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十大名医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医学十大家

中国古代医学十大家

一、华佗(约145-208)东汉末医学家,字元化,一名旉,汉族,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

华佗与董奉、张仲景(张机)并称为“建安三神医”。

华佗是三国著名医学家,少时曾在外游学,钻研医术而不求仕途。

他医术全面,尤其擅长外科,精于手术,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

精通内、妇、儿、针灸各科,外科尤为擅长,行医足迹遍及安徽、河南、山东、江苏等地。

华佗熟练地掌握了养生、方药、针灸和手术等治疗手段,精通内、外、妇、儿各科,临证施治,诊断精确,方法简捷,疗效神速,被誉为“神医”。

对此,《三国志》、《后汉书》中都有一段内容相仿的评述,说他善于养生(“晓养性之术,时人以为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用药精当(“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针灸简捷(“若当针,亦不过一、两处,下针言,'当引某许,若至,语人’,病者言'已到’,'应便拔针,病亦行差’”),手术神奇(“刳剖腹背,抽割积聚”、“断肠滴洗”)。

所留医案,《三国志》中有十六则,《华佗别传》中五则,其他文献中五则,共二十六则,在先秦和两汉医家中是较多的。

从其治疗范围看,内科病有热性病、内脏病、精神病、肥胖病、寄生虫病,属于外、儿、妇科的疾病有外伤、肠痈、肿瘤、骨折、针误、忌乳、死胎、小儿泻痢等等。

名言: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

譬如户枢,终不朽也。

二、李时珍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州(今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蕲州镇)人,汉族,生于明武宗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卒于神宗万历二十二年(公元1593年)。

李时珍着重药物研究,重视临床实践。

所著《本草纲目》是我国药学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被称作“东方医学的巨典”,他还著有《濒湖脉学》、《奇怪八脉考》、《脉决考证》等流传于世。

名言:饮食者 , 人之命脉。

少饮则和气行血;痛饮则伤神耗血。

三、孙思邈世称孙真人,后世尊之为药王,大约生于公元542年,卒于公元682年,终年140岁左右 , 唐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孙家塬人。

盘点我国古代十大名医不止华佗扁鹊看看还有谁!

盘点我国古代十大名医不止华佗扁鹊看看还有谁!

盘点我国古代十大名医不止华佗扁鹊看看还有谁!药王——孙思邈孙思邈,京兆华原(今陕西省耀县)人,约生于隋开皇元年(公元五八一年),卒于唐永淳元年(公元六八二年),活了一百零二岁(有的考证活了一百四十一岁)。

人们把他当做“神仙”,尊称为“药王”,孙思邈是古今医德医术堪称一流的名家,尤其对医德的强调,为后世的习医、业医者传为佳话。

他的名著《千金方》中,也把“大医精诚”的医德规范放在了极其重要的位置上来专门立题,重点讨论。

而他本人,也是以德养性、以德养身、德艺双馨的代表人物之一,成为历代医家和百姓尊崇倍至的伟大人物。

针灸鼻祖——皇甫谧皇甫谧,幼名静,字士安,自号玄晏先生。

安定朝那(今甘肃灵台县朝那镇)人。

生于东汉建安二十年(公元二一五年),卒于西晋太康三年(公元二八二年),活了六十八岁。

提起皇甫谧,人们可能立刻想到他编撰的《针灸甲乙经》。

其实,除此之外,他还编撰了《历代帝王世纪》、《高士传》、《逸士传》、《列女传》、《元晏先生集》等书。

他一生以著述为业。

在医学史和文学史上都负有盛名。

脉学倡导者——扁鹊扁鹊,其真实姓名是秦越人,又号卢医。

据人考证,约生于周威烈王十九年(公元前四O七年),卒于赧王五年(公元前三一O年)。

他为什么被称为“扁鹊”呢?这是他的绰号。

绰号的由来可能与《禽经》中“灵鹊兆喜”的说法有关。

因为医生治病救人,走到哪里,就为那里带去安康,如同翩翩飞翔的喜鹊,飞到哪里,就给那里带来喜讯。

因此,古人习惯把那些医术高明的医生称为扁鹊。

秦越人在长期医疗实践中,刻苦钻研,努力总结前人的经验,大胆创新,成为一个学识渊博,医术高明的医生。

他走南闯北,真心实意地为人民解除疾病的痛苦,获得人民普遍的崇敬和欢迎。

于是,人们也尊敬地把他称为扁鹊。

扁鹊善于运用四诊,尤其是脉诊和望诊来诊断疾病。

法医之祖———宋慈宋慈,字惠父,我国古代杰出的法医学家,被称为“法医学之父”,在世界法医学史中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位置,所著《洗冤集录》是世界第一本法医专著,至今在法医学里也有着很高的参考价值。

中国古代10大最强名医,李时珍第九,孙思邈第六,华佗第二

中国古代10大最强名医,李时珍第九,孙思邈第六,华佗第二

中国古代10大最强名医,李时珍第九,孙思邈第六,华佗第二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的理论就已经基本的形成了,它的出现也给当时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改变,也为后世的医学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其中扁鹊、华佗、张仲景、皇甫谧、叶桂、孙思邈、钱乙、宋慈、李时珍、葛洪等人也被称为是中国古代十大名医,接下来小编带你了解一下中国古代十大名医。

10、葛洪:葛洪为东晋时期人,中国古代十大名医之一,也是著名炼丹家。

葛洪13岁时父亲去世,家境也十分贫寒,由于他性格内向不善于交往,整日闭门家中读书。

16岁时葛洪拜郑隐为师,这也使它对医学与炼丹之术有了更大的发展。

他晚年隐居于罗浮山中直至去世。

他所写的著作约有五百多卷,不过多数已经失传。

9、李时珍:李时珍为明朝著名的医学家,其父亲也是当地的名医,李时珍子承父业及其具有实践精神,吃苦耐学,尤其执着于本草方面。

李时珍曾为宫廷的医疗机构服务过,但任职一年便回乡。

之后他参考历代的医学书籍八百多种,亲自外出考察尝百草,他的足迹遍布全国,终于经过他长达30年的努力写下了传世之作本《本草纲目》,为我国的医学提供的重要的参考价值,也被后世称为中国古代是大名医之一。

8、宋慈:宋慈为南宋时期著名的法医学家,被誉为是“法医学”之父。

他曾在广东与湖南任职过官员,他办案注重的是实地检验。

在公元1247年他写出了《洗冤集录》五卷,这是我国第一部最为系统的法医学专著,也是全世界最早的一部法医学专著,后来还被广传至国外,对于医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7、钱乙:钱乙是宋代著名的儿科医学家,他一生都专注于儿科方面,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

其学生阎季忠将他的医案和验方、理论进行了整理,编制出了《小儿药证直诀》。

这是我国第一部关于儿科方面的专著,这本著作也使得儿科自此之后发展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

6、孙思邈:孙思邈为唐代著名的医学家,他被后世尊称为“药王”。

他对于医学方面注重于经验,所以他在世时不断地走访民间,记录各种医疗经验,完成了著作《千金要方》。

中华十大名医 素材

中华十大名医 素材

中华十大名医素材摘要:一、前言二、扁鹊三、华佗四、张仲景五、皇甫谧六、叶天士七、薛生白八、宋慈九、李时中十、总结正文:中华医学历史悠久,千百年来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医学家。

他们不仅医术高明,还留下了宝贵的医学知识,为人类的健康做出了巨大贡献。

以下便是我国历史上十位闻名遐迩的名医:一、前言中华医学,源远流长,名医辈出。

他们为我国医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

本文将介绍十大名医,以彰显他们的丰功伟绩。

二、扁鹊扁鹊,春秋战国时期著名医学家,被誉为“神医”。

他精通内科、外科、妇产科等多个领域,尤其擅长针灸。

扁鹊曾治愈赵国太子的尸厥症,使其起死回生,成为一代传奇。

三、华佗华佗,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誉为“外科圣手”。

他发明了麻沸散,是世界麻醉史上最早的麻醉药物。

华佗还创作了《五禽戏》,是我国最早的保健体操。

四、张仲景张仲景,东汉著名医学家,被誉为“医圣”。

他著《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张仲景还创立了辨证论治的原则,对后世医学影响深远。

五、皇甫谧皇甫谧,西晋著名医学家,被誉为“针灸之祖”。

他在针灸领域有很高的造诣,撰写了《针灸甲乙经》,对后世针灸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六、叶天士叶天士,明朝著名医学家,擅长治疗温病。

他主张“温病应以清法为主”,并创立了卫气营血辨证论治体系。

叶天士的医学理论对温病学派产生了深远影响。

七、薛生白薛生白,明朝著名医学家,与叶天士并称为“温病学派两大巨头”。

他主张“治温病以清热解毒为主”,丰富了温病学派的理论体系。

八、宋慈宋慈,南宋著名法医学家,被誉为“法医学之父”。

他所著《洗冤集录》是我国古代法医学的奠基之作,对法医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九、李时中李时中,明朝著名医学家,擅长治疗痘疹。

他主张痘疹应以“解毒、清热、滋补”为治疗原则,撰写《痘疹全书》,对痘疹学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十、总结十大名医各有所长,共同为中华医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十大名医简介

十大名医简介

1.扁鹊春秋战国时期的渤海莫人。

因他医术高超,被认为是神医,尽传其医术禁方,擅长各科。

在赵为妇科,在周为五官科,在秦为儿科,名闻天下。

扁鹊奠定了中医学的切脉诊断方法,开启了中医学的先河。

2.华佗字元化,汉未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是三国著名医学家。

他医术全面,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

是世界医学史上应用全身麻醉进行手术治疗的最第一人。

又创作名为“五禽之戏”的体操,教导人们强身健体。

所著医书《青囊书》已佚。

确立了中医六经辨证的治疗原则,受到历代医学界的推崇。

4.皇甫谧幼名静,字士安,自号玄晏先生。

提起皇甫谧,人们可能立刻想到他编撰的《针灸甲乙经》。

其实,他还编撰了《历代帝王世纪》、《高士传》、《逸士传》、《列女传》、《元晏先生集》等书。

他一生以著述为业。

在医学史和文学史上都负有盛名。

5.葛洪为东晋道教学者、著名炼丹家、医药学家。

字稚川,自号抱朴子,著有《肘后方》。

“天行发斑疮”是全世界最早有关天花的记载。

其在炼丹方面也颇有心得,丹书《抱朴子·内篇》具体地描写了炼制金银丹药等多方面有关化学的知识。

6.孙思邈唐朝京兆华原人,是唐代医药学家,他用自己的一生见证灵芝的长寿之道,在太白山研究道家经典,探索养生术,同时他博览众家医书,研究古人方剂。

被后人称为"一代药王"。

7.钱乙字仲阳,山东郓城县人。

是中国医学史上第一个著名儿科专家。

撰写的《小儿药证直诀》,是中国现存的第一部儿科专著。

它第一次系统地总结了对小儿的辨证施治法,使儿科自此发展成为独立的一门学科。

后人把钱乙尊称为“儿科之圣”,“幼科之鼻祖”。

9.李时珍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春县人,明代著名医药学家。

他自1565年起,“考古证今、穷究物理",记录上千万字札记,弄清许多疑难问题,历经27个寒暑,三易其稿,于明万历十八年完成了192万字的巨著《本草纲目》。

10.叶桂字天士,号香岩,别号南阳先生。

中国古代十大名医

中国古代十大名医

我国古代十大名医分别是针灸之祖———黄帝;脉学倡导者———扁鹊;外科之祖———华佗;医圣———张仲景;预防医学的倡导者———葛洪;药王———孙思邈;儿科之祖———钱乙;法医之祖———宋慈;药圣———李时珍;《医宗金鉴》总修官———吴谦等。

针灸之祖———黄帝黄帝传说中中原各族的共同领袖。

现存《内经》即系托名黄帝与歧伯、雷公等讨论医学的著作。

此书对针刺的记载和论述特别详细。

脉学倡导者———扁鹊扁鹊姓秦,名越人,战国渤海郡郑(今河北任丘)人。

太子尸厥已死,而治之复生;齐桓侯未病,而知其后五日不起,名闻天下。

《史记·战国策》推崇其为脉学倡导者。

外科之祖———华佗华佗华佗又名敷,字无化,后汉末沛国(今安徽亳州)人。

尤擅外科,对“肠胃积聚”等病,饮麻沸散,须臾便知醉,肠洗浣,缝腹摩膏,施行腹部手术。

医圣———张仲景张仲景名机,汉末南阳郡(今河南南阳)人。

相传曾任长沙太守,当时伤寒流行,病死者甚多。

他的著作《伤寒杂病论》总结了汉代300多年的临床实践经验,对祖国医学的发展有重大贡献。

预防医学的倡导者———葛洪葛洪字稚川,自号抱朴子,晋朝丹阳句容(今属江苏)人。

著有《肘后备急方》,书中最早记载一些传染病如天花、恙虫病症候及诊治。

“天行发斑疮”是世界上最早有关天花的记载。

药王———孙思邈孙思邈唐朝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曾治愈唐太宗皇太后头痛病,宫廷要留他做御医,他谎称采“长生不老药”献给皇上,偷跑了。

监视他的人谎报采药时摔死,太宗封他为药王。

儿科之祖———钱乙钱乙字仲阳,北宋郓州(今山东东平)人。

著《小儿药证直诀》,以脏腑病理学说立论,根据其虚实寒热而立法处方,比较系统地作出了辨证论治的范例。

法医之祖———宋慈宋慈宋朝福建人。

所著《洗冤集录》,是世界上最早的法医文著。

此书是其一生经验、思想的结晶,不仅是中国,也是世界第一部法医学专著。

它比意大利人佛图纳图·菲得利写成于公元1602年的同类著作要早350多年。

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十大名医

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十大名医

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十大名医扁鹊扁鹊,渤海莫人。

扁鹊善于运用四诊:问闻望切。

尤其是脉诊和望诊来诊断疾病精于内、外、妇、儿、五官等科,应用砭刺、针灸、按摩、汤液、热熨等法治疗疾病,开启了中医学的先河,被尊为医祖。

张仲景张仲景,东汉末年南阳郡涅阳人。

其事迹始见于唐代甘伯宗《名医录》:“张仲景,南阳人,名机,仲景乃其字也。

始受术于同郡张伯祖,时人言,识用精微过其师,所著论,其言精而奥,其法简而详,非浅闻寡见者所能及”。

李时珍李时珍,湖北蕲春县人,明代著名医药学家。

后为楚王府奉祠正、皇家太医院判,去世后明朝廷敕封为“文林郎”。

自1565年起,李时珍三易其稿,于1590年完成了巨著《本草纲目》,该书集唐、宋诸家本草之精萃,益金、元、明各家药藉之不足、继承我国本草研究的传统,独辟蹊径,把本草学推向新的高峰。

华佗华佗,沛国谯人。

他专志于医药学和养生保健术,行医四方,足迹与声誉遍及安徽、江苏、山东、河南等省。

后因不愿做曹操侍医而被杀害了。

葛洪葛洪,丹阳句容县人。

约生于晋太康四年,曾拜精于医药和炼丹技术的南海太守鲍靓为师,鲍靓并把精于灸术的女儿鲍姑(古代名女中医)嫁给了他。

皇甫谧皇甫谧,安定朝那人,后随其叔父移居至河南新安。

《晋书·皇甫谧传》说他“有高尚之志,以著述为务”。

钱乙钱乙,字仲阳。

祖籍浙江钱塘,后祖父北迁,遂为东平郓州人。

我国医学史上第一个著名儿科专家钱乙撰写的《小儿药证直诀》,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儿科专著。

它第一次系统地总结了对小儿的辨证施治法,使儿科自此发展成为独立的一门学科。

后人视之为儿科的经典著作,把钱乙尊称为“儿科之圣”。

朱震亨朱震亨,金元四大家中,朱震亨所出最晚。

他先习儒学,后改医道,在研习《素问》、《难经》等经典著作的基础上,访求名医,受业于刘完素的再传第子罗知悌,成为融诸家之长为一体的一代名医。

朱震亨以为三家所论,于泻火、攻邪、补中益气诸法之外,尚嫌未备滋阴大法。

力倡“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之说,申明人体阴气、元精之重要,故被后世称为“滋阴派”的创始人。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名医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名医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名医1、中医医祖:扁鹊扁鹊是中国传统医学的开山鼻祖,世人敬他为神医,从司马迁的不朽之作《史记》及先秦的一些典籍中可以看到扁鹊既真实又带有传奇色彩的一生。

扁鹊创造了望、闻、问、切的诊断方法,精于内、外、妇、儿、五官等科,应用砭刺、针灸、按摩、汤液、热熨等法治疗疾病,被尊为医祖。

奠定了中医临床诊断治疗方法的基础。

对中医药学的发展有着特殊的贡献。

据《汉书·艺文志》载,扁鹊有著作《内经》和《外经》,但均已失佚。

2、中医医圣:张仲景中国东汉伟大的医学家、世界医史伟人。

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熔理、法、方、药于一炉,开辨证论治之先河,形成了独特的中国医学思想体系,对于推动医学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

它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它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在方剂学方面,《伤寒杂病论》也做出了巨大贡献,创造了很多剂型,记载了大量有效的方剂。

其所确立的六经辨证的治疗原则,受到历代医学家的推崇。

3、外科鼻祖:华佗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与董奉、张仲景(张机)并称为“建安三神医”。

少时曾在外游学,钻研医术而不求仕途。

他医术全面,尤其擅长外科,精于手术,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

精通内、妇、儿、针灸各科,外科尤为擅长,行医足迹遍及安徽、河南、山东、江苏等地。

他曾用“麻沸散”使病人麻醉后施行剖腹手术,是世界医学史上应用全身麻醉进行手术治疗的最早记载。

又仿虎、鹿、熊、猿、鸟等禽兽的动态创作名为“五禽之戏”的体操,教导人们强身健体。

后因不服曹操征召被杀,所著医书《青囊书》已佚。

4、中医药王:孙思邈著名的医师与道士,是中国乃至世界史上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被后人誉为“药王”,许多华人奉之为“医神”。

一生致力于医药研究工作,著有《千金方》,创立脏病、腑病分类系统,在医学上有较大贡献。

孙思邈医德高尚。

他认为,医生须以解除病人痛苦为唯一职责,其它则“无欲无求”,对病人一视同仁“皆如至尊”,“华夷愚智,普同一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十大名医
扁鹊,真实姓名是秦越人,又号卢医。

据人考证,约生于周威烈王十九年(公元前四O七年),卒于赧王五年(公元前三一O年)。

他为什么被称为“扁鹊”呢?这是他的绰号。

绰号的由来可能与《禽经》中“灵鹊兆喜”的说法有关。


为医生治病救人,走到哪里,就为那里带去安康,如同翩翩飞翔的喜鹊,飞到哪里,就给那里带来喜讯。

因此,古人习惯把那些医术高明的医生称为扁鹊。

扁鹊善于运用四诊,尤其是脉诊和望诊来诊断疾病。

张景岳,(公元1563~1640年),又名张介宾,字会卿,别号通一子,因为他善用熟地,有人称他为“张熟地”,明末
会稽(今浙江绍兴)人。

是明代杰出的医学家,为温补学派的代表人物,学术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

张景岳生于嘉靖四十二年,自幼聪颖,喜爱读书,广泛接触诸子百家和经典著作。

著作《伤寒杂病论》是我国最早的理论联系实际的临床诊疗专书。

它系统地分析了伤寒的原因、症状、发展阶段和处理方法,创造性地确立了对伤寒病的“六经分类”的辨证施治原则,奠定了理、法、方、药的理论基础。

书中还精选了三百多方,这些方剂的药物配伍比较精炼,主治明确。

如麻黄汤、桂枝汤、柴胡汤、白虎汤、青龙汤、麻杏石甘汤。

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

据人考证,他约生于汉永嘉元年(公元一四五年),卒于建安十三年(公元二0八年)。

华佗非常痛恨作恶多端的封建豪强,十分同情受压迫受剥削的劳动人民。

华佗行医,并无师传,主要是精研前代医学典籍,在实践中不断钻研、进取。

当时我国医学已取得了一定成就,《黄帝内经》、《黄帝八十一难经》、《神农本草经》等医学典籍相继问世,望、闻、问、切四诊原则和导引、针灸、药物等诊治手段已基本确立和广泛运用;而古代医家所留下的不慕荣利富贵、终生以医济世的动人事迹,这些不仅为华佗精研医学提供了可能,而且陶冶了他的情操。

皇甫谧,幼名静,字士安,自号玄晏先生。

安定朝那(今甘肃灵台县朝那镇)人。

生于东汉建安二十年(公元二一五年),卒于西晋太康三年(公元二八二年),活了六十八岁。

家境已經衰落,以致連生活都相當窘迫。

他编撰的《针灸甲乙经》。

其实,除此之外,他还编撰了《历代帝王世纪》、《高士传》、《逸士传》、《列女传》、《元晏先生集》等书。

他一生以著述为业。

在医学史和文学史上都负有盛名。

葛洪,字稚川,号抱朴子,人称“葛仙翁”,丹阳句容县(今江苏省句容县)人。

约生于晋太康四年(公元二八三年),
卒于东晋兴宁元年(公元三六三年)。

十六時才開始讀《孝經》、《倫語》、《易經》、《詩經》等書。

他的著作,约有五百三十卷。

不过,大多已经散佚,流传至今的,主要有《抱朴子》和《肘后救卒方》。

《抱朴子》是一部综合性的著作,《肘后救卒方》简称《肘后方》,收录的方药大部分行之有效,采药容易,价钱便宜。

据史籍记载,尚有《金匮药方》一百卷,《神仙服食方》十卷,《服食方》四卷,《玉函煎方》五卷。

孙思邈(581-682年)世号孙真人,活了一百零二岁,人们把他当做“神仙”,尊称为“药王”。

隋唐时期京兆华原(今陕庽耀县孙家塬)人。

七岁就学,日诵千余言;二十岁时已晓诸子百家学说,善言老庄,又好释典,兼通阴阳,推及医药。

所著《千金要方》、《千金翼方》民间的单方、验方,还收录了部分鳊传入的医药知识,内容十分丰富,可谓我国现存最早预防、卫生等各个方面。

钱乙,字仲阳。

祖籍浙江钱塘,后祖父北迁,遂为东平郓州(今山东郓城县)人。

约生于宋明道元年(公元一O三二年),卒于政和三年(公元一一一三年)。

我国医学史上第一个著名儿科专家钱乙撰写的《小儿药证直诀》,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儿科专著。

它第一次系统地总结了对小儿的辨证施治法,使儿科自此发展成为独立的一门学科。

后人视之为儿科的经典著作,把钱乙尊称为“儿科之圣”,“幼科之鼻祖”。

李时珍生平概述李时珍(1518-1593)明代医学家和药学家。

字东壁,号濒湖,蕲州(今湖北蕲春)人。

世代行医。

30岁左右被推荐到京城的太医院任职。

他研究药学,重视临床实践。

长期上山采药,深入民间,走遍大江南北,收集大量民间单方,同时参考历代医药及有关书籍八百余种,对药物进行鉴别考证,系统地整理了我国16世纪以前丰富的医药学遗产,经二十七年(1578年)著成《本草纲目》。

该著作五十二卷,分十六部、六十类。

共收载历代诸家本草所载药物一千八百九十二种。

内容极其丰富,是我国药物学的宝贵遗产,对后世药物学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李时珍还著有《濒湖脉学》、《奇以八脉考》等。

叶天士生平概述叶天士(1667-1746),名桂,号香岩,别号南阳先生,江苏吴县人,清代杰出的医学家,为温病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叶天士生于医学世家,祖父叶时、父叶朝采都是精通医术,尤其以儿科闻名。

叶天士聪慧过人,悟超象外,一点即通;尤其虚心好学,信守“三人行必有我
师”的古训,凡听到某位医生有专长,就向他行弟子礼拜其为师,十年之内,换了十七个老师,并且他能融会? 叶天士在中国医学发展史上,是一位贡献非常卓越的医学家,他创立的温病卫气营血辨证论治纲领,为温病学说理论体系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对杂病提出的许多新见和治法方药,至今在临床上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

金元四大家中,朱震亨所出最晚。

他先习儒学,后改医道,在研习《素问》、《难经》等经典著作的基础上,访求名医,受业于刘完素的再传第子罗知悌,成为融诸家之长为一体的一代名医。

朱震亨以为三家所论,于泻火、攻邪、补中益气诸法之外,尚嫌未备滋阴大法。

力倡“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之说,申明人体阴气、元精之重要,故被后世称为“滋阴派”的创始人。

临证治疗,效如桴鼓,多有服药即愈不必复诊之例,故时人誉之为“朱一贴”。

弟子众多,方书广传,是元代最著名的医学家。

朱震亨,字彦修(1281——1358年),享年78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