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方言中有特色的避讳例子分析

合集下载

潮汕俗语谚语典故

潮汕俗语谚语典故

潮汕俗语谚语典故1、无好家神通外鬼潮汕俗语“无好家神通外鬼”意指吃里扒外,胳膊往外拐。

这个俗语来源于一个民间传说。

相传某乡有一户贫穷人家,生活十分困难,常常缺米断炊,过年过节也只能向人家借一点钱勉强度日。

他家的灶神(司命公)总觉得供奉的东西太少了,不若大户人家,有肉有菜。

于是越想越生气。

某日,阎王要抓一个替死鬼。

正巧这事被灶神得知,他觉得报复的机会来了,竟然跑去向鬼差“推荐”自家的主人。

可恨这位“家神”不但没有保佑这家人幸福,反而串通鬼差要来害自已人。

幸好灶神的所做所为都为主人梦中获悉,醒来后气愤万分,遂将灶神牌位扔出门外,连声骂道:“无好家神通外鬼!”2、凡事学大丈俗语:“凡事学大丈”意指做事心中无数,盲目跟从。

“大丈”本指大姨父,潮汕习俗大人跟小孩称呼对方以示尊敬,所以襟弟称襟兄也称“大丈”。

“凡事学大丈”这个俗语,源出民间流传的一则“傻女婿故事”。

传说以前有一位傻女婿要到岳母家祝寿,妻子怕他出洋相,便告诉他:“大姐夫是个知书识理的人,到了我妈家,你就跟他学着做就行了。

”翌日,到了丈母娘(岳母)家,傻女婿便细心注意大女婿的一举一动,认真模仿。

在筵席上,大女婿举杯向丈母娘祝寿,他也举杯祝寿;大女婿为丈母娘夹菜,他也夹菜;规规矩矩,很有风度。

丈母娘心想小女婿虽没读书,也甚懂理,心里很高兴。

席间大女婿掰分一粒蚶吃,并用手帕将蚶壳包下,然后又吃豆粉汤。

小女婿一不留心没看清楚,以为大丈吃蚶是连壳吞下,心想这可能是礼貌吃法。

于是,也拿了一粒蚶放进嘴里,拼命往喉咙里咽。

这谈何容易,他被哽得好苦。

大女婿见襟弟这般傻相,忍不住大笑一声,谁料刚吞下的豆粉丝从鼻孔中喷了出来。

傻女婿见状,惊惧万分,忙把蚶壳吐出,连连说:“大丈啊大丈,你那‘蛤蟆吞涎’已经把我哽得半死。

这一着‘牛囝穿鼻’我确实学不来!”弄得大丈哭笑不得,众人却被逗得哈哈大笑起来。

3、斫断手指头潮汕人比喻某些人做错了事之后决心改正,痛改前非或指某个人下定了决心,总是用“斫断头指头”这个俗语。

经典潮汕俗语及解释

经典潮汕俗语及解释

经典潮汕俗语及解释潮汕俗语是潮汕人的语言智慧,那么经典潮汕俗语及解释你知道吗?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经典潮汕俗语及解释,欢迎大家阅读。

经典潮汕俗语及解释【经典篇】潮汕话:三斗油麻倒无一粒落耳意思:比喻说的话很多,却一个字也听不进去!潮汕话:担死卖变!意思:不接受批评指正,顽固不化!潮汕话:双目劝在裤底!意思:什么都看不见潮汕话:舍衰人!意思:真丢人!潮汕话:无影无迹意思:无依无据经典潮汕俗语及解释【精选篇】潮汕话:块形笠笠,吾北置帽意思:像农夫一样,只配载竹笠!潮汕话:夜路行家,遇着鬼!意思:常去做某件(不正当之类)事,平常不会出事,但是总有就会出事的时候!潮汕话:坛过屎虫意思:形容一个人非常懒潮汕话:公过只鸭意思:看不懂的意思潮汕话:老人脚池又当又臭意思:以缠足布喻讲话长又罗嗦经典潮汕俗语及解释【热门篇】潮汕话:老人试猪脚意思:老人吃猪蹄子,啃不了,只是试试味道如何。

泛指一般的尝试潮汕话:力卖着批担鼻去到下寺意思:形容做事没有得到要领潮汕话:暗过魂宫意思:阴间据说是一片黑暗潮汕话:三更想,半冥反意思:形容没有固定的主见,想法摇摆不定潮汕话:一样粥饭饲千外样人意思:社会复杂,什么人都有潮汕话:唔相信有霞鬼迈银纸个意思:形容人都是喜欢钱.潮汕话:过脚事,歇住歇!意思:过去的事就算了!经典潮汕俗语及解释【最新篇】潮汕话:小到腊搭咚戏!意思:疯到无药可救!潮汕话:无变烧护!意思:就是一件到了他人能力的极限,无法帮忙的意思!潮汕话:四线担!意思:胡乱说话!潮汕话:卤到咬骨头!意思:就是对某人或某事讨厌到极点!潮汕话:你爱做年物!意思:你要干什么!潮汕话:白仁仔意思:白痴。

潮汕俗语集之一

潮汕俗语集之一

潮汕俗语集之一汫州警察-押蚝饶平汫州以生产牡蛎(蚝)闻名,那里的警察押运的也是蚝."蚝"民间隐指妇女,也指妓女.故以警察抓捕卖淫妇女谓之"押蚝"。

闰六月-热(悦)加个闰的是农历六月,一年里有两个六月,比正常年多热了一个月,故云:“热加个”。

“热加个”谐音“悦加个”,谓一厢情愿,自做多情。

肚痛食酵粿-倒好肚子痛时本来不能乱吃东西,谁知吃了发酵的饼子反而好了。

原来是消化不良引起肚子痛,而“酵粿”中有“酵母”能帮助消化,故而歪打正着,把肚子痛的病给治好了。

“倒好”意谓反而好了,也泛指其他方面的歪打正着。

肚底卵-胎蛋(妥当)肚子里的蛋,胎里的蛋。

“胎蛋”谐音“妥当”,意即稳当。

含屎蛤婆-开嘴就臭嘴巴里含有屎的癞蛤蟆,一开口就满口喷粪,比喻人一开口就说一些不得体的话。

坐船等水-着待乘船要等水顺流,所以要等。

泛指其他方面的需要等待。

坐寅向卯-有望源于民间和生肖相生相克的说法。

寅为虎,卯为兔,以虎对兔,可望得而食之,故谓之“有望”。

泛指其他方面有希望。

身长棺柴短-屈死人身体长,棺材短,把死人给弯屈了。

“屈死人”这里指屈的是死人,双关指把人给委屈死了。

“死”作形容词补充说明“屈”的程度。

秀才读弦诗-六六尺(漉漉淖)读书人读民间器乐曲谱,把“六六尺”读成与“漉漉淖”谐音。

而“漉漉淖”一义又指稀烂,比喻境况糟糕极了。

弦诗,潮州器乐曲谱。

秀才读曲谱-唔知尺六(查流)读书人不懂得民间艺人的曲谱,把“尺六”读成“查流”,“唔知尺六”比喻不知就里,不懂行情。

秀才食(月劳)饼-有日典出潮州民间故事,讼棍夏雨来有一次来到一饼店前,很想买一个饼尝尝,可身上又没钱。

故一边想着,一边自言自语地嘟囔着:“有日......有日......。

”其意谓有朝一日终要来买饼一饱口福。

但店主知其是著名讼棍,以为他说的是有朝一日要来找麻烦,赶快奉上饼子,请他享用。

“有日”现多用以比喻总有一天能实现愿望。

秀才担粗桶-学无用读书人还挑粪肥,学不成。

旧时认为,读书是为了当官或干大事,如果读书后还在乡下挑肥务农,当然是学无所成了。

对潮汕地区饭桌上的禁忌的调查报告

对潮汕地区饭桌上的禁忌的调查报告

组员:0803陈洁(20080101327)0803邓淑英(20080101001)李晓涛王丹维对潮汕地区饭桌上的禁忌的调查报告潮汕人向来热情好客。

这里“好客”的“好”字有两重含义,一是善于接待客人,即待客之道颇为世人所称道;二是喜欢作客,即善于走访亲朋好友,联络感情。

亲友来访,好客的潮汕人当然少不了要留客人吃一顿饭,炒几个小菜,喝几杯小酒,侃侃大山,人与人之间顿时就倍感亲近,其乐融融。

然而,无论作为主人还是客人,饭桌上的禁忌却都是要熟记于心的。

只有这样,主人方能让客人感受到宾至如归的温暖,客人在饭桌上的礼貌也能让主人感觉舒心。

潮汕地区有独具地方特色的饭桌禁忌。

在这些禁忌中,其中不乏有益的东西,但是又因许多因素的影响,难免存在一些糟粕。

本次对于潮汕地区饭桌上的禁忌的调查苟且从民俗学的角度出发,以民俗学的眼光来面对这些良莠并存的饭桌禁忌。

【调查目的】:1.潮汕文化作为中国文化中的一个分支,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而饭桌上的禁忌礼仪则是潮汕文化的一个小侧面,从这个小侧面可以折射出潮汕居民的许多传统观念,有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潮汕文化。

2.从民俗学的角度出发,通过查阅资料和实地考察访问,加深对民俗学的理解和学习,同时提高自身的社会实践能力。

【调查对象及一般情况】调查对象:普宁市大坝镇横山村老人会、居委会一般情况:老人会的人既有35~45岁的管理人员,又有55岁以上的老人。

这一部分人对潮汕地区的传统文化较为了解,且人数众多,有利于收集资料。

【调查方式】1. 实地考察与访问的方式。

本次调查我们趁亚运会放假之际,回到老家进行资料的搜集,期间走访了村里的老人会和居委会,和这些质朴的村民和村民代表进行了愉快的交流。

2. 网上资源:为确保调查结果的客观性和可参考性,我们还亲自到到网上各个潮汕人的论坛,如“潮州小桥流水BBS”、“普宁论坛”“榕水社区”上发帖,将自己实地调查所得的资料发在BBS上,让广大潮汕网友加以证实,以确保得到的资料更加真实。

潮汕民间禁忌民俗文化

潮汕民间禁忌民俗文化

潮汕民间禁忌民俗文化
潮汕民间禁忌民俗文化
潮汕文化历史悠久,内容丰富,风格独特。

生活在潮汕大地的人民深爱它的陶冶。

每个潮汕人的身上,不管是思想,语言,或者动作,无时无处不表现着本土文化的'特征及其影响。

特别是在潮汕民间的流传的一些有意思的禁忌,更带有浓厚的风俗民情。

(一)衣着禁忌
1、小孩的衣服不能晾在露天的地方于夜,怕鬼神会收了小孩的魂魄。

2、衣服不可反穿。

据潮俗可知,守孝的人会将衣服反过来,然后穿在亡者身上。

3、缝补衣服时衣服不可穿在身上。

因为缝针中穿有线。

而针属铁,线即绳,若不将衣服脱下,缝补时也即是在下铁索咒,不久怕有入狱之灾。

(二)进餐禁忌:
1、忌菜席上摆3个菜;席上三菜是死囚在即将被斩首时吃的。

2、忌摆放筷子时,将之置于碗的两旁;意味着快分开,筷与快谐音。

3、忌游筷;即拿着筷子在各式饭菜上边游动。

主人游筷,意为无诚意招待客人;小孩游筷,怕长大后做事犹豫不决,不认真,成不了材。

4、忌将筷子插在饭碗中央;犯着祭拜的插香状。

5、忌用餐时使用长短筷;怕每逢外出要乘船会搭唔着渡。

6、忌捧着饭碗边走边吃;则魂不守舍,怕读书工作生活时不经心,无成就。

7、忌将盘或碟当作碗盛饭吃;意味着肠肚浅器量小,心胸狭窄,成不了大器。

8、忌完餐后存饭粒于碗底;怕以后会娶麻脸妻或嫁麻脸夫。

9、忌饮茶提起茶杯时擦盘边缘;带有寻衅、惹事的意思。

10、忌在客人未完餐时收拾碗筷;表示讨厌客人,在下逐客令。

【潮汕民间禁忌民俗文化】。

【微民俗】潮汕人必读:潮汕俗语典故十二则由来

【微民俗】潮汕人必读:潮汕俗语典故十二则由来

【微民俗】潮汕人必读:潮汕俗语典故十二则由来目录惜落顺势老程三下斧头花杨令公撞碑放屎画大猪假力洗茶渣水滚目汁流离城七铺十嘴九脚仓王茂生进酒孬过金章婆狗母蛇假龙庵埠老爷大细目1、惜落顺势“惜落顺势”这一句俗语是指疼爱下辈人是一件非常自然的事,而孝敬上辈人,却是很少人能够八面做到。

据说,过去韩江边有一个专卖豆粿的老汉。

老汉做的豆粿,十分好吃,很有名声。

远近的人都跑到他这里吃豆粿。

不少人吃完后,意犹未止,掏出钱再买一盘,叨念道:“确实好吃,再买一点回家给孩子们尝尝。

”这老汉,听了之后心里很不是滋味。

他本身就是因为儿子不肖,才要自己日夜操劳。

他想看看到底有没有人是买给父母吃的?但从来一个都没遇到。

这天,一个饥肠辘辘的人来到了老汉的豆粿摊,吃了一盘之后,又再买了一盘,说:“好吃!买一盘给母亲吃。

”老汉心头一热,问:“阿兄,有没有儿女?”这过客说:“儿子尚小,日子还长,今后吃的机会多着呢。

母亲操劳一生,买一点小吃孝顺,不过份。

”老汉一听,马上声明不收这过客一分钱。

过客好些不理解。

老汉说:“我在这里卖了半辈子豆粿,买回家的都说要买给儿女吃,还没见过买给父母吃的。

这盘豆粿,我白送了。

”这过客才恍然大悟,对老汉说:“惜落顺势,人这常情。

”2、老程三下斧头花潮汕俗语“老程三下斧头花”是形容一个人做事情开局很有一股蛮劲,但缺乏后劲和韧劲。

这典故出自唐朝名将程咬金身上。

演义和戏曲中写到这程咬金,说他有一身好力气,使一把大板斧,作战时候,许多人都敌不过他的三板斧。

所以,都有以为他有神力。

有一次,隋将宇文成都带兵去攻打瓦岗寨。

这宇文成都是当时天下第二条好汉,力大无穷。

当他带兵来到的时候,程咬金不得不提斧迎战。

第一斧,宇文成都被震得虎口生痛;第二斧,宇文成都的虎口被震裂;第三斧,两臂发麻。

宇文成都正想撤马回营,程咬金的第四斧有气无力的,方知道程咬金力量只集中在三板斧上。

这是个全国性的熟语,但程咬金这个人物潮人也很喜爱,故这熟语也很早在潮汕生根,俗语的说法也按潮语特点给以改造。

潮汕这8个“奇葩”称谓,不是潮汕人,你绝对看不懂!

潮汕这8个“奇葩”称谓,不是潮汕人,你绝对看不懂!

潮汕这8个“奇葩”称谓,不是潮汕人,你绝对看不懂!曾经听过这样一个笑话同学问我“潮汕话鸭子怎么说的”我说“啊”她重复问“潮汕话鸭子怎么说”我说“啊”她有点气地问“潮汕话鱼,怎么说的啊”我说“呵”然后她再也没有理我了潮汕话对外地人真是一头雾水公过只鸭!有时候,一些奇特的称谓却也让本地人一脸懵逼!1. 称谓儿女有重男轻女意识潮人对儿女称谓,当面称呼其名或呼“阿弟”“阿妹”有昵称情意,并无重男轻女意识背面称呼男的为逗仔,女的为走仔(逗仔是逗留在家,走仔是嫁出之意)2. 夫妻称谓最奇特从前潮语区人夫妻之间就是没有专名一声“喂”就算是对对方的称呼背面称呼,有时假借一个“伊”字或用一个“阮姿娘人、阮大埠人、阮安、阮亩”来述说的3.”七姑八姨三老妗“潮人讽刺那些善于攀亲带故的人的一句俗语旧时潮汕地区,村民的亲属称谓、亲疏、尊卑关系是十分复杂的说也说不完,道也道不清故借用“七姑八姨三老妗”喻之4. 对父母的称谓平日面称多称阿伯阿叔、阿姆阿婶、阿爹阿娘、阿姨阿舍(即少爷)阿兄、阿主,阿嫂阿姐此称谓从村里传承而来当你第一次听到别人对爸妈这样称呼时肯定不明白他(她)们之间的真正关系5. 阿嫂之称呼范围过“宽”潮人对下一辈如侄媳、孙媳背称为侄媳妇、孙媳妇,明明白白但又俱称孙嫂再下一代也称中嫂或亲人阿嫂致使伦序混淆。

阿嫂之称实过宽6. 妈妈ma(第四声)'不是妈妈'潮汕人口语称呼祖母为阿ma(第四声);这个音在汉语拼音中是妈(mā)的去声调即“骂”海神天妃庙,也叫ma(第四声)庙不叫妈(mā)庙天后娘娘叫ma(第四声)祖不叫妈(mā)祖民间俗字,老祖母都写作老祖妈潮汕人“发明”这个ma第四声(妈)字,实在离奇当代许多家庭教示孙子辈称呼祖父为爷爷、祖母为奶奶称呼外祖父为公公外祖母为mama(第四声);7.“潮汕妇女低一辈”潮汕妇女称呼丈夫的兄弟为伯叔称呼丈夫的伯叔为老伯老叔或伯公叔公再上为祖伯(公)、祖叔(公)总之,从与丈夫的不同称呼体现出比丈夫低一辈8. 新妇“新妇”是潮人对儿媳的称谓“妇初到者曰新妇”,这是新妇的原始意义久而久之,新妇就逐渐成了儿媳的呼谓了并一直在潮汕话中保存到今天来源:汕头青旅。

经典潮汕俗语带解释

经典潮汕俗语带解释

经典潮汕俗语带解释热门的潮汕俗语带解释尻仓斗竹扫-长拖拖屁股上装个竹扫把,长得拖在地上,比喻裤子太长,也用来比喻说话太啰嗦,犹“懒婆娘的裹腿-又长又臭。

包公个名-拯(肿)这是流行于揭阳一带的歇后语。

包公名拯,“拯揭阳话跟“肿同音。

“肿潮汕话意为糟糕,完蛋。

饥荒过兴梅-好客典出1943年潮汕饥荒,灾民纷纷拥向客家地区兴宁、梅县等地。

“好客一指喜欢客家地区,此处双关指喜欢结交朋友。

册鱼钻书橱-蚀本蠹鱼在书柜里钻,都是为了吃书本。

“蚀本双关指亏本。

册鱼,专吃书的蠹鱼。

书橱,书柜。

印度总统-甫拉沙前印度总统普拉西,其名字以潮音读之与“甫拉沙接近,后者指马虎应付了事。

仙人放尿-留迹潮州西湖西北岸原有巨石,石上有两个颇大的脚印。

脚印中常年有水,天旱不干,民间传说那是仙人撒的尿,故有此语。

“留迹又泛指其他方面留下的痕迹。

仕角马-行倒退本为象棋术语。

“行倒退,往后退,引申指其他方面后退。

经典的潮汕俗语带解释白糖甜果-俭橙(情)白糖做的年糕,不用橙皮。

“橙与“情潮音相同,“俭情意为不用你来自作多情。

白铁刀-免刮(喝)白铁皮做的刀,不能磨。

“刮,音huah4,指刀在石上或陶瓷口沿上磨以使其锋利.谐音“喝,指吹牛。

“免喝意即别吹了。

也作“白铁刀-孬刮。

白胚落汤糍-缀食甜落汤糍,一种米粉末儿做成的糍粑,上敷芝麻和糖,尚未敷上的便叫“白胚落汤糍,吃时需再蘸上芝麻和糖,所以叫“缀食甜(跟着人家吃甜的),比喻跟着人家捞好处。

白直锁头-一捅就开旧式锁头机关不多,一捅就开了,以此喻人头脑简单,经人一问,便把心里的话毫不隐饰地说了出来。

仙拒脐-堵去堵来拒脐,潮汕民间的一项体育活动:两个人分别用肚脐顶住一竹杠两边,互相向对方进攻,退者为败,进者胜。

有时势均力敌,便时进时退,故潮语叫“堵来堵去(顶过来又顶过去),也泛指其他方面的抵挡。

出窦鸡母-唂唂叫下过蛋刚出窝的母鸡老唂唂地叫个不停,比喻人多嘴啰嗦,喋喋不休。

出宿鸡母-嫁嫁叫刚下过蛋的母鸡,不停地“嫁嫁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潮汕方言中有特色的避讳例子分析
当一个外地人在潮汕农村地区听到孩子叫他爸妈为“阿叔”、“阿伯”、“阿婶”、“阿姨”的时候可能会觉得很奇怪,但其实这是我们当地的一种避亲称呼的风俗习惯。

原因在于:一是父母为了保住孩子不夭折,避开亲热的称呼,从小就教孩子这么叫;有的是因为迷信,认为孩子应移房过祖,不然不吉利,但由于各种原因最终没有送人,就只好在称呼上改变。

儿时对父母这么称呼,长大了还是这么称呼,习惯成自然了。

二是“爸爸、妈妈”过去是城市及有学识家庭中子女对父母的称呼,也有将父母称“阿爹、阿娘”的,农村百姓相对而言就很少用这样的词语,一般还是随俗称呼来得自在。

有的侨属儿子,称呼父母为“阿爸、阿妈”,是“爸爸、妈妈”的变音。

潮汕人对父母的称呼虽然避亲变相,但当父母逝世,哭灵时仍以“父呀!母呀!”哭诉,毕竟父母不在世了避亲称呼也没多大作用了。

潮汕方言中有一句俗话叫“哭父哭母”,指的就是哭灵时的称呼。

在潮汕地区,给孩子取名字时我们会极其注意五行以及不取与前辈名字相同乃至谐音的字。

命名方式有两种途径:一是按辈序命名;二是根据金木水火土五行命名。

第二种命名方式比较普遍,命名前通常会请算命先生根据婴儿的生辰八字推算下命相,看是否五行是否欠缺,欠缺的话则会在名字上体现所欠缺的五行的字,比如一个男婴五行缺水,那他的名字会带有水的成分如“江、浩、清”等字。

但要注意不可以取与前辈名字相同的字,谐音的也不行。

这是中国传统的“子不言父名,徒不言师讳”的伦理思想,潮汕地区保留较多中原传统,这种传统的命名习俗至今还保留着,比如男婴的父亲叫张军,男婴的祖父叫张伟清,那么男婴就不可以取名张小军(与其父亲同“军”字不妥)或张辉青(谐音其祖父的“qing”)以示对前辈的尊敬。

上面两个例子主要偏向于交际称呼方面,接下来我要提的是我们潮汕方言中避讳的诀术方面。

正月,一年之始,潮汕人将它看作新的一年年运好坏的兆示期,所以过年的时候“禁忌”特别多。

言语方面,凡是“破”、“坏”、“没”、“死”、"光”、“鬼”、“杀”、“病”、“痛”、“输”、“穷”、“绝”等不吉利的字眼,都禁忌说出口来。

也忌婴儿啼哭,因为啼哭是“没头彩”,兆示疾病、凶祸。

故这一天即使小孩惹了祸,也不能打他或呵斥他,以免他啼哭不休。

行为方面,端杯、盘、碗、碟要格外小心,不能打坏,要是不慎打坏则会说“hui开嘴,大富贵”(hui是潮汕话“瓷”的一种读音)通过这样一句表达美好祝愿的话来压制本来打破陶瓷物品寓意不好兆头的糟糕寓意,求得心理上的安慰。

每逢春节,走家串户拜访亲戚,去人家家里做客的一方必定要带上一双柑(好事成双),到了人家门前就要把准备好的一双柑平整的拿在手上,然后说上吉利话:“新年好,双柑分宁(给你们)大赚,大吉大利!”这吉利话用我们潮汕话
来讲就是有押韵朗朗上口的特点。

过年去人家那里做客又没有带上柑,这是我们家乡比较避讳的。

因为潮州柑与橘、柑、柚、橙、柠檬等同属芸香料,果实个头比橘子大,而“橘”与“吉”谐音,所以大家都希望带着新年大吉的祝福互相串门道喜。

倘若真的不小心忘记了,这时候应该及时与对方赔礼道歉取得对方的谅解,必要时还要专程跑一趟去买一双柑带到对方家里。

等到拜访结束要离开的时候,对方会拿出一双柑与来与之交换,寓意“二家大赚”,双方过个好年都行好运。

幼儿走路跌倒,母亲将他(她)抱起后,要以饭篱或以手掌,从跌下的地面作舀水之势,舀一下轻拍一次孩子的胸部,口念安慰语:“阿囝bua大,阿囝bua 大(即使孩子跌倒了也会茁壮成长的意思)!”作了三、五次后就算是平安没事了。

妇女们认为孩儿年幼,跌下去受惊吓,会丧魂失魄要把被吓散的魂魄收回来。

念口诀是祈求孩子能够健康成长,不因一次跌倒就对其造成身心不健康的影响。

如果跌得严重受伤受惊吓而得病的话,还要在孩子跌倒的地上摆三碗白饭点香烧纸钱祭煞。

孩儿如跌下水里被救起来,那就更要到跌下的水边作这样的诀术以保平安。

潮汕地区民俗多种多样,潮汕各地区内民俗也不尽完全相同,难免存在着小差异,因为我是潮州市饶平县人,所以所选取避讳例子仅根据我家乡的情况介绍分析,并不能完全代表整个潮汕地区风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