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百年恩来

情深意笃
1928
50 年 代 初 , 邓 颖 超 同 周 恩 来 在 中 南 海 西 花 厅 。
年 8 月 结 婚 三 周 年
年华易老
• 随着年龄的增大,周总理工作量不减,饭量不减,但是变化还是在悄 悄发生……总理喜欢和群众一道吃饭。在田间地头,他与农民一道吃 饭;在工厂矿山,他与工人一道吃饭;在招待所、饭店,他喜欢和服 务员一道用饭;在水库工地,他和民工一块啃窝头咸菜……有一次, 总理陪外宾外出参观。那几天他吃饭很费力,吃得慢,吃得少。工作 人员心里很犯急。 在参观大寨的前后,在一次行动前,工作人员想到 他吃饭的费力,忙问:"总理,你身体不舒服吧?""不,我身体很好 ……"总理说得肯定。"总理,你肯定有什么事吧?" "嗯,"总理略一沉 吟,望住工作人员,用商量的语气说:"这次活动,吃饭要一起吃。 你看,能不能设法把我碗里的饭弄软一些?""可以。饭都是盛好了才 端上来么。" "搞特殊了。"总理笑了笑,有些不安和苦涩。他忽然轻 轻叹出一口气:"唉,我的牙齿已经全松动了……" 总理发出这声轻叹 时,工作人员看清了他变得灰白了的头发;曾经英气勃勃的脸孔已经 血肉耗尽,脸孔和脖颈的皮肤松弛下坠,并且出现了老年斑;他那威 武明锐的双眼也深深地凹陷下去……工作人员没有忍住泪,慌忙退出 屋,到一个角落里,大哭了一场……
1975年1月13日,周恩来总理抱病在 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 告》。新华社记者 杜修贤摄.
总理简介
• 周恩来(1898~1976),字翔宇,曾用名伍豪等,浙江绍 兴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 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中国人民解 放军的创建人之一。1917年天津南开学校毕业后,留学日 本。1919年回国。五四运动中,在天津组织觉悟社,从事 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活动。1920年去法国勤工俭学,发起 组织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青 年团旅欧支部书记、中共旅欧支部领导人。1924年回国。 1927年8月1日领导了南昌起义。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 成立后,一直担任政府总理,兼任过外交部长,并任中共 中央军委副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主席。
政府工作报告--1975年1月13日在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1975年1月13日在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国务院总理 周恩来
各位代表!
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我代表国务院,向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
从三届人大以来,我国各族人民政治生活中的头等大事,就是伟大领袖毛主席亲自发动和领导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这场大革命,实质上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和一切剥削阶级的政治大革命。它摧毁了刘少奇、林彪两个资产阶级司令部,粉碎了他们复辟资本主义的阴谋。目前正在全国普遍开展的批林批孔运动,是这场大革命的继续和深入。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胜利,巩固了我国无产阶级专政,促进了社会主义建设,保证了我国站在全世界被压迫人民、被压迫民族一边。它提供了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新经验,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和深远影响。
毛主席教导我们:“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备战、备荒、为人民”。我们要保持警惕,加强防御,准备打仗。英雄的人民解放军担负着保卫祖国的光荣任务。全军要坚决执行毛主席的建军路线,加强军队建设,加强战备。要认真办好民兵。人民解放军和广大民兵要同全国各族人民一道,随时准备歼灭一切敢于入侵之敌。
我们一定要解放台湾!台湾同胞和全国人民团结起来,为实现解放台湾、统一祖国的崇高目标而共同努力。
我们的各级领导同志,在抓经济工作的时候,务必十分注意上层建筑领域的社会主义革命,抓紧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只有抓好革命,才能搞好生产。要深入批判修正主义,批判资本主义倾向,批判洋奴哲学、爬行主义、铺张浪费等错误思想和作风。
毛主席指出:“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破除迷信,独立自主地干工业、干农业,干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打倒奴隶思想,埋葬教条主义,认真学习外国的好经验,也一定研究外国的坏经验——引以为戒,这就是我们的路线。”这条路线,使我们战胜了帝国主义的封锁,顶住了社会帝国主义的压力,任凭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风潮起伏,我国经济始终扎实地蓬勃发展。我们要永远坚持这条路线。
中国五年计划期间的主要成就

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主要成就:我国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基本完成,使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基本确定。
第二个五年计划(1958-1962)主要成就:由于1958年以来的"大跃进"运动和"反右倾"运动,造成国民经济主要比例关系失调,连年出现财政赤字,人民生活遇到很大困难,国家提出了国民经济调整、充实、巩固、提高的"八字方针"。
第三个五年计划(1966-1970)主要成就:"三五"计划期间各主要经济指标都完成了计划。
工农业总产值超额16.2-14.1%完成了计划,农业总产值超额2.2%,工业总产值超额21.1%,新增主要产品能力:煤炭开采6806万吨,发电机组存量860.4万千瓦,石油开采2777万吨。
第四个五年计划(1971-1975)主要成就:工农业总产值完成计划的101.7%,其中农业完成104.5%,工业完成100.6%。
主要产品产量完成的结果是:粮食103.5%,棉花96.5%,钢79.7%,原煤109.5%,原油110.1%,发电量103.1%第五个五年计划(1976-1985)主要成就:1977年至1978年间社会总产值、工农业总产值、国民收入连续两年大幅增长,主要工农业产品的产量恢复或者超过了历史最好水平。
财政收入和支出连续两年大幅度增加,收入略有节余第六个五年计划(1980-1985)主要成就:一,国民经济全面稳定增长。
二,重要产品的产量大幅度增长。
三,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取得重大成就。
四,财政状况逐年好转。
五,科技、教育、文化事业繁荣兴旺。
第七个五年计划(1986-1990)主要成就:五年内全国工农业总产值增长38%,平均每年增长6.7%,其中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4%,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7.5%,五年国民生产总值增长44%,平均每年增长7.5%。
总理为何要做政府工作报告

总理为何要做“政府工作报告”?世界范围内,政府报告大致分为三种纵观世界历史,政府报告分为三种:国情咨文、施政演说以及政府工作报告。
通常我们所熟知的国情咨文(The State of the Union)大多是西方国家的施政纲领,像美国,主要就是来阐明美国总统每年面临的国内外情况,以及政府将要采取的政策措施。
按照美国惯例,每年年初,现任总统都要在国会作年度报告,阐述政府的施政方针,被称为“国情咨文”。
而施政演讲则一般指由国家领导人不定期做出、阐述自己政治理念的演讲,并非特指政府工作的年度总结。
一些国家有领导人上任之初进行施政演讲的传统,比如日本首相常在履新之时作施政演讲,宣布自己的施政方向。
国情咨文源于美国,政府工作报告则来自苏联国情咨文或者施政演说这种由国家操盘手向国民汇报政府工作的做法,是由美国首开先河。
1790年1月8日,美国首任总统乔治·华盛顿作了首份关于“联邦情况”的报告,当时被称为“年度咨文”。
经过几百年的演变,美国的“国情咨文”已经变成“总统驾驭与国会关系的一个基本手段和发挥国家领导作用的有力方式”。
国情咨文(或者施政演说)源自美国,政府工作报告则是源自苏维埃政府,甚至早在苏维埃政府成立以前就已初具雏形。
1922年12月30日,苏联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通过了《联盟条约》和《联盟成立宣言》,宣告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
后来,1936年苏联宪法的通过,进一步完善了苏维埃制度。
至此,在每一次最高苏维埃代表大会上,政府首脑都会作一份类似政府工作报告的总结性报告,总结前一年的政府工作成果,并展望未来的政府工作。
1922年12月30日,苏联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通过了《联盟条约》和《联盟成立宣言》,宣告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
后来,1936年苏联宪法的通过,进一步完善了苏维埃制度。
至此,在每一次最高苏维埃代表大会上,政府首脑都会作一份类似政府工作报告的总结性报告,总结前一年的政府工作成果,并展望未来的政府工作。
关于否决一府两院报告是喜是

否决一府两院报告是喜是忧摘要:“一府两院”工作报告不能通过,既有重要的现实和长远意义,又可能存在值得深思的隐患。
应当站在法治和宪政的高度反思并进而完善这一制度。
文章认为,政府报告工作制度应予进一步规范,检察院报告工作的制度应在改革横向领导体制的同时予以完善,而法院报告工作的制度则因无宪法依据及有违司法独立的法治原则,应予取消。
近年来,一些地方的政府或两院的工作报告被人大或其常委会否决,也有相当一部分报告经反复做工作后始得以通过,或以较低的比例通过。
一向被讥为“举手代表”的人大代表的参政议政能力与责任感正在提高,对一府两院的监督力度正在加强,这是我国法治和宪政建设中的大事、好事。
但是细细品味,事情并不那么简单,它提出了一系列法理问题和宪政问题,值得我们认真研究。
下面就从几个具体事例说起。
事例1:1998年4月24日,武汉市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在审议市政府提交的《关于武汉市再就业工程实施情况的报告》时,常委会组成人员对这份1.3万余字的报告表现出明显的不满意。
市人大常委会最终决定:通知市政府,重新研究再就业工作,并于5月底以前将报告修改好,再向市人大报告。
蒋碧昆教授认为,依法治国是写进十五大报告的,所以依法监督要搞真的,要硬碰硬。
李静堂等教授认为,人大就是要敢于行使罢免权、撤销权和否决权,这三权如果行使不好,监督就难以落实。
事例2:2000年4月13日结束的沈阳市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上,《沈阳市政府关于贯彻城市规划法执法检查整改情况的报告》经沈阳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审议未获通过。
沈阳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认为,沈阳市政府有关部门在查处违法案件过程中做了不少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沈阳市政府关于贯彻城市规划法执行检查整改情况的报告》对一些关键性问题未做明确答复,政府在落实人大常委会城市规划法执法意见上还存在较大差距。
这是本届沈阳市人大常委会首次不予通过沈阳市政府的报告。
事例3:2000年4月,青海省共和县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作出了不予通过法院工作报告并授权常委会会议继续审议的决议。
国家统计局关于“七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

国家统计局关于“七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正文:----------------------------------------------------------------------------------------------------------------------------------------------------国家统计局关于“七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1991年3月13日)“七五”计划时期《1986―1990年),全国各族人民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领导下,认真遵循对内搞活经济、对外实行开放的总方针,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进程中,克服各种困难,取得了新的成就。
经济实力增强,国内市场供应充足,对外经济活跃,财政增收,居民生活进一步改善,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有了新发展。
“七五”时期,国民生产总值平均每年增长7.8%,国民收入平均每年增长7.5%,工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1%,均超过“七五”计划的要求,提前实现了第一步战略目标。
这一时期的主要问题是:一度忽视思想政治教育;在经济发展中求成过急,一度造成经济过热、通货膨胀;国民经济的某些方面过于分散,国家宏观调控能力减弱。
一、农业农、林、牧、副、渔业全面增长,基本完成了计划规定的目标。
1990年,农业总产值7382亿元,比1985年增长25.3%,平均每年增长4.6%,超过4%的计划指标。
其中,种植业产值年均增长3.2%,林业产值年均增长0.2%,牧业产值年均增长6.5%,副业产值年均增长11.3%,渔业产值年均增长12.7%。
在主要农产品生产中,粮食生产前三年徘徊不前,后两年连续刷新纪录;1990年,棉花、糖料生产扭转连年的徘徊局面,超过“七五”计划指标;油料大幅度增产,但仍低于计划要求。
肉、禽、蛋、奶、蔬菜、水果、水产品等连年增产。
“七五”时期主要农副产品平均年产量,除棉花、黄红麻外,均比“六五”时期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我国人代会历史上的四次秘密会议

我国人代会历史上的四次秘密会议作者:暂无来源:《读报参考》 2021年第9期每年的全国两会,都会吸引众多中外媒体参与报道。
鲜为人知的是,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曾举行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四次秘密会议。
这四次人代会,没有记者报道,人们都是从新华社或者大会新闻公报中获取的会议消息。
1962年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于1962年3月27日至4月16日在北京举行,出席代表1072人。
这次会议是在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下召开的。
从国际环境看,帝国主义、修正主义和反动派利用中国暂时的经济困难掀起了反华浪潮;从国内形势看,由于“左”倾错误思想占主导地位,特别是“大跃进”运动,中国从1959年进入三年困难时期。
1961年1月,中共八届九中全会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为此,党和国家做了大量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一定成效;但经济调整的压力依然很大,党内思想比较混乱,对形势的看法存在分歧,广大干部群众对国内经济和国家前途也很担忧。
在这种形势下,1962年1月11日至2月7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了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史称“七千人大会”,以统一全党的思想认识。
在此基础上,为了更好地贯彻“八字方针”,顺利克服暂时困难,中共中央决定召开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
由于这次大会的主要目的是谈缺点找问题,统一思想,会议没有公开举行。
会上,周恩来总理作了《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详细阐述了我国对外关系的总路线和各项具体政策;对“大跃进”以来的政府工作作了基本总结,分析了产生或加重缺点、错误的主要原因,并代表国务院承担责任。
会议批准了国务院的工作报告和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工作报告、预算委员会的审查报告;通过了提案审查委员会的提案审查意见和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关于补选的代表资格审查报告。
会议同意国务院的建议,授权全国人大常委会审查和批准我国第二个五年计划后两年的国民经济调整计划和相应的国家预算。
历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概况

第一届 1954年9月~1959年4月刘少奇一次会议(1954年9月):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国务院、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委员会五个组织法;通过政府工作报告,选举国家领导工作人员二次会议(1955年7月):通过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1954年国家决算和1955年国家预算、关于根治黄河水害和开发黄河水利的综合规划的决议;制定兵役法三次会议(1956年6月):通过1955年国家决算和1956年国家预算;批准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四次会议(1957年6月):通过政府工作报告、1956年国家决算和1957年国家预算、1957年度国民经济计划;决定成立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五次会议(1958年2月):通过1958年国家预算、1958年国民经济计划;批准汉语拼音方案;周恩来总理作关于目前国际形势和我国外交政策的讲话第二届 1959年4月~1965年1月朱德一次会议(1959年4月):通过政府工作报告、1959年国民经济计划、1958年国家决算和1959年国家预算、关于西藏问题的决议;选举国家领导工作人员二次会议(1960年3~4月):通过1960年国民经济计划、1959年国家决算和1960年国家预算、1956年到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周恩来总理作关于目前国际形势和我国对外关系问题的讲话三次会议(1962年3~4月):通过政府工作报告、1960年国家决算,确定发展国民经济“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四次会议(1963年11~12月):通过1964年度国民经济计划、1963年国家预算和1964年国家预算初步安排、关于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名额和选举问题的决议第三届 1965年1月~1975年1月朱德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1964年12月~1965年1月):通过政府工作报告、1965年国民经济计划主要指标和1965年国家预算的初步安排;选举国家领导工作人员第四届 1975年1月~1978年3月朱德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1975年1月):通过政府工作报告;修改宪法;选举国家领导工作人员第五届1978年3月~1983年6月叶剑英一次会议(1978年2~3月):通过政府工作报告;修改宪法;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选举国家领导工作人员二次会议(1979年6~7月):通过政府工作报告、1979年国民经济计划、1978年国家决算和1979年国家预算;修改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选举法、人民法院组织法、人民检察院组织法;制定刑法、刑事诉讼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作出全国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重要决策三次会议(1980年8~9月):通过1979年国家决算和1980年国家预算;制定国籍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所得税法、个人所得税法,修改婚姻法;决定全面修改宪法并成立宪法修改委员会四次会议(1981年11~12月):通过政府工作报告、1980年国家决算和1981年国家概算执行情况的报告、1982年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要点;制定外国企业所得税法、经济合同法,原则批准民事诉讼法草案五次会议(1982年11~12月):通过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通过“六五”计划、关于1982年国家预算执行情况和1983年国家预算的决议;修改选举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国务院组织法、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决定恢复《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第六届 1983年6月~1988年4月彭真一次会议(1983年6月):通过政府工作报告;198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1982年国家决算;选举国家领导工作人员二次会议(1984年5月):通过政府工作报告、198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1983年国家决算和1984年国家预算;通过民族区域自治法和新的兵役法;决定设立海南行政区三次会议(1985年3~4月):发展计划、1984年国家预算执行情况和1985年国家预算的报告;批准中英两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决定授权国务院在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等方面可以制定暂行规定或者条例;制定继承法四次会议(1986年3~4月):通过“七五”计划纲要,1985年国家计划执行情况与1986年计划决议,1985年国家预算执行情况和1986年国家预算决议;通过了民法通则,义务教育法,外资企业法五次会议(1987年3~4月):通过政府工作报告,1986年国家计划执行情况与1987年计划决议,1986年国家预算执行情况和1987年国家预算决议;原则批准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通过七届人大代表名额和选举问题的决定,授权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中葡两国政府关于澳门问题联合声明的决定第七届 1988年4月~1993年3月万里一次会议(1988年3~4月):通过政府工作报告,1987年国家预算执行情况和1988年国民经济计划和国家预算草案、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说明;通过宪法修正案、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通过成立澳门基本法起草委员会、设立海南省、建立海南经济特区的决定;选举国家领导工作人员二次会议(1989年3~4月):通过政府工作报告、1988年国家预算执行情况、1989年国民经济计划和国家预算草案;通过行政诉讼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以及关于国务院提请审议授权深圳市制定经济特区法规和规章的议案决定三次会议(1990年3~4月):通过政府工作报告、1989年国家计划执行情况、1990年国民经济计划和国家预算草案;接受邓小平辞去军委主席职务的请求;通过香港行政区基本法和相应的决定、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修正案、选举军委主席、副主席四次会议(1991年3~4月):通过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纲要,1990的国家计划执行情况与1991年计划决议,1990年国家预算执行情况和1991年国家预算决议;通过刑事诉讼法修改草案,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选举国家领导工作人员五次会议(1992年3~4月):通过政府工作报告,1991年国家计划执行情况与1992年计划决议,1991年国家预算执行情况和1992年国家预算决议;通过了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议案的决定;通过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代表法,工会法,妇女权益保障法,八届人大代表名额和选举问题的决定第八届1993年3月~1998年3月乔石一次会议(1993年3月):通过政府工作报告、1992年国家计划执行情况与1993年计划决议,1992年国家预算执行情况和1993年国家预算决议;通过澳门基本法,设立澳门特别行政区及相关决定,授权人大常委会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委会的预备工作机构的决定二次会议(1994年3月):通过政府工作报告、1993年国家计划执行情况与1994年计划决议,1993年国家预算执行情况和1994年国家预算决议;通过预算法;授权厦门市人大制定法规和规章在厦门经济特区实施三次会议(1995年3月):通过政府工作报告、1994年国家计划执行情况与1995年计划决议,1994年国家预算执行情况和1995年国家预算决议;通过教育法,中国人民银行法四次会议(1996年3月):通过“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及关于纲要的报告;1995年国家计划执行情况与1996年计划决议,1995年国家预算执行情况和1996年国家预算决议;通过行政处罚法,修改刑事诉讼法,授权汕头市和珠海市人大分别制定法规和规章在各自的经济特区实施的决定五次会议(1997年3月):通过政府工作报告,1996年国家计划执行情况与1997年计划决议,1996年国家预算执行情况和1997年国家预算决议;通过刑法,国防法,九届人大代表名额和选举问题的决定,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九届人大代表的办法;批准设立重庆直辖市第九届 1998年3月~2003年3月李鹏一次会议(1998年3月):通过政府工作报告、199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199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决议、1997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及1998年中央和地方预算的决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75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1975年1月13日在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各位代表!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我代表国务院,向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
从三届人大以来,我国各族人民政治生活中的头等大事,就是伟大领袖毛主席亲自发动和领导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这场大革命,实质上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和一切剥削阶级的政治大革命。
它摧毁了刘少奇、林彪两个资产阶级司令部,粉碎了他们复辟资本主义的阴谋。
目前正在全国普遍开展的批林批孔运动,是这场大革命的继续和深入。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胜利,巩固了我国无产阶级专政,促进了社会主义建设,保证了我国站在全世界被压迫人民、被压迫民族一边。
它提供了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新经验,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和深远影响。
在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批孔运动中,各族人民广泛开展学习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群众运动,提高了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觉悟,上层建筑领域的斗批改取得了重大成就。
老中青三结合的革命委员会密切了和群众的联系,大批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茁壮成长,以革命样板戏为标志的无产阶级文艺革命深入发展,教育卫生革命生气勃勃,广大干部和工农兵学商坚持五七道路,上百万赤脚医生成长起来,近千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农兵参加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正在壮大。
这一切新生事物的涌现,在上层建筑领域加强了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全面专政,更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我们超额完成了第三个五年计划,第四个五年计划一九七五年也将胜利完成。
我国农业连续十三年夺得丰收,一九七四年农业总产值预计比一九六四年增长百分之五十一。
这充分显示了人民公社制度的优越性。
全国解放以来,尽管我国人口增加百分之六十,但粮食增产一点四倍,棉花增产四点七倍。
在我们这样一个近八亿人口的国家,保证了人民吃穿的基本需要。
工业总产值一九七四年预计比一九六四年增长一点九倍,主要产品的产量都有大幅度增长,钢增长一点二倍,原煤增长百分之九十一,石油增长六点五倍,发电量增长两倍,化肥增长三点三倍,拖拉机增长五点二倍,棉纱增长百分之八十五,化学纤维增长三点三倍。
在这十年中,我们依靠自己的力量,建成了一千一百个大中型项目,成功地进行了氢弹试验,发射了人造地球卫星。
同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动荡、通货膨胀的情况相反,我国财政收支平衡,即无外债,又无内债,物价稳定,人民生活逐步改善,社会主义建设欣欣向荣,蒸蒸日上。
国内外反动派曾经断言,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定会破坏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现在事实已经给了他们有力的回答。
我们同各国人民一道,在反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特别是超级大国霸权主义的斗争中,取得了重大胜利。
我们粉碎了帝国主义、社会帝国主义的包围、封锁、侵略和颠覆,加强了同各国人民特别是第三世界各国人民的团结。
我国在联合国长期被非法剥夺的席位得到恢复。
同我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增加到近百个,有经济贸易关系和文化往来的国家和地区达到一百五十多个。
我们的斗争得到各国人民广泛的同情和支持。
我们的朋友遍天下。
经过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批孔运动的锻炼,我国各族人民更加团结,我们的军队更加坚强,我们的伟大祖国更加巩固。
我们的一切胜利,都是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伟大胜利,都是毛主席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
各位代表!我们党的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再一次阐明了毛主席制定的党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基本路线和政策,进一步指明了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方向。
我国各族人民要在毛主席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下,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政策,努力实现十大提出的各项战斗任务,巩固和发展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胜利成果,争取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胜利。
我们的首要任务,是继续普及、深入、持久地开展批林批孔运动。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两个阶级、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马克思主义和修正主义两条路线的斗争,是长期的,曲折的,有时甚至是很激烈的。
我们决不能因为批林批孔已经取得很大成绩而有所松懈。
我们要继续深入批判林彪的修正主义路线,批判孔孟之道,遵循古为今用的原则,总结儒法斗争和整个阶级斗争的历史经验,并在斗争中建设一支宏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用马克思主义占领整个上层建筑领域。
实现这个任务的关键,就是要刻苦攻读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使广大干部和群众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武装起来。
要通过批林批孔,进一步推动文艺革命、教育卫生革命,推动各条战线的斗批改,支持一切新生事物,更好地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我们要在党的领导下,加强各级革命委员会的建设。
各级领导班子要提高执行毛主席革命路线的自觉性,更加密切地联系群众。
积极培养青年、妇女干部和少数民族干部,着重从工人、贫下中农中选拔优秀分子到领导岗位上来。
精兵简政,减少层次。
新老干部要互相学习,加强团结,要能上能下,坚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我们要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认真落实党的各项政策,把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任务落实到基层。
要依靠广大群众,稳、准、狠以准为重点地打击一小撮阶级敌人。
要按照团结——批评和自我批评——团结的方针,采取民主的方法,认真解决好人民内部矛盾,把广大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
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
我们要加强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
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贫下中农,团结其他劳动群众和广大知识分子,进一步发展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包括爱国民主党派、爱国人士、爱国侨胞和港澳同胞的革命统一战线。
我们要团结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干部和群众,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而共同奋斗。
社会主义革命是使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我们必须坚持抓革命、促生产、促工作、促战备的方针,在革命统帅下,努力增加生产,加快社会主义建设的步伐,使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物质基础更加巩固。
遵照毛主席的指示,三届人大的政府工作报告曾经提出,从第三个五年计划开始,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可以按两步来设想:第一步,用十五年时间,即在一九八○年以前,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在本世纪内,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国民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
我们要在一九七五年完成和超额完成第四个五年计划,这样就可以为在一九八○年以前实现上述的第一步设想打下更牢固的基础。
从国内国际的形势看,今后的十年,是实现上述两步设想的关键的十年。
在这个时期内,我们不仅要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而且要向实现第二步设想的宏伟目标前进。
国务院将按照这个目标制订十年长远规划、五年计划和年度计划。
国务院各部、委,地方各级革命委员会,直到工矿企业和生产队等基层单位,都要发动群众,经过充分讨论,制订自己的计划,争取提前实现我们的宏伟目标。
为了使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有更大的发展,必须坚持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继续执行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的方针和一系列两条腿走路的政策。
按照农轻重的次序安排国民经济计划。
在国家统一计划下,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更好地执行鞍钢宪法,深入开展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
我们的各级领导同志,在抓经济工作的时候,务必十分注意上层建筑领域的社会主义革命,抓紧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
只有抓好革命,才能搞好生产。
要深入批判修正主义,批判资本主义倾向,批判洋奴哲学、爬行主义、铺张浪费等错误思想和作风。
毛主席指出:“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破除迷信,独立自主地干工业、干农业,干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打倒奴隶思想,埋葬教条主义,认真学习外国的好经验,也一定研究外国的坏经验——引以为戒,这就是我们的路线。
”这条路线,使我们战胜了帝国主义的封锁,顶住了社会帝国主义的压力,任凭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风潮起伏,我国经济始终扎实地蓬勃发展。
我们要永远坚持这条路线。
各位代表!当前国际形势的特点,仍然是天下大乱,而且越来越乱了。
资本主义世界面临战后最严重的经济危机,世界各种基本矛盾进一步激化。
一方面是世界人民的革命倾向蓬勃发展,国家要独立,民族要解放,人民要革命,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一方面是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夺世界霸权越来越激烈。
它们的争夺遍及世界各个角落,争夺重点在欧洲。
苏联社会帝国主义是声东击西。
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是当代最大的国际压迫者、剥削者和新的世界战争策源地。
它们的激烈争夺,总有一天要导致世界大战。
各国人民对此必须有所准备。
世界上到处讲缓和、讲和平,恰恰证明,这个世界没有缓和,更谈不上什么持久和平。
目前,革命和战争的因素都在增长。
不论是战争引起革命,还是革命制止战争,国际形势总是朝着有利于人民的方向发展,世界的前途总是光明的。
我们要继续执行毛主席的革命外交路线,着眼于人民,寄希望于人民,把对外工作做得更好。
我们要坚持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同社会主义国家,同全世界被压迫人民、被压迫民族加强团结,互相支援。
我们要联合国际上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反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特别是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
我们愿意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一切国家建立和发展关系。
第三世界是反殖、反帝、反霸的主力军。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属于第三世界。
我们要加强同亚、非、拉国家和人民的团结,坚决支持他们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保护本国资源,发展民族经济的斗争。
我们坚决支持朝鲜、越南、柬埔寨、老挝、巴勒斯坦和阿拉伯国家、南部非洲各国人民的正义斗争。
我们支持第二世界国家和人民反对超级大国控制、威胁和欺负的斗争。
我们支持西欧国家在这个斗争中联合起来。
我们愿意同日本政府和人民一起,在中日联合声明的基础上,为增进两国友好睦邻关系而努力。
中美两国之间存在着根本分歧。
由于双方的共同努力,三年来两国关系有所改进,两国人民的往来有了发展。
只要中美上海公报的各项原则能够认真执行,两国关系就可以继续得到改善。
苏联领导集团背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我们同他们的原则争论是要长期进行下去的。
但是,我们历来认为,这种争论不应妨碍中苏两国正常的国家关系。
苏联领导采取了一系列恶化两国关系的步骤,对我国进行颠覆,直至挑起边界武装冲突。
他们背弃中苏两国总理早在一九六九年就已经达成的谅解,拒绝签订包含有互不使用武力、互不侵犯内容的维持边界现状、防止武装冲突、双方武装力量在边界争议地区脱离接触的协议,致使中苏边界谈判至今没有结果。
他们连中苏边界存在着争议地区都不承认,连双方武装力量在边界争议地区脱离接触、防止武装冲突这样的事情都不干,却侈谈什么互不使用武力、互不侵犯的空洞条约,这除了为着欺骗苏联人民和世界舆论以外,还有什么呢?我们奉劝苏联领导,还是老老实实坐下来谈判,解决一点问题,不要再玩弄那些骗人的花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