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意识
浅谈女性意识

姓名:张永梅 学号:1004224126 系别: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 任课教师:胡瑞香大众文化与女性文学论文浅谈女性意识女性的主体意识即女性作为主体在客观世界中的地位、作用和价值的自觉意识。
女性的自我意识,即女性的自身认识,是女性对自身存在的特殊性的探秘,它观察到的不再是男性眼中的女性,而是女性眼中的自己。
它既是女性对男性经验的一种积极有效的否定,也是女性的一种自我反思和自我批判。
女性的平等意识,即女性对现实生活中从属地位和一切歧视现象与行为的意识敏感性,以及对女性应该享受和男性同等的权利与地位的确切认知。
——《女性意识》女性意识随着女性地位的提高也随之增强,对于女性作家作品中女性意识的分析更具有说服力。
张爱玲的小说对读者来说想必已不陌生了,很多人都或多或少的读过她的一些作品,我想,看过她作品的人可能都会不约而同地发现一个问题:张爱玲爱写女人,尤其爱写30、40年代上海的女人,而且写得与众不同,栩栩如生,深入骨髓。
如她所塑造的许多特殊女性形象一样,张爱玲的女性意识也是别具一格,独放异彩!娇蕊,是张爱玲小说《白玫瑰与红玫瑰》里的人物,她,原来是一个开放热情,充满欲望的女人,把生活的所有都寄托在了男人身上。
她,以自己的美貌和妩媚身姿吸引了众多男人的视线,让他们都围绕着她在转,她天真地以为这样就展现了自己的魅力和价值,女人们就是有了独立的地位,可不久她就发现自己错了,振宝,这个自私、无情、虚伪、满脑子假仁义道德、不负责任的男人打碎了她原有的观念,让她清楚的认识到女人的世界不是只有男人的身影。
振宝的爱深深地伤害了她,可这个坚强充满活力的女人并没有陷在振宝编制的罗网里一蹶不振,而是重新思考自己的问题,改变原有的幼稚想法,重新寻得希望,组建了一个幸福的家庭,有了一个可爱的儿子。
可以说,和曹七巧相比,娇蕊是张爱玲塑造的另一个典型的女性人物。
张爱玲通过对她生活、爱情观转变过程的描写,向读者传达出对女性命运的深沉思索:爱情不是生命的全部,女人不能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男人身上,甘做他们的附庸,而是应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勇敢地追求真正的幸福!记得张爱玲曾说过:“生命是一件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
开题报告女性意识

开题报告女性意识开题报告:女性意识引言:女性意识是指女性对自身身份、权益和价值的认知和意识。
在当今社会,女性意识的兴起和发展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现象。
本文旨在探讨女性意识的起源、发展和影响,以及女性意识对社会的积极作用。
一、女性意识的起源女性意识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的早期。
在原始社会中,女性的地位相对较低,往往被视为男性的附属物。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女性开始逐渐觉醒并认识到自身的价值和权益。
这种觉醒源于女性对不公平待遇的不满和对平等和自由的追求。
二、女性意识的发展女性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
在第一波女权运动中,女性争取选举权和平等待遇的呼声日益高涨。
这一阶段的女性意识主要关注性别平等和社会地位的提升。
随着时间的推移,第二波女权运动兴起,女性开始关注自身的身体权益和性别角色的解构。
现如今,我们正处于第三波女权运动的浪潮中,女性意识更加多元化和包容,关注范围涵盖了种族、阶级、性取向等多个方面。
三、女性意识的影响女性意识对社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女性意识的兴起促进了性别平等的实现。
女性开始参与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为自身争取平等的权益。
其次,女性意识的发展也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女性的独特视角和思考方式为社会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此外,女性意识的强化还有助于改变社会对女性的刻板印象和性别歧视,促进了社会的多元化和包容性。
四、女性意识的挑战和应对尽管女性意识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性别不平等和性别歧视依然存在于社会各个层面。
女性在工作、教育和家庭中仍然面临不公平待遇和限制。
其次,女性意识的发展也面临着传统观念和文化的阻碍。
一些保守的观念和价值观仍然束缚着女性的发展和自由。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我们需要加强女性意识的教育和宣传,提高社会对女性权益的认识和重视。
结论:女性意识的兴起和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之一。
女性意识的强化不仅有助于实现性别平等,也推动了社会的多元化和包容性。
《诗经》中女性意识探析

《诗经》中女性意识探析《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部重要经典,其中包含了大量关于女性形象的描写和反映。
女性意识是《诗经》中一个重要的主题,它不仅反映了古代女性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特点,还展现出了古代诗人对女性的关怀和理解。
本文将从《诗经》中的女性形象和意识出发,探析其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
从《诗经》中可以看到古代女性形象的多样性。
在《诗经》中,女性形象呈现出了丰富的多样性,既有贤妻良母的形象,也有独立自主的女性形象。
例如《诗经·邶风·击鼓》中的“妇子好合,士夫也合”,反映了古代社会中男女平等、相亲相爱的家庭理想。
而《诗经·周南·关雎》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则展现了女性倾诉衷情的形象。
这些形象的多样性,表现了古代女性在生活中的不同角色和地位,从而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女性的包容和尊重。
从《诗经》中可以看到古代诗人对女性的关怀和理解。
古代诗人在《诗经》中对女性表现出了充满关怀和理解的态度,他们不仅赞美了女性的美丽和温柔,还赞美了女性的聪慧和勇敢。
例如《诗经·小雅·南有嘉鱼》中的“南有嘉鱼,烝然舞辞”,展现了古代诗人对女性活泼可爱的赞美。
又如《诗经·邶风·绵》中的“自求多福”,展现了古代诗人对女性的勇敢和坚韧的赞美。
这些赞美和理解,不仅展现了古代诗人对女性的关怀和理解,还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女性的尊重和关怀。
《诗经》中的女性意识是古代社会生活和人文精神的重要部分,它不仅反映了古代女性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特点,还展现了古代诗人对女性的关怀和理解。
通过深入挖掘《诗经》中的女性形象和意识,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社会对女性的关怀和尊重,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诗经》中的女性形象和意识,是古代社会的一面镜子,通过深入研究和探索,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社会的风俗习惯和人文精神,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探讨中国文学中的女性意识

探讨中国文学中的女性意识中国文学中的女性意识中国文学源远流长,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女性意识。
女性在中国文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她们的形象和命运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变迁和女性地位的演变。
本文将通过几个典型的文学作品,探讨中国文学中的女性意识。
一、《红楼梦》中的女性意识《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中的巅峰之作,也是对中国封建社会女性地位的深刻反思。
作品中的贾、王、薛、史四大家族的女性形象各具特色,展现了不同的女性意识。
其中,贾府的女性形象最为丰满。
林黛玉是贾府中最具代表性的女性之一,她聪明、敏感,但却受到封建礼教的束缚。
她对自己的命运和爱情充满了矛盾和不满,她的形象体现了女性对权力和自由的渴望。
而贾宝玉则是一个充满女性气质的男性形象,他对女性的理解和关爱,使得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更加丰富和立体。
二、《荷花淀》中的女性意识《荷花淀》是沈从文的代表作之一,通过描写女性的命运,探讨了封建社会对女性的束缚和压迫。
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多样而丰富。
李秀英是一个坚强而勇敢的女性,她不甘心被命运摆布,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幸福。
她的形象体现了女性对自由和独立的追求。
而李秀英的母亲则是一个传统的封建妇女形象,她顺从于家族的安排,默默地承受着命运的压迫。
她的形象反映了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无奈和无力。
三、《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女性意识《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中国古代民间传说中的爱情故事,通过描写祝英台的形象,探讨了女性对爱情的追求和对命运的反抗。
祝英台是一个勇敢而独立的女性,她追求真爱,不惧世俗的眼光和命运的安排。
她的形象体现了女性对爱情和幸福的追求。
而她与梁山伯的爱情故事也反映了女性对婚姻制度的质疑和对自由婚姻的渴望。
四、《边城》中的女性意识《边城》是沈从文的又一力作,通过描写女性的形象,探讨了女性在农村社会中的地位和命运。
作品中的孙少安和刘五娘是两个典型的女性形象。
孙少安是一个勇敢而坚强的女性,她不畏艰难,努力追求自己的幸福和自由。
她的形象体现了女性在农村社会中的独立和自主。
论当代女性意识的成长与变迁

论当代女性意识的成长与变迁当代女性权益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在这个不断变化的社会中,女性的意识也在不断的成长和变迁。
从传统的女性角色到现代女性的自我意识、独立性和平等观念等,当代女性的意识变革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社会现象。
本文将深入探讨当代女性意识的成长与变迁。
一、传统的女性意识传统上,女性的角色主要是做一个家庭主妇和母亲。
在这种传统的社会结构下,女性的权益受到了限制,其经济和社会地位也受到了压制。
女性的婚姻、家庭和子女的责任,成为了她们生活中的主要焦点和全部生活内容。
女性很少有到学校和工厂工作的机会,更少有发言权和掌握自己生活的能力。
二、女性意识的成长在20世纪80年代,女性意识经历了一次重大的成长。
这在世界各地都受到了重视,极大地推动了女性权利的发展。
伴随着工业化的进程和城市化,女性开始接受同等的教育,赢得了更广泛的受教育的机会。
女性的工作也从传统的家庭妇女工作,变成了各种各样的职业。
同时,女性的经济地位也得到了大大的提高,对社会贡献的认识和女性作为整个社会的地位也不断提高。
在这一发展过程中,社会对女性权利的认识也逐渐加强,拥有性别平等的观念,以及认为所有人都应该享有平等权利的概念开始被广泛接受。
三、女性平等的实现在推进女性意识和经济地位提高的同时,社会也开始付诸实践,力图实现女性权利的平等。
过去,在许多国家,女性没有选举权、公民身份、拥有独立的财产和劳动合同等基本公民权利。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权利逐渐得到得到认可和保护。
此外,女性也逐步获得了在经济和文化事业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机会。
女性独立、自主的社会地位从未像现在这样高。
四、当代女性的意识变迁尽管在女性平等方面的进步已经有很大的发展,但现在的女性意识方面也在变化。
当代女性更加注重自身价值和发展,追求思想,实践独立和自主的生活。
现代女性也更加乐观,更加倾向于创造和自我调整,注重提高自身能力并面对各种挑战。
此外,女性不仅从事传统性别的职业,还开始进入传统“男性”职业领域,赢得了更加广泛的社会认可和发展机会。
新时代的女性意识

新时代的女性意识新时代的女性意识,是一个既多元化又复杂的概念。
新时代的女性意识,包含了女性对自己生命的重新认知,对自己责任的担当,对自己成长的重视,对自己自由的追求,对自己梦想的坚持,对自己创造的探索。
新时代的女性意识,是对女性角色的重新定义。
在传统的社会中,女性被视为家庭的附属品,生命的目的是为男性而活。
而新时代的女性意识,则是要求女性对自己生命的重新认知。
她们不再将自己的价值建立在男性的评价之上,而是开始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
她们更加注重个人的自我发展,更加敢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和需求。
新时代的女性意识,是对女性责任的重大转变。
在传统的社会中,女性被视为家庭的附属品,责任的承担往往集中在男性身上。
而新时代的女性意识,要求女性更加注重自我成长和自我实现的同时,也要承担自己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
她们更加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更加主动地承担起家庭和社区的责任,更加积极地参与社会公益事业。
新时代的女性意识,是对女性自由的追求。
新时代的女性意识,要求女性更加注重自己的自由和尊严。
她们不再受制于传统的社会规范和男权文化的限制,更加敢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和需求。
她们更加注重自己的身心健康,更加注重自己的自我认同和自我价值。
新时代的女性意识,是对女性创造力的充分发挥。
新时代的女性意识,要求女性更加注重自己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她们更加敢于表达自己的创意和想法,更加注重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她们更加注重自己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更加注重自己的社会价值。
新时代的女性意识,是对女性对自己生命的重新认知。
新时代的女性意识,要求女性更加注重自己的生命和自我。
论《简爱》中的女性意识

论《简爱》中的女性意识一、本文概述《简爱》是十九世纪英国著名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一部脍炙人口的长篇小说,以其独特的女性视角和深刻的社会洞察力,成为女性文学的经典之作。
这部小说不仅描绘了主人公简·爱从一个孤儿成长为一位独立、自尊、自强的女性的过程,而且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背景下女性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本文旨在探讨《简爱》中所体现的女性意识,分析简·爱这一形象如何展示了女性对于自我价值的追求、对于平等与尊严的坚守,以及对于爱情与婚姻的独特理解。
通过这一分析,我们不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这部文学作品的内涵和价值,而且能够从中汲取启示,为现代社会中女性意识的觉醒和发展提供借鉴。
二、《简爱》中的女性意识体现《简爱》这部作品通过主人公简·爱的成长与感情经历,深刻反映了女性意识在19世纪英国社会中的觉醒与抗争。
简·爱这一角色不仅是夏洛蒂·勃朗特自我意识的投射,更是女性意识觉醒的象征。
简·爱坚守个人尊严和独立,这体现了女性对自我价值和独立性的追求。
在罗切斯特面前,她从不因自己的身份卑微而自卑,反而以其独特的智慧和个性赢得了罗切斯特的尊重。
她拒绝成为罗切斯特的情妇,坚持追求婚姻中的平等与尊重,这充分展现了女性对自我尊严的坚守和对独立人格的追求。
简·爱对爱情的追求也体现了女性意识的觉醒。
她拒绝了圣约翰的求婚,尽管圣约翰拥有崇高的社会地位和令人羡慕的职业,但简·爱认为他们之间没有真正的爱情。
她坚信,真正的爱情应该建立在平等、尊重和相互理解的基础上,而不是仅仅为了寻求物质上的保障或社会地位的提升。
这种对爱情的坚持和追求,彰显了女性对自我价值和情感需求的重视。
简·爱还通过教育和自我提升来实现自我价值。
她不断学习、成长,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这不仅让她在职业上取得了成功,更让她在精神上获得了独立和自由。
这种对教育的重视和对自我提升的追求,也是女性意识觉醒的重要体现。
女性意识文档

女性意识概述女性意识(Women’s Consciousness)是指女性对自身性别角色和社会地位的认识和体验,涵盖了对性别平等、自主权、权益保护等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女性意识逐渐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社会议题,并推动了女性权益的进步和变革。
女性意识的历史演变第一波女性运动女性意识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的第一波女性运动。
这一时期,女性开始反思自己的社会地位,并开始争取受教育的权利。
这些努力最终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女性逐渐获得了一些基本权益和社会地位的提高。
第二波女性运动20世纪的第二波女性运动更加深入地探讨了性别歧视和社会不平等的问题。
女性开始要求平等的工作机会和同等的报酬待遇,同时关注妇女权益和性别平等的法律保障。
这一时期,女性意识的发展逐渐成为社会话题,并推动了许多法律和政策的改革。
当代女性意识随着时代的变迁,女性意识也在不断发展和演变。
当代女性意识更加注重个体的自由和尊重,强调女性的自主权和个人选择的重要性。
女性开始关注身体权益、性别认同和多元文化女性的平等问题。
女性意识的核心内容性别平等性别平等是女性意识的核心概念之一。
女性追求性别平等意味着拒绝性别歧视和不公平待遇,并争取同样的权益和机会。
这包括在职场、家庭和社会各个方面的平等问题。
自主权女性意识还强调女性的自主权和选择权。
女性应该有权决定自己的职业、婚姻、生育和其他个人选择,而不受传统或社会期望的束缚。
身体权益女性的身体权益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女性有权决定是否要生育、如何进行生育,以及对自身身体健康的自主管理权。
此外,性别暴力和性骚扰问题也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和解决。
多元文化女性女性意识逐渐扩展到多元文化女性的平等问题。
不同文化和背景的女性可能面临不同的性别歧视和不平等待遇,因此应该关注并解决这些问题。
女性意识的影响和挑战女性意识的不断发展和提高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女性通过意识觉醒和行动,成功推动了许多法律和政策的改革,提高了女性的地位和权益保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搜索》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分析摘要一、绪论(一)研究背景(二)研究目的和意义(三)研究方法(四)国内外研究现状二、《搜索》作品简介三、《搜索》中表现出的女性社会地位现状(一)男权社会的不平等(二)社会现实中女性的无奈和悲哀三、《搜索》中女性形象的解读(一)陈若曦1.自信果断2.具有自我解放意识(二)叶蓝秋1.善良弱小2.具有反抗意识(三)莫小渝1.男权社会下典型的女性形象2.女性意识的觉醒四、女性意识的觉醒和二次成长(一)陈若兮的成长(二)叶蓝秋的成长(三)莫小渝的成长五、结束语参考文献摘要陈凯歌作为一个有着高追求和极度理想化的导演,内心极其丰富。
他拍了一部贴近群众生活,反应社会现象的《搜索》。
电影中的故事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故事,故事中的三位女性所表现出不同的形象,让观众在看完电影后回味无穷,总能看到熟悉的影子。
如今社会女性早已成为独立自主的存在,再不是以前需要完全依附于男性的存在,对于爱情、事业、家庭有着不同的认知,因此,通过电影中女性角色的分析让我们来重新认识新时代的女性。
一、绪论(一)研究背景自古以来,女性处于两性关系中弱势方,一直被男性所打压,不管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总会收到来自各方的压力,本文通过对电影《搜索》中三位女性形象的解析,展现出当代女性的不同生活状态和情感状态,通过对三位女性形象的探析唤醒社会对女性的重视。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电影是艺术加工的产品,植根于深厚的生活土壤,影片中展示了很多我们不曾留意重视的细节。
电影以一种艺术的手法描绘出我们生活中真实的现象,女性在现实生活中所面临的困境和麻烦远远要比电影中的还要多,电影中三位女性面临的问题在生活中可能会出现在同一个人身上,通过对电影中女性形象的解读来诠释生活中女性的生活现状,让大家对“职场女强人”、“家庭妇女”等女性形象有新的认识和改观。
(三)研究方法本文采用观察法,观看影片《搜索》,了解故事背景、情节梗概等基本信息;采用文献研究法,对比同类电影或同类型女性角色,分析影片中女性角色的情感、内心等;通过描述性研究的研究方法,描述三位女性角色在影片中所处的环境和面对问题时所作出的反应。
通过以上方法对电影《搜索》中的女性角色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解读。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电影《搜索》是国产影片,因此国外对其并没有太多的研究,国内的一些影评对电影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根据不同的出发点,提出了不同的观点。
有些人对演员的表现提出质疑,也有人说这是某些演员的演艺生涯巅峰之作,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有些人对导演的选题表示感兴趣,类似的题材还没有人拍成电影,放在屏幕上的故事总能吸引更多的眼球。
有些人对影片反应的社会现象表示感同身受,毕竟生活在信息透明的时代,我们每个人的隐私权都形同虚设。
本文结合影片对三位女性角色做出解析,对影片本身和演员演技不做主观评价。
二、《搜索》作品简介陈凯歌导演的电影《搜索》讲述了女主角在“人肉搜索”下,因舆论压力过大而自杀的悲剧。
主人公叶蓝秋,董事长秘书,一次为续医保卡的惯常体检,意外查出淋巴癌晚期,她在头脑一片混沌中坐上公交车。
失魂落魄的叶蓝秋乘坐公交车返回公司,一位老人上车正好站在面前,心不在焉的叶蓝秋没有让座,引起老人强烈不满,并由此产生口角,被众多旅客指责谩骂。
售票员劝她让座,而她依然沉浸在刚才医院检查的情境中,没有反应。
周围劝责声越来越大,她心情不好地回了一句:“我怎么了?哪样啊?要坐坐这儿。
”她轻拍膝盖,哗然一片。
这番情景被同乘公交车的电视台实习记者用手机悄悄摄下,经过编辑处理,在社会新闻里播出,引起轰动。
“就是不让座”和“要坐坐这儿”,是媒体宣传的亮点,引来全民讨论和道德审判。
网上谩骂一片,经过网络的疯狂炒作,网友们开始了无处不在无孔不入的“人肉”搜索,人肉搜索出这位不让座妙龄女子的姓名、年龄、职业等相关信息。
网络流言等手段被强行加到叶蓝秋身上,严重影响了她的工作、生活、甚至是治疗。
雪上加霜的是,叶蓝秋因想治病,找董事长请假借钱时,情绪失控哭泣,董事长安慰抱抱她时,刚巧被推门进来的董事长莫小渝莫小渝撞个正着。
莫小渝难解怒气和怀疑,匿名电话至电视台热线,“爆料”不让座者是公司老板的小三。
一石再激千层浪。
痛恨贬斥小三的舆情,加上此前对老人不让座还调侃的道德指责,达成统一战线,网上网下口诛笔伐。
电视台社会、经济效益双丰收,资深媒体人陈若兮继续深挖炒作,矛头不仅指向惹事上身的叶蓝秋,也指向其所在公司。
文章《叶蓝秋是某公司的一面照妖镜》火热出炉,掀起对该公司“全球最优秀人才计划”的讽刺和否定。
叶蓝秋的生活被彻底颠覆,身边众多人的生活被波及,记者陈若兮因此事件红极一时,最终却职场情场两失意;媒体新人杨佳琪借机上位;男主杨守诚因此获得一笔意外之财,并与女主经历一场旅行;富豪沈流舒陷入漩涡;阔莫小渝莫小渝落荒而逃。
无论是上市公司老总、职业莫小渝,还是打工者、媒体人,均因此被震荡得东倒西歪事件像脱轨的列车一样横冲直撞,本来不该发生的悲剧,却让人一开始就感受到无可避免。
从实习记者拍摄的视频发轫,到编导的上传开始升温,愤怒情绪迅速转移到现实中。
叶蓝秋根本来不及反应,就被各路人物挟裹着推搡着踉跄前行,百口莫辩,狼狈不堪,她试图躲避和挣扎,但是现实的一次次残酷打击,让她找不到逃生的方向。
电影中的叶蓝秋是孤独的,她被老板称作是“干净”的女孩,按时上班,按时回家,从来不做出格的事情,这个世界却仅因为没有让座而容她不得。
正如她所说:“这世界不会在意你的微弱”,当这个世界将所有的人情温暖从她身边剥离,她也只能以自杀的方式结束这冰冷的一切。
三、《搜索》中表现出的女性社会地位现状(一)男权社会的不平等女性在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通常以母亲、妻子、女儿为主。
做母亲不仅要抚养儿女健康长大,还要以身作则的教育儿女,长成有良知有担当的社会人,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等一些传统教育,如果儿女做不到就会有人说是母亲教育的不够。
做妻子的要照顾丈夫的衣食起居等日常生活,男主外女主内是一直以来存在的刻板印象。
做女儿的要听话懂事,多为家庭考虑,好好学习、好好工作、好好嫁人,总之就是要以家庭为中心。
女性处在一种要付出的状态,不管是小时候的女儿还是成年的妻子还是之后的母亲,总之扮演的角色都是要以男性为中心,辅佐男性。
(二)社会现实中女性的无奈和悲哀当今社会中女性职业化的趋势越来越大,更多的女性开始参与到社会劳动分工中,从贤妻良母、家庭妇女,转身变成职场女性、事业女强人,在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社会角色。
职场中的女性却又要面临新的问题,长得漂亮要被怀疑靠出卖色相上位,被老板娘怀疑、被同事诬陷,总之成功后能力得不到认可,总是有难听的声音出现。
同样是辛苦上班一天回到家,女性还要洗衣做饭、收拾家务、照顾孩子,而男性却当起了甩手掌柜,享受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服侍。
对此这样的画面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每家每户都存在着,如果有男性回家主动承担做饭等家务,会被夸赞成好男人,但女性如果不做就会被职责说不顾家。
同样的上班同样的辛苦,回到家也应该得到同样的休息,可女性却要被道德绑架,做家务操持家。
现代女性的要比过去活的更加辛苦,过去只需要照顾家内,现在还要外出打拼,在外像个男人一样的工作,回家又要换上围裙做个十项全能的超人。
三、《搜索》中女性形象的解读(一)陈若曦陈若兮是电视台王牌栏目《今日事件》的主编,世故圆滑,精明干练,为了抢到独家新闻,有着自己的一套媒体标准。
新闻嗅觉极其敏锐的她,把一件原本简单的公车不让座事件,硬是通过网络助推变成了一场全城热议的焦点事件。
然而在家中,女王式的生活作风,则把未婚夫杨守诚彻底变成了一个居家小男人。
而令其万万没想到的是,自己的强势姿态,也促使与男友的关系亮起了红灯。
作为叶蓝秋“不让座”事件的主推手和操盘手,陈若兮几乎始终占据着天时、地利、人和:她拥有强大的媒体宣传背景与高层支持,有着网络时代无所不搜的技术手段和信息扩散优势,汇聚了广大网民、观众的热切专注,引导着社会舆论的最新动向。
媒体人的职业嗅觉和工作惯性使她无视深度炒作对当事人的伤害,认为那是新闻传播的正常生态与结果,且乐此不疲大做文章继续推进,把该事件视作制造、烘染社会新闻看点、亮点的难得契机。
但当搜索的雪球越来越大,肆无忌惮不断侵害到叶蓝秋所在公司及其老板的个人利益时,董事长决定报复,设计把陈若兮卷入一场说不清道不楚的阴谋,使其不仅面对经济指控,并可能最后背负因感情纠纷而假公济私致叶蓝秋死的罪名。
面对民众对死者同情、大公司趁机操纵鼓动,两相联手之下的舆论风向劲转,陈若兮百口莫辩。
她在越来越说不清真相的事实面前,感受到失语的惶恐,终于体会到此前媒体弱者叶蓝秋曾感受到的孤立和绝望。
叶蓝秋的处境在陈若兮的身上开始置换。
一开始她以一个强势女人的形象出现,这主要体现在她在工作中对全局的把握和在家里对家庭成员——杨守诚和杨佳琪——的精神控制。
陈若兮在电视台决定节目的内容,引导媒体舆论的方向,要求杨守诚找回丢失的手机,收管杨守诚的工资,以及杨佳琪对她的态度等等,从各个方面展现了陈若兮的强势。
而在影片的后段,陈若兮得知杨守诚撒谎陪叶蓝秋去郊外,并在杨守诚的手机中看到诸多叶蓝秋的照片,又在沈流舒的设计下被电视台领导责罚,后被杨佳琪背叛,最终成了影片中最悲剧的一个人物。
导演用一个巨大的反差来使得陈若兮这一人物变得生动丰满起来,人物性格对影片情节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而情节的发展又使得人物的悲剧性得以体现,陈若兮成为电影中的一个极具典型的人物。
如果这种上层社会的复杂来源于不信任,那么女二号陈若兮的悲剧,就源自不满足。
大城市是有钱人的欢场,也是底层人的枷锁。
陈若兮纵然八面玲珑,在背后操纵着舆论走向,靠叶蓝秋狠狠赚了一波眼球,却还是要和男朋友住合租,养未来可能的小姑子。
对房子的不满足以致暗收贿赂,对事业的不满足以致扭曲抄袭,对男友的不满直接爆发,她的惨淡收场是注定的,但也是可怜的。
她是当下自媒体最好的具象,多少收钱的洗白和广告,既拉低了网络整体的口碑,又失去了百花齐放的表达,让自媒体三个字荡然无存,更加混淆了现在应该的正常的网络环境。
(二)叶蓝秋叶蓝秋是思拓公司总裁的第一秘书,作为沈流舒的得力助手,无论工作中还是私下,都尤为受宠。
在一次例行的体检后,叶蓝秋发现自己患上淋巴癌,并且是晚期。
同时她上了一辆改变她命运的公交车,因为一起公交车不让座的事件,遭电视台王牌栏目《今日事件》曝光,成为全城热议的对象。
事发之后,一通匿名电话又让叶蓝秋背负了“小三”之名,此时,申辩无力的叶蓝秋偶然结识了刚刚失业的杨守诚,而两人一次简单的雇佣关系,却让叶蓝秋再次陷入一场情感漩涡之中。
叶蓝秋曾经的过往就如同繁星一般耀眼闪烁,有名的上市公司老板第一秘书,优秀美丽大方有能力,曾经一直是母校的骄傲。
这样一个受多人羡慕嫉妒的人,得知自己淋巴癌晚期之后在公交车上失落怅惘时受到了众人的谴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