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学语文 (26)
二年级语文上册课文26《一封信》教案新人教版

3.教学评价方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时,发现仅仅依靠随堂练习和错题订正还不足以全面评估学生的掌握情况。需要进一步完善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学习过程。
改进措施:
1.教学管理方面:为了保证课堂纪律和教学进度的平衡,我将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控制,提前明确讨论主题和范围,并适时进行课堂纪律的调控。
2.教学方法方面:针对部分学生不愿意主动参与讨论的现象,我将尝试引入更多有趣的课堂活动,如角色扮演、小组竞赛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教学评价方面:为了更全面地评估学生的掌握情况,我将完善评价体系,结合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践活动成果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以确保评价的全面性和公正性。同时,我将加强对学生的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在各自的基础上取得更好的进步。
1.生字词的学习:通过课文学习,掌握生字词“一封信”、“写的”、“收到”、“高兴”等词汇,理解其意义并能够正确运用。
2.句子的理解:理解并能够运用课文中的句子,如“我收到了你的信,非常高兴。”和“你的信写的很好。”等,培养学生的句子理解和运用能力。
3.信件格式:通过课文学习,了解和掌握信件的基本格式,包括称呼、问候语、正文、结尾语、署名等。
二年级语文上册课文2 6《一封信》教案新人教版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二年级语文上册课文2《一封信》。本文主要讲述了一个关于一封书信的故事,通过书信这种沟通方式,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本文的主要内容有:
部编版八上语文26诗词五首(教学设计)教案

26 诗词五首【教学目标】1.诵读课文,了解不同体裁的诗歌在形式和韵律上的不同特点。
2.了解五首诗词的创作背景,结合作者的生平,理解诗词中寄寓的情感。
3.熟读成诵,并初步学习品析诗歌中传情达意的艺术手法。
4.学习品析诗词中传情达意的艺术手法;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五首诗词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能准确流畅地背诵这五首诗词。
2.教学难点:结合作者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诗词中寄寓的情感。
【课前准备】教学多媒体课件,有关五首诗词的作者及其背景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诵读课文,了解不同体裁的诗歌在形式和韵律上的不同特点。
2.了解全三首诗的创作背景,结合诗人生平,理解诗歌中寄寓的情感。
3.熟读成诵,并初步学习品析诗歌中传情达意的艺术手法。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教师:(出示课件1)古人曾言:“诗言志,歌永言。
”优秀的诗歌作品都是真心话语,字字关情。
本课所选的五首诗词都是传统名篇,表现了古代文人对时代和生活的认识,抒发了他们的思想感情和理想追求,至今读来,仍能给人很多启发。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下吧!教师引出新课,顺势写出课题:26 诗词五首(出示课件2)二、预习检查,夯实基础读一读生字词。
(出示课件4)三、学习诗词饮酒(其五)(一)自主学习,知识备查学生查阅本诗的相关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1)走近作者教师要求:布置预习这首诗的作者,了解作者的情况,在课上交流。
预设:(出示课件6)陶渊明(约365—427),东晋诗人。
一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
散文《桃花源记》,辞赋《归去来兮辞》《闲情赋》等都很有名。
有《陶渊明集》。
(2)写作背景教师讲解:教师出示课件,讲解这首诗的写作背景,为后面同学们理解这首诗做准备。
预设:(出示课件7)本诗大约作于晋安帝义熙十三年(417年)间,是陶渊明的代表作。
《饮酒》组诗共二十首,此为第五首。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文26课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文26课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文26课那片绿绿的爬山虎《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是作家肖复兴在1992年为了纪念叶圣陶先生写的回忆文章,回忆1963年叶圣陶先生给“我”批改作文,并请“我”到他家做客,使“我”受益匪浅的成长经历,表现了叶圣陶先生对文一丝不苟、对人平易真诚,堪称楷模的文品和人品。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1963年,我上初三,写了一篇作文叫《一张画像》,经我的语文老师推荐,在北京市少年儿童征文比赛中获了奖。
一天,语文老师拿着一个厚厚的大本子对我说:“你的作文要印成书了,你知道是谁替你修改的吗?”我睁大了眼睛,有些莫名其妙。
“是叶圣陶先生!”老师将那大本子递给我,又说:“你看看叶老先生修改得多么仔细,你可以从中学到不少东西。
”我打开本子一看,里面有这次征文比赛获奖的20篇作文。
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
回到家,我仔细看了几遍叶老先生对我作文的修改。
题目《一张画像》改成《一幅画像》,我立刻感到用字的准确性。
类似这样的修改很多,长句断成短句的地方也不少。
有一处,我记得十分清楚:“怎么你把包几何课本的书皮去掉了呢?”叶老先生改成:“怎么你把几何课本的包书纸去掉了呢?”删掉原句中“包”这个动词,使得句子干净了也规范了。
而且“书皮”改成“包书纸”更确切,因为书皮可以认为是书的封面。
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叶老先生在我的作文后面写了一则简短的评语:这一篇作文写的全是具体事实,从具体事实中透露出对王老师的敬爱。
肖复兴同学如果没有在这几件有关画画的事上深受感动,就不能写得这样亲切自然。
”这则短短的评语,树立了我写作的信心。
这一年暑假,语文老师找到我,说:“叶圣陶先生要请你到他家做客。
”我感到意外:像叶圣陶先生那样的大作家,居然要见一个初中生!那天下午,天气很好。
最新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26 少年闰土_生字词学习(会认字、会写字)生字精品课件(模板)

其间有一个少年,手捏一柄钢叉, 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
拼音
结构
部首
词语
句子
b@ng
木字旁
左右结构 刀柄 话柄
其间有一个少年,手捏一柄钢叉, 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
拼音
结构
部首
词语
句子
ku3
月字旁
左右结构 胯下 胯骨
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 逃走了。
拼音
结构
部首
词语
句子
bi2n
三框儿
半包围结构 竹匾 牌匾
5、一学生写的字。 三、熟读课文。有声有色第朗读课文,读出课文的味道。(可以自由 读、 上台展示读、自由与同伴结合读) 四、实践活动。先以小组为单位表演课文内容,各组在自荐到台上表 演。
教学反思:
颍老师撰写)
(以上教案由高晓
一、学习目标
16 风娃 娃
1、认识 12 个生字。会写 8 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风娃娃的好心和傻气。 3、懂得“做事情光有好的愿望不行,还要看是不是对别人有用”的道 理。
4、开火车认读生字,注意提醒读准字音。提示:“责、踪”是平
舌音;“抽、示、筝、伤”是翘舌音。“筝”在“风筝”一词中读轻声。 (贴
树叶) 5、课文中的风娃娃是怎么样的呢?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在文中 圈出黑板上
的生字,并反复读带生字的句子。
6、老师逐一出示带生字的句子,学生比赛读,看谁读得准确、通顺。 (二)
朗读感悟
1、 自读课文,边读边想:文中的风娃娃是个怎样的娃娃?你喜欢它 吗?跟同
桌说说理由。教师相机板书:好事
坏事
2、 通读全文,想想风娃娃做了哪几件事情。学生汇报,老师板书: (1)吹
第26课《好的故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六年级语文上册高效课堂系列(统编版)

教学过程学习任务一回顾旧知,复习导入1.复习词语2.理解词语的方法鞭爆的繁响在四近..... 骤然一惊,睁开眼,云锦也已皱蹙(联系上下文)陡然虹霓(近义词)乌柏萍藻膝髁(根据字形猜测)伽蓝夏云头泼辣. 奔迸(查字典、网络)3.说一说文中的“好的故事”指的是什么。
复习导入:“好的故事”其实是一个梦境,也知道在鲁迅先生的心中,这故事“美丽,幽雅,有趣”。
这是一篇散文诗,作者通过简短的文字,展现给读者一种美丽而深邃的意境。
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跟随作者走进《好的故事》,去感受“故事的美好”并体会其中的意境。
学习任务二品词析句,感受美好1.整体感知梦境,感受梦境的美好。
(1)默读圈画:默读第3~9自然段,想一想这个梦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在文中找出概括描写梦境的词语。
(2)汇报交流,相机板书。
(板书“梦境:美丽幽雅有趣”)2.抓住关键词句,体悟梦境的美好。
(1)默读勾画:“好的故事”其实是一个梦境。
这故事的“美丽,幽雅,有趣”体现在哪里?请你勾画出来,并简单地批注自己的感受。
(2)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理解片段。
①出示片段。
课件出示:这故事很美丽,幽雅,有趣。
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而且万颗奔星似的飞动着,同时又展开去,以至于无穷。
a.借助图片理解“云锦”“错综”的意思。
b.抓住“万颗奔星”等词语感受梦境的变幻无穷。
c.学生齐读句子。
②出示片段。
课件出示:●两岸边的乌桕……发出水银色焰。
●大红花和斑红花,都在水里浮动……也都浮动着。
a.指名读,思考:作者描写景物和我们平常描写的景物有什么不一样?(联系上下文、借助插图等理解词语,如“澄碧”“参差”“夏云头”等。
)b.想象: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想象画面。
c.汇报:请大家结合插图,说说自己看到的画面。
d.练读:同桌互读,读出画面的美丽、幽雅、有趣。
e.思考: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一连串名词的罗列,不仅语句简洁,而且画面感极强。
)③出示片段。
课件出示:大红花一朵朵全被拉长了,这时是泼剌奔迸的红锦带。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26鲁智深倒拔垂杨柳》word教案(1)

鲁智深倒拔垂杨柳课题鲁智深倒拔垂杨柳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小说得相关文学常识,学会多角度分析鉴赏人物形象,把握小说主题。
体味文中语言运用的独特之处。
2、过程与方法目标:反复朗读课文,总结文中的人物形象性格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阅读名著的兴趣,提高鉴赏水平,体会乱世见之情的人情味。
教学重点了解小说得相关文学常识,学会多角度分析鉴赏人物形象,把握小说主题。
体味文中语言运用的独特之处。
教学难点培养阅读名著的兴趣,提高鉴赏水平,体会乱世见之情的人情味。
解决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教什么)落实方式(方法或手段)设计意图(为什么这样教)一、激情导入(3分钟)播放电视<水浒传>的主题曲。
二、研读目标(2分钟)1了解作者及相关文学常识,2把握故事情节,并能够复述故事内容。
3初步感知鲁智深的性格特点。
三、自主学习(10分钟)1作者介绍:施耐庵(1296-1371),元末明初小说家,钱塘人。
35岁弃官归家,闭门自述,与拜他为师的罗贯中合著<白板出示有关人物图片。
让学生感受人物形象,在情景中导出新课。
白板出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老师解读。
白板出示作者介绍,学生齐读,把握作者。
创设情境,激起学生对课本的兴趣。
明确本课学习目标。
水浒传>。
罗贯中(约1330-1400),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太原人。
元明初小说家,戏曲家,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
与罗贯中合著<水浒传>,代表作<三国演义>。
2掌握<水浒传>和小说的有关文学常识3初读课文,小组内解决本课生字词,掌握重点词语的意思。
4把握故事情节,复述故事内容。
5本文写了鲁智深的那两件事?有何性格特点?白板出示,学生回忆,教师解读。
1学生自由读并结合课下注释解决生字词及重点词语的意思。
2白板展示字词音义,全班核对,朗读,加深记忆。
学生自由回答,代表发言。
在老师的引导下,(教师设复习旧知识,进一步了解小说。
【精选】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26课《方帽子店》基础知识+课文讲解

【精选】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26课《方帽子店》基础知识+课文讲解一、学习目标1. 会认本课6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复述课文中精彩的的内容。
3. 阅读课文,懂得因循守旧最终是要被淘汰,善于创新才有发展的道理。
二、我会认注音及组词橱:chú(橱窗、书橱、橱柜)改:gǎi(改写、改变、改革)蕉:jiāo(香蕉、芭蕉、佛手蕉)扣:kòu(扣住、紧扣、扣子)筒:tǒng(圆筒、笔筒、手电筒)董:dǒng(古董、董事、姓董)三、多音字嚷:rānɡ(嚷嚷)rǎnɡ(叫嚷)溜:liū(溜冰)liù(溜嗓子)四、近义词舒服——舒适奇怪——惊奇密密麻麻——密密层层大吃一惊——大惊失色各式各样——各种各样五、反义词舒服——难受人山人海——荒无人烟密密麻麻——稀稀疏疏六、理解词语总是:老是,一直,一向。
设法:尽量想办法。
古董:跟不上新时代旧的东西。
一溜烟:形容速度快,类似一眨眼。
人山人海:人群如山似海。
形容人聚集得非常多。
密密麻麻表示非常的密集,像鱼鳞那样排列着。
形容又多又密。
舒服:“舒”为展开、伸展的意思,舒服指身体或精神上感到轻松愉快。
橱窗:橱窗就是对外的一个展示落地窗!可以摆放模特之类的!一般商场比较多。
七、课文分段第一部分(1-4):帽子店只做方帽子,人们戴着方帽子并不舒服。
第二部分(5-16):孩子们不喜欢方帽子并且做出了许多式样的帽子。
第三部分(17-21):新开了一家帽子店,人们慢慢地喜欢戴舒服的各式各样的帽子,而方帽子慢慢地成为古董。
八、句子解析1.小孩子们觉得方帽子又奇怪又不舒服,他们想,圆圆的头为什么戴方帽子呢?圆的不行吗?写出了孩子们的疑问,创新就是从疑问开始的。
2.小孩子们可不喜欢戴方方的帽子,他们喜欢用纸做出圆的、尖的、香蕉形的帽子,戴在头上,又舒服义漂亮。
孩子们喜欢新鲜的玩意儿,为帽子的创新埋下了伏笔。
3.街上人山人海。
在密密麻麻的方帽子中,忽然出现了几项圆帽子,方帽子店的主人大吃一惊。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西门豹治邺》精美教学课件

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本文讲的是两千多年前,西门豹管理邺那 个地方时,通过调查,了解到那里的豪绅和巫 婆勾结在一起危害百姓,便设计破除迷信,并 大力兴修水利使邺地重新又繁荣起来。
我会写
提示:点击生字进入详细讲解。
课堂小结 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读完这篇课文,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 西门豹是一个有智慧、讲策略的人。
这就是著名的“引漳十二渠”,为我国最早的多 首制大型引水渠系。
整体提升
西门豹管理邺地,具体做了三件事: 1._调__查__田__地__荒__芜__,__人__烟__稀__少__的__原__因__。____ 2._惩__治__巫__婆__,__破__除__迷__信__。______________ 3._兴__修__水__利__,__灌__溉__农__田__。______________
走近作者
褚少孙,西汉时期杰出的文学家、史学家。颍川(治 今河南禹州)人,寓居沛县,汉元帝、成帝间为博士。司 马迁死后,《史记》有些篇散失了,据班固说是“十篇缺, 有录无书”。褚少孙作了补充、修葺的工作。明人辑有 《褚先生集》。少孙早年与山阳县的张长安,东平县的 唐长宾等人求教汉朝大儒王式。王式要他凡事不能光靠 朗讲,而要回之多加润色,少孙恪守老师教诲,遵此认 真研究学问,融会贯通,自成一家,文章不同凡响。
漳河的神,每年要娶一个年轻漂亮的姑娘。要不给
他送去,漳河就要发大水,把田地全淹了。
• 这句话中的“闹”是搞 、弄、造成的意思。
• 文中指邺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是河 神娶媳妇造成的。
细读感悟
西门豹问:“这话是谁说的?”
老大爷说:“巫婆说的。地方上的官绅每年
出面给河伯办喜事,硬逼着老百姓出钱。每闹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语文题姓名:评分:
把陈述句改为反问句:是春风吹绿了田野。
陈述句与反问句互改:难道打仗就是为了多杀人吗?
改写成不用引号轰示,而直接叙述的句子:他说:“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
把直接引语改为间接引语:王宁说:“我要像李涌那样关心集体。”
划出贬义词:机智勇敢残暴和蔼慈祥狡猾凶恶沉着恐怖粗暴
扩句:教师辅导学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判断题:“曹操”是《水浒传》中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物。()
改把句子写具体:父亲_______________责骂他:“你这可恶的小傻瓜!”
把陈述句改成反问句:你应该相信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关联词填空:我买的这本书()实用()便宜。
缩句:敦煌莫高窟是一座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
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连续下了几天暴雨,()山洪爆发,河水猛涨,给山区人民带来了严重威胁。
在书房里可以贴上这样一句名人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写出与我国的相邻的三个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