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进化生物学第9章生物遗传系统的进化
(完整word)厦门大学进化生物学期末试卷B

(完整word)厦门大学进化生物学期末试卷B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45分)1、生物进化2、神创论3、耗散结构4、古细菌5、五界说6、性选择7、适合度8、生殖隔离(广义的生殖隔离)9、姐妹种 10、生态演替 11、基因家族 12、分子钟 13、趋同进化 14、简化式进化 15、宏观进化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生物体新陈代谢自我完成的动力在于____。
A 种内斗争B 遗传与变异的对立统一C 同化与异化作用的对立统一D 生物与环境的统一2、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是自我复制、自我调控、自我更新和 。
A 自我抑制B 自我繁殖C 自我突变D 自我利用3、真核细胞起源的途径包括内共生说和__。
A 突变说B 选择说C 渐进说(经典说)D 适应说4、根据__化石可以断定当时地球的沉积环境。
A 指相化石B 微化石C 标准化石D 大化石5、行为进化的基本环节包括__A 趋性 反射B 本能行为,学习行为厦门大学《进化生物学》课程试卷 _生命_学院 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系_2014_年级____专业学年学期:16-17学年第2学期_主考教师:___A 卷()B 卷(√)C悟性行为 D趋性,反射,本能行为,学习行为,悟性行为6、蛔虫的进化属于A、复式进化B、特化式进化C、简化式进化D、以上都不对7、物种形成的三个环节是A、变异,突变,隔离B、变异,重组,选择C、变异,选择,隔离D、选择,重组,隔离8、特化式进化分为几种类型,下面哪个不是A、渐变B、分歧C、趋同D、平行9、从低等生物到高等生物,基因组大小呈现出趋势A、增大B、不变C、减小D、不定10、人类的祖先可能是A、腊玛古猿B、森林古猿C、女娲捏的泥人D、始祖南猿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5分)1、简述生物体化学成分的同一性。
2、为什么说化石好像一部生物历史书?3、举例说明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请从进化过程中新构造的起源、形态结构进化的两方向及进化的总趋势三个方面论述生物形态结构的进化.2、论述并举例说明什么是宏观进化及宏观进化的主要类型。
生物学中的遗传与进化

生物学中的遗传与进化遗传与进化是生物学中的重要概念,它们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的基础。
遗传是指生物体将其基因信息传递给后代的过程,而进化则是指生物种群在长时间内基因频率的改变。
以下是关于遗传与进化的详细知识点介绍:1.遗传的基本单位:基因–基因是生物体内控制遗传特征的基本单位,位于染色体上。
–基因通过DNA序列编码,决定了生物体的性状。
2.遗传信息的传递:孟德尔遗传定律–孟德尔遗传定律包括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描述了遗传信息的传递规律。
–分离定律指出,亲代的两个基因在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分离,各自进入不同的生殖细胞。
–自由组合定律指出,不同基因之间的组合是随机的,互不影响。
3.突变与基因重组–突变是指基因序列的突发性改变,包括点突变、插入突变和缺失突变等。
–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过程中,不同基因间的重新组合。
4.自然选择与进化–自然选择是指生物种群中适应环境的个体能够生存并繁殖的机制。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指出,适应环境的个体具有更高的生存和繁殖机会,从而使其基因在种群中频率增加。
5.进化的证据:化石记录和生物地理分布–化石记录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通过化石可以了解生物种群的演化历程。
–生物地理分布反映了生物种群在不同地区的分布情况,与进化过程密切相关。
6.分子进化与遗传多样性–分子进化是指生物体基因和蛋白质序列的改变,通过比较不同生物体的基因序列可以了解其进化关系。
–遗传多样性是指生物种群内个体之间的基因差异,它是生物多样性的基础。
7.遗传与进化的应用–遗传育种:通过选择具有优良遗传特征的个体进行繁殖,培育出具有特定性状的新品种。
–生物进化研究:通过研究生物种群的遗传变异和进化过程,了解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和变化。
以上是关于生物学中遗传与进化的知识点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习题及方法:1.习题:请解释基因突变对生物进化的意义。
解题方法:首先,了解基因突变是什么,它是如何发生的,以及它对生物体的影响。
厦门大学进化生物学期末试卷A资料讲解

厦门大学进化生物学期末试卷A资料讲解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45分)1、生物进化论2、灾变论3、中性突变4、熵5、分子准种6、硅化木7、基因型频率8、生殖隔离(广义的生殖隔离)9、简化式进化10、分子系统树 11、分子钟 12、常规灭绝 13、选择性剪接 14、同功器官 15、生物圈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拉马克提出的法则除获得性状遗传外还有。
A 用进废退 B 一元论 C 多元论 D 动物的内在要求2、活着的有机体需要不断从环境吸取负熵以克服自身的__。
A 、熵流B 、熵变C 、熵D 、熵产生3、真核细胞起源的途径包括内共生说和__。
A 突变说B 选择说 C 渐进说(经典说) D 适应说4、生物进化过程中,多样性是不断__A 减少的B 增加的C 不变的D 灭绝的5、动物下列行为不属于学习行为而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__ ___A 趋光性,趋热性,趋化性,趋地性B 鹦鹉学舌B 当动物苴接靠近终点受到阻碍时绕道走到终点 D 猴子骑车6、宏观进化和微观进化的区别是__A 、宏观进化和微观进化研究的范围不同B 、宏观进化研究的是宏观动植物的进化C 、微观进化研究的是微生物的进化D 、以上的描述都不对厦门大学《进化生物学》课程试卷_生命_学院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系_2014_年级____专业学年学期:16-17学年第2学期_主考教师:___A 卷(√)B 卷()7、下面描述不正确的是__A、进化具有不平衡性B、进化速度不同就是不平衡性的表现之一C、进化速度分为高速和低速两种D、高速进化在人类中非常明显8、澳大利亚有袋类(如袋狼)和其它大陆的真兽类(如狼)形态和生活习性非常类似,它的这种现象称为__A、趋同B、平行C、辐射D、分歧9、重演律的观点的描述正确的是__A、完全正确,没有例外B、所有生物都要重演祖先的发展阶段C、重演律不能够解释很多比如发育的异时性的问题D、重演律已经完全过时10、下列描述哪个是不正确的A、人是动物界的一个自然种B、人有生物属性和社会属性C、腊玛古猿不是人类的祖先D、上面的说法都不对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5分)1、简述生命的基本特征?用熵加以解释。
生物的遗传与进化

生物的遗传与进化生物的遗传与进化是生物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它们揭示了生命的奥秘和多样性。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生物的遗传与进化的基本原理和实际意义。
遗传是指生物通过遗传物质DNA(脱氧核糖核酸)传递给后代的过程。
DNA是由四种碱基(腺嘌呤,鸟嘌呤,胸腺嘧啶和鳕氨嘧啶)组成的双螺旋结构。
这四种碱基按照一定的顺序组成基因,而基因则决定了生物的形态、功能和其他特征。
遗传是通过两种方式进行的,即自然选择和性选择。
自然选择是指环境对个体适应度的选择,使得有利的基因逐渐在种群中积累,从而改变了物种的特征。
例如,在某个环境中,身体较长的动物更容易获取食物,因此身体较长的个体更有可能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
而性选择则是指种内的雄性或雌性选择某些特征作为配偶的标准,从而使这些特征在种群中变得普遍。
例如,雄性孔雀的尾巴演化成了华丽的羽毛,这使它们更受雌性的欢迎,从而提高了繁殖成功率。
进化是指物种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的改变。
进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它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适应。
进化可以通过突变、基因重组和基因流三种方式来完成。
突变是指DNA中的碱基发生改变,从而导致基因序列的改变。
突变可以是有害的、中性的或有益的。
有益的突变有可能会为个体提供一种新的适应性进化。
例如,长颈鹿的祖先可能在某个阶段中突变出了比较长的脖子,这使它们更容易获取高处的食物。
基因重组是指在有性生殖中,父母将各自的基因重新组合形成新的个体。
这种基因重组产生了遗传的多样性,增加了物种的适应能力。
基因流则是指不同种群之间基因的交流,从而加快了进化的速度。
生物的遗传与进化在人类的生活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遗传与进化揭示了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和原因,使我们更好地了解物种的差异和适应性。
其次,通过遗传与进化的研究,我们可以发展相应的遗传工程技术,改善农作物和家畜的品质。
此外,遗传与进化还有助于预测和应对疾病的遗传风险,为人类的健康提供指导。
综上所述,生物的遗传与进化是生物学的核心概念,它们揭示了生命的奥秘和多样性。
进化生物学

进化生物学进化生物学进化生物学是生物学的一个分支,它专门研究生物进化的规律和机制。
生物进化是指生物种类和个体在长时间内发生的遗传变化。
进化生物学探究了生物进化的各种问题,例如进化原因、进化过程、进化结果和进化意义等方面。
1. 进化的原因生物的进化是在遗传学基础上发生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遗传材料中出现了新的突变,从而使得生物在形态、生理和行为等方面发生了变化,这就是进化的原因之一。
此外,环境因素也是影响生物进化的重要原因。
当生物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时,它们的生存和繁殖能力会发生变化。
这种环境因素导致了不同种群之间的生存和繁殖优劣差异,从而促进了种类分化和生物进化。
2. 进化的过程进化的过程可以分为自然选择、遗传漂变和基因流等过程。
自然选择是指种群中个体之间的竞争,以及个体与环境之间的适应性。
在这个过程中,只有适应环境的个体才能够生存下来,繁殖后代,而不适应环境的个体则会被淘汰。
遗传漂变是指突然变化引起的一种遗传现象,通常发生在小的种群中,这种随机遗传的变化可能会导致物种的遗传多样性减少。
基因流是指由于个体之间的交配而导致种群中基因的流动。
当不同种群之间的繁殖机会增加时,它们的基因之间也会发生混合。
3. 进化的结果进化的结果是生物种类和个体的遗传变化。
由于进化过程中个体和群体之间的遗传变异,物种之间的差异也随之增多。
这些差异可能来自亲缘关系,或是因为物种所居住的环境不同造成的适应性。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遗传差异会积累起来,产生一系列独特的亚种和物种。
昆虫、鸟类和哺乳动物等生物,通过进化形成了大量的不同种类,这是进化的结果之一。
4. 进化的意义进化的意义是为了生物体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
随着环境的变化,生物体也要发生相应的变化。
生物的进化提供了一种适应性机制,让生物能够在新的环境条件下生存和繁殖。
此外,进化也体现了生物界的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在进化中发现了很多生物的特有品种,如熊猫、袋鼠、企鹅等,这些物种丰富了生物多样性,展现了生命力和多样性。
生物进化中的遗传学与进化

生物进化中的遗传学与进化生物进化是指物种随时间的推移逐渐改变和适应环境的过程。
遗传学是研究遗传信息传递和变化的学科。
遗传学与进化学密切相关,因为进化是通过基因的传递和变异实现的。
本文将探讨生物进化中的遗传学原理和进化机制。
一、遗传学基础遗传学的核心概念是基因。
基因是DNA分子上编码遗传信息的一部分,它决定了个体的性状和特征。
基因存在于染色体上,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结构。
人类有23对染色体,其他生物也有各自不同数量的染色体。
基因的传递是通过遗传物质DNA完成的。
DNA分子由四种不同的核苷酸组成:腺嘌呤(A)、胸腺嘧啶(T)、鸟嘌呤(G)和胞嘧啶(C)。
这四种核苷酸按一定顺序排列,构成了基因的编码信息。
DNA 的复制和传递保证了基因的遗传。
二、遗传变异与进化进化是一种物种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
遗传变异是进化的基础,它通过基因的变异和重组引起物种的多样性。
遗传变异有多种形式:1. 突变:突变是指DNA序列发生突然变化的现象。
突变可以是点突变、插入突变或删除突变,它们可以导致基因信息的改变。
2. 基因重组: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繁殖过程中,来自父母的不同基因片段重新组合的过程。
这种重组导致了基因的重新排列组合,增加了遗传变异的概率。
3. 基因漂移:基因漂移是指由于随机繁殖过程中个体数量的变化而导致的基因频率的随机波动。
在小种群中,基因频率可能会发生剧烈的变化,从而导致了遗传变异。
4. 基因流动:基因流动是指遗传物质在不同种群之间的交换。
通过基因流动,不同种群之间的基因池可以相互影响,从而导致遗传变异的增加。
遗传变异通过自然选择进行筛选,对环境有利的变异将被保存下来,对环境不利的变异将被淘汰。
这种选择机制促进了适应性特征的积累,推动了物种的进化。
三、进化中的遗传学方法遗传学方法在研究进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科学家使用遗传学方法来分析物种的亲缘关系、研究遗传多样性以及揭示遗传机制。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遗传学方法:1. 分子标记:分子标记是一种通过分析特定DNA片段或蛋白质序列的方法来研究遗传变异和物种亲缘关系的工具。
《生物进化》高中生命科学第三册第九章【2017沪科版】1

●鸟的翼、蝙蝠
的翼手、鲸的鳍
、马的前肢和人
的上肢,虽然形
态各异,功能不
同,但都是由胚
胎时期的前肢芽
发展而来,由于
适应各自不同的
生活方式,在进
化过程中发 生了 适应性分化。
人 鸟
马 蝙蝠
龟
各类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规律:
在越古老的地层 里,成为化石的生物 越简单、越低等;在 越近的地层里,成为 化石的生物越复杂、 越高等。
难读到老师的表情。认真听讲不单纯是指听老师说的话,把握老师的表情和语调之类的小细节也是很有必要的。说话比平时更用力,或者表情严肃地强调的那个部分几乎百分之百地会出现在考试中。但是如果坐在后面,那种重要的提示就全都错过了。
•
与此相反,如果坐在前面,首先心情就很不同,自己比别人靠前的感觉让你听课时的态度变得更积极。与老师眼神交会的机会增多,感觉就好像是老师在做一对一个人辅导。
是老师在上课时补充讲解的,如果不听讲很可能就会错过这些重点。
•
所以,上课的时间一定要专注于课堂,决不能打开别的习题集去学习,这样才是高效率的学习,才是提高成绩最快的方法。因此,困难也要先听课,那对你将来的自学一定会很有帮助,哪怕你只是记住了一些经常出现的术语,上课的内容好像马上就忘光
了,但等到你日后自己学习的时候,也能让你回想起很多内容。
种群的基因频率 发生定向改变
生物朝一定方 向缓慢进化
自然选择
间
直接
接 表现型
基因型
基因频率
4.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物种
定义: 一定自然区域,彼此相互交配并产 生可育后代的一群个体。
与种群的关系: 一个物种包括多个种群
●隔离
定义:同一物种不同种群间的个体基因不 能自由交流的现象。
生物学中的遗传与进化

生物学中的遗传与进化遗传与进化是生物学领域的两个重要概念,它们相互作用,共同驱动着生物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本文将介绍遗传与进化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生物学中这两个重要的概念。
一、遗传的基本概念遗传是指生物个体向其后代传递的特征和基因信息。
基因是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它位于染色体上,并编码了生物体的性状。
遗传是通过遗传物质DNA(脱氧核糖核酸)来实现的。
在有性繁殖中,个体的遗传物质会在生殖过程中与另一亲本的遗传物质进行重新组合,从而使下一代具有与父母亲本相似但又不完全相同的遗传特征。
二、遗传的机制遗传的机制主要包括遗传的基本规律和遗传变异。
遗传的基本规律是孟德尔遗传定律,它包括了显性遗传和隐性遗传。
显性遗传是指表现型上的显性性状能够完全显示出来,而隐性遗传是指表现型上的隐性性状需要在基因型上具有两个相同的等位基因才能表现出来。
遗传变异是指由于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等原因导致个体的基因组发生变化,进而带来了遗传多样性。
三、进化的基本概念进化是指物种在长时间的演化过程中逐渐改变其遗传特征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进化是生物多样性和生物复杂性的根本原因。
达尔文的进化论提出了进化的基本原理,包括物种的适应性、变异性、竞争和遗传。
四、进化的机制进化的机制主要包括自然选择和基因漂变。
自然选择是指环境条件对个体适应性的选择作用,适应性更强的个体具有更高的生存和繁殖机会。
基因漂变是指随机事件导致个体遗传物质的频率发生变化,从而改变了物种的遗传组成。
五、遗传与进化的关系遗传和进化是紧密相关的。
遗传提供了遗传多样性,进化则通过自然选择和基因漂变等机制对遗传特征进行筛选和改变。
进化推动了物种的适应性和复杂性的不断提高,遗传则为进化提供了遗传物质和变异基础。
遗传与进化的研究不仅有助于了解生物的起源和演化历程,还对人类健康、农业和环境保护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六、遗传与进化的应用遗传与进化的研究为农业、医学和生态学等领域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2
延长后基因
1
2
1
2
1
2
基因延长实例:卵类粘蛋白 (Ovomucoid)基因
该基因编码的卵类粘蛋白可分为3个功能域,它们各自都可 以与一个胰蛋白酶分子或另一种丝氨酸蛋白酶分子结合。编 码这3个功能域的DNA序列的相似度较高,每个区域中有一 个内含子,区域之间被内含子隔开。因此,推测卵类粘蛋白 基因极有可能是由一个仅编码单功能域蛋白质的原始基因经 过二次内部重复(基因延长)进化产生的。
A)串联倍增(tandem-duplication)
A
B
A1
B1
A2
B2
a) 基因倍 增的方 式
B)非串联倍增(non-tandem duplication)
A1 B1
A
B
A2 B2ຫໍສະໝຸດ C)反转座插入(retro transposition)
Exon1 Exon2
b) 新倍增基因的3种命运
Sub-function
染色体增加的实例1:八倍体小黑 麦的人工合成
染色体增加的实例2:发生在脊椎动 物早期进化中的两轮基因组倍增
2R whole genome duplications
染色体减少的案例:果蝇属染色 体的进化
24
23
(二)染色体结构的进化
染色体结构的改变主要有缺失、重复、倒位和易位等。 原因包括外界因子及生物体自身生理代谢因素。 改变导致基因组结构的变化,并有可能形成具有表型效应的新基因 组。 e.g. Helianthus anomalus,H. annuus与H. petiolaris 是三种 不同的野生向日葵,都是二倍体,且染色体数目相同。通过分子标 记分析3种向日葵的基因组,发现H. annuus与H. petiolaris 杂交 经过一系列的染色体断裂、融合、重复、倒位、易位等过程产生H. anomalus。人工杂交的结果表明这种结构改变的过程是非随机的, 在很大程度上是可重复的。 e.g. Drosophila melanogaster 和D. simulans 在形态上相似, 染色体数目相同,但结构有区别:有1个大的倒位、5个短的倒位和 14个小节上的差异。将两种一起饲养,可进行杂交,但杂种不育, 说明染色体结构变异可形成新种。
3)外显子改组
定义:两个或多个基因的片断重新组织起来,就有可能 形成一个具有新功能的杂合基因。对于有内含子 的断裂基因来说,内含子的重组可使外显子在不 同基因之间进行交换组合,这种交换组合就是外 显子改组。外显子改组是真核生物新基因起源的 一种重要方式和机制。
外显子改组实例:血纤维蛋白溶酶原 激活物(TPA)基因的起源
(4)假基因的进化
假基因是基因组中与某一功能基因的 序列高度同源但却没有功能的DNA片断。 由于假基因是没有功能的序列,它们的进 化是在没有制约和选择的的情况下进行的, 其中的核苷酸替换率很高。假基因对基因 组扩增有作用,也可成为新基因或新基因 的一部分。
假基因产生的方式
1. 基因重复后,多余的拷贝由于有害突 变的出现和积累,结果丧失了原功能, 进而成了假基因。 2. 已存在的假基因重复,产生更多的假 基因拷贝。 3. 通过反转录转座产生。
2)重叠基因
定义: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因共有一段DNA序 列,或是指一段DNA序列成为两个或两个以上基 因的组成部分。多发现于病毒和原核生物中。
ATGGATGCAATGGGCACCACC….
基因1 基因2
3)选择性剪接
定义:从一个基因转录出来的RNA前体,通 过不同的剪接方式形成不同的成熟 mRNA,产生不同的蛋白质。人的近 25000个蛋白编码基因中约有75%的存 在选择性剪接。
1 同种蛋白质氨基酸序列的差异 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替换与功能制约 的相互作用,决定了不同部位氨基酸差异 的程度不同。 e.g. 目前研究比较清楚的是不同生物细 胞色素c的氨基酸序列,由序列对比图 (下页)可以说明物种间的亲缘关系,且 序列中的保守位点一般都是细胞色素发挥 功能所必需的结构区域。
Fig:38种生物的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的 比较
血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物(TPA)基因的结构发现,其很有可能是血 纤维蛋白溶酶原(P)基因、纤维结合素(FN)基因以及表皮生长因 子(EGF)基因经过外显子改组的产物
(二)基因组的进化
1 基因组进化的总趋势
(1)核酸含量的变化
总的来说,从低等到高等生物,基因组大小呈现出增大的 趋势。 原核生物的基因组一般都比较小,且变化范围也不大;真 核生物的基因组一般要比原核生物大的多,而且变化范围 也很大。 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的基因组大小悬殊,最小与最大的相 差可达8万倍;但它们的基因数目却相差不过四五十倍, 真核生物基因组大小的变化主要由非编码基因的DNA含量 造成。
2 不同蛋白质进化速率的比较 对生物生存制约性大的蛋白质进化速 度慢,反之进化速度快。 3 不同蛋白质分子间的协进化 序列的协同进化往往发生在有密切联 系并相互作用的生物大分子之间。在蛋白 质分子相互作用的体系中,协同进化是一 种普遍现象,它主要体现在:进化速率的 一致性、同源因子的受体间也存在同源性、 配体和受体结合位点结构协同改变。
翻 译
Protein
Domain1 Domain2 Domain3
一 染色体的进化
(一)染色体数目的进化 染色体数目的进化既有数目的增加,又有数 目的减少,并形成整倍体或非整倍体。染色体数 目的变化对物种进化有重要作用。 染色体数目增减的途径有两种,一种是基本 染色体组(X)整倍的增减,形成整倍体;另一种 是染色体组个别染色体的增减,使细胞内染色体 的数目不成基数的完整倍数,导致非整倍体的产 生。
Four evolutionary strata on the human X chromosome
二 基因与基因组的进化
基因的进化 主要是关于单个基因的演变问题, 包括基因结构和功能的进化、新基因的 起源等。 基因组的进化 实质上是遗传物质在总体上的进化。
(一)基因的进化
1 基因结构的进化——内含子的起源与 进化 “后起源”和“先起源”
Fig: Three types of horizontal gene transfer
三 蛋白质和蛋白质组的进化
(一)蛋白质的进化
蛋白质和蛋白质组的进化与基因和基 因组的进化有密切的联系。蛋白质是功能 的主要执行者,基因和基因组的进化也往往 需要蛋白质参与才能得以实现,所以蛋白质 和蛋白质组的进化并非完全被动,它们与基 因和基因组的进化在一定程度上相互制约、 相互促进。
思考题
◑ 你是如何理解进化的不平衡性; ◑ “物种灭绝是以一定规模经常发生的,对 生物进化有巨大推动作用。因此人类对现有 生物的保护是徒劳的或者是违背大自然规律 的。”谈谈对上述观点的认识及保护野生动 植物都有那些价值? ◑ 每种物种从产生到灭亡平均大概经历500万 年的历史。人类会不会也经历类似同样的从 产生到灭亡的过程?
物种1 基因A
物种2 基因A
A C E
A
B
C
E
物种3 基因A
A
B
C
D
E
脊椎动物神经脊起源
3. 新基因的起源
1)基因倍增(gene duplication)
新基因产生 的3种主要 途径
2)基因延长(gene elongation)
3)外显子改组(exon-shuffling)
1)基因倍增(gene duplication)
1)序列突变实例1:铜绿色极毛杆 菌酰胺酶对酰胺类氮源的适应
铜绿色极毛杆菌的野生株能以乙酰胺 和丙酰胺作为氮源,不能利用丁酰胺 和更复杂的酰胺。通过在只有丁酰胺 作为氮源的培养基中进行选择,就可 获得能利用丁酰胺的突变株。研究表 明,这些突变株的酰胺酶与野生型相 比,只是发生了个别氨基酸的替换。
1)序列突变实例2:蝙蝠与海豚 听觉蛋白Prestin的协同进化
(三)染色体功能的进化
染色体功能的进化主要体现在性染色体和常染色 体的分化。
性染色体与常染色体在功能上的差异主要是前者 含有性别决定基因或与生殖相关的重要基因,两 种不同的性染色体(如X和Y染色体)在形态、结 构和功能上都有很大的分化,然而它们并不是完 全不同。在人类中, X和Y染色体在各自的长臂末 端仍有一段配对区,说明它们最初有可能是完全 配对的。进一步研究表明,性染色体是逐渐从一 对原始同源染色体分化而来的。
(2)基因组扩增
基因组扩增由整体扩增和区域扩增之 分。 基因组整体扩增的机制主要是基因组 倍增。 基因组区域扩增可通过不等交换、转 座等方式进行。
基因组扩增一方面增加了基因的 数目,但更重要的是表现在非基
因DNA,特别是重复序列的增多。
(3) 基因家族的进化
定义:在基因组进化中,一个基因通 过基因重复产生了两个或更多的拷贝, 这些基因拷贝就组成了一个基因家族。
4)基因共享
定义:一个基因两用或多用。基因共享是基因及其 产物虽然在进化中没有变化,但却在保持原 有功能的情况下,又被用于生命体系的其他 方面,也就是说获得了多种功能。
如:动物的眼晶状体蛋白不仅具有酶活性, 而且还 具有细胞. 骨架的功能
5)改变表达谱
定义:通过改变在胚胎发育过程或成体组织器官中 表达谱而实现功能的分化或多样性。
核酸序列的变化除了在某些情况下可产生具有新功能的基 因外,一般都是生物大分子多态性的一种表现,只看作是 进化的一种“量度标尺”。
2 基因组结构的进化
(1)基因组结构的特点 基因组可分为原核生物的类核基因组、真核生物 的核基因组、真核生物的细胞器基因组(包括线 粒体基因组和叶绿体基因组)等。 类核基因组一般成环状,再形成类核高级结构。 基因组通常较小,它们都是由单拷贝或低拷贝的 DNA序列组成。基因排列比较紧密,一般以多顺反 子为转录单位。基因组内较少非编码序列。 真核生物的核基因组一般是线状,再形成染色体 或间期核的高级结构。它们通常比类核基因组大 好几个数量级,且变化范围也很大。在结构上普 遍存在大量非编码序列,其中重复序列可占基因 组的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