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达则兼济天下 穷者独善其身的意思

达则兼济天下穷者独善其身的意思(原创版)目录1.引言2.达则兼济天下的含义3.穷者独善其身的含义4.达者与穷者的不同态度5.结论正文【引言】“达则兼济天下,穷者独善其身”是一句古语,包含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态度。
这句话旨在告诉我们,在面对人生的顺境和逆境时,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行动和心态。
本文将从这句话的含义、达者与穷者的不同态度等方面进行探讨。
【达则兼济天下的含义】“达则兼济天下”意味着,当一个人在事业上取得成功、拥有足够的资源和能力时,应该将自己的成功和幸福分享给周围的人,帮助他们共同成长。
这种兼济天下的精神代表了一种责任感和担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
【穷者独善其身的含义】“穷者独善其身”意味着,当一个人处于困境、资源有限时,应该首先照顾好自己,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以求在未来能够更好地回馈社会。
这种独善其身的精神代表了一种自省和自强,是个人在面对困境时所应具备的积极态度。
【达者与穷者的不同态度】达者和穷者在面对人生顺境和逆境时,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度。
达者在成功时,能够保持谦逊和分享,将自己的经验和资源分享给周围的人,共同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而在逆境中,达者能够保持乐观和坚韧,不畏艰难,勇往直前。
穷者在成功时,也能够保持谦逊和分享,但可能会受到资源和能力的限制,无法发挥出最大的帮助。
在逆境中,穷者需要更加努力地提升自己,以求在未来能够更好地回馈社会。
【结论】“达则兼济天下,穷者独善其身”告诉我们,在人生的顺境和逆境中,我们应该采取不同的行动和心态。
成功时,要分享和帮助他人;困境中,要自省和自强。
独善其身兼济天下

原句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意思是“不得志时就洁身自好修养个人品德,得志时就使天下都能这样”。
【注释】①宋勾践:人名,姓宋,名勾践,生平不详。
②游;指游说。
嚣嚣:安详自得的样子。
④得己:即自得。
【名言故事】:孟子对宋勾践说:“你喜欢游说各国的君主吗?我告诉你游说的态度:别人理解也安详自得;别人不理解也安详自得。
” 宋勾践问:“怎样才能做到安详自得呢?” 孟子说:“尊崇道德,喜爱仁义,就可以安详自得了。
所以士人穷困时不失去仁义;显达时不背离道德。
穷困时不失去仁义,所以安详自得;显达时不背离道德,所以老百姓不失望。
古代的人,得时恩惠施于百姓;不得志时修养自身以显现于世。
穷困时独善其身,显达时兼善天下。
” 你问的是这些么?。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文中和那句话的意思相近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文中和那句话的
意思相近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句话的意思相近是:无论是处于穷困之中还是达到了成功和富裕,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去考虑和关心整个社会、国家或世界的利益。
“穷则独善其身”强调了在生活困境中,个人应该首先关注自己的利益和幸福。
当一个人身处困境,缺乏基本生活需求时,他可能会对他人的困境无能为力,因此需要集中精力解决自己的问题。
这也强调了个人在面对困境时,需要有自我保护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而“达则兼济天下”则是指当一个人达到了成功和富裕,拥有了相对的能力和资源时,他应该跳出个人利益的范围,积极参与社会事务,投入到公益和社会发展中去。
通过分享财富和资源,帮助他人,他能为社会做出积极贡献,促进整体的发展和繁荣。
从更广泛的角度来看,这两句话可以被视为个人与社会之间的一种对待和平衡原则。
无论是在贫穷还是成功中,个人都应该有一个全
面的认识,才能够在不同的境况中找到平衡点。
这种平衡通常是指通过个人的努力实现自我发展和成功,同时也关注他人的利益,承担社会责任以最大化地贡献于整个社会。
总之,这两句话传达的信息相似,表明个人应具备丰富的责任心和义务感。
无论处于何种境地,个人都有自身权益的合理追求,同时也应关心和推动整体社会发展,追求共同福祉。
这种平衡态度是个人在个体与集体之间进行抉择时的指导原则。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翻译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释义】:不得志时就洁身自好修养个人品德,显达的时候就使天下人都得到好处。
【出处】:《孟子·尽心章句上》:“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解读】:前半句“穷则独善其身”显示出道家的豁达态度与出世境界,而后半句“达则兼济天下”表达了儒家的理想主义和入世精神,这是一种思想的融合。
不得志,我也要洁身自好,绝不与腐败势力同流合污,如果得志,我要造福于天下百姓。
穷与达的不同境遇下采取不同的行为是要人们能够理智、符合实际情况下的思虑与奋斗。
孟子这句话的智慧就是要我们能做好自己,做好现在,做好目下的实际生活,这当然是入世的思想了。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是一句深含哲理的古语。
它告诉我们,不管身在何处,都要做好自己;而当达到一定境界时,更要想办法帮助他人,为天下人谋福祉。
这句话给我们指明了做人的方向,也传达了一种高尚的情操。
我们从“穷则独善其身”这句话来谈谈自己如何做人。
在生活中,人们总是倾向于将自己局限在自己的小圈子里,只顾自身得失,忽视了与他人的关系,以及对社会的责任。
这与“穷则独善其身”这句话是违背的。
穷不是指财富上的贫穷,而是指在某一方面的不足,或者面临某种困难,这种情况下应该怎么做。
我们要学会在面对问题时,不再去推卸责任、抱怨命运,而是要勇敢地面对,努力克服;要学会对自己的生活、工作、学习有一种独立自主的态度,不以他人的眼光为自己的行为准绳,不被别人左右,以积极的态度去拼搏,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达则兼济天下”告诉我们,只有当我们达到一定境界时,才能在更广阔的平台上发挥自己的作用,为天下人谋福祉。
在追求个人成长的我们更要想方设法地回报社会,回馈大家的关爱。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生活的意义,同时也是对自己的一种提升。
一个大企业家、一位科学家、一位才华横溢的科技工作者,当他们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之后,往往会积极地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帮助更多的人,这就是“达则兼济天下”这句话的真正内涵。
不论我们的处境是穷还是达,只要我们秉持着“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精神,不忘初心,始终努力向前,我们就一定能够在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为自己、为家人、也为更多的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我们要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提升自己,让自己不再一味地纠结于一些小事,而是要有所深思,培养自己的判断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控能力。
我们还要学会感恩,感恩社会、感恩他人,因为只有感恩的人才会有更广阔的胸怀,愿意去为社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贡献,才会在遇到困难时,有更多人愿意伸出援手。
经济学家阿达姆·斯密曾说过:“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生活最好的导师。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两个字表达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第一、达则兼济天下在我国传统文化中,“达则兼济天下”是一种崇高的品德境界。
这句话的含义是指,只有当一个人能够取得成功,达到一定的境界,才能够以自己的力量来拯救他人,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这种“达则兼济天下”的精神,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中对于公益、慈善和社会责任的高度重视。
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在当代社会,不论是在个人层面,还是在国家层面,这种精神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价值。
第二、穷则独善其身与“达则兼济天下”相对应的是“穷则独善其身”。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当一个人处于困境之时,应当先解决自己的问题,先确保自己有能力去帮助他人,而不是一味地去帮助别人,而忽略了自己的生活和发展。
这种“穷则独善其身”的精神,是一个人在不同境况下对待自己和对待他人的不同态度和表现,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中个人修养的高尚境界。
第三、达则兼济天下与穷则独善其身的结合“达则兼济天下”和“穷则独善其身”两个字,体现了一个人在不同情况下的不同应对方式。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人们被教导要有担当,能够在取得成功之后,回报社会、帮助他人,而不是只顾自己的利益。
但是在个人面临困境时,也要有自救意识,要先确保自己有能力去帮助他人,才能够真正做到“达则兼济天下”。
第四、“达则兼济天下”在当今社会的意义在当今社会,“达则兼济天下”的含义已经远远超出了个人的成功和社会的责任。
在一个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各国、各民族之间的利益紧密相连,彼此之间也需要更多的宽容、理解和帮助。
作为一个人类大家庭中的一员,每一个个体都应当有能力和责任去担当起更多的社会责任,为人类的共同利益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五、“穷则独善其身”在当今社会的意义在当今社会,“穷则独善其身”的含义也更加凸显了个体的自我修养和自我发展的重要性。
在竞争激烈、社会变化快速的时代,一个人必须始终保持自己的清醒头脑、坚定意志和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才能够应对来自外部世界的各种挑战和诱惑。
关于兼济天下的古诗文

关于兼济天下的古诗文
1.“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出自《孟子》的《尽心章句上》(第九)。
原句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意思是一个人在不得志的时候,也要洁身自好,正好趁此机会不断完善个人的修养和品德;一个人在有能力的时候,就要把真善美发扬光大,并且为更多的人提供帮助。
2.“吾与尔,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一身。
”这句话出自淮南小寿山的东峰金衣双鹤衔飞云锦书于维扬孟公足下,意思是如果我们成功了,我们会尽力帮助别人;如果我们失败了,我们会独自保持善良。
3.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有一句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意思是说,要把天下苍生的忧虑放在前面,把天下苍生的快乐放在后面,即要为人民谋福利,先于天下人承担责任,后于天下人享受幸福。
这句话也是范仲淹一生追求的目标,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天下苍生谋福利,实现兼济天下的理想。
4.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写道:“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意思是希望有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护天下贫寒的人士,让他们都能开颜欢笑。
风雨安稳,安稳地居住于风露之下。
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感和对平民生活的关心。
5.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中也表达了兼济天下的思想:“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意思是自古以来,人最终不免一死!倘若能为国尽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
表达了作者对于国家民族的责任感和牺牲精神。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理解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是一种我国传统的价值观念,意味着无论处境如何,都要做到安贫乐道,即使取得了成功,也要顾全大局,为他人着想。
这种理念蕴含着深刻的人生智慧,对于我们每个人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 穷则独善其身的内涵穷者,指的是处于物质贫乏、处境困难的状态。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往往会感到压力和烦恼,但“独善其身”却告诉我们,即使面对贫困,也要坚守道义,保持品德和行为的纯正。
无论贫穷与否,都应该做一个有德行的人,自尊自爱,自强不息。
2. 达则兼济天下的内涵达者,指的是成功、富有、地位较高的人。
而“兼济天下”则要求这些人在取得成功的也要顾及他人的利益,为社会贡献力量。
这种理念对于成功者来说,是一种责任和使命,他们不仅要为自己谋利,更要为社会、为他人着想,使自己的成功成为社会和谐发展的一部分。
3. 穷达之间的平衡与转化穷达并非是一种静止的状态,而是一种相对的状态,在生活中我们可能时而处于穷,时而处于达的状态之间。
在这种状态转化中,我们都需要做到“独善其身,兼济天下”。
在面临困难时,我们要坚守初心,不忘初衷,做一个有担当的人;在取得成功时,更要谦虚谨慎,保持一颗谦和的心,为社会、为他人做出贡献。
4.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在现代社会的意义在当代社会,这种传统的价值观念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无论社会地位,我们都要做到诚实守信、克己奉公,追求内心的卓越和高尚。
对于成功者来说,更要以公益为己任,传递正能量,为社会发展、民族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5. 我们如何践行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要落实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理念,不仅需要自身的努力,更需要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
我们可以从身边小事做起,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在工作中,要诚实守信,踏实肯干,以实际行动践行道德和责任。
对于成功者来说,更要关注社会公益事业,以自己的影响力和力量,对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是一种高度的人生境界,是一种超越个人利益的价值追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王维勇
(诗图仙居)
孟子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而后演化成“达则兼济天下”,是作为中国文化精髓的“儒道互补”的体现;前半句显示出道家的豁达态度与出世境界,而后半句表达了儒家的理想主义和入世精神。
穷则思达,达则更畏惧穷;顾达者为其不衰之权势与金钱,又想却在他人之上,则另谋它路,甚至不择手段,以求于不败之地。
如果把“兼济天下”与“独善其身”除去其道德含义,那我们可以理解为“有为”与“无为”。
强者对弱者视为“无为”,可以理解为宽容;弱者对强者视为“无为”,就沦于苟且了。
权力对权利则为“无为”,意味着自由,权利对权力则为“无为”,意味着奴役。
但在传统中,从后一种意义上实践“无为”的则无疑的主流。
“孟子谓宋句践曰:‘子好游乎?吾语子游。
人知之,亦嚣嚣;人不知亦嚣嚣。
曰:何如斯可以嚣嚣矣?曰: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矣。
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
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
古之人,得志,泽如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
圣人出身草莱,却志存高远,是以未出仕之时,智存安家,而为君所用之时,务其民众,平天下。
互为补充,相得益彰,此乃人生之得志,也是历代学子万世师表。
而凡人与圣人出身同命,是他们不努力吗?是他们的不上进吗?不是。
无论富与达,穷与富,人是修养至上,留万古之芳名。
否则,穷与蝼蚁为伍,达同禽兽无异。
没有灵魂,没有目标,也无进取之志和知耻之心。
如得志,要造福于天下百姓。
即使不得志,也要洁身自好。
所谓“独善其身”在这里就是“穷不失义”,而决不是去作“逍遥游”,是“修身见于世”,而不是“出世”。
向前是“外王之术”,向后是“内圣之学”,前有进路,后有退路,人从而有了安身立命之本。
正如曾子概括孔子的学说时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己。
”
观之现状,穷者,谁不想达,达者更畏惧穷;为求发达,穷人兢兢业业,辛辛苦苦。
农耕其田、工利其器、商务其业、学读其书,人人都在独善其中。
可除了那些少数的书生能如愿以偿,其他大部份人仍然生活在艰难困苦中。
是他们不努力吗?是他们不上进吗?不是,皆因如今达者不愿意,也不允许把发达的机会给予穷人,更不愿意与他们一起共享锦衣玉食。
他们视穷为一种羞耻,也更因为他们曾经看到诸多的达者在尔虞我诈中失败,沦为穷人,于是更加惧怕贫穷。
因此,他们便不遗余力地压榨穷人,聚敛财富,以求将这种不败的家业保
持永久,富荫子孙。
而在他们的眼里,所谓的天下,不过只是他们鼻子尖上的那一点点的权势与金钱。
所谓上行而下效,穷者见达者如此,为求发达,只能另辟蹊径。
农弃其田而不耕,或进城流浪,或落草为寇;工弃其历器而不用,或聚赌成瘾,或狂饮作乐;商弃其贸易而不做,或巴结权贵,或放贷渔利;学弃其功课而不专,或投机取巧,或攀龙附凤。
其实,圣人古训本来无错,只是当今人是否该扪心自问一下,穷时,我们心忧天下了吗?而今的达者是否应该修缮自心。
诚所谓己不正,焉能正他人,人死没有什么,可怕的是心死,正所谓人品是最高学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