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最优税收理论
中西方税收原则比较及界定

摘要:税收是实现经济发展的基础,税收原则是国家建立和设计税收制度时遵循的指导思想。
对于不同国家或同一国家的不同时期而言,由于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税收职能所发挥的作用也不同,因此,税收原则亦不同。
关键词:税收原则效率公平稳定1西方税收原则1.1二战前的税收原则1.1.1重商主义与重本主义税收原则重商主义代表人物是托马斯·曼,其税收原则为:①交换原则。
如国民以纳税负担国防费用,进而保障国民自己的安全。
②节约原则。
他认为,税收如果被国王用来享乐,则是国家的损失。
③民主原则。
国王课税必须取得议会和全体人民的同意,并对这两个阶级采取公平的立场。
重农主义的代表人物是魁奈,他的税收原则为:①自由放任。
他反对重商主义实行的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主张自由放任。
②单一土地税。
对土地的纯产品课征,简单合理,对国家最有利,对纳税者负担最轻。
③适度。
税收的增加部分应与国民收入的增加呈正比,否则税收就会变成掠夺。
1.1.2古典学派税收原则①以英国产业革命为标志,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
古典经济学创始人威廉·配第在《赋税论》和《政治算术》中,提出公平、缴纳方便和最少征收费用等原则。
1776年亚当·斯密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第一次明确而系统地阐述税收的原则是:第一,平等原则。
他指出:“一国之民,都须在可能范围内,按照各自能力的比例,及按照各自在国家保护之下享有的收入的比例,缴纳国税,维持政府。
”第二,确实原则。
他认为:“各人应纳的税收,应当确实而不应当任意。
纳税的时间、纳税的方法、应纳的税额,应使纳税人及其他人民一并明了。
”第三,便利原则。
他指出:“各种赋税完纳的日期和完纳的方法,许予纳税者以最大的便利。
”第四,最少征收费用原则。
他指出:“一切赋税的征收,须设法使人民所付出的,尽可能等于国家所得的收入”。
②古典经济学西斯蒙第在《政治经济学新原理》中提出税收四原则:第一,税收不可侵及资本。
西方最优商品税理论研究综述与评析——兼论统一抑或差别

f th
e
w W
e s te r n
R e s e a r c ll o n ~ h 0
。“
、
CH U D e
-
y in
O p t im a l C o m m o d it y T a x T h e o r ie s ( C o l l e g e of F i n a n c e a n d P u b l i c M a n a g e m e n t A n h u i f o F in a n c e & E c o n o m ic s B a n g b u 2 3 3 0 3 0 Ch i n a )
— —
论 很 少 能提 出
些 具 体 有 用 的政策建 议
。
[ 收稿 日期 ] 2 0 0 9 0 3 0 8 [ 基 金 项 目 ] 本 文 为 2 0 0 9 年 安徽 省 高 校优 秀 青 年 人 才 基 金项 目 《 元 目标 下 我 国 税 制 改 革 的整 体 架构与协 调机 制研 究 》 项 目批 多 (
h
o n
do
t ic the
r o
du
c
t io
l q a i t a t iv e ly de s ig n
a n
a n
d qu
t i t a t iv
t io
n
ly
,
s u o
பைடு நூலகம்p p lie
u s e
fu l
s u
d p o lic y b a
ys te
m
w
s e s
fo
r e a s o n a
ble
d im p le
第6章 最优税收与税制设计理论

6.1 最优税收理论
6.1.1 最优商品税
最优商品税理论,是要论证政府收入若全部 通过商品税筹集该如何课税的理论。它主要 研究的是如何确定商品税税率,才能使整个 社会的超额负担最小化问题。
6.1.1 最优商品税
6.1 最优税收理论
6.1.1 最优商品税
最优商品税理论可以表述为:政府的行动只 是它所能观察到的东西的函数。政府不能观 察到单个消费者的特征,而只能观察到他们 的行为。商品税提供给政府的收入与消费者 选择的购买数量成正比。政策选择考虑了消 费者对税率的反应,即购买数量的变化。所 有这些政策工具都是激励相容的:政府完全 考虑了人们出于自身利益对税制的反应。
本章小结
莫里斯认为,最优所得税的税率结构应该是 “倒U形”,即个人适用的税率应该先是累 进的,尔后转向累退,收入最高的人所适用 的边际税率应该为零。 税制设计理论认为,要找到适用于所有国家 不同时期的具体的最优税制一般方案注定要 失败。
本章小结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供给方和需求方实际负 担税收的多少取决于供给弹性与需求弹性的 对比关系。
专栏6—1 拉姆齐
拉姆齐(1903—1930)是英国的一个天才,他活在世上不足27年, 但他在经济学、数学和逻辑学上都留下了深深的足迹。他的《对税收理论的 贡献一文,是最优税收理论的经典之作;另一篇文章《储蓄的数学理论》也 是经济学的经典之作。据说凯恩斯只为一位比他年轻的人写过纪念文章,而 此人就是拉姆齐。经济学权威辞典《新帕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用了较多的 篇幅介绍拉姆齐和他的理论。
6.4税收理论:结合中国的比 较分析
6.4.2税制设计理论与中国税收理论的发 展
西方税收公平思想研究

西方税收公平思想研究税收公平一直以来都是西方国家所关注和追求的目标之一,也是税收制度建设和完善的重要内容。
西方国家的税收公平思想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和变革,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实践经验。
本文将从历史演进的角度,分析西方税收公平思想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西方税收公平思想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
在这个时期,人们对税收的公平性有着基本的认识和要求。
古希腊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哲学家认为,税收制度应当遵循公正原则,即按照人们的财产和负担能力来确定税款大小。
古罗马的斯多亚学派则主张按人口数和财富来分配税收,以实现公平和平等。
随着封建社会的兴起,税收公平的要求逐渐被隐忽。
直到18世纪欧洲的启蒙运动,税收公平思想重新受到关注和重视。
启蒙运动的理论家们认为,征税应该遵循公正和平等原则,富人应当分担更大的税收负担,以弥补贫穷人的不足。
这些思想对于后来的税收制度改革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19世纪以后,西方国家的税收公平思想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过程中,税收公平思想逐渐与经济效率和社会公正相结合,形成了现代的税收理论体系。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对税收公平的研究影响最为深远。
凯恩斯认为,税收应该有利于经济增长和社会福利的提高,同时也应当体现社会公正的要求。
他提出了所得税的梯度原则,即高收入阶层应当承担更大比例的税收负担。
这一观点在后来的税收改革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0世纪以来,西方国家的税收公平思想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背景下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从传统的收入和财产纳税方式,到现代的消费税和资源税,税收制度越来越趋向简单、公平和有效。
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在征税过程中采用技术手段,提高税收征管的效率和公正性。
“帕累托最优”理论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帕累托最优”理论的政治经济学分析杨荣明“帕累托最优”理论是现代西方福利经济学关于实现生产资源的最适度配置或国民收入极大化所需条件的理论。
在复旦大学学习期间,对“帕累托最优”理论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结合当前我国的经济改革和社会发展,试从政治经济学角度,对“帕累托最优”理论做如下分析:一、关于“帕累托最优”和“帕累托改进”理论1、“帕累托最优”理论。
“帕累托最优”是以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的名字命名的,是指生产资源的配置和财富的分配如果已达到这样一种状态,即任何重新改变资源配置或财富分配的方法,已经不可能在不使任何人的处境变坏的情况下,使任何一个的处境更好。
这种状态即是效率的最佳状态,也称“帕累托最优状态”或“帕累托适度”。
解读经济学上的“帕累托最优”理论,需要把握以下三点:一是“帕累托最优”要讲成本和效率。
即“一切经济活动都是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追逐和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
西方经济学中一直运用这种观点来评价分配状态、生产资源配置状态、经济体系是否有效。
二是“帕累托最优”基于“经济人假设”。
“经济人假设”理论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的利益,工作动力是为了获得经济报酬。
从“经济人”这一中心假设出发, 经过效用价值论, 达到了一系列的最优化与均衡状态的统一。
三是“帕累托最优”需要充分竞争。
即“不损害一些人就不能进一步改善任何人”。
个人对自身经济利益的追求,可以通过竞争使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达到最优,从而实现“帕累托最优”境界。
2、“帕累托改进”理论。
“帕累托改进”是基于“帕累托最优”基础之上的一个微观经济学范畴,特别是福利经济学常用的概念。
“帕累托最优”是指在不减少一方福利的情况下,就不可能增加另外一方的福利的状态;而“帕累托改进”则是指“在存在经济无效率的情况下,若进行了资源重新配置,确实至少使得某个人的效用水平在其他任何人的效用不变情况下有所提高”的状态。
结合当前中国的经济社会改革,解读“帕累托改进”理论,同样需要把握以下三点:一是“帕累托改进”是达到帕累托最优的路径和方法。
西方最优税收理论的发展及其政策启示_1

西方最优税收理论的发展及其政策启示提要:本文介绍了最优税收的基本思想和,以及最优税收理论的两大主体部分——最优商品税和最优所得税的主要理论进展及其政策含义。
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从所得税的功能及其税率设计、税收政策目标、假设条件、政策改革等方面了最优税收理论对我国税制设计的启示。
关键词:最优商品税最优所得税税制一、最优税收理论的基本思想和方法谈及最优税收理论,首先要对“什么是最优税收”进行概念上的界定。
上诸多学家对税收制度的理想特征的看法中,倍受关注的当数亚当。
斯密在其《国富论》中提出的平等、确定、便利、最少征收成本四原则,以及瓦格纳在其《财政学》中提出的四项九目原则等等(1)。
而对当代经济学家来说,由于效率与公平业已成为经济学探讨中的两大主题,因此,理想的税收政策通常都是在马斯格雷夫(2)所提出的三大标准的框架内,即:(1)税收公平标准(尽管公平对不同的人来说意义各不相同);(2)最小行政成本标准;(3)最小负激励效应标准,即税收效率标准。
困难在于,对一个特定的税种或某个税收政策建议来说,往往只能满足其中的某一标准而无法满足其他标准。
比如,累进的个人所得税易于满足税收公平标准,却会对劳动供给产生负激励;增值税总体上对劳动供给不会产生负激励,但却很难符合税收公平标准。
最优税收理论对最优税收评价的基本方法是,借助经济分析方法,运用个人效用和福利的概念,在赋予各个标准不同权重的基础上,将这些标准统一于惟一的标准之中。
在现代福利经济学中,社会福利取决于个人效用的高低,以及这些效用的平等分配程度。
一般假定,当效用的不平等程度递增时,社会福利下降。
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会福利可以反映税收公平的思想,即导致不平等程度降低的税收是公平的。
因此,最大化社会福利蕴含了税收公平标准。
就税收行政成本最小化标准来说,较高的税收行政成本意味着更多的税收收入用在政府服务方面,从而使个人效用和社会福利降低。
同样,就最小负效应激励标准来说,如负效应激励大,工作积极性就会减弱就会扭曲经济,使人们的效用水平和社会福利水平降低。
最优税制理论

7.6 米尔利斯和维克里的最优税制
詹姆斯·米尔利斯(James A·Mirrlees),英国人,1936年7月5日出生于苏 格兰的明尼加夫,与经济学的鼻祖亚当·斯密是同乡。14岁时他就对数学产生 了超乎寻常的兴趣,自学微积分。1954年考入爱丁堡大学,1957年,获爱丁 堡大学的数学和理学硕士学位,于1963年获剑桥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1969 年,年仅33岁的米尔利斯就被正式聘为牛津大学的教授。1993年与他感情甚 笃的夫人去世,为换个环境,1995年起担任剑桥大学经济学教授。1968、 1970、1976年,他出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经济系客座教授。1982年被选为美 国经济学学会的外籍荣誉会员,于1989~1992年荣任英国皇家经济学学会会 长。米尔利斯担任香港中文大学经济学教授,为中国学子介绍“通往诺贝尔 之路”。米尔利斯预言中国经济增长在10至15年内将持续维持在10%左右。
(2)财政分配过程要求忽略转移支付的影响。税收所要达到的目的就是 首先把收入从个人手中转移到国家手中,然后再由政府通过转移支付的手段 部分返还给食利者(领取抚恤金、失业救济、贫困补助等社会保险的穷人)。 这种转移支付和税收的征收范围及支出方式密切相关,消费者可支配收入的 变化又直接改变了消费者需求结构和消费偏好,这种变化我们可以忽略不计 。
威廉·维克瑞(WilliamVickrey,1914-1996)。在信息经济学、激励理论、博 弈论等方面都做出了重大贡献。
1914年,维克瑞生于加拿大 1935年获耶鲁大学理学学士学位 1937年获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学位 1945年起,维克瑞任职于哥伦比亚大学。 1947年又获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1964——1967年,他担任哥伦比亚大学经济系主任,在此期间曾任纽约市城
在《储蓄的数学理论》中,拉姆塞奠定了研究最优积 累率和最优增长的基础,并确立了储蓄和利率的建设性理 论。在这篇文章中,拉姆塞首先研究一个国家的最优储蓄 率,结论是储蓄率乘以消费的边际效用应该是等于效用的 总净享乐率与最大可能享乐率之差。这被称为凯恩斯—拉 姆塞法则(因为凯恩斯为这个结论的得出提供了一个非技 术性的论证)。这个法则的特点一是储蓄水平不取决于生 产函数,二是储蓄水平不取决于利率(除非利率为零)。这 一法则不仅提出了储蓄率应该是多少,而且还用动态最优 化技术解决了这一问题。
最优税收理论及其对我国税制改革政策启示

最优税收理论及其对我国税制改革的政策启示摘要:最优税制理论指导了西方的税制改革,如何合理借鉴西方最优税制理论的成果进行我国经济转型时期的税制改革是我国面临的一个重要的问题。
最优税收理论主要包括最优商品税理论、最优所得税理论、商品税和所得税的组合理论三个方面。
本文旨在阐述、评价最优税收理论的主要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得出对我国的税制改革的政策启示。
关键词:最优税收;最优商品税;最优所得税;启示一、最优税收标准谈及最优税收理论,首先要了解最优税收制度的评价标准。
历史上诸多的经济学家对税收制度的理想特征的看法中,备受关注的是亚当·斯密在其《国富论》中提出的平等、确定、便利、最少征收成本四原则,以及瓦格纳在其《财政学》中提出的四项九目原则等等[1 ]。
在效率与公平问题成为经济学讨论中两大主题的今天,理想的税收政策通常都是在马斯格雷夫所提出的三大标准的框架内,即:(1)税收公平标准;(2)最小行政成本标准;(3)最小负激励标准(效率标准)[2 ]。
二、最优税收理论的假设条件简单的说,最优税收理论是研究如何以最经济合理的办法征收某些大宗税款的理论。
最优税制理论是建立在系列严格的假设前提之下的,其中最重要的假设有三个:(1)完全竞争市场假设;(2)行政管理能力假设,即任何税收工具的使用都不受政府行政管理能力的限制(总量税例外),并且行政管理费用是相当低廉的;(3)标准福利函数假设,标准福利函数给定了衡量最优税制的目标,即实现福利最大化;[3] 最优税制理论的假设条件还包括其他一些方面的内容,如:个人偏好可以通过市场显示出来,公共支出与税制结构特征无关等。
在这些假设条件下,最优税收理论认为:政府不可能不费代价的征集到所需要的收入,这种代价集中的体现为税收干扰资源配置产生的经济效率损失。
故政府和税收理论都应致力于寻找一种最优税收工具,这种工具在能够征集到既定收入量的前提下,产生最低限度的超额负担。
三、最优税收理论的主要内容最优税收理论一般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最优商品税理论、最优所得税理论、商品税与所得税的组合理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理论价值、政策启示
理论价值: 一方面,最优税收理论运用寻求权衡公平和效率的原则和 方法,提供了让税收扭曲最小化的途径,它是一个严格的推 理,是一个严密的理论体系;最优税收理论是在一定假定下, 以减少税收抑制性效应的分析体系。从方法论上讲,最优 税收理论是数学中最优化方法应用于经济问题的结果,是 在一定假设条件下求极值而得出的规则。这对于我们设计 “优化税制框架”和优化税制结构是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 义的。 另一方面,最优税收理论发现了人们传统思维以外的观点 纠正了某些曾被视为普遍真理的原则,促使人们在进行决 策时更加理性。现实中,正确的决策要考虑所有可能出现 的情况,根据每一种情况,选择因时制宜、因人制宜的最优 方法。最优税收理论(如最优商品税理论)揭示的等比例规 则和逆弹性规则,说明统一的简单的、单一比例规则并不 是最理想的,这促使人们加深认识如何提高商品税效率也 是有启发性的。
哈维· S· 罗森:最优税收的研究结论可能会造成一 定程度的错觉,认为经济学家真的很准确地了解 了最优税制。但是,实际上最优税制背后还有许 多有争议的价值判断问题。此外,关于各种行为 弹性,还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而这些弹性对于分 析效率与公平之间的替代关系至关重要。(最优 课税是一个纯规范理论。) 布坎南(1993):如果从政治现实来考虑,而 不是从最适税收角度出发,现实税制看起来更为 合理。 詹姆斯(1996)甚至不客气地指出,最优税收 理论实际上与税制设计、税制改革毫不相干,因 为它忽略了很多反映财政和社会制度的考虑,而 这些考虑是税收的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的根本因 素,因此,最优税收理论的政策主张不可能被实 施或被作为制定政策的指导原则。
假定存在的问题(?) 结论: 一个具有行政管理方面优点的近似线性 所得税方案是合意的。 边际税率相当低 所得税并不像人们通常所想像的那样, 是一项缩小收入不平等 程度的有效工具。 我们要设计与所得税互补的税收,从而 避免所得税面临的困难。
斯恩特最优线性所得税模型 结论:线性所得税的最优边际税率随着闲暇和商 品之间的替代弹性的减小而增加,随着财政收入 的需要和更加公平的评价而增加。这意味着,人 们对减少分配不平等的关注越大,则有关的税率 就应越高,这一点是与我们的直觉相符的。另一 方面,最优税率与劳动供给的反应灵敏度、财政 收入的需要和收入分配的价值判断密切相关,假 如我们能够计算或者确定这些参数值,我们就可 以计算出最优税率。因此,斯特恩模型对最优所 得税制的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二、中国的税制改革一定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 三、税制改革是一个对旧税制不断优化过程
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采取渐进式的政策改革,过程中 可能会出现暂时性的无效率,政策改革之路不会一帆风顺。
如何完善个人所得课税模式 合理界定和适当调整应税所得 完善费用扣除制度 改革个人所得税的税率设计 完善个人所得税征管体制
***最优所得税 “做蛋糕”与“切蛋糕”问题(生产与分配,效率与公平) 19世纪末,埃奇沃斯以福利经济学理论为基础,研究了最 优所得税问题。他假定每个人的效用函数是相同的,而且 仅仅取决于他们的收入,而收入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人 们的收入总额是固定的;最优所得税的目标是在取得必要 税收收入的前提下,使社会福利即个人效用之和最大化, 用公式表示就是: W=U1+U2+U3……+Un 在这些假定条件下,社会福利最大化要求每个人的收入边 际效用相同。由于个人的效用函数是相同的,因此,只有 当收入相同时,收入的边际效用才相同。 哈维· S· 罗森:这一观点对税收政策的含义是:税收的设 计应当使人们的税后收入分配尽可能地平等。尤其是应当 首先征收富人的税,因为他们失去的边际效用要比穷人的 小。而且埃奇沃斯模型还暗示为了达到社会福利最大化目 标,甚至可以对富人征收边际税率为100%的税收。 (缺陷??……)
问题提出: 对一个特定的税种或某个税收政策建 议来说,往往只能满足其中的某一标准而 无法满足其他标准。 比如,累进的个人所得税易于满足税 收公平标准,却会对劳动供给产生负激励; 增值税总体上对劳动供给不会产生负激励, 但却很难符合税收公平标准。
最优税收理论文献对最优税收评价的基本方法是:
***最优商品税 最优商品课税问题的现代分析最早起源于拉姆齐(Ramsey, 1927)的创造性贡献。根据对完全竞争市场中的单一家庭 经济的分析考察,拉姆齐指出:最优税制应当使对每种商 品的补偿需求均以税前状态的同等比例下降为标准。(拉 姆齐法则) 逆弹性法则:比例税率应当与课税商品的需求价 格弹性成反比例。(目标?) 等比例减少原则:要使征税后的效率损失最低, 即税收额外负担最小,理想的商品税制应该保证所有互相 独立的应税商品的生产等比例减少。如果应税商品在需求 方面存在替代性或者互补性,则应当遵循的原则是:征税 应当使它们的消费比例保持不变。
假定: 1、经济处于完全竞争状态 2、没有国际贸易的封闭状态 3、生产总是等于消费,不存在过剩问题 4、私人品和公共品总是相等,不存在外部 性问题 5、货币的边际效用是常数 6、税收只是政府取得一定财政收入的手段, 而不考虑收入分配调节问题,也不考虑相 应的财政支出产生的各种影响问题。
局限性:
二、假设条件与支撑原则
简单地说,最优税收理论是研究如何以最经济合 理的办法征收某些大宗税款的理论。最优税制理 论是建立在系列严格的假设前提之下的,其中最 重要的假设有三个: ( 1) 完全竞争市场假设; ( 2) 行政管理能力假设 即任何税收工具的使用 都不受政府行政管理能力的限制( 总量税例外) , 并且行政管理费用是相当低廉的; ( 3) 标准福利 函数假设,标准福利函数给定了衡量最优税制的 目标,即实现福利最大化; 最优税制理论的假设 条件还包括其他一些方面的内容,如: 个人偏好 可以通过市场显示出来,公共支出与税制结构特 征无关等。
支撑原则: 公平与效率 税收原则与非税原则(平新乔) “税收原则”即在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 的情况下,作为管理者的政府就需要对市场 交易进行征税。 “非税原则”即当人们对一组商品中不同 商品之间的偏好独立于私人变量(观察不 完美的行为变量)时,则关于该组商品的相 对价格就不应被税收扭曲。
三、主要内容
从理论上看,拉姆齐法则立论的前提条件在现实 中是不存在的 在现实中也很难指导税收实践: 1、违背税收的“公平”原则和社会公正价值观 2、按照拉姆齐的“逆弹性”法则设计商品税税 率在征税实践上的不可能性,政府必须掌握完全 的信息,难度太大。
拉姆齐法则的修正(考虑收入分配):
一种商品的分配特征值越高,则税收引起的该商品的 补偿需求弹性减少的比例应该越低,即使这样做会带来较 大的效率损失。基于公平的考虑,对于高所得阶层尤其偏 好的产品无论弹性是否很高也应确定一个较高的税率,对 于低所得阶层尤其偏好的产品即使弹性很低也应确定一个 较低的税率。 值得重视的是,对拉姆齐法则的修正应注意两方面的 问题: 首先,对于那些既非富人也非穷人特别偏好的商品, 仍可以遵循拉姆齐法则行事; 其次,尽管有人辩称商品税 无须承担收入分配职能,收入分配问题只应由所得税解决, 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事实上,出于显示身份、自尊、习 俗等多方面的原因,现实中确实存在着不少收入弹性高而 价格弹性低的商品(如钻石、名画、豪宅等)这就提供了 通过对这些商品课税以改进收入分配的可能性。拉姆齐法 则有其应用上的价值。 ***考虑闲暇的科利特-黑格法则?
米尔利斯模型(非线性):
《最优所得税理论探析》(1971),米尔利斯构建了一 个最优化模型。该模型与最优商品税制鼻祖拉姆齐的模型 的不同之处在于其在模型构建中引入了动态最优,是动态 最优规划在非连续性时间问题上的应用。 在米尔利斯的研究中,假定不考虑跨时问题,即假定经济 是静态的,税收对储蓄没有影响,而仅对劳动供给产生影 响;只考虑劳动收入,不考虑财产收入;个人偏好没有差 异,个人通过理性来决定所提供的劳动数量和类型,个人 的效用函数都相同,适当地选择了个人效用函数后,福利 可表示为个人效用之和;个人提供的劳动量不会对其价格 产生影响,个人仅在他们的税前工资或生产率(就业技能 水平)上有区别,而且只存在一种劳动,因此劳动的类别 没有差异,一个人的劳动完全可以很方便地替代其他人的 劳动,劳动的供给是连续的;国家对经济中的个人效用及 其行动具有完全信息,实施最优税收方案的成本可以忽略 不计等。 一般结果:(1)边际税率应在0与1之间;(2)有最高 所得的个人的边际税率为0(!);(3)如果具有最低所 得的个人按最优状态工作,则他们面临的边际税率应当为 0.
西方最优税收理论
一、基本思想和方法 二、假设条件与支撑原则 三、主要内容及局限性 四、理论价值与对实践的指导 作用(政策启示?)
一、基本思想和方法
亚当· 斯密赋税四原则 瓦格纳四项九端原则 马斯格雷夫三大标准 ——税收公平标准 ——最小行政成本标准 ——最小负激励效应标准(效率标准)
政策启示: 1、批判的借鉴最优税制理论(假定不适) 2、税制改革要兼顾效率与公平目标 3、重新认识所得税的公平功能,并且重新 探讨累进性所得税的合理性 4、提高政府了解掌握信息的能力与税收征 管能力
最优税制观: 一、最优税制是一个历史的、动态的、不断 优化的过程
eg:中国历史上春秋时期“初税亩”取代“贡、助、彻”, 唐代的“租庸调法”和“两税法 ”等
税收行政成本最小化标准来说,较高的税收行政 成本意味着更多的税收收入用在政府服务方面, 从而使个人效用和社会福利降低。 最小负效应激励标准来说,如负效应激励大,工 作积极性就会减弱就会扭曲经济,使人们的效用 水平和社会福利水平降低。 经济学家们往往在其分析中忽略税收行政成本问 题,多把最优税收理解成兼顾效率与公平的税收。
借助现代经济分析方法,运用个人效用和社会福 利的概念,在赋予各个标准不同权重的基础上, 将这些标准统一于惟一的标准之中。 在现代福利经济学中,社会福利取决于个人效用 的高低,以及这些效用的平等分配程度。 一般假定,当效用的不平等程度递增时,社会 福利下降。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会福利可以反映 税收公平的思想,即导致不平等程度降低的税收 是公平的。 因此,最大化社会福利蕴含了税收公平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