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瘤诊疗常规(放疗部分)
《淋巴瘤放疗指南》课件

淋巴瘤放疗的原理
放射线可以破坏肿瘤细胞的DNA, 导致细胞死亡。对于淋巴瘤细胞,放 射线可以破坏其增殖能力,使肿瘤缩 小或消失。
放疗可以针对肿瘤的局部区域进行治 疗,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较小。因 此,放疗常用于治疗局部浸润的淋巴 瘤或缓解症状,如疼痛、肿胀等。
01
淋巴瘤放疗的方案 与技术
放疗方案的选择
放疗方案应根据淋巴瘤的类型、分期和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以达到最佳的治 疗效果。
放疗方案应综合考虑肿瘤的大小、位置、浸润程度等因素,以及患者的年龄、身体 状况和心理状态等因素。
放疗方案的选择应遵循个体化的原则,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
通过药物或其他手段增强肿瘤细胞对放疗的敏感性,提高放疗效果 。
立体定向放疗
利用先进的影像技术和计算机模拟技术,对肿瘤进行精确的定位和 剂量计算,实现高剂量、低损伤的治疗。
个体化放疗的发展趋势
基因检测与放疗
01
通过基因检测技术,了解患者的基因特点,为患者制定个性化
的放疗方案。
图像引导放疗
02
利用影像技术实时监测肿瘤的位置和形态变化,调整放疗剂量
放疗技术的进展
放疗技术不断更新,包括三维适形放 疗、调强放疗和立体定向放疗等技术 的应用,提高了放疗的精确度和治疗 效果。
放疗技术的进展还包括对放疗副作用 的预防和处理,以减轻患者的痛苦和 提高生活质量。
放疗技术的进展还包括放疗与化疗的 联合应用,以及放疗与其他治疗手段 的联合应用,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 的生存率。
01
淋巴瘤放疗的适应 症与禁忌症
淋巴瘤诊疗要求规范(2018年版)

淋巴瘤诊疗规范(2018年版)一、概述淋巴瘤(lyphoma)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根据国家癌症中心公布的数据,2014年我国淋巴瘤的确诊发病率为5.94/10万,2015年预计发病率约为6.89/10万。
由于淋巴瘤病理类型复杂,治疗原则各有不同,为进一步提高淋巴瘤诊疗能力和规范化水平,配合抗肿瘤药品供应保障有关政策调整,保障医疗质量与安全,现对《中国恶性淋巴瘤诊疗规范(2015年版)》进行修订和更新。
二、淋巴瘤的诊断应当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等进行诊断。
(一)临床表现淋巴瘤的症状包括全身和局部症状。
全身症状包括不明原因的发热、盗汗、体重下降、皮肤瘙痒和乏力等。
局部症状取决于病变不同的原发和受侵部位,淋巴瘤可以原发于身体的任何器官和组织,通常分为原发于淋巴结和淋巴结外两大类。
最常见表现为无痛性的进行性淋巴结肿大。
如有以上述症状的患者在基层医院就诊时,应予以重视,并尽早转诊至上级医院或肿瘤专科医院。
(二)体格检查应特别注意不同区域的淋巴结是否增大、肝脾的大小、伴随体征和一般状态等。
(三)实验室检查应完成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β2微球蛋白、红细胞沉降率、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病毒检测以及骨髓穿刺细胞学和活检等,还应包括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筛查在内的相关感染性筛查。
对原发胃的黏膜相关边缘带B细胞淋巴瘤,应常规进行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染色检查;对NK/T 细胞淋巴瘤患者,应进行外周血EB病毒DNA滴度检测。
对于存在中枢神经系统受累风险的患者应进行腰穿,予以脑脊液生化、常规和细胞学等检查。
(四)影像学检查常用的影像检查方法: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MRI)、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CT)、超声和内镜等。
淋巴瘤的治疗方案有哪些

淋巴瘤的治疗方案有哪些淋巴瘤的治疗方案有哪些淋巴瘤是一种恶性肿瘤,主要发生在淋巴组织中,包括淋巴结、脾脏、骨髓以及其他淋巴相关器官。
治疗淋巴瘤的方案通常是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和体质等因素定制,包括化疗、放疗、手术等多种方法,下面将介绍其中常见的治疗方案。
1. 化疗:化学药物是治疗淋巴瘤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化疗可以通过静脉注射或口服给药的方式,通过杀死或抑制癌细胞的增长来治疗淋巴瘤。
根据患者的病情,医生会制定个体化的化疗方案,并根据疗效进行调整。
常用的化疗药物包括环磷酰胺、长春新碱和多柔比星等。
2. 放疗:放射治疗是使用高能射线来杀死癌细胞的一种方法。
对于局部化的淋巴瘤,尤其是早期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放疗是一种常见的治疗选择。
放疗可以通过外部照射或内部照射的方式进行,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制定合适的放疗方案。
3. 靶向治疗:靶向治疗是一种新的治疗淋巴瘤的方法,通过抑制癌细胞内特定的分子或信号通路来达到治疗的效果。
靶向治疗药物可以选择性地攻击癌细胞,减少对正常细胞的损伤,因此副作用相对较小。
靶向治疗对于某些特定类型的淋巴瘤,如霍奇金淋巴瘤,已经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4. 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是利用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对抗癌细胞的一种治疗方法。
免疫治疗可以通过激活免疫细胞、增强免疫反应或者使用抗体等方式来增强免疫系统的抗癌效果。
近年来,免疫治疗在淋巴瘤的治疗中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并成为一种备受关注的新治疗方法。
总的来说,淋巴瘤的治疗方案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
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病情以及医生的建议来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同时,患者也需要注意在治疗过程中的饮食和生活习惯,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淋巴瘤诊疗规范

淋巴瘤诊疗规范一、淋巴瘤的诊断应当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检查结果等进行诊断。
1.临床表现淋巴瘤的症状包括全身症状和局部症状。
全身症状包括不明原因的发热、盗汗、体重下降、皮肤瘙痒和乏力等。
局部症状取决于不同的原发和受侵部位,最常见表现为无痛性的进行性淋巴结肿大。
2.体格检查应特别注意不同区域的浅表淋巴结是否增大、肝脾的大小、伴随体征和一般状态等二、淋巴瘤的分期Ann-Arbor 分期和Cotswolds 修订分期是目前通用的描述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 lymphoma,HL)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的分期系统,在2014年lugano会议上又作了一定程度的修订,更适用于HL和原发淋巴结的NHL。
而对于某些原发淋巴结外的NHL,通常有其专属的分期系统。
如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Rai分期、Binet分期、胃肠道淋巴瘤的Lugano 分期,皮肤T细胞淋巴瘤TNM分期等。
三、淋巴瘤的放射治疗放射治疗是淋巴瘤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中如何选择放疗线束、射野和剂量,由具体病例的治疗目的和诊疗条件决定。
可采用光子、电子和质子等射线束以达到对靶区的合理涵盖及正常组织的最大保护。
复杂放疗技术如调强适形放疗(IMRT)、呼吸门控、影像引导、甚至质子治疗,可在特定情况下,特别是在以治愈为目的预期生存期较长的患者中,显著提高临床获益,予以酌情推荐。
根据放疗目的和作用,淋巴瘤放射治疗的适应证分为:①根治性治疗;②综合治疗的一部分;③化疗不能耐受或抗拒、残存病灶的挽救治疗;④姑息治疗。
四、淋巴瘤综合治疗总论作为一组临床特点不尽相同、诊断标准与治疗方式各异的恶性肿瘤,在诊断时,需明确淋巴瘤患者的病理亚型和预后不良的分子病理改变,通过相关影像诊断技术明确患者分期,综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根据各自的预后风险的评判标准,判断其预后;选择包括合理的内科治疗手段(化疗、靶向治疗和(或)生物免疫治疗等)、放疗及必要的手术治疗等,进行综合治疗。
淋巴瘤 病情说明指导书

淋巴瘤病情说明指导书一、淋巴瘤概述淋巴瘤(lyphoma)也可称为恶性淋巴瘤,是起源于淋巴结和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也是最早发现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之一。
本病具体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感染、免疫因素、理化因素及遗传因素有关。
肿瘤可发生在身体的的任何部位,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通常以无痛性进行性淋巴结肿大为特征,还常有发热、消瘦、盗汗等全身症状。
有时可侵犯扁桃体、鼻咽部、胃肠道、骨骼或皮肤等部位,引起相应组织器官受损症状。
通常酌情选化疗、放疗方法进行医治。
英文名称:lyphoma。
其它名称:恶性淋巴瘤。
相关中医疾病:暂无资料。
ICD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暂无资料。
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可能与遗传有关。
发病部位:淋巴结及淋巴组织。
常见症状:无痛性淋巴结肿大、发热、盗汗、消瘦、乏力。
主要病因:具体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感染、免疫因素、理化因素及遗传因素有关。
检查项目:体格检查、血常规、骨髓穿刺和活检、血清乳酸脱氢酶检查、血沉检测、计算机断层扫描(CT)、核磁共振(MRI)、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超声、病理检查、内镜检查、心电图检查。
重要提醒:淋巴瘤是一种恶性肿瘤,若病情严重可危及生命,建议积极就医进行诊治,以缓解病情发展,延长寿命。
临床分类:淋巴瘤根据组织病理学改变可分为霍奇金淋巴瘤(HL)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两大类。
1、霍奇金淋巴瘤(HL)HL是一种相对少见但治愈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一般从原发部位向邻近淋巴结依次转移,是第一种用化疗能治愈的恶性肿瘤。
根据2016年WHO的淋巴造血系统肿瘤分类,分为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HL和经典HL 两大类。
其中,经典HL包括结节硬化型、富于淋巴细胞型、混合细胞型、淋巴细胞消减型。
2、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是一组具有不同组织学特点和起病部位的淋巴瘤,易发生早期远处扩散。
淋巴瘤有几种治疗方案

4.造血干细胞移植
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是治疗复发或难治性淋巴瘤的有效手段,包括以下两种:
(1)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适用于年龄较轻、病情较轻的患者。
(2)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适用于病情较重、自体移植效果不佳的患者。
5.综合治疗
综合治疗将以上治疗方法进行合理组合,以提高治疗效果。常见综合治疗方案包括:
三、总结
淋巴瘤的治疗方案多样,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本文为您介绍了化学治疗、免疫治疗、放射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及综合治疗等多种方案,旨在为患者提供全面、科学、人性化的治疗选择。在实际治疗过程中,请务必遵循医生的建议,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第2篇
淋巴瘤有几种治疗方案
一、引言
淋巴瘤是一种复杂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其治疗方案需根据患者病情、体质、年龄等因素进行个体化制定。本文旨在详细阐述淋巴瘤治疗的多种方案,以提供专业、人性化的治疗选择。
二、治疗方案
1.化学治疗
化学治疗是淋巴瘤治疗的基础,通过使用抗肿瘤药物杀灭或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根据淋巴瘤类型和分期,化疗方案可分为以下几种:
(2)单克隆抗体治疗:如利妥昔单抗(美罗华)等,可针对特定肿瘤细胞进行靶向治疗。
(3)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CAR-T):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改造患者T细胞,提高其对肿瘤细胞的识别和杀伤能力。
3.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适用于局部局限性淋巴瘤患者,可降低肿瘤负荷,缓解症状。常见放射治疗包括:
(1)外照射:适用于局部肿瘤压迫症状明显或化疗后局部残留病灶。
淋巴瘤有几种治疗方案
第1篇
淋巴瘤有几种治疗方案
一、前言
淋巴瘤诊疗常规

淋巴瘤诊疗常规【概述】淋巴瘤(1ymphoma)是一组起源于淋巴结或其他组织的恶性肿瘤,可分为何杰金病(HOdgkindisease,简称HD)和非何杰金淋巴瘤(nonHodgkin1ymphoma,简称NH1)两大类。
[病史采集]1.淋巴结肿大的初始部位、蔓延的部位、有无疼痛以及深部淋巴结肿大产生的相应症状;2.发热的特点、有无周期性发热,有无伴盗汗、消瘦、贫血或衰竭;3.皮肤搔痒、各种皮疹。
[体格检查】1.全身检查:(1)特别注意各组浅表淋巴结、咽部滤泡、扁桃体;肿大淋巴结的形状、质地、大小、移动性、融合以及压痛有无;有无皮疹和皮肤损害;(2)肝脾肿大及骨压痛。
2.专科检查:请耳鼻喉科检查鼻咽部。
[实验室检查】1.血、尿、粪常规,嗜酸性粒细胞计数,骨髓涂片,血碱性磷酸酶,血钙和肝肾功能、血沉;2.胸部X光片、肝脾及腹腔淋巴结B型超声波,全消化道领餐,必要时用CT、磁共振扫描或下肢淋巴管造影了解腹膜后及盆腔淋巴结肿大情况;3.淋巴结活检送检病理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及抗酸染色,可同时作淋巴结印片,当有皮肤损害可作皮肤活检。
【诊断标准】淋巴瘤的确诊依靠病理组织学检查。
本病诊断建立后尚须确定病变范围,进行临床分期。
【淋巴瘤的诊断标准、分型与分期】霍奇金病(HD)诊断标准:组织病理学检查在多种正常细胞的背景上,见到Reed-Sternberg细胞或其变异型。
除外淋巴结反应性增生及服用苯妥英钠等药物的可能。
免疫病理示:CD15(1eu-M1)+,CD25+,CD30(Ki-I)+,CD45(1CA)-分型:(Rye会议,1966)淋巴细胞为主型结节硬化型混合细胞型淋巴细胞消减型三、分期:(AnnArbor1971,Costwo1d1989修订)1.1期侵犯单个淋巴结区域(I)或单个结外器官或部位(IE)2.II期侵犯膈肌同侧两个以上淋巴结区域(H),或局部侵犯单个结外器官或部位伴膈肌同侧一个或多个淋巴结区域(IIE);应指明受累解剖部位数(如∏4(3.III期侵犯膈肌两侧淋巴结区域(III),可伴有单个结外器官或部位侵犯(InE),或脾侵犯(HIS),或两者均受侵犯(InSE);脾门、腹腔或门脉旁淋巴结受累(Iin)或腹主动脉旁、骼动脉或肠系膜动脉旁淋巴结受累(In2)。
淋巴瘤诊疗规范(完整版)

淋巴瘤诊疗规范(完整版)一、概述淋巴瘤(lyphoma)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根据国家癌症中心公布的数据,2014年我国淋巴瘤的确诊发病率为5.94/10万,2015年预计发病率约为6.89/10万。
由于淋巴瘤病理类型复杂,治疗原则各有不同,为进一步提高淋巴瘤诊疗能力和规范化水平,配合抗肿瘤药品供应保障有关政策调整,保障医疗质量与安全,现对《中国恶性淋巴瘤诊疗规范(2015年版)》进行修订和更新。
二、淋巴瘤的诊断应当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等进行诊断。
(一)临床表现淋巴瘤的症状包括全身和局部症状。
全身症状包括不明原因的发热、盗汗、体重下降、皮肤瘙痒和乏力等。
局部症状取决于病变不同的原发和受侵部位,淋巴瘤可以原发于身体的任何器官和组织,通常分为原发于淋巴结和淋巴结外两大类。
最常见表现为无痛性的进行性淋巴结肿大。
如有以上述症状的患者在基层医院就诊时,应予以重视,并尽早转诊至上级医院或肿瘤专科医院。
(二)体格检查应特别注意不同区域的淋巴结是否增大、肝脾的大小、伴随体征和一般状态等。
(三)实验室检查应完成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β2微球蛋白、红细胞沉降率、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病毒检测以及骨髓穿刺细胞学和活检等,还应包括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筛查在内的相关感染性筛查。
对原发胃的黏膜相关边缘带B细胞淋巴瘤,应常规进行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染色检查;对NK/T细胞淋巴瘤患者,应进行外周血EB病毒DNA滴度检测。
对于存在中枢神经系统受累风险的患者应进行腰穿,予以脑脊液生化、常规和细胞学等检查。
(四)影像学检查常用的影像检查方法: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MRI)、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CT)、超声和内镜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I/II期 累及野放疗30.6-36Gy • III/IV期 ➢ 化疗首选
➢ 放疗用于姑息减症治 疗
➢ 累及野放疗30.636Gy
• 累及野定义:病灶所 在部位的淋巴引流区 域+肿瘤床
18
CR 化疗×4-6(二线方案) PR 累及野加量10Gy/5次+化 疗 (二线方案)
➢ 有B症状者不另外分组
➢ III/IV期 鼻NK/T细胞淋巴瘤以化 疗为主,局部病灶症状明显者予 姑息性放疗40Gy
➢ 以上放疗分次剂量均为2Gy/次
16
胃MALT淋巴瘤
• I期
➢ 病变累及粘膜或粘膜下但未 至浆膜层
➢ 分次剂量均为1.8-2.0Gy/次 ➢ 不利预后因素:ECOG≥2,年
龄≥60岁,LDH>2倍正常值,II 期病变
• III/VI期 以化疗为主
放疗指征: ➢ 化疗后孤立残留病灶或化疗前
的大病灶 ➢ 化疗后残留病灶影响生活质量 ➢ 对化疗不敏感的病灶可试行放
疗 累及野40 Gy,分次剂量1.8-
7
累及野设计的原则
4.照射野的边界应以骨性标志为准 5.纵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区域按化疗 后病变的大小来设计照射野,双侧肺门
包括在纵隔照射野内 6.设计照射野时应有化疗前、后受侵淋
巴结部位及大小的资料
8
早期霍奇金淋巴瘤预后良好因素
EORTC • 无大纵隔 • ESR<50(A) • ESR<30(B) • 年龄<=50 • 1-3个区域淋巴结
2.0Gy/次 累及野定义:肿瘤床+病灶所在部
位的淋巴引流区域
13
滤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性淋巴瘤(FL)
• I/II期 ➢ 病理1-2级: ➢ 密切观察,随访 ➢ 累及野放疗30-36Gy加
或不加用化疗 ➢ 单纯化疗 ➢ 病理3级:参照弥漫大B
细胞淋巴瘤治疗
• III/IV期 化疗为主
放疗指征: ➢ 化疗后孤立残留病灶或化疗
次剂量1.5-1.8Gy/次) ➢ 累及野加量至36Gy(缩野分
割剂量1.8Gy/次) • III/IV期
化疗为主 放疗指征: ➢ 化疗后孤立残留病灶或化疗 前的大病灶
➢ 化疗后残留病灶影响生活质 量
➢ 对化疗不敏感的病灶可试行 放疗
• 累及野30-36Gy • 分次剂量均为1.8Gy/次
17
非胃MALT淋巴瘤
全胃放疗30.6Gy(分次剂量 1.8Gy/次)
➢ 病变累及浆膜层
全胃+胃的第一、二站淋巴 引流区放疗30.6Gy(分次剂 量1.8Gy/次)
➢ 病变超出浆膜层
全腹腔放疗25.2-25.6Gy(分 次剂量1.5-1.8Gy/次)
累及野加量至36Gy(缩野分 割剂量1.8Gy/次)
• II期 ➢ 全腹腔放疗25.2-25.6Gy(分
肿瘤床
15
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
➢ I期仅累及一个解剖结构(局限期) 单纯局部放疗50Gy/25次 如有B症状,治疗方法同I期超腔
➢ I期累及两个及以上的解剖结构 (超腔期)/II期 化疗×2 疗效评价
CR/ PR 化疗×2 局部放疗 50Gy/25次 化疗×2
SD/PD 局部放疗 50Gy/25次 再评价
PR 累及野 RT 40Gy (当照射野为纵隔或腹部 时 30Gy 后缩野至肿瘤残留部位)
SD/PD
更换化疗方案+/-放疗
11
霍奇金淋巴瘤
III/IV期
➢ 化疗为主
➢ IIIA 期治疗可考虑同I/II 期预后不良组治疗方 法
IIIB+IV期放疗指征:
➢ 化疗后孤立残留病灶 或化疗前的大病灶
➢ 化疗后残留病灶影响 生活质量
CR 累及野 RT 30Gy
CR→累及野 RT 30Gy
PR ABVD×2
PR→累及野 RT 36Gy
SD/PD
更换化疗方案+/-放疗
I-II 期预后不良型 ABVD×4
CR
ABVD×2 累及野 RT 30Gy
PR ABVD×2
CR 累及野 RT 36Gy( 当照射野为纵隔或腹 部时 30Gy 后缩野至肿瘤残留部位) 至残留
前的大病灶
➢ 化疗后残留病灶影响生活质 量
➢ 对化疗不敏感的病灶可试行 放疗
累及野36-40 Gy 分次剂量均为1.8-2.0Gy/次 累及野定义:病灶所在部位的淋
巴引流区域+肿瘤床
14
套细胞淋巴瘤(MCL)
I-IV期均以化疗为主。 • 放疗指征: ➢ 化疗后孤立残留病灶或化疗前的大病灶; ➢ 化疗后残留病灶影响生活质量; ➢ 对化疗不敏感的病灶可试行放疗。 • 累及野40 Gy,分次剂量1.8-2.0Gy/次 • 累及野定义:病灶所在部位的淋巴引流区域+
GHSG 无大纵隔 ESR<50(A) ESR<30(B) 无结外病变 1-2个区域淋巴结
9
霍奇金淋巴瘤
I-II期预后不良因素: ➢ 大肿块:纵胸比>1/3或肿块>10cm ➢ A组血沉30 ➢ B组症状 ➢ > 3个淋巴区域
10
霍奇金淋巴瘤
I-II 期预后良好型(诊断,治疗前分期评估暂略)
ABVD×4
大家好
1
淋巴瘤诊疗常规(放疗部分)
2
霍奇金淋巴瘤淋巴结分区
3
霍奇金淋巴瘤全淋巴照射范围
4
霍奇金淋巴瘤斗蓬野照射范围
5
霍奇金淋巴瘤倒Y照射范围
6
累及野设计的原则
1.照射一个淋巴区,不是个别的淋巴结 2.累及野包括化疗前受累所有淋巴区及部位 3.锁骨上淋巴结是颈淋巴结的一部分,单独受侵
或伴有颈淋巴结受累,照射单侧全颈; 如锁骨上淋巴结受累是纵隔病变扩展,颈部 其他区域无受侵时同侧上颈部可不照射
➢ 对化疗不敏感的病灶 可试行放疗
➢ 累及野放疗40Gy
12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DLBCL)
• I/II期
➢ 非大肿块 不利预后因素*(-) 化疗4-6疗 程 + 累及野 36-40Gy 不利预后因素*(+) 化疗6 疗程 + 累及野 36-40Gy
➢ 大肿块 化疗6-8 疗程 + 累及野 40 Gy (病变在纵隔则累及野30Gy + 10Gy 加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