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总结

合集下载

第二章《声现象》基础知识归纳总结

第二章《声现象》基础知识归纳总结

第二章《声现象》基础知识归纳总结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就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1)、不振动的物体是不会发出声音的,振动一定发声,但发出的声音不一定能被听见,如超声波和次声波,我们就听不见。

(2)、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不能说成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

因为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但是原来所发出的声音还继续存在并向外传播。

(3)、人说话,唱歌靠声带的振动发声,婉转的鸟鸣靠鸣膜的振动发声,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翅膀摩擦的振动发声。

(4)、《黄河大合唱》歌词中的“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里的“吼”、“叫”“咆哮”的声源分别是空气、马、黄河水。

(5)、敲打桌子,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证明桌子的振动?答:可在桌上撒些碎纸屑,这些纸屑在敲打桌子时会跳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①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电话交谈,因为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无线电波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

②“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说明: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声,空气能传播声音。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

声速取决于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

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m/s。

即真空不能传声。

☆有一段足够长的钢管里面盛有水,长为L,在一端敲一下,在另一端听到3次声音。

传播时间从短到长依次是:钢管、水、空气。

☆下列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是(①②④)①在鼓面上放一些碎泡沫,敲鼓时可观察到碎泡沫不停的跳动。

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不同;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停止。

七年级地理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地理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地理第二章知识点总结一、陆地和海洋。

1. 地球?水球?- 地球表面海陆分布不均。

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1%,陆地占29%。

概括地说,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

- 无论怎样划分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例如,从东西半球看,东半球陆地面积相对较大;从南北半球看,北半球陆地面积相对较大。

2. 七大洲和四大洋。

- 七大洲。

- 名称: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

- 面积大小顺序:亚洲(面积最大)、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面积最小)。

- 洲界:- 亚洲与欧洲: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 亚洲与非洲:苏伊士运河。

- 北美洲与南美洲:巴拿马运河。

- 各大洲的地理位置特征:- 亚洲:大部分位于东半球、北半球,地跨寒、温、热三带。

- 欧洲:全部位于北半球,主要位于东半球,大部分位于北温带。

- 非洲:大部分位于东半球,赤道穿过中部,地跨南北半球,大部分位于热带。

- 北美洲:主要位于西半球、北半球,地跨寒、温、热三带。

- 南美洲:主要位于西半球、南半球,大部分位于热带。

- 大洋洲:主要位于东半球、南半球,跨热带和南温带。

- 南极洲:大部分位于南极圈内,跨经度最广的大洲,位于南半球。

- 四大洋。

- 名称:太平洋(面积最大、最深、岛屿最多)、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面积最小、最浅、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

- 大洋的分布:- 太平洋位于亚洲、大洋洲、南极洲、南美洲、北美洲之间。

- 大西洋位于欧洲、非洲、南极洲、南美洲、北美洲之间。

- 印度洋位于亚洲、非洲、大洋洲、南极洲之间。

- 北冰洋被亚洲、欧洲、北美洲环绕。

3. 海陆的变迁。

- 沧海桑田。

- 海陆变迁的原因:地壳的变动、海平面的升降和人类活动。

- 实例:喜马拉雅山地区发现海洋生物化石,说明这里曾经是海洋,后来由于地壳的上升变成了高山;我国东部海底发现古河道及水井等人类活动遗迹,说明这里曾经是陆地,后来由于海平面上升被淹没。

高三物理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高三物理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高三物理第二章知识点总结第一节电路基本定律1.欧姆定律2.基尔霍夫定律3.等效电阻、等效电动势根据欧姆定律,电流强度与电阻R成正比,与电压U成正比,与二者的乘积成正比。

基尔霍夫第一定律是利用电荷守恒定律写出的,即在闭合电路中,电流的总量不会减少,在连接节点的地方,电流的总和不会发生改变。

基尔霍夫第二定律是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和电压增量抵消定律推导出来的,即在闭合电路中,电压的总和等于电动势的总和。

等效电阻是指在某些特定条件下,用一个电阻代替一个电路。

等效电动势是指在某些特定条件下,用一个电动势代替一个电路。

这两个定律的本质都是利用电路的特性和性质,将一个复杂的电路简化为一个简单的电路。

第二节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1.串联电路的特点及计算2.并联电路的特点及计算3.混联电路的特点及计算串联电路是指两个或多个电器按顺序连接在同一条线上,电流只能沿着一条路径流动。

并联电路是指两个或多个电器并联接在同一条电线上,电流从电源沿不同的路径流过不同的电器。

混联电路则是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组合,电路中有两种电器的连接方式。

串联电路的特点是电流只有一条路径可以通过,电流大小相等,但电压不相等。

并联电路的电流是分路的,电压是相等的,但电流大小不相等。

混联电路则是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结合,具有两种电器的特性。

串联电路的计算是根据串联电阻的等效电阻和基尔霍夫第二定律来求解,而并联电路的计算是根据并联电阻的等效电阻和电流的分路规律来求解。

混联电路的计算则是根据串联和并联两种电器的特性及其相互联系来求解。

第三节电功率和电能1.电功率的计算和测量2.电能的计算和测量电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电路中电能的消耗和转化速率。

电功率的计算是利用电功率公式,即P=UI或P=I²R。

电功率的测量是通过电能表或热传感器来实现的。

电能是指单位时间内电路中电能的总消耗。

电能的计算是利用电功率公式和时间的乘积来求解。

电能的测量是通过电能表来实现的。

化学选修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化学选修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化学选修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一、海水中的重要元素 - 钠和氯。

1. 钠的性质。

- 物理性质。

- 钠是一种银白色金属,质软,密度比水小(0.97g/cm^3),比煤油大,熔点低(97.81^∘C)。

- 化学性质。

- 与非金属反应。

- 与氧气反应:常温下4Na + O_2 = 2Na_2O(白色固体);加热时2Na+O_2{}Na_2O_2(淡黄色固体)。

- 与水反应。

- 2Na + 2H_2O=2NaOH + H_2↑,现象为钠浮在水面上(密度比水小)、熔成一个闪亮的小球(反应放热,钠熔点低)、在水面上四处游动(产生氢气推动)、发出嘶嘶的响声(反应剧烈)、溶液变红(生成氢氧化钠使酚酞变红)。

- 与酸反应。

- 2Na+2HCl = 2NaCl + H_2↑,钠先与酸中的氢离子反应。

- 与盐溶液反应。

- 如Na与CuSO_4溶液反应:2Na + 2H_2O=2NaOH + H_2↑,2NaOH+CuSO_4 = Cu(OH)_2↓+Na_2SO_4,总反应为2Na +2H_2O+CuSO_4=Cu(OH)_2↓+Na_2SO_4 + H_2↑。

2. 钠的化合物。

- 氧化钠和过氧化钠。

- 氧化钠(Na_2O)- 碱性氧化物,与水反应Na_2O + H_2O = 2NaOH;与二氧化碳反应Na_2O+CO_2 = Na_2CO_3;与酸反应Na_2O + 2HCl = 2NaCl + H_2O。

- 过氧化钠(Na_2O_2)- 与水反应2Na_2O_2+2H_2O = 4NaOH+O_2↑,反应中过氧化钠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 与二氧化碳反应2Na_2O_2 + 2CO_2=2Na_2CO_3+O_2,可用于呼吸面具和潜水艇中氧气的来源。

-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 碳酸钠(Na_2CO_3)- 俗名纯碱、苏打。

白色粉末,易溶于水。

- 与酸反应Na_2CO_3+2HCl = 2NaCl + H_2O+CO_2↑(分步反应:Na_2CO_3+HCl = NaHCO_3+NaCl,NaHCO_3+HCl = NaCl + H_2O+CO_2↑)。

物理第二章声现象总结

物理第二章声现象总结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这种振动有的能看见,如敲鼓时鼓面的振动、人说话时声带的振动……;有的看不见,如敲桌子时桌面的振动。

这时可以用一些泡沫塑料等轻小物体放在上面,敲桌子时泡沫塑料在不停的跳动,说明桌子在振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充当声音传播的介质,在这些介质中固体传播声音最快(如古代打仗时士兵趴在地上听远传是不是有人过来啦),气体传播声音最慢。

3、在真空中声音不能传播。

4、声音的传播速度除了和介质的种类有关之外,还和介质的温度有关,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一般取340m/s。

·5、回声产生的条件是距障碍物的距离大于17m,在教室里唱歌是距离小于17m,使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所以感觉声音更加响亮,在旷野中没有回声所以感觉声音比较小。

第二节声音的特性1、声音的三要素是音调、响度、音色。

2、声音的音调和物体振动的频率(物体每秒振动的次数)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属于声调的例子有(1)、男高音、女低音,(2)、调音师调音(调节弦的松紧),(3)、暖壶灌水时声音的变化,(4)、男生声音低沉,女同学声音尖细。

3、声音的响度和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此外还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属于响度的例子有(1)、引吭高歌,低声细语,震耳欲聋,(2)、调节电器的音量大小,(3)、扩音器,(4)、4、声音的音色和物体的结构有关,物体不变,音色不变。

和音色有关的例子有(1)、闻其声知其人,(2)、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不同,(3)、敲西瓜看西瓜是否熟了;敲击花盆,看是否有裂缝(4)、听诊器5、人能听见的声音是20 Hz——20000Hz之间的声音,低于20 Hz的声音叫次声波,比如大象发出的声音,地震、火山喷发、海啸都会发出次声波。

高于20000 Hz的叫超声波,比如海豚音,蝙蝠发出的声音,倒车雷达。

第三节声的利用1、。

物理高一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物理高一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物理高一第二章知识点总结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1.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定义。

- 沿着一条直线,且加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随时间是均匀变化的。

2. 速度 - 时间公式。

- v = v_0+at- 其中v_0为初速度,a为加速度,t为时间,v为末速度。

- 当a = 0时,v=v_0,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 当a>0时,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加,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a < 0时,速度随时间均匀减小,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1. 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

- 对于匀速直线运动,位移x = v_0t(v_0为速度,t为时间)。

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

- x=v_0t+(1)/(2)at^2- 这个公式可以通过速度 - 时间图像(v - t图像)来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 - t图像是一条倾斜的直线,位移等于v - t图像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

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

1. 公式推导。

- 由v = v_0+at和x=v_0t+(1)/(2)at^2消去t得到v^2-v_0^2=2ax。

2. 应用。

- 当已知初速度v_0、末速度v和加速度a时,可以方便地求出位移x;或者已知初速度v_0、位移x和加速度a时求出末速度v。

四、自由落体运动。

1. 定义。

- 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

2. 性质。

- 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v_0 = 0、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g(g≈9.8m/s^2,方向竖直向下)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3. 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

- v = gt- h=(1)/(2)gt^2- v^2=2gh(这里h表示下落的高度)五、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1. 逻辑的力量。

- 伽利略通过逻辑推理,指出亚里士多德关于重物比轻物下落快的观点存在矛盾。

假设大石头下落速度为8,小石头下落速度为4,当把两者捆在一起时,按照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会得出相互矛盾的结论。

生物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生物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生物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精细调控物质的运输和转化
1. 入侵者的识别和排斥机制
- 种群的共生和拮抗
- 动物免疫系统的识别和排斥机制
2. 物质的运输
- 单细胞生物的物质运输
- 多细胞生物的物质运输
- 植物的物质运输
- 动物的物质运输
3. 物质的转化
- 结构物质的转化
- 能量的转化
4. M(真核生物)、P(原核生物)和C(真核生物)的细胞生物学共性和差异- 真核生物的细胞特点和生命周期
- 原核生物的细胞特点和生命周期
-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多样性类别
5. 脓毒素原的生物表达与功能
- 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
- 基因组和转录组的分析方法
6. 生物技术在疾病诊断、治疗和预防中的应用- PCR技术
- 基因工程技术的应用
- 细胞、组织和器官移植的应用
7. 溶酶体和内质网对物质的降解和合成的作用- 溶酶体的结构和功能
- 内质网的结构和功能
8. 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和酶的特点
- 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 酶的特点和作用机制
9. 物质的吸收和排除
- 细胞的吸收和排除
- 植物和动物体内的物质吸收和排出方式
10. 基因的识别和排序
- 基因的识别和排序方法
- 基因排序的意义和应用。

(完整版)第二章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第二章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 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知识点总结第一节 需求分析一、需求概述1、需求的含义: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2、影响需求的因素:1)商品自身的价格;2)消费者的收入水平;3)相关商品的价格;4)消费者的偏好;5)消费者对商品价格的预期。

二、需求函数1、含义:Q d =f(P)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和该商品的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2、公式:Q d =α-β·P3、图形: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斜率为负;Q 与P 成反方向变动。

4、需求定理: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格和需求量成反方向变动。

三、需求变动1)需求量的变动:商品自身的价格引起的。

表现为:商品的价格—需求数量组合点沿着既定的需求曲线运动。

2)需求的变动:商品自身价格以外的因素引起的。

表现为:需求曲线的位置发生移动。

四、需求弹性1、弹性的一般含义1)公式:弹性=当自变量变化1%时,因变量变化?%。

自变量的变动比例因变量的变动比例2)弧弹性:e=YX X Y ∙∆∆3)点弹性:e=YX dX dY ∙2、需求的价格弹性1)含义: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或者,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需求的价格弹性= —价格的变动比例需求量的变动比例2)计算:A 弧弹性:e d = — 表示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弹性。

Q P P Q ∙∆∆如要计算需求曲线某两点之间的弹性一般用需求价格弹性的中点公式来求得:e d = — 。

222121Q Q P P P Q ++∙∆∆B 点弹性:e d = — 表示需求曲线上某点的弹性。

Q P dP dQ ∙另外,点弹性也可以用几何方法求得:线性需求曲线上的任何一点的弹性,都可以通过由该点出发向价格轴或数量轴引垂线的方法来求得。

3)弹性的五种类型:e d >1;e d <1;e d =1;e d =0;e d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联接
考点1:键联接的功用
键联接主要用作轴上零件的周向固定并传递转矩,有的兼作轴上零件的轴向固定,还有的在轴上零件沿轴向移动时起导向作用。

考点2:键的类型及应用
按照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键联接可分为(平键联接)、(半圆键连接)和(楔键联接)等。

(1)平键联接的应用(特点):
平键工作面为两侧面,依靠键与键槽之间的挤压力及键的剪切传递转矩。

平键联接加工容易,装拆方便,对中性好,用于传动精度要求较高的场合。

根据用途,平键联接可分为(普通平键)、(薄型平键)、(导向平键)。

①普通平键:圆头(A型)、平头(B型)、单圆头(C型)
圆头(A):定位好、应用广泛,轴上键槽用立铣刀加工;
平头(B):轴上应力集中小,但对于尺寸较大的键,要用紧定螺钉压紧,以防松动。

轴上键槽用盘铣刀加工得到;
单圆头(C):主要用于轴端的联接,轴上键槽用立铣刀加工得到。

②薄型平键:由于薄型平键的键高h较小,因此,它对轴和轮毂的强度削弱较小,用于(薄
壁结构)和(特殊场合)的联接。

③导向平键:当轴上零件与轴构成移动副时,可采用导向平键联结。

(2)半圆键:工作时靠两个侧面传递转矩。

它的特点是键在键槽中能绕其几何中心摆动,可适应轮毂上键槽的斜度,适合锥形轴头与轮毂的联接;轴槽窄而深,对轴强度
削弱大,主要用于轻载联接。

(3)楔键:楔键分为(普通楔键)和(钩头楔键),键上表面和轮毂槽底面均有1:100斜度,楔键的上下表面为工作面,依靠压紧面的摩擦力传递转矩及单向轴向力。

楔键联接适用于不要求准确定心、低速运转的场合。

平键联接的选用:键的剖面尺寸(b×h)按照轴的(公称直径d)选择,键长L根据(轮毂长度)选择。

键的主要失效:形式是较弱工作面的压溃(静联接)或过度磨损(动联接)。

如果强度不足,在结构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增加轮毂的长度和键长,或者间隔180°布置两个键,按 1.5个键进行强度校核。

考点3:花键
(1)花键联接的优缺点及应用
优点:键齿数多,承载能力强;键槽较浅,应力集中小,对轴和毂的强度削弱小;键齿均布,受力均匀;轴上零件与轴的对中性好;导向性好。

缺点:齿根仍有应力集中,加工需要专用设备和量刃具制造成本高。

应用:用于定心精度要求较高和载荷较大的场合。

(2)花键分类:按齿形不同分为(矩形花键)、(渐开线花键)。

矩形花键:齿廓为直线,一般采用小径定心。

渐开线花键:齿廓为渐开线,受载时,花键齿上有径向力,能起自动定心作用。

(3)销按形状分类:圆柱销、圆锥销、异形销。

考点5:螺纹
(1)螺纹分类及应用
按螺旋线绕行方向分:(左旋螺纹)和(右旋螺纹),逆时针方向旋入的为左旋螺纹,顺时针方向旋入的为右旋螺纹。

按螺旋线数目分:(单线螺纹)和(多线螺纹),单线螺纹用于联接,多线螺纹多用于传动。

按照牙型不同分:普通螺纹、管螺纹、矩形螺纹、梯形螺纹、锯齿形螺纹。

普通螺纹:牙型为等边三角形,牙型角α=60°;公称直径相同的螺纹,螺距最大的为粗牙螺纹,其余的为细牙螺纹;粗牙螺纹常用于一般联接;细牙自锁性好,
强度高,但不耐磨,常用于细小零件、薄壁管件,或用于受冲击、振动和变
载荷的联接,有时也作为调整螺纹用于微调机构。

管螺纹:牙型为等腰三角形,牙型角α=55°,内外螺纹旋合后无径向间隙,用于有紧密性要求的管件联接。

矩形螺纹:牙型为正方形,牙型角α=0°,其传动效率高,但牙根强度弱,螺旋副磨损后的间隙难以修复和补偿,使传动精度降低,因此逐渐被梯形螺纹所代替。

梯形螺纹:牙型为等腰梯形,牙型角α=30°传动效率略低于矩形螺纹,但牙根强度高,工艺性和对中性好,可补偿磨损后的间隙,是最常用的传动螺纹。

锯齿形螺纹:牙型为不等腰梯形,工作面牙侧角为3°,非工作面牙侧角为30°,兼有矩形螺纹传动效率高和梯形螺纹牙根强度高的特点,用于单向受力的传动
中。

按照用途不同分:联接螺纹、传动螺纹。

(2)螺纹的主要参数
螺纹的主要参数有8个,即大径、小径、中径、螺距、线数、导程、牙型角和螺纹升角。

头数:即线数,是指一个螺纹零件的螺旋线的数目,用n表示。

牙型角:指载螺纹牙型上相邻两牙侧间的夹角,用a表示。

(3)螺纹联接的形式及应用
①螺栓联接:无需在被联接件上攻螺纹,机构简单,装拆方便,应用最广。

用于通孔并
能从联接件两边进行装配的场合。

(两被联接件不厚,宜制成通孔,且需要
经常拆卸的场合)。

1普通螺栓连接:螺栓穿过被连接件的通孔,与螺母组合使用,拆装方便,成本低,不受被连接件的材料限制。

(广泛应用与传递轴向载荷且被连接件厚度不
大,能从两边进行安装的场合)。

2铰制孔用螺栓连接:螺栓穿过被连接件的铰制孔并与之过渡配合,与螺母组合使用,(适用于传递横向载荷或需要精确固定的被连接件的相互位置的场合)。

②双头螺柱联接:一端旋入较厚的被联接件的螺纹孔中并固定,另一端穿过较薄被连接
件的通孔,与螺母组合使用。

(被联接件之一较厚,不宜制成通孔,且需要
经常装拆的场合)。

③螺钉联接:螺钉穿过较薄被连接件的通孔,直接旋入较厚的被联接件的螺纹孔中,不
用螺母,结构紧凑,(应用被联接件之一较厚,受力不大,但不宜用于经常
装拆的联接)。

④紧定螺钉联接:旋入被联接件之一的螺纹孔中,其末端顶住另一被联接件的表面或顶
入相应的凹坑中,以固定两个零件的相互位置,并可传递不大的力或转矩。

(4)螺纹联接的预紧和防松
①螺纹联接在承受工作载荷之前,一般需要拧紧,这种联接称为紧联接:个别不需要拧
紧的联接,称为松连接。

拧紧可提高联接的紧密性、紧固性和可靠性。

②螺纹联接预紧的目的:增强联接的刚性,提高紧密性和防松能力,确保联接安全工作。

③防松目的:防止螺旋副的相对转动。

④防松方法:摩擦防松(对顶螺母、金属锁紧螺母、弹簧垫圈、尼龙圈锁紧螺母)
机械防松(开口销与槽型螺母、止动垫片、止动垫片与圆螺母、串联金属
丝)。

不开拆防松(破坏防松)端铆、冲点、焊接、胶接。

(5)螺纹传动的类型:传力螺纹—以传递力为主,如螺旋千斤顶、螺旋压力机
传导螺旋—以传递运动为主,要求有较高的传动精度,并承受较大的
轴向力,如金属切削机床的进给螺旋。

调整螺旋—用以调整和固定零件的相对位置,如带传动中的张紧螺
旋,量具的测量螺旋。

考点6:联轴器与离合器
联轴器和离合器主要用于连接两轴,使两轴共同回转以传递运动和转矩。

在机器工作时,联轴器只能保持两轴的结合状态,而离合器却可完成两轴的接合和分离。

常用的联轴器可分为(刚性联轴器)、(无弹性元件的挠性联轴器)、(非金属弹性元件的挠性联轴器)、(金属弹性元件的挠性联轴器)。

(1)刚性联轴器特点:机构简单、制造容易、承载能力大、成本低,但没有补偿轴线偏移的能力,适用于载荷平稳、转速稳定、两轴对中良好的场合。

常用的刚性联轴器有(凸缘联轴器)、(套筒联轴器)。

(2)无弹性元件挠性联轴器特点:具有补偿轴线偏移能力,适用于载荷和转速有变化及两轴有偏移的场合。

分类:(滑块联轴器(WH型)、(齿式联轴器(WC型)、(万向联轴器(WS型)
(3)非金属弹性元件的挠性联轴器分为弹性套柱销联轴器(LT型)弹性柱销联轴器(LX型)。

离合器还可按控制离合的方法不同,分为(操纵离合器)和(自控离合器)。

操纵离合器有(嵌合式离合器)、(摩擦式离合器),自控离合器有(牙嵌式安全离合器)、(离心离合器)、(超越离合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