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97.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4课时 一个数除以小数(2)(导学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第4课时一个数除以小数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第4课时一个数除以小数当我站在讲台上,看着孩子们求知的眼神,我知道,我要给他们带来的,不仅仅是一个数学知识,更是一种思考方式,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我手持教材,翻开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3单元第4课时——一个数除以小数。
我知道,这一课的教学内容是让学生掌握小数除法的运算方法,理解小数除以小数的运算规律,能够熟练地进行小数除以小数的计算。
我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理解小数除以小数的运算规律,掌握小数除以小数的运算方法,能够独立地进行小数除以小数的计算,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然而,我知道,教学难点和重点却在于让学生理解小数除以小数的运算规律,掌握小数除以小数的运算方法。
这是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最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也是我教学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地方。
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各种教具和学具,包括PPT、小黑板、粉笔、计算器等。
这些教具和学具可以帮助我更直观、更清晰地讲解小数除以小数的运算方法,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然后,我会通过PPT展示一个小数除以小数的例子,例如:2.5÷0.5。
我会详细讲解这个例子的运算过程,让孩子们理解小数除以小数的运算方法。
讲解完例子后,我会让孩子们进行随堂练习,例如:3.2÷0.4。
通过随堂练习,让孩子们巩固所学的知识,并能够独立地进行小数除以小数的计算。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注意板书设计,清晰地展示小数除以小数的运算规律和运算方法。
这样,孩子们可以更直观地理解和记忆。
我会设计一些作业,让孩子们巩固所学的知识。
例如:4.5÷0.9。
这个作业题目可以帮助孩子们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小数除以小数的运算方法。
课后,我会进行反思和拓展延伸。
我会思考孩子们在课堂上的反应,哪些地方讲解得清楚,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同时,我也会拓展延伸一些相关的知识,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的知识。
这就是我的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第4课时一个数除以小数。
第4课时《一个数除以小数》(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教案:《一个数除以小数》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小数除法的意义,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能够正确计算小数除法。
2. 通过对除以小数的计算方法的探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小数除法的意义2. 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3. 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三、教学重点1. 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2. 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四、教学难点1. 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2. 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情景导入法,向学生展示一个数除以小数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
例如:小明买了一本书,价格为36元,他付了50元,请问应找回多少元?2. 新课内容(1)小数除法的意义通过导入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小数除法的意义,即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2)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让学生观察小数除法的运算过程,总结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计算法则:一个数除以小数,等于这个数乘以这个小数的倒数。
(3)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探究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总结出以下几种情况:①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先将除数乘以10的n次方(n为除数中小数点后的位数),再将被除数乘以10的n次方,最后进行整数除法。
②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先将除数乘以10的n次方(n为除数中小数点后的位数),再将被除数乘以10的n次方,最后进行整数除法。
③除数是纯小数的小数除法:先将除数乘以10的n次方(n为除数中小数点后的位数),再将被除数乘以10的n次方,最后进行整数除法。
3. 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总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理解。
5. 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导入,让学生理解小数除法的意义,总结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和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通过练习和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第4课时 一个数除以小数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第4课时一个数除以小数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小数除法的意义,掌握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小数除法的意义2. 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方法3. 小数除法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小数除法的意义,掌握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正确计算一个数除以小数,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复习旧知:让学生回顾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以及整数除以小数的方法。
2. 提问:我们已经学过整数除以小数,那么一个数除以小数应该怎么计算呢?(二)新课导入(15分钟)1. 讲解小数除法的意义:小数除法就是将一个数平均分成若干份,求其中的一份是多少。
例如:8 ÷ 0.2,就是将8平均分成0.2份,求其中的一份是多少。
2. 讲解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方法:(1)将除数乘以10、100、1000……,使其成为整数。
(2)将被除数也乘以相同的数。
(3)按照整数除法进行计算。
3. 示例:计算8 ÷ 0.2。
(1)将0.2乘以10,得到2。
(2)将8也乘以10,得到80。
(3)按照整数除法计算:80 ÷ 2 = 40。
4. 小结: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方法就是将除数和被除数同时乘以相同的数,使除数成为整数,然后按照整数除法进行计算。
(三)巩固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第47页的练习题。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 选取几道题目进行讲解,强调易错点。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小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2. 强调计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如:乘以相同的数、保持计算准确性等。
(五)课后作业(5分钟)1. 完成课本第48页的练习题。
五年级数学上册3小数除法第4课时一个数除以小数2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第4课时一个数除以小数〔2〕▶教学内容教科书P29例5,完成教科书P29“做一做〞第1、2题和P30“练习七〞第4题。
▶教学目标1.理解被除数的小数位数比除数的小数位数少的计算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转化〞思想,培养计算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体验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和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感受发现知识的快乐,激发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算理,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法那么。
▶教学难点理解被除数位数不够时,用“0〞补足再除的原因。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个数除以小数〞,下面来计算两道题,看看你们掌握得怎么样〔课件出示〕。
(1)学生独立在草稿本上列竖式计算。
(2)指名学生板演。
(3)集体订正。
师:第二题被除数3.84的小数点经过移动后变成了38.4,谁知道是怎么得来的?【学情预设】因为除数2.4变成24,扩大到原来的10倍,要使商不变,被除数3.84也要扩大到原来的10倍,变成38.4。
师:看来在计算“一个数除以小数〞时,运用“商不变的规律〞把除数转化成整数来计算是一种非常好的方法。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一个数除以小数〞。
[板书课题:一个数除以小数(2)]【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上节课的知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计算“一个数除以小数〞必须要运用“商不变的规律〞,把除数转化成整数来计算,为接下来新知的学习做好准备。
二、探究新知1.课件出示教科书P29例5。
〔1〕学生独立解答。
【学情预设】发现把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到相同的倍数,被除数的位数不够,此时组织学生讨论。
【教学提示】在学生运用“商不变的规律〞移动除数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后,遇到被除数位数不够时,要引导学生根据“小数点移动的规律〞添“0〞来补足。
〔2〕同桌交流讨论。
【学情预设】除数0.28扩大到原来的100倍,变成28,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根据“商不变的规律〞,被除数12.6也要扩大到原来的100倍,小数点也要向右移动两位,但是被除数的位数不够,就用“0〞来补足,变成1260。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小数除法第4课时一个数除以小数(2)人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小数除法第4课时一个数除以小数(2)人教版我今天要上的教案是五年级上册数学的“小数除法”,这是第4课时,主要内容是一个数除以小数(2)。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五年级上册数学,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章节是“小数除法”的第二部分,具体内容是进一步掌握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运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进一步理解小数除法的运算规律,能够熟练地进行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计算,并且能够理解其背后的数学原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今天的教学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理解一个数除以小数时的运算规律,教学重点则是让学生们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已经准备好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和教学课件,以及一些练习题,以便学生们能够在课堂上进行实践操作。
五、教学过程我会通过一个实际例子引入今天的学习内容,例如:“小明有12个苹果,他想把它们平均分给他的4个朋友,每个人可以分到几个苹果?”然后,我会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小明的朋友不是整数个,而是小数个,比如3.5个,该怎么分配苹果。
然后,我会让学生们自己尝试解决一些类似的题目,我会逐一进行讲解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小数除法的运算公式和一些关键的步骤。
七、作业设计课后作业主要包括一些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计算题,例如:“已知一个数是2.5,它除以0.5的结果是多少?”答案是5。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在小数除法的运算上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容易忘记小数点的位置,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更多的练习和讲解。
同时,我也可以拓展延伸一下,让学生们思考,除了小数除以整数,整数除以小数又是如何计算的,这样可以进一步深化学生们对于小数除法的理解。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是我需要重点关注的。
引入实践情景的方式对于学生的兴趣和理解至关重要。
通过实际例子,如小明分苹果的情景,我可以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小数除法的实际应用。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小数除法 第4课时 一个数除以小数(2)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第6单元 8解决问题(1) 人教新课标教学内容本节课的内容为《三年级上册数学》第6单元“解决问题(1)”。
本节课的重点是使学生掌握利用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并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理解减法的实际意义和应用。
教学内容将围绕“减法应用”展开,包括认识减法、减法的运算规则、减法的实际应用等。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减法的概念,掌握减法的运算规则,能够运用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教学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学生对于减法的理解和应用。
学生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理解减法的运算规则,并能够将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教学PPT。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入减法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减法的运算规则,讲解减法的运算方法。
3. 实例讲解:通过具体的实例,讲解减法的实际应用,引导学生理解减法的意义。
4. 练习:让学生进行减法运算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减法的运算规则和实际应用。
板书设计1. 板书三年级上册数学 - 第6单元 8解决问题(1)2. 板书内容:减法的概念、运算规则、实际应用。
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完成练习册上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练习题。
2. 口头作业:向家长讲解减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讲解和练习,使学生掌握了减法的运算规则和实际应用。
在课后反思中,教师应关注学生在练习中遇到的问题,及时进行指导和讲解,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难点。
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兴趣,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难点详细补充和说明教学难点是教学中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地方,对于本节课而言,教学难点是学生对于减法的理解和应用。
人教版五年数学上册教案、教学设计:第4课时 一个数除以小数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教学过程
1 课时
导案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我们学习了除数是小数的除法,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方
揭示课题 法,看看我们今天学习的和上节课学习的有什么不同之处。
1.出示教材 P29 例 5,让学生尝试计算。
二.自主探索, 2.师:上节课我们学过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我们要将除法转化为整数,这里除数要扩大 100 兴趣的维持 倍,所以被除数也要扩大 100 倍,被除数位数不够怎么办?在这里我们需要在被除数的末尾
用“0”补足,然后继续除,这样就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了。
3.学生总结算法:将教材 P29 例题下面的填空做完。
互动环节: 三.寓教于乐,
兴趣的体验
学生先独立完成教材 P29“做一做”,做完后和同桌相互检查,相互指正,最后老师给
出正确答案。
四.课堂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教学板书
第 3 单元 小数除法
第 4 课时 一个数除以小数(2)
课题
一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2. 能正确计算一个数除以小数,并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3. 体会算理,感受数学的转化思想。 理解并掌握除数是小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将除数是小数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计算方法
一个数除以小数(2)
例 5 12.6÷0.28=45 45
0.28 12.60
11 2
1 40
12.6÷0.28=1260÷28
商不变的性质
1 40
0
教学反思
因为有上节课的学习基础,所以这节课学习起来就简单了许多,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 自主探索为主,培养学生的观察发现能力,并提出解决方法,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 式,让学生利用旧知迁移、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经历把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转化 成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的过程。 教师点评和总结:
3 小数除法第4课时 一个数除以小数(2)(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教案:3 小数除法第4课时一个数除以小数(2)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一个数除以小数的方法和步骤。
2. 培养学生运用小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一个数除以小数的方法和步骤。
2. 运用小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回顾一个数除以小数的方法和步骤。
2. 引导学生思考,当一个数除以一个小数时,如何进行计算。
二、探究(15分钟)1. 让学生尝试计算一个数除以小数的例子,如:12 ÷ 0.3。
2. 引导学生观察计算过程中的规律,总结出计算方法。
3.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计算方法,并举例说明。
三、讲解(10分钟)1. 讲解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方法,强调小数点的位置和移动。
2. 通过示例演示计算过程,让学生跟随操作。
3. 强调计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如小数点的对齐和计算顺序。
四、练习(15分钟)1.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方法。
2. 引导学生通过练习题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解题能力。
五、应用(10分钟)1. 让学生运用小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购物时找零的金额。
2. 引导学生将小数除法应用于生活中,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六、总结(5分钟)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一个数除以小数的方法和步骤。
2. 强调小数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讲解和练习,观察学生对小数除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通过学生的练习题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小数除法的运用能力。
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探索小数除法的其他应用,如计算物品的平均价格。
2. 提供一些具有挑战性的小数除法题目,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解决。
注意事项: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自己的观点。
2.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可以适当调整教学节奏和难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跟上学习进度。
3. 在练习和应用环节,要注重学生的个别辅导,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个数除以小数(2)
学习目标:
1、理解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准正确的计算。
2、学会被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时,如果位数不够的处理方法。
3、培养自己的分析、转化和归纳的能力。
学习重点:
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学习难点:
被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时,如果位数不够的处理方法。
一、温习旧知
1、根据商不变的性质填一填。
3.5 ÷0.5 =()÷5 = 7
0.72÷0.8 =()÷8 = 0.9
7.65÷0.85 =()÷85 = 9
12.6÷2.8 =()÷28 = 4.5
2、用竖式计算,并说说你的算法。
144÷3.6= 1.56÷0.13= 14.82÷9.88=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自学课本29页的例5,然后讨论交流:(口答)
(1)要想把除数转化成整数,被除数和除数的小数点该怎么移动?(2)被除数的小数位数不够怎么办?
2、独立用竖式计算,注意方法和书写格式。
3、尝试练习:
51.3÷0.27 26÷0.13
4、整理归纳: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可以分三步进行:一看,看清()有几位小数;二移,把被除数和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的位数,使除数变成()数。
如果被除数位数不够,用()补足;三算,按照除数是()数
的小数除法的方法计算。
三、达标测评
1、用竖式计算。
10÷0.004 25.6÷0.032 0.375÷0.0025
2、县城的出租车收费标准2.5千米以内(含2.5千米)收费4元,超过2.5千米,每千米收费1.4元。
家住县城的王叔叔从家乘出租车去火车站共付6.1元,王叔叔家到火车站的路程有多少千米?
四、整理学案
小学数学公式大全
一、小学数学几何形体周长面积体积计算公式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C=(a+b)×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C=4a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S=ab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S=a.a= a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ah÷2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S=ah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直径=半径×2 d=2r 半径=直径÷2 r= d÷2
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 c=πd =2πr
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公式S= a×h÷2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公式S= a×a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公式S= a×b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公式S= a×h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公式S=(a+b)h÷2
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公式:V=abh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公式:V=abh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公式:V=aaa
圆的周长=直径×π 公式:L=πd=2πr
圆的面积=半径×半径×π 公式:S=πr2
圆柱的表(侧)面积:圆柱的表(侧)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
公式:S=ch=πdh=2πrh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再加上两头的圆的面积。
公式:S=ch+2s=ch+2πr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