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内伤发热辨证论治(2)课件ppt

合集下载

内伤发热ppt课件

内伤发热ppt课件

《内经》即有关于内伤发热的记载。




《素问.调经论》说:“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阳 盛则外热,阴盛则内寒”。 关于阴虚生内热的病机,该文进一步说:“有所劳倦, 形气衰少,谷气不盛,上焦不行,下脘不通,胃气热, 热气熏胸中,故内热。” 《素问.生气通天论》也有:“阳气者,烦劳则张,精 绝。” 在治疗上《内经》也提出原则。《素问.至真要大论》 说:“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

临床上各种类型内伤发热可以互相转变,证型
也可相互夹杂。
【诊

断】
病史及症状是诊断的重要依据。本病多病程 较长,体温以低热为多,也有高热及虽自觉
发热而体温不高者。

理化辅助检查有助于诊断。借助现代辅助诊
断方法,可对内伤发热的基础疾病进行诊断。
【鉴别诊断】


内伤发热应与外感发热进行鉴别。 二者在病因、病程、主要症状、伴随症状等方 面都有一定的区别。 内伤发热由内伤病因所致,病程较长,起病缓 慢,以低热者多见,或有自觉发热而体温不高 者,常伴有内伤症状,其证候虽分虚实,但以 虚证为多。 外感发热由外感六淫或疫毒致病,病程相对较 短,起病较急,常为高热,伴有外感症状,且 以实证为主。


心主血、肝藏血、脾统血,血虚则常见心肝脾 虚损。 冲任亏虚:妇女月经量少而色淡,甚至闭经。 血虚;舌质淡,脉细,或细弱,或细弦。

血虚发热-治法方药

治法:益气补血。 方药:归脾汤。

方中人参、黄芪、白术、茯苓、甘草益气健脾; 当归、龙眼肉补血生血; 酸枣仁、远志养心;木香理气化滞。


妇女若兼月经不调,可加泽兰、益母草活血调 经;两乳胀痛可加橘核。
如兼见伤阴者,宜滋阴壮水;疏肝清热,用滋 水清肝饮。或用丹栀逍遥散合一贯煎为治。

内伤发热健康教育PPT

内伤发热健康教育PPT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发热的原因和 病因分析
发热的原因和病因分析
原因:发热是身体在对抗感染、疾 病等有害因素时的一种自我保护反 应 病因分析:发热可能由多种疾病引 起,如感冒、肺炎、结核病等
发热常见的处 理方法
发热常见的处理方法
多饮水:可以帮助降低体温 休息:有助于身体恢复
发热常见的处理方法
适当的药物治疗:可以缓解症 状
内伤的定义和症状
定义:内伤是指外在因素对人 体的影响,导致身体内部的损 伤或不适 症状:常见的内伤症状包括头 疼、胃痛、体重变化、疲劳等
内伤的原因和 预防措施
内伤的原因和预防措施
原因:内伤的原因有多种,包括情绪等 精神因素、环境因素、生活方式等 预防措施: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 充足的睡眠、心情愉悦等措施能有助于 预防内伤
发热的预防方 法
发热的预防方法
预防感染:注意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衣物及环境卫生 增强免疫力:注意饮食均衡、适当锻炼 身体等
结论
结论
内伤与发热是常见的身体不适,对 于避免或治疗这些不适,我们需要 注意生活方式,保持身体健康的习 惯。
希望本PPT能给大家提供关于内伤 和发热的一些基础知识,让大家能 时刻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
内伤发热健康教育PPT
目录 介绍 内伤的定义和症状 内伤的原因和预防措施 发热的原因和病因分析 发热常见的处理方法 发热的预防方法 结论
介绍
介绍
标题:内伤育知识
介绍
预期受众:一般公众,特别是关注健康 和生活方式的人群
内伤的定义和 症状

内伤发热090611ppt课件

内伤发热090611ppt课件
“阳虚者亦能发热,此以元阳败竭、火不归源
也。”
“阴虚之热者,宜壮水以平之;无根之热者,
宜益火以培之。”
《症因脉治· 内伤发热》:最先明确提出 “内伤发热”这一病证名称,新拟定的气虚 柴胡汤及血虚柴胡汤,可供治疗气虚发热及 血虚发热参考。
《证治汇补· 发热》:对内伤发热进行了全面 的归纳,并分别列有治疗方剂。
《医林改错· 气血合脉说》:“后半日发烧,前
半夜更甚,后半夜轻,前半日不烧,此是血府 血瘀。血瘀之轻者,不分四段,惟日落前后烧 两时;再轻者,或烧一时。”
《医林改错· 血府逐瘀汤所治之症目》:“身外
凉,心里热,故名灯笼病,内有瘀血。认为虚 热,愈补愈瘀;认为实火,愈凉愈凝。三两付 血活热退。” “晚发一阵热,每晚内热,兼皮 肤热一时,此方一付可愈,重者两付。”
内伤发热 090611
内伤发热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宋盛青
song270@
【目的要求】
了解内伤发热的概念及临床特征。
熟悉内伤发热的病因及基本病机。
掌握内伤发热的辨证要点和治疗原则。 掌握内伤发热各证型的证治方药。
【概述】
1、定义:
指以内伤为病因,脏腑功能失调,气、 血、阴、阳失衡为基本病机,以发热为主 要临床表现的病证。
3、范围:
不因感受外邪所导致的发热:
功能性低热
肿瘤
血液病 结缔组织疾病 内分泌疾病 部分慢性感染性疾病 某些原因不明的发热
【病因病机】
1、病因:
①久病体虚 ②饮食劳倦 ③情志失调 ④外伤出血
①久病体虚
中气不足 中 阳 下 陷 阴 火 内 生 气虚发热
久病心肝血虚
脾虚不能生血 血 虚 阴 伤 无 以 敛 阳 血虚发热

中医内科学内伤发热PPT课件

中医内科学内伤发热PPT课件
李氏在《内外伤辨惑论》里,对内伤发热 与外感发热的鉴别作了详细的论述。
7
编辑版ppt
元代朱丹溪
对阴虚发热的认识更为深入,如《格致余 论·恶寒非寒病恶热非热病论》云:“阴虚则 发热,夫阳在外为阴之卫,阴在内为阳之 守。精神外弛,嗜欲无节,阴液耗散,阳 无所附,遂致浮散于肌表之间而恶热也。
实非有热,当作阴虚治之,而用补养之法 可也”,强调保养阴精的重要性,对阴虚 发热宜养阴降火之法,而不宜过用苦寒。
有人指出此处所谓之“阴虚内热”,实为 气虚发热。
4
编辑版ppt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
以小建中汤治疗虚劳手足烦热,可谓是后世甘温除 热治法的先声。
太平圣惠方·第二十九卷》 治疗虚劳烦热的柴胡散、生地黄散、地骨皮散等方
剂,在处方的配伍组成方面,为后世治疗阴虚发热 提供了借鉴。 《小儿药证直诀》 提出了五脏热证的用方,钱氏并将肾气丸化裁为六 味地黄丸,为阴虚内热的治疗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方 剂。
2
编辑版ppt
【定义】
内伤发热是指以内伤为病因,脏腑功能失 调,气血阴阳亏虚为基本病机的以发热为 主的病证。
一般起病较缓,病程较长。 临床上多表现为低热,但有时可以是高热。
3
编辑版ppt
【医论】
早在《内经》即有关于内伤发热的记载, 其中对阴虚发热的论述较详。
“有所劳倦,形气衰少,谷气不盛,上焦 不行,下脘不通。胃气热,热气熏胸中。 故内热”。
13
编辑版ppt
【范围】
西医学所称的功能性低热。 肿瘤、血液病、结缔组织疾病、内分泌疾
病。 部分慢性感染性疾病所引起的发热。 某些原因不明的发热。 在有内伤发热的临床表现时,均可参照本
节辨证论治。

中内科学之内伤发热PPT课件

中内科学之内伤发热PPT课件
三、肝郁发热
❖ [方药] 丹栀逍遥散加减。 ❖ [针灸治疗] 可选用行间、侠溪、风池、大椎、
曲池、内关,用泻法。
第二节 内伤发热 辨证论治
四、瘀血发热
❖ [证候] 发热或潮热,胁腹刺痛,拒按,痛 有定处,甚则面色黯黑,肌肤甲错,烦躁不 安或如狂,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沉弦或涩。
❖ [治法] 活血化瘀,理气通络。
❖ [治法] 宣畅气机,清热化湿。
第二节 内伤发热 辨证论治
五、湿阻发热
❖ [方药] 三仁汤加减。头重如裹,加白芷、藁 本。胸闷脘痞,加佩兰、苍术、郁金、陈皮。
❖ [针灸治疗] 可选取合谷、大椎、丰隆、内 关、公孙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足三里,用泻法。
感谢观看
❖ 阴液亏损 虚内热。
阴不济阳
阳气偏盛 阴
第二节 内伤发热 病机病因
中气不足
❖ 中焦脾胃气虚 虚阳外越 阴火上冲, 或卫外不固 营卫失和 发热
第二节 内伤发热 病机病因
肝郁化火
❖ 肝气郁于内 郁而化火 发热
第二节 内伤发热 病机病因
瘀血内阻
❖ 瘀血内结 热
气血不通 营卫壅遏 发
第二节 内伤发热 病机病因
内湿停聚
❖ 饮食不节 脾胃受损,健运失职

液不运,积聚生湿 郁久而化热
第二节 内伤发热 病机病因
主要病机
❖ 阴阳失调 ❖ 气血不足
第二节 内伤发热
辨证论治
第二节 内伤发热 辨证论治
辨治要点
❖ 内伤发热的一般特点:
发热缓慢,病程较长; 发热而不恶寒,或怯冷得衣被则解; 发热时作时止,或发有定时,且多感手足心热; 可伴头晕神倦,自汗盗汗,脉弱无力等。
症状定义
❖ 凡因脏腑气血阴阳虚损或失调而引起的、以 发热为主要表现的病证。

内伤发热辨证论治PPT资料优选版

内伤发热辨证论治PPT资料优选版
– 妇女月经不调者——可加泽兰、益母草活血调经;
– 伤阴,见发热,胸胁胀痛,口干咽燥,舌红、少苔 ,脉细数等症者——可改用滋水清肝饮滋养肝肾、 疏肝清热。
– B.瘀血发热
– 证候:午后或夜晚发热,或自觉身体某些部位发热 ,口燥咽干,但不多饮,肢体或躯干有固定痛处或 肿块,面色萎黄或晦暗,舌质青紫或有瘀点、瘀斑 ,脉弦或涩。
– 暑天挟湿兼气虚——东垣清暑益气汤 凡是内伤发热见于西医所称的功能性低热、内分泌疾病、慢性感染性疾病、部分结缔组织病和不明原因的发热时,以气郁、湿郁,以
及气、血、阴、阳不足证候多见时,中医药治疗效果较好。 组方:当归、川芎、生地、赤芍药、桃仁、红花、枳壳、柴胡、甘草、桔梗、牛膝、牛膝。 审证要点 发热劳累后发生或加重,伴有脾胃气虚的症状 便溏腹泻者——加白术、干姜温运中焦。 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 呕恶——加竹茹、藿香、陈皮和胃降逆; 治应燥湿化痰可选用黄连温胆汤合中和汤加减。
注意:不宜发散解表,以免耗气伤津慎用苦寒泻火之剂,防苦寒败胃、化燥伤阴。
色方明药黄 :。补中益气汤加减而。 苦,纳食减少,舌红,苔黄,脉弦数。 是轻三:硫 发化热二间砷歇时间–渐长审,病证证单要一,点兼症:少,发有胃热气,随舌脉情症相绪合者波动而起伏,伴有肝气郁结 的症状 审证要点 发热伴见阴虚火旺的症状
• D. 气虚发热
– 证候:发热,热势或高或低,常在劳累后发作或加 剧,倦怠乏力,气短懒言,自汗,易于感冒,食少 便溏,舌质淡、苔薄白,脉弱。
– 审证要点 发热劳累后发生或加重,伴有脾胃气虚 的症状
– 病机 中气不足,阴火内生 – 治法:益气健脾,甘温除热。 – 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
• 加减
糯病稻机根血固虚表–失敛养汗自,;阴汗不配较阳 多者——加牡蛎、浮小麦、糯稻根固表敛汗; 糯时稻冷根 时固热表,–敛汗汗出时;恶风冷者—时—加热桂枝,、芍汗药调出和营恶卫;风者——加桂枝、芍药调和营卫;

内伤发热的科普知识PPT课件

内伤发热的科普知识PPT课件

内伤发热的常 见病因
内伤发热的常见病因
心脏病因: 心肌炎、心内膜炎等心脏疾 病引起的发热。
肝胆疾病引起的发热: 肝炎、胆道感染 等。
内伤发热的常见病因
肾脏病因: 肾盂肾炎、肾结核 等肾脏疾病导致的发热。
其他内伤引起的发热: 胰腺炎 、盲肠炎、肠炎等。
内伤发热的诊 断和治疗
内伤发热的诊断和治疗
诊断方法: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史、体 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常用治疗方法: 针对具体病因进行治疗 ,如抗生素治疗、抗病毒治疗、消炎药 物等。
内伤发热的诊断和治疗
注意事项: 患者应遵医嘱进行 治疗,同时注意休息,合理饮 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内伤发热的预 防与护理
内伤发热的预防护理
预防措施: 加强个人卫生习惯,避免过 度劳累,保持充足的睡眠,注意饮食均 衡。
护理建议: 遵医嘱进行治疗,保持良好 的心态,合理安排生活,积极配合康复 护理。
结束语
结束语
内伤发热虽然非传染病,但同 样需要引起重视。及时诊断和 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预防和护理也是关键,希望大 家能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关注自身健康。
内伤发热的科 普知识PPT课

目录 导言 内伤发热的常见病因 内伤发热的诊断和治疗 内伤发热的预防与护理 结束语
导言
导言
内伤发热的基本概念: 内伤发 热是指由内脏损害引起的发热 症状,通常与传染病不同,是 内部机能失调导致的。
内伤发热的症状特点: 发热持 续时间长,不易退热,伴有其 他内脏功能异常表现。
谢谢您的观 赏聆听

内伤发热健康教育PPT

内伤发热健康教育PPT

如何预防和治疗内伤发热
如何预防和治疗内伤发热
增强免疫力: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饮 食均衡,适量运动,避免过度疲劳。 预防感染: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 免与感染者密切接触。
如何预防和治疗内伤发热
及时就医:如果有发热症状,及时就医 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
饮食调理
饮食调理
清淡饮食:避免油腻食物和刺激性食物 ,如辣椒、烟酒等。 多喝水: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有助于 身体排毒。
总结
总结
内伤发热是由内脏器官功能紊乱引起的 发热症状,需要注意预防和治疗。
通过增强免疫力、饮食调理、生活护理 和药物治疗等方式可以有效预防和缓解 内伤发热。
总结
如有发热症状,及时就医并遵医嘱进行 治疗。
谢谢您的观赏 聆听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饮食调理
补充营养:摄入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 食物,增强身体抵抗力。
生活护理
生活护理
休息充足: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时间 ,有助于恢复身体健康。 温度适宜:注意居住环境的温度和湿度 ,避免过冷或过热。
生活护理
心情舒畅: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 波动和压力过大。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
根据医生建议:根据内伤发热的具体情 况,医生可能会开具适当的药物治疗方 案。 注意用药安全:遵医嘱用药,不滥用抗 生素,避免过度依赖药物治疗。
内伤发热健康教育PPT
目录 引言 内伤发热的症状 如何预防和治疗内伤发热 饮食调理 生活护理 药物治疗 总结
引言
引言
内伤发热的定义:内伤发热是指由内脏 器官功能紊乱引起的发热症状。 内伤发热的原因:包括肺炎、肝炎、肾 炎等内脏器官感染、炎症或损伤的情况 。
内伤发热的症状
内伤发热的症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 辨证候特征: 起病较缓,病程较长(发热两周以上),
发热反复,多为低热(37.2°C~38°C ),偶有高 热,或五心烦热或自觉发热而体温不高。
2021/2/11
中医内科学
2、辨各证型发热特点
气郁:低热或午后潮热,
热势常随情绪波动而起伏
血瘀:午后或夜晚发热,
或自觉身体某些部位发热
湿郁:低热,午后热甚,身热不扬 气虚:发热,热势或高或低,
常在劳累后发作或加剧
血虚:全天发热,多为低热 阴虚:午后潮热,或夜间发热,不欲近衣,
手足心热骨蒸潮热
阳202虚1/2/1:1 发热而形中医寒内科怯学 冷四肢不温,欲近衣被
3、辨虚实(依据病史、症状、脉象), 4、辨轻重(病程、兼证、胃气盛衰)
悸,梦多,口干,舌红苔薄微黄,脉弦
细数。
体格检查未发现异常。
理化检查:性激素水平下降,交感神
经兴奋性明显亢进。
2021/2/11
中医内科学
病例2:
男,24岁,民航中专老师。 年余因工作关系,常饮食烟酒肥腻辛辣, 寝食无定。今发热,汗出不解二月余,口干 不欲饮,口苦口粘腻,烦躁不寐,胸闷不食, 小溲浑浊色黄,舌苔黄多白少厚腻,脉弦滑 而数。 体查:体温38.5度。余无特殊。 理化检查:血转氨酶升高,胆红素增高
内伤为病因,脏腑功 能失调,气血阴阳亏 虚导致的发热,可以 表现为体温升高,或 自觉发热、五心烦热 而体温不高。
2021/2/11
中医内科学
外感发热:
是指感受六淫之 邪或温热疫毒, 引起机体正邪相 争,一时失去正
常的平衡,导致 体温升高的病症。
•归纳病机:虚----阴阳气血不足 实----气滞、血瘀、痰湿壅结阻遏
2021/2/11
中医内科学
病例3:
女,45岁,从化干部疗养院会计。
风湿心病史。半年前因细菌性心内膜炎在省人
民医院住院治疗,使用多种抗生素,发热仍反复。
今转院治疗。
入院时见:发热(37.8—38.8)神疲乏力,气
短懒言,面色无华,心悸,食少便溏,尿色红赤。
舌淡,苔白薄,脉细弱
体检:贫血貌,心脏二漏二窄杂音,肝脾肿大,
2021/2/11Βιβλιοθήκη 中医内科学•阳虚发热
症状:内伤发热证候特征+阳虚证症候 分析:火不归源,虚阳外浮 治法:温补阳气,引火归元。 方药:金匮肾气丸 加减:
2021/2/11
中医内科学
病例1:
女,48岁。近二年月经不定期,延期 多见。阵发性哄热、面色潮红、汗出、
烦躁易怒、情绪抑郁,闷闷不乐,易因
小事而发怒并哄热阵热表现更明显。心
发热而体温不高者。
3 、 体 征 : 低 热 ( 37.2°C~38°C )
或体温正常
4、实验室检查以协诊
2021/2/11
中医内科学
5、与西医相关疾病 (1)功能性低热 (2)肿瘤 (3)血液病 (4)结缔组织疾病 (5)内分泌疾病 (6)慢性感染性疾病
2021/2/11
中医内科学
6、鉴别诊断 内伤发热与外感发热鉴别:
(二)治疗特点 原则:调理阴阳,补虚泻实
方法:实---行气、活血、化湿;
虚---益气、养血、滋阴、温阳
注意:禁用发散解表(耗气伤津)
慎用苦寒泻火(损伤中阳,化燥伤
阴) 2021/2/11
中医内科学
(四)分类治疗
•肝郁发热
症状:内伤发热特征+气郁症
分析:情志不舒,气郁化火
治法:疏肝理气,清肝泻热
方药:丹栀逍遥散
加 减 : ( 1 ) 肝 经 火 热 炽 盛 —— 清 肝 泻
火——龙胆泻肝汤
( 2 ) 肝 热 阴 伤 —— 疏 肝 清 热 , 滋
养肝肾——滋水清肝饮
2021/2/11
中医内科学
•瘀血发热
症状:内伤发热病征+血瘀证症状 分析:瘀血阻滞,气行不畅,壅而为热 治法:活血化瘀 方药:血府逐瘀汤 加减:
健 脾 益 气 , 除 湿 清 热 —— 东 垣 清 暑 益
气汤
2021/2/11
中医内科学
•血虚发热
症状:内伤发热证候特征+血虚证症候 分析:阴血不足,阳气偏旺 治法:益气养血 方药:归脾汤 加减:
2021/2/11
中医内科学
•阴虚发热
症状:内伤发热证候特征+阴虚证症候 分析:阴虚阳盛,虚火内炽 治法:滋阴清热 方药:清骨散 加减:
内伤发热
外感发热
病因 由内伤病因引起
病机 气血壅遏,阴阳失调 虚实 多属虚证 起病 缓 病程 较长,反复发作 特点 低热或自觉发热, 恶寒 不恶寒,怯冷,
得衣被则温存在, 兼症 常兼见头晕、神倦、
2021自/2/11汗、盗汗、脉中医弱内科学
感受外邪所致
正邪相争 多属实证 急 短 大多高热 发热恶寒同时 得衣被而寒不减 常兼见头身疼痛 鼻塞流涕咳嗽脉浮
2021/2/11
中医内科学
•湿阻发热
症状:内伤发热证候特征+湿热证症候 分析:湿阻气机,郁而化热 治法:芳化宣畅,除湿清热 方药:三仁汤 加减:
2021/2/11
中医内科学
•气虚发热
症状:内伤发热证候特征+气虚证症候
分析:中气不足,阴火内生
治法:益气健脾,甘温除热
方药:补中益气汤
加减:
变 证 : 气 虚 兼 湿 或 夏 季 感 受 暑 湿 ——
双下肢凹陷性水肿
理化检查:白细胞1.2万,中度贫血,
2021/2/11
尿红细胞++++ 中医内科学
病例4:
男,17岁。 8岁时患再生障碍性贫血,多年来服名老中 医何焱森归脾汤加味治疗,间歇输血,病情较 稳定。今年4月病情复发,经门诊治疗病情未 能控制而入院。入院时发热,午后为甚,伴神 疲气短,动则喘促,脸色极为苍白,头昏心悸, 难以入睡,口渴,纳可,大便干。 体查:体温38.2度。重度贫血貌,心前区3级
内伤发热辨证论治(2)
目的要求
1、熟悉内伤发热的证候特征。 2、理解和熟悉内伤发热的发生与脏
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亏虚的关系。
3、掌握内伤发热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4、掌握内伤发热的治疗原则及各主
要证候的辨证论治。
5、了解内伤发热的预后及调护。
2021/2/11
中医内科学
一、概述
内伤发热?
外感发热?
内伤发热:是以
•病机转化:实证病久——实转虚;轻转重— —虚实夹杂。虚证病久——阴损阳;阳损阴; 气及血;血及气——虚上加虚
•预后:“若内外俱热,而反见溏泻,或饮食
少进,或声微气短,诸虚皆见而反不利温补者,
此胃气已败,生意已穷”
2021/2/11
中医内科学
三、诊断:
1、病史 2、临床表现:起病慢,病程长,反
复,低热多见,偶有高热及虽自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