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数学期中试卷分析

合集下载

九年级数学期中考试试卷质量分析

九年级数学期中考试试卷质量分析

九年级数学期中考试试卷质量分析九年级数学期中考试试卷质量分析(精选6篇)在各领域中,我们或多或少都会接触到试卷,经过半个学期的学习,究竟学到了什么?需要试卷来帮我们检验。

你知道什么样的试卷才是规范的吗?以下是店铺收集整理的九年级数学期中考试试卷质量分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九年级数学期中考试试卷质量分析篇1一、同期与上届比较试卷虽然有难度的不同,但是整体上应该是比较一致的,区别比较大的应该是数学,略偏容易。

(1)人均分、三率比较结论:按照试题的难易程度,数学相对比较容易,于是做了抽查分析,在考试时间相同的情况下,抽查了2、4、6、8班,用去年的试卷重新测试,结果是相对一致。

排除部分学科命题的因素,整体上看两届学生具有可比性。

(2)前十名比较。

(略)结论:去掉数学试题略简单的因素,前十名和去年相当,前五名应该比去年有实力,因此,前十名的学生,一班1人,二班3人,三班1人,四班2人,六班2人必是班主任重点分析指导的对象,各学科成绩低于前十名由科任老师指导。

(3)第十一名到第四十名24到37名之间出现了成绩低于去年,其余略高于去年,因此,整体上看出,尖子层面学生依然很好。

特别是前五名,明显高于去年。

优秀的学生不受数学成绩影响的。

二、本次考试的几个亮点1、前十名尖子层面学生分布比较均匀,分布在七个班级。

分差35分,比较小。

2、各班走向逐步靠近,有六个班生均成绩接近级段人均分399分,其中两个班受到其个别特困生影响导致成绩偏低。

3、英语成绩在人均分比去年微低一分情况下,及格率、优秀率分别比去年高出了4.65,和3.63个百分点,显然本届学生英语优等生比较占优势。

三、几点意见1、和去年成绩相比较,物理、历史、语文各项指标偏低,通过对两次试卷分析照清楚原因。

如果属于水平上的距离,要找准补救措施,一定要赶上去。

2、关于尖子生培养:(1)对于前十名的学生,班主任要重视学生精神状态的不断更新,鼓励其形成级段尖子生层面的竞争,帮助其分析综合能力提升方法的同时,要注重这些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给他们一定的空间,让其通过自学提升综合能力。

2023年九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考试试卷分析及反思4篇

2023年九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考试试卷分析及反思4篇

2023年九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考试试卷分析及反思4篇九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考试试卷分析及反思1一、考试情况总结:期中考试结束了,我班有24人取得了进步,总体成绩保持了原有的状态,位居平行班第一,各学科较上学期期末均有一定的进步。

特别是本次考试班级的及格率有了很大的突破,300分以下的人员减少到4人。

非常遗憾的是班级的优秀率仍然没有提高,除了李爽、李明洋两个学生的成绩能够跻身年级前50外,其他学生离优秀还有很大的差距。

从成绩上看,多数学生集中在340分—380分段,处于年级的中等或偏下的位置。

二、开展的工作及学生的变化:进入初三第二学期,学习压力增大,四班的学生明显变得紧张而焦虑。

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首先与各学科教师进行了碰头,将学生分类进行分析,对于不同的学生将进行怎样的工作与各位任课教师协商。

全员参与学生的管理,特别是帮助学生管理自己的情绪,面对知识漏洞及检测的失败或是学习上的压力,要进行情绪的疏导。

第二步,坚持目标管理措施,每个月月初制定个人月目标,月底进行自我反思总结。

第.三,班会时间、自习课时间、午休时间与学生谈心,了解他们的学习状态及困难,帮助他们缓解压力。

同时,将谈话内容反馈给家长,做到双方合力,以达到效果。

值得欣慰的是,四班学生的情绪基本上保持了稳定,班级状态的稳定是促使班级学习风气日益浓厚,期中考试多数学生能够取得进步正是源于良好的风气。

学生的变化有一下几个方面的.体现:1、出现了一批好学的学生,带动班级整体学习风气的变化。

除了李爽、王雅琪等学生保持一贯的努力外,还有一些中等偏上的学生例如赵昕童、陈晓雨等也表现得非常努力。

这些孩子在期中考试中都取得了进步。

2、晨检及自习课多数学生都能够自己安排时间,有效学习。

3、一部分学生表现出了积极向上的状态,如袁浩皓、高林等因为有强烈的入团要求,在行为、学习上都有了明显的转变。

4、对于即将面临的中考,虽然每个人都有焦虑,但是学生之间能够互相鼓励,没有保留的给予帮助,秉承了四班一贯的“相亲相爱”的风格,这是我非常愿意看到的。

初三数学期中考试试卷分析报告通用15篇

初三数学期中考试试卷分析报告通用15篇

初三数学期中考试试卷分析报告通用15篇初三数学期中考试试卷分析报告1一、试卷分析试卷满分120分,共有23道题。

试卷总体难度系数较高,但知识点的考查顺序安排合理,层次清楚。

试卷整体质量比较高,体现了中学数学课程标准对学生掌握知识和应用能力的要求,有利于推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和新课程的实施。

考查的知识点有坐标系中点的坐标特征、平行线的判定及性质、二元一次方程组、绝对值加减、平移求面积等。

二、成绩分析我教的是七五班和七三班,各班的平均分、及格率以及优秀率,如下表:略其中,五班高于63分的.共有19个人,其中4个人经过加强学习与教育可以考及格。

及格的人共有15人,高于80分的学生共有7个人,3个人是高于85分,而这些人根据平常的表现都能考到优秀,非常具有潜力。

三班高于60分的共有16个人,有4个同学成绩徘徊在及格线周围。

及格的也共有12个人,高于80分的学生有7个人,高于85分的有4个人,而这些同学都有潜力考到优秀。

三、答题分析选择题中学生出错率较高的是第2题和第6题,原因都是做题时不细心,往开始做时是一个答案,检查时又将答案改错,还是基础概念掌握的不牢固。

选择题第8题往往是审题及观察能力不够导致正确率很低。

填空题中错误率较高的是第12题,14题,15题,这三道题学生平常做过但一般都是以大题的形式出现,所以当这些题被当成填空题出现时,学生就会掉以轻心不认真审题。

因此,导致出现了过多错误。

计算题都是一些关于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以及整式的加减之类的常见题型。

学生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都是由于不细心、不认真造成的。

大题学生出现错误较多的是20、21、23这三道题,错误原因都是由于学生审题不清,在读题、审题环节上的马虎造成的。

还有是因为综合素质差,很多学生没有验证。

四、对策措施1、研究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注重能力培养、注重探索精神、注重实践能力、注重过程、注重科学素养、注重创新能力、注重动手能力等等,在教学中如何去体现,是今后教学中关注的重点。

期中九年级数学试卷分析

期中九年级数学试卷分析

期中检测质量分析一、学生情况分析本次期中检测九(一)班参考人数33人,及格人数4人,及格率12%,最高分106分,最低分0分,平均分45.88分。

102分以上2 人(103分、106分);72—101分有2人(91分、96分、72--90无人);37—71分有14(60分以上6人);36分以下有15人(20分以下5人)。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到:1、学生两极分化严重,优生少,学困生多,且学困生基础差。

2、中流学生几乎为零,后补力量质量不高且人数少。

二、试题分析本次试题满分120分,共24道小题,其中选择题10道、填空题4道、解答题10道。

考查内容涵盖上册第1-4章,其中第一章有5道题26分,第二章有6道题32分,第三章有3道题14分,第四章有10道题48分,第二、四章题目多,分值大。

从题型上看,题型不够新颖,与中考试题题型相差大。

三、学生答题存在的问题1、审题不认真、不细致,抓不住题目中的关键点,不能将学到的知识和解题方法与题目对应起来,失误率高(如第2、4、9、10、12、13、15题)。

2、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计算能力较差,如第15题考查解方程(2个方程,6分),在不限定方法的前提下,有14人得0分。

第17题考查概率(送分题)得全分的只有8人。

第18题考查根的判别式和根与系数的关系,学生虽然能知道根的判别式的三种情况和根与系数的关系,但计算错误。

第22题第(1)问考查增长率问题只有13人得分。

第21题(原题)做对的只有6人。

3、几何证明题书写情况较差,没有前因后果,跳步现象严重,将全等和相似混为一谈,正方形、矩形的性质和判定记得不熟,部分同学对几何证明题根本无任何思路,看到就直接放弃,导致得分率极低(如第16、20、23、24题)。

四、措施和对策1、在后期的教学中加强对基础知识的训练,要求学生对常用公式、基本概念、性质要牢记。

2、平时训练要有针对性,训练时既要抓质量,也要抓效率,进行限时训练,加强学生解题速度。

期中数学考试试卷分析总结与反思精选7篇

期中数学考试试卷分析总结与反思精选7篇

期中数学考试试卷分析总结与反思精选7篇一、整体分析在本次期中数学考试中,试卷整体难度适中,考察内容涵盖了各个章节的知识点,但在解题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常见的错误。

接下来将对试卷中涉及的各个知识点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期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

二、代数与函数本次期中试题中代数与函数部分所占比重较大,其中包括了因式分解、方程与不等式、函数与图像等知识点。

部分同学在解题过程中容易出现以下问题:1. 在因式分解中,忽略了最大公因数或因式分解不完全;2. 在解方程与不等式时,忽略了根的判定条件或方程组的联立;3. 在函数与图像的理解上存在一定问题,无法正确绘制函数图像。

针对以上问题,建议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多加强对代数与函数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并通过刷题来提高解题能力。

三、几何几何部分在本次期中试卷中的出现频率较高,涵盖了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的知识点,主要考察了线段、直线、平行线、角、圆等内容。

部分同学在解题过程中容易出现以下问题:1. 对几何定理的记忆有误,导致计算结果错误;2. 对题目中条件的理解存在偏差,给到错误的结论;3. 在平面图形的绘制上存在一定问题,导致结果错误。

解决以上问题的关键在于对几何定理进行深入理解,并在解题过程中注重条件的判断和准确的图形绘制。

四、概率与统计概率与统计部分在试卷中的数量相对较少,但也是需要重视的知识点。

主要考察了概率计算、频率与概率的关系、统计图表等内容。

部分同学在解题过程中容易出现以下问题:1. 对概率计算的方法掌握不牢固,导致计算结果错误;2. 对频率与概率的转换以及统计图表的解读存在困难。

针对以上问题,建议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多进行概率与统计知识点的巩固和练习,灵活运用各种概率计算方法,并熟悉各种统计图表的解读。

五、解题方法与策略在解题方法与策略上,部分同学存在以下问题:1. 在解题过程中缺乏系统性,没有按照步骤进行思考和解答;2. 缺乏实际问题的转化能力,无法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3. 缺乏解题的灵活性,只会套用模板,无法应对变化的题目。

初三数学期中考试试卷分析报告(3篇)

初三数学期中考试试卷分析报告(3篇)

初三数学期中考试试卷分析报告(3篇)初三数学期中考试试卷分析报告(精选3篇)初三数学期中考试试卷分析报告篇1九年级数学试卷是一份知识覆盖面广、基础性和创造性都强的试卷。

它集检测反馈与训练提高于一体,对实践新课标具有必须的指导好处。

一、基本状况(一)考生答卷基本状况本次考试,根据抽样卷统计,得分状况是:人平分79。

8分;及格率94%;优秀率38%;多数得分在70分—85分之间,各试题的得分状况如下表:题号1、2、3、4、5、6、7、8、9、10得分率98%、98%、98%、86%、70%、41%、88%、98%、60%、76%。

题号11、12、13、14、15、16、17(1)、17(2)、18(1)、18(2)得分率82%、100%、62%、85%、50%、95%、96%、80%、96%、84%。

题号19(1)、19(2)、20、21、22、23、24、25、26、27得分率98%、94%、89%、96%、61%、52%、86%、81%、42%、62%。

(二)知识分布第二章有理数(14分):其中填空题第1、2、3题,共4分;选取题第13、8题,共2分;计算或化简第17(1)、(2)题,共8分。

第三章用字母表示数(19分):其中填空题第4、5、6题,共5分;计算或化简:第17(3)、(4)题,共8分;解答题:第26题,共6分。

第四章一元一次方程(19分):选取题第1题,共2分;简答题第19(1)、(2)题,第24题,共17分。

第五章走进图形世界(14分):选取题第12题,共2分;简答题第21、25题,共12分。

第六章平面图形的认识(34分):填空题第7、8、9、10题,共6分;选取题第14、15、16题,共6分;解答题第20、22、23、27题共22分。

二、试卷特点1、公正性和导向性并举。

试卷中第17题选自课本71页第8题(1)、(2),试卷中第18题选自课本108页第6题(5),试卷中第20题选自课本199页第3题,试卷中第21题选自课本169页“试一试”第3题改编;试卷中第22题选自课本212第11题改编。

初三数学期中考试试卷分析报告

初三数学期中考试试卷分析报告

初三数学期中考试试卷分析报告初三数学期中考试试卷分析报告1在实施高效课堂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下,要充分发挥考试的作用,促进学生的发展。

学校在4月20日举行了期中测试,本次试卷命题即考查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考查了学生的综合能力,试卷难易适中,覆盖面广,科学性与代表性强。

重视知识理解与过程的考查,试题的呈现形式多样化。

下面就将本次数学试卷统测情况进行分析:(1)本次考试应考人数24人,实际考试人数24人,平均分43分,优秀人数1人,1人为86分,优秀率4.17%,良好人数3人,良好率12.5%,不及格20人,均为52分以下,不及格率83.3%。

充分反映出一个问题,本班学生数学成绩存在严重的两极分化。

在以后的教学中,培优补差的任务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补差。

这次考试也有一些同学进步较大如:石云翔、莫乾海、李资莹、梁珊珊。

(2)卷面分为四大板块。

基础题、计算题、操作题、解决问题四大板块,从基础的概念入手,由简到难的过程,难易适中,有较强的科学性与代表性,试题内容注意突出时代特点,贴近生活实际,突出了灵活性,能力性,全面性,人文性的出题原则,提高了测试水平。

(3)答题情况分析。

由于本人参加了监考和阅卷,对学生答题情况从这几点来说。

1、试卷完成情况分析:本次考试,从分数的分布情况和了解学生答卷情况看,整体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较好,但个别同学的应变能力比较差,一些变形的题目不能随机应变。

如(判断题的第4小题)。

学生整体完成较差的为解决问题,特别是利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学生不能较好的判断题目中的量成正比例还是反比例关系,导致方程错误。

2、存在的问题a、多数学生在计算中,尤其是在计算圆柱和圆锥的体积时,存在较大的失误,还有就是在解比例时,存在一些小小的失误如:忘写“解”字,解题步骤不规范。

b、个别学生对用比例解决问题的题型理解还不够透彻。

c、学生中优差程度悬殊。

d、练习中,题形变换不够;学生孤陋寡闻。

3、改进的措施。

中考数学试卷质量分析报告三篇

中考数学试卷质量分析报告三篇

中考数学试卷质量分析报告三篇为了让学生尽快进展自我调整,明确奋斗目标,进入最正确的学习状态。

因此,编辑教师为各位教师预备了这篇初三数学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期望可以帮助到您!一、试卷有如下特点:(1)单独考察根底的、重要的学问技能本卷考察根底学问和根本技能试题的比重都较大,留意考察通性通法,淡化考察特别技巧,较为有效地确保了试卷的内容效度.如选择题,学生得分率高。

(2)重点考察核心内容初中数学的核心内容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的根底,本次试卷在留意内容掩盖的根底上,突出了对“特别的平行四边形”、“一元二次方程”、“图形的变换”等核心学问内容的考察.其中第6、9、10、17、20、22、24、25 题失分率高。

(3)突出考察主要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数学思想和方法是数学学问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与概括,它不仅蕴涵在数学学问形成、进展和应用的过程中,而且也渗透在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中.本次考试突出了对数形结合、分类争论、函数与方程等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考察. 其中6、9、10、17、20、22、24、25 题学生由于对学问不能敏捷运用、计算力量不强,耗时多,失分率高。

(4)突出考察以生活、劳动和学习为背景的问题本次试卷留意表达数学的工具性的理念,强调考试问题的真实性、情景性和开放性,以到达加强考察数学应用意识的目的。

从试题的呈现方式来看,带有实际背景,需要数学建模才能解决的问题题型正在成为中考追赶的热点。

如10、24 题。

二、得失分统计与缘由分析(1)选择题局部第3、4、6、9、10 小题失分率高,其余题目正确率高。

错误缘由:从学的角度分析,局部学生对根底学问把握不牢、对规律不能敏捷运用;从教的缘由分析,教学过程中无视了简洁学问的生成,起点过高。

今后措施:在教学过程中回归书本,重视根本学问点的建构与运用。

(2)填空题局部第13、15、17、20、21、22 题失分较高,其余题目正确率高。

错误缘由:从学的角度分析,学生对题目意思理解不清,对所学学问模糊不清,在加上题目敏捷性较大,造成此题失分率很高;从教的缘由分析,在教学过程中缺少题目的变式训练,缺少数学思想方法的有效渗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数学期中试卷分析
本试卷重点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应用,就每个单题而言质量非常高,美中不足的是有些知识点出现重复考察,还有些知识点难度偏大,总体上试卷质量还不错。

一、试卷结构分析
试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共三大题。

1、题型题量:
全卷共有三种题型25个小题(27个小题),其中选择题8道,填空题8道,解答题9道
表一:2010-2011上学期初三数学期中考试题型与题量
2、考查内容分布:
从考查内容来看,试卷涉及九年级(上)第一章—第四章内容“图形与证明二”、“数据的离散程度”、“二次根式”、“一元二次方程”四大知识领域。

(见表二)
表二:初三数学试卷考查内容分布表
题号题型分值内容
领域知识点
合计
比重
6选择3
图形与证
明菱形的性质
33分
27.5%
8选择3等腰三角形、中位线10填空3菱形的判断
12填空3菱形的性质
16填空3菱形、梯形、直角三角形19解答题8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24解答题10梯形、直角三角形
3选择3
数据的离
散程度极差
23分
19.17%
7选择3统计
11填空3标准差
18解答题6极差、中位数、众数、平均数23解答题8统计
1选择3
二次根式同类二次根式
29分
24.18%
4选择3二次根式性质
9填空3二次根式性质
13填空3二次根式性质
15填空3二次根式性质
17解答题6二次根式化简、0指数、负指数21解答题8二次根式性质及化简
2选择3
一元二次
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35分
29.17%
5选择3根的判别式
14填空3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
20解答题8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换元法22解答题8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
25解答题10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二、试题特点分析
1、试题源于教材,立足“三基”考查
对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的考查是本试卷的一大亮点。

试卷充分体现了教材的回归,建议我们以后在编制试卷时多对课本或练习册的例题和习题经过适当的改编,经过了简单的改编,让学生处于一个较为平和熟悉的环境中,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了积极的情感体验,有助于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突出数学本质,关注数学思想
试卷突出考查了学生在学习数学和运用数学解决问题过程中必须掌握的思想方法和基本概念和常用技能,如试卷第20小题,充分考查了换元法与化归思想。

第25题考查分类讨论思想,对学生的能力是一个集中的考查。

3、重视考查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解决实际问题是学生数学能力的充分体现,试卷注重考查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如试卷中第18、22、23题,以现实生活为背景,重点考查了学生收集信息并对收集信息进行处理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很好的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课程理念。

4、难度适宜,面向全体学生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效地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期中考试作为一种检验手段,目的在于考查学生在这半学期对应该理解知识的掌握程度,试卷,整体难度适中,但相邻题目的难度有大幅度的波动,学生的承受能力受到很大程度的考验。

三、教学建议
分析试卷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教学,从试卷中反馈的问题明确今后的教学方向及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下表(表三)是今年中考试卷的一个抽样调查统计表。

广宇低分段统计:
从上表可以看出选择题得分情况较好,填空题、解答题得分情况较低,从所抽取的分析试卷中反映出失分的主要原因有: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牢固,基本技能不够熟练,逻辑思想能力、分析
问题的能力较为薄弱,缺少规范的解题过程。

因此,我认为,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以教材为根
本,夯实基础
中考数学试题大多数取材于教科书,试题是在教科书中的例题,练习题的基础上通过类比加工改造,加强或减弱条件,延伸或扩展而成的,所以我们的教学要回到教材,认真研究教材。

在新授阶段一定要让学生把教材中的基础知识、思想方法牢固掌握,引导学生理清知识体系,在复习阶段搞好知识的横向和纵向连结形成知识系统。

建议在以后编制试卷时,要严格按照《徐州市考试说明》的要求,制定好双向细目表。

不要随意加大知识点的难度!
2、科学训练、规范解题过程
在帮助学生梳理课本知识点,形成知识体系的基础上,要进行一定量的做题训练,加强知识的应用。

在解题训练时,教师应该运用变式训练,改变问题呈现方式的方法,将学生从思维定式中解脱出来,养成学生多角度多侧面分析问题的思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缜密性和创新性,同时要重视对学生解题步骤和格式的规范要求,以保证考试时会做的题目不失分。

3、联系实际生活,加强应用
学习数学的目的是应用,强化应用一定要联系实际生活,在教学中要时常关注社会生活实际,要编拟
人数 比例 低于20
34
3.15%
低于30 74 6.85% 低于40 148 13.70% 低于72 427 39.54%
一些贴近生活,有实际生活背景的应用性试题,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审题、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特别要重视方程、函数、统计概率,解直角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4、注重数学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知识之间的联系、综合这包括同一领域内容之间的相互连接,也包括选择若干具体内容,体现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之间的实质性关联,展示数学的整体性,同时也应关注数学与理化学科之间的联系并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以养成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以上是对期中试卷的一些粗浅分析,有不当之处请教师们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
学困生在知识结构上存在着很大的缺陷,他们完全不可能在课内45分钟消
化所学知识,所以说这部分学困生迫切需要我们教师的辅导。

1、课内辅导。

在课堂上我们要根据知识特点尽可能多的为学困生提供机会。

如一些基础性的知识就尽量让这部分同学板演或回答,及时检查他们的作业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帮助,使他们对新学知识尽可能的理解透彻,基本掌握。

2、课外辅导。

饭后、中午的自修课,甚至说课间这段时间学生自由安排的时间较多,教师们可以充分利用起来辅导学困生。

在辅导之前教师必须先分析每位学生知识缺失之处,有计划、有系统的进行辅导。

对这些学困生的辅导,要个别辅导,逐个查漏补缺,而不要将他们全都叫在跟前辅导。

3、教师要调整好心态,降低评估标准。

每天学困生的辅导占据了我们工作的大部分时间,时常我们会为他们的不开窍、不可理喻而懊恼,而气急败坏,可事实上孩子的学习除了后天的努力,还来自于先天的遗传因素,所以说,老师们在辛苦的付出之后,也要懂得满足,不要像要求优秀生一样要求这些学困生,当他们对最基础的知识能够基本掌握时,我们就该表扬和鼓励他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