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室设计要求
电力控制室相关规范要求

电力控制室相关规范要求1. 引言本文档旨在规范电力控制室的相关要求,以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和保护。
本规范适用于所有电力控制室的设计、建设和运营过程。
2. 设计要求电力控制室的设计应遵循以下要求:- 控制室布局合理,保证设备间距和通道畅通,便于维护和操作。
- 控制室内温度、湿度、噪声等环境参数应满足相应标准。
- 控制室应配备紧急照明和通风设备,以确保在紧急情况下的人员安全。
- 控制室应具备防火、防爆等安全措施,防止火灾和意外事件的发生。
- 控制室应具备适当的电力供应和备用电源系统,以确保系统稳定运行。
3. 设备要求电力控制室所需设备应符合以下要求:- 控制室应配备先进的监控系统,可对电力系统各个环节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
- 控制室应配备可靠的电力开关设备,确保对电力系统的安全控制和切换。
- 控制室应配备合适的自动化设备和仪表,以便操作人员能够准确地监测和控制电力系统。
- 控制室所用设备的选型和安装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要求。
4. 操作要求电力控制室的操作应遵循以下要求:- 操作人员应具备合格的电力系统操作证书,并接受定期培训和技能提升。
- 操作人员应按照操作规程和标准操作程序进行操作,确保操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 操作人员应及时记录相关数据和事件,以便后续分析和处理。
- 操作人员应了解并遵守相关法规和规范,确保安全和法律合规性。
5. 维护要求电力控制室的维护应遵循以下要求:- 定期对设备进行检修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性能。
- 定期清理和保养控制室,保持环境整洁和设备良好状态。
- 及时处理设备故障和异常情况,确保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 配备专业维护人员或委托专业公司进行维护和保养。
6. 总结本文档为电力控制室的相关规范要求提供了指导和建议。
在设计、建设和运营电力控制室时,请遵循本规范中的要求,以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和保护。
以上是电力控制室相关规范要求的完整版文档。
中央控制室的设计要求

➢
尘埃<200μg /m3(粒径<10μm)
➢
H2S<10PPb
➢
SO2<50PPb
➢
Cl2<1PPb
➢ 振动要求
机械振动频率在14Hz以下时,振幅在0.5mm(峰-峰值)以下,操作状态振 动频率在14Hz以上时,加速度在0.2g以下。
➢ 防静电措施
控制室设计需考虑防静电措施,室内相对湿度应符合上述要求,控制室地面 宜用防静电地板或防静电地毯。
➢ 噪声、电磁干扰要求
➢ 控制室的噪声应限制在55dB(A)以下,控制室的朝向、布置与高度应有利于隔 声要求。
第三节 其他要求
❖ 控制室的采光和照明 ❖ 控制室的进线方式和电缆、管缆的敷设方式 ❖ 控制室的供电及安全保护措施
第四节 建筑要求
❖ 控制室的抗爆要求 对于存在爆炸危险的工艺装置,中央控制室建筑 物的抗爆结构设计应符合如下要求:
第八章 中央控制室设计
❖ 中央控制室设计一般要考虑如下几个方面:
➢ 控制室的位置选择。 ➢ 控制室的面积,控制室的建筑要求。 ➢ 控制室的采光、照明,控制室的空调和采暖。 ➢ 控制室的进线方式及电缆、管缆敷设。 ➢ 控制室的供电及安全保护等。
中央控制室设计与建筑专业、暖通专业、电 气专业密切相关。
第一节 位置、布局及面积要求
第二节 室内工作环境要求
➢ 温度、湿度的要求
➢
DCS 温度:21±3℃(冬季) 24±3℃(夏季) 温度变化率:<3℃/h
➢
相对湿度:50%±10% 相对湿度变化率:<6% /h
➢
计算机 温度:22±1℃ 温度变化率:<2℃/h
➢
相对湿度:40%~50% 相对湿度变化率:<6% /h
控制室建设标准

控制室建设标准引言控制室是企业或组织中重要的信息管理和决策中心,用于监控、控制和管理各种工艺和设备。
一个合理设计和建设的控制室对于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事故风险和保障工作人员舒适度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控制室建设的标准和原则,以确保控制室的安全、高效和可靠。
1. 空间布局1.1 控制台布置•控制台应根据操作者的工作流程和人体工程学原则设计。
•控制台高度宜为1100mm至1200mm,宽度应根据工作需要灵活设置。
•控制台前方应设有工作区域,方便操作者放置文件、工具和其他必要的物品。
1.2 设备布置•设备摆放应遵循从人员频繁操作到较不常用操作的顺序,提高工作效率。
•设备之间应合理保留足够的通道空间,方便操作者的站立和行动。
1.3 照明设计•控制室应设计良好的照明系统,保证照明度符合工作保障要求。
•照明设备不应有频闪并且应布置在合适的位置,避免产生影子或眩光。
2. 温湿度控制2.1 温度控制•控制室温度应保持在舒适范围内,一般为20℃至25℃。
•合理选择空调设备,确保室内温度均匀分布。
2.2 湿度控制•控制室湿度应保持在40%至60%的范围内。
•如果控制室存在易受潮、腐蚀或静电干扰的设备,应根据其要求做适当的湿度调节。
3. 噪音控制3.1 噪音源控制•控制室内应规避或减少噪音源,例如在控制室外加装隔音设施、选用低噪音设备等。
3.2 吸音处理•对于控制室内部的吸音处理,可使用吸音板、吸音棉等材料,减少噪音的反射和传播。
4. 电源保障4.1 电力系统设计•控制室应有稳定可靠的电源供应,避免电力波动给工作带来不利影响。
•电源线路应合理布置,避免弯曲和过度拉伸,同时保证易于维护。
4.2 电力备份系统•控制室应设置电力备份系统,确保在主电源故障时能及时切换至备用电源,保证工作的连续性。
5. 安全设施5.1 防火设施•控制室内应设有消防器材,并设置明确的疏散通道和标识,确保安全疏散。
•定期进行消防设施的检查和维护,保证其可靠性。
消防控制室建筑设计要求

消防控制室的设置要求
1、门朝向
消防控制室的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且人口处应设置明显的标志。
2、设防火阀
消防控制室的送风管和回风管安装的时候,在其穿墙处应设防火阀。
3、线路布置
消防控制室内严禁与其无关的电气线路以及管路穿过。
4、周围布置
消防控制室的周围不可以布置电磁场干扰较强或其他影响消防控制设备工作的设备用房。
消防控制室的控制功能
1、控制消防设备的启、停,并显示其工作状态。
这包括各种进入消防联动控制盘上的控制装置,其中最主要的是消火栓泵、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及气体固定灭火等系统的启、停控制和显示装置。
2、除自动控制外,应能手动直接控制消防水泵、防烟排烟风机的启、停。
这是自动消防系统的基本要求。
按照自动消防系统设计要求,对消防水泵等固定灭火设备和防烟排烟风机必须设置人工手动控制装置,由工作人员直接控制水泵和风机的启、停;为保证启、停安全可靠,其控制线路应单独敷设,不宜与报警模块挂在同一回路上。
3、可显示火灾报警、故障报警的部位。
4、应显示被保护建筑的重点部位、疏散通道及消防设备所在位置的平面图或模拟图。
5、可显示系统供电电源的工作状态。
控制室设计规范

控制室设计规范控制室设计规范控制室是工业生产和运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其设计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生产效率、工作环境和操作者的安全。
为了确保控制室的功能和效果,下面给出一些控制室设计的规范要求。
一、控制室布局1.灵活的布局:控制室布局应根据工艺流程和设备布置确定,能够满足操作者的工作需求。
不同的控制室可能需要不同的布局方式,如U形、L形、直线等等。
2.合理的空间划分:控制室应根据不同的工作功能划分为相应的区域,如操作区、监控区、电气区等。
同时,需要合理划分通道和走廊,确保人员和设备的通行顺畅。
3.视线良好:控制室应保持操作者对控制室内各个区域和设备的全面视线,避免死角。
布局应考虑到合适的高度和角度。
4.工作空间要足够宽敞:控制室操作人员需要频繁进出,因此工作空间应足够宽敞,避免碰撞和拥堵的现象。
二、照明设备1.合理的照明布局:控制室应充分考虑到各个区域的照明需求,合理布设照明设备。
控制室的照明应达到工作任务的要求,避免眩光和阴影的影响。
2.照明亮度要适中:照明亮度要根据工作任务和人员的视觉需求进行调整,既不能过亮导致反射和眩光,也不能过暗影响观察和操作。
3.保证照明稳定性:控制室的照明应采用稳定性好、寿命长的照明设备,避免频繁更换和维修。
三、气候控制1.合理的通风系统:控制室应有合理的通风系统,以保持良好的空气质量和温度。
通风系统应根据控制室内的设备功率和人员数量进行设计,确保空气流通。
2.噪音控制:控制室中的设备可能会产生噪音,应采取隔音措施,减少噪音对操作者的干扰。
四、人机界面1.合理的操作人员工作站:控制室中的每个操作人员应配备合适的工作站,包括电脑、显示屏、键盘和鼠标等。
工作站应符合人体工程学要求,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
2.显示设备的可视性:控制室的显示设备应设计合理,保证操作者在不同角度和距离下都能清晰地看到屏幕上的信息。
3.人机界面易于操作:控制室中的操作界面应直观、简单,易于操作者掌握和使用。
控制室设计规定

控制室设计规定控制室设计规定是为了确保控制室的功能和安全性,因此需要按照一定的规定进行设计。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控制室设计规定:1.控制室设计应符合国家和行业相关法规和标准,如国家建筑设计规范、建筑结构荷载规范等。
2.控制室的布局应合理,尽量满足操作人员的人性化需求。
控制台应安装在靠近采光良好的位置,且工作区域要足够宽敞。
3.控制室内应保证充足的空气流通,以确保操作人员的健康和舒适感。
可设置合理的通风设施,如空调、新风系统等。
4.控制室的采光应符合相关规定,以保证操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和舒适感。
可以选用透光性好的材料作为墙体和门窗的材料。
5.控制室的环境噪音应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以保证操作人员的听觉健康。
可设置隔音设施,如隔音窗、密封门等。
6.控制室内的电磁辐射应符合相关安全标准,以保证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可使用低辐射设备,设置合理的布线和接地装置。
7.控制室内应设有紧急疏散通道和消防设施,以应对突发事件和火灾。
通道宽度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消防设施应完备,如火灾报警器、灭火器等。
8.控制室内应设置合理的照明设施,以保证操作人员的作业安全性。
可以使用调光和防眩光设备,调整照明亮度和方向。
9.控制室内的地面、墙面和天花板材料应抗静电、易清洁和防磁。
地面可选用防滑、耐磨材料,墙面和天花板可选用易清洁、隔热材料。
10.控制室内设备的安装要符合相关技术规范和生产工艺要求,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操作人员的安全。
总之,控制室设计规定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操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安全性。
通过合理的布局和设施设置,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确保控制室的正常运行和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消防控制室基本技术标准

消防控制室基本技术标准一、概述消防控制室是控制消防系统运行的重要场所,其中包含着众多消防设施的控制、监测、报警和管理等重要任务。
为了保证消防系统的顺畅运行,消防控制室必须具备一定的基本技术标准,本文将介绍消防控制室基本技术标准的要求。
二、消防控制室的设计要求1.消防控制室的大小应充分考虑房间内消防设施的数量、运行状态和操作人员的数量,最小面积不应小于20平方米。
2.控制室设备应按照《建筑电气设计规范》和行业标准进行设计,确保设备的合理选择和合理的布局。
3.控制室的空调设备应选用适宜的制冷量和制热量,确保室温、湿度等环境参数稳定。
4.控制室的照明设备应选用质量上乘的照明灯具,并按照照明标准进行设计和布局。
三、消防控制室的基本设备1.消防控制台应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消防控制器,并配备专业的用户界面软件,实现了人机交互,方便操作人员使用。
2.温湿度监测仪、烟度监测仪以及气体监测仪等设备应按照标准要求进行选择。
3.显示屏、打印机等设备应确保品质可靠,有助于减少售后维修次数。
四、消防控制室的人员培训要求1.对新员工进行消防设施操作流程和基本知识培训,确保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掌握。
2.对于本职工作已掌握的技术知识,应进行经常性的巩固和培训。
2.消防控制室应及时收集并总结消防事故案例并分享给所有操作人员,增加员工的防火意识和防控能力。
五、消防控制室的管理要求1.控制室内的消防设施要定期进行维护和检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2.控制室的收发文档应按照公司相关规定进行统一管理,确保信息安全和机密性。
3.对于操作人员的管理,应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科学公正地评价员工的管理表现,并对员工进行权利和义务教育,以保证员工的遵纪守法和合法权益。
六、结语消防控制室作为消防系统的核心场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本文对于消防控制室的基本技术标准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确保控制室的安全运行,最终达到实现消防安全保护目的的目标。
中央控制室设计要求

福建申远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40 万吨聚酰胺一体化项目
中央控制室及调度指挥中心室内设计范围及基本技术要求:
一. 设计范围
1.中央控制室内灯光、墙面、地面的设计,室内布置设计
2.大屏幕的设计
3.操作台的设计
4.调度指挥中心的设计
5.参观通道的时间
6.消防、火警、监控视屏、可燃 / 毒气监测、广播系统的集成(仅对外部进来的信号集成)
7.其它
二. 中央控制室基本要求
1.配置壁装式大屏幕显示器 1 或 2 个。
2.配置钢木结构的操作台,需要 80----100 个工位,每个操作台双屏显示,左右放置。
3.部分操作台需要配置用于 SIS系统的辅操台,预计需 32 个辅操台。
4. 操作台按弧形摆放,分8 个区(己内酰胺装置I 期,己内酰胺装置II 期,环己酮装置
I 期,环己酮装置 II 期,硫酸装置I 期,硫酸装置 II 期,公用工程,备用区域)
三. 调度指挥中心(监控中心)基本要求
1.配置壁装式大屏幕显示器 1 个。
2.配置钢木结构的操作台,需要 8 个工位,每个操作台双屏显示,左右放置。
3.需要将以下子系统集成到监控中心的系统中:
1.)FS
2.) GDS
3.) CCTV
4.) PA
5.)其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控制室设计要求
一、 概述
DCS 控制室主要用于安放控制机柜、辅助机柜以及操作站,是流程工业装置的控制核心。
因而在设计控制室时,需考虑控制室安装机柜和操作台的空间及附件、系统工作环境、防静电地板、系统接地等方面。
二、 机柜及操作台
本项目采用中控JX-300XP 控制系统,其中机柜型号为XP202和XP204,两者外观尺寸相同。
机柜重量满装≤350公斤。
机柜需安装于槽钢上,槽钢高度与防静电地板等高,长宽尺寸与机柜底座尺寸相吻合。
具体如下图:
宽:800mm
深:600mm
高:2100mm
色标:驼灰色TMP7330(柜体面板)
灰色TMP7331(机架立柱)
注:XP204与XP202安装尺寸
相同4×φ14
600
侧视图
俯视图
操作台为OP072,可根据操作习惯摆放于防静电地板上,并以螺钉加以固定。
操作台重量满装≤70公斤。
具体外观如下图:
OP072外部尺寸(单位:mm )
控制柜机及操作台在控制室内的安放主要需注意柜体与墙体的间隔距离,保证良好的空气流通和维护人员走动。
推荐成排之间净距离为(1.5~2)m ,机柜侧
面离墙净距离为(1.5
~2)m 。
具体如下图:
三、 系统工作环境
控制室的设计需保证良好的通风和照明效果,建议安装空调设计,保证系统工作环境温度保持在合适的范围内。
同时要求控制室远离强电磁干扰。
需满足的具体环境指标如下:
工作温度:0℃~50℃;
存放温度:-40℃~70℃;
湿度:50℃时,5%~95%;
大气压力:(62~106)kPa,相当于海拔4000米
振动(工作):0.1″振幅,5~17Hz;2.5G峰值冲击,17~500Hz;
振动(不工作):0.2″振幅,5~17Hz;3G峰值冲击,17~500Hz。
四、 防静电地板
为避免静电对系统部件产生损害,建议在控制室内铺设计算机房通用防静电地板,其高度可根据项目具体情况设计,一般为30mm~50mm。
在防静电地板下,可铺设钢制走线槽,方便从现场接入DCS的信号线缆走线,同时起到电磁屏蔽的作用。
五、 系统供电
DCS系统要求两路独立的电源供电:电压范围在220V AC±10%;频率范围为50±1 Hz;要求每路电源分别可提供不小于AC220V 20A(请依据实际需求修改参数)的供电能力。
进分电箱电源线应>=6mm2,分电箱内部和出分电箱电源线应>=2.5mm2。
六、 系统接地
控制系统的接地原则为等电位接地方式,要求控制系统在接地网上的接入点应和防雷地、大电流或高电压设备的接入点保持不小于10米的距离;采用单独接地方式时,单独接地体与其他电气专业接地体应相距10米以上,和独立的防直击雷接地体须相距20米以上。
1、电缆规格要求
总则:
接地系统的导线应采用多股绞合铜芯绝缘电线或电缆。
接地系统的各接地汇流排可采用截面为25mm×6mm的铜条制作。
接地系统的各接地汇总板应采用铜板制作,厚度不小于6mm,长、宽尺寸按需要确定。
机柜内的保护接地汇流排应与机柜进行可靠的电气连接。
工作接地汇流排、工作接地汇总板应采用绝缘支架固定。
接地系统的各种连接应牢固、可靠,并应保证良好的导电性。
接地线、接地干线、接地总干线与接地汇流排、接地汇总板的连接应采用铜接线片和镀锌钢质螺栓,并应用防松件或采用焊接。
各类接地连线中,严禁接入开关或熔断器。
接地线的截面:可根据连接仪表的数量和接地线的长度按下列数值选用:(1)柜内接地线(柜内需接地部分至柜内工作(保护)接地汇流排间连线):不小于1mm2
(2)接地分干线(各柜内工作(保护)接地汇流排至工作(保护)接地汇总板
间连线):不小于4mm2
(3)接地干线(工作(保护)接地汇总板至总接地板间连线):不小于10mm2 (4)接地总干线(总接地板至接地极间连线):不小于16mm2
(5)浪涌保护器接地线:不小于2.5mm2
(6)接地系统的标识颜色为绿色或绿、黄两色相间。
接地线的线径应符合如下要求:柜内工作地铜排(保护地铜排)至总工作地铜排(总保护地铜排)的接地分干线线径应不小于4mm2;总工作地铜排(总保护地铜排)至总接地铜排的接地干线线径应不小于10mm2;总接地铜排至接地接入点的接地总干线线径应不小于16mm2
2、接地电阻要求
DCS对接地电阻的要求在一般场所接地电阻不大于4欧姆;在变电所、电厂及有大型用电设备等场合接地电阻不大于1欧姆。
3、接地极数要求
一般建议:采用公用接地网等电位连接的方法进行接地。
若无公用接地,则根据当地现场土壤电阻率经过计算后得到接地极数。
接地体如为单独地桩时,推荐采用4根2m长的50×50mm的热镀锌角钢,呈边长为5m的正方形打入地下,距地表面600mm以上,再用4×40mm热镀锌扁钢焊接(建议用堆焊)起来,焊接长度不小于10cm,焊接处刷红丹或沥青油做防腐处理。
接地线用4×40mm的热镀锌扁钢(或≥16mm2的导线),预留接地测试点。
汇接点用规格的扁铜,扁铜扁钢连接处采用气焊,在扁铜上预留Ф8的连接孔不少于三个,配备相应规格的不锈钢螺丝或铜螺丝。
(1)如用户提供了以下的三个接地铜排:总保护地铜排、总工作地铜排、总接地铜排,则将控制系统所有机柜内的保护地汇流排一一汇总至总保护地铜排,所有机柜内的工作地汇流排一一汇总至总工作地铜排,再将总保护地铜排与总工作地铜排汇总至总接地铜排,从该接地铜排可引接地总干线至共用接地网或单独接地极,如下图所示:(注:共用接地网即为电气地网)
接地方式示意图
4、接地方法:
仪表及控制系统的接地应采用共用接地系统进行等电位连接;在无法满足等电位接地的情况下,可以将保护接地和工作接地分类汇总后单独接地。
各工作接地在汇总之前不应与保护接地混接。
信号屏蔽电缆的屏蔽层接地应为单点接地,应根据信号源和接收仪表的不同情况采用不同接法。
当信号源接地时,信号屏蔽电缆的屏蔽层应在信号源侧接地,否则,信号屏蔽电缆的屏蔽层应在信号接收仪表一侧接地。
仪表电缆槽、仪表电缆保护管应在进入控制室处,与电气专业的防雷电感应的接地排相连。
控制室内的仪表信号浪涌保护器(SPD)的接地线应接到工作接地汇流排,浪涌保护器的接地汇流排应接到工作接地汇总板或总接地板。
控制室内仪表供电的浪涌保护器应连接在电源系统TN-S接地制式中的PE线上。
现场仪表的浪涌保护器应与电气专业的现场防雷电感应的接地排相连。
在雷击区室外架空敷设的不带屏蔽层的多芯电缆,备用芯应接入屏蔽接地;对屏蔽层已接地的屏蔽电缆或穿钢管敷设或在金属电缆槽中敷设的电缆,备用芯可不接地。
5、接地连接方法:
仪表及控制系统保护接地的各接地分干线应汇接到保护接地汇总板,再由保护接地汇总板经接地干线接到总接地板上;
仪表及控制系统工作接地的各接地分干线应分别接到工作接地汇总板,再由工作接地汇总板经两根单独的工作接地干线连接到接地总接地板;
仪表信号公共点接地、DCS、PLC、SIS等的非隔离输入的接地,均应分别单独接到接地连接端子排或工作接地汇流排上,然后通过接地分干线接到工作接地汇总板;
当有多根信号屏蔽电缆的屏蔽层接地时,宜先将各信号屏蔽电缆的屏蔽层汇接到工作接地汇流排,再经工作接地分干线接到工作接地汇总板;
直流电源的负端必须接到本机柜的工作接地汇流排,不设工作接地汇流排的情况应经工作接地分干线接到工作接地汇总板;
接地干线长度若超过10米或周围有强磁场设备,应采取屏蔽措施,将接地干线穿钢管保护,钢管间连为一体;或采用屏蔽电缆,钢管或屏蔽电缆的屏蔽层应单端接地。
若接地干线在室外走线并距离超过10米,应采用双层屏蔽,内层单点接地,外层两端接地,或每隔30米设一个接地点,以防止雷电电磁脉冲的干扰。
下面为接地详细要求:
工作接地:控制系统工作接地的各接地分干线应分别接到工作接地汇总板,再由工作接地汇总板经两根单独的工作接地干线连接到接地总接地板;各工作接地在汇总之前不应与保护接地混接。
工作接地的连线,包括各接地线、接地干线、接地汇流排等,在接至总接地板之前,除正常的连接点外,都应当是绝缘的。
工作接地最终与接地体或接地网的连接应从总接线板单独接线。
直流电源的负端必须接到本机柜的工作接地汇流排,不设工作接地汇流排的情况应经工作接地分干线接到工作接地汇总板;根据需要工作接地汇流排可有多个。
信号屏蔽接地: 信号屏蔽电缆的屏蔽层接地应为单点接地,应根据信号源和接收仪表的不同情况采用不同接法。
当信号源接地时,信号屏蔽电缆的屏蔽层应在信号源侧接地,否则,信号屏蔽电缆的屏蔽层应在信号接收仪表一侧接地;
当有多根信号屏蔽电缆的屏蔽层接地时,宜先将各信号屏蔽电缆的屏蔽层汇接到工作接地汇流排,再经工作接地分干线接到工作接地汇总板。
安全保护接地:保护接地(也称为安全接地)是为人身安全和电气设备安全而设置的接地。
凡控制系统的机柜、操作台、仪表柜、配电柜、继电器柜等用电设备的金属外壳及控制设备正常不带电的金属部分,由于各种原因(如绝缘破坏等)而有可能带危险电压者,均应作保护接地。
DCS控制系统保护接地的各接地分干线应汇接到保护接地汇总板,再由保护接地汇总板经接地干线接到总接地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