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里兰卡茶叶种植
印度、肯尼亚、斯里兰卡目前茶叶生产经营模式

印度、肯尼亚、斯里兰卡目前茶叶生产经营模式一、印度茶叶生产经营模式印度是世界茶叶主产国之一。
在印度,超过300万人从事涉茶业,其中受英国殖民影响,印度的茶叶生产主要以种植园为主,又按规模的大小将茶叶种植园分为小茶农种植园和大规模种植园。
大规模种植园主要分布在印度东北部,这些茶叶种植园都有自己的茶叶加工厂,会雇佣大量的劳动力在种植园中从事茶园管理、鲜叶采摘和茶叶生产加工的工作,如印度东北部各邦中约有62万茶叶工人。
小茶农种植园一般是由茶农拥有,主要分布在印度南部各邦,由于生产规模较小,这些种植园无法自己进行鲜叶生产加工,通常会将鲜叶销售给大规模种植园、茶叶购买厂和合作社,在印度南部,约有6.5万个小农种植者以及167个茶叶购买厂(bought tea factories)和合作社,这些茶叶购买厂和合作社购买小农的鲜叶,将其加工成成品后销售。
印度的小规模种植园虽然数量多,但是无论是茶园面积还是茶叶产量都远远低于大规模茶叶种植园。
近年来印度越来越多的农户开始从事茶叶生产,不同于大规模种植园中工人以获得工资为主,小规模种植园的茶农是通过销售鲜叶获得销售收入,一般来说这些农户只能将鲜叶卖给中间商、大规模种植园或茶叶购买厂(BLF)。
相较于由跨国企业控制的大规模种植园,农户们缺少采摘和收集鲜叶的技术,导致鲜叶品质不高,同时缺少资金投入来改善茶园灌溉和农药使用,以及农户规模较小和谈判能力弱,因此大规模种植园能够从一定程度上控制鲜叶的价格,小茶农获得的销售收入并不高。
而在阿萨姆、Tamil Nadu等邦出现的茶叶购买厂(BLF),虽然让农户有了更多的渠道销售鲜叶,但这些茶叶购买厂(BLF)生产水平低,缺乏相应的技术控制鲜叶品质,尽管可以保持很低的生产成本,成茶的品质明显不高,不仅明显影响整个印度国内茶叶的消费价格,同时还制约了印度出口茶叶的增长。
因此,为了提高农户的收入、减少茶叶价格波动对农户的伤害,印度提出将各地小规模的农户组织起来,建设发展茶叶生产社(tea producing societies),具体包括在印度全国各地成立306个农户组织,形成了邦、地区、村级的农户茶叶生产社,代表农户的集体利益与大规模种植园就鲜叶价格、技术培训等内容进行提高农户的生产水平,这些茶叶生产社为农户提供鲜叶篮、鲜叶运输等延伸性服务,还提供了关于鲜叶采摘和保存的技术指导,同时改善农户与茶叶产业链上其他主体(特别是BLF茶叶购买厂)的关系。
2011高考地理试题整理

读图1,完成1~2题。
1.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矿物直接来自A.地表B.地壳上部C.地壳下部D.地幔2.在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中,该山体岩石在地球表层可转化为A.喷出岩B.侵入岩C.沉积岩D.变质岩芝加哥是美国五大湖区最大的城市,其位置见图2。
1848年修通联系密西西比河水系和五大湖的运河,随后兴建铁路并形成以芝加哥为中心的放射状铁路网。
这段时期,芝加哥工业主要有农产品加工、农具、交通工具等生产部门。
1890年,芝加哥人口达到100万。
20世纪上半叶,芝加哥发展以钢铁为主导的重工业,并成为20世纪美国最大的钢铁工业基地。
据此完成3~5题。
3.1848年后,芝加哥成为美国中西部农产品集散中心的主导区位条件是A.濒临五大湖B.位于美国中西部的中心位置C.位于密西西比河航运的上游起点D.位于密西西比河与五大湖的转运地点4.20世纪之前,芝加哥的工业活动主要联系A.芝加哥周边农村地区B.五大湖沿岸各城市C.美国东北部工业区D.美国本土5.芝加哥发展钢铁工业最有利的条件是A.良好的工业基础B.便捷的交通运输C.充足的劳动力D.丰富的原料和燃料到2010年底,我国投入运营的高速铁路约7500千米,图3显示我国某段高速铁路景观。
据此完成6~8题。
6.为了保持列车高速运行,高速铁路选线时首要考虑的自然因素是A.地形B.地质C.气候D.水文7.在平原地区,修建高速铁路时多采用高架的方式。
主要是为了A.减少噪音扰民B.较少占用耕地C.缩短运营里程D.保护野生动物8.我国高速铁路网建成后,下列区段中,民航客运业受冲击最大的是A.武汉-----广州B.杭州----上海C.成都----上海D.兰州-----北京一般情况下,空气的密度与气温,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呈负相关。
图4示意北半球中纬某区域的地形和8时气温状况剖面,高空自西向东的气流速度约20千米/时。
据此完成9-11题9.此时甲、乙、丙三地的大气垂直状况相比较A.甲地比乙地稳定B.乙地对流最旺盛C.乙地比丙地稳定D.丙地最稳定10.正午前后A.甲地气温上升最快B.乙地可能出现强对流天气C.丙地刮起东北风D.甲地出现强劲的偏南风11.该区域可能位于A.黄土高原B.内蒙古高原C.华北平原D.东南丘陵36.(36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斯里兰卡特产—锡兰红茶哪个牌子好

/斯里兰卡特产—锡兰红茶哪个牌子好
锡兰红茶产于斯里兰卡,同时又被称为“西冷红茶”、“惜兰红茶”,该名称源于锡兰的英文Ceylon的发音,直接音译而来。
锡兰红茶与安徽祁门红茶、阿萨姆红茶、大吉岭红茶并称世界的四大红茶。
锡兰红茶产地斯里兰卡,全称斯里兰卡民主社会主义共和国,旧称锡兰,是一个热带岛国,位于印度洋海上,英联邦成员国之一。
在僧伽罗语中“斯里兰卡”意为“乐土”或“光明富庶的土地”,所以斯里兰卡有“宝石王国”、“印度洋上的明珠”的美称,被马可·波罗认为是最美丽的岛屿。
斯里兰卡的经济以农业为主,斯里兰卡也是世界三大产茶国之一,国内经济深受茶叶的影响。
锡兰红茶是其最重要的出口产品,并获得世界四大红茶的美誉。
/斯里兰卡每年生产约25万吨茶叶,茶的种植基地仅限于岛国的中央高地和南部低地,茶叶按生长的海拔高度不同分为三类,即高地茶、中段茶和低地茶。
锡兰红茶的6个产区包括乌瓦UVA、乌达普沙拉瓦Uda Pussellawa、努瓦纳艾利Nuwara Eliya 、卢哈纳Ruhuna、坎迪Kandy、迪不拉Dimbula 等,各产地因海拔高度、气温、湿度的不同,均有不同特色。
在锡兰红茶的6个产区中,最具知名度的就是乌瓦茶UVA,它的风味强劲、口感
浑重,适合泡煮香浓奶茶。
斯里兰卡茶叶的特征是钠含量低。
对于有高血压、需要摄取少量钠的人来说,是理想的饮品
(本图文收集于网络,由好巧网负责整理。
喜欢出国旅行的朋友可以关注微信号“好巧”)。
斯里兰卡简介

斯里兰卡简介斯里兰卡原名“锡兰”,语意为“光明富饶的乐土”。
斯里兰卡拥有丰富的自然文化遗产和独特迷人的文化氛围,被誉为“印度洋上的珍珠”。
斯里兰卡的上空满是浓郁的香料味道,这片乐土的魅力则凭借香气的弥漫,罩于古城神殿,寺庙森林之上。
而美丽的蝴蝶和鸟类以及充满生气的动物更使得这块土地充满异域风情,让人流连忘返。
斯里兰卡是南亚极富魅力的旅游岛国。
它靠近赤道,气候适宜,终年常绿,各类热带水果与海鲜极为丰富。
一、斯里兰卡特色旅游景点(一)宗教文化。
斯里兰卡拥有佛教、印度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四个主要宗教,有着丰富的宗教文化资源。
斯里兰卡是一个大多数人口都信仰佛教的国家,许多的习俗都与佛教有关,在斯里兰卡佛教僧侣是备受尊敬的,斯里兰卡居民和佛教僧侣对话时,不论是站着,还是坐着,都设法略低于僧侣的头部,更不能用左手拿东西递给佛教僧侣和信徒。
在参观佛教寺院时,不能对佛像做踩、跨、骑等无礼动作,而且进入寺院,要赤脚,不可穿鞋和袜子,也不可带帽子。
斯里兰卡的居民与人初次见面,多采用握手、双手合十的方法来打招呼,双手在面部合十是最为规范的做法。
斯里兰卡人喜欢红色、白色、黄色等颜色,更视乌鸦为吉祥物,喜欢用燃灯的方式来庆祝开业、奠基、宗教仪式等。
斯里兰卡人的婚俗比较特别,以僧伽罗人的婚俗为代表,男女双方先订亲,确定婚期后,互换戒指,结婚当日,有小舅子为新郎洗脚、系“同心结”、打破椰子等习俗,而真正的礼成是在新娘在结婚礼台上,在腰上围上新郎所送的花布、头上戴上新郎所送的鱼形发卡之后。
在斯里兰卡的中部山区还存在着一妻多夫制。
值得注意的是在斯里兰卡,点头和摇头的含义与中国相反,点头是表示不是,摇头则表示是。
斯里兰卡人吃饭是用右手的拇指、食指、中指这三根指头拿起食物食用,给当地人送礼物时,不要送花,吃饭和接受礼物时,都要用右手。
斯佛教文化十分浓厚,从古至今,佛教徒在斯兴建了不计其数的佛教寺庙,分布在斯全国各地。
其中有三处佛教寺庙被列入世界级遗址:Kandy古庙、Anuradhapura古都和Dambulla 古庙。
英属锡兰茶业经济的发展阶段

要 。自1 9 6 5 年起斯 里 兰卡 曾经先后 2 0 余 次位 居世 界最大 茶叶 出 口国 , 出 口创 汇一般 占该 国外汇 收入 的三分 之一左
右 。茶产业 的崛 起极大 地影 响了斯 里兰 卡的经 济 , 对世 界 茶业尤其是 中国茶产业带来 了深刻影响 。
一பைடு நூலகம்
国茶 籽 。罗 斯却 特茶 园聘 请 的 中国工 人制 出 了第一 批 茶
1 8 6 4年前后 , 咖啡 已成为 “ 骄子 ” , 种植 面积 1 2 万公 顷 , 年出 口量达 5 O 万吨, 是不折不 扣的支柱 产业 。植 茶试验早在 1 7
然而, 英 国加 紧在 殖 民地 种植茶 叶 以取 代 中国茶 的计
划早 已确定 。 “ 英人早 思于属 国择选 土地 , 宜 于艺茶者种之 ,
( L o o l e e o n d e r a E s t a t e ) , 占地 2 0 亩。泰勒 因而被视 为锡兰 茶
业界先 驱。 1 8 6 8 年开始输 入阿萨姆 土种 与 中国种杂交 的阿
萨姆杂种 , 翌年开始种植杂交种 。 1 9 世纪 7 0 年代 , 由于植茶获得也 丰 , 引起本地种植者 和 外 国有 限公 司注意 , 茶园逐步增加 。1 8 7 3 年 以后 , 锡兰仿 照 印度 , 采用 机器制茶 , 茶业 日益发 展。 1 8 7 3 年至 1 8 7 4 年, 中 国种 茶树从 派勒 特尼雅 、 海 克加 拉茶 园 向各处 传布 。为 了 防止 叶卷病传 入 , 后停止 了从阿萨姆 引进 茶籽 , 而 由本地 茶园供 给 。因为 , f 8 6 9 年, 咖啡锈 斑病传 到了锡 兰 , 锈斑病 来势 凶猛 , 且无 法医治 , 大批咖 啡种 植园主不得 不毁掉咖啡
茶的产地和品种

茶的产地和品种肯尼亚(KENYA)1903年肯尼亚在利穆鲁(Limuru)栽种了第一片茶林,但当时在凯里乔(Kericho)和楠迪(Nandi)高原的茶叶产量增长缓慢,直到20世纪50年代后期,当小农场主在实验基地上开始种植茶树后,情况才有所改观。
1950年,肯尼亚意识到茶叶对于本国来说是一种很重要的商品,因此成立了茶叶委员会来专门管理制茶工业。
1964年又成立了肯尼亚茶叶发展局,目的是促进肯尼亚小农场主在本国适宜地区发展茶叶种植。
之后,小农场种植者人数由1964年的19775人增加到现在的269839人,种植面积由44.1平方公里增加到900平方公里。
在20世纪60年代,肯尼亚仅在涅里(Nyeri)的拉加蒂(Ragati)有一家工厂,但后来在13个茶叶种植区建立的工厂超过了43个,年处理青叶量为27557.8~33069.3吨。
肯尼亚生产的CTC红茶具有大量的毫尖,其泡制的茶味浓,口感丰富,并带有香甜味,广泛用于制作拼配茶。
还有一个种植园,马里宁(Marinyn)种植园,生产优质茶叶,其生产的传统茶叶看上去很像传统的阿萨姆茶。
肯尼亚主要种植区是在肯尼亚高原——海拔1500~2700米的地区,那里雨量充沛,有利于优质茶叶的生长。
然而肯尼亚大多数地区气候太干燥,不适于种植耕种作物,从维多利亚湖表面上升的温暖、潮湿的水气在高空凝结成雨水,滋润着高山区,使之适于茶叶的种植。
肯尼亚茶树全年都发芽,但最好的是1月后期和2月、7月初期采摘的茶叶,其茶叶始终保持很高的质量,以至于肯尼亚已成为世界上主要的茶叶生产国之一。
1992年,肯尼亚茶叶产量继中国和印度之后排名第三,为207234.3吨,占世界产量的7.8%,同年的出口量为182983.5吨,占世界总出口量的16.5%叫993年年产量达到历史最高纪录,为232587.4吨,其中207234.3吨供出口。
肯尼亚茶叶在世界市场卖出了溢价,其传统的销路是通过蒙巴萨的拍卖行和伦敦的拍卖行进行拍卖,或者直接向国内外销售。
高考世界区域地理微专题复习训练——斯里兰卡

高考世界区域地理微专题复习训练——斯里兰卡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斯里兰卡是一个以种植园经济为主的农业国家,是世界上最大的红茶生产基地。
下图为斯里兰卡位置示意图及甲、乙两城市气温、降水资料图。
据此完成1~3题。
1. 关于斯里兰卡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势中部高四周低B.位于中南半岛的东南部C.甲城市比乙城市正午太阳高度角大D.位于板块交界地带,火山、地震频发2. 推测斯里兰卡茶叶种植园集中分布在A.东部地区B.南部地区C.中部地区D.西部地区3. 关于甲、乙两城市气候特点及成因的叙述,错误的是A.受东北季风影响,乙市冬季气温低于甲市B.受沿岸洋流影响,两个城市的年降水量不同C.乙市夏季气温高于甲市,原因是位于西南季风的背风坡D.乙市冬季降水较多,原因是东北季风经过了温暖的洋面斯里兰卡农民依托小流域(平均面积20km2)建设的梯级蓄水池农田系统,被列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下图为“梯级蓄水池农田系统主要分布地区及其模式示意图”。
据此回答4~5题。
4. 斯里兰卡东北部地区建梯级蓄水池农田系统的主要原因有①旱、雨季分明,水量分配不均②水源不足,需跨流域调配③水位变化大,航运发展受制约④河流短小,调蓄能力有限A.①②B.②③C. ①③D. ①④5. 梯级蓄水池农田系统可以①调节小气候②扩大土地资源③维护生物多样性④增加径流总量A.①②B.②③C. ①③D. ①④斯里兰卡南部汉班托塔港离世界最繁忙的国际主航线仅10km,位于航线的中部节点,是客货流重要的中转站。
自2007年起在中国的援助下开始建设,2012年开始运营,日均船只到港量达300余艘。
去年年底,斯里兰卡政府向中国招商局集团正式移交汉班托塔港口70%的股权,并由此集团管理该港口。
规划中的临港产业园也由中方开发建设。
据此完成6~7题。
6. 关于斯里兰卡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 河流众多,有较长的结冰期B. 地处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C. 沿岸季风洋流,冬季顺时针流动D. 夏季因风带北移,盛行西南风7. 汉班托塔港的建成对斯里兰卡的影响有A. 增加石油出口的渠道B. 增加海洋运输总成木C. 加强海洋捕捞业发展D. 增加港口的外汇收入斯里兰卡宝石分布广、储量大,是世界重要的宝石生产国。
锡兰红茶的故事

锡兰红茶的故事
摘要:
一、锡兰红茶的简介
二、锡兰红茶的历史
1.起源
2.发展
三、锡兰红茶的种植与制作
1.茶树种植
2.茶叶制作
四、锡兰红茶的特点与品质
1.特点
2.品质
五、锡兰红茶的饮用与文化
1.饮用方式
2.文化背景
正文:
锡兰红茶,又称斯里兰卡红茶,是一种产自斯里兰卡的著名红茶。
锡兰红茶以其独特的香气、浓郁的滋味和红亮的汤色而闻名于世,是红茶中的佼佼者。
锡兰红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 世纪初。
当时,英国殖民者将茶树引入斯里兰卡,并在当地建立了茶园。
从此,锡兰红茶开始走向世界,成为人们喜爱
的饮品。
经过数百年的发展,锡兰红茶已经成为斯里兰卡的重要经济作物,享誉全球。
锡兰红茶的种植与制作有着严格的标准和独特的技艺。
首先,茶树种植在斯里兰卡的高山茶园,这里的土壤、气候和海拔条件都非常适合茶树生长。
其次,茶叶制作过程包括采摘、萎凋、揉捻、发酵和干燥等多个环节,每一步都需要工匠们精心操作,以确保茶叶的品质。
锡兰红茶具有独特的特点和优良的品质。
其特点是香气高长,汤色红亮,滋味浓郁。
锡兰红茶的品质主要取决于其产地、茶树品种、生长环境和制作工艺。
只有优质的锡兰红茶才能呈现出最佳的品质。
在饮用锡兰红茶时,人们通常会选择用牛奶和糖进行调味,这使得红茶的滋味更加浓郁和甘美。
此外,锡兰红茶还常常作为下午茶的主角,搭配各式点心,成为一种优雅的生活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化的茶叶加工
茶叶加工
❖ 通常,茶园的园主会将采得的茶叶收集拢来, 称重并装入袋中,最终送往制茶厂 。会用卡 车或拖拉机将新鲜的茶叶送往制茶厂。
斯里兰卡茶叶种植
概况
❖ 茶叶是斯里兰卡的名片。斯里兰卡岛上生产的茶叶占世界茶 叶总产量的9-11%。斯里兰卡大约有50万人在茶园里工作, 所生产的茶叶绝大部分供出口。斯里兰卡的茶叶生产产值约 占该国GDP的15%,是其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根据2004 年的统计,每年的出口额达749亿卢比。
❖ 现在斯里兰卡是世界上第三大茶叶生产国,仅低于印度和中 国,而出口量始终居世界第一位。茶园的种植面积达到 221,000公顷,占斯里兰卡耕地面积的4%。由于斯里兰卡中 部高地特殊的气候条件,当地产的锡兰红茶有一种特殊香味, 至今一直被认定为世界上品质最佳的红茶。
历史
❖ 在十九世纪早期英国商人将茶树带到了印度和锡兰(即现在 的斯里兰卡)进行试种。1924年锡兰的皇家植物园开始引入 来自于中国的茶种进行非商业性的试种。随后在1839年左右 东印度公司将来自于印度阿萨姆邦及加尔各答的茶种引入锡 兰中部高地的波拉登尼亚(Peradeniya)进行实验性的种植。 经过多年的对比,认为来自于中国的茶树更适合于锡兰中部 高地的种植条件。1867年吉姆斯·泰勒(James Taylor)开 始进行茶叶种植和制茶试验。他建立了一个19公顷大小的茶 园,并于1872年建起了一个制茶厂其中经过了多次的失败。 最后于1873年终于将试种成功的10公斤茶叶运到了伦敦。 撰写福尔摩斯侦探故事的著名作家阿瑟·柯南·道尔爵士(Sir Arthur Conan Doyle)曾经写道:“在锡兰开创茶叶种植的 种植园主具有滑铁卢战场雄狮一般的勇气和勇敢”。
❖ 初步脱水并熟化变软的茶叶
❖ 第三步,用传送带将熟化变软了的茶叶送 往揉茶机 。
❖ 第四步,发酵。
揉制好的茶叶需要进行 发酵,这是一个促使茶 叶里的细胞液氧化和发 酵的过程。将茶叶摊放 在阴冷、潮湿和遮荫的 平面上。随着发酵时间 的延长,茶叶的颜色逐 步变为深棕色,散发出 红茶所特有的香味。最 理想的发酵条件是相对 湿度90%和温度15°C, 发酵的时间从45分钟 到数小时。
❖ 现在在斯里兰卡茶叶种植在 三种不同海拔的区域,海拔 600米以上的巴兰郭达 (Balangody), 拉特纳博 拉(Ratnapura), 克兰尼 亚河谷(Kelaniya river valley)和哈勒(Halle); 海拔600-1200米的坎迪 (Kandy)、普赛尔拉瓦/赫 瓦赫塔和玛塔尔地区 (Pussellawa/Hewaheta and Matale) 及1200米以 上的努瓦剌·埃利阿 (Nuwara Elia)周边地区。 最好的茶叶产自海拔2100 米以上的山区,年降雨量在 1000-1250mm。
斯里兰卡茶叶的早期种植园主 吉姆斯·泰勒
1880年的茶叶种植园主, 亨利·兰道尔夫·特拉夫 特
十九世纪的斯里兰 卡茶园
地理
❖ 斯里兰卡位于赤道以北,接近赤道,属于热带季风 气候,受季风影响大,降雨量分配不均匀,西南部 雨水充沛,而西北部和东南部降雨较少,夏季会出 现干旱。多高原、多河流、多瀑布是斯里兰卡地形 的重要特点,加上热带气候,一年皆夏的斯里兰卡 盛产茶叶 ,在斯里兰卡一年可以采收四次茶叶 。 通常认为斯里兰卡岛南部高地茶园的茶叶质量最好 (海拔2000米及以上区域)。而其它地区茶叶的质 量则处于平均水平。
斯里兰卡茶叶生产技术
斯里兰卡茶叶以“优质高产”享誉世界,这不仅与 其独特的地理和气候条件有关,而且与其大力发展 良种,不断提高良种茶园比例,采用优质丰产的茶 园管理技术和茶叶加工技术有关。
茶园管理技术
茶叶加工技术
茶园管理技术
❖ 大力发展和推广无性系良种,提高良种茶园比例 ❖ 保持茶园水土,促进可持续发展 ❖ 深翻、种草,改善土壤结构 ❖ 施用茶树专用肥,提高土壤肥力 ❖ 喷施叶面肥,促进茶树生长 ❖ 定期使用白云石粉,调节土壤pH值
采摘
❖ 采用人工手采和分拣的方 式采收茶叶,质量最高的 茶叶通常用采收到的叶芽 及最鲜嫩茶叶制成,只用 头茬或第二茬的嫩芽。而 较粗的茶叶则用已经成熟 长成的叶片制作。采茶是 一份很累并单调的工作。 四公斤采收到的新鲜茶叶 最终能制成一公斤红茶。
传统的手工采茶
❖ 茶园里的一个采茶工一天要采收30-35公斤的茶叶, 采收的标准是只能采叶子不能采到梗。高档茶的茶 树通常种植在山坡上的孤立的小茶圃里。因此,采 茶工会根据茶园的要求,在一个个小茶圃里采集所 需的茶叶。
❖ 制茶厂里大部分是女工, 男工很少。男工主要负责 搬运柴火,烧焙茶的热风 炉以及较为复杂的工作, 例如,修理制茶的机械。
这是劈柴的机器,使用这部液压的机械后劈柴的 劳动强度就大大地降是凉茶(杀青),将采得的茶叶摊 放在凉床上大约4-8小时,用32-40°C的暖 风徐徐吹过,脱除叶片上的一部分水分, 并使叶片变软。
社会与环境
❖ 茶业也是斯里兰卡就业人数最多的行业之一, 直接从事茶叶生产、加工和贸易的人员达200 多万。茶叶作为多年生经济作物,与一般单 年生农作物不同,能种植于坡度较大的山坡 上,这对于山多地少,人口压力不断增大的 斯里兰卡来说,茶叶在减少水土流失,保护 生态环境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出口与国际市场
❖ 近20年来,斯里兰卡的包装茶、袋泡茶和速溶茶等 附加值高的茶叶出口呈直线上升趋势,而散装茶的 出口数量不断下降,从而明显提高了出口茶叶的平 均价和创汇能力。斯里兰卡红茶的主要市场是中东 诸国、俄罗斯及其他独联体国家、英国和巴基斯坦 等。
❖ 斯里兰卡茶叶出口价格长期以来居世界首位,主要 原因是小包装茶和袋泡茶等高附加值商品出口量增 加。高附加值茶叶平均已占斯里兰卡茶叶出口一半 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