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方言知识趣味课堂

合集下载

趣味潮汕话

趣味潮汕话

趣味潮汕话介绍潮汕话是一种方言,主要在中国的广东省潮州市、汕头市及其周边地区使用。

潮汕话有着独特的语音、语调和词汇,因此备受人们喜爱。

以下是一些有趣的潮汕话词汇和表达方式。

1. 索影扭(so iam liu)这个词的潮汕话发音为“so iam liu”,字面意思是“找影子扭”。

这个词用来形容一个人四处找影子遮阳的搞笑场景。

在炎热的夏天,人们常常会找到树荫下或建筑物的阴影处,避免阳光直射。

而当看到有人不停地在寻找影子,并扭动身体以使自己完全处于阴影中时,人们就会用“索影扭”来形容这个滑稽的情景。

2. 撒娇(sa kiau)撒娇是一个广泛使用的潮汕话词汇,在潮汕地区非常常见。

它的意思是娇气、撒娇。

潮汕女孩善于使用这个词,她们会在和亲朋好友交流时,特意用娇嗲的声音和表情来引起对方的注意和关心。

这种方式在潮汕话中被称为“撒娇”,是一种妩媚的表达方式。

3. 慌到茅厕缝(ong do mieu cang)这个词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用来形容一个人非常慌张或紧张的状态。

在潮汕话中,这个词的意思是“像慌到茅厕缝一样紧张”。

茅厕是中国传统的厕所形式,缝指的是厕所中间的缝隙。

在过去,茅厕通常并不是一个非常安全或干净的地方。

因此,当人们感到非常紧张或慌张时,就会用这个词来形容他们的状态。

4. 乌哩哩(wu li li)这个词是一个常用的感叹词,在潮汕话中表示惊讶、不可思议或感叹的意思。

比如,当听到或看到令人吃惊的消息或情景时,人们会说“乌哩哩”。

这个词的发音感觉有点像“wo li li”,所以对于不熟悉潮汕话的人来说可能有点难以理解。

5. 肥大肚(fai daw dau)这个词是潮汕话中用来形容一个人肚子很大的方式。

肥大肚一词与“大肚”这个词的意思相似,但是使用“肥大肚”这个词更加幽默和夸张,具有一定幽默效果。

当看到一个人腹部很大时,人们常常会用这个词来形容。

这个词也可以用来形容某物很大很胖,例如:“这只猪肥大肚好可爱。

潮州话基础教学

潮州话基础教学

潮州话基础教学来源:| 作者:可乐| 2007-08-01 | 收藏推荐投稿分类潮州话是七大汉语方言之一的闽南语之分支。

正如其他汉语方言,潮州话究竟是语言或是方言,至今仍未有定论。

然而,纯粹以语言学角度而言,潮州话以至整个闽南语可看作是独立的语言,因为它们与其他方言不能互相理解。

根据Glossika[2],潮州话与厦门方言互通程度为50.4%,与普通话为46.1%,与粤语则为43.5%。

但是,潮州话却能与一些闽南语的次方言互通,尤其是漳州和泉州的闽台片,可能是因为位于邻近地区。

潮州话和闽台片相交融的地区,方言兼具两者发音特色,如福建的诏安等。

而且,潮州话也有多个种类,潮汕地区居民和海外侨民都操不同的潮州话,其语音有显著差别。

潮州话与闽台片的闽南语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但相互之间差别仍旧十分明显。

其语法与闽台片相同,词汇也有高度对应,语音语调上则差异明显,纵然如此,彼此还算能基本沟通,潮闽人都能快速融入对方的语系里。

根据相似程度,潮州话大致可分为三类:潮州类,包括汕头市(澄海、南澳)、潮州市(饶平)、揭阳市(揭西)。

潮普类,包括汕头潮阳、揭阳普宁和惠来。

陆海丰类,包括汕尾市(陆丰和海丰)。

按照江河流域可以分为以下几种:韩江流域语调;练江流域语调;榕江流域语调;陆海丰区域语调。

历史和地理现代潮州话源自古闽南语。

潮汕先人本来居住在中原一带。

9至15世纪期间,为了逃避战乱,一些闽人往海边迁徙,到达福建莆田,定居一段时间之后,又集体向南迁徙到广东东部,即今潮汕地区。

移民原因很可能是福建人口过剩。

由于地理隔绝,潮州话便逐渐发展为独立的方言。

潮州话的使用地区包括潮州和汕头,也就是其名称的由来;其他地区包括揭阳、潮阳、普宁、潮安、饶平、惠来、澄海、南澳、陆丰、海丰、汕尾、惠东和揭西。

客家话地区大埔和丰顺都有说潮州话的居民。

而饶平、陆丰、海丰等主要潮州话分布区,也有说客家话的居民。

18至20世纪期间,潮汕居民是移居东南亚的主要华人族群之一,故此潮州话成为海外华人的主要方言之一。

潮州冷知识

潮州冷知识

潮州冷知识《潮州冷知识:神秘又有趣的潮州小秘密一提到潮州,很多人可能先想到的是闻名遐迩的潮州美食,像潮州牛肉丸弹到可以打乒乓球,或者鲜美的蚝烙。

但潮州还有不少冷知识,就像宝藏等待着人们去发现。

你知道吗?潮州话可是被誉为中国最古老的官方语言之一呢。

这潮州话里保留了超多古汉语里的音韵和字词用法。

有时候听潮州人讲话就像在听古人穿越时空在聊天。

外地人初来乍到听着潮州话,估计感觉像是在听一门外语。

有次我朋友来潮州玩,听到一个阿伯说“家己人”,他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我跟他解释说这就是自己人的意思,逗得他直笑,说这潮州话简直是文字迷宫的有趣连接。

说到潮州的建筑,那可不是只有宏伟壮观的感觉哦。

潮州的“四点金”“下山虎”建筑风格可讲究着呢。

这不仅仅是住人的房子,每一处设计都有风水上的考量和家族文化传承。

潮式建筑中的木雕、石雕、嵌瓷工艺堪称鬼斧神工。

比如嵌瓷,花花绿绿的瓷片在工匠手中就像拼图高手手中的小块,拼出了飞禽走兽、神话人物,喜庆又漂亮。

但是在其他地方可是很少能见到这么大规模且工艺精细的嵌瓷艺术呢。

还有哦,潮州的工夫茶可不是随便泡泡的。

这泡茶简直就是一场小型的仪式。

从茶具的选择,孟臣罐、若琛杯,一个都不能马虎。

洗茶、高冲低斟,每个动作都有细致的讲究。

我有次请朋友喝工夫茶,朋友急性子,想要快点喝一口,就一把抓起茶壶就往嘴里倒,我赶紧拦住说:“哥啊,这样喝可就毁了这好茶和咱们潮州的茶文化啦,你得慢慢品,就像品尝人生百态一样。

”在潮州,大街小巷到处可见人们慢悠悠地泡着工夫茶,聊天话家常,这也是一种独特的生活方式。

在潮州的乡下,有种奇特的习俗是“出花园”。

这就像是潮州版的成人礼。

孩子到了十五岁,要举行一系列的仪式,意味着要告别稚气,走向成年啦。

这一天小孩子要穿着新衣,吃据说有特殊寓意的食物。

听说以前还有得坐在竹篾做的“花园”里,象征从花园走向广阔天地呢。

这样充满乡土气息又意义非凡的习俗,真的是很有趣。

潮州就是这样一个有底蕴、有趣味的地方,它的冷知识背后有着潮州人对家族、对传统文化的深深眷恋和热爱,就像一壶悠长的工夫茶,越品越有味儿。

潮州方言趣谈(二)

潮州方言趣谈(二)

潮州方言趣谈(二)腈肉·精肉“腈肉”(潮晶)即瘦肉,也叫赤肉。

和肥肉、白肉相对。

“腈”《集韵》;“咨盈切,音精。

肉之粹者。

”《玉篇》:“于盈切,腈肉也。

”.“腈肉”一词,名种辞书,均无编入。

惟在著名长篇古典小说《水浒》有两次见到。

其第三回云:“鲁达坐下道:‘奉着经略相公钧旨:要十斤精内,切做臊子,不要见半点肥的在上面。

’……郑屠道:‘说碍是,小人自切便了。

’自去肉案上拣了十斤精肉,细细切做臊子。

”《水浒》著者施耐庵,元末明初人,原籍钱塘,一说苏州,后迁居兴化,又尝在钱塘做官二年。

写上“精肉”一词,可能是扛浙一带流行口语。

“精肉”和“腈肉”音义一致。

精音晶,不作精选的肉解。

潮语精也音晶,不读增。

说法有“精肉比白肉好食”、“我要买一斤净精肉,勿白肉”等。

筍“筍”,通作“榫”。

某些器物的零件或部件上利用凹凸方式相连接的凸出部分叫筍,也叫榫,榫头、榫子。

《现代汉语辞典》已没有“榫”用作榫头、榫子的义项。

只有榫、榫头、榫子、榫眼的词汇。

“卯”、筍的相连接处的凹入部分叫卯,也叫卯眼。

“脱筍”,大凡卯不相连接时,叫脱筍,也叫脱卯。

引申义指原来联系着的事物失掉联系,或原来应联系着的事物没有联系起来,看出有破绽的样子的意思。

潮语还保留古汉语“筍”作榫义。

有“者张(只)椅个筍出来”说法。

又“卯”,有作动词用,如说“请你出力卯一下。

”《水浒传》第三十九回:“萧让便道:‘小人雕的图书,已无纤毫丝错,怎见得有脱卯趾?“晁盖并众人听了,请问军师道:‘这封书如何有如脱卯处?’”收煞“煞”,同“杀”,其中一义为结束,收束。

《中华大字典》“煞”条;“俗谓结束曰煞。

如云收煞,煞尾。

文法有所谓煞笔,词曲有所谓一煞二煞。

”潮语义同,有“你会起头煞尾”、“者件事有是乜结煞”等说法。

例;元·周密《齐东野语·降仙》:“年年此际一相逢,未审是甚时结煞。

" 老舍《骆驼样子》:“杀好了腰,再穿上肥腿的白裤……”“收煞”,同“收杀”,是收束、结束、结局或收尾的意思。

潮州话基础教学

潮州话基础教学

潮州话基础教学来源:| 作者:可乐| 2007-08-01 | 收藏推荐投稿分类潮州话是七大汉语方言之一的闽南语之分支。

正如其他汉语方言,潮州话究竟是语言或是方言,至今仍未有定论。

然而,纯粹以语言学角度而言,潮州话以至整个闽南语可看作是独立的语言,因为它们与其他方言不能互相理解。

根据Glossika[2],潮州话与厦门方言互通程度为50.4%,与普通话为46.1%,与粤语则为43.5%。

但是,潮州话却能与一些闽南语的次方言互通,尤其是漳州和泉州的闽台片,可能是因为位于邻近地区。

潮州话和闽台片相交融的地区,方言兼具两者发音特色,如福建的诏安等。

而且,潮州话也有多个种类,潮汕地区居民和海外侨民都操不同的潮州话,其语音有显著差别。

潮州话与闽台片的闽南语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但相互之间差别仍旧十分明显。

其语法与闽台片相同,词汇也有高度对应,语音语调上则差异明显,纵然如此,彼此还算能基本沟通,潮闽人都能快速融入对方的语系里。

根据相似程度,潮州话大致可分为三类:潮州类,包括汕头市(澄海、南澳)、潮州市(饶平)、揭阳市(揭西)。

潮普类,包括汕头潮阳、揭阳普宁和惠来。

陆海丰类,包括汕尾市(陆丰和海丰)。

按照江河流域可以分为以下几种:韩江流域语调;练江流域语调;榕江流域语调;陆海丰区域语调。

历史和地理现代潮州话源自古闽南语。

潮汕先人本来居住在中原一带。

9至15世纪期间,为了逃避战乱,一些闽人往海边迁徙,到达福建莆田,定居一段时间之后,又集体向南迁徙到广东东部,即今潮汕地区。

移民原因很可能是福建人口过剩。

由于地理隔绝,潮州话便逐渐发展为独立的方言。

潮州话的使用地区包括潮州和汕头,也就是其名称的由来;其他地区包括揭阳、潮阳、普宁、潮安、饶平、惠来、澄海、南澳、陆丰、海丰、汕尾、惠东和揭西。

客家话地区大埔和丰顺都有说潮州话的居民。

而饶平、陆丰、海丰等主要潮州话分布区,也有说客家话的居民。

18至20世纪期间,潮汕居民是移居东南亚的主要华人族群之一,故此潮州话成为海外华人的主要方言之一。

美妙的潮州方言(二)

美妙的潮州方言(二)

美妙的潮州方言(二)七、动物雌雄的称呼在潮州方言中,与北方方言一个非常不同的,也就是外地人想学潮州方言难以理解的,就是对动物雌雄的叫法了,这里有二个不同:第一,是语法的不同,普通话都是公、母在前,再加上一个动物名,如:公鸡、母鸡,公马、母马,雄虎、雌虎等,但潮州方言却是动物名在前而雌雄在后,如母鸡叫为鸡母,母鹅叫做鹅母。

其实这样的叫法我们不能说是语法错误,什么才是正确的?我认为这样叫更能体现潮州方言的美妙!第二,对雄性的叫法有多种多样,就象中文的量词之于英语一样,你们说北方方言的也难以理解潮州人的这样叫法,就象说英语的人不能理解中国人为什么有那么多的量词,一条、二根、三块、四台……等等,潮州方言也有说北方方言的不能理解和掌握的,那就是对雄性动物是称呼:公鸡叫做“鸡安”(安的意思见第一贴),公鸭、公鹅叫做鸭王、鹅王(国王、大王的意思),公猪的叫法最特殊,叫做猪哥,那是潮州人对公猪一尊称了,从这里可以看出农耕社会对于猪的重视。

公狗叫狗牯(古的意思就是公的)母牛叫牛妈,公牛叫牛牯,把母牛叫做牛妈,也看得出农耕社会对牛的重视。

对于不常见的动物,一般是动物名加上母来表示雌性,用动物名加上牯来表示雄性。

狮母、狮牯,等等。

对于外地朋友,你会觉得奇怪吗,你会觉得潮州方言的美妙吗?八、集约化发声这也是潮州方言的美妙所在,好多情况下,北方方言要二三个字才能说明的,潮州方言一个音就搞定了,如果,当然北方方言也有,比如不好称为孬,但潮州方言还有更多更丰富的这种写法和读法:不好=孬,读音为不的声母+好的歆母不要(不欲)=(打不出,上是不下为要,读普通话的“买”,不的声母加欲的歆母)足够=足用。

该字写为足在上用在下,读(拉2),主要用于女性人名,特别是生了太多女孩的人家,所以一看那个女孩用上这个字,就知道她是老三或者老四以上的。

不用=(写不出字,读min4)。

潮州方言一个字,普通话要说一大堆,比如,潮州人说你这个人“过熟(熟潮音读为色)”,那可不是说这个人是个色狼,而是说这个人非常滑头,非常会算计,非常成熟。

潮汕方言知识趣味课堂(课堂PPT)

潮汕方言知识趣味课堂(课堂PPT)
整合者:黄晓艺 蔡梦 周丽漫
1
潮汕话,又称潮州话,是全国八大方言 区中闽南方言的次方言,潮汕人的方言 ,也是现今全国最古远、最特殊的方言 。
瑞典汉学家高本汉曾经说过 : “汕头话是现今中国方言中最 古远、最特殊的。”
2
潮汕话独特之处的突出表现:
其内部不同地区之间有微妙、有趣的差别。 难学 与古汉语联系密切 语言生动幽默,富有表现力。
5
咸(注意和繁体字的比较) 潮汕话: 咸涩鬼——吝啬的人; 咸菜——味道咸的一种腌制的菜 买咸——买菜,泛指所要买的蔬菜鱼肉等; 咸碟、咸书——有色情内容的碟、有色情内容的书; 咸运——倒霉、坏运气 粤语: 下流好色的东西——咸湿、咸碟、咸书、咸话 咸湿——淫秽、好色,由咸味引申出来; 咸碟、咸书、咸话——有色情内容的碟、有色情内容的书(繁体!! 咸鱼——腌制的鱼,也有比喻义,要晒干,跟干尸类似,代指死人,如“看那里有 卖咸鸭蛋——除了指卖腌制的鸭蛋,还代指死亡这一动作; 咸菜——含有皱巴巴的意思 老少咸宜——全、都 咸巴浪——全都
17
通街市夺无——这个在世上是找不到的。 鼻康搭对联——流了两边的鼻血。 平安当大赚——身体健康就相当于赚大钱了 田螺为仔死——形容父母对子女之爱。
18
“田螺为仔死”的来由:
田螺生活在水田中,居住于一个螺旋形的硬壳里。
母田螺怀孩子时也在壳里,要生育小田螺时,必须全
身脱出硬壳,把小田螺生产出来。当它脱壳生产时,
肉圆——肉丸
10
称呼语: 父二母仔——一家子 后生仔——小伙子 姿娘仔——小姑娘 破家仔——败家子
奴仔——小孩 走仔——女儿 仔婿——女婿 新妇——媳妇
11
“新妇”:在普通话中的意思是“新娘”,但在潮
汕方言中不仅有这种用法,今日还依然保留古汉 语的痕迹,作“儿媳妇”用,读成【siŋ1pu6】,

第三讲:潮汕方言

第三讲:潮汕方言
根据乾隆《潮州府志》、《揭阳县志》“方言”部分的记载, 今整理出如下若干词汇:
潮汕历史文化 主讲:吴榕青
18
1、天象地理:
天(读作“梯”)、风(读作“荒”)、云(读作 “溷”)、雨(读作“后”)、露(读作“漏”)、江(读作 “冈”)、水(读作“嘴”)、石(读作“爵”)、朝-眠起、 夕-夜昏。(10个)
潮汕历史文化 主讲:吴榕青
2
1、潮州话于方言区上的归属
潮汕方言是指流行于广东省东南部潮汕地区一带的地方语言, 是闽南次方言的一个重要代表点。
关于闽方言的分区,今根据李如龙的研究,在福建省境内的闽 方言大体可分为闽东(福州、宁德地区)、莆仙方言(莆田市)、 闽南方言(泉州、厦门、漳州、龙岩市区)、闽中方言、和闽北方 言5大次方言。(张振兴:《闽语的分区》,《方言》1985年第3期; 李如龙:《福建方言》,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年,页83-84)。 这5区划分已许多学者所接受,台湾话可归入闽南方言区自无疑义, 然而广东东、西翼和海南的闽语应归入哪一方言区,却又不同的看 法。
汕头市区兼有三大区的特点,可自成一个特殊的方言点。
潮汕方言三大区地域相当接近于宋元时期的海、潮、揭三阳 的分界,可见行政区划对语言的整合起相当的作用。
潮汕历史文化 主讲:吴榕青
12
三、宋元以来潮州话的传承与演变
李新魁先生认为潮汕方言的形成在唐宋时期。(李新魁: 《广东的方言》,广东人民出版社,1993年。)林伦伦提出“潮 汕地区早在秦汉时代便接受中原汉语和古闽语的影响,至魏晋六 朝时期,闽语已在潮汕地区流行”“潮汕话可能在元明时代独立 出来。”(林伦伦:《试论潮汕方言形成的历史过程》,《汕头 大学学报》1988年1、2期)
也有人把它写作“福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田螺为仔死——形容父母对子女之爱。
“田螺为仔死”的来由:
田螺生活在水田中,居住于一个螺旋形的硬壳里。 母田螺怀孩子时也在壳里,要生育小田螺时,必须全 身脱出硬壳,把小田螺生产出来。当它脱壳生产时, 有时碰到风吹水流,把空的螺壳冲走了,当田螺生产 完毕,要回归壳里时,壳已被冲走,田螺的软肉又不 会游动去找螺壳,于是便死了,或被其他水田动物吃 掉。不过,这不是必然的事,而是偶然现象。潮汕人 便以此来作比拟,认为田螺是小动物,尚且如此为着 儿子,何况于人。
•求葡萄——一串葡萄 •领被——一张被子
•正十——不到十而接近十
•只狗——一条狗 •只飞机——一架飞机
(四)俗语 潮汕人说话经常会用到一些当地的 土话和俗语,这些俗语大多联系实 际,贴近生活,包含一些生活中常 见的事物,使表达的意思更加形象 生动,显得饶有趣味
通街市夺无——这个在世上是找不到的。 鼻康搭对联——流了两边的鼻血。 平安当大赚——身体健康就相当于赚大钱了
•大头好脸(好出风头,爱面子) •小微末节(鸡毛蒜皮的事儿)
•人群百众(成千上万人) •天光大昼(天已大亮)
•三人四姓(人心不齐) •土直硬性(梗直不阿) •四亲二情(泛指亲戚) •亡魂丧胆(魂飞魄散)
(七)谚语
•假力洗茶渣(指不该干的事情去干了,结果是吃力 不讨好) •脚皮欠路债(做事情总是没考虑清楚,总比别人多 走一趟) •老实终须在(老实人终有好结果) •未学行,先学飞(讽刺学知识没有先打好基础,想 一步登天者)
(二)有意思的特殊形容词
生——热闹
四直——整齐 路仔、巷仔、雨仔——小路、小巷、小雨 乌过铁皮—— 形容一个人长得很黑 易过食碗水 —— 形容事物很容易办
(三)量词
•个镜——一面镜子 •粒球——一个球

•尾鱼——一条鱼 •十外——十多
•条题——一道题
(一)特殊名词 潮汕方言有着一个非常有特色的言语 现象,那就是独特的名词形式。
一部分是同形同义和异形同义的词语 一部分是形式相同而意义有所区别或截 然不同的词语。
异形同义
着装方面:
衫裤——衣服
饮食方面:
茶米——茶叶 豆干——豆腐
甲仔——马甲
雨遮——雨伞 耳勾——耳环 手环——手镯
买咸——买菜
粿条——河粉 肉圆——肉丸
称呼语: 父二母仔——一家子 奴仔——小孩
后生仔——小伙子
姿娘仔——小姑娘 破家仔——败家子
走仔——女儿
仔婿——女婿 新妇——媳妇
“新妇”:在普通话中的意思是“新娘”,但在
潮汕方言中不仅有这种用法,今日还依然保留古 汉语的痕迹,作“儿媳妇”用,读成【siŋ1pu6】, 如一个女人对她的公公或婆婆很有意见的话, 她会说:“做恁个新妇过干苦。”(做你们的媳妇 真辛苦) 在《孔雀东南飞》里面就有这样的类似用法:“ 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新妇初来时,小 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当中的“ 新妇”就是此等意思。
为何“小孩”叫“奴仔”?
其中蕴涵着一个深刻的文化底域。古时候因为贫 民在社会中的地位非常得低下,他们的孩子肯定 也是地位极其的低下,平民们有着非常浓厚的封 建奴性,于是便自称自己为“低等的奴才、奴婢” 等等,奴才、奴婢的孩子当然就是奴仔了。
同形异义
鸟嘴:指喜欢乱说乱讲,谈论是非的人,十分惟妙惟肖。 姿娘:女人。 咸酸菜:下饭菜的泛称。 痴哥仔:好色鬼。
“田螺喃4(你盒)唔着壳”:
比喻人们离开自己岗位去作别事 。回来时,岗位没有了。
(五)惯用语
•无脚蟹(孤立无援的弱者)
•一肚火(一肚子气) •大细目(偏心眼)
•大细胆(胆子小)
•半桶屎(指知识浅薄)
•半路债(比喻事情只办至一半而停辍)
•老在行(很内行) •有划算(划得来)
(六)成语
•枭过鲎母(枭情绝义) •俏过王莽(蛮不讲理) •心不在马(心不在焉) •大声百喉(嗓门大)
整合者:黄晓艺 蔡梦 周丽漫
潮汕话,又称潮州话,是全国八大方言 区中闽南方言的次方言,潮汕人的方言 ,也是现今全国最古远、最特殊的方言 。
瑞典汉学家高本汉曾经说过 : “汕头话是现今中国方言中最 古远、最特殊的。”
潮汕话独特之处的突出表现:
其内部不同地区之间有微妙、有趣的差别。 难学 与古汉语联系密切
咸(注意和繁体字的比较) 潮汕话: 咸涩鬼——吝啬的人; 咸菜——味道咸的一种腌制的菜 买咸——买菜,泛指所要买的蔬菜鱼肉等; 咸碟、咸书——有色情内容的碟、有色情内容的书; 咸运——倒霉、坏运气 粤语: 下流好色的东西——咸湿、咸碟、咸书、咸话 咸湿——淫秽、好色,由咸味引申出来; 咸碟、咸书、咸话——有色情内容的碟、有色情内容的书(繁体!! 咸鱼——腌制的鱼,也有比喻义,要晒干,跟干尸类似,代指死人,如“看那里有 卖咸鸭蛋——除了指卖腌制的鸭蛋,还代指死亡这一动作; 咸菜——含有皱巴巴的意思 老少咸宜——全、都 咸巴浪——全都
潮汕方言与古汉语的密切联系
潮汕话的确很难学,由此有些人说“潮汕 话很土”,其实,“潮汕话是古,不是土”。 潮汕方言有它独特的性质,它分属八音, 分别为阴平、阴上、阳去、阴入、阳平、 阳上、阳去、阳入,比普通话多了“四音” 。其构成成分也是与普通话有着很大的差 别的。潮汕话有八个声调。
潮汕话保留古汉语八声读法的同时,也保 留了大量的古词用法。如动词的“走”、“食 ”,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跑”、“吃、饮”;名 词的“目”、“新妇”,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眼 睛”、“媳妇”。这些词在古汉语和潮汕话里 大量使用。由于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原 因,潮汕话有着特殊的名词、动词以及形 容词,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规律。
语言生动幽默,富有表现力。
根据相似程度,潮州话大致可分为三类:
潮州类,包括潮州 市(饶平)、汕头 市(澄海、南澳) 、揭阳市。 潮普类,包括汕头 潮阳、揭阳普宁和 惠来。 陆海丰类,包括汕 尾市(陆丰和海丰 。
潮汕话难不难学?
朋友问潮汕話难学不,我說 很难学啊!他問:那“很难学”用 潮汕話怎麼說?我說“HO喔喔”之 後他就放弃学潮汕話了...第二天 又有一个朋友问我其实潮汕話是 不是很好学啊,我只好說是,“ 那很好学应该怎麼說”我說“HoHo 喔”然後他果然又放弃了。
以上这些都属于潮汕方言中极具代表 的特殊词语,充分展现了潮汕语言中的 特殊现象。潮汕方言是古老语言的一个 重要的代表,也表明了潮汕话在古语中 的一个重要的地位,是不可忽视和根深 蒂固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