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的数学化与近代自然科学的建构_陈俊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1-6年级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

小学语文1-6年级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

小学1-6年级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一年级必读书目1.《爷爷一定有办法》(加)菲比·吉尔曼著宋珮译当代经典图画书。

它写的是一个充满智慧、爱孙子的老爷爷,他用巧思把孙子心爱的破毯子变成外套、背心、领带、手帕、钮扣。

它原本是一个流传已久的犹太民间故事,作者用重复而富节奏的文字来重述,既温馨又朗朗上口。

2.《爱心树》(美)希尔弗斯坦编绘,傅惟慈译这是一个由一棵有求必应的苹果树和一个贪求不厌的孩子,共同组成的温馨,又略带哀伤的动人故事。

本书是世界绘本的经典作品之一,出版30年来,一直是绘本世界的著名典范,历久不衰,魅力惊人,销量超过550万册。

3. 《小猪唏哩呼噜》孙幼军著小猪唏哩呼噜有傻孩子傻福的憨厚,也有大智若愚的机智,更可贵的是,他善良、勇敢、富有同情心和正义感,傻得执着,傻得可爱。

孙幼军先生在唏哩呼噜身上寄寓了完美的儿童形象,虽然完美,但很真实、质朴。

4.《中国神话故事精选名》湖南少儿出版社作为一个中国人,从小应该读一读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书。

而中国神话故事就是瑰宝的一部分!阅读此书,我们能感受到中国古代人对天地万物的天真美丽、富有趣味的艺术想象。

5.《十万个为什么》(四册)刘雨辰,夏凡编本套最新《十万个为什么》丛书共分四册,分别介绍了科技与创新、人体与健康、社会与生活、生物与环境等方面的内容。

这些内容全面满足了儿童的求知欲和好奇心,通过简洁明了的文字和丰富多彩的图画,把一些科学知识描绘得通俗易懂,充满乐趣,融科学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

一年级选读书目1《月光下的肚肚狼》冰波/著2《小布头奇遇记》孙幼军/著沈培/图3《格林童话选》(德国)格林兄弟/著,魏以新/译4《鲁西西外传。

郑渊洁著5《一年级的小豌豆》商晓娜著6《动物王国大探秘》(英国)茱莉亚·布鲁斯/文,兰·杰克逊/图,杨阳、王艳娟/译7《随风而来的玛丽阿姨》(英)特拉芙斯著,任溶溶译8《一年级大个子二年级小个子》(日)古田足日著,(日)中山正美绘,彭懿译9《猜猜我有多爱你》山姆•麦克布雷尼10《神奇校车》(在人体中游览)(美国)乔安娜•柯尔/著,(美国)布鲁斯•迪根/绘11《我爸爸》(英)安东尼.布朗12《我妈妈》(英)安东尼.布朗13幼学启蒙第一辑——中国古代民俗故事《盘古开天地》《共工触山》《女娲补天》《夸父追日》杨亚明文岳海波图履瑎文孙爱国图杨亚明文李勇图履瑎文袁辉图新世界出版社14《曹冲称象》古代故事人民邮电出版社15《穿靴子的猫》(美)马塞利诺绘彭懿译16《好饿的毛毛虫》艾瑞克·卡尔17名家经典哲学绘本系列(共4册)(澳)夸伊马利纳著,李现刚译18《地图(人文版)》手绘世界地图·儿童百科绘本【波】亚历山德拉·米热林斯卡丹尼尔·米热林斯基著19《一粒种子的旅行》(德国)安妮·默勒/著,王乾坤/译20《人》(美国)彼得·史比尔/著,李威/译二年级必读书目1.《植物王国——我的第一本科学书》我的第一本科学书编写组这是一套为少年儿童编写的科普书。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模式分析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模式分析
P“ mar y Sc h o o l Te a c hi ng Re s e ar c h
小 学数 学生 活 化 教 学模 式 分 析
江 苏 扬 州 市 邗 江 区 陈 俊 学 校 吉 俊 数 学 来 源 于我 们 实 际 生 产 生 活 的 需 要 , 并随之发展 ,
型人才。
《 关东 演 义》 , 那 里 也 说 张 作 霖 是 好 人。 ” 还 有的小朋 友说 : “ 张 作 霖 十 分
佩 服 孙 中 山 , 我 也 认 为 他 是 好 人。 ” … … 经 过 一 番 激 烈 讨 论 和 探
树 立 的 一个新 理 念 。例 如 , 有 位 幼
活 中,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 实 现 学 以致 用 的 日的 。
二、 小 学 数 学 生 活 化 教 学 模 式 的 实 施 策 略
1教 学 内 容 生 活 化
两 者 紧 密相 连 、 不 可 分 割 。数 学 不 仅 是 技 术 和思 想 方 法 ,
更 是 解 决 生 活 中 实 际 问题 的 工 具 , 日常 生 活 中 常 运 用 到
进行数学 教学 , 利 用 生 活 中与 数 学 相 关 的 问 题 将 逻 辑 严
密 且 高 难 度 的 理 论 知 识 进 行适 当 转 换 , 让 学 生 在 可 接 受
的基础上能很好地掌握并运用 。 ( 2 ) 将 数 学 知 识 运 用 到 生
溅 j糍
同, 造 成个性 发展 的阻抗 。实际上 ,
式 。所 以 , 通 过生 活获 取知识 , 再 将 知 识 运 用 到 生 活 当
观、 具体的生活语言描述 , 让 学生理解并接受这些知识。
3 . 教 学 过 程 生 活 化

4自然观近代科学

4自然观近代科学

• 第谷对天象观测和记录达到了那个时代的最 高水平。他的天象记录,几乎包罗了望远镜 发明之前肉眼所能观测到的全部。 • 不同意哥白尼的日心说 • 第谷自己的宇宙体系 • 发现开普勒并邀请其作助手
开普勒——天空立法者
•开普勒(1571-1630),生 于德国,毕业于哥廷根大学。 •狂热的毕达哥拉斯主义者 •1596年发表《宇宙的奥秘》 一书,该书引起第谷的注意 •1601年接替第谷的工作
• 1628年,出版《动物的心血运动及解剖学研 究》,阐明了他的血液循环理论 • 1657年6月3日去世,遗产全部捐赠给皇家医 学院 • 血液循环理论的完善
近代科学发展与科学自然观
• • • • • • • • 一、近代自然科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二、天文学革命——自然科学的独立宣言 三、经典力学体系的形成——机械自然观的科学基础 四、生理学:血液循环理论 五、数学的发展 六、化学革命 七、第一次技术革命与产业革命 八、机械自然观
达· 芬奇(1452-1519)
• 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 天才。 • 生于佛罗伦萨 • 工程技术、物理学、生 理学、天文学 • 崇敬阿基米德,倡导实 验作风 • 思想大多记录在其笔记 本上,未公布。

自然界的不可思议的翻译者是经验。经 验绝不会欺骗人,只是人们的解释往往欺骗 自己。我们在种种场合和种种情况下谈论经 验,由此才能够引出一般的规律。自然界始 于原因,终于经验,我们必须反其道而行之。 即人必须从实验开始,以实验探究其原因。
(伽利略制 造的望远镜, 现藏于佛罗 伦萨博物馆)
•1608年,荷兰眼镜匠利帕希造出第一架望远 镜
•1609年12月,伽利略造出望远镜
•利用望远镜,发现了月亮上的山脉和火山口
• • • • • •

2011 西南交通大学考研西南交通大学考研参考书目参考书目

2011 西南交通大学考研西南交通大学考研参考书目参考书目
考研参考书目
考试科目 241自命题英语 242自命题俄语 参考书目 《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 (1-4册) 李荫华编 育出版社 上海外语教
东方高等学校教材《大学俄语》 (1-4册)北京外国语大学 莫斯科 普希金俄语学院 丁树杞主编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新编日语教程》 (上、下册) (重点下册)刘旭宝主编 西南交通 大学出版社 《进级日语》 刘旭宝主编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大学德语》 (2-3册)戴鸣钟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大学法语简明教程》薛建成主编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法语三百句》 王庭荣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 《世界现代设计史》王受之著,中国青年出版社 《艺术学基础知识》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王次炤主编 《高等数学》同济大学编,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相关专业期刊杂志、书籍、图集 相关专业期刊杂志及书籍 相关专业期刊杂志及书籍 《园林树木学》 (第一版)高润清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园林花卉学》 (第一版)毛洪玉 化学工业出版社 《园林规划设计》 ,第一版,(上、下) 胡长龙 中国农业出版社 1、微生物学 沈萍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版 2、药剂学 陆彬主编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3年第一版 3、药理学 李端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年第六版 全国体育院校通用教材 《学校体育学》 人民体育出版社
243自命题日语 244自命题德语 245自命题法语 333世界现代设计史 340艺术基础 361高等数学 511建筑设计快题一(6小 时) 512规划设计快题(6小时) 513景观建筑设计快题(6 小时) 514景观植物学及园林设 计(6小时)
616药学基础综合
617体育学基础综合
2004年 主编:周登嵩;全国体育院校通用教材 训练学》 1、有机化学 学苑出版社 方渡主编 2、药用植物学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姚振生主编 3、天然药物化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姚新生主编 第四版 1、有机化学 学苑出版社 方渡主编 2、中药学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雷载权主编 3、中药化学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匡海学主编

[知识]自然科学发展概论

[知识]自然科学发展概论

1—2 简述自然科学发展的三个时期及三次科学革命三个时期:(1)自然科学发展的第一个时期大约是从远古到15世纪根据考古学的研究成果,人们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逐步了解认识了自然界,到公元前6世纪已积累了不少的数学、天文学和医药知识,自然科学已开始萌发。

这一时期,关于自然界的知识中天文学走在最前面。

在医药方面,已有关于多种疾病的名称和药物的记载从公元前5世纪到15世纪,人们把自然界当作一个整体,从总的方面来把握自然界的发展变化,描绘自然界的总面目。

基于这种认识,产生了力求囊括自然界一切事物的自然哲学。

虽然那时已出现了天文学、数学、物理学、化学、医学、生物学、地学等专门化知识,但都包含在统一的自然哲学中。

在物理学方面,已出现了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他的工作给后人许多启发,但他所得出的结论有很多是错的,例如,受外力作用运动的物体,当外力停止作用,物体的运动也就立即终止。

又如,较重的物体下落较快,较轻的物体下落较慢等。

亚里士多德的这些错误结论纯粹是他的直观想象和逻辑推理,并无任何实验依据,那时人们也还没有“科学实验”的思想。

(2)自然科学发展的第二个时期——近代自然科学发展时期从时间上看,这个时期大约是从16世纪到19世纪。

随着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需要有探索自然物体的物理特性和自然力的活动方式的科学,从各个细节上分门别类地研究大自然的奥秘,于是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地学、生物等专门学科逐渐从自然哲学中分离出来,形成了一门门独立的学科,使近代自然科学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这一时期,数学上,微积分和非欧几何已经建立;物理上,牛顿理论和电磁理论已经建立;化学上,创立了科学的原子论;天文学上,提出了日心说;地学上,提出了地质演化说;生物上,建立了细胞学说和生物进化论,等等。

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从天文学上首先突破,随后物理学又成为带头学科。

(3)自然科学发展的第三个时期——现代自然科学发展时期从时间上看,这个时期大约是从19世纪末开始。

5-1、17世纪至20世纪初的自然科学

5-1、17世纪至20世纪初的自然科学

5、生物学的巨大进步: 、生物学的巨大进步:
(1)17世纪早期,英国科学家哈维建立了血液循环说, 17世纪早期,英国科学家哈维建立了血液循环说, 世纪早期 哈维建立了血液循环说 奠定近代生理学的基础。 奠定近代生理学的基础。 18世纪时 瑞典生物学家林奈 世纪时, 林奈制定了对植物的分类 (2)18世纪时,瑞典生物学家林奈制定了对植物的分类 法; (3)19世纪早期,细胞学说确立,贡献最大的是德意志 19世纪早期,细胞学说确立, 世纪早期 施莱登和施旺。 人施莱登和施旺。 (4)19世纪早期,法国博物学家拉马克提出了生物进化 19世纪早期,法国博物学家拉马克提出了生物进化 世纪早期 拉马克 论的观点;19世纪中期 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 世纪中期, 达尔文确立了进 论的观点;19世纪中期,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确立了进 化论,1859年发表 物种起源》 年发表《 化论,1859年发表《物种起源》。 19世纪60年代 法国科学家巴斯德奠定了微生物 世纪60年代, 巴斯德奠定了 (5)19世纪60年代,法国科学家巴斯德奠定了微生物 的基础。 的基础。
3、电磁学的成就——为电气时代创造条件: 、电磁学的成就 为电气时代创造条件: 为电气时代创造条件 世纪, 奥斯特发现 (1)19世纪,丹麦教授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 ) 世纪 丹麦教授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 法拉第用实验证明了 (2)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用实验证明了电磁感 ) 年 英国科学家法拉第用实验证明了电磁感 应现象。 应现象。 世纪60年代 麦克斯韦建立了系统 (3)19世纪 年代,英国科学家麦克斯韦建立了系统 ) 世纪 年代,英国科学家麦克斯韦 电磁学理论,并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德国人赫兹 赫兹在 得电磁学理论,并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德国人赫兹在 1888年证明了麦克斯韦的理论。 年证明了麦克斯韦的理论。 (4)电磁感应现象为制造发电机创造了可能。 )电磁感应现象为制造发电机创造了可能。

自然辩证法:第3章 近代自然科学与机械自然观

自然辩证法:第3章 近代自然科学与机械自然观

伽利略和地上力学的诞生
伽利略在天文学方面的贡献:
自制望远镜(1609年) 为纪念他首先用望远镜 观察星空这一壮举,2009年 为国际天文年。 发现木星的4颗卫星 发现太阳黑子 定出太阳自转周期 伽利略望远镜
伽利略
木星卫星
在力学方面的贡献:提出落体定律和惯性运动概念
勇敢地否定了亚里士多德把运动划分为“天然运 动”和“被迫运动”,而是抓住了运动基本特征 量——速度和加速度,把运动分为“匀速”和 “变速”。 用思想实验和斜面实验驳斥了亚里士多德的“重 物下落快”的错误观点,发现自由落体定律。
布鲁诺:坚持真理的烈士
• 《论原因、本原与 太一》、《论无限 的宇宙和多世界》 • 宇宙无限的思想, 太阳系之外还有无 限多个世界,太阳 也不是宇宙的中心。 宇宙没有中心
开普勒:天上的立法者
行星运动第一定律(椭圆定律): 所有行星绕太阳的运动轨道是 椭圆 太阳位于椭圆的一焦点上
行星运动第二定律(面积定律): 联接行星和太阳的直线在相等的 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
我之所以 能比别人看得远 些,是因为我站在 巨人们的肩上。 ——牛顿
我不知道世人怎样看我,但我自认为我不过是像一 个在海边玩耍的孩童,不时为找到比常见的更光滑 的石子或更美丽的贝壳而欣喜,而展现在我面前的 是全然未被发现的浩瀚的真理海洋
近代化学的前驱:炼金术

其目标是通过化学方 法将一些基本金属转 变为黄金,制造万灵 药及制备长生不老药。
牛顿的经典力学
主要成就 (1)光学:太阳光的光谱、反射式望远镜 (2)数学: 微积分 (3)物理: 万有引力 力学三大定律 (4)代表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我把这部著作叫做《自然哲学的数学 原理》,因为哲学的全部任务看来就在于 从各种运动现象来研究各种自然之力,而 后用这些力去论证其他的现象。”

自然辩证法课程报告—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自然辩证法课程报告—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中西科学史观的比较——《自然辩证法》课程总结报告2013年1月4日中西科学史观的比较在学习完郑雨老师讲授的《自然辩证法》课程后,现在我就中西科学史观的对比阐述自己的看法。

中国古代科学从秦汉到明清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科学体系和发展模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多项发明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尤其是以运用阴阳五行学说,以脏腑经络之生理、病理为基础的中医。

西方科学起源于古希腊的自然哲学,从文艺复兴开始,在天文、物理、化学、数学、哲学上经历了百年的基础打造,在17世纪60年代开始了以科学实践为契机的工业革命,建立了以笛卡尔解析几何学和牛顿力学等为基础的近代自然科学体系。

对比中西方科学发展历史发现,在实用科学发展方面中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中国古代的自然哲学和以概念、原理、定律形式表达的理论知识的发展却远不如西方科学。

中国古代科学是建立在生产实践和直接经验基础之上的,注重工艺过程、工艺方法和实际操作的便利,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匠对实用科学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

但由于实用科学注重经验,对原因的分析不足,也很少有理论上的探讨,致使知识始终停留于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层次上,阻碍了科学的进一步发展。

西方科学擅长于机械运动与物质构成的研究,在器物制造方面,西方科学的定量化描述比中国古代科学更精确、更清晰,技术便于学习掌握和检验。

一为什么中西科学发展的途径会如此迥异?很明显,中国属于农耕文明,而西方则属于游牧商业文明。

这种文明上的差异导致了以下几点明显的对立,从而造成中国古代以注重技术、实践为主的实用科学与源自古希腊理性精神的西方理性科学差异。

但造成差异主要原因是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别。

(一)“重德”与“重智”的对立中国主要是农耕经济。

我国古代的地理环境要闭塞得多,周围多是高山和大海,限制了与其他国家大规模的交流,但同时也使之免受外面世界动荡的影响。

由于拥有辽阔的平原和适宜的气候,我国较早地建立了发达的农耕文明,在价值取向上表现为以伦理为本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出版时间:2012-11-12 13:10网络出版地址:/kcms/detail/43.1447.C.20121112.1310.001.html自然的数学化与近代自然科学的建构陈俊(湖北省道德与文明研究中心、湖北大学哲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72)摘要:近代自然科学的建构无疑是人类思想史上一次深刻的观念革命。

这一革命的最初动机就是近代科学革命的先驱们对“简单、和谐的宇宙”这一古希腊理想的不懈追求。

哥白尼率先在天文学领域拉开了革命的序幕,他的后继者们在对自然数学化的追求中以哥白尼本人并未意识到的方式建立起了宇宙空间的背景化和物质自然的对象化这两个对建构近代自然科学极为重要的形而上学基础。

关键词:宇宙空间;物质自然;数学化;背景化;对象化作者简介:陈俊(1976-)男,湖北孝感人,湖北省道德与文明研究中心研究员、湖北大学哲学学院副教授、中国社科院哲学所博士后,主要从事科学技术哲学与科技伦理学研究。

在沉寂了近千年之后,人类,至少是欧洲人的心灵在十六、十七世纪经历了一场深层的思想革命。

这场革命改变了人类的思维框架和模式。

任何革命都是有其思想基础的。

而这场革命最初的思想基础就是对自然数学化这一古希腊理想的复兴。

近代自然数学化过程的直接后果就是在欧洲人的思维框架中建立起近代自然科学的两个重要的形而上学基础即:宇宙空间的背景化和物质自然的对象化。

本文试对这一思想历程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自然数学化的古希腊背景近代科学的思想渊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古希腊是科学精神的发源地。

正如有的学者所说:“整个世界的科学发展就是毕达哥拉斯数学主义的诠释史和德谟克利特的原子主义的论证史。

”近代自然科学的数学化就是直接复兴古希腊数学主义思想的结果。

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自然哲学开始出现。

这种哲学的出现并不是对远古时代的神话的一种简单取代。

而本质上是一种新的哲学思维模式的出现。

[1]这种新的思维模式的主旨在于它对宇宙的解释不再诉诸于神灵,而是诉诸于自然主义的解释。

最先对宇宙的起源诉诸自然主义解释的是米利都学派的自然哲学家们。

米利都学派的第一个哲学家泰勒斯首先提出“万物源于水”的思想。

而他的弟子阿那克西曼德则相信万物的基即是“无定形”。

阿那克西米尼则认为基本的质料是“气”,它可以被“稀释”和“浓缩”,从而产生我们所知世界中各种各样的物质。

阿那克西米尼的思想实际上开始导向毕达哥拉斯学派。

因为他不仅研究了“万物起源于何物”这样的问题,而且还研究了“是什么使得万物彼此呈现出差别”,即所谓“变化问题”。

“变化问题”首先由赫拉克利特提出。

他认为“万物皆变”。

但赫拉克利特所肯定的东西遭到巴门尼德的坚决反对。

巴门尼德坚持认为所有变化在逻辑上是不可能的。

巴门尼德对变化可能性的否定对西方哲学思想史有着巨大的影响。

他实际上提出了“变化无常的万物背后不变的原因”这个根本的哲学问题。

在某种程度上讲,这是西方科学理性的第一次显现。

毕达哥拉斯学派的自然哲学家们对这个根本的哲学问题给出了肯定的回答。

即“是数学结构的不同导致了它们表现上的不同”,因而“数才是万物不变的本源”。

他们认为世界上显然存在两类不同的东西,一类是可感知的千变万化的表象世界,另一类则是不可感知的无形的、没有运动变化的世界,而这个世界本质上是处于支配地位的“数的世界”。

就这样毕达哥拉斯学派第一次提出了“自然数学化”的命题。

柏拉图把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思想发扬光大,使其对后世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

在《蒂迈欧篇》中柏拉图描述了宇宙的创生过程。

他首先强烈反对前苏格拉底哲学家们的思想。

按照这些哲学家们的说法,世界万物都是按照它们内在的本性运作,宇宙的秩序是内在的,不是外部作用者强加于它的。

柏拉图把宇宙描述为是一位神匠即造物主的手工品。

一个超越的形式世界(理念世界)是造物主创造世界的基本条件。

造物主则努力克服一个处于混沌状态的、还尚未被赋予形式的质料的内在局限性,按照形式世界的模型创造整个世界。

被创生的世界是完美的形式世界的不完美模仿。

所以柏拉图认为宇宙是理性计划的产物,宇宙中的秩序就是理性的秩序,是从外部强加给不顺从的质料,理性所追求的真理必然存在于形式世界之中。

更重要的是,柏拉图所描述的造物主不仅是一位理性的工匠,而且也是一位数学家。

他是按照几何原理构造宇宙的。

这也是为什么注重追求宇宙理性的柏拉图拒绝不懂数学者进入他的学园的原因。

受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影响,柏拉图将构成世界的四元素:土、水、气、火还原为更为基本的东西——三角形。

他认为,用不同的三角形的组合可以造出五种正多面体中的四种,而上述的四种元素实际上分别就是四种正多面体中的一种:土是立方体,火是四面体,气是八面体,水则是正二十面体。

而世界最初的形式是球体,因为球体最为均匀又无差别。

就这样,柏拉图系统地阐述了一个“几何原子论”。

柏拉图的几何原子论代表了人类向自然数学化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毕达哥拉斯学派所倡导的将一切事物还原为数的纲领在柏拉图这里得以完美的实现,而由爱利亚学派的哲学家们所提出的“变化问题”也由柏拉图给出了完美的回答,即千变万化的表象世界背后是一个不变的数学实在世界。

作为自然数学化运动的先驱,古希腊人不仅给后人留下了毕达哥拉斯——柏拉图主义这样伟大的哲学遗产,而且他们自己也将柏拉图的这种理想贯彻到对自然的研究中,从而开创了数理天文学。

古希腊的数理天文学的一个基本假设认为:宇宙的结构就是一个真实的几何结构,天体的运动可以在几何学中得以描述和预测。

柏拉图首先提出“拯救现象”的任务,为古希腊数理天文学规划了研究纲领,即用简单的数学模型来解释和说明天体的复杂运动。

托勒密的地心宇宙体系就是这一纲领最杰出的代表,也是自然数学化运动中优秀的范例。

而亚里士多德则为“拯救现象”的几何宇宙体系给出了物理学论证,表明宇宙理论不仅只是符合天文学现象的数学体系,而且也是在物理学上合理的、可理解的实在体系。

因此,近代科学起源于天文学革命并不是偶然的。

二、宇宙空间的背景化近代自然科学建构的一个形而上学假设是:存在一个“均一、无限”的宇宙空间,即一个背景化的宇宙空间。

在这个宇宙空间中,惰性的、受数学规律支配的物质微粒永恒做着机械运动,从而形成对于人类而言丰富多彩的表象世界。

而这一形而上学假设就是自然数学化运动的一个直接后果。

在哥白尼提出他的新宇宙体系之前,整个西方基本上是承袭了里亚士多德的宇宙体系。

亚里士多德的宇宙首先是一个处处充满着“质”、其空间结构体现着完美与价值的等级宇宙。

在亚里士多德看来,整个宇宙是由恒星所在的水晶球壳所包裹着一个巨大的球体。

这个球体内部被月球所在的球壳分为有着本质区别的上下两个区域。

月上区由不变的第五元素——以太——所构成的,体现着完美、不朽和高贵的永不变化的循环区域。

而月下区则是由土、水、火、气构成的,充斥着生与死以及各种短暂的变化的区域。

在这样的宇宙中,推动行星和月下区物体运动的最终力量是所谓的“不动的推动者。

”这个“不动的推动者”是整个宇宙秩序和规则的源泉,也是整个自然界运动变化的动力之源。

在亚里士多德看来,整个宇宙就是一个从最低级的纯质料(它本身不是任何物,而只是构成事物的条件)向最高级的纯形式(它是整个宇宙运动、变化之最高目的,即“不动的推动者”)不断上升的等级系统。

这个上升的过程是处于“潜能”状态的形式即质料向处于已实现出来的潜能即形式的不断运动过程。

运动包括质料和形式在内,它不是形式外在地加于质料之上,而是就潜在地(作为潜能)蕴含在质料之中,是质料的某种尚未实现出来的本性。

这样一切实体从本质上看都处于永恒运动之中,处于以潜能向实现的能动的过程之中,唯有纯形式即“神”才是宇宙中不动的推动者。

同时亚里士多德的宇宙也是一个在空间上封闭和有限宇宙。

在他看来,“空间不是支撑一切对象的东西,也不是为它们所占据的某种东西,而是,空间是在任何对象和把该对象围起来的那些对象之间的界限,对象本身是一个物质实体,而不是一个几何物体”。

[2](P71)物体处在一个地方,就是被它物所包围,而包围者就是空间(处所)。

空间属于特定时刻的特定物体,在同一物体的另一时刻或同一时刻的另一物体所拥有的空间是不同的。

因此,亚里士多德所谓的“空间”是指每个实体所占据的那块“处所”,而“处所”并不是我们今天看来所有物体都在其中定位且都占据其一部分的背景空间,而是具有绝对的,独特的性质的处所,物体与处所(空间)是同一的。

由这样的处所(空间)所构成的宇宙空间当然也就不是“均一、无限”的宇宙了,而是有着“质”的差别的、有限的宇宙了。

在亚里多德之前,虽然柏拉图的宇宙也是一个渗透着心灵的神性宇宙,但柏拉图认为这样一个充满着心灵的宇宙仍然是一个数的王国。

“宇宙根本上是几何的;它的基本构成要素不是什么别的东西,只是空间的有限部分;作为一个整体,它呈现出一种简单、美丽的几何和谐。

”[2] (P37)但是,在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宇宙取得支配地位之后,人们把运用数学对现象的拯救仅仅看作是一种权宜之计,而把对现象所做的物理解释看作是对实在本身的真实把握。

在亚里士多德看来,“量只是十个范畴之一,而且不是最重要的范畴。

数学尊严只处于形而上学和物理学之间。

自然根本上说是量的也是质的。

”[2] (P37)由此,数学化的宇宙与物理化的宇宙得以分离。

而这种分离则阻障了人们对自然进行数学化达千年之久,直到哥白尼的出现。

自然的数学化在中世纪沉寂千年之后,哥白尼在近代自然数学化运动的复兴过程中迈出了第一步。

基于对“简单、和谐的宇宙”这一毕达哥拉斯主义理想的追求,他提出了新的日心宇宙体系。

新体系与旧的建立在亚里士多德宇宙论之上的地心宇宙体系的不同仅仅在于:哥白尼将原属于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功能赋予了太阳,同时还让地球运动起来(公转和自转)。

新体系的其它细节仍然是亚里士多德式的。

从表面上讲,新体系并不具有革命的意义。

与旧体系相比,“新天文学显然在精确上毫无收获”,“在历史上,没有已知的天体现象不是由托勒密的方法来说明的。

如果不使用更现代的仪器,托勒密的方法的确能够达到人们所期待的那种精确性。

天文学事件的预言被做出,从那些事件的实际发生来看,那些预言并不比一位哥白尼主义者所做出的预言误差更大。

”[2] (P22)因此,新的体系在“拯救现象”上与旧体系是等价的。

更为重要的是,从物理学角度而言,哥白尼的宇宙与亚里士多德的宇宙一样,仍是一个有限的等级宇宙。

它仍然保留了恒星天球,它把宇宙的中心给予了高贵的和更为神圣的太阳。

因为“正是由于太阳有着超级的完美和价值——它是光和生命之源”。

[3]“他的天文学所植根的宇宙论框架,他的物理学(无论是天还是地),甚至他为了使他的体系能够给出准确的预测所使用的数学方法(本轮-均轮体系)都是在古代和中世纪科学家们建立起来的传统之中。

”[4]哥白尼之所以坚持这样一个并不怎么成功且遭到当时人们激烈反对的新体系的根本原因在于他坚信宇宙应该是一个简单和谐的数学秩序体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