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水补水量和加药量计算
循环水加药计算

6.1自动消垢、阻垢、钝化、缓蚀方案6.1.1自动消垢净配方及投加浓度药剂配方投加浓度自动消垢净 3000 – 3500ppm6.1.2自动消垢净的投加方式1、排除系统原有水处理药剂;当循环冷却水系统准备将系统中原有药剂更换为本品时,应停止一段加药时间。
通常停药时间按系统中原药剂残余浓度≤0.1ppm计算即可。
计算方法如下:停药时间≥(ln系统原药剂规定浓度-ln系统原药剂残余浓度)×系统总容积系统总补水量单位:停药时间:小时系统总容积:m3 系统总补水量:m3 药剂浓度:ppm一般在停止加药后,系统内的残余药剂浓度≤0.1ppm,即可认为已完成系统中原药剂的清除。
2、首次投加药剂:本品正常使用浓度3000~3500ppm,我们规定药剂浓度为3500ppm,并投加和维持这一浓度。
首次投加药剂,是使系统中的药剂浓度,迅速达到水处理药剂的浓度规定值。
首次投加药剂量计算方法如下:首次投加药剂量= 系统总容积×规定药剂浓度(单位:公斤)1000按照6800立方保有水量的药剂量,每个立方按上级3.5公斤添加,药剂初次加药量为:6800*3.5=23.8吨。
3、日常加药:采用间断排污间断加药的方式,目的是保持系统中的药剂量。
传统的连续排污连续加药和连续排污间断加药的投加方式使药剂浓度不稳定,波动范围较大,易产生诸多问题,不建议采用。
加药量时按照排污量计算,一般按照补充水量的80—100PPm来计算,本系统加药时,药剂直接加入冷却水池循环水泵进口处,远离排水口处,以免药剂被直接排走。
每年日常加药量:6800*365*0.8=19.8吨每年日常加药量:24.8+19.8=44.6吨。
6.2杀菌灭藻方案6.2.1杀菌灭藻配方及投加浓度药剂配方投加浓度氧化性杀菌剂 25—30 mg/L 1次/7天非氧化性杀菌剂1 100—150mg/L 1次/30天非氧化性杀菌剂2 100—150mg/L 1次/30天注: 投加剂量由下式计算:投加剂量 = 系统容积×投加浓度÷1000 (kg/次)6.2.2杀菌灭藻剂的投加方式氧化性杀菌剂,冲击性投加,可直接加入集水池中,每周1次,每次25—30 mg/L。
水处理加药计算公式

水处理加药计算公式水处理加药计算是指通过一定的计算公式确定水处理中所需的药剂加药量。
在水处理过程中,为了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微生物和化学成分,常常需要添加适量的药剂。
下面介绍一些常见的水处理加药计算公式。
1. 吸附剂加药计算公式吸附剂主要用于去除水中的颜色、异味和有机物等杂质。
加药量的计算公式为:Dosage = (C1 - C2) × Q / M其中,Dosage为吸附剂的加药量(单位为克);C1为进水中某种有机物(颜色、异味等)的初始浓度(单位为mg/L);C2为出水中该有机物的浓度(单位为mg/L);Q为水处理量(单位为m³);M为吸附剂的质量(单位为克/千克水)。
2. 氧化剂加药计算公式氧化剂主要用于与水中的有机物发生氧化反应,从而去除有机污染物。
加药量的计算公式为:Dosage = C1 × Q / A其中,Dosage为氧化剂的加药量(单位为克);C1为水中有机物的浓度(单位为mg/L);Q为水处理量(单位为m³);A为氧化剂的有效氧浓度(单位为克/千克水)。
3. 絮凝剂加药计算公式絮凝剂主要用于悬浮物的团聚,从而加速悬浮物的沉降和过滤,使水变得清澈。
加药量的计算公式为:Dosage = (C1 - C2) × Q × f / M其中,Dosage为絮凝剂的加药量(单位为克);C1为水中悬浮物的初始浓度(单位为mg/L);C2为出水中悬浮物的浓度(单位为mg/L);Q为水处理量(单位为m³);f为絮凝剂的药剂浓度(单位为g/L);M为絮凝剂的有效成分含量(单位为克/千克水)。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计算公式仅适用于一般情况下的水处理加药计算。
在具体应用中,还需考虑水质的变化、设备的特点以及不同药剂的使用要求等因素,确定最佳的加药量。
总之,水处理加药计算公式是根据水质的特点、需要去除的污染物以及药剂的特性等因素综合考虑而得出的。
加药量计算公式

加药量计算公式摘要:1.加药量计算的重要性2.加药量计算公式概述3.具体加药量计算方法4.实例分析5.注意事项正文:我们在进行水质处理、废水处理等领域时,经常会遇到需要添加化学药剂的情况。
如何准确地计算加药量,以达到最佳的处理效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为您介绍加药量的计算方法及其相关内容。
一、加药量计算的重要性加药量的准确计算直接影响到处理效果、成本和环境安全。
若加药量不足,处理效果会受到影响,可能导致水质不达标;若加药量过量,不仅会增加成本,还可能对环境和生态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掌握加药量计算方法至关重要。
二、加药量计算公式概述加药量计算公式通常包括以下几个要素:药剂浓度、需处理水量、药剂添加速度、处理时间等。
常用的加药量计算公式为:加药量(kg)=(药剂浓度×需处理水量)/(药剂添加速度×处理时间)三、具体加药量计算方法1.确定药剂浓度:根据水质、处理工艺等要求,选取合适的药剂浓度。
2.测量需处理水量:通过水质监测设备或水位计等工具,测量需处理的水量。
3.确定药剂添加速度:根据药剂性质、处理设备和工艺要求,确定药剂添加速度。
4.确定处理时间:根据处理工艺和设备,确定药剂在水中停留时间。
5.计算加药量:将上述数据代入加药量计算公式,得出加药量。
四、实例分析以某废水处理厂为例,需处理废水1000吨,选用聚合硫酸铁(PFS)作为混凝剂,药剂浓度为10%,药剂添加速度为50kg/h,处理时间为1小时。
计算过程如下:药剂浓度:1000×10%=100kg/吨药剂添加速度:50kg/h处理时间:1小时加药量(kg)=(100×1000)/(50×1)=20000kg因此,该废水处理厂在1小时内需添加20000kg的聚合硫酸铁。
五、注意事项1.加药量计算公式仅供参考,实际加药量需根据现场情况进行调整。
2.在计算加药量时,要充分考虑药剂的降解、沉淀等反应,以及水质、设备等因素。
水处理水量和药量计算公式

水处理水量和药量计算公式
水处理加药设备中加药量的计算公式大堪秘水处理加药设备中加药量计算公式:水的硬度小于2umol/L,即认为折合钙离子Ca2+较多为2umol/L;
补水速度为 2.023t/h,即2023L/h,据此可算出补充的钙离子速度为2*2023=4046umol/h;根据钙与磷酸盐在炉水中的反应:
10Ca2++6PO
43-+2OH-=Ca
10
(OH)
2
(PO)
6
则需要磷酸盐离子:
PO
4
3-为4046*6/10=2427.6umol/h,约合0.23g/h
按要求,磷酸钠溶液的浓度为2%,即其中磷酸盐离子PO43-的浓度为:2%*95/164=1.158%6(95磷酸盐离子分子量,164为磷酸钠分子量
结合式(1)即可算出需要的磷酸盐溶液的流量为:0.23/0.01158=19.9L/h按1.5倍裕量考虑(磷酸盐加药给汽包还要考虑的是开工时的加药量,此时要看整个锅炉水系统的容积,―般考虑开工时,可两台泵同时开,以解决初始加药量过大问题),即为30L/h。
循环水加药规程

循环水加药规程一:循环水运行要维持稳定的补、排水量,按水质标准控制投加药剂的品种和数量,控制好排污量,补充水量。
排污要从集水井底阀排出,除特殊情况,严禁大补大排。
水质稳定剂(杀菌灭藻剥离剂除外)必须连续稳定滴加人吸水池或集水池。
二:缓蚀阻垢剂DC-S216E的添加。
由于本地循环冷却水系统的水质含ca+,mg+的浓度偏高,循环水经系统换热后升温易发生结垢现象,严重影响换热效果,为了防止循环水的结垢和腐蚀,需向循环冷却水系统加入一种缓蚀阻垢剂DC-S216E。
(循环冷却水浓缩倍数按2.5倍计算)首次添加量应按系统总容水量投加DC-S216E缓蚀阻垢剂30mg/L化验系统内总磷含量为1.3-2.3ppm转入正常运行。
正常运行后按补水量投加药剂,(不补水不加药)投加剂量按30mg/L来执行。
及实际投加量(kg)=补水流量(m3/h)×补水时间×(30mg/L)÷1000(注:循环水系统缓蚀阻垢剂DC-S216E和杀菌灭藻剂不能同时投加,应间隔6-8小时。
)三:杀菌灭藻及生物粘泥剥离循环冷却水系统中具有微生物生存和繁殖的良好条件,微生物分泌产生的粘液与水中各种悬浮物杂质粘合在一起形成的粘泥是冷却水化学处理中的危害之一,会影响水冷设备传热效果并引起局部的腐蚀。
为此应定期进行杀菌灭藻及生物粘泥剥离,因此对杀菌、灭藻及生物粘泥剥离投加杀菌剂作如下规定1:循环水系统采用DC-S004型氧化性杀菌灭藻剂(与活化剂S004B配比使用,配比值:1桶DC-S004/1瓶活化剂S004B)与DC-S002型非氧化性杀菌灭藻剂(均不含泡沫)交替使用,两者不能同时投加。
2投加杀菌灭藻剂1,2,3,4,11,12月按每月(15日)定期加药一次,5,10月按每二十天定期加药一次,6,7,8,9月菌藻繁殖旺盛期可采取十五天加药一次,加药量按照规定用量结合实际情况的方式确定。
投加量为150克/吨水,每次添加量kg=容水量(M3)×150(克/M3)÷10003 考虑到有关换热器问题,通过测定循环水生物粘泥量及异养菌,硫酸盐还原菌,铁细菌,COD 的含量来判别投加生物粘泥剥离剂进行粘泥剥离,粘泥剥离浓度为100 一20Om /L 。
循环水清洗、预膜及正常加药方案

循环水清洗、预膜及正常加药方案一、系统概况系统循环水量:Q=4500m3/h冷却水池、管网及系统容积:V=2200m3冷却水温差△ t=6~10C系统材质:碳钢、不锈钢、铜等蒸发水量:E= (4500X 10C)/570=47.3m3/h风吹损失:D=4500 X 0.5%=22.5m3/h补充水量:M=47.3+22.5=69.8m3/h补充水质:PH:6.8 浊度:2.22ppm 电导率:6.1us/mm 硬度:10.56ppm,总碱度:0.16mmol/l 总铁:0.01ppm 氯离子:2.82ppm 浓缩倍数:K> 3二、系统清洗1 、水冲洗水冲洗主要是针对新建或改建的循环水系统,故新建的1500m3/h的循环水装置必须进行水冲洗,考虑到原装置很长时间也进行清洗,故本方案建议将车间内所有循环水装置一并进行水冲洗。
水冲洗的方法是在循环水全循环之前,组织人员将循环水池以及凉水塔中可以清理的地方进行清理,清理完成后开补充水将循环水水池灌满,开足循环水泵进行水循环,同时测定水中的浊度,当水中的浊度几个小时保持基本不变时即可停泵排水或进行水置换,在清洗过程中应注意如下问题:1)水流速度大于1.0m/s。
2)整个水冲洗过程中应将所有管道阀门打开到最大位置。
3)若清洗过程中发现水池中以及系统中较脏,可以一边排放,一边补水进行置换处理,也可以采取停机排放再补水冲洗的方法。
2、化学清洗:1)化学清洗的目的:由于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会存在一些污垢油污、浮锈、粘泥等杂质,所有这些在今后正常运行中都会影响传热效果。
新上的系统中还含有未被冲洗掉的泥沙和浮锈。
清洗的目的,就是采用某一种或多种方法,去除系统中的这些杂质,使金属表面达到净化,以确保水处理预膜的效果和药剂的正常使用。
2)方法:由于原循环水装置已投运多年,所以在化学清洗前半天应先投加200kg 次氯酸钠先进行杀菌处理,第二天在循环水运转正常时,在水池(水池液位根据实际情况控制在2m 以下)中投加清洗剂和缓蚀剂,控制好各项指标即可。
发电厂循环水加药方案

发电厂循环水加药方案莒南力源热电有限公司(简称“力源热电”)共有4台机组,装机容量为1400MW。
机组补充水源为相邸水库地表水,循环水冷却水系统共有4台双曲线自然通风逆流冷却塔,单台机组设计冬季和夏季的循环水量分别为19000m3/h和32000m3/h,循环水系统单机容积为12700m3;一期凝汽器材质为304不锈钢,二期凝汽器材质为316不锈钢循环水系统管道和其它换热器壳体材质为碳钢。
循环水处理方式为加硫酸、稳定剂、杀菌剂及粘泥剥离剂。
流程如下图:1.补充水水质检测分析结果项目单位补水颜色/ 无色、透明气味/ 无味溶解固形mg/L 318.6悬浮物mg/L 23.4电导率µS/cm 441pH / 7.9浊度NTU 0酚酞碱度mmol/L 0.0全碱度mmol/L 1.8Cl-mg/L 46.152-mg/L /SO4Ca2+mmol/L 2.32.相关联计算公式浓缩倍率 NN = Cl -循 / Cl -补Cl -循:循环水 Cl -浓度 mg/L Cl -补:补充水 Cl -浓度 mg/L阻垢率 SS = %10022⨯⨯++N Ca Ca 原水浓缩后Ca 2+循:循环水中 Ca 2+含量 mg/L Ca 2+补:补充水中 Ca 2+含量 mg/LN: 循环水浓缩倍率腐蚀率 mm/aF = 8.76×104× t ••∆ρA Gmm/aA :试片表面积 cm 2 t :挂片时间 hρ:试片材质密度 g/cm 3ΔG :试片失重 gΔB 值ΔB= N CL —N Ca3.循环水控制指标4.硫酸投加方案循环冷却水系统加酸主要是降低pH值稳定碳酸氢盐。
硫酸将水中碳酸盐钙硬转变为溶解度更大的非碳酸盐钙硬,从而控制碳酸钙盐结垢,使水中的碳酸盐钙硬降至结垢危险限制之下,防止产生碳酸钙水垢。
加酸后,水中钙含量并未减少,但碳酸盐碱度下降,pH值也相应下降。
通过连续投加硫酸,控制PH 8.0-8.2。
循环冷却水系统补水量准确计算方法

循环冷却水系统补水量准确计算方法循环冷却水系统补水量准确计算方法引言循环冷却水系统是许多工业设备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之一。
为了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准确计算补水量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针对循环冷却水系统补水量的计算方法进行详细介绍和解析。
什么是循环冷却水系统补水量?循环冷却水系统补水量是指循环冷却水系统中,为了弥补水的蒸发、泄漏和溢流损失所需添加的补水的量。
方法一:水损法•水损法是一种常见的计算循环冷却水系统补水量的方法。
•首先,记录系统的初次投入水量和循环冷却水系统的用水量,然后取平均值。
•接下来,记录一定时间内的循环冷却水系统用水量。
•最后,用循环冷却水系统用水量减去平均用水量,即得到补水量。
方法二:蒸发计算法•蒸发计算法是通过计算循环冷却水系统中水的蒸发量来确定补水量。
•首先,测量并记录循环冷却水系统的初始水位。
•其次,在一定时间内再次测量水位,计算水位下降的差值。
•然后,根据水的蒸发量计算公式计算蒸发量,并得出补水量。
方法三:泄漏计算法•泄漏计算法是根据循环冷却水系统中的泄漏量来计算补水量。
•首先,记录循环冷却水系统的初次投入水量和用水量。
•其次,监测一定时间内的泄漏量。
•接着,用监测到的泄漏量减去平均用水量,即得到补水量。
方法四:溢流计算法•溢流计算法是根据循环冷却水系统中的溢流量来计算补水量。
•首先,记录循环冷却水系统的初次投入水量和用水量。
•其次,监测一定时间内的溢流量。
•接下来,用监测到的溢流量减去平均用水量,即得到补水量。
结论以上介绍了循环冷却水系统补水量计算的四种常用方法:水损法、蒸发计算法、泄漏计算法和溢流计算法。
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选择适合的方法进行准确的补水量计算,从而保证循环冷却水系统的稳定运行。
请注意,不同的系统和环境条件可能需要结合多种方法进行综合计算,以提高计算准确性和可靠性。
方法五:压力差计算法•压力差计算法是根据循环冷却水系统中的压力差来计算补水量。
•首先,记录系统的初次投入水量和用水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