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达则兼济天下 穷者独善其身的意思

达则兼济天下穷者独善其身的意思(原创版)目录1.引言2.达则兼济天下的含义3.穷者独善其身的含义4.达者与穷者的不同态度5.结论正文【引言】“达则兼济天下,穷者独善其身”是一句古语,包含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态度。
这句话旨在告诉我们,在面对人生的顺境和逆境时,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行动和心态。
本文将从这句话的含义、达者与穷者的不同态度等方面进行探讨。
【达则兼济天下的含义】“达则兼济天下”意味着,当一个人在事业上取得成功、拥有足够的资源和能力时,应该将自己的成功和幸福分享给周围的人,帮助他们共同成长。
这种兼济天下的精神代表了一种责任感和担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
【穷者独善其身的含义】“穷者独善其身”意味着,当一个人处于困境、资源有限时,应该首先照顾好自己,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以求在未来能够更好地回馈社会。
这种独善其身的精神代表了一种自省和自强,是个人在面对困境时所应具备的积极态度。
【达者与穷者的不同态度】达者和穷者在面对人生顺境和逆境时,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度。
达者在成功时,能够保持谦逊和分享,将自己的经验和资源分享给周围的人,共同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而在逆境中,达者能够保持乐观和坚韧,不畏艰难,勇往直前。
穷者在成功时,也能够保持谦逊和分享,但可能会受到资源和能力的限制,无法发挥出最大的帮助。
在逆境中,穷者需要更加努力地提升自己,以求在未来能够更好地回馈社会。
【结论】“达则兼济天下,穷者独善其身”告诉我们,在人生的顺境和逆境中,我们应该采取不同的行动和心态。
成功时,要分享和帮助他人;困境中,要自省和自强。
独善其身兼济天下

原句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意思是“不得志时就洁身自好修养个人品德,得志时就使天下都能这样”。
【注释】①宋勾践:人名,姓宋,名勾践,生平不详。
②游;指游说。
嚣嚣:安详自得的样子。
④得己:即自得。
【名言故事】:孟子对宋勾践说:“你喜欢游说各国的君主吗?我告诉你游说的态度:别人理解也安详自得;别人不理解也安详自得。
” 宋勾践问:“怎样才能做到安详自得呢?” 孟子说:“尊崇道德,喜爱仁义,就可以安详自得了。
所以士人穷困时不失去仁义;显达时不背离道德。
穷困时不失去仁义,所以安详自得;显达时不背离道德,所以老百姓不失望。
古代的人,得时恩惠施于百姓;不得志时修养自身以显现于世。
穷困时独善其身,显达时兼善天下。
” 你问的是这些么?。
穷则独善其身 达则兼善天下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出自《孟子》的《尽心章句上》,意思是不得志的时候就要管好自己的道德修养,得志的时候就要努力让天下人都能得到好处。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是孟子对宋勾践说的一句话。
这句话也成为了两千多年来中国知识分子立身处世的座右铭,也寄托了人格的象征。
拼音:qióng zé dú shàn qí shēn ,dá zé jiān shàn tiān xià。
创作年代:战国。
作品原文:《孟子》。
作者:孟子及其学生。
文学体裁:语录体散文。
历史意义:中国文化精髓的"儒道互补"。
现代含义:不得志时崇尚仁义,得志时推展仁义。
章节:孟子·尽心章句上。
精神态度:正直态度与降生境界。
寓意:穷达都是身外事,只有道义都是根本。
所以能穷不失义,达不离道。
无论你穷与达,它都是一剂绝对见效的心理良药,是知识分子战无不胜的思想武器与法宝。
历史原文:
《孟子·尽心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
《孟子》原来说道的就是“愁则独善其身.超过则兼善天下”。
后人改为“明达”为“无以”。
《孟子》是中国儒家典籍中的一部,记录了战国时期思想家孟子的治国思想和政治策略,是孟子和他的弟子记录并整理而成的。
《孟子》在儒家典籍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为“四书”之一。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两个字表达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第一、达则兼济天下在我国传统文化中,“达则兼济天下”是一种崇高的品德境界。
这句话的含义是指,只有当一个人能够取得成功,达到一定的境界,才能够以自己的力量来拯救他人,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这种“达则兼济天下”的精神,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中对于公益、慈善和社会责任的高度重视。
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在当代社会,不论是在个人层面,还是在国家层面,这种精神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价值。
第二、穷则独善其身与“达则兼济天下”相对应的是“穷则独善其身”。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当一个人处于困境之时,应当先解决自己的问题,先确保自己有能力去帮助他人,而不是一味地去帮助别人,而忽略了自己的生活和发展。
这种“穷则独善其身”的精神,是一个人在不同境况下对待自己和对待他人的不同态度和表现,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中个人修养的高尚境界。
第三、达则兼济天下与穷则独善其身的结合“达则兼济天下”和“穷则独善其身”两个字,体现了一个人在不同情况下的不同应对方式。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人们被教导要有担当,能够在取得成功之后,回报社会、帮助他人,而不是只顾自己的利益。
但是在个人面临困境时,也要有自救意识,要先确保自己有能力去帮助他人,才能够真正做到“达则兼济天下”。
第四、“达则兼济天下”在当今社会的意义在当今社会,“达则兼济天下”的含义已经远远超出了个人的成功和社会的责任。
在一个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各国、各民族之间的利益紧密相连,彼此之间也需要更多的宽容、理解和帮助。
作为一个人类大家庭中的一员,每一个个体都应当有能力和责任去担当起更多的社会责任,为人类的共同利益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五、“穷则独善其身”在当今社会的意义在当今社会,“穷则独善其身”的含义也更加凸显了个体的自我修养和自我发展的重要性。
在竞争激烈、社会变化快速的时代,一个人必须始终保持自己的清醒头脑、坚定意志和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才能够应对来自外部世界的各种挑战和诱惑。
关于兼济天下的古诗文

关于兼济天下的古诗文
1.“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出自《孟子》的《尽心章句上》(第九)。
原句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意思是一个人在不得志的时候,也要洁身自好,正好趁此机会不断完善个人的修养和品德;一个人在有能力的时候,就要把真善美发扬光大,并且为更多的人提供帮助。
2.“吾与尔,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一身。
”这句话出自淮南小寿山的东峰金衣双鹤衔飞云锦书于维扬孟公足下,意思是如果我们成功了,我们会尽力帮助别人;如果我们失败了,我们会独自保持善良。
3.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有一句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意思是说,要把天下苍生的忧虑放在前面,把天下苍生的快乐放在后面,即要为人民谋福利,先于天下人承担责任,后于天下人享受幸福。
这句话也是范仲淹一生追求的目标,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天下苍生谋福利,实现兼济天下的理想。
4.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写道:“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意思是希望有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护天下贫寒的人士,让他们都能开颜欢笑。
风雨安稳,安稳地居住于风露之下。
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感和对平民生活的关心。
5.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中也表达了兼济天下的思想:“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意思是自古以来,人最终不免一死!倘若能为国尽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
表达了作者对于国家民族的责任感和牺牲精神。
穷则独善其身, 达则兼善天下(释义及感悟)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释义及感悟)出处与释义上面的经典名句,出自《孟子‧尽心上》,目的是勉励大家无论处于甚么境遇,都要自强不息,达己达人。
「穷」,指不得志,或遇上逆境。
「达」,指得志,或处于顺境。
全句的意思是:当我们郁郁不得志,遇上人生逆境时,要做好自己本份,修养品德;到人生得意,处于顺境时,就要发挥己长,多做有益社会大众的事。
感悟与应用古代读书人实现个人理想的方法:先是由闭门读书,打好根基;然后考取功名,施展抱负。
「穷」与「达」,指的是赋闲在家与得志为官。
但现实生活中,是否当得了官,并非一己所能控制;如果当不了官,就代没有希望吗?就因而要迁怒于人,愤世嫉俗吗?孟子并不这样看,他认为一个人穷也好,达也好,都要尽其本份,坚守道义。
道就是通向仁义的道路,义就是为所应为的原则。
《孟子‧尽心上》记载了孟子向游士宋句践解释这个「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的道理。
孟子指出读书人在穷困时不可丧失道德的底线,显达时也不可背弃做人的原则。
穷困时不缺失仁义,所以能自得其乐;得志时不离正道,所以人民不致失望。
古代贤人,得志时,把恩惠施于百姓;不得志时,修养个人品德,为世榜样。
今天,社会环境虽然变了,但「独善」和「兼善」的品德修养,仍然是读书人所应该追求的。
在求学阶段,我们要专心学习,注重修养,待人要尊重诚恳,处事要诚信不欺。
在学习上,遇到不如意时,不可妄图用不当的方法求取好成绩;掌握到良好的读书方法,应与同学分享心得,而不会把这些方法视为独门争胜秘技。
进入社会后,我们要努力工作,敬业乐业,也不能因为事业失意,做出违背道义的事情;如果事业有成,行有余力,应该多做善事,参与服务,关心别人,造福社会。
千万不要以义始而以利终啊!。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理解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是一种我国传统的价值观念,意味着无论处境如何,都要做到安贫乐道,即使取得了成功,也要顾全大局,为他人着想。
这种理念蕴含着深刻的人生智慧,对于我们每个人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 穷则独善其身的内涵穷者,指的是处于物质贫乏、处境困难的状态。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往往会感到压力和烦恼,但“独善其身”却告诉我们,即使面对贫困,也要坚守道义,保持品德和行为的纯正。
无论贫穷与否,都应该做一个有德行的人,自尊自爱,自强不息。
2. 达则兼济天下的内涵达者,指的是成功、富有、地位较高的人。
而“兼济天下”则要求这些人在取得成功的也要顾及他人的利益,为社会贡献力量。
这种理念对于成功者来说,是一种责任和使命,他们不仅要为自己谋利,更要为社会、为他人着想,使自己的成功成为社会和谐发展的一部分。
3. 穷达之间的平衡与转化穷达并非是一种静止的状态,而是一种相对的状态,在生活中我们可能时而处于穷,时而处于达的状态之间。
在这种状态转化中,我们都需要做到“独善其身,兼济天下”。
在面临困难时,我们要坚守初心,不忘初衷,做一个有担当的人;在取得成功时,更要谦虚谨慎,保持一颗谦和的心,为社会、为他人做出贡献。
4.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在现代社会的意义在当代社会,这种传统的价值观念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无论社会地位,我们都要做到诚实守信、克己奉公,追求内心的卓越和高尚。
对于成功者来说,更要以公益为己任,传递正能量,为社会发展、民族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5. 我们如何践行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要落实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理念,不仅需要自身的努力,更需要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
我们可以从身边小事做起,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在工作中,要诚实守信,踏实肯干,以实际行动践行道德和责任。
对于成功者来说,更要关注社会公益事业,以自己的影响力和力量,对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是一种高度的人生境界,是一种超越个人利益的价值追求。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句话出自中国古代的一部著名兵书《孙子兵法》,是一句非常经典的箴言。
它告诉了我们一个重要的道理:在身处困境时,要善待自己,独善其身;而在成功时,要善待他人,兼济天下。
这句话虽然简短,但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它启示我们如何在不同的处境下去坚守自己的原则和责任,以及如何去做一个有担当的人。
让我们来看看“穷则独善其身”这句话的含义。
穷,并不一定指经济上的贫困,它更多的是指一种处境上的艰难和困扰。
在我们面临各种挑战和困难的时候,我们应该学会独善其身,善待自己。
这里的“独善其身”并不是自私自利,而是要求我们在逆境中仍然保持自己的原则和品德,不轻易动摇,坚守自己的底线。
对于每个人来说,穷,都意味着无法避免的挑战和苦难。
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一帆风顺,没有人能永远不受困难的折磨。
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去应对这些挑战。
在逆境中,我们应该懂得自律和自爱,要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和克服这些挑战,不轻易向困难低头,不轻易向生活妥协。
只有独善其身,才能在困境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守自己的原则,做到知难而上,迎难而上。
当我们不再身处困境时,就需要懂得“达则兼济天下”。
意思是在达到成功的时候,要懂得去帮助他人,去实现更广泛的利益。
成功并不是孤立存在的,我们的成功往往与他人的帮助和支持息息相关。
我们也要明白,我们的成功往往会影响着周围的人和整个社会,我们应该做到力所能及,去影响和改善我们所能触及到的范围,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成功的时候,如果我们仅仅停留在自己的成功和快乐中,而没有去关心和帮助他人,那么这样的成功是不完整的,是缺乏真正的意义的。
因为只有当我们让他人也能分享我们的成功的时候,我们的成功才真正完整和有意义。
兼济天下,意味着我们应该以一种更广阔的视野,去关心和帮助更多的人,为社会的繁荣和和谐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这句箴言告诉我们,无论是在困境中还是在成功中,我们都应该有自己的责任和担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句话不知勉励了多少穷苦大众和达官贵人,使他们在困苦途穷的时候给自己爱莫能助的良心找了一个心安理得的安慰;使他们在富贵通达的时候,多了以慈悲为怀之心,以袖手旁观为耻之思想。
今分析一下其道理所在……
“穷则独善其身”不知诸位有何见解。
有人认为这是一种自私的表现——为其“独”;有人认为这是一种无能为力、自我安慰的借口——为其“则”;还可能有人认为是形式所迫——为其“穷”。
而今要提的是一个“结果价值性”问题,(也是有人说的“以结果为导向”,亦为成果管理的核心问题)抛弃任何的情理来分析其中的道理。
中国有句俗话“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是形容一个人自己已到了穷途末路还要有一个菩萨心肠来救济天下。
此俗语亦经常用于自保的意思,从结果价值性的观点来看,应该是赞同这种做法的。
为什么呢?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偏意为:救助一个,与救济大众,哪个更有意?结果价值性更多体现的是一个长远性的问题,一个全局性的大义。
待到“泥菩萨”修成正果,而有能力救更多的人不是比全部牺牲于此更好吗?“泥菩萨”救人最后只会留下一段悲歌。
中国也有一个矛盾而又不得不承认的观点就是“对而没有用”。
往往一件事你认为你做的很对,但是回头从结果分析来看——“于事,无补”。
实不该以价值性来讨论无私圣洁的“达则兼济天下”,但“达则兼济天下”确有其价值道理的一面。
最直接的价值“为天下济”,间接的价值“为己济”。
红顶商人胡雪岩在其发迹之前曾是钱庄伙计,一次讨债恰遇另有讨债人逼死了其债务人徐秀才,胡雪岩未追回一文钱却把徐秀才入土为安。
信和钱庄东家不解其因臭骂一顿,其解释为:“徐疯子”尽管死了,也还能为咱们“信和”挣名声,人家看到“徐疯子”体体面面地入了土,定会打听是谁给他办的丧事?那时候十两银子买下“信和”对主顾讲交情的面子,比要回五百两银子还强!何况,明知十两银子于事无补,不如换个人情!
所以“达则兼济天下”与社会与个人均有其利益所在。
今解:“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若改为“穷,善其身;达,济天下”模糊的效果可能对后人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有更加明确的指导意义。
后记:今虽讨论其价值所在,实为点明其指导意义。
凡事须问良心、动机须纯正,切不可仅以其价值为导向,是非功过自有后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