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边际与弹性
边际分析与弹性分析

(一)边际分析
(二)弹性分析
(一)边际分析
1.边际概念:设y=f(x)可导,则 f ' ( x) 称为边际函数。
f ' ( x0 )表示x在 x0 处增加一个单位时,y近似改变了 f ' ( x0 )
边际成本 C ' (Q) :在产量为Q时,再多生产一单位产 品所需的成本。 边际收益 R' (Q) :在销量为Q时,再多出售一单位产 品所得的成本。 边际需求 f ' ( P) :在价格为P水平下,价格再提高一 单位引起需求的变化。 边际供给 ' ( P) :在价格为P水平下,价格再提高一 单位引起供给的变化。
当 ( p) 1时R' ( p) 0, 此时在价格p处价格每 上涨1 %,总收益增加E ( p) %
当 ( p) 1时R' ( p) 0, 此时在价格p处价格每 上涨1 %,总收益减少E ( p) % 当( p) 1时R' ( 求函数为Q= e ,求: ⑴需求弹性 ⑵p=3、5、6时的需求弹性 ⑶当价格在p=3处上涨2%时需求将变化百分之几?
充分条件:L' ' (Q) 0,即R' ' (Q) C' ' (Q) (边际收益的变化率<边际成本的变化率)
最大利润原则: R' (Q) C ' (Q) , R' ' (Q) C ' ' (Q)
例2:商家销售某商品,价格P=7-0.2x(万元/吨),x为 销售量(吨),成本函数C(x)=3x+1(万元),若⑴每 销售一吨商品,政府要征税t(万元),求该商家获最 大利润时的销售量。⑵ t为何值时,政府税收最大?
高等数学在经济学中的边际、弹性分析及应用

⾼等数学在经济学中的边际、弹性分析及应⽤2019-09-03【摘要】边际与弹性是⾼等数学中的重要概念,是微分学在经济分析中的有效应⽤。
本⽂从经济理论中的“边际”和“弹性”出发,对⽬前经济学中⼏个常见问题进⾏了数学化探讨,阐述了⾼等数学在经济学中的相关应⽤。
【关键词】边际弹性应⽤边际与弹性分析是经济数量分析的重要组环节,是⾼数微分法的重要应⽤之⼀。
在分析经济量的之间关系时,不仅要知道因变量依赖于⾃变量变化的函数关系,还要进⼀步了解这个函数值随⾃变量的变化的速率,函数的变化率,即它的边际函数;不仅要了解相应函数的绝对变化率,⽽且还要了解它的相对变化率,即它的弹性函数;经过进⼀步的分析,就可以探求如何取得最佳经济效益,达到理想应⽤的⽬的。
⼀、边际概念及其在经济学中的应⽤(⼀)边际概念边际作为⼀个数学概念,是指函数y=f(x)中变量x的某⼀值的“边缘”上y的变化。
它是瞬时变化率,也就是y对x的导数。
⽤数学语⾔表达为:设函数y=f(x)在[α,b]内可导,则称导数f'(x)为y=f(x)在[α,b]内的边际函数;在x0处的导数值f'(x0)称为y=f(x)在x0处的边际值。
根据不同的经济函数,边际函数有不同的称呼,如边际成本、边际产值、边际消费、边际储蓄、边际收益、边际利润等。
(1)边际成本。
在经济学中,把产量增加(或减少)⼀个单位时所增加(或减少)的⽣产总成本,定义为边际成本,边际成本就是总成本函数在所给定点的导数,记作MC=C′(q)。
(2)边际收益。
是指销售量增加(或减少)⼀个单位时所增加(或减少)的销售产品总收⼊,是总收⼊函数在给定点的导数,记作MR=R′(q)。
(3)边际利润。
对于利润函数 L(q)=R(q)-C(q),边际利润为 ML=L′(q)=R′(q)CC′(q)=MR-MC,其指销售量增加(或减少)⼀个单位销售量时所增加(或减少)的利润。
(⼆)边际理论在经济学中的应⽤边际分析理论可⽤来预测商品价格需求量或供给量,确定企业内部⽣产资料同劳动数量之间最合理的配置。
导数在经济分析应用中_边际_与_弹性_的联系与区别_曾小凤

%%%%%%%%%%%%%%%%%%%%%%%%%%%%%%%%%%%%%%%%%%%%%%%% $ 上接第 !/ 页 % 当 -8 ( 7、 9# : ;<=! % > $ +"?@A# : $ 油 BC- % D 2, 液面下降 当 - 2( ?、 9# : ;<=! % > $ +"?@A# : $ 油 BC- % D8 , 液面上升 <<、 E 固定时, 当 ;<=! & $ 油 B9# : 3 $ 油 BE ) $ +"?@A# : C- % 4 F、 D &, 液面不上升与下降 当 ;<=!8 $ 油 B9# : 3 $ 油 BE ) $ +"?@A# : C- % 4 7、 D 2, 液面下降 当 ;<=! 2$ 油 B9# : 3 $ 油 BE ) $ +"?@A# : C- % 4 G、 D8 , 液面上升 ( 当 ! & ",H时, 则毛细管垂 +) ;<=! & -I 则 E & 9., 直, 是图例的一种特殊情况。 平衡高度 9 的计算: 如图 + +、 受力点为 J, 受到如图 1- #、 1+ #、 )1 三力作用。 J 点合力 D & 1+ # > )1;<=! ) 1-# 其中 1+ # & $ 油 B9# ) $ 水 B9 & $ 油 B9# ) $ 水 BE;<=! 1-# & $ 油 B9. & $ 油 BE;<=! KE- & 3 $ )1 ) $ 油 BE) ;<=! > $ 油 B9# 4 : $ 水 B;<=! L 3 $ % & +"?@A# : C- ) $ 油 BE 4 : $ 水 B M > ( $ 油 9# : ;<=! %
微积分I课程边际与弹性

lim ( y x) lim ( y x0 )
y x0 0
x0
x0 x y0
=
f
x0 (x0 )
f
(x0 )
Ey Ex
x x0
由极限与无穷小量的关系有
y x Ey ,且 lim 0
y0 x0 Ex xx0
x0
所以 y Ey x y0 Ex xx0 x0
故
Ey Ex
x x0
表示在点x
(6) 1.2 1,说明当P 6时,需求变动的幅度
大于价格变动幅度,即P 6时,价格上涨1%, 需求下降1.2%为富有弹性
(2)供给价格弹性 设某商品的供给函数为Q Q(P), 其中Q为 供给量,P为价格,供给对价格的弹性为:
EQ P Q(P) EP Q(P)
一般情况下 EQ 0,即供给量会随价格的升高 EP
当销售量为Q 时,销售Q 前最后一个
0
0
单位商品所增加的利润
L(Q) R(Q) C(Q)
L(Q) R(Q) C(Q)
厂商理论:R(Q) C(Q) 此时,L(Q) R(Q) C(Q) 0 即再增加销量时不会增加利润, 此时利润达到最大.
例3.设某商品的需求函数为P 10 Q ,总成本 5
§3.6 边际与弹性 一、边际的概念 二、弹性函数
• 在经济活动中,经常需要考虑一项指标的变化给 其他指标带来的影响,如产量的变化对成本、收 益、利润的影响,价格的变化对需求量、销售量 的影响等。将这些经济指标建立数学模型,利用 导数的特性去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这就是本次 课的内容。
一、边际的概念
x0处,当x产生1%的
改变时,y f (x)相应改变 Ey % Ex xx0
例4.求函数y 100e3x的弹性函数 Ey 及 Ey Ex Ex x2
2.2.2边际与弹性

需求量,求边际收益函数以及0二20、50和70时的边际收益,并解释所得结果的经济意义.解由题设有P = -(100-e),于是,总收益函数为:/?(e)= e p = e.1(100-Q) =200-1Q22 1于是边际收益函数为:R\Q) = 20-二Q =二(100- 20)R'(20) = 12, R'(50)=0,尺'(70) = -8由所得结果可知,当销售疑(即需求量)为20个单位时,再增加销售可使总收益增加,多销售一个单位产品,总收益约增加12个单位:当销售呈:为50个单位时,总收益的变化率为零,这时总收益达到最大值,增加一个单位的销售量,总收益基本不变:当销售量为70个单位时,再多销售一个单位产品,反而使总收益约减少8个单位.3・学习新知问题4:经济活动中,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商品价格变化对收益的影响. 如果某商品为适应市场需要欲适当降低价格,会不会降低其收益呢?一般情况下,需求量0是随价格P的上涨而减少的,即需求函数是价格的递减函数•如果厂商降低价格,则单份收益减少,但是销售量上升,从R = PQ并不能明确地判断对R的净影响•这里的关键因素不是P和。
变化的绝对量而是变化的比例或百分数.直观地,我们期望0增加的百分比大于P下降的百分比,从而厂商的收益增加•如果需求对价格的变化相对敏感,我们说需求是富有弹性的,相似地,如果需求对价格的变化相对不敏感,我们说需求是缺乏弹性的,此时,销售量变化的百分比小于价格变化的百分比.厂商可以通过提髙价格来增加收益,尽笛结果是需求下降,但价格上升可以弥补销售量的减少从而增加收益.当然,也可能价格变化和销售量变化的百分比相等,从而使得收益不变,我们用单位弹性来描述这种情况.当价格由P,下降到导致需求量由0增加到Q ,我们通过定义需求通过边际分析法,帮助学生初步认识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培养学生利用数学知识对英经济问题进行立量分析的思维。
经济学中边际与弹性的数学定义及实际意义

经济学中边际与弹性的数学定义及实际意义摘要:边际与弹性是导数在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应用,是微分学在经济分析中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法。
文章从经济数学中边际和弹性的数学定义出发,结合实际通俗的解释了边际和弹性的意义。
关键词:边际;弹性;定义1 整体分析2 从实例来解释边际和弹性先看边际,比如可以研究产品的边际成本,边际受益来衡量工厂合适的生产量,还有边际效用也是解决实际问题或解释实际问题常用的方法。
比如农民一年收获了袋谷子,第一袋谷子用来维持一个月的生活,效用为10,第二袋谷子可以卖掉使他生活水平提高,效用为8,第三袋谷子可以用来酿酒,效用为4,第四袋谷子可以用来喂宠物,效用为2。
第一袋谷子的效用最高,后面依次递减。
很多实际的问题都用到了边际分析法,比如长途汽车即将出站出发时,有一名乘客要求以票价的一半价格上车,售票员考虑之后还是让他上车了。
咋一看,我们会觉得长途车车主亏了,但实际上我们应该考虑的是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这两个概念。
在这个例子中,增加这一名乘客,所需汽油费、工作人员工资、过路费和汽车的磨损等几乎都不会增加,即长途车所增加的成本几乎为0,即边际成本约等于0元。
但是增加这一名乘客,长途车车主的收入增加了乘客所付的钱(票价的一半),即边际收益为票价的一半。
这样分析的话长途车车主还是得利了。
又比如在食品保鲜技术还不是非常发达的上世纪,乳品商面对当日无法全部售完的新鲜牛奶,是选择极低价促销还是全部掉入阴沟?众多的商家选择了后者。
这与以上所提到的坐车案例处理方法截然不同。
难道那时的商人不懂得边际分析?可想而知不是。
在商人的算盘中,并不仅是计算着今天的收益,他们所要考虑的是最为重要的:今天的极低价促销对于日后的牛奶价格会产生什么影响!因为今日的低价促销所获得的较少收益足不以弥补日后由于牛奶单价的降低所带来的亏损(原本购买正价牛奶的消费者亦选择在低价促销时购买)。
可见,关于边际分析法应用讨论还需继续。
弹性使用的范围也非常广,商品可分为弹性商品和非弹性商品,弹性商品是指商品的价格变动会带动需求量跟着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比如奢侈品就是弹性商品。
边际和弹性的教案

边际和弹性的教案教案标题:边际和弹性的教案教案目标:1. 理解边际和弹性的概念以及其在经济学中的应用。
2. 掌握计算和解释边际和弹性的方法。
3. 能够应用边际和弹性的概念分析经济问题。
教学重点:1. 边际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2. 弹性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3. 计算和解释边际和弹性的方法。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演示文稿。
2. 白板、马克笔和橡皮擦。
3. 经济学教材和练习题。
教学过程:引入:1. 使用一个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引入边际和弹性的概念,例如购买冰淇淋的决策或汽车公司的定价策略。
2. 引发学生的思考,让他们思考为什么边际和弹性对经济决策和市场分析非常重要。
讲解边际概念:1. 解释边际的含义,即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的变化。
2. 通过使用图表和实际例子,说明边际成本、边际效益和边际分析的概念。
3. 强调边际分析在决策制定中的重要性,特别是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
讲解弹性概念:1. 解释弹性的含义,即需求或供应对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
2. 介绍价格弹性、收入弹性和交叉弹性的概念。
3. 使用实际例子和计算公式,说明如何计算和解释不同类型的弹性。
应用边际和弹性:1. 提供一些实际的经济问题,让学生应用边际和弹性的概念进行分析和解决。
2.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的分析和结论,并提供反馈和指导。
3. 鼓励学生思考边际和弹性对经济政策和市场决策的影响。
总结和评估:1. 总结边际和弹性的概念及其应用。
2. 给学生提供一些练习题,以评估他们对边际和弹性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回答学生的问题,并提供个别指导和反馈。
扩展活动:1. 鼓励学生进行更多的实际案例研究,以加深对边际和弹性的理解。
2. 组织小组讨论或辩论,让学生就某个经济问题运用边际和弹性的知识进行辩论。
3. 鼓励学生撰写一篇关于边际和弹性在经济学中的应用的短文或报告。
教学延伸:1. 在下一堂课上,引入更复杂的边际和弹性概念,如边际效用和交叉弹性。
2. 鼓励学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了解边际和弹性在其他学科领域的应用,如管理学和市场营销。
第6节 边际与弹性

C (900) 1) C (900) 1775 C (900) 1.97 900 C (Q) C (1000) C (900) 2) 1.58 Q 1000 - 900
3) C(900) 1.5
生产900个单位 , 增加 ( 减少)1个单位产品 , 成本将增加 ( 减少)1.5
二、经济学中常见的边际函数
1.边际成本 1 边际成本 : 总成本函数C Q 的导数C (Q ) 2 边际平均成本 : 平均成本C Q 的导数 C (Q)Q C Q C Q C Q 2 Q Q 3 一般情况下,C Q C0 C1 Q , 则C (Q ) C1 Q .
四、经济学中常见的弹性函数
1.需求弹性 : 设需求函数Q f P 在P处可导,
dQ P dQ P 则在P处需求弹性为 Ed ( ( P) ) dP Q dP Q
经济含义 : Q f P 在P处, 价格每上涨1%, 需求就减少 ( P )%; 价格每下降1%, 需求就增加 ( P )%.
(1) 当 1, 在价格 P 处, 价格每上涨 1%, 收益增加
收益减少
(1- ) %
| (1- ) | %
(2) 当 1, 在价格 P 处, 价格每上涨 1%,
(3) 当 1, 总收益最大
p 例4:设某商品需求函数 Q f ( p ) 12 2 试求:
(1)p=6时价格上涨1%,总收益将变化百分之几?
2
y / y0 x / x0
称为f ( x)从x0到x0 x两点间的
平均相对变化率或两点间的弹性.
2.弹性
y / y0 1 lim 称为f ( x)在x0处的相对变化率或弹性, x 0 x / x 0 Ey 记作 Ex E 或 f ( x0 ). Ex x x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节 边际与弹性
教学目的:掌握边际函数、弹性函数定义。
教学重点:经济学中常见边际函数及弹性函数。
教学难点:需求弹性的计算
教学内容:
一、边际概念
在经济学中,边际概念通常指经济问题的变化率,称函数()f x 的导数()f x '为函数()f x 的边际函数.
在点0x 处,当x 改变x ∆时,相应的函数()=y f x 的改变量为)()(00x f x x f y -∆+=∆.当1=∆x 个单位时,)()1(00x f x f y -+=∆,如果单位很小,则有 )()()1(01000x f dy x f x f y dx x x '=≈-+=∆==.
这说明函数)(0x f '近似地等于在0x 处x 增加一个单位时,函数)(x f 的增量y ∆.当x 有一个单位改变时,函数)(x f 近似改变了)(0x f '.
二、经济学中常见边际函数
1.边际成本
总成本函数)(x C 的导数)(x C '称为边际成本函数,简称边际成本.
边际成本的经济意义是,在一定产量x 的基础上,再增加生产一个单位产品时总成本增加的近似值.
在应用问题中解释边际函数值的具体意义时,常略去“近似”二字.
例1: 已知生产某产品x 件的总成本为2
0010409000)C(x x x .++=(元),
(1)求边际成本)(x C ',并对)1000(C '的经济意义进行解释.
(2)产量为多少件时,平均成本最小?
解: (1)边际成本x x 002040)(C .+='. (1000)400.002100042C '=+⨯=.
它表示当产量为1000件时,再生产1件产品则增加42元的成本;
(2)平均成本
x x
x x 0010409000C )(C .++==
,
00109000)(C 2
.+-
='x x , 令=')(C x 0,得 x = 3000(件).由于318000C (3000)03000''=>,故当产量为3000件时平均成本最小.
2.边际收入
总收入函数)(x R 的导数)(x R '称为边际收入函数,简称边际收入.
边际收入的经济意义是,销售量为x 的基础上再多售出一个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收入的近似值.
例2:设产品的需求函数为p x 5100-=,其中p 为价格,x 为需求量.求边际收入函数,及70,50,20=x 时的边际收入,并解释所得结果的经济意义.
解: 根据p x 5100-=得5
100x p -= 总收入函数)100(5
15100)(2x x x x px x R -=⋅-== 边际收入函数为)2100(5
1)(x x R -=' 8)70(0)50(12)20(-='='='R R R ,,
即销售量为20个单位时,再多销售一个单位产品,总收入增加12个单位;当销售量为
50个单位时,
扩大销售,收入不会增加;当销售量为70个单位时,再多销售一个单位产品,总收入将减少8个单位.
3.边际利润
总利润函数)(x L 的导数)(x L '称为边际利润函数,简称边际利润.
边际利润的经济意义是,在销售量为x 的基础上,再多销售一个单位产品所增加的利润. 由于)()()(x C x R x L -=,所以()()()L x R x C x '''=-.即边际利润等于边际收入与边际成本之差.
例3:某加工厂生产某种产品的总成本函数和总收入函数分别为
202.02100)(x x x C ++=(元)与201.07)(x x x R +=(元)
求边际利润函数及当日产量分别是200千克、250千克和300千克时的边际利润,并说明其经济意义.
解: 总利润函数100501.0)()()(2
-+-=-=x x x C x R x L
边际利润函数为502.0)(+-='x x L
日产量为200千克、250千克和300千克时的边际利润分别是
1)200(='L (元)
,0)250(='L (元),1)300(-='L (元)
其经济意义是,在日产量为200千克的基础上,再增加1千克产量,利润可增加1元;在日产量为250千克的基础上,再增加1千克产量,利润无增加;在日产量为300千克的基础上,再增加1千克产量,将亏损1元.
二、弹性概念
弹性概念是经济学中的另一个重要概念,用来定量地描述一个经济变量对另一个经济变量变化的灵敏程度.
例如,设有A 和B 两种商品,其单价分别为10元和100元.同时提价1元,显然改变量相同,但提价的百分数大不相同,分别为10%和1%.前者是后者的10倍,因此有必要研究函数的相对改变量以及相对变化率,这在经济学中称为弹性.它定量地反映了一个经济量(自变量)变动时,另一个经济量(因变量)随之变动的灵敏程度,即自变量变动百分之一时,因变量变动的百分数.
定义:设函数)(x f y =在点x 处可导.则函数的相对改变量
y y ∆与自变量的相对改变量x x ∆之比,当0→∆x 时的极限: )()(lim
0x f x f x y y x x x y y x '='=∆∆→∆称为函数)(x f y =在点x 处的弹性,记作Ey Ex 或()Ef x Ex
,即 ()()
Ey x f x Ex f x '=. 由定义知,当%1=∆x
x 时,%y Ey y Ex ∆≈.可见,函数)(x f y =的弹性具有下述意义:函数)(x f y =在点0x 处的弹性0
x x Ey Ex =表示在点0x 处当x 改变1%时,函数)(x f y =在)(0x f 的水平上近似改变0
%x x Ey
Ex =.
四、经济学中常见的弹性函数
1. 需求价格弹性
设某商品的需求量为Q ,价格为p ,需求函数()Q Q p =,则该商品需求对价格的弹性(简称需求价格弹性)为:d p dQ E Q dp
= .
2. 供給价格弹性
设某商品的供给量为W ,价格为p ,供給函数()W W p =,则该商品供給对价格的弹性(简称供給价格弹性)为:s p dW E W dp = 3.需求弹性与总收益的关系
总收益()R pQ p =,
所以()()()[1()]()[1]()
p R Q p pQ p Q p Q p Q p Q p η'''=+=+⋅=-
例4::某商品需求函数为2
10Q -
=,求(1)当3=P 时的需求弹性; (2)在3=P 时,若价格上涨%1,其总收益是增加,还是减少?它将变化多少?
解: (1)1220102
EQ P P P Q P EP Q P ⎛⎫'==-⋅= ⎪-⎝⎭-. 当3=P 时的需求弹性为
3317
P EQ EP ==-18.0-≈. (2)总收益2
102
P P PQ R -==,总收益的价格弹性函数为 22(10)(10)20102
ER dR P P P P P EP dP R P P -=⋅=-⋅=--, 在3=P 时,总收益的价格弹性为
33
2(10)0.8220P P ER P EP P ==-=≈-. 故在3=P 时,若价格上涨%1,需求仅减少0018.0, 总收益将增加, 总收益约增加%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