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镀基础知识讲座

电镀基础知识讲座
电镀基础知识讲座

电镀基础知识讲座(

五)

电镀的分类有很多,

主要是根据镀层种类或者根据获得的镀层性能和作用来分。表1-1是根据获得的镀层为单金属或者合金镀层来分类的,也就是常说的单金属电镀和合金电镀。

表1-1 常用单金属和合金电镀的种类

单金属电镀二元合金电镀三元合金电镀四元合金电镀

Zn,Cd,Cu,

Ni,Cr,Sn,

Au,Ag,Pb,

Fe,Pd,Pt,

Co,Mn,Rh,

In,Re,Ru,

Sb,Bi等

Cu-Zn,Cu-Sn,Cu-Cd,Sn-Ni,

Sn-Zn,Sn-Co,Sn-Cd,Sn-Bi,

Au-Cu,Au-Ag,Au-Co,Au-Ni,

Au-Sb,Ag-Sb,Ag-Cd,Ag-Zn,

Ag-Pb,Ag-Cu,Ag-Sn,Ag-Pd,

Ag-Pt,Zn-Ni,Zn-Fe,Zn-Sn,

Zn-Co,Cd-Ti,Pb-Sn,Ni-Co,Ni-W,

Ni-Fe,Ni-P,Ni-Mo,Ni-Cu,Cr-Ni,

Cr-Mo,Cr-Fe,Pd-Ni,Pd-Pt,

Co-Fe,In-Pb,Re-Fe,Re-Co等

Cu-Zn-Sn,

Cu-Sn-Ni,Ni-W-B,

Ni-W-P,

Ni-Co-Fe,

Ni-Co-Cu,

Cr-Fe-Ni,

Sn-Ce-Sb,

Sn-Ni-Cu,

Sn-Co-Zn,

Au-Pd-Cu,

Ag-Pt-Pd,Zn-Ni-Fe

Cu-Sn-In-Ni,

Co-Ni-Re-P,

Au-Pd-Cu-Ni

另外还可以根据获得的镀层功能性来分:防护性镀层、装饰性镀层、耐磨、减摩性镀层,以及抗高温氧化、耐热、电性能、磁性能、光学性能、半导体性能、超导性能、杀菌性能等镀层。也就是除了在传统的装饰、防护方面的应用外,目前的电镀技术主要是制备一些新型的功能性镀层,如目前大量应用于IT产业的印制板电镀层、磁记录介质膜层等。

还有就是根据金属电镀层的实际状态(如叠层、功能作用等)来划分一些镀层的类型(见图1-1)。

单金属镀层合金镀层复合镀层

缎面镍镀层沙面镍镀层

装饰镀银层装饰镀铬层

图1-1 常见镀层的分类

电镀基本概念

电镀技术又称为电沉积,是在材料表面获得金属镀层的主要方法之一。是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在电解质溶液(镀液)中由阳极和阴极构成回路,使溶液中的金属离子沉积到阴极镀件表面上的过程(见图1-1)。

图1-1 电镀过程示意图

电镀是众多表面处理技术中的一种历史较长,工艺相对成熟,成本低廉,对国民经济各行业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的技术。尤其是随着现代工业和技术的发展,许多产品零部件在使用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非常特殊的工况条件,如严酷的腐蚀环境,磨损、摩擦环境,特殊的细孔(计算机线路板),电池等,这对零部件表面电镀层的功能性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要求高的耐腐蚀性、抗高温氧化性、良好的导电性、高的硬度、高的耐磨性和减摩性、微细加工的均匀性以及其它某些特殊的物理、化学特性等等。一些特殊的超导性质、磁学性质、半导体性质以及杀菌特性的功能膜层等都希望用电镀的方式在零部件表面获得。

因此,用电镀技术获得功能性膜层已经成为现代应用电化学工作者重点研究的方向之一。而且通过它获得各种功能薄膜材料已经成为工业界应用功能膜层材料可选择的重要技术之一。

第五讲──电镀液的组分及其作用

1 镀液的主要组分

镀液的主要组分是指镀液中不可缺少、量又较多的组分。

1.1 水

水是电镀液不可缺少的最主要组分,是电镀液中溶解其他可溶性组分(溶质)的溶剂。水的电离特性、电解反应及水质好坏,是必须严重关切的问题。

1.2 主盐

1.2.1 主盐的作用

主盐是指形成镀层组分的金属盐类,为必不可少的组分。其多数为强电解质,在水中几乎百分之百电离成金属离子与酸根。单金属电镀只需一种主盐,二元合金电镀需2种主盐(如镀青铜需铜盐与锡盐),三元合金则需3种主盐(如三元仿金镀需铜盐、锌盐、锡盐)。

可溶性阳极电镀,镀液中金属离子还原消耗后可由阳极溶解补充;而不溶性阳极电镀(如镀铬与用钛网镀铂作阳极的无氰镀金),则应及时补充含镀层金属的化合物来补充消耗。

1.2.2 主盐的影响

主盐浓度越高,扩散传质速度越快,浓差极化越小,允许采用的阴极电流密度越高,镀层越不易烧焦,这是任何电镀的一条共同规律。对于光亮性电镀,主盐浓度高些,光亮整平的阴极电流密度范围向高电流密度区移动,而低电流密度区光亮整平性可能变差。主盐浓度的提高受某些因素(如主盐的溶解度、络合物电镀的络合比等)的限制,不是想要多高就能做到多高。对于氯化物镀锌、光亮酸铜这类简单盐电镀,主盐浓度过高反而有害,原因是单靠添加剂产生电化学极化是不够的(添加剂加入过多,有害无益),而必须保持适度的浓差极化(见第四讲),否则镀液分散能力、深镀能力下降,低电流密度区亮度不足,这对滚镀效果的影响更明显。因此不能片面追求大的允许电流密度而将主盐浓度控制得太高。对于锌酸盐镀锌,只有苛性钠与氧化锌的质量比(称为锌碱比,以α表示)大于等于10时,镀液才稳定。氧化锌每增加5g/L,苛性钠应增加50~60g/L,但溶液过浓也有害处。

主盐浓度不能过低。对于镀亮镍,当Ni2+浓度低于某一临界值时,无论如何加入光亮剂,镀层都不亮。电镀液的低浓度化可减少投资和带出损耗,但实现的难度很大。对于六价铬镀铬,即使采用稀土添加剂,铬酐的质量浓度也不能低于100g/L;否则镀液导电性差,温升快,而且杂质容忍量太低,无法控制。

1.3 导电盐

1.3.1 导电盐的作用

惰性强电解质,它们几乎百分之百在镀液中电离成正、负离子。之所以叫“惰性”,是因为电离产生的阳离子的析出电位都很负,不会在阴极还原,而生成的阴离子在阳极的氧化电位又很正,不会在阳极被氧化,只有带出损耗。金属靠其中的电子导电,称为”第一类导体”;而电解质溶液靠正、负离子导电,称为”第二类导体”。镀液中的正、负离子多,则导电性好。加入导电盐提高镀液电导率至少有2个好处:一、镀液的电导率越高,其分散能力越好,工件上镀层厚度分布越均匀(详见第八讲);二、当总电流(电流强度)相同时,镀液导电性越好,则槽电压越低,越省电。

对于氯化物镀锌,加入的氯化物主要用作导电盐(Cl–对Zn 2+仅有很微弱的配位作用)。因钾盐的导电性比钠盐好得多,故宜用氯化钾。若为省钱而用氯化钠,则得不偿失。酸性镀铜液本身的导电性很好,不必另加导电盐。但镀镍液中加入硫酸钠与硫酸镁作导电盐,则好处明显。其中硫酸镁并非完全惰性,镁离子会参与阴极还原,形成微镁镍合金,使暗镍层结晶细化而显得”白嫩”。配合物(络合物)电镀,因主盐浓度提高受到限制,故常加导电盐。如HEDP镀铜、金、银等,常加适量碳酸钾作为导电盐。

1.3.2 使用导电盐时应注意的问题

导电盐并非越多越好,其含量有一个最佳值。一旦超过其最佳含量,镀液的电导率反而下降。这尤如道路上车少时交通不便,车过多了又拥挤不堪,交通不畅。导电盐过多还有其他副作用。如氯化钾镀锌液中KCl过多会引起“盐析现象”,降低添加剂中表面活性剂的溶解度,使浊点降低,添加剂呈油状物浮出。有条件的最好通过测定镀液电导率来确定最佳补加量。用赫尔槽进行试验时,可用精密数字式电压表与电流表,在液位和电流相同的条件下,加导电盐至电压最低。

1.3.3 导电盐种类的选择原则

(1)提高电导的效果。一般而言,钾盐的导电性比钠盐好;碱性条件下不宜用铵盐,否则NH+呈氨气(NH3)而挥发掉。

(2)电离生成的阴、阳离子对镀液无副作用。

1.4 配位剂(络合剂)

产生阴极电化学极化常用两种方法:一是加入具有表面活性的添加剂,其吸附在阴极表面,形成金属离子放电的阻挡层;二是加入配位剂,使简单金属离子转变为“背上包袱”的配离子(络离子),增加其放电难度。

所形成配离子的稳定性应适中。配离子过于稳定,金属离子放电太困难,镀液中H+会乘机放电析氢,镀层易烧焦,允许阴极电流密度变小;配离子太不稳定,则阴极电化学极化又不足,在碱性条件下甚至会生成氢氧化物沉淀。配离子的稳定程度受配合物种类、配位剂数量(单配位、双配位、多配位)、配合比、镀液pH、液温等多种因素影响,十分复杂。

1.5 pH缓冲剂

加入pH缓冲剂是为了使镀液或阴极界面液层中的pH相对稳定,使其不至于变化太快而超过工艺允许的范围。

1.6 阳极去极剂(阳极活化剂)

阳极易产生过大的阳极极化时易钝化,造成导电不良,影响电流分布的均匀性;若是可溶性阳极,则还会溶解不良,造成镀液中主盐金属离子浓度不断下降,电镀效果更差。加入阳极去极剂(或称阳极活化剂)就是为了防止阳极钝化。

第六讲──电镀的工艺条件

1 液温

液温指相应工艺镀液允许的使用温度范围。液温影响对流传质速度、镀液的黏度(进而影响电迁移速度),影响电极电位与表面活性物质的吸脱附性质(进而影响阴极极化效果),影响允许采用的阴极电流密度大小、物质的溶解好坏、镀液组分的交互影响等等。

2 pH

当镀液pH低于1时,为强酸性,高于12时为强碱性,而pH在1~12之间时一般都应标明允许的pH范围。pH的影响有一些规律性的东西。

3 阴极电流密度(Jk)

这应当是指工业大生产时对具体工艺适用的平均阴极电流密度范围。从提高生产效率角度讲,希望采用的阴极电流密度大些好,但实际允许值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包括浓差极化(如搅拌强度的影响)、电化学极化的影响(过大时镀层易烧焦),液温、主盐浓度对传质速度的影响,工件复杂程度与装挂方式的影响,等等,不是想大就大得了的。光亮性电镀有一个共同现象:阴极电流密度越大、越接近烧焦处的镀层光亮整平性越好,故条件允许时宜采用尽可能大的阴极电流密度。

4 阴阳极面积比(Ak∶Aa)

当阴极所用电流密度确定后,对定型产品或尺寸镀铬时,依据工件受镀总面积来确定电流强度I(非定型定量入槽时,依据经验来确定)。由于阴阳极处于串联状态,阳极的总电流也为I。一般不规定阳极电流密度Ja。可溶性阳极的总表面积是变化的:随着阳极消耗,其总表面积不断减小,Ja不断变大。另外,平板阳极靠镀槽一面究竟有多大面积在有效导电,也很难确定。因此实际阳极电流密度是很难确定的。Ja过大或过小都不好:Ja过小,阳极有化学自溶作用时,镀液中主盐金属离子增加快;Ja过大,则阳极极化过大,阳极或

呈渣状溶解形成阳极泥渣而浪费,或因析氧等原因而钝化。因阳极并非所有表面都在有效导电,即使Jk=Ja,Ak∶Aa也会大于1。故一般要求Ak∶Aa在1.5~2.0之间。

5 阳极材料

对于阳极,不仅有面积要求,而且有时还有特殊要求。有特殊要求时,在工艺条件中应予以注明。

6 搅拌

对镀液实施搅拌,可提高对流传质速度,及时补充阴极界面液层中的消耗物。及时补充主盐金属离子后,浓差极化减小,允许阴极电流密度上升,一可提高镀速,二可减小镀层烧焦的可能性;及时补充光亮剂、特别是整平剂的电解还原消耗,才能获得高光亮、高整平的镀层(所以光亮酸铜与亮镍都必须搅拌)。搅拌还可及时排除工件表面产生的氢气泡,减少气体针孔、麻点搅拌的主要方式有阴极运动(水平或垂直的阴极移动,阴极旋转,阴极振动等)及空气搅拌两类。

7 过滤

只有保持镀液高度清洁,才能以最低的返工率获得性能良好的电镀层,应是现代电镀的一种共识。故对任何镀液采用连续过滤都是有益无害的。鉴于部分人对此认识不足,有些工艺条件中也列出了过滤要求而加以强调。

采用空气搅拌时必须连续过滤,否则槽底沉渣泛起,导致镀层粗糙、毛刺。镀酸铜采用高染料型光亮剂时,为及时去除因盐析等原因而产生的悬浮于镀液中的染料聚沉物,以免镀层麻砂,必须连续过滤。化学镀镍时,镀液中的少许机械杂质会引发自催化还原反应,使镀液报废,因此化学镀镍液也应连续过滤。连续循环过滤时,选择过滤机的标称流量(均指清水流量)应为镀液体积的8~12倍。过滤精度越高,越易造成过滤介质堵塞,流量及泵的扬程也就越大。

第七讲──电镀液的电流效率

电镀液有许多技术性能指标,其中影响大的有阴极电流效率,以及镀液的分散能力与深镀能力。这三大指标是新工艺研究的必测指标。

1.1 阴极上的主反应

电镀时通入电流,是要在作为阴极的工件上电沉积所需要的镀层组分,即希望主盐金属离子放电还原为金属原子,最终形成符合要求的电镀层。故一般仅将主盐金属离子的还原反应视为主反应。

1.2 阴极上的副反应

实际在阴极上除了发生主反应之外,或多或少会发生一些多数情况下我们不希望的其他反应,这些统称为副反应。

1.2.1 氢离子的还原

氢离子H+还原,最终生成氢气。这是一个最易发生的主要副反应。多数情况下该反应都有害:

(1)降低了电源所供电流的利用效率。

(2)氢气泡附着在工件表面而不能及时逸出时,镀层会产生气体针孔、麻点。

(3)由于氢气分子的体积小,易渗入基体材料,使其产生脆性(专称为“氢脆”),甚至产生“氢致延迟断裂”。

(4)渗入基体的氢气富集时产生很大的压力,使镀层在存放一段时间后起小泡。

(5)引起镀层缺陷,最常见的是高电流密度区镀层结晶粗糙、疏松、烧焦。

(6)装挂不恰当时,产生的氢气使工件内部局部“窝气”,无法形成镀层。

少数情况下人们也利用析氢副反应。H+被还原为H原子而尚未结合成H2分子时形成所谓的“活性氢原子”,具有很强的还原能力,可以还原金属表面的氧化(钝化)层,使其活化。

1.2.2 多价金属离子的不完全还原

多价金属离子在阴极上未得到足够的电子还原为金属原子时,所生成的低价金属离子在许多情况下都有害。

1.2.3 有机添加剂的电解还原

有机添加剂在阴极上的还原有好处也有害处。整平剂整平原理的“扩散消耗型理论”,整平就需要整平剂在阴极上电解还原消耗。当整平剂被还原而消耗之后,阴极表面的整平剂浓度降低了,而镀液本体的整平剂浓度高。在“浓度场力”的作用下,镀液本体的整平剂向阴极表面扩散。由于扩散速度所限,微观凹下部分的扩散补充比其他地方慢,整平剂在微观凹下处所形成的吸附阻挡膜比其他部分薄,对金属离子的放电阻化作用小,因此金属离子更易在凹下部分放电,凹下部分的金属沉积量就大于其他部位,最后起到微观正整平作用。

1.2.4 杂质金属离子的还原

杂质金属离子的还原共沉积也是难免的副反应。如镀镍液的铜杂质还原会使低电流密度区镀层不亮、发黄,甚至发黑。现代出现了不少“除杂水”之类的助剂,多数是靠改变杂质离子的析出电位,使其能与镀层金属离子共沉积而及时还原去除。但应注意它们也只能在杂质含量很少时起作用,故应经常加入才不至于使杂质沉积显示出对镀层的不良影响,同时应考察其积累后是否会产生其他坏作用。当杂质超过一定浓度,或因加错材料、补加了不良材料而一次性突发大量杂质产生时,除杂水之类助剂也解决不了问题,应考虑采用化学法或电解法专门大处理除杂。

用电解法除杂时,首先要考虑杂质的析出电位。当杂质的析出电位较负时,需用较大的阴极电流密度电解,但镀层金属损失过大。误加有机添加剂过多时,大电流电解是很不划算的。因此,电解除杂只适用于析出电位较正的金属杂质的小电流电解。

2 阴极电流效率

电沉积时,人们希望直流电源所提供至阴极的电子全部用来还原沉积镀层所需的金属组分,即全部用于主反应上。但实际上,副反应的发生也会消耗电子,即电流的利用率往往达不到百分之百,这就存在一个电流利用效确定了一个镀液指标参数──电流效率。常用k表示阴极电流效率,a表示阳极电流效率,均以百分比表示。阴极电流效率有2种定义:(1)通过一定电量时阴极上实际沉积的金属质量与通过相同电量时理论上应沉积的金属质量之比;(2)沉积一定质量的金属时理论上应通入的电量与沉积相同质量的金属时实际消耗的电量之比。

不同价态的金属离子还原为金属原子理论上所需的电量或通过一定电量(常用安培·小时即A·h表示)时理论上应沉积的单金属质量,被称为“电化学当量”,可计算求出。

实际沉积的金属质量可用“增重法”称量得知:增重=镀后试样质量?镀前试样质量。

实际通过的电量用电量计(即库仑计)测量。经典方法采用“铜库仑计”,它实际上是一个串接于试验槽上、阴极电流效率几乎百分之百的酸性镀铜槽。用增重法得知其中阴极实际沉积的铜质量,再依Cu2+的电化学当量换算为理论电量。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目前已可制出精密电量计(也称为“安培·小时计”),用以代替铜库仑计,则测定更为简单。具体的测定操作及计算方法在许多电镀手册中都可查到。

单金属镀层的阴极电流效率的测定与计算比较简单,合金电镀时的测定则较麻烦。应准确分析镀层合金成分后,分别用不同组分金属的电化学当量单独计算后再综合计算。

3 阳极电流效率

3.1 不溶性阳极电镀

对于镀铬之类的不溶性阳极电镀,阳极仅起2个作用:(1)提供直流通电回路,形成闭合环路;(2)提供合理的电力线分布。阳极上无主反应发生,均发生副反应,其主要是析氧反应,该副反应因消耗OH?,会使镀液pH下降。析氧也造成镀液中某些易被氧化的组分被氧化破坏。多价金属离子在阳极上的局部氧化有时有害,有时又有利。

3.2 可溶性阳极电镀

采用可溶性阳极进行电镀时,阳极除了起到上述不溶性阳极的2个作用之外,还具有第3个作用──也是其主要的作用,即溶解提供合适价态的主盐金属离子,以补充其在阴极上还原后的消耗(理想状态为保持平衡),这是可溶性阳极发生的主反应。

3.2.1 可溶性阳极上的主要副反应

(1)析氧。析氧会导致镀液pH下降,使阳极电流效率降低。阳极因生成氧化膜,可能钝化而不导电,失去主反应。另外,析氧也可能破坏某些镀液组分。

(2)多价金属离子的不完全氧化。

(3)有机添加剂的氧化破坏。有机添加剂在阳极上的氧化破坏不但造成添加剂的无谓损耗,而且使镀液中的有机杂质含量增大。

3.2.2 阳极电流效率

对于可溶性阳极电镀而言,既然存在阳极副反应,也就存在阳极电流效率的问题。阳极电流效率可定义为:通过一定电量时阳极的金属实际溶解量与通过相同电量时阳极金属的理论溶解量之比。

由于电沉积时工件是作为阴极的,因此人们更关注阴极电流效率。

当阴、阳极的主要副反应分别为析氢与析氧,以及阴极电流效率低于阳极电流效率时,镀液pH有逐渐升高的趋势。一般的微酸性电镀锌、镍均表现出这一特征。氯化钾镀锌液的pH下降,则是因为镀前清洗不良,带入盐酸等酸过多。对于锌压铸件预镀氰化铜,pH 不能大于10.5,否则基体易因腐蚀而起泡。但氰化镀铜液的pH也有上升趋势,故应在不大量产生氰化氢气体的前提下,及时用稀的酒石酸或冰醋酸将pH下调至工艺规范内。

塑料电镀基础知识培训

塑料电镀基础知识培训 一.塑料电镀概述: 1.塑料电镀件的特点: 塑料件电镀后,既保持了制品重量轻,抗蚀性好的特点,又赋予其金属的导电性,耐磨性,装饰件等特点.它不仅可用于装饰品,还可用于某些具有特殊要求的零部件. 塑料电镀件的性能:塑料电镀件与金属零件相比,有许多优越性. a. 重量轻塑料的密度为0.9-2.2g/cm3,最轻的塑料是聚丙烯,密度为0.9-0.91 g/cm3,比水还轻. b. 耐蚀性好塑料件本身抗蚀性能比金属强,电镀后仍比金属强. c. 易成型塑料件易成型,一般形状的零件生产速度比金属快10倍以上.生产装饰性塑料电镀件时,只要模具的表面粗糙度适宜,成型的塑料件可获得光滑的平面,电镀前无需抛光,即可获得高装饰性外观. 二.塑料电镀件的主要性能: 塑料电镀件的主要性能是指塑料与金属的结合力,塑料电镀件的机械强度,耐热性能,抗蚀性能,生产性能等五个方面. ⑴. 结合力结合力的大小,与塑料本身的物料、化学性能有关.不同种类的塑料与金属镀层之间的结合力相差很大.目前用作装饰性塑料电镀件,主要是ABS塑料,其次是改性聚丙乙烯和聚丙烯. ⑵. 抗蚀性能: 塑料电镀件因镀层组合以及镀层厚度的不同,其抗蚀性能有很大差别. 塑料电镀件的抗蚀性之所以比具有同样镀层的金属件高,是因为塑料电镀件的腐蚀不同于金属件的腐蚀.首先,塑料电镀件是按阳极保护机理进行腐蚀的.轻者,因铜镀层的腐蚀镀层出现铜绿或暗褐色斑点.可能引起局部镀层鼓泡或起皮;重者,由于铜镀层完全被腐蚀,导致铜镀层溶解,镀层全部脱落.因此,对于要求抗蚀性能很高的塑料电镀件,应采用双层镍加微孔铬镀层.其次,塑料与金属镀层不可能形成原电池,即使出现腐蚀斑点,也不可能向深度延伸,仅作横向扩展. ⑶. 耐热性: 塑料电镀件的耐热性能,主要取决于塑料本身的耐热能力,以及金属镀层的结合强度.其次,也与金属镀层的耐热性能有关.不同种类的塑料,其耐热性能各不相同.任何一种塑料电镀后,其耐热能力都将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如下表: ABS塑料的耐热性能和变形温席 塑料名称热变形温度(℃)镀层厚度 (μm)耐热性能提高率(%) 电镀前电镀后 ABS 85.5 98.6 Cu30 Ni5 Cr0.2 15.2 ⑷. 机械强度: 塑料电镀件的机械强度与塑料的种类密切相关.一般情况下,塑料件电镀后,其刚性均有所提高. ⑸. 生产性能: 金属件的制作,一般要经过冲压、车、钳、刨、磨等繁杂的机械加工工序。而塑料件只需成型,其生产效率比金属件快10倍以上,可节省大量的机械加工工时及机械加工设备。另外,塑料密度小,比金属件成型省力、方便。 一.金属与塑料结合的机理及影响因素: 1. 金属与塑料结合的机理 ⑴. 机械结合论:目前,人们对于塑料与金属镀层间结合的机理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机械结合,另一种是机械结合兼化学结合,而以机械结合为主. 机械结合论认为,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塑料经过化学粗化后,其B组分(丁二烯)被溶解掉,形成许多燕尾形的显微凹坑(即锁扣),化学镀时,沉积出的金属微粒将填满这些凹坑,产

网络信息安全基础知识培训

网络信息安全基础知识培训 主要内容 网络信息安全知识包括哪些内容 培养良好的上网习惯 如何防范电脑病毒 如何安装杀毒软件 如何防范邮件病毒 如何防止QQ密码被盗 如何清除浏览器中的不明网址 各单位二级站点的安全管理 如何提高操作系统的安全性 基本网络故障排查 网络信息安全知识 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一)网络安全概述 (二)网络安全协议基础 (三)网络安全编程基础 (四)网络扫描与网络监听 (五)网络入侵 (六)密码学与信息加密 (七)防火墙与入侵检测 (八)网络安全方案设计 (九)安全审计与日志分析 培养良好的上网习惯 1、安装杀毒软件 2、要对安装的杀毒软件进行定期的升级和查杀 3、及时安装系统补丁 4、最好下网并关机 5、尽量少使用BT下载,同时下载项目不要太多 6、不要频繁下载安装免费的新软件 7、玩游戏时,不要使用外挂

8、不要使用黑客软件 9、一旦出现了网络故障,首先从自身查起,扫描本机 如何防范电脑病毒 (一)杜绝传染渠道 病毒的传染主要的两种方式:一是网络,二是软盘与光盘 建议: 1、不使用盗版或来历不明的软件,建议不要使用盗版的杀毒软件 2、写保护所有系统盘,绝不把用户数据写到系统盘上 3、安装真正有效的防毒软件,并经常进行升级 4、对外来程序要使用尽可能多的查毒软件进行检查(包括从硬盘、软盘、局域网、Internet、Email中获得的程序),未经检查的可执行文件不能拷入硬盘,更不能使用 5、尽量不要使用软盘启动计算机 6、一定要将硬盘引导区和主引导扇区备份下来并经常对重要数据进行备份,防患于未然 7、随时注意计算机的各种异常现象 8、对于软盘、光盘传染的病毒,预防的方法就是不要随便打开程序或安装软件、可以先复制到硬盘上,接着用杀毒软件检查一遍,再执行安装或打开命令 9、在使用聊天工具(如QQ、MSN)时,对于一些来历不明的连接不要随意点击;来历不明的文件不要轻易接收 (二)平时的积极预防,定期的查毒,杀毒 (三)发现病毒之后的解决办法 1、在解毒之前,要先备份重要的数据文件 2、启动反病毒软件,并对整个硬盘进行扫描 3、发现病毒后,我们一般应利用反病毒软件清除文件中的病毒,如果可执行文件中的病毒不能被清除,一般应将其删除,然后重新安装相应的应用程序 4、某些病毒在Windows状态下无法完全清除,此时我们应采用事先准备的干净的系统引导盘引导系统,然后在DOS下运行相关杀毒软件进行清除 备注:可以随时随地防护任何病毒反病毒软件是不存在的、随着各种新病毒的不断出现,反病毒软件必须快速升级才能达到杀除病毒的目的、具体来说,我们在对抗病毒时需要的是一种安全策略和一个完善的反病

最新卫生防病知识讲座稿

卫生防病知识讲座稿 春天的气温多变,冷暖不稳定且多风,细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便会乘机肆虐,易造成一些呼吸道传染病的流行如流感流脑、流腮、风疹等等。另外,春暖花开,空气中飘浮各种花粉、颗粒、尘埃、尘螨,对过敏性体质者易诱发变态反应引起过敏性皮炎,过敏性鼻炎,麻疹等。根据同学们的年龄特点,我们应及时做好预防工作。 一、春季流行病的种类及应对办法 1、心血管病:高血压、心肌梗塞、脑中风、风湿性心脏病在春季发病率较高。这是因为春寒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血液粘稠,以及时风时雨湿度高,由此而引起心血管病。对此要注意保暖,适当补充水分,坚持锻炼,多食新鲜蔬菜。 2、溃疡病:溃疡病特点之一为周期性发作,及好发于春秋两季。春季机体的代谢活动旺盛,胃纳增强易引发胃溃疡病。为此溃疡病人应合理膳食,劳逸结合,并保证睡眠充足,防寒保暖。 3、花粉症:春暖花开、柳絮纷飞时节,有些人总是感到鼻子里奇痒难忍,接连不断打喷嚏、流清涕,眼睛也经常奇痒、流泪。有的人还会出现头痛、胸闷、哮喘等症状,这种季节性疾病多是过敏体质者接触某种花粉后引起的反应,称为“花粉症”。所以,在春季属过敏体质者应尽量少到花丛中去赏花,必要时应戴上口罩、墨镜等,以减少花粉接触。 4、皮炎:不少青年女性,在春天里易生“桃花癣”,这种皮肤病的主要症状为脱屑、瘙痒、干痛等;也有的表现为红斑、丘疹等;还有的表现为雀斑增多或褐斑加重,这多是因对春天阳光中的紫外线过敏所致。为此,应少晒太阳,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对易致皮肤过敏的虾蟹、以及油菜、淡菜等不吃为益。 4、春季预防流感 流感是流行性感冒的简称,它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的急性感染性呼吸道疾病。 (一)病因: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它的特点是潜伏期短,传播速度快,发病率高,流行过程短。男女老少都有易感性,一年四季都会流行,但多发生于冬、春季节,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也可以通过被病毒污染的

电镀基础知识讲座

电镀基础知识讲座( 五) 电镀的分类有很多, 主要是根据镀层种类或者根据获得的镀层性能和作用来分。表1-1是根据获得的镀层为单金属或者合金镀层来分类的,也就是常说的单金属电镀和合金电镀。 表1-1 常用单金属和合金电镀的种类 单金属电镀二元合金电镀三元合金电镀四元合金电镀 Zn,Cd,Cu, Ni,Cr,Sn, Au,Ag,Pb, Fe,Pd,Pt, Co,Mn,Rh, In,Re,Ru, Sb,Bi等 Cu-Zn,Cu-Sn,Cu-Cd,Sn-Ni, Sn-Zn,Sn-Co,Sn-Cd,Sn-Bi, Au-Cu,Au-Ag,Au-Co,Au-Ni, Au-Sb,Ag-Sb,Ag-Cd,Ag-Zn, Ag-Pb,Ag-Cu,Ag-Sn,Ag-Pd, Ag-Pt,Zn-Ni,Zn-Fe,Zn-Sn, Zn-Co,Cd-Ti,Pb-Sn,Ni-Co,Ni-W, Ni-Fe,Ni-P,Ni-Mo,Ni-Cu,Cr-Ni, Cr-Mo,Cr-Fe,Pd-Ni,Pd-Pt, Co-Fe,In-Pb,Re-Fe,Re-Co等 Cu-Zn-Sn, Cu-Sn-Ni,Ni-W-B, Ni-W-P, Ni-Co-Fe, Ni-Co-Cu, Cr-Fe-Ni, Sn-Ce-Sb, Sn-Ni-Cu, Sn-Co-Zn, Au-Pd-Cu, Ag-Pt-Pd,Zn-Ni-Fe 等 Cu-Sn-In-Ni, Co-Ni-Re-P, Au-Pd-Cu-Ni 等 另外还可以根据获得的镀层功能性来分:防护性镀层、装饰性镀层、耐磨、减摩性镀层,以及抗高温氧化、耐热、电性能、磁性能、光学性能、半导体性能、超导性能、杀菌性能等镀层。也就是除了在传统的装饰、防护方面的应用外,目前的电镀技术主要是制备一些新型的功能性镀层,如目前大量应用于IT产业的印制板电镀层、磁记录介质膜层等。 还有就是根据金属电镀层的实际状态(如叠层、功能作用等)来划分一些镀层的类型(见图1-1)。 单金属镀层合金镀层复合镀层 缎面镍镀层沙面镍镀层

2017年第三期诺如病毒防治知识讲座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健康教育知识讲义 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第三期 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17年3月

健康教育活动记录表 填表人(签字):王永林负责人(签字):滕斌 填表时间:2017年3月6日

健康教育讲座通知 中心各科室、村卫生室: 进入春节,气温忽冷忽热,肠道传染病病原菌生长繁殖开始活跃,尤其儿童要注意预防诺如病毒及手足口病等肠道疾病。麻疹、流行性腮腺炎等疾病也容易高发,需注意预防。为此我中心将在3月6日下午在街道中心小学举办一次以诺如病毒为主及手足口、肠道预防知识讲座,讲座容:诺如病毒的发病、传播途径、预防方法。在预防方面应该做怎样的防护措施。 时间:于2017年3月6日下午3时 地点:街道中心小学 主题:诺如病毒预防知识讲座 主讲人:王刚 咨询:0 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二○一七年三月六日

防控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知识宣传 一、什么是诺如病毒?对人体有何危害? 诺如病毒(又称诺瓦克病毒)是冬春季等寒冷季节感染性腹泻的主要原因,易在幼托机构、学校等集体单位的密闭场所集中暴发。人体感染后可引起以呕吐、腹泻等症状为主的急性发病,病程一般为2~3天。 二、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主要临床表现有什么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潜伏期多在24~48小时,最短12小时,最长72小时。感染者发病突然,主要症状为呕吐和腹泻,可伴有恶心、发热和腹痛。儿童患者呕吐普遍,成人患者腹泻为多,24小时腹泻4~8次,粪便为稀水便或水样便,无粘液脓血。大便常规镜检WBC<10/HP,未见红细胞。原发感染患者的呕吐症状明显多于续发感染者,有些感染者仅表现出呕吐症状。此外,有些感染者也可有头痛、寒颤和肌肉痛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脱水症状。 三、诺如病毒可通过什么途径传播? 诺如病毒可通过污染的食品、饮用水、密切接触病人及其污染的物品或表面等途径传播,也可因病人呕吐物、排泄物处理不当使病毒播散至空气中传播。 四、如何防控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 1、饭前便后勤洗手,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2、生熟食品分开,避免交叉污染。 3、食物彻底加热烧熟,不食用生食品。 4、餐具和接触即食食品的工(用)具要清洗、消毒。 5、病人的呕吐物、排泄物要及时掩闭覆盖,病人吐泻物和接触的场所物品(如教室、宿舍、校车、厕所、衣物、地板、桌椅、餐厨具、污水等)要严格消毒,并开窗通风。

安美特 电镀基础知识培训

Atotech (China) Chemicals Ltd.SH 安美特上海青浦分公司 PRESENTS ELECTROPLATING TRAINING 电镀培训

OUTLINE 内容提要 ?INTRODUCTION 介绍 ?ELECTROCHEMISTRY 电化学 ?CLEANING & PREPLATE 清洗及预镀?NICKEL 镍 ?Copper 铜 ?DECORATIVE CHROMIUM 装饰铬 ?TESTING 测试 ?FILTRATION 过滤 ?TROUBLE SHOOTING 故障处理

WHAT IS ELECTROPLATING ? 什么是电镀? THE DEPOSITION OF A METALLIC COATING UPON A NEGATIVELY CHARGED CATHODE BY THE PASSING OF AN ELECTRIC CURRENT 在电流通过时,有金属层沉积在带负电荷的阴极表面.

WHAT IS THE PURPOSE ? 电镀的目的是什么? ?TO OBTAIN A METALLIC COATING HAVING CERTAIN PROPERTIES SUCH AS HARDNESS, BRIGHTNESS, CORROSION RESISTANCE AND TO REPRODUCE IDENTICAL FORMS IN ELECTROFORMING. ?是为了得到具有某种特性的金属层,如:硬度、光亮度、耐腐性及在电铸方面复制同样的形状.

REQUIREMENTS 要求 ?SOURCE OF DIRECT CURRENT 直流电源 ?A PLATING TANK 电镀槽 ?A SOLUTION CONTAINING THE DISSOLVED SALTS OF THE METAL TO BE PLATED 含有待镀的可溶性金属盐的溶液 ?ANODE( POSITIVE ELECTRODE )阳极(正电极) ?A PREPARED OBJECT -CATHODE ( NEGATIVE ELECTRODE ) 准备好的待镀工件--阴极(负电极)

病毒基础知识讲座(二)

三、病毒学的发展历程 病毒病害的病原研究阶段;病毒化学和结构研究阶段。 (一)病毒病害的病原研究阶段 自病毒发现直到上个世纪30年代初,病毒学研究主要集中在:分离和鉴定引起各种病毒性疾病的病毒;病毒对疾体所引起的特异性病理效应;病毒的传播方式和感染宿主范围;各种理化因子对病毒感染的影响等方面。 在病毒发现的那一年,1898年德国细菌学家勒夫勒和弗施(Loeffler和Frosch)证实了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的存在。1911年,劳斯(Rous)发现了引起鸡的恶性肿瘤的劳斯肉瘤病毒(Rous sarcoma virus,RSV)。1915-1917年,托特和德爱莱尔(Twort和d′Herelle)分别发现了噬菌体。人们通过过滤性试验,相继发现了近百种病毒病害,包括流感、骨髓灰质炎、几种脑炎、狂犬病、兔的粘液瘤、马铃薯花叶病、卷叶病、和条斑病、黄瓜花叶病、小麦花叶病等。而且人们从解决病害观点出发,在机体水平上研究了病毒感染的症状、传播途径、传播介体以及病毒的繁殖特征。1899年古巴流行黄热病,细菌学家里德(Reed)证明罪犯确实是伊蚊。接着日本人高见(Takami)证明一种叶蝉会传水稻矮花病,蚜虫会传马铃薯退化病。300多年前(1619年)就知道的郁金香碎色病直到1929年才证明是蚜虫传的。这时期还发现了一些非常有趣的病毒生物学现象,如一种病毒通过变异,产生致病力强弱不等毒株。而且同一种病毒的不同毒株彼此间有拮抗,称干扰现象。还有人发现把病植株的汁液注入到动物体内后,动物的血清和病汁液起特异的反应。这些研究成果都对当时防治病毒病起了重要作用。

电镀知识讲座镀铜

电镀知识讲座鍍銅 第四章鍍銅 4.1 銅的性質 4.2 銅鍍液配方之種類 4.3 硫酸銅鍍浴(Copper Sulfate Baths) 4.4 氰化鍍銅浴(Copper Cyanide Baths) 4.5 焦磷酸銅鍍浴 4.6 硼氟酸銅鍍浴(Copper Fluoborate Bath) 4.7 不銹鋼鍍銅流程 4.8 銅鍍層之剝離 4.9鍍銅專利文獻資料(美國專利) 4.10 鍍銅有關之期刊論文 4.1 銅的性質 *色澤:玫瑰紅色*原子量:63.54 *原子序:29 *電子組態:1 S22S22P63d10 *比重:8.94 *熔點:1083℃ *沸點:2582℃*Brinell硬度43-103 *電阻:1.673 l W -cm,20 ℃*抗拉強度:220~420MPa

12.標準電位:Cu++e- →Cu為+0.52V; Cu+++2e-→Cu為+0.34V。 質軟而韌,延展性好,易 塑性加工 導電性及導熱性優良 良好的拋光性易氧化,尤其是加熱更易氧化做防護性鍍層 會和空氣中的硫作用生成 褐色硫化銅 會和空氣中二氧化碳作用形成 會和空氣中氯形成氯化銅粉末銅鍍層具有良好均勻性、緻附著性及拋光性等所以可做其他電鍍金屬之底鍍鍍層。 鍍層可做為防止滲碳氮化銅唯一可實用於鋅鑄件電鍍打底 銅的來源充足銅容易電鍍,容易控制 銅的電鍍量僅次於鎳 4.2 銅鍍液配方之種類 可分為二大類: 1.酸性銅電鍍液:

優點有: 成份簡單毒性小,廢液處理容易 鍍浴安定,不需加熱電流效率高 價廉、設備費低高電流密度,生產速率高 缺點有: 鍍層結晶粗大不能直接鍍在鋼鐵上 均一性差 2.氰化銅電鍍液配方: 優點有: 鍍層細緻均一性良好 可直接鍍在鋼鐵上 缺點有: 毒性強,廢液處理麻煩電流效率低 價格貴,設備費高電流密度小,生產效率低 鍍液較不安定,需加熱 P.S 配合以上二種配方優點,一般採用氰化銅鍍液打底後, 再用酸性銅鍍液鍍銅,尤其是鍍層厚度需較厚的鍍件。 4.3 硫酸銅鍍浴(Copper Sulfate Baths) 硫酸銅鍍浴的配製(prepare)、操作(operate)及廢液處理都 很經濟,可應用於印刷電路(printed circuits)、電子

卫生知识诺如病毒讲座

泽远小学学生卫生知识讲座 时间:2016年12月14日 地点:学校操场 主讲:李杰 主题:《诺如病毒防治科普小常识》 诺如病毒防治科普小常识 近日来,一则“上海某小学54名学生、2名教师感染诺如病毒”的新闻引起了社会各界关注,为了让同学们更好的了解诺如病毒及其危害,正确应对病毒感染引起的症状,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诺如病毒防控相关知识: 1?什么是诺如病毒?在什么季节流行? 诺如病毒是一种能够引起急性胃肠炎的病毒。与通常引起胃肠炎的细菌不同,诺如病毒的变异较快,是一组形态相似而抗原性略有不同的病毒颗粒。同一时期和同一社区内可能存在遗传特性不同的病毒在流行,也就是说诺如病毒从来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人体的免疫系统一时无法有效应对,因此病毒容易反复感染。诺如病毒感染全年均有发生,通常秋冬季节为咼发期,具有发病急、传播速度快、涉及范围广等特点。 2.诺如病毒容易感染哪些人群?是怎样传播的? 诺如病毒常在人口密度较高和卫生环境较差的地方暴发流行,儿童、老人和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容易感染,其中儿童感染和发病率较高。病毒主要经过粪口途 径传播,也就是食入了病毒而感染,常见的传播方法主要有: 精品文档交流

①食入诺如病毒污染的食物或饮水,食物或饮水可能通过与被污染的 手、被呕吐物或粪便污染的物体接触而沾染病毒。 ②接触到被诺如病毒污染的物体,然后经手传播到口。 ③通过摄入呕吐物细小飞沫而感染。 3.患病后有什么表现? 诺如病毒感染后潜伏期多在24-48小时,最短12小时,最长72小时。感染者发病突然,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发热、腹痛和腹泻。儿童患者普遍出现呕吐症状,成人患者以腹泻为主,24小时内腹泻4到8次,粪便 为稀水便或水样便,无粘液脓血。原发感染患者的呕吐症状明显多于续发感染者,有些感染者仅表现出呕吐症状。此外,也可见头痛、寒颤和肌肉痛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脱水症状。 4.一旦出现可疑症状怎么办?有疫苗或药物吗? 一旦儿童出现发热、呕吐和腹泻等疑似感染症状,应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并密切观察。避免去幼儿园、游乐场等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避免与其他孩子接触。诺如病毒感染一般预后良好,以对症或支持治疗为主,不需使用抗生素,严重病例尤其是幼儿及体弱者应及时就诊输液或口服补液,以纠正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目前,针对诺如病毒尚无特效的抗病毒药物或疫苗。 5.如果家里有儿童患病应该特别注意什么? 搞好个人卫生、食品卫生和饮水卫生是预防诺如病毒感染的关键。儿童患病期间不要与其他儿童接触。如果出现呕吐、腹泻症状,建议不要坚持上学;呕吐物和粪便等要收集好、消毒后丢入厕所,不要随意丢弃,同时要消毒便盆;看护人接触孩子前或处理孩子粪便后都要洗手;生病孩子的衣服、玩具、餐具、枕头

电镀基本知识培训教材讲解

编制:赵忠开2003年6月

目录 一、电镀的几点常识;(3-4页) 二、影响电镀效果的几个因素;(5-9页) 三、电镀液中各成份的作用及工作条件的影响;(10-17页) 四、前处理的几种工序及其特性说明;(18-19页) 五、各电镀液的配方和工艺条件及维护;(20-24页) 六、各镀种之常见故障和解决方法。(25-28页)

一、电镀的几点常识: 1、电镀是电解原理的一种应用,它是通过电解质在外电源的作 用下所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在工件表面沉积一种金属的过 程。因此电镀的进行一样需要外电源、电极、电解质溶液和 容器。所不同的是,电镀的阴极是工作,常用镀层金属作阳 极,并参与电极反应,被氧化溶解成镀层金属阳离子,以补 充在阴极还原析出所消耗的金属离子。镀液就是含有镀层金 属离子的电解质溶液。 2、电镀的目的: 电镀的主要作用有: (1)防护性电镀,如铁件镀锌、镀镉或镉钛合金等; (2)装饰性电镀,如铁件镀铜、外层镀金、银; (3)修复性电镀,即对破损零件的电镀; (4)特殊功能电镀,如需要耐磨镀铬,耐磨镀铅;减摩擦可镀 锡、锡-钴或银-锡;加强反光可镀银、镀铬;为防反光可镀 黑镍、黑铬;抗氧化镀铬、铂或铑;增加导电性镀金、银 或金-钴。 3、分散能力与覆盖能力: (1)分散能力是指镀液具有使金属层在表面厚度均匀分布的能 力,也叫均镀能力。分散能力越好,镀层越均匀。

(2)覆盖能力是指镀液具有的使工件表面深凹处镀上金属的能 力,也叫深度能力。覆盖能力越好,工件深凹处镀得越深。 (3)分散能力与覆盖能力含义不同,但两者密切相关,一般是 分散能力好的覆盖能力也好,差则都差。

病毒知识讲座——初步了解病毒

病毒知识讲座 ——初步了解病毒 一、 病毒部分分类介绍 1.病毒现象实例1 病毒名称:Backdoor 病毒中文名称:后门 病毒介绍:指在用户不知道也不允许的情况下,在被感染的系统上以隐蔽的方 式运行可以对被感染的系统进行远程控制,而且用户无法通过正常的方法禁止其运 行。“后门”其实是木马的一种特例,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后门”可以对被感染 的系统进行远程控制(如:文件管理、进程控制等)。 2.病毒现象实例2 病毒名称:worm 病毒中文名称:蠕虫 病毒介绍:指利用系统的漏洞、外发邮件、共享目录、可传输文件的软件(如: MSN、OICQ、IRC等)、可移动存储介质(如:U盘、软盘),这些方式传播自己的病 毒。这种类型的病毒其子型行为类型用于表示病毒所使用的传播方式。 3.病毒现象实例3 病毒名称 :Trojan 病毒中文名称:木马 病毒介绍:特洛伊木马(简称木马)是以盗取用户个人信息,甚至是远程控制 用户计算机为主要目的的恶意代码。由于它像间谍一样潜入用户的电脑,与战争中 的“木马”战术十分相似,因而得名木马。按照功能,木马程序可进一步分为:盗 号木马 、网银木马 、窃密木马 、远程控制木马 、流量劫持木马 和其它木马六 类。 4.病毒现象实例4 病毒名称:Virus 病毒中文名称:感染性病毒

病毒介绍:指将病毒代码附加到被感染的宿主文件(如:PE文件、DOS下的COM文件、VBS文件、具有可运行宏的文件)中,使病毒代码在被感染宿主文件运行时取得运行权的病毒。 5.病毒现象实例5 病毒名称:Harm 病毒中文名称:破坏性程序 病毒介绍:指那些不会传播也不感染,运行后直接破坏本地计算机(如:格式化硬盘、大量删除文件等)导致本地计算机无法正常使用的程序。 6.病毒现象实例6 病毒名称:Dropper 病毒中文名称:释放病毒的程序 病毒介绍:指不属于正常的安装或自解压程序,并且运行后释放病毒并将它们运行。 7.病毒现象实例7 病毒名称:Hack 病毒中文名称:黑客工具 病毒介绍:指可以在本地计算机通过网络攻击其他计算机的工具。 8.病毒现象实例8 病毒名称:Binder 病毒中文名称:捆绑病毒的工具 9.病毒现象实例9 病毒名称:Constructor 病毒中文名称:病毒生成器 病毒介绍:指可以生成不同功能的病毒的程序。 10.病毒现象实例10 病毒名称:Joke

电镀基础知识

内容: 电镀基础知识 电镀是一种用电解方法沉积具有所需形态的镀层的过程。其目的一般是改变表面的特性,以提供改善外观、耐介质腐蚀、抗磨损以及其它特殊性能,或这些性能的综合,但有时电镀也仅用来改变零件的尺寸。电镀过程是一个复杂过程,为了达到上述性能要求,电镀工作者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各门学科的知识才能妥善地解决电镀领域中的理论与工艺难题,故电镀是各学科之间相互渗透的边缘学科。 由于本书的性质不可能详尽无遗地介绍一切有关基础理论,只能将与电镀最直接有关的化学、电化学、金属腐蚀及电镀等有关基础与理论作扼要阐述,其它方面的知识,读者可参阅有关资料及文献。 自然界是由特构成的。研究自然界物质变化规律的科学统称为自然科学。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性质。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表现出来的性质称物理性质。物质变化时,只发生物理性质的变化,没有生成新的物质,这种变化称物理变化。研究物质物理变化的科学称物理学。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表现出来的性质称化学性质,物质变化时伴随着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化学变化。研究化学变化规律的科学称化学。一般而言,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但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同时有物理变化的发生。 第一节氧化还原反应 在化学反应中有电子得失与转移,其反应物和生成物在反应前后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这一类反应叫做氧化还原反应。例如金属锌在硫酸铜溶液中所发生的置换反应就是氧化还原反应: Zn+CuSO 4 =ZnSO 4 +Cu 其离子方程式为: Zn0+Cu2+=Zn2++Cu0 在这个反应中锌原子的化合价从0升高到+2,Zn发生了氧化反应,失去了2个电子变成Zn2+离子;而铜的化合价从+2降低到0,Cu2+发生了还原反应,得到2个电子变成铜原子。在氧化还原中,失去电子的物质叫做还原剂,在反应中被氧化,表现为化合价升高;得到电子的物质叫做氧化剂,在反应中被还原,表现为化合价降低。对于给定的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和还原必然同时发生,如果没有还原剂,氧化剂就无从得到电子;如果没有氧化剂,还原剂也不能失去电子。因此氧化和还原是共存于一个氧化还原反应中。 第二节物质的溶解度 凡是能溶解其它物质的液体叫做溶剂。凡是能溶解在溶剂中的物质叫做溶质。溶质溶解在溶剂中得到均匀的澄清透明的液体叫做溶液。 在一定条件下,某物质能溶解于溶剂中的最大量,称为该物质的溶解度。溶解度常用在一定温度下,每100g 溶剂中最多能溶解(达到饱和状态)的溶质的克数来表示。例如:在0℃时,100g水中最多只能溶解29.7g氯化铵,所以氯化铵在0℃时的溶解度为29.7g。 各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是不同的(见附录),这是由溶质的性质决定的。一般把在室温时(20℃)溶解

2018防治病毒性肝炎健康教育讲座

病毒性肝炎防治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7月28日是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世界肝炎日”。为做好“世界肝炎日”宣传活动,我校举行肝炎防治知识的讲座。 一、基本知识 1、什么是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面广泛,发病率较高等特点,肝炎病毒通常分为甲、乙、丙、丁、戊五型。以疲乏、食欲减退、肝肿大、肝功能异常为主要表现,部分出现黄疸,无症状感染常见。甲型和戊型多为急性发病,预后良好,乙肝和丙肝感染易发生慢性化,危害较大,感染是年龄越小越容易慢性化;丁肝病毒只有与乙肝病毒同时或在乙肝病毒感染的基础上可能感染。 2、我国肝炎形状与挑战 我国是病毒性肝炎的高发地区,发病率高。全国约有9300万肝炎病毒感染者,每年因该病所致的直接经济损失至少5000亿人民币。卫生部将乙肝列为重点控制的传染病。 3、肝炎的传播途径 甲肝和戊肝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水源或食物被污染科引起爆发流行,也可日常生活接触传播。 乙肝、丙肝的传播途径包括:血液传播、母婴垂直传播、性接触传播。丁肝的传播途径与乙肝相同,在乙肝病毒同时或在乙肝病毒感

染的基础上可能感染。 二、病毒性肝炎的预防 1、疫苗是预防乙肝的首选,国家实施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为主的控制策略。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最安全、有效的措施。 2、甲肝和戊肝病毒主要是经消化道传播,注意饮食和饮水卫生、防止“病从口入”可预防甲肝和戊肝病毒感染。甲肝疫苗已经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程序,接种甲肝疫苗可有效预防甲肝。 3、切断传播途径,预防丙型肝炎,丙肝目前虽然无法通过接种疫苗进行预防,但是通过采取有效措施切断其传播途径,丙肝是完全可以预防的。 三、健康教育 1、日常生活、工作、学习接触不会传播乙肝和丙肝病毒。 乙肝和丙肝病毒不会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播,日常生活不会传播乙肝和丙肝病毒,与乙肝和丙肝感染者共同生活、工作、学习不会感染。 2、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者可结婚、生育。 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的配偶及时注射乙肝疫苗是最好的预防措施。建议乙肝病毒感染者的配偶最好在婚前注射乙肝疫苗。 3、我国已经明确取消了入学、就业乙肝体检项目。 四、综合 1、认识肝炎、科学防治 我国政府重视肝炎的防治工作,将病毒性肝炎作为四个重大传染

电镀知识讲座镀镍

电镀知识讲座镀镍 5.1鎳的性質 (1) 色澤:銀白色,發黃 (2) 結晶構造:FCC (3) 比重:8.908 (4) 原子量:58.69 (5) 原子序:28 (6) 電子組態:1S^2 2S^2 2P^6 3S^2 3P^6 3d^8 4S^2 (7) 熔點:1457 C (8) 沸點:2730 C (9) 電阻:6.84 uohs-cm (10) 抗拉強度:317 Mpa (11) 電解鎳有較高硬度 (12) 大氣中化學性安定不易變色,在600 C以上才被氧化 (13) 液中不被溶解 (14) 鎳抗蝕性比銅強,銅製品宜鍍上鎳 (15) 鎳易溶於稀硝酸,但在濃硝酸形成鈍態不易溶解 (16) 鎳在硫酸、鹽酸中溶解比在稀硝酸溶解慢 (17) 鎳的標準電位-0.25伏特,比鐵正,對鋼鐵是屬於陰極性鍍層只有完全覆蓋鎳才能保護防止生鏽 (18) 鎳易於拋光可做為電鍍中間層 (19) 當鎳缺乏時可用銅錫合金代替

5.2鍍鎳工程 鎳鍍層的性質及外觀能被控制而且操作範圍很廣,所以廣泛被應用於裝飾性工程性電鍍及電鑄 (1) 裝鏡面光澤的特性 工程性鍍鎳用於防腐蝕、耐磨、焊接性、磁性及其它特興其鍍層為純的鎳鎳電鑄是用電鍍的方法製造 全鎳質的零件及物品,如鎳工具、模具、鑄模、唱片壓板(re cord stampers),無縫管、染印網 (printing screens)電鍍反應為Ni+2e-Ni,其中Ni是由水溶液中鎳鹽提供而由陽極鎳來補充、陽極效 率近100% ,大於陰極電流效率所以鍍浴之 Ni 離子及 pH 會曾加,雖帶出 (drag-out)可抵消Ni的增 加,但有時仍不足須加水及其它成份調節鍍浴成份,並加酸來保持pH值鍍鎳一般可分為全光澤鎳、半 光澤鎳、雙重鎳、三重鎳、工程鎳、犁地鎳、電鍍鎳及鍍黑鎳 5.3裝飾鎳電鍍 其各種鍍浴配方(見5.4),其主要成份為硫酸鎳(nickel sul fate)、氯化鎳 (nickel chloride)及硼酸(boric acid)。硫酸鎳主要是提供Ni的來源,氯化鎳是

病毒性肝炎防治基本知识讲座

病毒性肝炎防治基本知识讲座 一、基本知识 1、什么是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面广泛,发病率较高等特点,肝炎病毒通常分为甲、乙、丙、丁、戊五型。以疲乏、食欲减退、肝肿大、肝功能异常为主要表现,部分出现黄疸,无症状感染常见。甲型和戊型多为急性发病,预后良好,乙肝和丙肝感染易发生慢性化,危害较大,感染是年龄越小越容易慢性化;丁肝病毒只有与乙肝病毒同时或在乙肝病毒感染的基础上可能感染。 2、我国肝炎形状与挑战 我国是病毒性肝炎的高发地区,发病率高。全国约有9300万肝炎病毒感染者,每年因该病所致的直接经济损失至少5000亿人民币。卫生部将乙肝列为重点控制的传染病。 3、肝炎的传播途径 甲肝和戊肝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水源或食物被污染科引起爆发流行,也可日常生活接触传播。 乙肝、丙肝的传播途径包括:血液传播、母婴垂直传播、性接触传播。丁肝的传播途径与乙肝相同,在乙肝病毒同时或在乙肝病毒感染的基础上可能感染。 二、病毒性肝炎的预防

1、疫苗是预防乙肝的首选,国家实施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为主的控制策略。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最安全、有效的措施。 2、甲肝和戊肝病毒主要是经消化道传播,注意饮食和饮水卫生、防止“病从口入”可预防甲肝和戊肝病毒感染。甲肝疫苗已经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程序,接种甲肝疫苗可有效预防甲肝。 3、切断传播途径,预防丙型肝炎,丙肝目前虽然无法通过接种疫苗进行预防,但是通过采取有效措施切断其传播途径,丙肝是完全可以预防的。 三、健康教育 1、日常生活、工作、学习接触不会传播乙肝和丙肝病毒。 乙肝和丙肝病毒不会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播,日常生活不会传播乙肝和丙肝病毒,与乙肝和丙肝感染者共同生活、工作、学习不会感染。 2、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者可结婚、生育。 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的配偶及时注射乙肝疫苗是最好的预防措施。建议乙肝病毒感染者的配偶最好在婚前注射乙肝疫苗。 3、我国已经明确取消了入学、就业乙肝体检项目。 四、综合

电镀基础知识讲座

电镀基础知识讲座(五) 电镀的分类有很多,主要是根据镀层种类或者根据获得的镀层性能和作用来分。表1-1是根据获得的镀层为单金属或者合金镀层来分类的,也就是常说的单金属电镀和合金电镀。 表1-1 常用单金属和合金电镀的种类 单金属电镀二元合金电镀三元合金电镀四元合金电镀 Zn,Cd,Cu, Ni,Cr,Sn, Au,Ag,Pb, Fe,Pd,Pt, Co,Mn,Rh, In,Re,Ru, Sb,Bi等 Cu-Zn,Cu-Sn,Cu-Cd,Sn-Ni, Sn-Zn,Sn-Co,Sn-Cd,Sn-Bi, Au-Cu,Au-Ag,Au-Co,Au-Ni, Au-Sb,Ag-Sb,Ag-Cd,Ag-Zn, Ag-Pb,Ag-Cu,Ag-Sn,Ag-Pd, Ag-Pt,Zn-Ni,Zn-Fe,Zn-Sn, Zn-Co,Cd-Ti,Pb-Sn,Ni-Co,Ni-W, Ni-Fe,Ni-P,Ni-Mo,Ni-Cu,Cr-Ni, Cr-Mo,Cr-Fe,Pd-Ni,Pd-Pt, Co-Fe,In-Pb,Re-Fe,Re-Co等 Cu-Zn-Sn, Cu-Sn-Ni,Ni-W-B, Ni-W-P, Ni-Co-Fe, Ni-Co-Cu, Cr-Fe-Ni, Sn-Ce-Sb, Sn-Ni-Cu, Sn-Co-Zn, Au-Pd-Cu, Ag-Pt-Pd,Zn-Ni-Fe 等 Cu-Sn-In-Ni, Co-Ni-Re-P, Au-Pd-Cu-Ni 等 另外还可以根据获得的镀层功能性来分:防护性镀层、装饰性镀层、耐磨、减摩性镀层,以及抗高温氧化、耐热、电性能、磁性能、光学性能、半导体性能、超导性能、杀菌性能等镀层。也就是除了在传统的装饰、防护方面的应用外,目前的电镀技术主要是制备一些新型的功能性镀层,如目前大量应用于IT产业的印制板电镀层、磁记录介质膜层等。 还有就是根据金属电镀层的实际状态(如叠层、功能作用等)来划分一些镀层的类型(见图1-1)。 单金属镀层合金镀层复合镀层 缎面镍镀层沙面镍镀层

病毒基础知识讲座[2]

病毒的分类和命名 自从1898年贝杰林克(Beijerinek)首次提出“病毒”的概念以来,已经过去 100 多年时间。病毒的种类由最初的几十种、几百种,发展到今天的4000 多种, 为了使如此多的病毒种类能够得到科学的命名和分类,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 (In ternatio nal Comittee on Taxo nomy of Viruses, ICTV)已提出和多次修订了病毒的命名和分类原则,并且建立了由目、科(亚科)、属和种分类阶元构成的病毒分类系统。目前病毒分类学这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已开始走向完善和逐渐成熟起来。 一、病毒的命名与分类系统进展概况 病毒分类学是随着病毒学尤其是分子病毒学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并逐渐走向成熟。 病毒的分类和命名大事记 1937年Levaditi 和Lepine 就曾根据病毒对组织的亲和性进行分类。 1948年Holmes 提出根据病毒所引起的宿主症状的分类方案。 1950年第五届国际微生物学会提出了有关病毒分类的8项原则。 1963年国际微生物命名委员会病毒分会根据安德鲁斯(Andrewes)提出的分类建 议提出了新的8 项分类原则: ①核酸的类型、结构和分子量; ②病毒粒子的形状和大小; ③病毒粒子的结构; ④病毒粒子对乙醚、氯仿等脂溶剂的敏感性; ⑤血清学性质和抗原关系; ⑥病毒在细胞培养上的繁殖特性; ⑦对除脂溶剂以外的理化因子的敏感性; ⑧流行病学的特征。 1966年在莫斯科举行的第九届国际微生物学会上成立了国际病毒命名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n Nomenclature of Viruses, ICNV),并通过了上述新的8 项分类原则。

电镀基础知识

电镀基础知识 一﹕电镀的定义 电镀为电解镀金属法的简称。电镀是将镀件(制品)浸于含有金属离子的药水中并接通阴极﹐药水的另一端放置适当的阳极(可溶性或不可溶性)﹐通以直流电后﹐镀件表面即析出一层金属薄膜的方法- 二﹕电镀的五要素﹕ 1.阴极﹕被镀物﹐指各种接插件端子或五金铁壳(铜壳) 2.阳极﹕若是可溶性阳极﹐即为欲镀金属﹐若是不可溶性阳极﹐大部分为贵金属(如白金.氧化铱等)﹔ 3.电镀药水﹕含有欲镀金属离子之电镀药水﹔ 4.电镀槽﹕可承受﹑储存电镀药水之槽体﹐一般考虑强度﹑耐蚀﹑耐温等因素﹔ 5.整流器﹕提供直流电源的设备。 三﹑电镀目的﹕ 1﹑金属美观(金﹑银﹑镍……): 2﹑防锈(镍﹑铬﹑锌……) 3﹑防止磨耗(铬﹑钯镍﹑镍……) 4﹑增强导电度(金﹑银……) 5﹑提高焊锡性(锡﹑金……) 6﹑提高耐燃性/耐候性(镍﹑金……) 7﹑增加电镀附着性(铜……) a﹑镀铜﹕打底用﹐增进电镀层附着能力及抗蚀能力﹔ b﹑镀镍﹕打底用﹐增进抗蚀能力﹔ c﹑镀金:改善导电接触阻抗﹐增进信号传输 d﹑镀钯镍﹕改善导电接触阻抗﹐增进信号传输﹐耐磨性比金好﹔ e﹑镀锡铅﹕增进焊接能力﹔ f﹑镀锡铜/全锡﹕增进焊接能力﹐属无铅电镀。 四﹑电镀流程﹕ 1﹐脱脂 主要为去除素材表面油污﹐通常同时使用性预备脱脂及电镀脱脂。 2﹐活化 主要为去除素材表面残存的氧化膜﹑钝化膜﹑增加电镀层的密着性﹐一般使用稀硫酸或相关之混合酸。 3﹐抛光 主要为去除素材表面的毛边及加工纹路﹐一般使用化学抛光法及电解抛光法。4﹐水洗, 主要为清除电镀品表面的残留物质(杂质﹑药水)﹐一般用浸洗﹑喷洗或并用清洗。 5﹐镀镍﹕有使作硫酸镍系及氨基酸镍系。

电镀知识讲座无电镀

电镀知识讲座無電鍍 14.1 無電鍍(Electroless Plating) 無電鍍又稱之為化學鍍(chemical plating)或自身催化電鍍(autocatalyticplating)。無電鍍是指於水溶液中之金屬離子被在控制之環境下,予以化學還元,而不需電力鍍在基材(substrate)上。ASTM B374之標準定義為 Autoca talyticplating -〝deposition of a metallic coating by a controlled chemicalreduction that is catalyzed by the metal or alloy being deposited〞。其過程(pro cess)不同於浸鍍(immersion plating),它的金屬鍍層是連續的(continu-ous)、自身具有催化性的(autocatalytic)。 14.2 無電鍍的特性 優點: 1. 鍍層非常均勻,也就是均一性(throwing power)非常好,因它沒有電流分佈 不均的困難,鍍件內外都顯出均勻,銳邊及角等節狀鍍層(nodular deposits )情形可完全消除。 2.鍍層孔率較少,其耐蝕性比電鍍為佳。 3.電源、電器接線、導電棒、匯流及電器儀錶都可省略,減少裝架及各種附屬

設備。 4 可鍍在非導體上(需做適當前處理)。 5 鍍層具有獨特的物理、化學、機械性質及磁性。 6 複合鍍層(co-deposit),多元合金(polyalloy)可形成。 7 密著性、耐磨性良好。 8操作較簡單。 9精密零件、管子、深孔內部可完全鍍上。應用在如軸心、半導體製造。 10製品與導體接觸也可完全鍍上。 缺點: 1.價格較貴。 2.鍍層厚度受限制(理論上應無限制)。 3.工業上應用較多、裝飾性光澤較不易達成。 應用: 1. 非導體的電鍍,如塑膠電鍍。 2. 精密零件,如軸心。 3. 半導體、印刷電路板、電子零件。 4. 須特別耐蝕的化學機械零件,如管件內部。 5. 複合、多元合金鍍層製作。 14.3 無電鍍浴的組成及其作用

电镀基础知识

电镀基础知识 1.电解液为什么能够导电? 答:电解液导电与金属导体的导电方式是不一样的。在金属导体中,电流是靠自由电子的运动输送的,在电解液中则是由带电的离子来输送电流。在电解液中由于正负离子的电荷相等,所以不显电性,我们叫做电中性。当我们对电解液施加电压时,由于强大的电场的吸引力,离子分别跑向与自己极性相反的电极。阳离子跑向阴极,阴离子跑向阳极。它们的运动使电流得以通过,这就是电解液导电的道理。 2.在电镀过程中,挂具发热烫手,是由于镀液温度太高造成的吗? 答:挂具的发热虽然与溶液的温度有关系,但主要的原因是: (1)通过挂具的电流太大。 (2)挂具上的接触不良,电阻增高而使挂具发热。 3.控制电镀层厚度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答:控制电镀层厚度的主要因素为电流密度、电流效率与电镀时间。 4.黄铜镀层与青铜镀层是同一样的台金镀层吗? 答:不是,黄铜镀层是铜和锌的合金镀层,青铜镀层是铜和锡的合金镀层。 5.法拉第定律是表示什么关系的,试述法拉第的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 答:法拉第定律是描述电极上通过的电量与电极反应物重量之间的关系的,又称为电解定律。 法拉第第一定律:金属在电解时所析出的重量与电解液中所通过的电流和时间成正比。 W=KIt W——析出物质的重量(g) K——比例常数(电化当量)

t——通电时间(小时) 法拉第第二定律:同量电流通过不同电解液时,则所析出金属之重量与各电解液之化学当量成正比。 K=CE C——比例常数。E——化学当量 6.为什么镀件从化学除油到弱酸蚀,中间要经清水洗净? 答:因为通常的化学除油溶液都是碱性的,如果把除油溶液直接带进酸腐蚀溶液中,就会起酸、碱的中和反应,降低了酸的浓度和作用。中和反应的生成物粘附在工件上,会影响镀层的质量。故工件在化学除油后,一定要经清水冲洗干净,才能进入酸腐蚀的溶液。 7.电镀层出现毛刺、粗粒,通常是那些原因造成的,如何解决? 答:镀层出现毛刺、粗粒,主要是镀液受悬浮杂质污染所造成的。其来源是:空气中的灰尘、阳极的泥渣、金属杂质的水解产物。此外,还有镀液成分不正常和操作条件不合要求等等。解决的办法是:调正镀液成分和操作条件。如果是悬浮杂质所造成,则应将镀液过滤。 8.配制电镀液的基本程序如何: 答:配制电镀液的基本程序如下: (1)将汁量好的所需电镀药品先放入开料槽(小槽)内,再加入适量的清水溶解,注意勿将药品直接倒入镀槽内。 (2)溶液所含的杂质,可以先用各种化学方法清除,并以活性炭处理。 (3)已处理静置好的溶液,滤入清洁的镀槽中,加水至标准量。 (4)调节好镀液工艺规范(pH值、温度、添加剂等)。 (5)最后用低电流密度进行电解沉积,以除去其它金属离子杂质,直至溶液适合操作为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