定势。

批判性思维要求我们对自己的观点进行审视和质疑,而不仅仅是盲目接受别人的观点。

这样的思考方式能够帮助我们建立一个更加客观的思维框架,看待问题时更加从容与全面。

除此之外,跨学科思维也是打破思维定势的重要方式之一。

不同学科之间的相互借鉴和融合能够培养我们的综合思维能力,帮助我们看到问题的更多层面。

举个例子,计算机科学与心理学的交叉研究,引发了人工智能与人类学习模式之间的探讨和创新。

总结起来,打破思维定势是释放创意潜能的必然要求。

我们可以通过接受新观念、尝试新体验、批判性思维和跨学科思维等方法来实现这一目标。

随着我们的思维空间被不断扩大,我们的创造力也将得到更好的发挥,从而在个人和社会层面取得更大的成功。

然而,需要明确的是,打破思维定势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我们付出时间和努力。

我们需要保持持续的学习和思考,与他人共同探讨问题,并勇于接纳新的观念与想法。

如何打破思维定势

如何打破思维定势

如何打破思维定势思维定势是指人们在思考问题时习惯性地采用的一种固定模式或方式,往往会限制我们的思维广度和深度,导致无法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

要打破思维定势,需要不断挑战自己的思维模式,开拓思维边界,接受新的观念和思维方式。

下面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如何打破思维定势。

首先,要打破思维定势,需要改变思维方式。

人们在长期生活和工作中形成的思维定势,往往是由于习惯性地采用某种思维方式导致的。

因此,要打破思维定势,首先要认识到自己的思维方式存在问题,然后有意识地去改变。

可以通过多角度思考问题、换位思考、逆向思维等方式来打破原有的思维模式,从而找到新的解决方案。

其次,要打破思维定势,需要不断学习和积累知识。

知识是打破思维定势的重要基础,只有不断学习和积累知识,才能拓宽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从而更好地应对各种复杂的问题。

可以通过阅读书籍、参加培训、与他人交流等方式来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从而打破思维定势。

此外,要打破思维定势,需要勇于尝试和创新。

在面对问题时,很多人往往因为害怕失败或者固守旧有的思维模式而无法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

因此,要打破思维定势,需要勇于尝试新的方法和思路,敢于创新,不断探索未知领域。

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尝试和创新,才能打破思维定势,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

最后,要打破思维定势,需要保持开放的心态。

一个开放的心态可以让我们更容易接受新的观念和思维方式,从而打破原有的思维模式。

在面对问题时,不要固步自封,要敢于接受挑战,愿意接受他人的建议和批评,从而不断完善自己的思维方式,打破思维定势。

总之,要打破思维定势,需要改变思维方式、不断学习和积累知识、勇于尝试和创新,以及保持开放的心态。

只有不断挑战自己的思维模式,才能打破思维定势,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

希望每个人都能够在思维上不断突破自我,不断进步。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打破思维定势》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打破思维定势》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跳!跳!跳出来!——打破思维定势》教学设计心理【设计理念】思维定势即思维的习性,就是人们在长期的思维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固定的思维方式或思维条件反射,可以帮助人们按照常规不费力地解决问題,但有时候会阻碍同题的解决。

创新思维是用新颖独特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在思维类别中,创新思维与常规性思维、思维定势相对,是人类思维的最高表现。

小学中高年级随着丰高生动的感性知识的积黑,逐淅会对问题能提出独特、新颗的见解,这一时期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关健期。

【活动目标】1.认识思维定势及思维定势的利与弊。

2.初步掌打破思维定势的方法,激发想象和创造的潜能。

【活动形式与方法】故事分享、心理游戏、案例分析等。

【教学过程】一、故事启发、引出课题美国科学家做了一个这样的实验:将5 只苍绳、5 只蜜培放在同一个玻璃瓶里,把瓶底对着光源,瓶口对看相对黑暗的室内。

通常有光的地方就是出口,蜜蜂习往有光源的地方飞,苍蝇则四处寻找出口。

5 分钟后,5 只蜜蜂全部死在瓶子里,而5 只都蝠全部飞了出去。

提问:造成蜜蜂悲剧的原因是?【设计意图:情境是心理产生和发展的空间。

通过故事启发让学生的思维和情感都焦到思维定势这一点上,让学生认识到思定势有时会妨碍创造性的发挥,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二、行为训练、掌握方法(一)打破思维定势的方法之一:充分思考1 游戏:猫怕什么?(1)师:同学们分别齐声喊出“鼠老”、“老鼠”。

提问:猫怕什么?学生:老鼠。

老师:为什么会这样回答?2.故事:盲人买剪刀有一位聋哑人,想买几根钉子,来到商店,聪明的他对售货员做了这样一个手势:左手食指立在柜台上,右手举做出敲ft的样子。

售货员见状,给他拿来一把锤子;聋哑人摇摇头。

于是售货员就明白了,他想买的是钉子。

聋哑人买好钉子,刚走出商店,接着进来一位盲人。

这位盲人想买一把剪刀,请问:盲人将会怎样做?”【设计意图:通过体验活动,让学生产生感同身受的心理移入,体会到充分思考的重要性,继而总结出打破思维定势的第一个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思维定势的特征
1、趋向性 思维者具有力求将各种各样问题情境 归结为熟悉的问题情境的趋向,表现为思 维空间的收缩,带有集中性思维的痕迹。 如学习立体几何,应强调其解题的基本思 路:即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
二、思维定势的特征
2、常规性 如学因式分解,必须掌握提取公因式法、十 字相乘法、公式法、分组分解法等常规的方法。 3、程序性 程序性是指解决问题的步骤要符合规范化要 求。如证几何题,怎样画图、怎样叙述、如何讨 论、格式摆布,甚至如何使用“因为、所以、那 么、则、即、故”等符号,都要求清清楚楚、步 步有据、格式合理,否则就乱套。
蜜蜂与苍蝇的实验
有这样一个著名的试验:把六只蜜蜂和同样多的苍 蝇装进一个玻璃瓶中,然后将瓶子平放,让瓶底朝着窗 户。结果发生了什么情况? 蜜蜂不停地想在瓶底上找到出口,一直到它们力竭 倒毙或饿死;而苍蝇则会在不到两分钟之内,穿过另一 端的瓶口逃逸一空。 由于蜜蜂基于出口就在光亮处的思维方式,想当然 地设定了出口的方位,并且不停地重复着这种合乎逻辑 的行为。可以说,正是由于这种思维定势,它们才没有 走出囚室。而那些苍蝇则对所谓的逻辑毫不留意,全然 没有对亮光的定势,而是四下乱飞,终于走出了囚室。
天灾?人祸?
1938年9月21日,一场凶猛异常的飓风袭击了美 国的东部海岸。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威廉· 曼彻斯特 在他的名作《光荣与梦想》中记载并描述了这场 罕见的风暴。书中写道:“下午两点三十分,海 水骤然变成了一堵高大的水墙,以迅猛之势,向 巴比伦和帕楚格小镇(位于纽约长岛)之间的海 滩劈头压来。
妨碍人们学习的最大障 碍,并不是未知的东西, 而是已知的东西。
—— 贝尔纳 (法国生物学家)
一、思维定势 (一)相关概念 1. 定势:心理学认为,定势是心理活动的一 种准备状态,是过去的感知影响当前的感 知。
2.思维惯性:这次这样解决了一个问题,下次遇 到类似的问题或表面看起来相同的问题,不由 自主地还是沿着上次思考的方向或次序去解决。
3.篮子里有4个苹果,由4个小孩平均分。分到最 后,蓝子里还有一个苹果。请问:他们是怎样分 的?
答案: 4个小孩一人一个。对于这一答案你可能 不服气:不是说4个人平均分4个苹果吗?那篮 子剩下的一个怎么解释呢?首先,题目中并没 有“剩下”的字眼;其次,那3个小孩拿了应 得的一份,最后一份当然是最后一个孩子的, 这有什么奇怪呢?至于他把苹果留在篮子里 或拿在手上并没有什么区别,反正都是他所 分得的,不是吗?
3只,这也是一个简单的问题。有人曾用这道 题去考4名大学生,其中居然有3人回答说,至 少要拿出8只,才能保证取到一双颜色相同的 袜子。这个问题的关键是“相同”与“不 同”。取一双颜色相同的,答案是3只;取一 双不同的,答案才是8只。那么,既然题只要 求取出颜色“相同”的又为什么会产生颜 色“不同”的定势呢?这主要是由于题目中 “黑白尼龙袜”和“各7只”的影响。
2.公安局长在茶馆里与一位老头下棋。正下到 难分难解之时,跑来了一位小孩,小孩着急地对 公安局长说:“你爸爸和我爸爸吵起来了。”老 头问:“这孩子是你的什么人?”公安局长答 道:“是我的儿子。”请问:这两个吵架的人与 公安局长是什么关系?
答案: 公安局长是女的,吵架的一个是她的丈夫,即小孩的 父亲;另一个是公安局长的父亲,小孩的外公。有人 曾将这题对100人进行了测验,结果只有两人答对; 后来对一个三口之家进行了测验,结果父母猜了半 天拿不准,倒是他们的儿子(小学生)答对了。这是 怎么回事呢?还是定势在作怪。人们习惯上总是把 公安局长与男性联系在一起,更何况还有“茶馆”、 “老头”等支持这种定势。所以,从经验出发就不 容易解答。而那位小学生因为经历少,经验也少,就 容易跳出定势的“魔圈。”
经验主义害死人
《韩非子· 五蠹》记载:战国时宋国有一个 农民,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根上死了,便 放下锄头在树根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 的兔子。结果自然再无所获!近义词:墨 守成规。
练习:
1.用两个阿拉伯数字1能组成的最大数字? 2.用三个1能组成的最大数字? 3.用四个1能组成的最大数字?
商业上,卖药的广告,白大褂,专业权威
政治上,领袖人物一锤定音,政治权威 单位中,唯领导马首是瞻,领导权威 家庭中,盲从父母的话,家长权威
……
苏东坡与《苏沈良方》
在我国古代有一本医书叫《苏沈良方》,书中记 载了一些治疗伤寒病的所谓秘方。宋朝时大名鼎 鼎的苏东坡介绍了这本书。苏东坡没有认真审查, 更没有经过实践检验,就写了一篇序言对此书大 加推崇,序言里还写了“真济世卫生之宝也”。 经他这么一推荐,人们纷纷采用书中的“秘方”, 结果医死了无数的人。后来有一位医生在自己所 写的一本书里。为了避免谬种流传,遗害无穷, 他先照录了苏东坡的那篇序言,接着便直言不讳 地说:“此药治伤寒,因东坡作序,天下通行。 辛未年,永嘉瘟疫,被害者不可胜数。”
三、突破思维障碍
(一)经验定势:直线思维导致的思维障碍
直线思维是指一种单维的、定向的、视野局 限,思路狭窄,缺乏辩证性的思维方式,但 同时也被认为是以最简洁的思维历程和最短 的思维距离直达事物内蕴的最深层次的一种 思维方式。养成了直线型思维习惯,就不善 于从侧面、反面或迂回地去思考问题,不免 会陷入思维的误区。
(二)突破从众定势:求同心理导致的
思维障碍
从众定势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 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 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通常 情况下,多数人的意见往往是对的。从众 服从多数,一般是不错的。但缺乏分析, 不作独立思考。不顾是非曲直的一概服从 多数,随大流走,则是不可取的,是消极 的“盲目从众心理”。
(三)突破权威定势:缺乏自信导致的思维障碍
在我们的思维中经常会有意无意地遵从权 威人士的想法,不少人习惯于引证权威的 观点,不加思考地认为权威的言论、看法 就是真理,一旦发现与权威相违背的观点 或理论,便想当然地认为必错无疑,这就 是我们思维的另一误区——权威定势。
(三)突破权威定势:缺乏自信导致的思维障碍
三、突破思维障碍
(二)突破经验定势
1.突破时空狭隘性 2.突破经验的主体狭隘性 3.对偶然性问题应多加考虑。
突破训练:
请试一试 ——试着倒着走路; ——习惯坐后排的同学改坐前排; ——喜欢收拾东西的同学不妨随意一下; ——下雨的时候不打伞走出去; ——改变一下到教室的路线; ——换一种方式和别人打招呼或问好; ——尝试另外的运动项目; ——把吸收式读书改为批判式读书; ——以欣赏的心态看待自己曾不感兴趣的课程。

经验主义害死“兔”
野兔是一种十分敏感的动物,为了防止敌人的侵袭,它总 是走走停停,然后企高而盼,竖起能拢音的大耳朵东西南 北聆听音迹,在判断没有危险的情况下才动若脱兔。野兔 的行迹十分有规律性,因为它对熟悉的生存路线有着强烈 的自信心,这种自信是建立在它经过多次行走而不出危险 的前提下的。然而它在春夏秋季节安然无恙的情况下,而 冬天则露出了蛛丝马迹,因为冬天的雪地会清晰地留下它 的行迹,而兔子依然故我,猎人只要找到那个是兔子的真 正行迹,就会在那路线上下一个套,一下一个准。
一、思维定势
3.思维定势
人们由于受固有的知识结构和过去经 验的影响,容易产生以相同的方式来认 识事物或解决问题的倾向,称为思维定 势。
案例:盲人买剪刀
测试:思维定式测试
〖1〗某足球运动员有个亲弟弟,可这个弟弟 却没有亲哥哥,怎么回事? 〖2〗一个瞎了眼的人走到悬崖边,没人喊他, 却站住了,怎么回事? 〖3〗什幺东西左手能拿,右手不能拿? 〖4〗l×3=?
5.有人不拔开瓶塞,就可以喝到酒,你 能做到吗?(注意:不能将瓶子弄破, 也不能在瓶塞上钻孔。)
答案: 可以将瓶塞压入瓶内。在多数情况下,人们 总是拔开瓶塞后才喝酒的。但是,也可以将 瓶塞压入瓶内,不过,只是人们不常这样做罢 了暗中取袜,至少要拿出几只才能 保证取到一双颜色相同的袜子?
答案:
(1)这位“足球运动员”是女的; (2)只瞎了一只眼; (3)右手; (4)等于3 如果您能够在1分钟内完整的回答出这几个问题, 说明你的思维是灵活的跳跃的、是不容易受到束 缚的,如果不能这就说明你存在根深蒂固的思维 定势,但并不是说不能突破这样的思维定势,只 不过是尚未掌握好突破思维定势的时机。
项 目 四 打 破 思 维 定 势
测测自己是否存在思维定势
1 在一个荒无人迹的河边停着一只小船,小船只 能容纳一个人。两个人同时来到河边,两个人都 乘这只船过了河。请问:他们是怎样过河的?
答案: 很简单,两人是分别处在河的两岸,先是一个渡过河 来,然后另一个渡过去。对于这道题,你大概“绞尽 了脑汁”吧?的确,小船只能坐一人,如果他们是处 在同一河岸,对面也没有人(荒无人迹),他们无论如 何也不能都渡过去。当然,你可能也设想了许多方 法,如一个人先过去,然后再用什么方法让小船空着 回来,等等。但你为什么始终要想到这两人是在同 一岸边呢?题目本身并没有这样的意思呀!看来,你 还是从习惯出发,从而形成了“思维嵌塞”。
(二)突破从众定势:求同心理导致的
思维障碍
所罗门· 阿希
阿希试验
阿希试验
阿希实验是研究从众现象的经典心理学实验,它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所 罗门·阿希在40多年前设计实施的。
阿希要大家做一个非常容易的判断——比较线段的长度。他拿出一张 画有一条竖线的卡片,然后让大家比较这条线和另一张卡片上的3条 线中的哪一条线等长。判断共进行了18次。事实上这些线条的长短差 异很明显,正常人是很容易作出正确判断的。 然而,在两次正常判断之后,5个假被试故意异口同声地说出一个错 误答案。于是许多真被试开始迷惑了,他是坚定地相信自己的眼力呢, 还是说出一个和其他人一样、但自己心里认为不正确的答案呢?
从总体结果看,平均有33%的人判断是从众的,有76%的人至少作了 一次从众的判断,而在正常的情况下,人们判断错的可能性还不到1 %。当然,还有24%的人一直没有从众,他们按照自己的正确判断来 回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