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简谐运动教案

合集下载

简谐运动教案

简谐运动教案

简谐运动教案
简谐运动是指物体在势能变化为简谐函数的作用下,按照正弦或余弦函数规律来运动的现象。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简谐运动的概念和特点;
2. 掌握简谐运动的基本公式和相关计算方法;
3. 能够应用简谐运动的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4. 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和探究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简谐运动的概念和特点;
2. 简谐运动的基本公式和相关计算方法;
3. 简谐运动的实验观察和探究。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 理解简谐运动的概念和特点;
2. 掌握简谐运动的基本公式和相关计算方法。

四、教学方法:
1. 讲授法:通过讲解简谐运动的概念、特点和公式,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2. 实验法:设计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和记录简谐运动的现象,并从中探究相关规律;
3. 讨论法: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意识。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一个简谐运动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简谐运动,并让学生自由讨论;
2. 授课:讲解简谐运动的概念、特点和基本公式,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3. 实验: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观察和记录简谐运动的现象,并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
4. 计算:通过一些简单的计算例题,让学生运用简谐运动的公式解决问题;
5. 拓展:引导学生思考简谐运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钟摆、弹簧振子等;
6. 练习和总结: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进行总结和回顾。

六、教学评价:
1. 通过实验的观察和记录,评价学生的实验观察和探究能力;
2. 通过练习题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简谐运动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高中物理精品教学设计:《简谐运动》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精品教学设计:《简谐运动》教学设计

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第二章机械运动第1节《简谐运动》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1.课标分析《简谐运动》是《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选择性必修第一册模块中的“机械运动与机械波”主题下的一节内容。

【课程标准要求】:“1.2.1通过实验,认识简谐运动的特征。

能用公式和图像描述简谐运动。

”【课程标准分析】:本节内容是以简谐运动的特征探讨为载体,进一步提升物理学科核心素养,进一步步形成运动与相互作用观念必要的一部分。

在教学中注意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从多个角度创设情境,提出有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理解简谐运动的特征。

注意联系生活实际,拓展视野,渗透STSE教育,进一步形成对科学和技术应有的正确态度和责任感。

2.内容分析机械振动是较复杂的机械运动,振动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多应用(如心电图、核磁共振仪、地震仪、钟摆等),可以使学生联系实际,扩大知识面;同时,也是以后学习波动知识的基础。

因此,学好此章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简谐运动》是《机械振动》这一章中最基本而又最重要的一节,是全章的基础;通过列举生活中的多个实例,通过让学生归纳共同点来引出机械振动的概念;而后运用理想化方法,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抽象出物理模型——弹簧振子,研究弹簧振子在理想条件下的振动,从而从运动学的角度认识弹簧振子。

通过实验得到弹簧振子的位移-时间图像;再通过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弹簧振子的位移-时间图像时正弦函数。

简谐运动可以根据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分别进行定义,本节根据运动学特征给出了简谐运动的定义。

3.学情分析高二的学生已具有运动学和动力学的基本知识,对高中物理的学习要求和方法已具有一定的认识,但在大小和方向都做周期性变化的力的作用下的物体运动还是第一次遇到,对这种运动模式的运动形式没有抽象认识;很难对较为复杂的运动有清晰的认识。

为此,如何帮助他们建立合理的简谐运动情景是教学的关键。

在课堂教学上首先通过实验演示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创设学习的良好情景;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应用描点、描迹法、验证法、拟合法、类比法等科学方法得出初步的简谐运动规律,然后再次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得出正确而科学的结论。

简谐运动教案

简谐运动教案

简谐运动教案简谐运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简谐运动的定义和特征。

2. 了解简谐运动的力学模型。

3. 能够描述简谐运动的运动方程和力学能量的变化。

4. 掌握简谐运动的相关公式,并能够应用到问题中。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掌握简谐运动的定义和特征。

2. 理解简谐运动的力学模型。

3. 掌握简谐运动的运动方程和力学能量的变化。

4. 能够应用简谐运动的相关公式解决问题。

三、教学准备1. 多功能示波器、弹簧振子装置、振动模型示意图等实验装置。

2. PPT课件,视频教学资源。

四、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新课通过观察弹簧振子的运动或实验演示,引入简谐运动的概念,并与学生共同讨论弹簧振子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Step 2 定义和特点向学生解释简谐运动的定义及特点,例如:周期性、振动都在某一平衡位置附近、加速度与位移成反比例关系等。

Step 3 力学模型介绍弹簧振子的力学模型,包括弹簧拉力、回复力和摩擦力等因素,以及简谐振动的拉格朗日方程。

Step 4 运动方程推导弹簧振子的运动方程,并与学生一起讨论和解决相关问题。

Step 5 力学能量变化介绍弹簧振子的力学能量变化规律,包括动能和势能的变化关系,以及总能量守恒定律。

Step 6 公式应用介绍简谐振动的相关公式,包括振动周期、频率、振幅、角频率、最大速度和加速度等,并引导学生运用公式解决问题。

Step 7 实验演示利用多功能示波器和弹簧振子装置进行实验演示,通过实时观测振动的频率、周期和幅度等参数,加深学生对简谐运动的理解和认识。

Step 8 练习和巩固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简谐运动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课堂互动1. 提问学生关于简谐运动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2.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演示,提出问题并进行探究。

3. 鼓励学生多做思考和实际应用的练习,并与同学讨论答案。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们对简谐运动的定义和特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能够运用相关公式解决简单问题。

物理简谐运动运动教案

物理简谐运动运动教案

物理简谐运动运动教案物理简谐运动运动教案「篇一」9.1 简谐运动一、教学目标:1.知道机械振动是物体机械运动的另一种形式。

知道机械振动的概念。

2.知道什么是简谐运动,理解间谐运动回复力的特点。

3.理解简谐运动在一次全振动过程中加速度、速度的变化情况。

4.知道简谐运动是一种理想化模型,了解简谐运动的若干实例,知道判断简谐运动的方法以及研究简谐运动的意义。

5.培养学生的观察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点:简谐运动的规律三、教学难点:简谐运动的运动学特征和动力学特征四、教学方法:实验演示和多媒体辅助教学五、教具:轻弹簧和小球,水平弹簧振子,气垫式弹簧振子,自制CAI课件,计算机,大屏幕六、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演示】演示图1所示实验,在弹簧下端挂一个小球,拉一下小球,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小球的运动情况。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提问学生:小球的运动有哪些特点?(引发思考,激发兴趣)学生讨论,然后请一位学生归纳。

(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师生共同分析后,抓住“中心两侧”和“往复性”两个基本特征,得出“机械振动”的概念。

师生一起列举生活中有关振动的例子,增强感性认识,进一步提出,“研究振动要从最简单、最基本的振动入手,这就是简谐运动”。

(这实际上是交给学生一种研究问题的方法)(二)进行新课1、简谐运动的特点【演示】演示水平弹簧振子(小球)的振动和气垫式弹簧振子(滑块)的振动(提醒学生注意观察他们振动的时间),(建立理想模型概念,隐含振动产生的条件。

)说明:小球和滑块质量相同,连接的弹簧也相同(为避免这些因素对问题分析的干扰)。

提出问题(由学生思考回答)①、小球和滑块谁振动的时间长?为什么?(观察结果,滑块比小球振动时间长。

原因是小球受摩擦阻力较大,滑块受到的阻力小。

)②、如果小球受到更大的摩擦阻力,其结果如何?(振动时间更短,甚至不振动。

)③、如果把滑块和小球受到的`阻力忽略不计,弹簧的质量比滑块和小球的质量小得多,也忽略不计,其结果如何?(滑块和小球将持续振动。

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案-简谐运动的描述

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案-简谐运动的描述

2 簡諧運動的描述課堂合作探究問題導學一、描述簡諧運動的物理量活動與探究11.揚聲器發聲時,手摸喇叭的發音紙盆會感覺到它在振動,把音響聲音調大,發覺紙盆的振動更加劇烈,想想這是為什麼?2.“振子在一個週期內通過四個振幅的路程”是正確的結論。

但不可隨意推廣。

如振子在時間t 內通過的路程並非一定為t T×4A ,想想看,為什麼? 3.什麼是簡諧運動的週期?各物理量的變化與週期有何聯繫?遷移與應用1彈簧振子在AB 間做簡諧運動,O 為平衡位置,AB 間距離是20 cm ,A 到B 運動時間是2 s ,如圖所示,則( )A .從O →B →O 振子做了一次全振動B .振動週期為2 s ,振幅是10 cmC .從B 開始經過6 s ,振子通過的路程是60 cmD .從O 開始經過3 s ,振子處在平衡位置1.正確理解全振動的概念,應注意把握全振動的五種特徵(1)振動特徵:一個完整的振動過程(2)物理量特徵:位移(x )、加速度(a )、速度(v )三者第一次同時與初始狀態相同(3)時間特徵:歷時一個週期(4)路程特徵:振幅的4倍(5)相位特徵:增加2π2.振幅是標量,是指物體在振動中離開平衡位置的最大距離,它沒有負值,也沒有方向,它等於振子最大位移的大小;而最大位移是向量,是有方向的物理量。

可見振幅和最大位移是不同的物理量。

3.從簡諧運動圖像上可以讀出以下資訊:(1)振幅——最大位移的數值。

(2)振動的週期——一次週期性變化對應的時間。

(3)任一時刻位移、加速度和速度的方向。

(4)兩位置或兩時刻對應位移、加速度和速度的大小關係。

二、簡諧運動的運算式活動與探究21.簡諧運動的一般運算式為x =A sin (ωt +φ),思考能否用余弦函數表示。

2.思考相位的意義,以彈簧振子為例,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表達你對相位的理解。

3.相位差是表示兩個同頻率的簡諧運動狀態不同步程度的物理量,談談如何求相位差,並說明你對“超前”和“落後”的理解。

物理简谐运动教案高中版

物理简谐运动教案高中版

物理简谐运动教案高中版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简谐运动的基本概念;
2. 掌握简谐运动的定义和特点;
3. 掌握简谐振动的运动规律;
4. 理解简谐振动的能量变化规律。

二、教学重点:
1. 简谐运动的定义和特点;
2. 简谐振动的运动规律。

三、教学难点:
1. 掌握简谐振动的能量变化规律。

四、教学过程:
1. 简谐振动的基本概念和定义(10分钟)
- 介绍简谐振动的概念和定义,引导学生了解简谐振动的特点;
- 通过实例演示简谐振动的典型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简谐振动的物理意义。

2. 简谐振动的运动规律(20分钟)
- 讲解简谐振动的运动方程和运动规律,让学生在数学上理解简谐振动的运动规律;
- 利用实验设备演示简谐振动的实验,让学生亲自感受简谐振动的运动规律。

3. 简谐振动的能量变化规律(15分钟)
- 介绍简谐振动的能量变化规律,让学生了解简谐振动的能量变化过程;
- 利用实验设备演示简谐振动的能量变化过程,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简谐振动的能量变化规律。

4. 练习与复习(15分钟)
- 分发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加深对简谐振动知识点的理解;
- 对简谐振动的重要概念和运动规律进行复习,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简谐振动的基本概念、定义、特点、运动规律和能量变化规
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提高了对简谐振动知识点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接下来的学习中,我们将继续深入探讨简谐振动的相关内容,为之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简谐运动教案

简谐运动教案

简谐运动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简谐运动的概念和特点;
2.掌握简谐运动的基本公式;
3.能够运用简谐运动的公式解决相关问题;
4.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二、教学内容
1.简谐运动的概念和特点;
2.简谐运动的基本公式;
3.简谐运动的实验操作。

三、教学重点
1.掌握简谐运动的基本公式;
2.能够运用简谐运动的公式解决相关问题。

四、教学难点
1.理解简谐运动的概念和特点;
2.掌握简谐运动的基本公式。

五、教学方法
1.讲授法;
2.实验法;
3.课堂讨论法。

六、教学过程
1. 简谐运动的概念和特点
1.讲解简谐运动的概念和特点;
2.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简谐运动的特点。

2. 简谐运动的基本公式
1.讲解简谐运动的基本公式;
2.通过实例让学生掌握简谐运动的基本公式。

3. 简谐运动的实验操作
1.设计简谐运动的实验;
2.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3.分析实验结果,让学生理解简谐运动的特点。

七、教学评价
1.通过课堂讨论和实验操作,检验学生对简谐运动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通过作业和考试,检验学生对简谐运动的应用能力。

八、教学反思
1.教学过程中,应该更加注重实验操作,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简谐运动的特点;
2.教学过程中,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让学生能够运用简谐运动的公式解决相关问题。

高一物理§9—1简谐运动教案

高一物理§9—1简谐运动教案

高一物理§9—1简谐运动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简谐运动的概念和特征。

2.掌握周期、频率、振动数、角频率等简谐运动重要物理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了解简谐运动在物理学和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1.简谐运动的概念和特征。

2.周期、频率、振动数、角频率等物理量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1.简谐运动与其他运动的区别。

2.角频率和频率之间的转换。

教学方法:1.概念讲解与举例说明相结合的方法。

2.板书讲解和示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教学过程:1、概念引入通过一张图片,让学生猜测“简谐运动”是什么运动,并引出简谐运动的概念。

2、简谐运动的特征结合图示,讲解简谐运动的定义和特征:周期性、单向性、可叠加性。

3、周期、频率、振动数、角频率的概念及计算①周期的概念:一个周期是完成一次完整的运动所需要的时间。

②频率的概念: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周期数。

③振动数的概念:完成某个相位点到达该相位点的总次数。

④角频率的概念:弧长相对于半径的变化率。

4、简谐运动中角频率和频率的关系①角频率与频率之间的关系②计算例题5、应用实例分析通过应用实例,让学生了解简谐运动在物理学和生活中的应用。

6、板书总结在板书上总结重点内容,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要点。

教学资源:1.简谐运动的图片。

2.板书及书写工具。

3.教学PPT。

教学评估:课堂小测:通过给出一张简谐运动的图示,让学生计算出该运动的周期和频率。

拓展练习:让学生在家自己找到一些简谐运动的实例,并计算出相关物理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机械振动:物体在平衡位置附近所做的往复运动。

简称为振动(1)平衡位置:物体振动时的中心位置,振动物体未开始振动时相对于参考系静止的位置叫平衡位置。

(2)机械振动:物体在平衡位置附近所做的往复运动,叫做机械振动,通常简称为振动。

(3)振动特点:振动是一种往复运动,具有周期性和重复性
讲解课件例题1
二,弹簧振子
研究振动也要从最简单、最基本的振动着手。

简谐运动就是一种最简单、最基本的振动,我们以弹簧振子为例学习简谐运动。

弹簧振子(理想化模型)
演示气垫弹簧振子中滑块的振动实验
和学生一起观察、分析、讨论:①球和滑块的运动都是平动,可以看作质点。

②弹簧的质量远远小于小球和滑块的质量,可以忽略不计。

③忽略摩擦。

一个轻质弹簧联接一个质点,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就构成了一个弹簧振子。

(说明:在中学阶段只研究在没有阻力的理想条件下弹簧振子的运动。

小球或块称为振子。

弹簧振子是一个理想化的模型,它忽略了一些次要的因素。


三、弹簧振子的位移----时间图像
(1)位移
提问:什么是位移?
强调机械振动中位移是指相对于平衡位置的位移,即物体的初位置为平衡位置。

例题分析:物体做机械振动时,位移的确定,并指出位移有正负之分。

(2)弹簧振子的位移时间图像的描绘。

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动手画出相应图像,与教师对比。

讨论分析:
①图像特点
②相应的应用
(3)图像画法的实际应用
多媒体展示。

四,简谐运动
定义:物体的位移随时间按正弦规律变化的机械振动
举例判断是否为简谐运动。

举例简谐运动在科技中的运用
一、机械振动:
1、定义:物体在平衡位置附近所做的往复运动.
2、特点:对称性;周期性.
二、弹簧振子模型:
1.小球看成质点;
2.忽略弹簧质量;
3.忽略摩擦力、振动图像(x--t图象)
三、振动图像(x--t图象)
横坐标t—时间;纵坐标x—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物理意义:描述物体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四、简谐运动:
1、定义:质点的位移随时间按正弦规律变化的振动.
2、图象:是一条正弦曲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