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重点知识梳理

合集下载

部编版初中九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2课必考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初中九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2课必考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初中九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2课必考知识点梳理一、推动和平与发展1.当今时代的主题:和平与发展。

2.人们为谋求和平采取的措施①成立联合国,不断建立健全维护和平的机制;②派驻维和部队;③签署核不扩散条约等。

3.当今世界,威胁世界和平的因素(1)世界整体上维持和平的态势,但战争的阴影从未远离。

(2)局部战争与冲突从未间断。

如:霸权主义、民族问题、宗教冲突、领土争端和恐怖主义等。

4.恐怖主义的危害(1)恐怖主义日益成为威胁世界和平的重要因素。

(2)恐怖主义违背人类的道义和规则。

(3)严重威胁普通民众的生命安全。

(4)造成社会动荡不安。

(5)与世界人民追求和平的愿望背道而驰。

5.如何积极维护世界和平?(1)驱散战争的阴影、维护世界和平需要每个人的努力。

(2)我们要看到和平来之不易,珍惜今天的和平,积极表达爱好和平的愿望,主动承担维护世界和平的责任,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贡献。

(青少年应怎样为维护世界和平作贡献?)6.消除贫困的原因(1)消除贫困,让人们都过上繁荣和充实的生活,平等和有尊严地在健康的环境中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潜能,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和平、公正、包容的社会,是当今人类必须共同面对的发展课题。

(消除贫困的意义)(2)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象日趋严重,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不断扩大。

(3)最不发达国家深受贫困及其衍生出来的饥饿、疾病、社会冲突、社会动荡等一系列社会问题的困扰。

这些问题成为制约人类发展的重要因素。

7.面对贫困问题,世界各国应该怎么做?(1)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设立递进式的减贫目标。

(2)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不断探索消除贫困的有效途径。

(3)积极行动,消除一切形式的贫困、改善教育和医疗卫生条件、促进可持续发展。

二、谋求互利共赢1.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要性(1)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立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

(2)事不关己的态度,相互推诿、逃避责任的行为,将导致问题更加复杂,积重难返,造成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恶化,甚至给人类带来灭顶之灾。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二课笔记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二课笔记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二课笔记
以下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二课《古诗两首》的笔记,供您参考:
1. 知识点梳理:
《绝句》:作者是唐代的杜甫,描写了春天景色。

诗中使用了“黄鹂”、“翠柳”、“白鹭”、“青天”、“千秋雪”、“万里船”等词语,展现了一幅美丽的春景图。

《惠崇春江晚景》:作者是宋代的苏轼,描写了春天江边的景色。

诗中使用了“竹”、“桃花”、“鸭子”、“蒌蒿”、“芦芽”、“河豚”等词语,展现了一幅生动的江边春景图。

2. 重点词语解释:
黄鹂:黄莺鸟,羽毛黄色,嘴黑色,很美丽。

翠柳:翠绿色的柳树。

白鹭:鹭鸶,羽毛纯白色,嘴黑色,腿很长。

青天:蓝色的天空。

千秋雪:终年不化的积雪。

万里船:远航的船只。

河豚:一种鱼类,有毒,但肉味鲜美。

3. 古诗赏析:
《绝句》中,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色,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

诗中运用了多个色彩鲜明的词语,如“黄”、“翠”、“白”、“青”,使得画面更加生动和美丽。

《惠崇春江晚景》中,诗人通过对江边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

诗中不仅描绘了植物和动物,还通过“河豚欲上”暗示着春天的生机勃勃和生命的活力。

4. 拓展思考:
这两首诗都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但它们所描绘的景象和使用的词语各有不同。

通过对比分析,可以深入了解不同诗人对同一主题的不同表达方式和风格。

第二课 网络生活新空间-2021-2022学年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必备知识梳理总结(部编版)

第二课  网络生活新空间-2021-2022学年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必备知识梳理总结(部编版)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必备知识梳理总结〔部编版〕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第二课网络生活新空间1.网络的利与弊?利〔积极〕:〔1〕网络丰富日常生活〔对个人〕①网络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速;②网络改变了我们的通信方式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③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

〔2〕网络推动社会进步〔对社会〕①网络为经济开展注入新的活力。

②网络促进了民主政治的进步。

③网络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

弊〔消极〕:①网络信息良莠不齐。

网络时代,信息变得丰富的同时,出现了一些虚假的、不良的信息。

②沉迷于网络,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

一些人沉迷于网络、虚拟交往而疏离了现实的人际关系。

③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

侵犯个人隐私的行为给被侵权人造成困扰和伤害,给社会带来恐慌和不安。

2.中学生迷恋网络的负面影响有哪些?①影响思想道德观念趋向;②影响现实人际交往;③影响身心健康成长。

3.网络谣言有什么危害?①网络谣言加剧社会恐慌;②引发社会信任危机;③损害国家形象;④侵犯公民或社会组织的个体权利;⑤污染了网络环境;⑥扰乱了公共秩序;⑦败坏了社会风气;4.怎样防范网络谣言?①国家: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②社会:加强对网络的监督和管理;③网民:广阔网民要自觉遵守网络道德和法律,不信谣,不传谣,并勇于同破坏网络环境的行为作斗争。

5.如何预防网络诈骗?①提高警惕,不轻信网络;②不在网络上随意透露个人信息;③增强区分是非的能力,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6.如何理性参与网络生活?①我们要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

②我们要注意浏览、寻找与学习、工作有关的信息,不应该在无关信息面前停留,不应该在无聊信息上浪费精力,更不可沉溺于网络,要学会“信息节食〞。

③我们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让谣言止于智者,自觉抵抗暴力、色情、恐怖等不良信息。

④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做一名负责的网络参与者。

八年级下册语文2课

八年级下册语文2课

八年级下册语文2课
一、课文概述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二课是一篇富有哲理和教育意义的故事。

故事以生动的方式讲述了一个关于勇敢、善良和责任的故事,通过主人公的亲身经历,向读者传递了做人的道理。

本文将对其进行详细解读,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二、重点词语解析
1.勇敢:文中主人公在面对困难时表现出的无畏和果断。

2.善良:主人公关心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3.责任:主人公在故事中承担起照顾弟弟妹妹的责任。

三、句子理解与分析
1.“面对困难,我们要勇敢地去面对。

”这句话表达了故事主人公在困境中展现出的勇敢和果断。

2.“我一定会把你照顾好的。

”这句话体现了主人公的责任心,愿意为家人付出一切。

四、课文启示与应用
1.勇敢面对困难:故事告诉我们,生活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我们要学会勇敢地去面对,不畏艰难,勇往直前。

2.培养责任感:作为家庭成员,我们要学会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关心和照顾好家人。

3.学会关爱他人:关爱他人是一个人的美德,我们要学会关心周围的人,
助人为乐。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可以认识到勇敢、善良和责任的重要性,并在日常生活中努力践行这些品质。

七下语文第2课笔记

七下语文第2课笔记

七下语文第2课笔记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二课是《黄河颂》,以下为《黄河颂》的笔记:
1. 课文内容概括:本文是一首诗歌,主要赞美了黄河的雄伟和壮丽,表达了作者对黄河的热爱和敬仰之情。

2. 重点词语解释:
(1)浩浩荡荡:形容声势浩大,广大无边。

(2)气魄:气概和魄力。

(3)哺育:喂养、培育。

3. 句子解析:
(1)“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

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
成九曲连环。

”这几句通过夸张的手法,描绘了黄河的磅礴气势和壮丽景象。

(2)“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这里通过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对黄河的赞美和敬仰之情。

4. 主题思想:本文通过对黄河的描绘和赞美,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崇敬,同时也激励了我们要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奋斗。

5. 写作特点:本文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夸张、比喻、拟人等,使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同时,诗歌的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节奏明快,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笔记内容可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进一步完善,使其更符合自己的学习需求。

新教材 高中政治必修4 第二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提炼汇总

新教材 高中政治必修4 第二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提炼汇总

第二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第1框世界的物质性.................................................................................................. - 1 - 第2框运动的规律性.................................................................................................. - 4 -第1框世界的物质性1.自然界的物质性(1)自然界的物质性: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

(2)物质的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3)物质的特性: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4)世界的物质性:无论是天地自然,还是人类社会,在本质上都是物质的。

[辨析] 有人认为,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的关系是整体与部分、多数与少数的关系。

如何看待这一观点?提示:马克思主义哲学上的物质概念,概括的是物质具体形态的共性,与物质具体形态是共性与个性而非整体与部分、多数与少数的关系。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1)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1.准确理解物质的概念2.完整把握哲学上的物质概念与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关系哲学上的物质概念具体的物质形态区别特性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除客观实在性以外,还有其自身的个别属性存在状态不生不灭、永恒存在有生有灭联系物质是对具体的物质形态的概括抽象;物质依赖于具体的物质形态。

不能用物质代替具体的物质形态,也不能用具体的物质形态代替物质3.区分客观实在与客观存在客观实在客观存在区别内涵客观实在强调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它相对于人的意识而言,是第一性的东西客观存在是实实在在的事物或现象,它是相对于主观臆造的东西而言,具有真实性外延客观实在的外延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即客观物质世界客观存在的外延不仅包括物质现象,而且包括意识现象;不仅指向客观世界,而且指向主观世界地位客观实在性是万事万物具有的共同的唯一特性,是意识以外的万事万物具有的最抽象、最概括的特点,是绝对的、不变的、永恒的客观存在性是具体存在的事物或现象部分具有的特点,是多变的、易逝的联系客观实在是一种客观存在。

第2课《三峡》知识(考点)梳理与能力训练

第2课《三峡》知识(考点)梳理与能力训练

02 三峡一、基础知识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素湍.绿潭(tuān)不见曦.月(xī)B.夏水襄.陵(xiāng)重岩叠(zhàng)嶂.C.略无阙.处(quē)沿溯.阻绝(sù)D.属.引凄异(shǔ)飞漱.其间(shù)【答案】D【详解】试题分析:考查字音的识记。

A.正确;B.正确;C.正确;D.属引凄异(shǔ)-(zhǔ)。

据此,答案为D。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自.非亭午夜分(2)虽乘奔.御风(3)良.多趣味(4)沉鳞竞.跃(5)未复有能与.其奇者(6)互相轩.邈(7)鸢飞戾.天者(8)横柯上.蔽【答案】如果飞奔的马甚,很争相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向高处伸展至,到在上面【详解】本题考查文言词语。

作答此题,注意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

①自,连词,如果;②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③良,副词,甚,很;④竞,动词,争相;⑤与,一词多义,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⑥轩,形容词用作动词,向高处伸展;⑦戾,动词,至,到;⑧上,方位名词作状语,在上面。

3.下列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自非.亭午夜分非.宁静无以致远B.绝. 多生怪柏哀转久绝.C.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D.回清.倒影清.荣峻茂【答案】A【详解】A.都是“不,不是”的意思;B.极高的/消失;C.在/如果;D.清波/清澈;故选A。

4.下列语句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至于/夏水襄陵B.每至/晴初霜旦C.虽/乘奔御风D.常有高/猿长啸【答案】D【详解】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

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

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

“常有高猿长啸”的意思是: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

依据句意和动宾之间要句读,正确的句读为:常有/高猿长啸。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知识梳理——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知识梳理——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出现重要变化,各民族进一步交融,※史料阅读※把“战国”作为时代名称,源于西汉末年刘向汇编的《战国策》,这是确切的,因为连年进行兼并战争正是这个时代的特征。

※历史纵横※“华夏”最初的含义并不包含族群、领土等政治、文化内涵,仅指衣冠华美又重礼仪。

春秋时期,中原各国因社会发展比相邻的戎狄蛮夷先进,自称“华夏”。

戎狄蛮夷不断袭扰中原,中原霸主也以“攘夷”相号召,与之斗争,出现了空前的民族大迁徙、大交流。

进入战国时期,长期的频繁往来和杂居生活,使得戎狄蛮夷逐渐与华夏交融。

华夏作为政治、文化实体,逐渐被少数民族认同,各族同源共祖的观念得到发展。

开始使用,得到推广各国纷纷兴建水利灌溉工程,如都江堰、郑国渠、农业进步推动社会分工,促进了工商业的繁荣(1)技术出现,分工更加细密(2)流通广泛,各地涌现出一批中心城市(3)不少工商业主聚集了大量钱财,有的富比王侯战国时期战争日益剧烈,各国为了,纷纷开展政治、经济、军事、社会制度改革各国通过变法,推动了社会转型,逐步建立起的政治制度年开始A.普遍推行,县的主要官员由任免B.在民间实行连坐,互相纠察告发A.重农抑商,奖励B.“废井田,开阡陌”,授田于奖励,剥夺和限制特权强制拆散为个体小家庭顺应历史潮流,集列国变法之长,是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涉及面、改革的一次变法,使秦国,为秦奠定了基础材料反映了齐国都城临淄热闹、繁华的景象。

这是战国时期商品经济繁荣的一个缩影。

从左到右分别为春秋时期晋国耸肩尖足空首布币,战国时期魏国布币、赵国十二朱三孔布币、楚国蚁鼻钱、齐国齐造邦长大刀币、燕国尖首刀币、秦国方孔半两钱、楚国卢金。

秦惠王开始铸造圆形方孔半两钱,从此,圆形方孔成为中国铜钱的固定形制,一直沿袭到清末出现银元为止,约有 2000 余年的历史。

楚国卢金不但是我国最早的黄金铸币,而且也是世界最早的黄金铸币之一。

(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鲁国人)(春秋后期楚国人)春秋后期,礼崩乐坏、社会动荡儒家学派创始人道家学派创始人:关爱他人①统治者顺应民心,爱惜民力,,通过以身作则的来治理国家②对现实不满,主张恢复西周等级森严的制度,同时也承认制度随着时代变化应当有所:以的思想办学,打破了过去阶层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推动了的发展对等文献进行整理,后成为儒家经典,对夏、商、西周的文化传承作出了重要贡献“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追求事物存在着相互依存、、对立统一的矛盾;物极必反,柔能克刚对现实不满,反对,主张顺其自然,,甚至退回到的时代《论语》(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整理) 《老子》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阶级关系出现新变化,新兴的阶层崛起各国统治者出于争霸的需要,,争相招揽人才波澜壮阔的思想解放运动商鞅是新兴地主阶级的代言人,不仅提出了完备可行的变法政策,而且建立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我们一家人
2.让我们的家更美好
一、知识点
1.一个家庭承担着赡养老人、抚育子女、感情交流、改善生活等多方面的责任。

家庭让我们感到安全和幸福。

2拥有美好幸福的家庭生活是所有家庭成员的共同愿望和追求,它需要所有家庭成员尽责出力。

3.《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二十-条(节选),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

4.家是我们生活的港湾、情感的归宿、精神的乐园。

一个家庭承担着赡养老人、抚育子女、感情交流、改善生活等多方面的责任。

家庭既满足了我们衣食住行、教育、娱乐等基本需求,又满足了我们感情的需要,让我们感到安全和幸福。

5.自立自强,方能悦亲,作为子女努力学习、掌握知识、练就本领、加强自身的品德修养,做到自立自强就是对家人最大的精神安慰。

6.有时家庭发生变化,全家人都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家庭成员的相互理解与帮助会让大家更容易适应这些变化。

7.家庭生活中可能会出现一些事情,如父母在工作中遇到了难题,长辈突然生病,家里收入减少.了....面对这些事情,一-声关心的问候、一句贴心的劝慰、- 杯暖心的热水都是对家
人的支持,都是在为家庭做贡献。

8.排忧解难,方能帮亲。

生活中,我们留心观察、主动询问,尽力关心和帮助家人,让他们多一份轻松和宽慰,并与他们一起撑起我们的家。

9.当家人意见不一致时,我们可以和家人一-起讨论,一起商量,同时要发挥好“润滑剂"的作用,和家人一起解决问题。

10.在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和谐、民主的方式营造我们的家园。

家里的事,同商议、共承担,家庭生活会更和谐、更美满!
11.生活中,我们留心观察、主动询问,积极帮助家人排忧解难,争做“家庭智多星”。

我们可以通过和谐、民主的方式营造我们的家园。

与家人同商议、共承担。

二、简答题
1.日常生活中,家庭成员间很可能会产生纷争。

当家人意见不统一时,我们该怎么办呢?
答:当家人意见不-致是,我们可以和家人一起讨论,- 起商量,发挥好“润滑剂”的作用,和家人一起面对困难解决问题。

2.小学生怎样做一个自理自立的人?
答: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学会做家务活,不需要父母担心,3.家对我们的意义是什么?
答:家是我们生活的港湾,情感的归宿,精神的乐园。

4.家对于我们每一个人,发挥着什么样的功能作用?
答:家对于我们每一个家庭承担着赡养老人、抚育子女、感情交流、改善生活等多方面的责任。

家庭既满足了我们衣食住行、教育、娱乐等基本需求,又满足了我们感情的需要,让我们感到安全和幸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