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的课后反思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是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的一节科学课。
在这次建市“领燕工程〞培训实践活动中,我执教了这一节课,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收
获了许多,同时也给我带来了一些思考。
1、探究活动的设计应表达科学本质。
“用教材教〞是本课教学活动安排的'一个重要表达。
本课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探
究活动展开的:〔1〕观察沙和豆子的特点。
〔2〕混合沙和豆子。
〔3〕别离沙和
豆子。
〔4〕比较沙和豆子混合前后是否发生了变化。
〔5〕观察白糖的特点。
〔6〕加热白糖,观察其变化。
〔7〕比较白糖加热前后是否发生了变化。
在这节课的探
究活动中,探究活动的内容比较丰富,不仅仅是科学概念的获得,更重要的是表达了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科学探究的理解。
科学教学
不仅是获得知识,尤为重要的是学生思维能力的开展。
2、科学探究活动总是牢牢地吸引着学生。
学生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学习科学应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
教师只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伙伴,为他们创设和提供各种能直接参与的科学探究活动。
在本节课中,“观察豆子和沙子〞、“混合及别离豆子和沙子〞、“加热白糖〞等活动中,学生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进行探究。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PPT完美课件教科版小学1

•
2.对于人类而言,转基因技术或是天 使,或 是魔鬼 ,既可 能给人 类社会 的发展 带来福 音,也 可能对 人类的 健康造 成损害 。
•
3.关键问题在于,科学界至今不能确 认,转 基因食 品究竟 有无可 能对生 态环境 、人体 健康造 成重大 伤害。 在这样 的背景 下,转 基因食 品的商 业化, 特别是 主粮的 商业化 问题显 得有些 敏感。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1、世界是由( 物质
)构成的。的(形态 )、
(大小 )等方面发生了变化,物质 本身没有变化。
4、有些变化则是物质本身发生了变
化,即产生( 新的物质 ),且这种变
化有快有慢。
思考:
1、物质的变化是怎样发生的? 2、在现实生活中,你会经常看到
•
6.由于不同转基因食品在人们食品消 费中的 比重大 不相同 ,其可 能的危 害性自 然也不 会一致 。但就 原则而 言,在 没有明 确的科 学结论 之前, 任何对 转基因 食品在 安全性 之外其 他方面 的重大 意义的 欢呼, 都不是 一件明 智之举 。
•
7..穿越浩瀚的银河,被月亮镶嵌的梦 ,具备 了无限 的属性 。自然 之子天 真而崇 高的想 象力是 对我们 神五、 神六的 理想设 计。当 我们通 过超越 自身而 实现人 类对月 的最好 抵达。 华夏人 几千年 的美好 向往, 终于与 多少代 人的热 烈渴望 有了一 个完美 的对称 。
(化学变化)
7、食品的变质。
(化学变化)
8、二氧化碳使石灰水变浑浊。(化学变化)
9、火柴燃烧。
(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
有没有新物质产生
•
1.根据目前的定义,转基因技术是从 某种生 物中提 取所需 要的基 因,将 其转入 另一种 生物中 ,使与 另一种 生物的 基因进 行重组 ,从而 产生特 定的具 有优良 遗传形 状的物 质。从 研究角 度看, 转基因 的技术 推进已 有不短 的时间 。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例子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例子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是物质发生变化的两种基本类型。
化学变化是指物质在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后,形成新的物质,具有新的化学性质和组成。
而物理变化则是指物质在没有发生化学反应的情况下,仅仅改变了其物理性质,如形状、状态、大小等,但其化学性质和组成并未发生变化。
下面将分别列举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例子。
一、化学变化的例子:1. 燃烧:当物质与氧气发生反应时,会释放出大量的能量,产生火焰和烟雾。
例如,木材燃烧时会产生火焰,产生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2. 腐败:有机物质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会发生分解反应,释放出恶臭气体。
例如,食物放置时间过长会发生腐败,产生臭味。
3. 酸碱中和反应:当酸和碱混合时,会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
例如,盐酸和氢氧化钠混合时会生成氯化钠和水。
4. 钢铁锈蚀:当铁与氧气和水反应时,会生成铁的氧化物,即铁锈。
例如,铁制品长时间暴露在潮湿的环境中会发生锈蚀。
5. 发酵:有机物质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发生分解反应,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
例如,面粉和酵母混合后发酵,可以制作出面包。
6. 氧化反应:当物质与氧气接触时,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氧化物。
例如,铁与氧气反应生成铁的氧化物。
7. 脱氧反应:当物质失去氧气时,发生脱氧反应,生成氧化物。
例如,氢氧化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
8. 化学合成反应:当两种或多种物质反应时,形成新的物质。
例如,氨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铵。
9. 氧化还原反应:当物质失去电子或获得电子时,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新的物质。
例如,锌和硫酸反应生成锌离子和硫酸氢氧根离子。
10. 酯化反应:当酸和醇反应时,形成酯。
例如,乙酸和乙醇反应生成乙酸乙酯。
二、物理变化的例子:1. 相变:当物质在不同的温度和压力下发生状态的改变,如液体变为气体、固体变为液体等。
例如,水从液体变为冰,或从液体变为水蒸气。
2. 溶解:当固体溶质与液体溶剂混合时,形成溶液。
例如,将盐加入水中,盐会溶解在水中形成盐水。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第一部分:总论
1.物质是什么?
物质是一切自然界中可视的或可感知的实体的总称,任何材料或物体
都可以划分为物质。
它可以是气体,液体或固体,以及各种元素。
它们可
以着重分析产生的化学反应,以及它们的性质(如温度、发光性)或表面
特性(如沸点、密度)。
2.物质的变化是什么?
物质的变化是指物质经过物理或化学变化而发生的变化。
物质的变化
可以是物质的组成改变,也可以是其物理性质的改变(如温度、压力)或
化学性质的改变(如酸度、电导率)。
它们的变化可以导致新的物质形成,如水和酒精来自酿酒过程,过氧化物从热氧化过程中分解出来,能量的释
放可以产生热或光。
第二部分:物质发生变化的具体过程
1.物理变化
物理变化是指物质在物理变化影响下发生变化,即物质原有的物理性
质发生变化,但组成不变,不会生成新的物质。
物理变化的一些例子包括:(1)变温变压
物质可以受温度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如冰可以在加热的条件下融化;
压力也可以使物质凝结成液体或气体,如大气压下水可以结成冰。
(2)改变凝固状态
改变温度可以使物质发生凝固状态的变化。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物理变化:物质发生变化时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如石蜡受热熔化、水的三态变化、灯泡发光、金刚石加工成首饰等。
(2)化学变化:物质发生变化时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如燃烧、钢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等。
(3)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它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导电导热性、延展性等。
如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降温后能变成固态的干冰。
拓展:有些物理性质可通过仪器定量测量,如熔点、沸点,密度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还原性、氧化性、酸性、碱性等。
规律: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说明物质的性质。
(5)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
(6)化学变化中,常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这些现象有助于我们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但有上述现象产生的变化不一定就是化学变化。
(7)注意点:①是否有新的物质生成是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的依据。
②发光发热的变化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如电灯发光,是电能转变为光能和热能,并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③爆炸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如自行车车胎的爆炸为物理变化,火药爆炸为化学变化。
2.判断与识别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方法(1)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因此判断和识别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化学性质;反正,则不是化学性质,而是物理性质。
(3)区别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性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而变化是一个过程,是性质的体现。
在汉语中表述中常用可以、易、会、能等词来描述。
如铝箔燃烧属于化学变化,铝箔能燃烧属于物理变化;水变成水蒸气属于物理变化,水能变成水蒸气属于物理性质。
2020年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教案 附反思含板书 【共两套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物质变化一、教学内容:《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的第二课。
本课的教学将为后几课的教学打下基础,是本单元的一项重要学习探究活动。
本课内容分为“混合沙和豆子”、“观察白糖的变化”两部分,继上节课观察了一些我们身边的物质的变化之后,继续观察物质的变化,并且通过沙与豆子的混合和加热白糖的变化,知道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及它们的区别,即是不是产生了新物质。
二、教材分析:本课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观察混合后的沙子和豆子的变化”;二是“观察加热白糖的变化”。
这节课的重点是根据观察到的事实,判断物质混合后没有变化,还是发生了变化,学生的猜测和判断对不对,并不重要。
引导学生想办法分离沙和豆子,寻找证据,根据观察到的事实,确认没有发生变化或者变化很不明显。
在加热白糖的过程中,先发生物理变化一白糖的熔化,随后发生了化学变化一白糖的炭化,在白糖炭化的过程中,物理变化是伴随着化学变化进行的。
引导学生在加热的过程中,仔细观察、记录现象,从现象的变化中,分析、比较白糖发生的两种变化,体会两种变化的区别。
三、教学背景:这是继前一节课观察了一些物质的变化之后,继续观察物质的变化,并且通过观察物质的变化,知道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
沙和豆子的混合,看不到明显的变化,而这个活动通过加热白糖,让学生看到明显的变化。
本课的重点在于观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过程,找出它们之间的区别:新物质是否产生。
因此白糖加热的活动是重点,混合沙和豆子是铺垫。
物质之间相互作用,有时会发生物理变化,有时会发生化学变化,有时既发生化学变化又发生物理变化,有时什么变化都没有发生。
从这点意义上来看,观察到“没有明显变化”与观察到“明显变化”的现象。
四、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物质的变化可以划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它们的区别在于是不是产生了新的物质。
一些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会既发生化学变化又发生物理变化。
科学《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说课稿(三篇)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二课,这课的学习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的了解“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不断变化的,我们生活在一个变化着的世界中”,同时也为九年级学习化学打下一定的基础.通过对上节课的学习,学生基本上了解了物质的变化包括两种,一种变化只是物质的形状,状态,大小等方面发生了变化,物质本身没有变化(如:将纸揉成纸团);另一种变化则是物质本身发生了改变(如:将纸烧掉).在此基础上,本课将继续通过小组实验,学生更直观的观察物质的变化.教材通过两个实验活动“混合沙和豆子”、“观察白糖的变化”来更清晰的认识物质的两种变化,即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并找出它们之间本质的区别:是否有新物质产生.本课的教学内容分为三部分,围绕两道"菜"进行.第一部分:“沙炒豆”。
为了便于观察二者混合前后有没有发生变化,首先要观察沙和豆子在混合前的特点.观察后学生把样品留下,便于对混合后的沙和豆子进行比较.第二部分:“铁板烧糖”。
此活动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跟第一道菜一样,先观察白糖混合前的特点,并把结果填写在记录本上,留下样品,并预测加热后白糖可能发生的变化.进行加热实验时,指导学生观察糖在勺匙里渐变过程,让学生切身感受这次变化与第一个实验的不同.白糖在加热的过程中先熔化(变成液态的白糖)后炭化(变成黑色的炭),通过这一环节的分析,可以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不同和联系:化学变化中往往同时伴随着物理变化.第三部分:总结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特点.教学目标:1.知道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类,知道它们的区别在于是不是产生了新物质.2.知道一些物质在变化过程中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3.会用筛网分离混合物,用蜡烛给白糖加热.4.体会到在实验操作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快乐,细致并实事求是地汇报观察到的现象对于得出正确结论是非常重要的.教学重点:难点:观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过程,并找出它们的区别。
科学《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教案(三篇)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教案(一)(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物质的变化可以划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类,它们的区别在于是不是产生了新的物质。
2、一些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会既发生化学变化又发生物理变化。
过程与方法:学习用筛网分离混合物、用蜡烛给白糖加热。
情感态度价值观:1、养成细心观察,及时记录的习惯。
2、体会到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细致并实事求是地汇报观察到的现象,对于得出正确结论是重要的。
(二)教学准备每组一杯沙子、一杯黄豆,一支蜡烛,一张白纸,一个勺子,一小包白糖'—个筛网。
(三)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师:通过前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世界是由什么构成的?(物质)物质总是处在不断地(变化)中,这节课我们通过实验仔细来研究物质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
板书课题:《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二、观察物质的变化(一)出示沙和豆子1、师:只给你沙和豆子,它们在怎样的情况下可能会发生变化?(生:混合)师:我们怎样才能知道它们是否发生了变化?(生:把混合后的沙和豆子与混合前的做个比较)师:所以能否将给你的沙和豆子都混合了?(生:不能,得留一些)师:那我们在混合前分别倒一些沙和豆子在白纸上,观察并记录下它们各自的特点,好吗?师:我们把杯里的沙和豆子混合,看沙和豆子会不会发生变化。
你的猜测是怎样的?师:能有办法看得更清楚些吗?(用筛网分离观察)2、师评价,学习“记录表”(二)出示蜡烛和白糖1、师:蜡烛和白糖在怎样的情况下可能会发生变化呢?(生:加热)2、师:你能学习前面的观察方法,来说说如何观察白糖加热的变化吗?(生:先观察白糖的特点,然后预测白糖加热的变化,再给白糖进行加热,观察白糖加热过程中和加热结束后的变化。
)3、师:白糖加热比较危险,老师在这儿要给大家个提示(出示“友情提示”,请学生阅读)。
4、师:不要忘了在实验操作中做好记录(出示“记录表”)(三)实验操作,观察物质变化1、领取实验材料,分组实验(依次领取)。
物质的变化主要内容
1·3物质的变化主要内容
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2·化学变化: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3·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常常同时发生。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伴随物理变化;而发生物理变化,不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
物质的三态变化(固、液、气)是物理变化。
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而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被破坏,分子本身发生变化。
4·化学变化的特征: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5·几个文字表达式
镁 + 氧气—点—燃氧化镁
化学式 Mg O 2 MgO
碳酸氢钠+盐酸 ——氯化钠 + 水 + 二氧化碳 化学式 NaHCO 3 HCl NaCl H 2O CO 2 氧化铜+盐酸——-氯化铜 + 水
化学式 CuO HCl CuCl 2 H 2O
二氧化碳+氢氧化钙——碳酸钙+水
化学式 CO 2 Ca(OH)2 CaCO 3 H 2O
6·化学变化的现象:发光、放热、生成沉淀、放出气体、变色等。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PPT
香味
色
固体的白糖先熔化成液体 的白糖;不断加热后,白 糖先变成褐色糊状,接着 变成了黑色的物质,并散 发出焦味;继续加热,黑 色的炭会燃烧。
❖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 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 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
易拉罐变形 (形状)
冰融化成水 (状态)
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 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
物质的变化
物质的变化有快有慢。有些 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形状、体积 、状态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 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 为物理变化。有些变化产生了新 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 变化称为化学变化。
本质区别:有没有生成新的物质
玻璃打破
铁器生锈
水的流动
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1、弯折铁丝。
白糖加热后的变化
状态变化: 颗粒状—— 液体状——— 糊状——— 固体状
颜色变化: 无色——— 黄色——— 褐色———— 黑色
气味变化:
白糖香味
焦味
▪ 在加热的过程中,白糖发生了什么变化?把我们观察
到的现象都记录下来。
加热白糖变化记录表
加热前 预测
加热后
白糖会
白糖 白颗色粒透状明固,慢慢熔
态 ,有 甜 化,变
固 态
熔化
蜡
液 态
汽化
蜡
油
蜡 蒸
燃烧
气
水 二氧化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
第二课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物质的变化可以划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它们的区别在于是不是产生了新的物质。
一些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会既发生化学变化又发生物理变化。
过程与方法:学习用筛网分离混合物,学习用蜡烛给白糖加热。
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细心观察,及时记录的习惯。
体会到在实验观察到的现象,对于得出正确结论。
●【教学重点】观察白糖加热的变化。
●【教学难点】观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过程,并找出它们之间的区别。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示范指导、适当讲解。
●【教学准备】豆子、沙子、白糖、烧杯、筛子、长柄铁勺、蜡烛、火柴、记录
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你们知道了什么?(《身边的物质》知道了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并且物质总在不断地变化)。
这节课,我们将通过实验来探究物质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
(板书: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看这是什么?(师出示一根丝)我不管怎么扭,弯,他还是什么?看这张纸,我撕成两半它不是纸吗?它们跟原来相比只是什么不同?
二、观察混合后的沙子和豆子的变化
师:同学们,这是什么?请你们仔细观察,描述他们的特点。
生:沙子--细小、颗粒状、棕色;豆子--椭圆形、黄色;
教师指导做沙和豆子的混合演示实验。
让学生分组自己动手去做实验,教师巡视观察学生做实验。
师:同学们说说,混合后的沙子和豆子发生了什么变化?有什么方法能进一步说明它们有没有发生变化?
生:我们分离后的沙和豆相比较原来的沙和豆才知道有没有发生变化。
师:怎样分离呢?(预设:用筛子来分离)
那么同学们分离后仔细观察,相互交流汇报观察到的现象。
生:分离后的沙和豆没有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沙还是沙,豆还是都。
小结:就这样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
没有产生新的物质的的变化成为物理变化。
板书:没有产生新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
三、观察加热白糖的变化
师:同学们,这是什么?谁能描述他们的特点?
生:白色、透明、颗粒状固体
师:刚才我们知道产生新物质的变化是物理变化,那么加热白糖会是什么变化呢?观察白糖加热过程同时还要观察蜡烛的变化。
(学生讨论)
教师一边做演示实验一边讲解“给白糖加热”的注意事项:
1)在火焰的外焰加热(外焰的温度最高)。
2)观察时眼睛不能靠铁勺太近,以防止意外。
3) 观察白糖一有变化就马上暂停,观察现象。
4)加热结束把铁勺盘子里,不能用手去摸。
师:你们观察到什么现象呢?
生:观察白糖的变化过程,首先是固体的白糖变成了液体的白糖,然后继续加热,白糖的颜色逐渐加深,最后变成有焦味的黑色固体。
师:留下来的黑色物质是不是原来的白糖呢?我们怎样证明它是不是白糖?
学生交流(教师启发学生白糖能在水中溶解,引导学生用“溶解”的方法来判断它是不是白糖)
学生做黑色物质溶解在水中的试验。
生:黑色物质不溶解在水中,它不是白糖。
师:他不是白糖,那是什么呢?学生交流。
教师讲述:这种黑色固体,科学家也早就通过实验证明了是----黑炭。
这说明白糖在加热过程中产生了新的物质。
像这种产生新物质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
板书: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白糖———————→液体糖———————→炭
没产生新物质产生新物质
师:在加热白糖的过程城中还有一种物质发生了变化,你们发现了马?它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蜡烛燃烧过程中蜡烛融化成蜡烛油,蜡烛慢慢变短。
可能发生了物理变化。
师:你们可能没有发现(拿去长柄铁勺,让同学们观察勺背后的黑色的迹痕)这个,这是蜡烛燃烧过程产生的迹痕。
实际上,燃烧充分的蜡烛产生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由于温度高水变成了水蒸气飞散到空中及水蒸气和二氧化碳都是无色的气体,所以我们看不到。
燃烧不充分的蜡烛,会产生部分碳的成分,勺背后的迹痕就是谈的迹痕。
板书: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蜡烛—————————→蜡烛油————————→气体
没有产生新物质产生新物质
师:你们说说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生:有没有产生新的物质(教师说几句评语)。
四、总结:在变化中能产生新的物质的变化我们称为化学变化,不能产生新物质的我们称为物理变化,但我们生活中的许多变化不单纯属于物理或者化学的变化,有时像糖加热和蜡烛燃烧一样同时出现。
五、布置作业
根据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概念,说说日常生活中的哪些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六、板书设计:
第二课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没有产生新物质--------物理变化
产生新物质------------化学变化
白糖—————————→液体糖————————→炭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蜡烛—————————→蜡烛油————————→气体
七、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