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建筑上的“薄壳结构”教学反思教学-优秀word范文 (2页)
2024年大班科学教案探索薄壳原理教案及教学反思

2024年大班科学教案探索薄壳原理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育活动指导手册》第六章“有趣的物理现象”,具体内容为“探索薄壳原理”。
通过学习,让幼儿了解薄壳结构在生活中的应用,理解薄壳原理及其优势。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薄壳结构的特点,知道薄壳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品质,提高幼儿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理解薄壳原理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思考、动手操作,探索薄壳结构的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薄壳模型、图片、视频等。
2. 学具:卡纸、剪刀、胶水、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薄壳模型,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有什么特别的地方?”2. 例题讲解(10分钟)a. 教师通过图片和视频,让幼儿了解薄壳结构在生活中的应用。
b. 教师讲解薄壳原理,引导幼儿思考薄壳结构为何如此牢固。
3. 动手操作(10分钟)a. 教师发放学具,指导幼儿制作薄壳模型。
b. 幼儿在制作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的疑问。
4. 随堂练习(5分钟)a. 教师提出问题,让幼儿结合薄壳原理进行分析。
b. 幼儿分享自己的制作心得,互相学习。
b. 提问幼儿:“你们还知道哪些生活中的薄壳结构?”六、板书设计1. 探索薄壳原理2. 内容:a. 薄壳结构的特点b. 薄壳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c. 制作薄壳模型的步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生活中的薄壳结构,画一幅画并简单描述其特点。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次教学活动中,幼儿对薄壳原理的兴趣浓厚,动手操作能力有所提高。
但在讲解薄壳原理时,部分幼儿理解起来较困难,需要进一步简化语言,使幼儿更容易接受。
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浅谈薄壳结构

折板结构可认为是薄壳结构的一种,它是由若干狭长的薄板以一定角度相交连成折线形的空间薄壁体系。我国常用为预应力混凝土V形折板,具有制作简单、安装方便与节省材料等优点,最大跨度可达24m。折板结构的折现形状横截面,大大增加了空间结构刚度,既能做梁受弯,又能作拱受压,且便于预制,因而得到广泛的发展。近年来在园林建筑中运用尤为广泛,在我国园林建筑中也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 深受园林建筑师的重视。以薄壳结构在我国园林建筑中的应用所取得的成就意义来看主要有三个方面: 1) 在园林建筑中应用新材料代替了木材、砖、石; 2)在结构上趋于计算更合理的利用空间; 3) 适用于形态多样的造型, 结构稳定强度大, 能塑造大型空间建筑, 节省物力、财力。这些薄壳结构所具有的优越性在园林建筑应用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3 组合式壳体
A.圆柱面壳体沿对角线切开后重组(见图9)。
B. 双曲抛物面切割重组( 见图10)。
图9 圆柱面壳体沿对角线切开后重组示意图 图10 双曲抛物面切割重组示意图
3 薄壳结构所采用的材料
从经济上考虑, 优先考虑采用钢筋混凝土作为材料, 为改进其抗裂性能差的缺点, 可采用钢丝网加高标号水泥砂浆作粘结剂, 使其达到较高的力学性能, 由此还可减少壳体的厚度。如进一步采用现代材料科学的成果, 使用高强度钢丝或其他高强度纤维组织物, 并在水泥中添加高分子聚合物, 其性能尚可进一步提高。采用薄钢板作为薄壳结构材料或用玻璃钢材料, 这些材料的各项力学性能好, 而且耐大气的侵蚀, 外形呈多种曲面的壳体, 以弥补材料弹性模量的不足。
大班上学期科学教案《探索薄壳原理》

大班上学期科学教案《探索薄壳原理》教案:《探索薄壳原理》一、教学内容1. 教材章节:大班上学期科学教材第三章《生活中的科学》。
2. 详细内容: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薄壳原理,探索薄壳结构的特点和优势。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薄壳原理,知道薄壳结构的特点和优势。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薄壳原理的讲解和薄壳结构的制作。
2.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理解薄壳原理,掌握薄壳结构的特点和优势。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实验材料(如薄壳结构模型、鸡蛋、水等)。
2. 学具:学生实验材料(如薄壳结构模型、鸡蛋、水等)、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薄壳结构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薄壳结构的特点和优势。
2. 讲解薄壳原理:通过课件,讲解薄壳原理,让学生了解薄壳结构的工作原理。
3. 分组实验: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探讨薄壳结构的特点和优势。
4. 例题讲解:通过例题,让学生了解薄壳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薄壳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7. 展示和分享: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实验成果,分享学习心得。
六、板书设计1. 薄壳原理2. 薄壳结构的特点3. 薄壳原理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请简要描述薄壳原理及其应用。
2. 请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说明薄壳原理的实际应用。
答案:1. 薄壳原理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薄壳结构可以通过弯曲和扭转来承受外部力量,从而达到分散和减小压力的效果。
薄壳原理在建筑设计、桥梁工程、船舶制造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2. 例如,鸡蛋壳就是一个典型的薄壳结构,它通过弯曲和扭转的方式,承受了内部液体的压力,保护了鸡蛋的安全。
又如,薄壳结构的房屋可以在受到外部力量时,通过弯曲和扭转来分散力量,从而达到抗风、抗震的效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了薄壳原理,掌握了薄壳结构的特点和优势。
2022年新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蛋壳与薄壳结构》教学反思

2022年新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蛋壳与薄壳结构》
教学反思
今天这节课,我们探究了鸡蛋的作用,了解了薄壳结构的特点,知道蛋壳结构也是一一种拱形结构,拱形结构能够承受很大的压力,古今中外很多的建筑物都是由拱形结构建造而成的。
海海的鸡蛋壳之所以能承受很人的压力,是因为蛋壳曲而可以看成山无数的拱拼接而成的,能够把受到的压力分散到蛋壳的各个部分。
人们从蛋壳中得到启示,发明了薄壳结构。
薄壳结构具有优越的受力性能,且轻便省料,因此在:建筑巾被广泛使用。
安全帽也是有拱形结构构成的,如果有重物从上面掉下来,安全帽就可以承受重物的压力,从而避免人的头部受伤。
野营的帐篷是圆顶形的,支搭简单,携带方便,重量轻,承重大,适合一般的休闲旅行使用。
大班科学教案探索薄壳原理教案及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教案探索薄壳原理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育活动指导手册》第四章“有趣的物理现象”,详细内容为“探索薄壳原理”。
通过学习,让幼儿了解薄壳结构在生活中的应用,认识薄壳原理,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薄壳结构的特点,认识到薄壳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培养幼儿运用观察、实验、思考等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薄壳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重点:观察、实验、思考的能力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薄壳模型、实验材料(纸杯、气球、胶带等)、图片、视频等。
2. 学具:每组一套实验材料、画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出示薄壳模型,引导幼儿观察其特点。
提问:你们在生活中见过这样的结构吗?它们有什么作用?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图片和视频,讲解薄壳原理。
举例说明薄壳结构在生活中的应用。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每组利用实验材料制作薄壳结构。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解决问题。
各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制作过程中的感受。
5.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幼儿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薄壳原理的认识。
六、板书设计1. 薄壳原理的定义和特点。
2. 薄壳结构在生活中的应用。
3. 制作薄壳结构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寻找生活中的薄壳结构,并记录下来。
答案:例如:鸡蛋壳、乌龟壳、贝壳等。
2. 作业题目:运用所学知识,尝试制作一个薄壳结构。
答案:根据幼儿的制作情况,给予适当评价。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的其他物理现象,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清晰度4. 随堂练习的组织与指导5.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实践性6.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深度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薄壳原理的理解和应用是本节课的难点,这要求教师在讲解时要深入浅出,使用直观的教具和生动的例子来帮助幼儿理解。
薄壳结构的受力性能分析及优化设计

薄壳结构的受力性能分析及优化设计薄壳结构是指在相对较大的尺寸下,厚度相比其它两个维度很小的结构,通常包括圆形、方形、矩形、菱形等。
薄壳结构通常被用于桥梁、建筑、船舶、飞机等领域。
薄壳结构的设计和分析一直是结构领域的热门话题,其稳定性、受力性能和优化设计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薄壳结构的受力分析需要考虑其内部和外部载荷,并分析其力学特性。
对于圆形、方形、矩形、菱形和梯形等形状的薄壳结构,通常采用两个维度的坐标系和三维空间中的向量分析来处理。
薄壳结构由许多小块构成,每个小块的法向量和剪切力都是不同的,这需要将薄壳结构分为许多小块,进行微元法分析。
在微元法分析中,对每个微元进行应力和应变分析,找出薄壳结构中的最大应力和应变,这有助于确定结构的受力性能。
稳定性分析是薄壳结构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果各个部分受力不均衡,整个结构就会失去稳定性。
因此,在薄壳结构的设计中,保持结构稳定是非常关键的。
稳定性分析中通常采用欧拉公式、能量法等方法,来分析结构失稳的条件。
最常用的稳定性分析方法是线性稳定性分析和非线性稳定性分析。
线性稳定性分析通常根据结构的初值来计算临界载荷,而非线性稳定性分析则考虑了结构的实际受力情况,更加准确地反映了结构的稳定性。
优化设计是薄壳结构设计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优化设计中,相对复杂的薄壳结构设计可以被简化为一组参数,这些参数可以被优化算法处理。
经过优化算法的处理,可以得出使结构性能最优化的参数值,从而实现优化设计。
优化算法有多种,如遗传算法、粒子群算法、模拟退火等。
这些算法被广泛应用于优化设计领域,对于复杂的薄壳结构优化设计非常有效。
在薄壳结构的设计过程中,受力性能分析和优化设计是两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受力性能分析有助于提前发现结构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而优化设计则可以进一步提高结构的可靠性和效率。
所有这些分析方法都需要使用现代计算机进行计算和模拟。
现如今的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为薄壳结构的分析和优化设计提供了更加高效和准确的手段。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蛋壳与薄壳结构教学反思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蛋壳与薄壳结构教学反思科学课的教学中,对教材中的重点、难点的分析很重要。
我这次设计的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教学中重点和难点明确,并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注意力、思维能力进行训练,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的目的。
在教学过程中,我对教材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研究,明确了教学目标:一、掌握蛋壳结构的特点和规律;二、能根据教学内容提出自己的见解;三、体会物理知识与科学文化的联系;四、会利用实验探究蛋壳结构作用和规律;五、能运用课本中方法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本节课我设计了几个问题:1、从微观角度看,蛋壳结构在宏观上和微观上有何不同?2、在蛋壳结构中有什么现象呢?3、在具体实验中要怎样利用薄壳进行测量?4、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和查阅资料可以找到哪些现象?5、本节课通过哪些实验分析了蛋壳结构不同特点?6、学生结合自身在生活中遇到的现象和例子提出自己的见解或观察方法一、课前认真备课备课是进行课前准备的第一步,也是关键一步。
课前备课就是为课堂的组织与实施做好充分的准备。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备好课,学生听好课,能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所以我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备课时充分发挥多媒体工具对教学的辅助作用,增强教师备课时的感染力同时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
(2)备教材本课是在整体把握教材理论基础上组织设计科学任务,重点突出,难点明确,知识条理清晰,教学过程环环相扣。
(3)备学生认真备课《蛋壳与薄壳结构》这一节课是一个由薄至厚的结构图,而且还有蛋壳在空间上的不同特征以及不同方法来观察蛋壳结构。
所以我从每一种方法分析、找出不同的特点并用这些方法去分析和解决每一种问题。
在课堂中也通过这些办法引导我们自己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使课堂活跃起来。
二、活动导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教学目的。
本节课的学习目的是认识蛋壳和薄壳:认识蛋壳结构有哪些特点?薄壳结构有哪些特性?老师设计了下面这两个问题,学生积极发言,根据课堂情况和学生的回答,引出新课。
2024年大班上学期科学教案《探索薄壳原理》

2024年大班上学期科学教案《探索薄壳原理》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活动指导手册》第四章“结构与力学”展开,详细内容涉及第四章节中的“薄壳结构与稳定性”。
具体内容包括薄壳结构的定义、特点、应用以及薄壳原理的简单探索。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活动,学生能够理解薄壳结构的概念,掌握薄壳结构的基本特点,并能够识别日常生活中的薄壳结构。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制作薄壳模型,让学生体验并探究薄壳原理在增强结构稳定性中的作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尝试、合作探究的学习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薄壳结构的概念及其稳定性原理。
难点:如何将薄壳原理应用于实际模型制作中,以及如何通过实践操作来验证薄壳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薄壳结构实物模型(如乌龟壳)、图片、PPT、实验材料(硬纸板、胶带、剪刀等)。
2. 学具:每组一套制作薄壳的素材和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乌龟壳等自然界的薄壳结构,引出薄壳概念,激发学生兴趣。
2. 知识讲解(10分钟):介绍薄壳结构的特点和应用,通过PPT展示生活中常见的薄壳结构。
3. 实践操作(15分钟):a. 分组讨论薄壳结构可能的稳定性原理。
b. 每组制作一个薄壳模型,并尝试加载物体以测试稳定性。
c.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如何利用薄壳原理来增强一个给定结构的稳定性。
5.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独立设计并制作一个薄壳结构,增强其稳定性。
6. 成果展示(5分钟):每组展示自己的薄壳模型,并分享稳定性测试结果。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探索薄壳原理”2. 主要内容:薄壳结构定义薄壳结构特点薄壳结构应用实例薄壳原理示意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薄壳原理,设计并制作一个能承受一定压力的薄壳结构模型。
2. 答案提示:结构设计要考虑薄壳的曲线形状,增强其抗压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建筑上的“薄壳结构”教学反思教学-优秀word范文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建筑上的“薄壳结构”教学反思教学
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建筑上的“薄壳结构”_课堂实录_教后感_
案例_教学反思_课文_教学实录,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一个人握住一个鸡蛋使劲地捏,无论怎样用力也不能把鸡蛋捏碎。
薄薄的鸡蛋
壳之所以能承受这么大的压力,是因为它能够把受到的压力均匀地分散到蛋壳
的各个部分。
建筑师根据这种“薄壳结构”特点,设计出了许多既轻便又省料
的建筑物。
人民大会堂、北京火车站以及其他很多著名建筑,屋顶都采用了这
种“薄壳结构”。
响尾蛇与现代军事装备
响尾蛇的视力几乎为零,但其鼻子上的颊窝器官具有热定位功能,即使爬虫、
小兽等在夜间入睡后,凭借它们身体所发出的热能,响尾蛇都能感知并敏捷地
前往捕食。
科学家根据响尾蛇这一奇特功能,研制出现代夜视仪、空对空响尾
蛇导弹,以及仿生红外线探测器。
长颈鹿与抗荷飞行服
超音速歼击机突然加速爬升的时候,由于惯性的作用,飞行员身体中的大量血
液会从心脏流向双脚,使脑子产生缺血现象。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科学家从长
颈鹿的身体构造得到启发。
长颈鹿的脖子很长,脑子与心脏的距离大约是3米,要使血液能输送到头上,血压相对要高,大约是人体的两倍。
但当长颈鹿低头
喝水时,血液却没有一股脑地涌向头部。
原来是裹在长颈鹿身体表面的一层厚
皮起了作用。
长颈鹿低头时,厚皮紧紧地箍住了血管,限制了血压,使其不能
因血压突然升高而发生意外。
依照长颈鹿皮原理设计的抗荷飞行服,飞行员穿
上后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限制血压的作用,当飞行加速时,抗荷飞行服还能压
缩空气,也能对血管产生一定的压力,就此而言比长颈鹿的厚皮更高明了一步。
向植物取经
车前草是一种很普通的小草,它的叶子是按螺旋形来排列的,这种排列方式,
使每片叶子都能得到充足的阳光,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建筑师们依照车前草叶
子的形状,设计建造了螺旋状排列的楼房,使每个房间都能享受到明亮、温暖
的阳光,避免了普通楼房在这方面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