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教案劳动与技术(四年级下册)

合集下载

四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

四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

四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如打扫卫生、整理物品、烹饪简单的食物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劳动实践,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观念,增强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了解劳动的意义,学习基本的打扫卫生技能。

3. 第三课时:学习烹饪简单的食物,了解食物的营养价值。

4. 第四课时:学习制作手工艺品,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5. 第五课时:总结本单元所学内容,进行劳动实践展示。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动手制作手工艺品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示范法、实践法、小组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劳动实践。

2.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劳动实践的表现,包括态度、技能、合作等方面。

2. 学生手工艺品的创意和制作质量。

3. 学生对劳动意义的认识和劳动价值观的树立。

教案内容仅供参考,具体实施时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六、教学资源1. 劳动工具:扫把、拖把、垃圾桶、清洁剂等。

2. 食材:简单的食材,如米、菜、水果等。

3. 手工艺品材料:纸张、剪刀、胶水、彩笔等。

4. 教学视频或图片:有关劳动场景、烹饪过程等。

七、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讲解劳动的意义,引导学生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

2. 演示与讲解:教师展示基本的打扫卫生、整理物品、烹饪食物等劳动技能,并讲解操作要领。

3. 学生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劳动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4. 小组讨论:学生相互交流劳动心得,分享劳动成果。

5. 创意制作:学生动手制作手工艺品,展示自己的创造力。

6. 总结与评价:教师点评学生的劳动实践和手工艺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八、作业布置1. 课后回家实践:打扫房间、整理物品、烹饪简单的食物等。

四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

四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

四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劳动的重要性,认识到劳动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3)培养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体验劳动的乐趣。

(2)引导学生学会简单的劳动技巧,提高动手能力。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观念。

(2)培养学生学会感恩,理解父母辛勤劳动的意愿。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心态。

二、教学内容第1课时:了解劳动的意义1. 导入: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劳动的认识和经历。

2. 讲解:教师讲解劳动的意义和重要性。

第2课时:学习简单的劳动技巧1. 导入:引导学生了解本节课要学习的劳动技巧。

2. 讲解:教师示范并讲解劳动技巧。

3. 实践:学生动手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第3课时:体验劳动的乐趣1. 导入: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在家庭、学校中的劳动经历。

2. 讲解:教师讲解如何在生活中体验劳动的乐趣。

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劳动实践活动,如扫地、擦桌子等。

第4课时:学会与他人合作1. 导入:引导学生谈论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2. 讲解:教师讲解如何在劳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

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劳动实践活动,要求团队合作完成任务。

第5课时:感恩父母,热爱劳动1. 导入:引导学生谈论父母辛勤劳动的经历。

2. 讲解:教师讲解如何感恩父母,热爱劳动。

3. 实践:学生在家中进行劳动实践,体验父母辛勤劳动的辛苦。

三、教学评价1. 学生对劳动的意义和重要性的理解程度。

2. 学生掌握简单劳动技巧的能力。

3. 学生参与劳动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 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1. 教材:四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材。

2. 教具:劳动工具、实物模型等。

3. 教学素材:相关劳动实践活动的图片、视频等。

五、教学建议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劳动技巧。

四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

四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

四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的劳动兴趣和意识。

2. 培养学生学会一些基本的劳动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内容:1. 认识劳动:让学生了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情感。

2. 学习基本的劳动技能:培养学生学会扫地、拖地、擦窗户等基本的劳动技能。

3.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卫生保洁、绿化美化等实践活动。

4. 创意制作:培养学生动手制作能力,如制作手工艺品、种植盆栽等。

5. 团队合作: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良好品质,如开展集体植树、环保宣传等活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基本的劳动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良好品质,以及创新意识和创造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传授基本的劳动技能。

2. 演示法:展示劳动实践操作,让学生直观地学习。

3. 实践法: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4.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相互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劳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学生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的情况。

3.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如团结协作、创新意识等。

4. 学生对劳动的认识和态度的变化。

六、教学准备:1. 教材:四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材。

2. 教具:扫把、拖把、窗户清洁工具、劳动工具等。

3. 材料:手工制作材料、盆栽种植工具等。

4. 场地:教室、校园草地、花坛等。

七、教学进程:1. 课前准备:教师组织学生领取劳动工具,安排劳动任务。

2. 课程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3. 教学新课:讲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传授新的劳动技能。

4.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

5. 创意制作:引导学生进行创意制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劳动与技术全册教案

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劳动与技术全册教案

第一课钉纽扣(学习穿针、打结)教学内容:课文通过“看一看、说一说|”、“想一想、试一试”,“探讨学习”,“学一学、做一做”,“议一议”,“助学提示”,“平安警告”,“评一评”等8个小栏目,指导学生学习钉纽扣的大体方式和注意事项。

让学生知道自己的事自己做。

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学会钉纽扣,教育学是自己的事自己做,常常维持穿着整齐。

2.在感受劳动的乐趣的同时应注意平安。

教学难点:学会穿针和打止结。

教学预备:针线,布块,双眼扣和四眼扣各数粒,一件缺扣子的衣服,相关投影图片。

教学进程:一、揭题导入在日常生活中,每当衣服破了,钮扣掉了,书包裂口了,你如何办?这些事都是说帮你做的呢?想不想自己来学钉钮扣呢?谁定过纽扣,说说你是怎么定的?二、看看说说1.出示各类各样的纽扣。

2.说说不同纽扣的钉法。

(重点讲解双眼扣,四眼扣的钉法)三、想一想试试1.钉纽扣第一要学会什么?2.学生练习,互教互学。

重点仿照穿针和打止结。

四、探讨学习1.认真观看课文插图,自学钉钮扣的方式。

2.学生自己在布块上练习钉双眼扣和四眼扣3.说说钉钮扣的注意点:定位,捏紧,对准扣眼进针,用双股线正反面重复四五次,然后打结,剪去多余的线头。

4.讨论:正式在衣服上钉纽扣,该注意些什么?(1)纽扣的位置要对准衣服上的扣洞。

可用粉笔做上记号。

(2)进针后,要把针线往上提,不能往隔壁啦,以避免针尖戳到他人。

五、议议评评1.各小组展现钉好的纽扣,讨论:(1)钉纽扣时,在定位,进针,打结等操作上各要注意些什么?(2)说说还有什么钉钮扣的方式?(3)以后钮扣掉了,你会怎么做?2.推选代表说说钉钮扣的进程。

3.小组评判。

4.小结:钉纽扣的大体方式和注意事项,要求学生学会做自己能做的事。

六、课外延伸把自己第一次钉钮扣的进程写下来,感受劳动的乐趣。

教学跋文:第二课缝沙包(学习大体针法)教学内容:课文以图片为主,将沙包的缝制进程:裁减布料——穿针引线——对折布面——缝牢三边——翻面装沙——封口完成,清除明白地展现出来。

四年级下册《劳技》全册教案

四年级下册《劳技》全册教案

四年级下册《劳技》全册教案第一章:课程介绍与目标1.1 课程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劳动与技术教育已经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年级下册《劳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热爱劳动、自主探究、动手实践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1.2 课程目标通过本学期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劳动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劳动兴趣;学会使用简单的劳动工具,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家庭劳动培养学生在家中参与家务劳动的习惯,学会扫地、拖地、洗碗、整理房间等基本家务技能。

2.2 农田劳动让学生了解农田劳动的基本知识,学会除草、浇水、施肥等基本农田劳动技能。

2.3 手工制作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学会制作简单的手工作品,如纸飞机、风筝、小船等。

2.4 环保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学会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用电等环保技能。

2.5 团队协作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各项任务,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策略3.1 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3.2 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模拟生活中学习劳动技能,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3.3 小组合作学习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4 激励评价法及时给予学生评价和反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团队协作精神等进行评价。

4.2 终结性评价在学习结束时,对学生所学的劳动技能进行测试,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4.3 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第五章:教学计划5.1 第一周:家庭劳动技能培训学习扫地、拖地、洗碗等基本家务技能。

5.2 第二周:农田劳动技能培训学习除草、浇水、施肥等基本农田劳动技能。

5.3 第三周:手工制作技能培训学习制作纸飞机、风筝等简单手工作品。

四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

四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

四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四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1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学会钉纽扣,教育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掌握手缝技巧。

2、学会穿针引线和打结,并学会钉双眼扣和四眼扣。

教学过程:一、揭题1、指导学生初步掌握手缝技巧,教育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指导学生会穿针引线和打结,基本学会钉纽扣。

二、施标1、激趣师:同学们,在现代生活中,用机器来缝制各类纺织用品已经很普及了。

比如我们穿的衣服、背的书包、连纽扣等都是机器缝制的。

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衣服会绽先,书包会裂口,纽扣会脱落等等。

怎么办呢?如果还用机器来缝制就不方便了,这就需要我们用手来缝制。

一枚针、一根线,自己动手就可以解决。

今天我们就来自己动手学习钉纽扣。

我们从小就要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板书:钉纽扣2、看一看说一说书P4师:同学们,我们先来认识一下纽扣。

请你们把自己准备的纽扣拿出来给同学们看一看。

指名学生说一说你带来了什么样的纽扣。

▲再请同学们打开书P4师:看过同学们带的纽扣,我们再来看书上左边图中的纽扣,同学们仔细看一看,纽扣的品种多吗?各式各样的纽扣漂亮吗?你见过吗?漂亮的纽扣不仅起固定作用,它还可以起到妆饰作用呢。

3、想一想试一试书P5师:同学们,钉纽扣首先要学会什么呢?看老师是怎么做的?师边做师范边提示:看老师第一步干什么?(师做穿针动作)并提问:第一步是什么?生回答(穿针)师板书:穿针。

看老师第二步干什么?(师做引线动作)并提问:第二步是什么?生回答(引线)师板书:引线。

再看老师第三步干什么?(师做给线打结动作)并提问:第三步是什么?生回答(打结)师板书:打结。

★师进一步讲解:起始结——终止结(并在布块上作示范)▲请同学们看书P5上的想一想试一试下面的四幅图是不是这样的?你有兴趣上来试一试吗?好!我们找一位同学上台来试一试看看他(她)会不会。

▲(生完成后)师:我们来评一评,看他(她)的`整个过程怎么样?(师生一起进行评议)▲师:这个学生会了,你们会不会呢?请你们一起穿针、引线和打结好不好?▲学生作全过程的穿针……。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完美版)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完美版)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完美版)一、教学目标1. 初步了解劳动和技术的概念;2.了解不同劳动和技术的实践应用;3. 培养学生对劳动和技术的兴趣和热爱;4.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劳动的含义和分类:- 劳动的定义及其重要意义;- 劳动的分类: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

2.技术的概念和应用:- 技术的定义及其重要性;- 技术的应用领域:生活、教育和工作等。

3. 劳动和技术的联系:- 劳动和技术的关系及相互依赖性;- 举例说明劳动和技术相辅相成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研究劳动和技术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了解不同劳动和技术的实践应用。

2. 教学难点:- 揭示劳动和技术的联系及相互依赖性。

四、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方法:通过提问和探究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劳动和技术的应用。

3. 观察实践法:组织学生进行实际观察和实践,加深对劳动和技术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对劳动和技术的兴趣。

2. 概念讲解:简要介绍劳动和技术的定义及其重要性。

3. 分类研究:分别介绍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的概念和实践应用。

4. 技术应用:列举生活、教育和工作等方面的技术应用案例,引导学生思考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5. 讨论与总结: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的观点和理解,然后进行整体总结。

6. 拓展延伸:邀请一些有相关经验或专业知识的人士来校园进行讲座或实践指导,加深学生对劳动和技术的认识。

六、教学评价1. 反馈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及时观察、记录学生的表现和回答,给予及时反馈。

2. 自我评价:要求学生对自己的研究表现进行自我评价,以激发学生自主研究的动力。

3. 小组评价:鼓励学生互相评价和分享对课程的理解和收获。

七、教学资源1. 图片、视频和实物素材:用于导入和示范实验。

2. 案例分析材料:提供真实的技术应用案例,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统编版劳动与技术四年级下册全册教学设计(教案)

统编版劳动与技术四年级下册全册教学设计(教案)

统编版劳动与技术四年级下册全册教学设计(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劳动与技术对人类社会的作用及意义。

2. 能够发现生活中的技术,了解技术带来的便利和改变。

3. 锻炼动手能力,研究手工制作。

4. 扩大知识面,了解物品的生产和使用。

思路与策略1. 教学方式:情境教学法,参观实物、模型,体验和探究。

2. 教学重点:关注生活、关注身边,发展学生创新思维和探究精神。

3.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较深层次的角度理解技术,如何激发学生对技术的探究兴趣。

4. 布置作业:制作简单手工产品。

5. 教学评估:作品展示评选、实践活动表现、理解运用能力测试。

教学内容1. 什么是劳动?2. 人们的职业都有哪些?职业与劳动的联系。

3. 生活中的简单机械。

4. 动物的力量和工作:驴、骡、骆驼、象、蜜蜂、蚕。

5. 不同材料的制作方法与特点:木材、纸、织物。

6. 人们创造的简单机械:轮、轮轴、滑轮、杠杆。

教学重要环节情境创设利用具体的情境创设引起学生兴趣,提高他们对技术探究的积极性。

比如,在研究轮轴时,可以模拟制作小推车,让学生自己亲手制作一辆小推车,并通过小推车的研究过程中,引入轮轴的知识。

实践探究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探究技术的本质和特征,具体实践活动如下:1. 骆驼站起来设计2. 模拟抽丝过河3. 制作小机械臂4. 模拟蜜蜂采蜜的活动教学评价1. 每位学生都能制作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产品;2. 每位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都能积极参与,了解技术的本质和特征;3. 每位学生都能够理解和掌握相关课程知识。

总结本次教学设计通过情境教学法以及实践活动的方式,让学生从身边和生活中了解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提高学生的技术探究意识和创新思维,从而促进他们全面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实践活动-------劳动与技术(四年级下册)洗涤·我们爱清洁1洗涤·洗茶具2洗餐具3洗衣物4拖地板5擦玻璃窗6纸多面体的构成和变化7摩天大楼的设计和制作8纸模型的设计与制作(立交桥)9废纸盒造型纸工(技术信息)洗涤·我们爱清洁教学目标1、关注家庭生活中的技术问题,能运用技术解决生活中常见的小问题。

积极参与家庭的洗涤保洁工作,养成爱清洁、讲卫生的好习惯。

在劳动实践中体验劳动所带来的乐趣。

2、了解学生参加家庭洗涤保洁工作的现状,制定切实可行的劳动计划,培养和别人合作劳动的能力,培养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制定本学期学习洗涤劳动的进度计划。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实物投影仪、课文插图、两张空白表格。

2、学生准备:课前收集一些卧室、客厅、厨房以及卫生间的照片。

查找与洗涤劳动相关的信息。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居住条件大为改善,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爱清洁、讲卫生已成为大家的自觉要求。

二、想一想,说一说1、师:如果你每天进入的是一个窗明几净、整齐清洁的家,你会有怎样的感觉2、指名说。

3、怎样才能使家里既整齐又整洁呢生讨论后回答4、提问:你家平时是怎样做好清洁工作的你参加其中的哪几项工作指名回答。

三、写一写1、出示内容我家平时的洗涤清洁工作主要有:我已经会做的洗涤项目有:我还不会做的洗涤项目有:2、学生自己填写3、交流和统计(1)根据每个人的汇报,作出小组统计。

(2)汇总统计结果四、议一议,填一填1、出示表格2、和老师一起讨论,制定出本学期洗涤劳动的进度计划。

3、根据讨论师生一起填写表格。

洗涤·洗茶具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洗茶具的操作要领,掌握洗茶具的方法。

2、培养学生从事简单家务劳动的能力和热爱劳动的思想。

重点难点学习洗茶具的方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拍好完整的洗茶具的过程录象,以及投影仪、录音机、几只带茶垢的杯子。

学生准备:茶具、洗洁精、去茶垢的辅助用品,抹布等。

教学过程一、录象导入,出示课题。

⒈看洗茶具的录象,弄清洗茶具的主要过程。

⒉让学生小结清洗茶具的主要步骤,教师用投影仪演示洗茶具的主要过程:①浸泡茶具;②擦洗茶具;③冲洗茶具;④擦干、摆放。

二、讨论学习,确定洗茶具各步骤的操作要领。

⒈分组讨论,根据刚才录象的演示,结合平时自己的实践经验,说说各步骤的要领。

然后对照参考书上“技术信息”提示,得出正确的结论。

⒉将讨论结果填写在书上的表格中。

⒊投影出示填写情况,师生评议。

⒋小结:⑴浸泡茶具:加1~2滴洗洁精。

⑵擦洗茶具:不要用力过猛。

有茶垢,可用牙膏擦。

⑶冲洗茶具:从里到外,逐一冲洗。

注意节约用水。

⑷擦干、摆放:用净布擦干水,轻拿轻放,摆放整齐。

三、研究性学习: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去茶垢的几种方法。

⒈在洗茶具时,最需要清除的是积在茶杯上的茶垢,除了用牙膏擦除,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呢⒉让每组学生分别用自己准备的辅助材料,擦洗一个有茶垢的杯子。

⒊各小组代表介绍所用方法,并展示洗涤效果。

⒋提问:能不能用洗衣粉为什么学生阅读书P5的内容。

四、动手实践,分组洗茶具。

教师巡视指导,并请学生说说洗涤过程和注意点。

五、根据实际情况分项目进行评价。

洗餐具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知道洗餐具的组主要过程。

2、动手实践,掌握洗餐具的操作要领。

3、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争当家务劳动小能手。

重点难点1、掌握洗餐具的要领。

2、如何将餐具清洗干净。

教学准备课前在家洗一次餐具、查阅相关资料、洗餐具的录像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调查情况:平时你在家洗餐具吗谁来说说餐具怎样洗二、学习如何洗餐具:1、观看洗餐具的录像。

2、说说洗餐具的过程。

3、每个步骤需要注意些什么(1)小组讨论。

(2)参考“技术信息”,填写书上的表格。

(3)师生共议,确定注意点。

4、讨论难点。

问:如果洗的碗很油腻,该用热水洗还是冷水洗如果一个碗鱼腥味很重,该用热水洗还是冷水洗小结:(1)油腻的碗要用热水洗,用冷水不能去除油腻。

(2)鱼腥味很重的碗要用冷水洗,用热水洗不能去除鱼腥味。

讨论夹过糯米糕的筷子、有粘底的锅该如何洗。

5、洗餐具可以有几种洗涤方法怎样洗既干净又方便三、交流自己掌握的相关知识。

洗衣物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知道洗衣物的主要步骤,知道不同质地的衣物要用不同的洗涤方法,还要用不同的洗涤用品重点难点让学生通过对不同衣物的洗涤掌握正确的洗涤方法。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投影片、衣物质地标识、衣物洗涤说明标识、实物投影仪、录音机、晾衣绳、几件不同质地的衣物、各种洗涤用品。

2、学生准备:绸红领巾、羊毛手套、尼龙袜任选一类。

教学过程1、设问导入:你平时看到家长怎样洗衣物的主要分哪几个步骤2、出示写有洗衣物主要步骤投影片,请学生根据先后顺序填写序号并连箭头。

3、出示几件不同质地的衣服,提问:这几件衣物可以一起洗吗为什么(学习“助学提示”,让学生知道质地不同的衣物应该分开洗并选择相应的洗涤方法)4、认识衣物质地标识和洗涤说明标识。

(1)用投影仪出示各种标识和说明,让学生自己认自己记,然后逐个出示各种标识,让学生说说代表的意思。

(2)把刚才几件衣物拿出来,让学生说说各是什么质地,该怎么洗,要注意什么。

5、动手操作,分组洗涤衣物(1)看书学习正确的洗涤方法。

(2)查阅“技术信息”,获得怎样使衣物洗得更干净的小知识。

(3)根据自己所带要洗的衣物,说说应该用什么洗涤用品。

(4)分组洗涤,并填写洗涤记录。

6、根据各人在劳动技术活动中的表现,作出评价记录。

7、建议学生根据“网站漫游”提供的网址上网浏览,了解更新,更科学的有关洗涤的知识。

拖地板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学会拖地板,教育学生自己的事自己做,经常保持整洁。

2、在感受劳动的乐趣的同时应该注意安全。

重点难点拖地板的要领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图片资料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议议议一议,图中这个小朋友会不会拖地板你是从哪些方面看出来的(二)说说根据你自己的经验,说说拖地板应掌握哪些操作要领。

(三)助学提示拖地板的操作要领:1、先扫地。

2、拖把要尽力拧干,不要带水太多。

3、身体向前微倾,双手握把均匀用力,来回拖擦。

4、人要边拖边退,按从里到外的顺序进行。

5、洗拖把的水要及时更换。

6、等地板干了,再进房间。

(四)比一比拖地板的工具也在不断改进,让我们分别用老式拖和经过改进后的新式拖把拖地板,比较两者有什么不同。

(五)做一做(1)回家后进行拖地板的劳动实践,请家务劳动填写评价记录。

(2)劳动评价。

(3)今后打算。

第二课时练习拖地板擦玻璃窗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初步掌握擦玻璃窗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2、培养学生关心集体、讲究卫生的良好习惯,努力掌握劳动本领。

重点难点擦玻璃窗的操作过程和要领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准备抹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题:人们常用“窗明几净”来形容房间的清洁卫生,玻璃窗需要经常擦拭才能保持明亮,你会擦玻璃窗吗二、看一看,说一说,写一写议一议,图中这个小朋友会不会擦玻璃擦玻璃的操作过程和要领是什么三、安全提示擦玻璃窗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要用力过猛,当心别弄碎玻璃划破手,如果擦楼上或高处的玻璃窗,一定要有老师或家长在旁边保护。

四、议一议擦玻璃窗一定要注意安全,具体还应该注意些什么五、做一做分别用干净颍抹上牙膏、啤酒、醋、洋葱片汁等,试着擦拭玻璃窗。

然后填写探索实践记录,并汇报交流。

第二课时一、选择合适的工具和方法分小组把把教室里的玻璃窗擦干净。

二、议一议根据自评和互评结果,分别填上“☆、☆☆、☆☆☆”认真实践掌握要领纸多面体的构成和变化教学目标1、认识多面体的特点。

了解多面体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2、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和空间感觉。

重点难点1、认识多面体的特点。

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空间感觉。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五面体和六面体的展开图、学生收集多面体的图片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介绍身边的多面体。

(1)课件展示从不同角度拍摄的各种多面体。

如:建筑、公共汽车、家具、电器等。

(2)学生举例说说生活中的多面体。

2、讲解多面体的组成。

(1)播放各种多面体的三位画面,让学生观察多面体最少要有几面组成。

(2)讨论。

小结:多面体是由四个以上的多边形围成的一个立体。

3、看一看。

拿出五面体和六面体的展开图,观察每一面是什么图形。

4、试一试:拿出准备好的图片,同桌互相说一说。

5、课后继续了解多面体的相关知识。

第二课时1、完成多面体的制作。

2、讨论如何将多面体变个样。

(1)增加附加物。

(2)挖去一部分。

(3)综合造型。

3、做一件有变化的多面体。

摩天大楼的设计和制作教学目标1、了解制作摩天大楼纸模型的方法步骤。

2、通过合作完成一栋摩天大楼纸模型的设计与制作重点难点纸模型的设计和制作。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准备课件、学生准备制作材料,胶水、剪刀教学过程1、课件播放一些世界、中国各大城市摩天大楼图像给学生看。

让学生选出最喜欢的摩天大楼。

2、教学摩天大楼纸模型的制作步骤。

(1)说说摩天大楼的构成。

(2)讲解制作步骤。

(3)说说注意点。

3、学生分组制作。

(1)设计。

(2)独立制作。

(3)组合、修饰。

4、作品展示。

说说哪组设计制作得好,好在哪里纸模型的设计与制作(立交桥)教学目标1.学习设计制作立交桥,能制作出一座立交桥纸模型。

2.启发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制作立交桥纸模型,培养创新意识。

3.在制作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团结协作的能力。

教学准备1.课前准备。

(1)班内分小组动手寻找资料,收集和了解近几年来,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各种车辆不断增多,交通越来越拥挤的有关信息。

有条件的小组可以自己拍照或摄像,拍摄没有建造立交桥的四岔路口拥挤情况以及造成的安全隐患和建造立交桥的四岔路口车辆的分流情况。

上网查找各种各样的立交桥的图片。

(2)教师将学生拍摄的照片或录像整理。

2.教师准备:录像机、一组立交桥的图片,剪刀、胶水、刻刀、直尺、投影仪、证书。

3.学生准备:制作材料、剪刀、胶水、刻刀、直尺。

教学过程1.放映同学们拍摄的录像或照片,比较一下,说说交通拥挤带来的隐患以及建造立交桥后交通的顺畅,给人民群众的出行带来的方便。

讲解立交桥的作用。

拿出同学们拍摄的照片观看,加深印象。

2.学生设计制作立交桥。

(1)复习山线、谷线、剪切线的折剪方法。

(2)学生分组设计一座立交桥,并画出草图来,教师展示一组同学们收集来的立交桥的图片供学生参考。

(3)让学生分组自学,对照示意图,将剪下的制作材料的各部件粘贴并试着组合。

发现有看不懂或不理解的地方在小组内提出,共同讨论,逐步完成立交桥的制作。

在学生活动过程中,教师进行指点、辅导,帮助学生完成好作品。

3.举办一次招标会。

将学生制作的立交桥纸模型展示出来,每一组分别介绍自己设计的立交桥的特点,选出优胜的一组招标成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