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十大名医
中国古代十大神医:黄帝、华佗、孙思邈、钱乙

中国古代十大神医:黄帝、华佗、孙思邈、钱乙第一位:针灸之祖,黄帝黄帝,《史记》中的五帝之首。
存《内经》即系托名黄帝与岐伯、雷公等讨论医学的著作。
此书治疗方法多用针刺,故对针刺的记载和论述亦特别详细。
对俞穴和刺阖、刺禁等记录较详。
第二位:脉学祖师,扁鹊扁鹊,姓泰,名越人,战国渤海郡郑(今河北任丘)人。
《史记·战国策》载有他的传记病案。
并推崇为脉学的倡导者。
扁鹊善于运用四诊,尤其是脉诊和望诊来诊断疾病,奠定了传统医学诊断法的基础。
太子尸厥已死,而治之复生;齐桓公未病,而知其后五日不起,名闻天下。
司马迁云:“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
”第三位:外科之祖,华陀华佗,又名敷,字无化。
后汉末沛国(今安徽毫州)人。
精内、外、妇、儿、针灸各科,对外科尤为擅长。
人们称他为“神医”,对“肠胃积聚”等病,饮麻沸散,须臾便如醉肠洗涤,缝腹摩膏,施行腹部手术。
他著有《青囊经》,可惜早已失传。
最突出的,应数麻醉术—酒服麻沸散的发明和体育疗法“五禽之戏”的创造。
第四位:医圣,张仲景汉末向阳郡(今河南南阳)人,“博通群书,潜乐道术”,著有《伤寒杂病论》,到了宋代,才渐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二书。
人称为“医中之圣,方中之祖。
”第五位,预防医学的倡导者,葛洪葛洪,字稚川,自号抱扑子,晋朝丹阳句容(今属江苏人)。
著有《肘后方》,书中最早记载一些传染病如天花、恙虫病症候及诊治,是全世界最早有关天花的记载。
他在医学和制药化学上有许多重要的发现和创造,在文学上也有许多卓越的见解。
他的著作,约有五百三十卷,大多已经散佚,流传至今的,主要有《抱朴子》和《肘后救卒方》。
第六位:药王,孙思邈孙思邈,唐朝京兆华原人,尊称为“药王”。
著有《千金要方》,共三十卷,首创“复方”。
另有《千金翼方》对《千金要方》的补编,其中收录了唐代以前本草书中所未有的药物,补充了很多方剂和治疗方法。
这两部书,合称为《千金方》,收集了大量的医药资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类书。
中国古代医学十大家

一、华佗(约145-208)东汉末医学家,字元化,一名旉,汉族,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
华佗与董奉、张仲景(张机)并称为“建安三神医”。
华佗是三国著名医学家,少时曾在外游学,钻研医术而不求仕途。
他医术全面,尤其擅长外科,精于手术,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
精通内、妇、儿、针灸各科,外科尤为擅长,行医足迹遍及安徽、河南、山东、江苏等地。
华佗熟练地掌握了养生、方药、针灸和手术等治疗手段,精通内、外、妇、儿各科,临证施治,诊断精确,方法简捷,疗效神速,被誉为“神医”。
对此,《三国志》、《后汉书》中都有一段内容相仿的评述,说他善于养生(“晓养性之术,时人以为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用药精当(“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针灸简捷(“若当针,亦不过一、两处,下针言,'当引某许,若至,语人’,病者言'已到’,'应便拔针,病亦行差’”),手术神奇(“刳剖腹背,抽割积聚”、“断肠滴洗”)。
所留医案,《三国志》中有十六则,《华佗别传》中五则,其他文献中五则,共二十六则,在先秦和两汉医家中是较多的。
从其治疗范围看,内科病有热性病、内脏病、精神病、肥胖病、寄生虫病,属于外、儿、妇科的疾病有外伤、肠痈、肿瘤、骨折、针误、忌乳、死胎、小儿泻痢等等。
名言: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
譬如户枢,终不朽也。
二、李时珍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州(今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蕲州镇)人,汉族,生于明武宗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卒于神宗万历二十二年(公元1593年)。
李时珍着重药物研究,重视临床实践。
所著《本草纲目》是我国药学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被称作“东方医学的巨典”,他还著有《濒湖脉学》、《奇怪八脉考》、《脉决考证》等流传于世。
名言:饮食者 , 人之命脉。
少饮则和气行血;痛饮则伤神耗血。
三、孙思邈世称孙真人,后世尊之为药王,大约生于公元542年,卒于公元682年,终年140岁左右 , 唐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孙家塬人。
中国古代10大最强名医,李时珍第九,孙思邈第六,华佗第二

中国古代10大最强名医,李时珍第九,孙思邈第六,华佗第二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的理论就已经基本的形成了,它的出现也给当时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改变,也为后世的医学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其中扁鹊、华佗、张仲景、皇甫谧、叶桂、孙思邈、钱乙、宋慈、李时珍、葛洪等人也被称为是中国古代十大名医,接下来小编带你了解一下中国古代十大名医。
10、葛洪:葛洪为东晋时期人,中国古代十大名医之一,也是著名炼丹家。
葛洪13岁时父亲去世,家境也十分贫寒,由于他性格内向不善于交往,整日闭门家中读书。
16岁时葛洪拜郑隐为师,这也使它对医学与炼丹之术有了更大的发展。
他晚年隐居于罗浮山中直至去世。
他所写的著作约有五百多卷,不过多数已经失传。
9、李时珍:李时珍为明朝著名的医学家,其父亲也是当地的名医,李时珍子承父业及其具有实践精神,吃苦耐学,尤其执着于本草方面。
李时珍曾为宫廷的医疗机构服务过,但任职一年便回乡。
之后他参考历代的医学书籍八百多种,亲自外出考察尝百草,他的足迹遍布全国,终于经过他长达30年的努力写下了传世之作本《本草纲目》,为我国的医学提供的重要的参考价值,也被后世称为中国古代是大名医之一。
8、宋慈:宋慈为南宋时期著名的法医学家,被誉为是“法医学”之父。
他曾在广东与湖南任职过官员,他办案注重的是实地检验。
在公元1247年他写出了《洗冤集录》五卷,这是我国第一部最为系统的法医学专著,也是全世界最早的一部法医学专著,后来还被广传至国外,对于医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7、钱乙:钱乙是宋代著名的儿科医学家,他一生都专注于儿科方面,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
其学生阎季忠将他的医案和验方、理论进行了整理,编制出了《小儿药证直诀》。
这是我国第一部关于儿科方面的专著,这本著作也使得儿科自此之后发展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
6、孙思邈:孙思邈为唐代著名的医学家,他被后世尊称为“药王”。
他对于医学方面注重于经验,所以他在世时不断地走访民间,记录各种医疗经验,完成了著作《千金要方》。
中华十大名医 素材

中华十大名医素材摘要:一、前言二、扁鹊三、华佗四、张仲景五、皇甫谧六、叶天士七、薛生白八、宋慈九、李时中十、总结正文:中华医学历史悠久,千百年来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医学家。
他们不仅医术高明,还留下了宝贵的医学知识,为人类的健康做出了巨大贡献。
以下便是我国历史上十位闻名遐迩的名医:一、前言中华医学,源远流长,名医辈出。
他们为我国医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
本文将介绍十大名医,以彰显他们的丰功伟绩。
二、扁鹊扁鹊,春秋战国时期著名医学家,被誉为“神医”。
他精通内科、外科、妇产科等多个领域,尤其擅长针灸。
扁鹊曾治愈赵国太子的尸厥症,使其起死回生,成为一代传奇。
三、华佗华佗,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誉为“外科圣手”。
他发明了麻沸散,是世界麻醉史上最早的麻醉药物。
华佗还创作了《五禽戏》,是我国最早的保健体操。
四、张仲景张仲景,东汉著名医学家,被誉为“医圣”。
他著《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张仲景还创立了辨证论治的原则,对后世医学影响深远。
五、皇甫谧皇甫谧,西晋著名医学家,被誉为“针灸之祖”。
他在针灸领域有很高的造诣,撰写了《针灸甲乙经》,对后世针灸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六、叶天士叶天士,明朝著名医学家,擅长治疗温病。
他主张“温病应以清法为主”,并创立了卫气营血辨证论治体系。
叶天士的医学理论对温病学派产生了深远影响。
七、薛生白薛生白,明朝著名医学家,与叶天士并称为“温病学派两大巨头”。
他主张“治温病以清热解毒为主”,丰富了温病学派的理论体系。
八、宋慈宋慈,南宋著名法医学家,被誉为“法医学之父”。
他所著《洗冤集录》是我国古代法医学的奠基之作,对法医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九、李时中李时中,明朝著名医学家,擅长治疗痘疹。
他主张痘疹应以“解毒、清热、滋补”为治疗原则,撰写《痘疹全书》,对痘疹学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十、总结十大名医各有所长,共同为中华医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古代十大名医

中国古代十大名医中医的发展源远流长,从原始社会的神农氏勇尝百草,到春秋战国时期时期各种医学著作理论的诞生,中医一直在不断的发展与完善,接下来我会为大家介绍一下在我国医学史上做出卓越贡献的十大名医。
扁鹊(公元前407—前310),原名秦越人扁鹊精于内、外、妇、儿、五官等科,应用砭刺、针灸、按摩、汤液、热熨等法治疗疾病,被尊为医祖。
发明了四诊法(望、闻、问、切)著作:《内经》和《外经》华佗(约公元145年-公元208年),是中国最早开始进行全身麻醉外科手术的医生。
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
发明了“麻沸散”来辅助外科手术。
晚年因遭曹操怀疑,下狱被拷问致死,所著医书《青囊经》已失。
张仲景(约公元150~154年-约公元215~219年),名机,字仲景。
被后人尊称为医圣。
其所著的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确立的六经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也是后学者研习中医必备的经典著作。
皇甫谧(215年-282年)著有《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乃中国针灸学名著。
另著《帝王世纪》、《高士传》、《列女传》、《玄晏春秋》、《年历》等葛洪(公元284年-公元364年或343年),东晋道教学者、著名炼丹家、医药学家,世称小仙翁。
著有《神仙传》《抱朴子》等。
孙思邈(药王,541年-682年,有争议,唐代医药学家、道士。
被后人尊称为“药王”。
唐初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唐新本草》。
永淳元年(682年),与世长辞。
著有:《千金方》《千金要方》《千金翼方》。
钱乙(约公元1032~1117年),是我国宋代著名的儿科医家。
当初先以《颅囟方》而成名。
其一生著作颇多,有《伤寒论发微》五卷,《婴孺论》百篇,《钱氏小儿方》八卷,《小儿药证直诀》三卷。
现仅存《小儿药证直诀》,其他书均已遗佚。
朱丹溪(1281~1358年)创阴虚相火病机学说,善用滋阴降火的方药,为“滋阴派”(又称“丹溪学派”)的创始人。
著有《格致余论》、《局方发挥》、《丹溪心法》、《金匮钩玄》、《素问纠略》、《本草衍义补遗》、《伤寒论辨》、《外科精要发挥》等。
古代历史上十大名医,张仲景第五,华佗第四,第一实至名归!

古代历史上十大名医,张仲景第五,华佗第四,第一实至名归!古代上的才子,能人是非常多的,特别是救死扶伤的医生,是社会上非常重要的人物,也是社会上不可缺少的人物,在早期,医生是不被看中的,而且地位也是比较低下的,很多人都觉得医生是一个非常不好的工作,可是后来慢慢的,他们发现了医生的作用非常的大,因为有的人长年要打仗受伤,都是医生救活的,所以后来慢慢的太医的地位也在不断的增加,历史上有非常多出名的名医,他们不断的研究学习技术,把很多的草药还有经验都记载了,写成了书,也给我们后人留下了非常大的财富!十,吴谦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医生,他还自己出了一本书,书上记载了很多的药物跟治疗情况,给后人留下了很多的医学财富跟经验,当年他还给乾隆皇帝看过病,当年乾隆皇帝感冒了,他很快就治好了乾隆皇帝也不迟不感冒,也得到了很多的赏赐!九,李时珍是当时出了名的神医,就连现在的我们都觉得他非常的厉害,他当年治疗好了很多人的病,他在当时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而且还研究了很多的疑难杂症,非常的厉害,也出了很多书,本草纲目等等,记载了几千种草药,非常的厉害,也让我们后人非常的钦佩!八,这个医生跟上面俩位不一样,他是法医,我们经常能够在电视上看到很多法医,他们通过勘测死人的身体状况来看看到底是死于什么原因,当时的宋慈就是一个非常出名的法医,他一生解决了很多冤屈的案情,非常的公正,这让当时的很多老百姓非常的钦佩!七,医生也是分很多种的,这一位就是儿科医生,钱乙,他是当时非常厉害的儿科医院,对儿科上面的很多问题他都有所研究,也开创了很多的治疗方案,治好了很多的孩子!六,孙思邈,孙思邈在唐朝可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名医,他在唐朝期间不断的研究新的治疗方法,对自己的治疗也进行记载,经常走访在很多农民家中,做很多事情,不断的学习跟记载,也写了一本书,至今也被医学界的很多人借鉴!五,张仲景,更是一个非常厉害的医生,他非常的注重实践,记录了非常多的治疗方案,把想法运用当实际中来,让人钦佩!四,华佗,华佗是一个全科医生,可以说什么病他都能够治疗,也被人们称为神医,至今也被很多人传颂,华佗确实是一个了不起的医生!三,扁鹊,可以通过看,闻,问,切,这几个方面,就能够看出你的病症来,而且扁鹊特别擅长号脉,着实让人钦佩!二,黄帝在我们的印象中大多都是一个非常厉害的统治者,从来不知道黄帝也会医术,当时的黄帝非常擅长针刺。
中国历史上十大名医

李时珍,字东璧,时人谓之李东璧,明朝医学家,其父李言闻世当地名医。李时珍继承家学,尤其重视本草,并富有实践精神,肯于向劳动人民群众学习。
他曾参考历代有关医药及其学术书籍八百余种,结合自身经验和调查研究,穷搜博采,历三十年,三次易稿而成《本草纲目》,为我国医学史上一大巨著。
No.6急症先驱——葛洪
葛洪,东晋道教学者,三国方士葛玄之侄孙,世称“小仙翁”。他注意研究急症,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急性传染病,他是最早发现和记载结核病的科学家。
他的著作,约有五百三十卷。不过,大多已经散佚,流传至今的,主要有《抱朴子》和《肘后救卒方》葛洪的医学著作,据史籍记载,尚有《金匮药方》一百卷,《神仙服食方》十卷,《服食方》四卷,《玉函煎方》五卷。
它第一次系统地总结了对小儿的辨证施治法,使儿科自此发展成为独立的一门学科。后人视之为儿科的经典著作,把钱乙尊称为“儿科之圣”,“幼科之鼻祖”。
No.9温病学派奠基者——叶天士
叶桂,字天士,号秀岩,清医学家。叶桂幼时便随父亲学医,14岁时,父亲去世,便又随父亲的一位姓朱的门人继续学习。他是中医学史上温病学派的创始人,其声望地位,并不在“金元四大家”之下,也是名贯大江南北的人物。其著作《温热论》至今仍被临床医家推崇备至。对治奇经、脾胃、儿科等病尤为擅长,尚有《叶案存真》、《末刻本医案》。
中国历史上十大名医
———————————————————————————————— 作者:
———————————————————————————————— 日期:
ﻩ
中国历史上十大名医
No.1中医医祖——扁鹊
扁鹊是战国时医学家,真名秦越人,因其医术高超,被认为是神医,所以当时的人们借用了上古神话黄帝时期的神医“扁鹊”的名号来称呼他。扁鹊可以说是全科医生——在赵为妇科、在周为五官科、在秦为儿科,名闻天下。
中国历史上的10大名医,每一个都医技超群,堪称“鼻祖”

中国历史上的10大名医,每一个都医技超群,堪称“鼻祖”中医是我国自古流传下来的文化瑰宝,它诞生于原始社会,春秋战国时期形成基本的中医理论,此后,历朝历代的名医在此理论基础上,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
中医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的本性,虽然医治的过程非常慢,但治的是病根,这是中医的精髓所在。
在今年的新冠肺炎治疗过程中,中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拯救了多人的性命。
那么我们今天来谈谈中国历史上名医,他们对中医的发展都各自做出了什么样的贡献(排名不分先后):扁鹊-脉学介导者扁鹊(公元前407—前310年),姬姓,秦氏,名越人,春秋战国时期名医,渤海郡鄚(今河北沧州市任丘市)人。
扁鹊师从长桑君,尽传其医术禁方,饮以山巅“上池”之水,修得高超医术。
初医治好赵简子五日不醒之症,赵简子赐其蓬鹊山田四万亩于扁鹊,得到食邑之地。
巧因蓬鹊山之首,扁鹊洞府上面,有翩翩欲飞天然石鹊和静观天下神奇石人形象,赵人视秦越人为吉祥喜鹊一般,而尊称其为“扁鹊”。
扁鹊的医术极为精湛,擅长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
扁鹊做事非常灵活,知道赵国人重视妇女就做妇科医生,听说周人敬重老人,就做五官科医生,得知秦人喜欢儿童,就当儿科医生。
扁鹊依据自己多年的经验还总结出“望”、“闻”、“问”、“切”四种诊病的方法,这种方法一直沿用至今。
中国历史上的10大名医,每一个都医技超群,堪称“鼻祖”华佗-外科鼻祖华佗(约公元145年-公元208年),字元化,一名旉,沛国谯县人,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
少时曾在外游学,行医足迹遍及安徽、河南、山东、江苏等地,钻研医术而不求仕途。
晚年因遭曹操怀疑,下狱被拷问致死。
华佗从小就对医学感兴趣,长大之后,医术精湛,行医各地。
他医术全面,尤其擅长外科,精于手术,并精通内、妇、儿、针灸各科。
华佗在世时发明了麻佛散,开创了中国外科手术第一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十大名医
扁鹊
扁鹊,其真实姓名是秦越人,又号卢医。
据人考证,约生于公元前四O七年,卒于公元前三一O年。
他为什么被称为“扁鹊”呢?这可能与《禽经》中“灵鹊兆喜”的说法有关。
因为医生治病救人,走到哪里,就为那里带去安康,如同翩翩飞翔的喜鹊,飞到哪里,就给那里带来喜讯。
因此,古人习惯把那些医术高明的医生称为扁鹊。
秦越人在长期医疗实践中,刻苦钻研,努力总结前人的经验,大胆创新,成为一个学识渊博,医术高明的医生。
他走南闯北,真心实意地为人民解除疾病的痛苦,获得人民普遍的崇敬和欢迎。
于是,人们也尊敬地把他称为扁鹊。
扁鹊善于运用四诊,尤其是脉诊和望诊来诊断疾病。
张仲景
张仲景,名机,据传当过长沙太守,所以有张长沙之称。
南阳郡涅阳(河南省南阳县)人,约生于公元一五O年,卒于公元二一九年,活了七十岁左右。
著有中医学宝库中最有价值的著作《伤寒杂病论》,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医学家。
张仲景是一位博学多才的医师,他不仅精通医药,还擅长针灸等。
他在很早的时候就使用了灌肠法通大便,人工呼吸法急救昏厥,比之西医学早了数百年不止。
张仲景最突出的贡献是创立了辨证论治的原则,这一原则成为中医学理论的核心和基石,并一直指导着中医学的临床实践。
《伤寒杂病论》是我国最早的理论联系实际的临床诊疗专书。
它系统地分析了伤寒的原因、症状、发展阶段和处理方法,创造性地确立了对伤寒病的“六经分类”的辨证施治原则,奠定了理、法、方、药的理论基础。
书中还精选了三百多方,这些方剂的药物配伍比较精炼,主治明确。
如麻黄汤、桂枝汤、柴胡汤、白虎汤、青龙汤、麻杏石甘汤。
这些著名方剂,经过千百年临床实践的检验,都证实有较高的疗效,并为中医方剂学提供了发展的依据。
后来不少药方都是从它发展变化而来。
名医华佗读了这本书,啧啧赞叹说:“此真活人书也”。
喻嘉言高度赞扬张仲景的《伤寒论》,说:“为众方之宗、群方之祖”。
“如日月之光华,旦而复旦,万古常明”(《中国医籍考》)。
历代有关注释、阐发此书的著作很多。
特别是注释、阐发《伤寒论》的著作,竟达三四百种之多。
它的影响远远超出了国界,对亚洲各国的影响很大。
特别是日本,历史上曾有专宗张仲景的古方派,直至今天,日本中医界还喜欢用张仲景方。
日本一些著名中药制药工厂如小太郎、内田、盛剂堂等制药公司出品的中成药(浸出剂)中,伤寒方一般也占60%以上。
可见《伤寒杂病论》在日本中医界有着深远的影响,在整个世界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华佗
华佗,字元化,沛国谯(安徽亳县)人。
华佗生活的时代,当是东汉末年三国初期。
那时,军阀混乱,水旱成灾,疫病流行,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目睹这种情况,华佗非常痛恨作恶多端的封建豪强,十分同情受压迫受剥削的劳动人民。
为此,他不愿做官,宁愿捍着金箍铃,到处奔跑,为人民解脱疾苦。
华佗是一位精通医术的著名医生,尤其出名的是他在外科方面的成就。
他不但精通方药,而且在针术和灸法上的造诣也十分令人钦佩。
华佗是我国医学史上为数不多的杰出外科医生之一,他善用麻醉、针、灸等方法,并擅长开胸破腹的外科手术。
他所使用的“麻沸散”是世界是最早的麻醉剂。
在手术前让病人服下麻沸散,他不久便会昏睡过去,不省人事了,直到手术后才会醒来,痛苦很小。
而手术之后,他在缝合的伤口处抹上一种药膏,四五天就能好转,也不痛了,一月之内伤口便能愈合,医术十分高明。
华佗还十分提倡导引养生。
他创编了“五禽戏”,就是模仿五种动物的形态、动作和神态,来舒展筋骨,畅通经脉。
五禽,分别为虎、鹿、
熊、猿、鸟,常做五禽戏可以使手足灵活,血脉通畅,还能防病祛病。
他的学生吴普桑用这种方法强身,活到了90岁还是耳聪目明,齿发坚固。
皇甫谧
提起皇甫谧,人们可能立刻想到他编撰的《针灸甲乙经》。
其实,
除此之外,他还编撰了《历代帝王世纪》、《高士传》、《逸士传》、《列女传》、《元晏先生集》等书。
他一生以著述为业。
在医学史和文学史上都负有盛名。
皇甫谧,幼名静,字士安,自号玄晏先生。
安定朝那(甘肃灵台县朝那镇)人。
生于公元二一五年,卒于公元二八二年,活了六十八岁。
针灸甲乙经是中国现存最早的针灸学专著,是针灸学发展中的一部重要著作,唐朝太医署在学习针灸学时就是以该书为教材的。
后来,此书流传到了日本、朝鲜等国家,在国际上声望也很高。
葛洪
葛洪,字稚川,号抱朴子,人称“葛仙翁”,丹阳句容县(江苏省句容县)人。
约生于公元二八三年,卒于公元三六三年。
晚年,他隐居在广东罗浮山中,既炼丹、采药,又从事著述,直至去世。
对他的一生,明代陈嘉谟在《本草蒙筌》中引用了《历代名医像赞》的一首诗来概括:“陷居罗浮,优游养导,世号仙翁,方传肘后”。
但这只说出了他炼丹采药,隐逸求仙的一面。
而他另外的一面却被忽略了。
其
实,他是古代一位鼎鼎有名科学家,在医学和制药化学上有许多重要的发现和创造,在文学上也有许多卓越的见解。
他的著作,约有五百三十卷。
不过,大多已经散佚,流传至今的,主要有《抱朴子》和《肘后救卒方》。
《抱朴子》是一部综合性的著作,分内篇二十卷,外篇五十卷。
内篇说的是神仙方药,鬼怪变化,养生延年,禳邪却病等事,属于道教的著作。
但其中《金丹》、《仙药》、《黄白》等部分是总结我国古代炼丹术的名篇;外篇说的是人间得失,世道好坏等事。
其中《钧世》、《尚博》、《辞义》等篇,是著名的文论著作。
《肘后救卒方》简称《肘后方》,是他在广东编著的一部简便切用的方书。
收录的方药大部分行之有效,采药容易,价钱便宜。
而且,篇帙不大,可挂在肘后随行(即今天所说的袖珍本),即使在缺医少药的山村、旅途,也可随时用来救急。
所以,受到历代群众的欢迎。
葛洪的医学著作,据史籍记载,尚有《金匮药方》一百卷,《神仙服食方》十卷,《服食方》四卷,《玉函煎方》五卷。
葛洪炼丹图
孙思邈
孙思邈,京兆华原(陕西省耀县)人,约生于公元五八一年,卒于公元六八二年,活了一百零二岁(有的考证活了一百四十一岁)。
人们把他当做“神仙”,尊称为“药王”。
医病图
为妇人诊病图
钱乙
我国医学史上第一个著名儿科专家钱乙撰写的《小儿药证直诀》,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儿科专著。
它第一次系统地总结了对小儿的辨证施治法,使儿科自此发展成为独立的一门学科。
后人视之为儿科的经典著作,把钱乙尊称为“儿科之圣”,“幼科之鼻祖”。
钱乙,字仲阳。
祖籍浙江钱塘,后祖父北迁,遂为东平郓州(山东郓城县)人。
约生于公元一O三二年,卒于公元一一一三年。
钱乙的一生,在治学上最突出的地方,就是“专一为业,垂四十年”。
朱震亨
金元四大家中,朱震亨所出最晚。
他先习儒学,后改医道,在研习《素问》、《难经》等经典著作的基础上,访求名医,受业于刘完素的再传第子罗知悌,成为融诸家之长为一体的一代名医。
朱震亨以为三家所论,于泻火、攻邪、补中益气诸法之外,尚嫌未备滋阴大法。
力倡“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之说,申明人体阴气、元精之重要,故被后世称为“滋阴派”的创始人。
临证治疗,效如桴鼓,多有服药即愈不必复诊之例,故时人誉之为“朱一贴”。
弟子众多,方书广传,是元代最著名的医学家。
朱震亨,字彦修(1281-1358年),享年78岁。
李时珍
李时珍,字东璧,号濒湖,湖北蕲(湖北省蕲春县)人,生于明武宗正德十三年,卒于神宗万历二十一年。
他家世代业医,祖父是“铃医”。
父亲名闻,号月池,是当地名医。
李时珍大约到了三十八岁,就被武昌的楚王召去,任王府“奉祠正”,兼管良医所事务。
三年后,又被推荐上京任太医院判。
太医院是专为宫廷服务的医疗机构,当时,被一些庸医弄得乌烟瘴气。
只任职一年,李便辞职回乡。
《本草纲目》
叶天士
叶天士,名桂,号香岩,又号上律老人。
江苏吴县人,约生于清代康熙五年,卒于乾隆十年。
叶天士信守“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古训。
不管什么人,只要比自己有本事的,他都希望拜之为师。
这样,他的老师有长辈,有同行,有病人,甚至有端中的和尚。
当他打听到某人善治某病,就欣然前往,学成后才离去。
从十二岁到十八岁仅仅六年,他除继家学外,先后踵门求教过的名医,就有十七人。
叶天士的虚心求教,“师门深广”,确
实令人肃然起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