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医鉴定做中国古代十大名医,发明麻醉剂,创立了法医鉴定学,第一就是他
历史中真实的“名侦探”宋慈

历史中真实的“名侦探”宋慈以南宋时期法医学鼻祖宋慈为原型,香港和大陆都拍了古装连续剧,剧中宋慈以严密的逻辑推理、丰富的法医知识屡破奇案,更以清正廉洁的形象展示于世人面前。
那么什么是提刑官?宋慈的本来面目又是怎样的?《大宋提刑官》剧照《洗冤录》“提刑”是“提点刑狱司”的简称,是宋代地方级的司法机构。
颇有点像现在的省高院的院长。
有宋一代,以提刑官闻名于世的莫过于宋慈宋提刑了。
历史上的宋慈确实是一个神探,他被后世人称为“世界法医学之父”,也就是说什么神探李昌钰啊,csi鉴证实录什么的,都得拜他当祖师爷。
他所撰写的《洗冤集录》是世界上第一本系统论述法医学的科学著作,比外国同类型的法医学的书早了300多年。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即删不过咧,宋慈走上法医这条路完全是误打误撞。
香港版《洗冤录》里讲宋慈是从一个死胎中出身的婴儿,其实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
他出生在一个官宦世家,在学校读书的时候,是大思想朱熹的正牌徒孙,稍微大一点的时候,进京上太学,老师又是鼎鼎有名的真德秀,相当于考研究生傍上了一个好老板。
你想想,上头一批师叔师兄都在朝廷里当大官,要罩着一个晚辈简直是易如反掌,仕途一片光明啊。
这不,他刚迈入仕途的时候,是给江西一个县的县长当秘书(信丰县主簿),后来被江西省“副省长”(安抚使)郑性之赏识,直接就抽调上级机关借用了。
叫他干嘛去呢?当时江西福建少数民族叛乱,副省长看他有才干,就叫他参与平叛的工作。
叫秀才带兵,能不添乱就不错了。
可是这宋慈一到任,发现当地人是因为日子活不下去了才造反的,于是就下令开仓放粮,接济穷苦农民,然后再亲自带领300名官军,大破叛军。
哇,能文能武啊。
渐渐的,宋慈的才能被朝廷所赏识,于是就调去福建评定叛乱,后又当了长汀知县、去浙江西部赈灾等等。
直到嘉熙4年,他去广东当起了法院院长。
要说这古人当官,真的很厉害,能写诗会打仗,管得了民政,还得当侦探。
本来干这个提刑官,如果随便干干,到时间转岗也就算了,可是宋慈到广东以后,发现当地官员都很懒散,一大堆积压了好些年的案子都没人管,犯人在牢里关了好多年也没人过问,更别说还有很多是冤假错案,屈打成招的。
【历史著名医学家】南宋--宋慈

【历史著名医学家】南宋--宋慈宋慈(1186-1249),字惠父,汉族,建阳(今属福建南平)人,与理学大师朱熹同乡,祖籍河北邢台市南和县,唐相宋璟后人,生于南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年),南宋著名法医学家,中外法医界普遍认为是宋慈于公元1235年开创了“法医鉴定学”,因此宋慈被尊为世界法医学鼻祖。
宋慈所着《洗冤集录》是世界上最早的法医专着,在中国元、明、清三朝是刑、法官必读之书,先后被译成法、英、荷等多种文字。
他比意大利人佛图纳图·菲得利写成于公元1602年的同类着作要早350多年。
其祖上为唐朝著名宰相宋璟。
北宋时,宋慈的高祖宋世卿从浙江建德县来建阳任建阳丞而家居此地。
父宋巩曾任广州节度推官(节度使幕府掌管刑狱的官员),家境小康。
宋慈从小受学于父,10岁时从学建阳县学者、朱熹的高弟吴稚,并得到吴稚的同窗黄干、李方子等名人指教。
他重视实践,力求真知。
南宋开禧元年(1205年),他进京入太学,深得太学博士真德秀的赏识,遂拜其为师。
嘉定十年(1217年)宋慈中乙科进士,授浙江鄞县(今浙江宁波市)县尉,遇父病未赴任。
宝庆二年(1226年)始走上仕途,任江西省信丰县主簿(典颁文书,办理事务)。
南宋时期的赣闽地区,民贫、地狭、人稠,人民处水深火热中,民反和兵乱频频发生。
安抚使郑性之慕其有拨乱反治才,延入幕府参预军事。
刘克庄饯别宋慈时写下《满江红·送宋惠父入江西幕》一词。
当时,江西南部三峒里少数民族发生变乱,赣南数百里地方都很混乱,刘克庄在词中不仅希望宋慈尽快平定叛乱,好快点回家。
也劝友人不要残酷镇压起义的峒民,而应采取招安的措施,需要妥善处理好这件事,宋慈听后当场允诺。
后来宋慈参与了平定“三峒贼”的战役。
他先赈济六堡饥民,又率兵三百大破石门寨,俘获敌酋,因战功卓着而“特授舍人”。
任期届满,江西提点刑狱使叶宰聘宋慈为幕僚。
不久,在真德秀推荐下,宋慈又进入福建路招捕使陈韡幕府,参加平定闽中叛乱。
洗冤集录的国际地位是怎样的?历史上的宋慈你真的了解吗?

洗冤集录的国际地位是怎样的?历史上的宋慈你真的了解吗?说起宋慈,由于电视剧《大宋提刑官》的缘故,相信大家多少都有些了解了。
宋慈是我国历史上宋朝时期的法医,成称之为“世界法医的鼻祖”。
宋慈所著作的《洗冤集录》更是在世界法医界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那么《洗冤集录》在国...说起宋慈,由于电视剧《大宋提刑官》的缘故,相信大家多少都有些了解了。
宋慈是我国历史上宋朝时期的法医,成称之为“世界法医的鼻祖”。
宋慈所著作的《洗冤集录》更是在世界法医界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那么《洗冤集录》在国际上有着一个怎样重要的地位呢?为何被称为世界第一法医学专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宋慈,字惠父,福建建阳人。
从小受学于父,十岁时求学于建阳县学者、朱熹的弟子吴稚。
这一时期,宋慈深受朱学“格物致知”的影响,养成了注重实证和探索事理本原的习惯。
宋慈经历南宋开禧元年(1205年),宋慈进入太学,深得太学博士真德秀的赏识。
真德秀赞赏他的文章“有源流,出肺腑”。
真实的宋慈,准确地说应该是一位法医学家,而且现在中外法医界都认为,是宋慈开创了“法医鉴定学”,也正是因此,宋慈被称为是法医学之父。
宋慈曾经参加过平定叛乱,但他并不是强制镇压,有柔有刚,面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手段,后来甚至连久经沙场的将军主帅也都在军事谋划这些方面来请教宋慈,可见宋慈的确是相当有才能的。
在当时的时代,宋慈办案讲究实事求是,认真分析的态度难能可贵。
尤其他一直在查漏补缺弥补自身的不足之处,审之又审,为了让冤情能够昭雪,给众多官员树立了一个好的榜样。
宋慈编录的书籍《洗冤集录》,不仅在办案态度上多有告诫,总结了历代官府检验经验,而且办案检验的方法至今都被法医界学习研究。
被人们赞誉为法医学鼻祖!洗冤集录清同治12点英国剑桥大学,有一位叫嘉尔斯的教授,他漂洋过海来到中国考察,有一次在宁波,他看到官府在审理案件,大清帝国的案件审理程序,当然和大英帝国的截然不同,这让嘉尔斯看得兴致勃勃,而更让他感兴趣的是:他看见审案官员的文案上摆了一部书,他记得自己经常在清朝的衙门见到这本书。
中华医学史上--十位医学名人

中华医学史上--十位医学名人1.黄帝,是我国远古时期的杰出英雄和领袖人物,姓公孙,名轩辕,号有熊,因最早于姬水之地(沮水)奠定了他的功业基础,故又姓姬,因出生并主要活动于陕北黄土高塬,而被尊称为黄帝。
五千年前的黄帝时代完成了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过渡,结束了野蛮时代,中华民族开始步入文明,黄帝联合炎帝,战胜蚩尤,统一中原部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有共主的国家,促进了华夏民族的形成,黄帝时代的制衣冠、造舟车、营蚕桑、创文字、建医学、定算数、发明指南车,为中华古国的悠久文明和传统文化奠定了基础。
他被后世认为是中医学的始祖,相传《黄帝内经》便是他与朝臣歧伯等的对话编辑而来。
2.岐伯,我国远古时代最著名的医生。
他从小善于思考,有远大的志向,喜欢观察日月星辰、风土寒暑、山川草木等自然界的事物和现象。
还懂音乐,会做乐器,测量日影,多才多艺,才智过人。
后见许多百姓死于疾病,便立志学医,四处寻访良师益友,精于医术脉理,遂成为名震一时的医生。
黄帝为疗救民疾,尊他为老师,一起研讨医学问题。
《黄帝内经》多数内容即以他与黄帝答问的体裁写成。
岐伯又尊称为岐天师据有关史志书目记载,托名岐伯的著作约有8种:1《汉书·艺文志》载《黄帝岐伯按摩》十卷;2.《隋书·经籍志》载《岐伯经》十卷;3.《新唐书·艺文志》载《岐伯灸经》一卷(《宋史·艺文志》则载为《黄帝问岐伯灸经》);4.《宋史·艺文志》载《岐伯针经》一卷;5.《通志·艺文略》载《黄帝岐伯针论》二卷;6.《通志·艺文略》载《岐伯精藏论》一卷;7.《崇文总目》载《黄帝岐伯论针灸要诀》一卷(《宋史·艺文志》则载为《岐伯论针灸要诀》);8.《竹堂书目》载《岐伯五藏论》。
岐黄为岐伯与黄帝二人的合称,相传为医家之祖。
医学奠基之作《黄帝内经》的主要内容以黄帝、岐伯问答的体裁写成,因而后世用即以“岐黄”代称《内经》。
被称为“法医学之父”的宋慈你了解多少

被称为“法医学之父”的宋慈你了解多少宋慈是有名的古代法医之父、字惠父,我国古代杰出的法医学家,被称为“法医学之父”,你了解多少?古代法医之父——宋慈宋慈是有名的古代法医之父、字惠父,我国古代杰出的法医学家,被称为“法医学之父”,西方普遍认为正是宋慈于公元1235年开创了“法医鉴定学”。
建阳)人,祖籍河北邢台市南和县,唐相宋璟后人,与理学大师朱熹同乡。
生于南宋孝宗淳熙十三年卒于南宋理宗淳佑六年,享年六十四岁。
早岁习儒,入仕后经历十余任地方官,多负刑狱之责,终于广东经略安抚使。
一生经办案件数不胜数。
逝世前两年撰成并刊刻《洗冤集录》五卷。
此书是其一生经验、思想的结晶,不仅是中国,也是世界第一部法医学专着。
它比意大利人佛图纳图·菲得利写成于公元1602年的同类着作要早350多年。
宋嘉定十年(1217年),宋慈考中进士,时年31岁。
当朝派他到浙江鄞县任尉官,掌当地的治安,时值父亲宋巩病逝,宋慈守孝在家未能赴任。
直到宝庆二年(1226年)他40岁时,才出任赣州(今江西省)信丰县的主簿(掌文书、事务之官),踏上了仕途。
六年后,调升为福建长汀县令(县行政长官)。
端平二年(1235年)参加枢密使(宋代最高军事机构枢密院的首脑)魏了翁的幕府做参谋,参加抵抗外敌的战争。
嘉熙二年(1238年),被调升为南剑州通判(州府长官的司法行政助理)。
在这期间,宋慈居官清廉刚正,在运盐、赈灾等问题上,曾为劳苦大众做过不少好事。
嘉熙六年(1239年),宋慈升任提点广东刑狱(掌司法、刑狱与监察),时年53岁。
这是他一生事业的转折点。
他疾恶如仇的率直个性,理学家训练出来的实事求是精神,在需要胆识与智慧的司法、刑狱和监察等工作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宋慈到任后,发现官吏多不奉法,积案甚多,便立下规约,限期清理。
8个月就解决了200多待决之囚的案件。
1240年移任江西提点刑狱,兼知赣州。
淳佑元年(1241年),知常州军州事。
淳佑五年(1245年),着手收集编写《洗冤集录》的资料,时年59岁。
宋慈生平简介

宋慈生平简介宋慈,字惠父,号自牧,宋孝宗淳熙十三年(公元1186年)出生于福建建阳县童游里(今建阳区童游街道)。
宋慈一生四任提点刑狱使,积累了丰富的法医检验的第一手资料,又总结了宋代和以前的法医知识,编著了《洗冤集录》一书。
该书历宋、元、明、清及近现代七百多年,在国内外广为流传,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系统法医学名著,比西方国家同类著作的出版整整早了350多年,因此他被公认为“世界法医学之父”。
宋慈的祖先宋世唐(字世卿)自唐朝入闽任建阳丞之后,便聚族于此,在建阳定居下来。
父亲名巩,以特科进士身份出任广州节度使。
宋慈自幼聪明好学,拜同乡前辈、朱熹的得意门生吴雉为师。
后来宋慈进入太学,有幸结识了太学博士真德秀(西山先生)。
宋慈在太学里读书非常用功,尤其文章写得很好,真德秀盛赞他的文章源流都是从心灵深处发出来的,因此宋慈又拜其为师。
嘉定十年(1217),宋慈应试获南宫奏赋第三,中进士乙科,授浙江鄞县县尉,适逢父亲宋巩病重,并于两年后病故。
宋慈居家侍服丧,未赴鄞县之任。
直到宝庆二年(1226),41岁的宋慈始赴仕途,先后任赣州信丰县主薄、长汀县令、邵武军(今邵武市)通判。
嘉熙三年(1239)升任司农丞知赣州,不久,改任广东提刑使。
淳祐元年(1241),宋慈知常州军州事,利用工作之余,开始收集编写《洗冤集录》资料。
届满,宋慈转任广西提刑使。
淳祐七年(1247),任直密阁湖南提刑使。
宋慈凭借他历任提点刑狱使的经验,又总结了宋代和以前的法医知识,编成《洗冤集录》。
该书于淳祐丁未(1247)刊于湖南任所。
宋慈在自序中阐明了他编写该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表达了他洗冤泽物、起死回生的人道主义精神。
淳祐八年(1248),宋慈进直宝谟阁,奉使四路,皆司刑狱之事。
在任期间听讼清明,决事刚果,对善良的平民甚为爱护,遇到狡猾的豪门则严厉处制。
淳祐九年(1249),宋慈拨直焕章阁,知广州,任广东经略安抚使。
就在这年春天,他突然患上头晕病,但仍然照常工作。
中国古代十大名医故事

中国古代十大名医故事中国古代十大名医故事一.扁鹊扁鹊(公元前407-310年),真实姓名秦越人,又号卢医。
他为什么被称为“扁鹊”呢?因为医生治病救人,走到哪里,就为那里带去安康,如同翩翩飞翔的喜鹊,飞到哪里,就给那里带来喜讯。
因此,古人把那些医术高明的医生称为扁鹊。
秦越人在长期医疗实践中,刻苦钻研,努力总结前人的经验,大胆创新,成为一个学识渊博,医术高明的医生。
他走南闯北,真心实意地为人民解除疾病的痛苦,获得人民普遍的崇敬和欢迎。
于是,人们也尊敬地把他称为扁鹊。
扁鹊善于运用四诊,尤其是脉诊和望诊来诊断疾病。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记述了与他有关的两个医案:一个是用脉诊的方法诊断赵子简的病,一个是用望诊的方法诊断齐桓侯的病。
有一次,扁鹊到晋国,晋国卿相赵简子由于专心国事,用脑过度,突然昏倒,五天不省人事。
大夫急忙召扁鹊诊治。
扁鹊按了脉,从房里出来。
从人尾随着探问病情,扁鹊沉静地说:“病人的脉搏照常跳动,不必大惊小怪!不出三日,他就会康复的。
”果然过了两天半,赵简子就醒过来了。
准确地用切脉诊病是扁鹊的首创。
又有一次,扁鹊路过齐国都城临淄,见齐国的国君齐桓侯气色不好,就断定他已经生病了,说:“你有病在肤表,如不快治,就会加重。
”桓侯听了不以为然,说:“我没病。
”扁鹊见他不听劝告就走了。
这时,桓侯对左右的人说:“凡是医生都是贪图名利的。
他们没有本事,就把没有病的人当有病的来治,以显示本领,窍取功利。
”过了五天,扁鹊又来见齐桓侯,作了一番观察之后,对齐桓侯说:“你的病到了血脉,不治会加重的。
”桓侯听了很不高兴,根本没有把扁鹊的话放在心上。
再过五天,扁鹊又来见齐桓侯,经过细致的观察,严肃地对他说:“你的病进入肠胃之间,再不治,就没救了!”齐桓侯听了很生气,当然也没有理睬扁鹊的话。
等到扁鹊第四次来见桓侯,他只瞥了一眼,就跑开了。
齐桓侯发觉扁鹊不理睬自己,就派人询问。
扁鹊说:“病在肤表,用汤熨可以治好;病进入血脉,用针灸可以治好;病到了肠胃,用酒剂也能治愈。
法医之祖——宋慈

法医之祖——宋慈古朴的中医,庇佑了中华民族的生生不息,历史长河中的名家圣手,留下了毕生心血实践的理论及光辉的著作,不仅是中华民族,也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
谷仁堂中医将陆续为您介绍中华历史上著名的十大中医之祖,他们不仅拥有高超的医术,更有崇高的情操;不仅有精彩的传奇故事,更有让人敬佩的医者精诚之心。
宋慈,宋代杰出法医学家,曾任湖广等地提点刑狱官,办案着重实地检验。
著有《洗冤集录》五卷,是世界最早的法医学专著,宋慈因此被尊为世界法医学鼻祖。
重视勘验打破教条宋慈早年习儒,入仕后经历十余任地方官,多负刑狱之责,一生经办案件数不胜数。
长期的专业工作,使他积累了丰富的法医检验经验。
给死者诊断死因,技术性很强,在一定程度上难于为活人诊病。
儒者出身的宋慈,本无医药学及其他相关科学知识。
为弥补不足,他一方面刻苦研读医药著作,把有关的生理、病理、药理、毒理知识及诊察方法运用于检验死伤的实际;另一方面,认真总结前人的经验,力求检验方法的多样性和科学性。
宋慈认为,犯罪事实必须经过检验才能认定,所以检验的结果往往是生死攸关的。
所以,对待检验必须认真负责,检查官员必须“亲临视”,即使案发于暑月,尸味难闻,当检官员也“须在专一,不可避臭恶”。
按照理学的教条,在检验尸体之时,都要把隐秘部分遮盖起来,以免“妄思”“妄动”之嫌。
宋慈出于检验的实际需要,一反当时的伦理观念,彻底打破尸体检验的禁区。
他告诫当检官员:切不可令人遮蔽隐秘处,所有孔窍,都必须细验,并特意指出:凡验妇人,不可羞避,应抬到光明平稳处。
如果死者是富家使女,还要把尸体抬到大路上进行检验,“令众人见,一避嫌疑”。
撰写首部法医学专著宋慈结合自己丰富的实践经验,把当时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中医药学应用于刑狱检验,在逝世前两年撰成《洗冤集录》五卷。
此书不仅是中国,也是世界第一部法医学专著。
其中所载检验方法之多样、全面,其精确度之高,都是前无古人的。
此书先后被译成多种文字,影响深远,在中外医药学史、法医学史、科技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医鉴定做中国古代十大名医,发明麻醉剂,创立了法医鉴
定学,第一就是他
现在的西医,因为见效快颇受当代人的推崇,然而,中国五千年流传下来的中医,是否真那么不值一提?我倒觉得,中医文化博大精深,没有研究过就没有发言权,本人虽没有研究过,但一直认为中医是值得发扬光大的,不说中医,我们来说说中国古代的名医吧:
【叶桂】1667-1746,名叶桂,字天士,号秀岩,江苏吴县人,祖父叶时和父亲叶朝采都是当地名医。
14岁父亲去世,便随父亲一位姓朱的门人继续学习。
没几年,就超过了教他的朱先生,声名远播。
他是中医学史上温病学派的创始人,其声望地位,不在“金元四大家”之下,其著作《温热论》至今仍被临床医家推崇备至。
对治奇经、脾胃、儿科等病尤为擅长,尚有《叶案存真》、《末刻本医案》。
【李时珍】1518-1593,字东璧,又名李东璧,号濒湖,明朝医学家,湖北蕲(今湖北省蕲春县)人。
其父李言闻是当地名医。
李时珍继承家学,李时珍三十八岁时,被武昌的楚王召去任王府奉祠正,三年后,李时珍任职上京任太医院判一年,便辞职回乡。
李时珍用了三十年,著《本草纲目》,是我国明以前药物学性巨著。
另著有《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等书。
【宋慈】1186-1249,字惠父,汉族,建阳(今属福建南平地区)人,宋朝福建人,中国古代杰出的法医学家,被称为“法医学之父”。
1247年总结宋代前法医方面的经验及他本人四任法官的心得,写成《洗冤集录》,该著作是世界上最早的法医文著,西方普遍认为正是宋慈于公元1235年开创了“法医鉴定学”。
【钱乙】1032-1113,字仲阳。
北宋医学家,始以儿科著名,后擢太医丞,为公卿宗戚看病,祖籍浙江钱塘,后祖父北迁,遂为东平郓州(今山东郓城县)人。
其所著《小儿药证直诀》,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儿科专著。
它第一次系统地总结了对小儿的辨证施治法,使儿科自此发展成为独立的一门学科。
后人视之为儿科的经典著作,把钱乙尊称为“儿科之圣”,“幼科之鼻祖”。
另有《伤寒指徵》、《婴孩论》等。
【孙思邈】581-682,京兆东原人(今陕西省耀县孙家塬)人,出生于隋开皇元年,卒于唐永淳元年。
他是我国乃至世界历史上著名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
历史上,被人们尊为“药王”。
一生致力于医药研究工作,著有《千金方》,创立脏病、腑病分类系统,在医学上有较大贡献。
【葛洪】283-363,字稚川,号抱朴子,人称“葛仙翁”,东晋家、医药学家。
丹阳句容县(今江苏省句容县)人。
晚年,他隐居在广东
罗浮山中,既炼丹、采药,又从事著述,直至去世。
他的著作约五百三十卷。
流传至今的,主要有《抱朴子》和《肘后救卒方》葛洪的医学著作,据史籍记载,尚有《金匮药方》一百卷,《神仙服食方》十卷,《服食方》四卷,《玉函煎方》五卷。
【皇甫谧】215-282,字士安,小时名静,晚年自称玄晏先生。
魏晋医学家。
西晋安定朝那(今甘肃灵台人县朝那镇)人。
著名医家,其著作《针灸甲乙经》是我国第一部针灸学的专著,总结了晋以前的针炙学成就,在针灸学史上,占有很高的学术地位。
另著有《帝王世纪》等。
【张仲景】150-154,名机,东汉南阳郡涅阳(今河南省南阳县人),东汉医学家,著《伤寒杂病论》。
该书确立了祖国医学“辨证论治”的规律,奠定了中医治疗学基础,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理法方药具备的著作,开创了祖国医学辨证论治的先河;同时在制剂学方面也有独到之处,对后世也有深远的影响。
因此,历代医家无不尊张仲景为“医圣”,故有“医圣者,即医中之尧舜也,荣膺此誉者,唯仲景先师。
”
【华佗】145-208,字元化,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
东汉末医学家,精内、妇、儿、针炙各科,外科尤为擅长,“麻沸散”的使用为世界医学史上最早之全身麻醉,发明了五禽戏。
《后汉书·华佗传》有华佗“年且百岁,而犹有壮容,时人以为仙”的记载。
华佗可能不
止活了六十四岁。
江苏徐州有华佗纪念墓;沛县有华祖庙,庙里的一副对联:医者刳腹,实别开岐圣门庭,谁知狱吏庸才,致使遗书归一炬;士贵洁身,岂屑侍奸雄左右,独憾
【扁鹊】前407—前310,战国时医学家,其真实姓名是秦越人,又号卢医,扁鹊是他的绰号。
善用“针石”、“服汤”、“熨”等治病,所著《扁鹊内经》、《外经》早佚。
善于运用四诊,尤其是脉诊和望诊来诊断疾病。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记述了与他有关的两个医案:一个是用脉诊的诊断赵子简的病,一个是用望诊的方法诊断齐桓侯的病。
因此被称为“脉学之宗”。
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