畸形:后颅窝囊性病变鉴别
详解后颅窝开颅手术的并发症

详解后颅窝开颅手术的并发症后颅窝开颅术作为常见开颅手术的一种,应用于各种颅脑部疾病和脑损伤的治疗。
后颅窝开颅术适应及主要并发症有哪些?后颅窝开颅术适应症1、后颅窝肿瘤:包括小脑、小脑桥脑角、第四脑室和枕骨大孔区等处肿瘤的切除。
2、后颅窝需手术的血管性疾病,如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等。
3、后颅窝外伤性或自发性血肿。
4、后颅窝的炎症或寄生虫性占位病变,如小脑脓肿、第四脑室内囊虫、蛛网膜粘连或囊肿等。
5、某些梗阻性脑积水,如导水管阻塞,正中孔粘连,可行粘连分离或脑室-枕大池分流。
6、某些止痛手术,如三叉神经感觉根切断,神经血管减压和延髓三叉神经脊髓束切断等。
7、某些先天性疾病,如颅颈交界畸形。
后颅窝开颅术主要并发症1、开颅术后通常较早出现同时较严重的并发症是颅内出血。
常见的原因是术中止血不彻底,也可因颅内压突然降低,搬动病人不适当等原因所引起。
并发颅内出血的病人,或术后迟迟不清醒,或淸醒后出现淡漠、嗜睡、头痛、呕吐、癫痫发作或再昏迷等。
因此,术后无特殊原因长时间不淸醒或意识好转后又逐渐恶化,或出现新的神经症状者,应引起重视,要高度警惕颅内出血的可能,一旦确诊应立即手术淸除血肿。
手术越早,效果愈好;延误处理,预后不佳。
2、脑水肿:任何脑部手术,几乎不可避免地均要发生脑水肿,但其程度和范围有所不同。
术中主刀医生尽量减少损伤是主要的预防方法。
3、室息和呼吸功能障碍:颅内重大或复杂手术后,由于神经功能障碍,或脑水肿和颅内压严重增高,病人呕吐,舌后坠,胃内容物反流误吸等原因,容易发生室息、呼吸道不通畅和肺部感染。
4、切口或颅内感染:加强术前准备及术中注意无菌操作,是防止术后感染的主要措施。
一旦出现术后感染要及时治疗。
5、脑脊液漏:硬脑膜未缝合或缝合不严,术口对合不良均易发生脑脊液漏。
6、后颅窝狭小,术后出血、水肿,其后果更加严重,故术中止血应特别仔细。
椎动脉、小脑下后动脉脑干支和基底动脉损伤者,脑干缺血,后果严重。
[要点与提醒] “脉络膜裂囊肿”的诊断要点与特别提醒,附表:颅内常见囊肿性病变的鉴别要点
![[要点与提醒] “脉络膜裂囊肿”的诊断要点与特别提醒,附表:颅内常见囊肿性病变的鉴别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25c6e64e77232f60ddcca1cb.png)
[要点与提醒] “脉络膜裂囊肿”的诊断要点与特别提醒,附表:颅内常见囊肿性病变的鉴别要点脉络膜裂囊肿脉络膜裂囊肿(choroid fissure cyst, CFC)脉络膜裂囊肿(CFC)为颅内神经上皮囊肿之一,一般无临床症状,多为影像学检查偶然发现。
囊壁为上皮,GFAP染色阳性。
【诊断要点】1.特征性部位是脉络膜裂,即大脑脚或环池外侧、海马伞与间脑之间(图1A、B),与其他囊肿不同(表1),脑脊液样密度,边界清楚锐利,呈水滴状、梭形或椭圆形、纺锤形,无水肿。
2.1cm左右,无钙化及强化。
【特别提醒】1.主要需与较大血管周围间隙鉴别,后者常为双侧对称性。
与脑膜型脑囊虫病不同的是后者见头节及强化。
2.疑难病例应行MR检查,包括FLAIR与DWI序列,有助于观察有无水肿及胶质增生。
图1脉络膜裂囊肿A.男,20岁。
左侧大脑脚外侧局限性水滴状低密度(白箭),边界清楚。
B.男,54岁。
右侧大脑脚外侧圆形低密度(白箭)表1颅内常见囊肿性病变的鉴别要点囊肿好发部位临床病理特点CT平扫CT增强MRI特点蛛网膜囊肿颞极前方、鞍上池、颅后窝、大脑凸面脑膜与蛛网膜融合失败,后天因素所致粘连脑外低密度病变,邻近颅骨受压无强化各序列与CSF信号一致,DWI低信号脉络膜裂囊肿大脑脚、海马伞与间脑之间无无症状水滴状、梭形或椭圆形、纺锤形低密度无强化各序列与CSF信号一致,DWI低信号脉络丛囊肿侧脑室脉络丛脉络丛退变,囊性或囊实性低密度或稍高密度,边界钙化无,或环状与结节状强化信号近似或稍高于CSF,FLAIR 可不被抑制室管膜囊肿侧脑室,少见于大脑半球胚胎时期神经上皮异常分离单侧性低密度病变无强化信号同CSF松果体囊肿松果体区松果体退变,影像检查发现率达10% ;低密度,壁可见钙化60%环状或结节状强化信信号近似或高于CSF,FLAIR上不被抑制表皮样囊肿颅内旁中线区,如CPA先天或后天性,填充式生长多为低密度,少数高密度少数边缘强化FLFLAIR为不均匀高信号,DWI扩散受限神经肠源性囊肿颅后窝,脑干前或CPA脊索与前肠分离失败所致类圆形或分叶状低密度无强化信信号近似CSF,蛋白较高时扩散受限。
胼胝体发育不良、蛛网膜囊肿、脑裂畸形、 结节性硬化等颅脑先天畸形临床表现、CT诊断特征及鉴别诊断

胼胝体发育不良、先天性第四脑室中侧孔闭锁、脑灰质异位症、脑穿通畸形、蛛网膜囊肿、脑裂畸形、颅底凹陷症、结节性硬化等颅脑先天畸形临床表现、CT诊断特征及鉴别诊断胼胝体发育不良1、临床概述胼胝体发育不良是胚胎第10~12周时发生的畸形,为较常见的脑发育畸形,包括胼胝体发育缺如或部分缺如;胼胝体发育不良可作为单独畸形存在,但通常伴有脑内中线部位的脂肪瘤、交通性脑积水、脑膨出、Chiari畸形、Dandy-Walker囊肿等;临床症状与伴随的畸形有关。
2、CT表现两侧侧脑室显著分离,枕角相对不对称扩大;胼胝体发育不全时,可见侧脑室前角狭窄、向外侧分离,呈倒八字形,侧脑室体部与前角顶端呈锐角向侧方突起;由于脑组织异位,侧脑室边缘不规则。
由于胼胝体缺如,纵裂池接近第三脑室,有时可见纵裂的蛛网膜囊肿;第四脑室抬高扩大,上移至两侧侧脑室前角之间,前角狭小呈八字形分离。
3、鉴别诊断大脑半球纵裂囊肿:位于中线,边界锐利,呈脑脊液密度,横断位难与扩大上升的第三脑室鉴别;冠状位显示囊肿位于侧脑室上方,而扩大上升的第三脑室介于侧脑室之间。
4、MRI显示本畸形更清楚,正常人胼胝体与脑组织前后径之比≥0.45,胼胝体发育不全者<0.3。
先天性第四脑室中侧孔闭锁(Dandy-Walker综合征)1、临床概述①第四脑室中间孔或侧孔被先天性纤维网、纤维带或囊肿所闭塞;枕大池被先天性脑脊膜膨出、小脑异位或脑膜感染粘连所阻塞;小脑蚓部发育不全或不发育和脑积水。
②多见于婴幼儿,临床体征有颅内压增高表现、脑积水征、共济失调等小脑症状,临床表现严重者出现痉挛状态甚至压迫延髓呼吸中枢,导致呼吸衰竭而死亡。
2、CT表现第四脑室向后囊状扩大,并与颅后窝巨大的枕大池相连,形成脑脊液密度样巨大囊肿;CT显示小脑蚓部变小或缺如,小脑半球发育不良,小脑后部中间隔缺如或变形,小脑上蚓部受压而向上前移位。
脑干受压向前推移,桥池、延髓池、桥小脑角池和第四脑室侧隐窝消失,颅后窝扩大、枕骨变薄、小脑幕上移;横窦及窦汇位于人字缝尖之上。
高频超声对腘窝囊性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

形血管部位及范 围。
高 血 压 是 脑 血 管 病 首 发 因 素 , 中 风 患 者 中 , 血 压 占 在 高
8%, 0 而大 多数 高 血 压 患 者 胆 固 醇 含 量 高 , 重 动 脉 内膜 损 加
[ 稿 1期 ] 2 1 0 2 收 5 1 0 1— 1— 5
2 结 果
胭 窝囊 肿 是 滑 膜 囊 肿 中 最 常见 的 一 种 , 发 病 人 群 较 为 其
广 泛 , 发 于 各 年 龄 段 且 男 性 患 者 多 于 女 性 。 胴 窝 囊 肿 位 于 可
胭 窝 的 内外 侧 , 与 关 节 相 连 通 … 。其 临 床 表 现 为 局 部 囊 性 常
[ ] Hun N, oS L W ,l 1 Vacl s n hns a et 2 agY Ga ,i S e a. sua l i snC ieept ns reo i i
wt t nin i ce i at k[ ] erl y19 ,85 4— 2 i r s t s hmc tcs J .N uo g ,9 74 :2 5 5 h a e a o [ ] 张 武 .现 代 超 声 诊 断 学 [ . 北 京 : 学 技 术 文 献 出 版 社 , 3 M] 科
体 内脂 质 代 谢 紊 乱 , 积 于 动 脉 管 壁 , 起 狭 窄 。 沉 引
综上所述 , 短暂脑缺血患者脑血管病发生率高 , 中大脑 其
中动 脉 占首 位 , 脑 中动 脉 供 应 大 脑 7 % 的 血 流 , 旦 出 现 大 0 一
病 变 , 果 非 常 严 重 。所 以 , 暂 脑 缺 血 患 者 尤 其 高 血 压 、 后 短 糖
软 组 织 包 块 , 压 痛 。近 年 来 由 于 高 频 超 声 探 头 的 出现 及 不 有
胎儿后颅窝池畸形的超声诊断新进展

·综述·《中国产前诊断杂志(电子版)》 2015年第7卷第2期胎儿后颅窝池畸形的超声诊断新进展佟彤 综述 熊奕 审校(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附属深圳市人民医院超声科,广东深圳 5180200)【中图分类号】 R714.53 【文献标识码】 A犇犗犐:10.13470/j.cnki.cjpd.2015.02.015 胎儿后颅窝池畸形是胎儿颅脑畸形中最常见的畸形之一,发生率约为1/5000[1]。
常见的后颅窝池畸形主要包括Dandy Walker综合征、小脑发育不良、Blakeporch囊肿、Arnold Chiari异常、后颅窝池蛛网膜囊肿和单纯后颅窝池增宽(cistemamagna,CM)。
其中Dandy Walker综合征又包括典型的Dandy Walker畸形和小脑蚓部发育不良。
各种类型后颅窝池畸形的横切面声像图表现相似,鉴别诊断困难,需要显示胎儿颅脑正中矢状面来鉴别。
1 胎儿后颅窝池畸形的概述1.1 Dandy Walker综合征 Dandy Walker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神经系统发育畸形,1989年由Barkovich等[2]提出,包括DandyWalker畸形和小脑蚓部发育不良。
其病因有学者认为可能是第四脑室的正中孔(Magendia孔)和侧孔(Lushka孔)的早期闭锁导致第四脑室明显扩张及小脑蚓部前移,但也有学者认为不是这样。
Altman等[3]认为DandyWalker畸形的形成是由于第四脑室顶膜和小脑蚓部发育不良所致。
从18周开始,胎儿小脑蚓部出现9个分叶的雏形,至第28孕周时才发育成熟,因此DeCatte等[4]认为在孕18周前诊断Dandy Walker综合征时需谨慎,若发现小脑蚓部缺失,可进行随访而不下诊断,以防给孕妇带来心理压力。
国外学者[5,6]认为DandyWalker综合征的预后取决于小脑蚓部的完整性及是否合并其他结构、染色体及基因的异常。
Gandolfi等[5]对105例后颅窝池异常的胎儿进行随访,发现约50%的Dandy Walker综合征的患儿神经系统发育异常。
后颅窝肿瘤CT及磁共振成像诊断价值

后颅窝肿 瘤 C 及磁共振成像诊断价值 T
广 东省农 垦中心 医 ̄(2 0 2 540 ) 王朝文 黄 小茹 潘海锋 谢 磊
本 文回顾性 收集 了 4 2例后颅窝肿瘤患者 , 并结合手术 和 病理证实 的后颅 窝瘤 的影像学 资料与临床有 关资料 , 进行讨
论分析 , 力求提 高对后颅 窝肿瘤诊 断与鉴别诊断 的准确率 。
3 0mg 0 / mL碘 海 醇 注 射 液 。 M I 是 Se n s n 超 导 R 机 i mesE s z e A
肿 , T值 6 1 。蛛 网膜囊肿 1 , 于左后 小脑 , C ~ 2Hu 例 位 与颅 骨
部分相连 , 局部颅 骨变薄 , 呈类 圆形 , 增强扫 描无强化低 密度
胞瘤 4例 ,Ⅱ~ Ⅲ级 星形 细胞瘤 5 , 例 少支胶质细胞瘤 1 , 例
均位 于小脑半球 。囊性 星形细胞瘤 一般为 I 星形细胞瘤 , 级 边 缘 尚清 , 强扫 描未 见 明显强 化 , 周 围有轻 度水 肿 , 增 灶 第 四脑 室受 压变形 , 实性一 囊 星形细胞瘤有 4例是 Ⅱ Ⅲ级 星形 细胞 瘤 , 增强扫 描实性肿块有 明显强化 , 围水肿 比较明显 。 周 后颅 窝转移 瘤一般都 有原 发恶性 肿瘤 存在 ,可为单 发或 多
医技杂 志 2 1 年 1 月第 1鲞 勇 0 01 0 8
Ju a oPata M d a Tcn us Ot e 21 , o 1, o 1 or lf r i ei l ehi e, c br 0 1 V 1 8 N .0资 料 与 方 法
号 , 2 示实质部分呈略高信号 ,囊变或坏死区呈明显高信 T WI
号。 增强后实质部分明显强化 , 而囊变或坏死 区不强化 。 髓母 细胞瘤 1 例均位于小脑蚓 部 ,平扫 T WI 后颅窝小脑蚓 部 2 见
《请您诊断》答案18:后颅窝皮样囊肿继发感染

因此 常易引起感染
。
随着囊肿 不 断增
厂
”
。 一
t
,
7
.
t
、
:
J
,
‘
1. 1
‘ .
一 一
1
'
黎蛟 0
一 。
。
j
J
‘
”
。
y
.
,
3
,
.
,
.
‘
÷^
’
。
。
.
。
J
L 争j
‘
i
图
1
CT
轴面
,
,
示 后 颅
窝 中线 区 类 圆
,
。
形 肿 块 影 ( 箭 ) 呈 低 密度 边 界 清晰
图 2
a
) M Rl 横轴 面 T
。
常 发 生 于 中线 或 邻 近 中线 部 位 如 鞍 区 大 脑
,
、
颅 窝 中线 区 囊 性 肿 物 呈 长
, ,
T
。
、
长 T
,
!
信号 边 界清
,
基底面 松果体区 和后 颅窝
,
、
0
一
。
皮 样 囊 肿 囊 内含 有 脂 肪 性 物 质
、 。
晰 ( 图 2 ) 肿物后 方 紧邻 窦 汇 第 四 脑 室 受 压 幕 上 脑 室 扩 张 积
,
。
w I
,
示 后颅
;
窝
b )
中线 区 囊 性 肿 块 ( 箭 ) 呈 低 信 号
M R I
横轴 面 T
。w I
,
示 后 颅
弥散、灌注及波谱成像在后颅窝病变诊断中应用

医学综述 20 07年 1 第 1 第 2 2月 3卷 4期
Mei l eailt, e dc cptaeD c aR u
, . , . l 丝 v
・
2 9 ・ 00
弥 散 、 注 及 波 谱成 像 在 后 颅 窝病 变 诊 断 中应 用 灌
郭 丽君 ( 综述)刘娜 嘉( , 审校)
( 宁夏 医学 院附属医院放射科 , I 700 ) 银JI 50 4 中图分类号 :4 52 6 11 R 5 .;R 5 .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 号 :0628 (07 2.090 10.04 20 )42 0 —3
摘 要 : 颅 窝颅 腔 相 对 狭 窄 , 剖 结 构 拥 挤 , 及 的病 种较 多 , 乎 所 有 幕 上 发 生 的 病 瘤分级 、 后 解 涉 几 评估 瘤周 水肿 区肿 瘤细 胞浸 润程
wh c o ny e p d d t ed p n i g n t d b tas e ie e se o d b t e d sa ed — ih n t l x a e e t i ma ig su y, u o r a z t tp t e a e t ie s i o n h h l l d h h
两大肿瘤 。发生在小脑 的星形 细胞瘤主要 为毛细胞型 星形 细 胞瘤 , 界卫 生组 织 分 世 级为 1 , 良性 星形 细胞 瘤 。其 肿瘤 生 级 即
na os i ae G t L- n ilF s Ds s U iu , a e j
大体境界多较 清楚 , 内常 有黏液 瘤 N - . Dp r eto a ioy H si f lt o 长缓慢 , aj ( eat n f R d l , o  ̄lA ie t a i m og p i fa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枕大池蛛网膜囊肿、巨大枕大池、Dandy-Walker综合征各自的CT表现
1.蛛网膜囊肿为脑外边界清楚、光滑的脑脊液密度区, CT值为 0~20 Hu,无强化表现。
外侧裂池与颅穹窿附近的囊肿,内缘呈直线状为其特征,可成方形。
常引起邻近颅骨的吸收和膨隆。
枕大池蛛网膜囊肿可使四脑室前移位,伴病变以上脑室扩大。
2.以下特征为巨大枕大池所特有,可资与枕大池蛛网膜囊肿鉴别:
(1)形状多为梯型;
(2)由中线向两侧小脑表面延伸达岩锥;
(3)MRI可见枕大池通过扩大的正中孔与四脑室相通;
(4)四脑室无移位及变形。
以上2、3项均有决定性诊断价值。
而蛛网膜囊肿为椭圆型,常导致四脑室向前移位及变形,且易引起脑积水而致侧脑室及三脑室对称性扩大。
另外,巨大枕大池可在后颅窝中线或中线旁颅骨内板上造成限局性压迹,这与脑回压迹的形成机理相似,是长期形成的适
应性改变,不能认为凡有此种压迹者即为病理性改变。
巨大枕大池属于先天性后脑发育变异,囊肿与第四脑室和蛛网膜下腔自由交通,但第四脑室位置、形态正常,小脑发育基本正常,无受压变形,小脑扁桃体不扩大,即巨大枕大池除了枕大池扩大外,不存在其他脑室和小脑异常。
3.Dandy-Walker综合征以脑积水和颅高压征常见,同时也可见小脑症状、智能低下、运动发育迟缓、癫痫发作等,没有特异性。
CT将其分为两型:
1.典型:第四脑室极度扩张或后颅凹巨大囊肿与第四脑室呈宽口相通,小脑蚓部缺如,合并脑积水。
2.变异型:第四脑室上部相对正常,可见袋状憩室从下髓帆发出,其大小、形态不一,小脑谿加宽,下蚓部发育不全、上蚓部相对正常,一般无脑积水。
大枕大池:
1.
2.
M,8Y,外伤后来院检查发现
结果:大枕大池
分析:大枕大池没有任何的占位效应,说明没有张力,脑组织与此之间所在颅内的空间比例是与生俱来的
1.蛛网膜囊肿为椭圆型,常导致四脑室向前移位及变形,且易引起脑积水而致侧脑室及三脑室对称性扩大。
2.巨大枕大池属于先天性后脑发育变异,囊肿与第四脑室和蛛网膜下腔自由交通,但第四脑室位置、形态正常,小脑发育基本正常,无受压变形,小脑扁桃体不扩大,即巨大枕大池除了枕大池扩大外,不存在其他脑室和小脑异常。
另外,巨大枕大池可在后颅窝中线或中线旁颅
骨内板上造成限局性压迹,这与脑回压迹的形成机理相似,是长期形成的适应性改变,不能认为凡有此种压迹者即为病理性改变。
3.大枕大池由中线向两侧小脑表面延伸达岩锥;MRI可见枕大池通过扩大的正中孔与四脑室相通,此二者具有决定性诊断价值。
患者男性,25 岁。
主诉:头痛数月,无恶心呕吐。
CT诊断为大枕大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