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镀基础知识讲座
电镀基础知识培训 ppt课件

电镀基础知识
镀 前 处 理 — 清
初级职能培训
洗
清洗及水洗是电镀工艺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水洗质量的好坏对于电镀工艺的稳定性和电镀产 品的外观、耐蚀性等有很大影响。主要防止镀液 带入下一次工序污染镀液。不同的清洗方法,有 不同的清洗效果。逆流清洗需用的水量比其他清 洗方法用水量少,有利于废水的处理和回收利用。 一般用来清洗的为自来水,浓水,纯水等。
电镀基础知识
2.电解液中导电盐的影响
初级职能培训
增强溶液导电性,提高分散能力。
3. 电解液中缓冲剂的影响 增强溶液导电性,提高分散能力。
4.电解液中活化剂的影响
阳极活化剂,能促进阳极溶解,使镀液中镍离 子得到正常补充,氯化物含量过低,阳极易钝化, 过高,阳极溶解过快,镀层结晶粗糙。
电镀基础知识
5.添加剂的影响
实际生产验证故障是否真正解决。
电镀基础知识
电镀设备
初级职能培训
镀槽,电器设备,行车,挂具等。
生产设备的状况关系到产品的品质。生产线 的设备必须在生产的时候是完好的。要求操作 者做好生产线的维护和保养。保证在一个维护 周期内生产线可以正常的运行没有故障和品质 问题。生产线的维护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合 理有效的维护计划和方法,并将维护的情况形 成记录。
电镀基础知识
电镀阶段—电镀原理
电源
O2 + H+ Ni++ OH阳极 阴极 _ H2
初级职能培训
+
O2
Ni
阳极
电镀基础知识
电镀阶段—电镀原理(以镀镍为例)
阴极反应
Ni2+ + 2e2H+ + 2e阳极反应 Ni Ni2+ + 2eNi (金属) H2
电镀知识讲座电镀基础知识

电镀知识讲座电镀基础知识2.1 電鍍之定義電鍍(electroplating)被定義為一種電沈積過程(electrodepos- ition process),是利用電極(electrode)通過電流,使金屬附著於物體表面上,其目的是在改變物體表面之特性或尺寸。
2.2 電鍍之目的電鍍的目的是在基材上鍍上金屬鍍層(deposit),改變基材表面性質或尺寸。
例如賦予金屬光澤美觀、物品的防鏽、防止磨耗、提高導電度、潤滑性、強度、耐熱性、耐候性、熱處理之防止滲碳、氮化、尺寸錯誤或磨耗之另件之修補。
2.3 各種鍍金的方法電鍍法(electroplating) 無電鍍法(electroless plating) 熱浸法(hot dip plating) 熔射噴鍍法(spray plating)塑膠電鍍(plastic plating) 浸漬電鍍(immersion plating) 滲透鍍金(diffusion plating) 陰極濺鍍(cathode supptering)真空蒸著鍍金(vacuum plating) 合金電鍍(alloy plating)複合電鍍(composite plating 局部電鍍(selective plating) 穿孔電鍍(through-hole plating) 筆電鍍(pen plating)電鑄(electroforming)2.4 電鍍的基本知識電鍍大部份在液體(solution) 下進行,又絕大部份是由水溶液(aqueous solution)中電鍍,約有30 種的金屬可由水溶液進行電鍍, 由水溶液電鍍的金屬有:銅Cu、鎳Ni、鉻Cr、鋅Zn、鎘Cd"、鉛Pb、金Au、銀Ag、鉑Pt、鈷Co、錳Mn、銻Sb、鉍Bi、汞Hg、鎵Ga、銦In、鉈、As、Se、Te、Pd、Mn、Re、Rh、Os、Ir、Nb、W 等。
有些必須由非水溶液電鍍如鋰、鈉、鉀、鈹、鎂、鈣、鍶、鋇、鋁、La、Ti、Zr、Ge、Mo等。
电镀基本知识-课件

总结:在注塑工艺中,射胶速度过高,会造成剪切速率过 高,使得橡胶粒子径向迁移速率增大,不利于橡胶相的分 布。材料温度和模具温度过底,造成模壁附近形成高剪切 场,使得橡胶粒子取向,变形严重,分布不均匀。因此, 射胶速度过高,材料温度和模具温度过底都有可能造成橡 胶相分散不均匀,影响ABS材料与电镀层的结合力。从而 在冷热循环测试时出现起泡,起皱,开裂,剥落等现象。 冷热循环测试不过与表面应力有关系 冷热冲击测试不过于结构应力有关系
水洗 水洗 敏化 水洗 活化 水洗 全光镍 微孔镍 水洗 水洗
水洗 水洗
水洗 还原 水洗 化学镍 活化 水洗 水洗 铬前活化 水洗 下挂
通过化学腐蚀,在塑胶表面形 成微观粗糙,以确保化学镀时 所需要的“锁扣效应”;以此 提高塑胶与镀层的结合力
通过吸附作用在塑胶表面吸附一 层含有催化活性的胶体钯颗粒
通过电化学方法在化学镍 上镀一层铜或镍,提高镀 层的导电性
水洗 下机 烘干
SC1无半光镍,微孔镍
四、电镀产品的结构设计
1) 电镀用的ABS塑料,其成份比例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否 则将影响镀层和塑料的结合 (1)丁二烯含量控制在18-23%; (2)含水量不高于0.1%; (3)SC0、SC1等级,注塑次料(指水口料、不良毛坯) <40%;SC2等级,100%原料 2)产品拐角处要尽量倒R角,外R角应≥1mm,内R≥0.5 3)深孔处深度不超过其直径的1/2~1/3,对于深孔可增加电 镀塞子,公司现有类型见 电镀塞子汇总 4)辅助挂点: ①产品壁厚要达到2.5mm,太薄产品会变形,可带浇口电镀 ②产品异形无挂点位置,需增加辅助筋条;
要提高两者间的结合力,就必须增加两者间的接触面积或 增加着力机构。
电镀知识培训讲义

电镀产品检验内容 3-4 电镀层厚度检查
⑥镀层厚度测试: ★ 检测方法,厚度测试仪. ★ 由供应商提供报告. ★ 检查时对应检查.
电镀产品的检查内容 3-5. ROHS(提供SGS)
电镀培训讲义
2010.10
编制:伍海光
目录
1. 电镀原理 2. 镀种的介绍 3. 电镀产品常见的不良问题 4.电镀产品的检查内容 5.电镀产品的测试内容
电镀原理
电镀知识
一、电镀原理 1.阳极释放阴离子,阳极(产品)吸收阳离子形成电镀层最后 通过钝化等处理,形成致密的电镀层及各种颜色(彩锌,兰 锌)。 2. 通过表面化学反应的原理在表面形成涂层(煲黑) 二、电镀种类(以下均会影响尺寸) 1、镀镍(电叻/电镍、黑叻、哑叻、亮镍) 2、无电沉镍(化学镀镍) 3、镀锌(彩锌、兰锌、白锌、黑锌、黄锌) 4、镀铬(硬铬、光铬、哑铬) 5、镀铁氟龙(如:1101-3060014) 6、煲黑 7、电解抛光 8、氧气黑,阳极氧气
黄 斑
2-5电镀产品检查常见问题
生 锈
2-6电镀产品检查常见问题分析
☆镀镍
★ 起皮,脱落 原因:PH太高,镀前处理不良有机杂质过多。 ★ 镀层有麻点 原因:电解液中有有机杂质。 ★ 镀层粗糙 原因:电流密度太大。
☆氰化镀锌
★镀层产生花斑 原因:电解液中铜,铁,等杂质太多。
3. 电镀 产品检验内容
电镀原理
电镀原理
电镀原理
电镀原理
电镀原理
电镀原理
电镀原理
电镀原理
电镀原理
电镀原理
电镀基础知识培训

电镀基础知识培训一、电镀的原理1.1 电镀的基本原理电镀是利用电解作用和电化学还原反应在导电基材表面沉积金属的工艺。
通过外加电流,金属离子在阳极上发生氧化,并通过电解液迁移到阴极上,在阴极上接受电子并还原成金属沉积在基材表面。
这一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电化学反应过程,主要包括阳极氧化反应和阴极还原反应两个过程。
1.2 电镀的影响因素电镀工艺的质量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电流密度、电解液成分、温度、搅拌、阳极和阴极表面的处理等。
这些因素直接影响金属沉积的均匀性、致密性、附着力和成膜速度等性能。
二、电镀的分类按照电解液的成分和金属沉积的方式,电镀可分为多种类型。
常见的电镀包括镀铬、镀镍、镀铜、镀锌等。
2.1 镀铬镀铬是一种常见的电镀工艺,其主要用途是提高金属基材的耐腐蚀性和外观。
镀铬工艺一般采用六价铬盐作为电镀液,通过外加电流将铬沉积在基材表面,形成一层具有镜面效果的金属膜。
2.2 镀镍镀镍是一种通用的电镀工艺,其主要作用是增加基材的硬度、耐磨性和耐腐蚀性。
镀镍工艺一般采用镍盐作为电镀液,通过外加电流将镍沉积在基材表面,形成一层致密、均匀的金属膜。
2.3 镀铜镀铜是一种常见的电镀工艺,其主要用途是提高基材的导电性和焊接性能。
镀铜工艺一般采用铜盐作为电镀液,通过外加电流将铜沉积在基材表面,形成一层致密、均匀的金属膜。
2.4 镀锌镀锌是一种常见的防腐蚀电镀工艺,其主要作用是提高基材的抗氧化性和耐蚀性。
镀锌工艺一般采用锌盐作为电镀液,通过外加电流将锌沉积在基材表面,形成一层紧密结合的锌铁合金薄膜。
三、电镀工艺的步骤电镀工艺一般包括预处理、电镀和后处理三个步骤。
预处理包括除油、除锈、脱脂、清洗等,旨在保证基材表面的清洁度和光洁度。
电镀是将金属沉积在基材表面的过程,旨在改善基材的性能和外观。
后处理一般包括清洗、烘干、检验、包装等,旨在保证电镀层的质量和稳定性。
四、电镀工艺的质量控制电镀工艺的质量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进行质量控制。
教育电镀基础知识第一讲

镀层分类
基本工艺流程
电镀设备
电镀电源
可输出4000A电流的开关式电镀电源-
各种电加热器
过滤机
过滤芯
钛篮
☆ 各种槽体结构图 :
槽体结构:
视窗
溢流
排水
储槽: 储存药水,搅拌、加热、过滤、弱电解 等一般在储槽内进行。容积根据交换速 度,以及使用的时间,子槽容积等因素 来决定,一般Ni、Sn储槽容积250400L,Au、Pd在150L左右,水洗 80-120L。
7 橘皮状 基材很粗糙,或者前处理过程中有过腐
镀层 蚀现象或者有Cu2+存在。
8 疏松树枝 镀液脏,主金属离子浓度高,络合剂
状镀层
低,添加剂低,阴阳极离的太近,电 流密度过大
9 镀层发黑
镀液金属杂质和有机杂质高,添加剂 不足或温度太低。
氧化过程不充分或氧化物来不及溶解
10钝态脱皮 掉,受镀表面仍有氧化物残渣,镀层
赫尔片规格
用
的铜材作赫尔片材料。把
它加工成
的赫尔槽试片。
药水高为50mm。所以有20mm是露在液面之上
的。便于用阴极电夹固定。
赫尔片准备
赫尔槽试片经除油、除锈后,用≥400#水磨砂纸打 磨。打磨方向顺着长度方向,是赫尔槽片的长度方 向,正面和反面应同一标准打磨。打磨后能被水膜 完全亲润。
赫尔槽准备
国外电镀加工订单及自己产品如灯饰、锁具、眼镜、打火机、洁具、 汽车、摩托车配件、装饰五金、电器元件等的出口,对电镀工艺提出越 来越高的技术要求,使之形成了一个“多商品大市场”的经济格局。因 此一个以提高产品质量为中心、以节约能源、原材料、清洁生产,服务 于大市场与高新技术为契机,使我国电镀技术从不同层面都得到了长足 的进步,也对我国电镀技术提出了更多的挑战。
产品电镀知识培训与讲座

電鍍之原理 電鍍之作用 電鍍之分類 邊續鍍之制程 電鍍品質之管制重點
電鍍之原理
定議: 电镀就是利用电解的方式使金属或合金沉积在工件表 面,以形成均匀、致密、结合力良好的金属层的过程
原理: 对电解液施加外加电压,便有电流通过,电解值在电
流作用下被分解的过程叫电解。电解时,电解液中阳 离子跑向阴极,在阳极得到电子被还原。阴离子跑向 阳极失去电子被氧化。例如:在硫酸铜溶液中接入两 电极,通以直流电,此时,将发现在接电源阴极的极 板上,有铜和氢气析出,则析出氧气。如果是铜阳极 则同时发生铜的溶解和氧气的析出 ,从阳极溶解的铜, 补充了电解液中的铜离子的消耗,如果我们在阴极上 挂上经清洗好表面的零件,则铜在零件上會有一個沉 积的过程。
氧化鉛薄膜,使鉛不致進一步氧化 2);增強焊錫性.
電鍍之分類
電鍍分類:
1.電鍍
ex:電鍍銅、金、銀、鎳、錫、鈀
2.化學鍍 ex:化學鎳 、金
3.電鑄:
ex:主要應用於模具之表面處理
4.真空電鍍 ex:真空蒸镀、溅射镀和离子镀几 种类型主要用於塑膠電鍍.
目前我司涉及到的電鍍方式:
连续镀、滚镀、挂镀、噴鍍、遮蔽鍍
電鍍品質之管制重點
2.密着性试验. 1>.用3M胶纸,用力、急速垂直拉起. 2>.用无牙尖嘴钳正反折90度 3>.然后用40倍显微镜观察镀膜有无剥离 现象,有则判NG
3.焊锡性试验 SN温:260+/-5 ℃时间:5S,放在40X放 大镜下測錫面積需達到95%以上
電鍍品質之管制重點
4.膜厚检测: a.测试点必须在功能区域内; (依據檢驗 圖紙標注). b. 满足条件a并且测试点须为该区域内的 低电区.(测点应选在低电压).测量厚度所 采用的仪器为X-Ray膜厚测试仪.采用原 理为X射线穿过镀膜时能量的衰变量来确 定膜厚.
《电镀知识培训》课件

对合格的工件进行包装,并按 照要求进行储存和运输。
03
电镀材料与设备
电镀材料
金属材料
电解液
如铜、镍、铬等,用于提供电镀所需 的导电层和装饰层。
根据不同的电镀需求,选择不同的电 解液配方。
辅助材料
如导电剂、光亮剂等,用于改善电镀 效果和表面质量。
电镀设备
电镀槽
用于盛放电解液,是电镀作业的主要设备。
《电镀知识培训》 ppt课件
• 电镀基础知识 • 电镀工艺流程 • 电镀材料与设备 • 电镀行业应用与发展趋势 • 电镀安全与环保 • 电镀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
目录
01
电镀基础知识
电镀的定义与原理
定义
电镀是一种利用电解原理在金属 表面沉积金属或合金的过程。
原理
通过电解作用,将阳极的金属溶 解并转移到阴极的工件表面,形 成一层均匀、致密的金属镀层。
电镀槽液配置
01
02
03
04
确定配方
根据电镀需求选择合适的电镀 槽液配方。
添加原料
按照配方比例添加各种电镀添 加剂和主盐。
搅拌与过滤
确保槽液混合均匀,去除杂质 和颗粒物。
调整槽液参数
根据需要调整槽液的PH值、 温度等参数。
电镀操作
挂具设计
根据工件形状和大小设 计合适的挂具,确保工 件稳定且均匀接触电极
吸附法
膜分离法
利用吸附剂的吸附作用去除废水中的有害 物质,常用的吸附剂有活性炭、树脂等。
利用膜的过滤作用,使废水中的有害物质 被截留或去除,从而达到净化废水的目的 。
电镀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
电镀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 利用概述
电镀废弃物包括电镀过程中产 生的废液、废渣、废水等,这 些废弃物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 离子和有害物质,需要进行妥 善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镀基础知识讲座(五)电镀的分类有很多,主要是根据镀层种类或者根据获得的镀层性能和作用来分。
表1-1是根据获得的镀层为单金属或者合金镀层来分类的,也就是常说的单金属电镀和合金电镀。
表1-1 常用单金属和合金电镀的种类单金属电镀二元合金电镀三元合金电镀四元合金电镀Zn,Cd,Cu,Ni,Cr,Sn,Au,Ag,Pb,Fe,Pd,Pt,Co,Mn,Rh,In,Re,Ru,Sb,Bi等Cu-Zn,Cu-Sn,Cu-Cd,Sn-Ni,Sn-Zn,Sn-Co,Sn-Cd,Sn-Bi,Au-Cu,Au-Ag,Au-Co,Au-Ni,Au-Sb,Ag-Sb,Ag-Cd,Ag-Zn,Ag-Pb,Ag-Cu,Ag-Sn,Ag-Pd,Ag-Pt,Zn-Ni,Zn-Fe,Zn-Sn,Zn-Co,Cd-Ti,Pb-Sn,Ni-Co,Ni-W,Ni-Fe,Ni-P,Ni-Mo,Ni-Cu,Cr-Ni,Cr-Mo,Cr-Fe,Pd-Ni,Pd-Pt,Co-Fe,In-Pb,Re-Fe,Re-Co等Cu-Zn-Sn,Cu-Sn-Ni,Ni-W-B,Ni-W-P,Ni-Co-Fe,Ni-Co-Cu,Cr-Fe-Ni,Sn-Ce-Sb,Sn-Ni-Cu,Sn-Co-Zn,Au-Pd-Cu,Ag-Pt-Pd,Zn-Ni-Fe等Cu-Sn-In-Ni,Co-Ni-Re-P,Au-Pd-Cu-Ni等另外还可以根据获得的镀层功能性来分:防护性镀层、装饰性镀层、耐磨、减摩性镀层,以及抗高温氧化、耐热、电性能、磁性能、光学性能、半导体性能、超导性能、杀菌性能等镀层。
也就是除了在传统的装饰、防护方面的应用外,目前的电镀技术主要是制备一些新型的功能性镀层,如目前大量应用于IT产业的印制板电镀层、磁记录介质膜层等。
还有就是根据金属电镀层的实际状态(如叠层、功能作用等)来划分一些镀层的类型(见图1-1)。
单金属镀层合金镀层复合镀层缎面镍镀层沙面镍镀层装饰镀银层装饰镀铬层图1-1 常见镀层的分类电镀基本概念电镀技术又称为电沉积,是在材料表面获得金属镀层的主要方法之一。
是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在电解质溶液(镀液)中由阳极和阴极构成回路,使溶液中的金属离子沉积到阴极镀件表面上的过程(见图1-1)。
图1-1 电镀过程示意图电镀是众多表面处理技术中的一种历史较长,工艺相对成熟,成本低廉,对国民经济各行业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的技术。
尤其是随着现代工业和技术的发展,许多产品零部件在使用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非常特殊的工况条件,如严酷的腐蚀环境,磨损、摩擦环境,特殊的细孔(计算机线路板),电池等,这对零部件表面电镀层的功能性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要求高的耐腐蚀性、抗高温氧化性、良好的导电性、高的硬度、高的耐磨性和减摩性、微细加工的均匀性以及其它某些特殊的物理、化学特性等等。
一些特殊的超导性质、磁学性质、半导体性质以及杀菌特性的功能膜层等都希望用电镀的方式在零部件表面获得。
因此,用电镀技术获得功能性膜层已经成为现代应用电化学工作者重点研究的方向之一。
而且通过它获得各种功能薄膜材料已经成为工业界应用功能膜层材料可选择的重要技术之一。
第五讲──电镀液的组分及其作用1 镀液的主要组分镀液的主要组分是指镀液中不可缺少、量又较多的组分。
1.1 水水是电镀液不可缺少的最主要组分,是电镀液中溶解其他可溶性组分(溶质)的溶剂。
水的电离特性、电解反应及水质好坏,是必须严重关切的问题。
1.2 主盐1.2.1 主盐的作用主盐是指形成镀层组分的金属盐类,为必不可少的组分。
其多数为强电解质,在水中几乎百分之百电离成金属离子与酸根。
单金属电镀只需一种主盐,二元合金电镀需2种主盐(如镀青铜需铜盐与锡盐),三元合金则需3种主盐(如三元仿金镀需铜盐、锌盐、锡盐)。
可溶性阳极电镀,镀液中金属离子还原消耗后可由阳极溶解补充;而不溶性阳极电镀(如镀铬与用钛网镀铂作阳极的无氰镀金),则应及时补充含镀层金属的化合物来补充消耗。
1.2.2 主盐的影响主盐浓度越高,扩散传质速度越快,浓差极化越小,允许采用的阴极电流密度越高,镀层越不易烧焦,这是任何电镀的一条共同规律。
对于光亮性电镀,主盐浓度高些,光亮整平的阴极电流密度范围向高电流密度区移动,而低电流密度区光亮整平性可能变差。
主盐浓度的提高受某些因素(如主盐的溶解度、络合物电镀的络合比等)的限制,不是想要多高就能做到多高。
对于氯化物镀锌、光亮酸铜这类简单盐电镀,主盐浓度过高反而有害,原因是单靠添加剂产生电化学极化是不够的(添加剂加入过多,有害无益),而必须保持适度的浓差极化(见第四讲),否则镀液分散能力、深镀能力下降,低电流密度区亮度不足,这对滚镀效果的影响更明显。
因此不能片面追求大的允许电流密度而将主盐浓度控制得太高。
对于锌酸盐镀锌,只有苛性钠与氧化锌的质量比(称为锌碱比,以α表示)大于等于10时,镀液才稳定。
氧化锌每增加5g/L,苛性钠应增加50~60g/L,但溶液过浓也有害处。
主盐浓度不能过低。
对于镀亮镍,当Ni2+浓度低于某一临界值时,无论如何加入光亮剂,镀层都不亮。
电镀液的低浓度化可减少投资和带出损耗,但实现的难度很大。
对于六价铬镀铬,即使采用稀土添加剂,铬酐的质量浓度也不能低于100g/L;否则镀液导电性差,温升快,而且杂质容忍量太低,无法控制。
1.3 导电盐1.3.1 导电盐的作用惰性强电解质,它们几乎百分之百在镀液中电离成正、负离子。
之所以叫“惰性”,是因为电离产生的阳离子的析出电位都很负,不会在阴极还原,而生成的阴离子在阳极的氧化电位又很正,不会在阳极被氧化,只有带出损耗。
金属靠其中的电子导电,称为”第一类导体”;而电解质溶液靠正、负离子导电,称为”第二类导体”。
镀液中的正、负离子多,则导电性好。
加入导电盐提高镀液电导率至少有2个好处:一、镀液的电导率越高,其分散能力越好,工件上镀层厚度分布越均匀(详见第八讲);二、当总电流(电流强度)相同时,镀液导电性越好,则槽电压越低,越省电。
对于氯化物镀锌,加入的氯化物主要用作导电盐(Cl–对Zn 2+仅有很微弱的配位作用)。
因钾盐的导电性比钠盐好得多,故宜用氯化钾。
若为省钱而用氯化钠,则得不偿失。
酸性镀铜液本身的导电性很好,不必另加导电盐。
但镀镍液中加入硫酸钠与硫酸镁作导电盐,则好处明显。
其中硫酸镁并非完全惰性,镁离子会参与阴极还原,形成微镁镍合金,使暗镍层结晶细化而显得”白嫩”。
配合物(络合物)电镀,因主盐浓度提高受到限制,故常加导电盐。
如HEDP镀铜、金、银等,常加适量碳酸钾作为导电盐。
1.3.2 使用导电盐时应注意的问题导电盐并非越多越好,其含量有一个最佳值。
一旦超过其最佳含量,镀液的电导率反而下降。
这尤如道路上车少时交通不便,车过多了又拥挤不堪,交通不畅。
导电盐过多还有其他副作用。
如氯化钾镀锌液中KCl过多会引起“盐析现象”,降低添加剂中表面活性剂的溶解度,使浊点降低,添加剂呈油状物浮出。
有条件的最好通过测定镀液电导率来确定最佳补加量。
用赫尔槽进行试验时,可用精密数字式电压表与电流表,在液位和电流相同的条件下,加导电盐至电压最低。
1.3.3 导电盐种类的选择原则(1)提高电导的效果。
一般而言,钾盐的导电性比钠盐好;碱性条件下不宜用铵盐,否则NH+呈氨气(NH3)而挥发掉。
(2)电离生成的阴、阳离子对镀液无副作用。
1.4 配位剂(络合剂)产生阴极电化学极化常用两种方法:一是加入具有表面活性的添加剂,其吸附在阴极表面,形成金属离子放电的阻挡层;二是加入配位剂,使简单金属离子转变为“背上包袱”的配离子(络离子),增加其放电难度。
所形成配离子的稳定性应适中。
配离子过于稳定,金属离子放电太困难,镀液中H+会乘机放电析氢,镀层易烧焦,允许阴极电流密度变小;配离子太不稳定,则阴极电化学极化又不足,在碱性条件下甚至会生成氢氧化物沉淀。
配离子的稳定程度受配合物种类、配位剂数量(单配位、双配位、多配位)、配合比、镀液pH、液温等多种因素影响,十分复杂。
1.5 pH缓冲剂加入pH缓冲剂是为了使镀液或阴极界面液层中的pH相对稳定,使其不至于变化太快而超过工艺允许的范围。
1.6 阳极去极剂(阳极活化剂)阳极易产生过大的阳极极化时易钝化,造成导电不良,影响电流分布的均匀性;若是可溶性阳极,则还会溶解不良,造成镀液中主盐金属离子浓度不断下降,电镀效果更差。
加入阳极去极剂(或称阳极活化剂)就是为了防止阳极钝化。
第六讲──电镀的工艺条件1 液温液温指相应工艺镀液允许的使用温度范围。
液温影响对流传质速度、镀液的黏度(进而影响电迁移速度),影响电极电位与表面活性物质的吸脱附性质(进而影响阴极极化效果),影响允许采用的阴极电流密度大小、物质的溶解好坏、镀液组分的交互影响等等。
2 pH当镀液pH低于1时,为强酸性,高于12时为强碱性,而pH在1~12之间时一般都应标明允许的pH范围。
pH的影响有一些规律性的东西。
3 阴极电流密度(Jk)这应当是指工业大生产时对具体工艺适用的平均阴极电流密度范围。
从提高生产效率角度讲,希望采用的阴极电流密度大些好,但实际允许值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包括浓差极化(如搅拌强度的影响)、电化学极化的影响(过大时镀层易烧焦),液温、主盐浓度对传质速度的影响,工件复杂程度与装挂方式的影响,等等,不是想大就大得了的。
光亮性电镀有一个共同现象:阴极电流密度越大、越接近烧焦处的镀层光亮整平性越好,故条件允许时宜采用尽可能大的阴极电流密度。
4 阴阳极面积比(Ak∶Aa)当阴极所用电流密度确定后,对定型产品或尺寸镀铬时,依据工件受镀总面积来确定电流强度I(非定型定量入槽时,依据经验来确定)。
由于阴阳极处于串联状态,阳极的总电流也为I。
一般不规定阳极电流密度Ja。
可溶性阳极的总表面积是变化的:随着阳极消耗,其总表面积不断减小,Ja不断变大。
另外,平板阳极靠镀槽一面究竟有多大面积在有效导电,也很难确定。
因此实际阳极电流密度是很难确定的。
Ja过大或过小都不好:Ja过小,阳极有化学自溶作用时,镀液中主盐金属离子增加快;Ja过大,则阳极极化过大,阳极或呈渣状溶解形成阳极泥渣而浪费,或因析氧等原因而钝化。
因阳极并非所有表面都在有效导电,即使Jk=Ja,Ak∶Aa也会大于1。
故一般要求Ak∶Aa在1.5~2.0之间。
5 阳极材料对于阳极,不仅有面积要求,而且有时还有特殊要求。
有特殊要求时,在工艺条件中应予以注明。
6 搅拌对镀液实施搅拌,可提高对流传质速度,及时补充阴极界面液层中的消耗物。
及时补充主盐金属离子后,浓差极化减小,允许阴极电流密度上升,一可提高镀速,二可减小镀层烧焦的可能性;及时补充光亮剂、特别是整平剂的电解还原消耗,才能获得高光亮、高整平的镀层(所以光亮酸铜与亮镍都必须搅拌)。
搅拌还可及时排除工件表面产生的氢气泡,减少气体针孔、麻点搅拌的主要方式有阴极运动(水平或垂直的阴极移动,阴极旋转,阴极振动等)及空气搅拌两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