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社会性别意识性别文化研究精品PPT课件
合集下载
何谓社会性别意识 PPT

“女人不是天生的,女人是生成的。”(西蒙·波伏娃 《第二性:女人》)
举例:伍尔芙《一间自己的屋子》中关于“莎士比亚 的妹妹”的设想。
1、“每一个坏男人后面都有一个坏女人”的文化内 涵:认定女人是比男人更卑贱更邪恶更愚蠢的种类。
(1)中国传统文化观念中蕴含的贬斥女性的集体无 意识。
日常谚语:“头发长,见识短”。“最毒莫过妇人 心。”“妇人之仁”。
“他都被女人害了。”“我抵抗不住美色的诱 惑。”传统祸水论的延续
大家学习辛苦了,还是要坚持
继续保持安静
2、“每一个好男人后面都有一个好女人”的文化内涵:认定女 性是为男性服务的性别种类。
(1)儒家文化把女性角色化:把“贤妻良母”的角色限定推到 极端是对女性生命的异化。“妇者,伏也。”(班昭《女诫》) “夫为妻纲”。
3、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男作女声”问题:
“画眉深浅入时无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 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朱庆馀《近试呈张水部》)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未谙姑食性,先 遣小姑尝。”(王建《新嫁娘》)
“男性作家的奴隶意识,由于实际上存在着 ‘仕’与‘隐’、‘进’与‘退’的选择可能, 表现出来就还不是那么‘绝对而永久’;只有 进入性别关系中自居于对某一个既定的‘夫主’ 的‘绝对永久的屈从’的地位,才能使感情表 现得专一。”(舒芜:《“香草美人”的奥 秘》)
(2)《圣经》文化中的圣母形象:圣母是童 贞女与母亲这两类男性最渴求的女性形象的整 合。
实际上是剔除了女性身上任何与男性价值世界 不和谐的东西,是根据男性自己的需求而不是 根据女性自我的生命逻辑来塑造女性榜样的。
格林童话中的白雪公主形象:白雪公主与继母 的辩证关系。《白雪公主》的故事实际上遮蔽 了女性生命的内在逻辑,按着男性的需求压抑 女性生命。
举例:伍尔芙《一间自己的屋子》中关于“莎士比亚 的妹妹”的设想。
1、“每一个坏男人后面都有一个坏女人”的文化内 涵:认定女人是比男人更卑贱更邪恶更愚蠢的种类。
(1)中国传统文化观念中蕴含的贬斥女性的集体无 意识。
日常谚语:“头发长,见识短”。“最毒莫过妇人 心。”“妇人之仁”。
“他都被女人害了。”“我抵抗不住美色的诱 惑。”传统祸水论的延续
大家学习辛苦了,还是要坚持
继续保持安静
2、“每一个好男人后面都有一个好女人”的文化内涵:认定女 性是为男性服务的性别种类。
(1)儒家文化把女性角色化:把“贤妻良母”的角色限定推到 极端是对女性生命的异化。“妇者,伏也。”(班昭《女诫》) “夫为妻纲”。
3、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男作女声”问题:
“画眉深浅入时无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 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朱庆馀《近试呈张水部》)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未谙姑食性,先 遣小姑尝。”(王建《新嫁娘》)
“男性作家的奴隶意识,由于实际上存在着 ‘仕’与‘隐’、‘进’与‘退’的选择可能, 表现出来就还不是那么‘绝对而永久’;只有 进入性别关系中自居于对某一个既定的‘夫主’ 的‘绝对永久的屈从’的地位,才能使感情表 现得专一。”(舒芜:《“香草美人”的奥 秘》)
(2)《圣经》文化中的圣母形象:圣母是童 贞女与母亲这两类男性最渴求的女性形象的整 合。
实际上是剔除了女性身上任何与男性价值世界 不和谐的东西,是根据男性自己的需求而不是 根据女性自我的生命逻辑来塑造女性榜样的。
格林童话中的白雪公主形象:白雪公主与继母 的辩证关系。《白雪公主》的故事实际上遮蔽 了女性生命的内在逻辑,按着男性的需求压抑 女性生命。
社会性别平等理论课件

在教育过程中,一些老师也会有意无意地强化女生不如男 生的思想。 在学习内容方面,一些老师会更多的鼓励女生选择文 科专业,更多鼓励男生选择理工科和高科技专业,而这种 专业上的差异将直接导致男女在就业、收入和社会评价等 方面的明显差异。 (3)大众传媒对社会性别社会化的影响 大众传媒尤其是电视在社会性别社会化和社会性别角 色定型化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电视在复制性别歧视或者 倡导性别平等具有生动、直观、容易接纳的特点,是社会 性别社会化的重要载体。
二、社会性别的社会化
生理性别是与生俱来的,后天很难改变。社会性别 是在个人的社会化过程中不断建构和传递而形成的,各种 社会制度也对社会性别的延续和巩固起着重要的作用。 1、社会性别在个人社会化过程的建构和传递 社会性别对男女两性出生后的各个生长阶段,都对其 起着塑造和影响作用。家庭、学校、社会是个人社会性别 社会化的基本途径。 家长对男女孩子的不同期待和教育,学校的教材、 教学模式以及对男女学生的不同期待和态度,大众传媒中 对男女形象的表现,公共政策中对男女权利和义务的规范 等,都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影响和塑造着其社会性别。
一书中提出了一个著名观点:女人是塑造的,不是形成 的。勇敢的向传统观念挑战,大胆的提出了女性的社会性 别不是由先天的女性的生理造成的,而是有后天的社会文 化造成的。在此基础上,到了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就逐渐 形成了社会性别理论或社会性别意识。社会性别意识的产 生,为认识男女不平等的根源、探讨实现男女平等的条件 及 途径提供了崭新的视角和方法。
4、推动男女两性平等和谐发展 (1)推动男女平等和谐发展的原则 第一,以人为本原则 第二,公平性原则 第三,和谐性原则 第四,全面性原则 (2)推动男女平等和谐发展的决策与政策 第一,把男女平衡状况作为政府科学决策得前提。 第二,把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纳入各项法律政策制定过 程。 第三,把妇女组织作为推动男女平等和谐发展的社会 中坚力量。
性别社会化PPT课件

20
社会化阶段 初级社会化 次级社会化
主要的社会化中介
家庭
学校、同龄群体、 组织、媒体、工作 场所
21
性别社会化:
简单地说就是也就是在家庭、传媒等社会 中介的协助下,习得社会性别角色,即学 习如何做个男人或女人的过程,它从人一 出生就开始了。
其内容涉及性别期望、性别角色和性别认 同。 社会通过各种手段教化个体有关性别 规范和相关的象征意义,个体同样加入到 这一过程中,学习和使用性别规范和其象 征。
目往往都会强化男性特质和女性特质之间的差
异。
1、玩具
32
33
34
35
36
37
38
2019/10/1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2、电视
男性占据了大部分的角色,而且电视中的男性和 女性通常是按照性别刻板印象的方式刻画的。
男性表现得更具攻击性、 起到更为关键的作用, 通常将他们刻画为拯救其他人脱离危险和痛苦的 环境 。女性被刻画为惟命是从的、不积极的角 色。
到了两岁,孩子就会对社会性别的涵义 有了一定的理解。他们知道自己究竟是男孩 还是女孩,并且通常也能准确地为别人归类。
31
不过,一个孩子要等到五六岁,才会知道一个
人的社会性别是不会变的,每个人都有一种社
会性别,而女孩和男孩之间的生理性别差异则
有着解剖学上的基础。
(二)媒体
小孩子们接触到的玩具、图画书和电视节
4、老年期 社会对两性的老化有不同的反应:女性失去吸 引力,男性更加吸引力。 “更年期”:贬低老年女性的生命价值。
27
性别社会化的研究 (一)父母与成年人的反应 有研究者所做的关于母婴互动的研究揭示了, 即使父母认为他们对于男孩和女孩的反应是一 样的,其实也是有差异的。
社会化阶段 初级社会化 次级社会化
主要的社会化中介
家庭
学校、同龄群体、 组织、媒体、工作 场所
21
性别社会化:
简单地说就是也就是在家庭、传媒等社会 中介的协助下,习得社会性别角色,即学 习如何做个男人或女人的过程,它从人一 出生就开始了。
其内容涉及性别期望、性别角色和性别认 同。 社会通过各种手段教化个体有关性别 规范和相关的象征意义,个体同样加入到 这一过程中,学习和使用性别规范和其象 征。
目往往都会强化男性特质和女性特质之间的差
异。
1、玩具
32
33
34
35
36
37
38
2019/10/1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2、电视
男性占据了大部分的角色,而且电视中的男性和 女性通常是按照性别刻板印象的方式刻画的。
男性表现得更具攻击性、 起到更为关键的作用, 通常将他们刻画为拯救其他人脱离危险和痛苦的 环境 。女性被刻画为惟命是从的、不积极的角 色。
到了两岁,孩子就会对社会性别的涵义 有了一定的理解。他们知道自己究竟是男孩 还是女孩,并且通常也能准确地为别人归类。
31
不过,一个孩子要等到五六岁,才会知道一个
人的社会性别是不会变的,每个人都有一种社
会性别,而女孩和男孩之间的生理性别差异则
有着解剖学上的基础。
(二)媒体
小孩子们接触到的玩具、图画书和电视节
4、老年期 社会对两性的老化有不同的反应:女性失去吸 引力,男性更加吸引力。 “更年期”:贬低老年女性的生命价值。
27
性别社会化的研究 (一)父母与成年人的反应 有研究者所做的关于母婴互动的研究揭示了, 即使父母认为他们对于男孩和女孩的反应是一 样的,其实也是有差异的。
社会性别研究PPT课件

提供培训和意识提升
通过培训和宣传活动,提高员 工对社会性别平等的认识和重 视。
鼓励女性参与决策
提高女性在管理层和董事会中 的比例,鼓励女性参与决策过
程。
05
社会性别与健康
社会性别与健Βιβλιοθήκη 的关系社会性别是影响健康的重要因素
01
社会性别角色、规范和结构对个体的健康状况和医疗保健利用
产生深远影响。
生理差异与健康
社会性别研究对未来的影响与意义
1 2
促进性别平等
社会性别研究有助于推动性别平等事业的发展, 提高女性的地位和权益,促进社会的公平和进步。
推动社会发展
社会性别研究有助于发现和解决社会中存在的性 别问题,推动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3
增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社会性别研究有助于增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 全球性别平等事业的发展,促进世界和平与稳定。
如何进一步推进社会性别研究的发展
增加研究投入
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大对社会性别研究的投入,提供更多的资金和资 源支持。
拓展研究领域
社会性别研究应该拓展研究领域,不仅关注女性问题,还要关注男 性、跨性别等群体的权益和问题。
加强国际合作
社会性别研究应该加强国际合作,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做法,推动全 球性别平等事业的发展。
社会性别研究的重要性
总结词
社会性别研究对于促进性别平等、推 动社会公正和人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
详细描述
通过深入了解社会性别不平等的原因 和机制,社会性别研究有助于制定有 效的政策和方案,以减少和消除性别 歧视,促进性别间的公正和平等。
社会性别研究的历史与发展
总结词
社会性别研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随着女权主义运动的兴起而不断发展。
性别社会学课件

对“生物决定论”的批判
以男权为中心的“生物决 定论”。把两性间的生理差异 扩大化了,认为男性在智力、 体力等方面优于女性,把两性 的角色分工归结为男女两性生 理构造和生理功能所决定,把 性的自然差别归结为女人居于 从属地位的原因。并在此基础 上确立了男主外女主内、男尊 女卑的社会性别分工制度。
这是我们想找寻的两性关系的一种表达。 当一个女性站起来比男性还高大的时候, 她打破了基本的女性规则,因为她的身 高使他看上去在男性相互竞争的世界里 不能胜任。她对他的男性形象是个打击, 她破坏了他作为既是攻击者又是保护者 的观点。
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对性别气质的建构进行 了批判,他不仅看到建构出来的性别气质对 女性的压迫,也意识到它对男性的压迫,男 性也是性别气质的隐性受害者。性别气质与 其社会压迫的机制在于对两性气质的对立与 强化。
尊重多元的性别气质
对父母性别角色的认同与学习:
• 父母对子女不同的教育方法与期望。 如期望男孩勇敢、坚强、有所成就; 期望女孩顺从、温柔、漂亮。
早期的性别角色化有多重要呢?
有关孪生男孩的研究案例:两个7个月大的孪生男孩 接受包皮切割手术,其中一个男孩的阴茎意外地被 损伤,几个月后,他的父母通过外科手术把这个男 孩变成女孩来养。当这对双胞胎5岁时,每个人都按 照各自传统的性别角色行事。70年代的一些研究者 把这个案例当作后天教育的影响远远超过天生因素 的无懈可击的证据。但是,后来的研究结果表明, 生理因素在性别角色形成的过程中与社会化的作用 是同等重要的。当这个“女孩”13岁时,她体会着 作为一个女性的严重心理问题。她走路的样子很男 性化,而且希望成为一名技师,她认为男孩子比女 孩子有更好的生活。她并不知道那个手术,也不记 得她生来是个男性,但她看上去是一个不快乐的人。
社会性别课程ppt课件

12
2、生物性别与社会性别的相互嵌入
存在的争议:争议的焦点在两性差异是生物 本性的差异还是社会本性差异?
事实是,性别表现出的社会性是建立在人的 生物性别和社会性别不可分割的基础上,性 别与社会性别是相互嵌入、相互关联和相互 作用的 。
13
使用性别和社会性别两个概念
有助于更有效地分析两性不平等关系和 不平等状况。
使用社会性别的概念不是为了分解生物 性别的作用,而是利用社会性别体制的 概念解释掩盖在生物性别之下不平等的 社会性别制度。
14
3、复杂的社会性别体制
第一,作为历史现象的社会性别体制延续着一 整套父权制度。
第二,社会性别体制与社会中的文化、政治经 济以及个人的亲密关系等因素作用在一起。这又体 现出了社会性别体制复杂性。
第四,社会性别理论除了理论研究外,也强调行动的重要性。
30
(二)社会性别研究的基本内容
1、揭示两性不平等的现状 现实生活中存在三种不同方式的歧视 (1)显性的性别歧视 (2)隐性的性别歧视 (3)反向的性别歧视
31
显性歧视的两种表现形式
显性歧视就是可以直接地观察到、感受到的 性别不平等。 1、把女性视为低于男人的第二性人 2、把女性看作是“负面”。
29
社会性别理论研究的鲜明指向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一,社会性别理论不再像过去的理论那样只注重精英文化 的分析,而是把日常生活及大众社会流行的东西都作为严肃 的研究课题;
第二,社会性别理论挑战传统的性别文化,对平时我们看似 自然、合理的说法,保持怀疑的态度,并在质疑的前提下, 寻求改变;
第三,社会性别理论对许多影响深远的理论体系抱有批评 的态度,对各个理论学科中可能产生的性别偏见持警觉的态 度;
2、生物性别与社会性别的相互嵌入
存在的争议:争议的焦点在两性差异是生物 本性的差异还是社会本性差异?
事实是,性别表现出的社会性是建立在人的 生物性别和社会性别不可分割的基础上,性 别与社会性别是相互嵌入、相互关联和相互 作用的 。
13
使用性别和社会性别两个概念
有助于更有效地分析两性不平等关系和 不平等状况。
使用社会性别的概念不是为了分解生物 性别的作用,而是利用社会性别体制的 概念解释掩盖在生物性别之下不平等的 社会性别制度。
14
3、复杂的社会性别体制
第一,作为历史现象的社会性别体制延续着一 整套父权制度。
第二,社会性别体制与社会中的文化、政治经 济以及个人的亲密关系等因素作用在一起。这又体 现出了社会性别体制复杂性。
第四,社会性别理论除了理论研究外,也强调行动的重要性。
30
(二)社会性别研究的基本内容
1、揭示两性不平等的现状 现实生活中存在三种不同方式的歧视 (1)显性的性别歧视 (2)隐性的性别歧视 (3)反向的性别歧视
31
显性歧视的两种表现形式
显性歧视就是可以直接地观察到、感受到的 性别不平等。 1、把女性视为低于男人的第二性人 2、把女性看作是“负面”。
29
社会性别理论研究的鲜明指向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一,社会性别理论不再像过去的理论那样只注重精英文化 的分析,而是把日常生活及大众社会流行的东西都作为严肃 的研究课题;
第二,社会性别理论挑战传统的性别文化,对平时我们看似 自然、合理的说法,保持怀疑的态度,并在质疑的前提下, 寻求改变;
第三,社会性别理论对许多影响深远的理论体系抱有批评 的态度,对各个理论学科中可能产生的性别偏见持警觉的态 度;
大学生性健康社会性别PPT课件

所以,男女两性的地位差异、男女两性儿童的 生存发展差距并非仅仅取决于生产力水平和经 济发展程度。
社会性别的基本观点
社会性别不仅体现为个人的观念,或者一个社会 主导的或主流的观念,社会性别还渗透在社会机 制的方方面面,它通过家庭、社区、市场、国家, 在文化习俗、教育、宗教、法律、政策等作用下 得到巩固和加强,由此形成社会性别体制化,并 被作为行为规范而固定下来。
大学生性健康社会性别
主要内容
回顾上节内容-社会性别、LGBT、期中作业(5分钟) 案例分享与讨论- (10分钟) 视频分享-男女平等- (10分钟) 课件:性别分层与平等化- (15分钟) 视频分享-MULAN - (15分钟) 课件:性别平等与热点问题探析- (20分钟) 总结、讨论和答疑- (5分钟)
经济发展与妇女发展、现代化与性别平等 是否能够同步,其基本条件是什么?
在社会结构变迁中,不同女性群体社会地 位变化的特点和趋势是什么?
与10年前相比,不同地区两性地位、妇 女发展的差距是缩小了还是扩大了?
性别分层、妇女地位变化背景
1990年后的十年,是中国社会经济改革 深化发展的十年,利益格局的调整、深层 矛盾的解决,无疑会对包括妇女在内的全 体社会成员的观念、行为和地位产生深刻 的影响。
94.8
80 75.9
47.1
87.6
73.4
47.1 24.4
产前检查率
住院分娩率
城市 35岁以下 城市 35岁及以上 农村 35岁以下 农村 35岁及以上
10年来中国妇女社会地位的进步
婚姻家庭方面: 在家庭重大事务的决策上女性有了更多的参与
权。多数女性拥有决定个人事务的自主权。 生活方式方面: 妇女的活动和交往范围扩大。从未出过远门的
社会性别的基本观点
社会性别不仅体现为个人的观念,或者一个社会 主导的或主流的观念,社会性别还渗透在社会机 制的方方面面,它通过家庭、社区、市场、国家, 在文化习俗、教育、宗教、法律、政策等作用下 得到巩固和加强,由此形成社会性别体制化,并 被作为行为规范而固定下来。
大学生性健康社会性别
主要内容
回顾上节内容-社会性别、LGBT、期中作业(5分钟) 案例分享与讨论- (10分钟) 视频分享-男女平等- (10分钟) 课件:性别分层与平等化- (15分钟) 视频分享-MULAN - (15分钟) 课件:性别平等与热点问题探析- (20分钟) 总结、讨论和答疑- (5分钟)
经济发展与妇女发展、现代化与性别平等 是否能够同步,其基本条件是什么?
在社会结构变迁中,不同女性群体社会地 位变化的特点和趋势是什么?
与10年前相比,不同地区两性地位、妇 女发展的差距是缩小了还是扩大了?
性别分层、妇女地位变化背景
1990年后的十年,是中国社会经济改革 深化发展的十年,利益格局的调整、深层 矛盾的解决,无疑会对包括妇女在内的全 体社会成员的观念、行为和地位产生深刻 的影响。
94.8
80 75.9
47.1
87.6
73.4
47.1 24.4
产前检查率
住院分娩率
城市 35岁以下 城市 35岁及以上 农村 35岁以下 农村 35岁及以上
10年来中国妇女社会地位的进步
婚姻家庭方面: 在家庭重大事务的决策上女性有了更多的参与
权。多数女性拥有决定个人事务的自主权。 生活方式方面: 妇女的活动和交往范围扩大。从未出过远门的
社会性别ppt

► 性别作为问题的存在,并不是某一群体、某一阶层的作为, 也不是单一的男性作为,而是整个社会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 所有的人都参与其中的一种结果。
► 性别的不平等不是政治的问题,也不是经济的问题,是政治、 经济、意识形态等各个方面一起作用的结果。要改变目前性 别不平等的现状就必须从整个文化体系入手,改变人们的观 念,改变政治、经济体制,改变涉及到性别的每个层面。同 时,性别也提供了一个审视我们今天文化的一个视角,它让 我们能更加清晰地分析文化中存在的不平等。
► 要打破不平等的现实,首先要打破这种不平等的观 念,而打破观念就要求我们必须有新的理论解释和 有力的论据论证。
► 社会性别的理论正是试图从根本上颠覆男权社会的 性别文化“前提”,打破男权社会的话语霸权体
绪论:从社会性别视角重新解读性别 问题
►但是,打破整个男权社会的霸权体系并不能 一蹴而就,它需要各种力量的累积和持续的 爆发,才能从量变到质变。在这个过程中, 两种信念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不合理的男 权体系必须要改变;不合理的男权体系是完 全可以改变的。
社会性别研究课程
绪论:从社会性别视角重新解读性别 问题
►一、性别作为问题的存在 ►二、提出“社会性别”的意义 ►三、改变的可能性 ►四、男性:斗争中的同志 ►五、质疑与批判的视角 ►六、追求平等的困难 ►七、学习社会性别理论的注意点
绪论:从社会性别视角重新解读性别 问题
► 一、性别作为问题的存在 ► 人和人之间有很多差异——性别似乎是一个绝对差
►社会性别理论正是给了我们这样一个契机。
绪论:从社会性别视角重新解读性别 问题
►第一,社会性别理论不再像过去的理论那样 只注重精英文化的分析,日常生活及大众社 会流行的东西都成为严肃的研究课题;
► 性别的不平等不是政治的问题,也不是经济的问题,是政治、 经济、意识形态等各个方面一起作用的结果。要改变目前性 别不平等的现状就必须从整个文化体系入手,改变人们的观 念,改变政治、经济体制,改变涉及到性别的每个层面。同 时,性别也提供了一个审视我们今天文化的一个视角,它让 我们能更加清晰地分析文化中存在的不平等。
► 要打破不平等的现实,首先要打破这种不平等的观 念,而打破观念就要求我们必须有新的理论解释和 有力的论据论证。
► 社会性别的理论正是试图从根本上颠覆男权社会的 性别文化“前提”,打破男权社会的话语霸权体
绪论:从社会性别视角重新解读性别 问题
►但是,打破整个男权社会的霸权体系并不能 一蹴而就,它需要各种力量的累积和持续的 爆发,才能从量变到质变。在这个过程中, 两种信念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不合理的男 权体系必须要改变;不合理的男权体系是完 全可以改变的。
社会性别研究课程
绪论:从社会性别视角重新解读性别 问题
►一、性别作为问题的存在 ►二、提出“社会性别”的意义 ►三、改变的可能性 ►四、男性:斗争中的同志 ►五、质疑与批判的视角 ►六、追求平等的困难 ►七、学习社会性别理论的注意点
绪论:从社会性别视角重新解读性别 问题
► 一、性别作为问题的存在 ► 人和人之间有很多差异——性别似乎是一个绝对差
►社会性别理论正是给了我们这样一个契机。
绪论:从社会性别视角重新解读性别 问题
►第一,社会性别理论不再像过去的理论那样 只注重精英文化的分析,日常生活及大众社 会流行的东西都成为严肃的研究课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女人不是天生的,女人是生成的。”(西蒙·波伏娃 《第二性:女人》)
举例:伍尔芙《一间自己的屋子》中关于“莎士比亚 的妹妹”的设想。
三、东西方传统性别文化中的9种本质主义 观念:
1、“每一个坏男人后面都有一个坏女人”的文化内 涵:认定女人是比男人更卑贱更邪恶更愚蠢的种类。
(1)中国传统文化观念中蕴含的贬斥女性的集体无 意识。
三、东西方传统性别文化中的9种本质主义 观念:
“男性作家的奴隶意识,由于实际上存在着 ‘仕’与‘隐’、‘进’与‘退’的选择可能, 表现出来就还不是那么‘绝对而永久’;只有 进入性别关系中自居于对某一个既定的‘夫主’ 的‘绝对永久的屈从’的地位,才能使感情表 现得专一。”(舒芜:《“香草美人”的奥 秘》)
三、东西方传统性别文化中的9种本质主义 观念:
2、“每一个好男人后面都有一个好女人”的文化内涵:认定女 性是为男性服务的性别种类。
(1)儒家文化把女性角色化:把“贤妻良母”的角色限定推到 极端是对女性生命的异化。“妇者,伏也。”(班昭《女诫》) “夫为妻纲”。
“我们且看古人的良法美意罢——‘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 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 皂,皂臣舆,舆臣隶,隶臣僚,僚臣仆,仆臣台。’(《左传》 昭公七年)但是‘台’没有臣,不是太苦了么?无须担心的,有 比他更卑的妻,更弱的子在。而且其子也很有希望,他日长大, 升而为‘台’,便又有更卑更弱的妻子,供他驱使了。”(鲁迅 《灯下漫笔》)
三、东西方传统性别文化中的9种本质主义 观念:
(2)《圣经》文化中的圣母形象:圣母是童 贞女与母亲这两类男性最渴求的女性形象的整 合。
实际上是剔除了女性身上任何与男性价值世界 不和谐的东西,是根据男性自己的需求而不是 根据女性自我的生命逻辑来塑造女性榜样的。
三、东西方传统性别文化中的9种本质主义 观念:
日常谚语:“头发长,见识短”。“最毒莫过妇人 心。”“妇人之仁”。
佛家观念:“男为七宝之身,女为五漏之体。” 班昭《女诫》: 生男为“弄璋”,生女为“弄瓦”。
三、东西方传统性别文化中的9种本质主义 观念:
(2)《圣经》文化中对夏娃的想象。 夏娃这一个女性形象的设置,表达的是男性对
人性自身某些破坏性因素的恐惧,同时也表达 了男性把这种令人恐惧的破坏性力量归罪于女 性的思路。 (3)现代媒体对贪官与情妇关系的论述。 “他都被女人害了。”“我抵抗不住美色的诱 惑。”传统祸水论的延续
三、东西方传统性别文化中的9种本质主义 观念:
4、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女扮男装现象:以《木 兰辞》、《儿女英雄传》为例
木兰从军不是为了实现自我人生目标,而是 为了补充“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的缺失。 功成之后只能身退(“木兰不用尚书郎”,回 归女儿身,重返闺阁)。
侠女十三妹(何玉凤)英姿飒爽只是为了报 父仇、辅佐安公子,最终回归妻妾和睦、共同 服伺一个男性的夫权格局。
社会性别意识(gender consciousness)对社 会性别关系的自觉认识。
(参考王政的系列论文)
二、社会性别与生理性别的关系:
1、本质论:又称生理决定论。主要观点是 “生理即命运”。性别本质主义、种族主义等 等。
“影响性别的生理影响因素有三大类:染色体、 荷尔蒙和大脑结构。”
曾经富有影响的一些观点:脑的重量性别差别; 大脑发达程度的性别差别。
何谓“社会性别意识”?
一、定义:
1、生理性别(sex):指婴儿出生后从解剖学 的角度来证实的的女性或男性特征。包含第一 性征和第二性征。
一、定义:
2、社会性别(gender):由社会文化形成的 有关男/女角色分工、社会期望和行为规范的 综合体现。该词原意仅指词的阴阳性,现在成 为女性主义批评的核心概念。
6、辨析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阴阳和谐观念: “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 “坤道其顺乎!承天而时行。”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 “阴虽有美,含之,以从王事,弗敢成也。
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
格林童话中的白雪公主形象:白雪公主与继母 的辩证关系。《白雪公主》的故事实际上遮蔽 了女性生命的内在逻辑,按着男性的需求压抑 女性生命。
三、东西方传统性别文化中的9种本质主义 观念:
3、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男作女声”问题: “画眉深浅入时无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
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朱庆馀《近试呈张水部》)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未谙姑食性,先 遣小姑尝。”(王建《新嫁娘》)
二、社会性别与生理性别的关系:
2、构成论: “社会建构论最初的观点是:每个人的成长都是基因和环境共同
作用的结果,人类的许多差异都不是源于一个基因,而是许多基 因的相互作用。性别是以生理性别为基础的社会建构,个人生而 为男为女,并没有天生的性别认同,他们是在成长过程中获得性 别认同的,在经过社会的建构之后才成长为男人和女人。虽然生 理性别是天生的,但是社会性别既非内在的,也非固定的,而是 与社会交互影响的产物。它会随着时间和文化的不同而改变。社 会性别是由社会建构的。社会性别是社会和符号的创造物。” (参考李银河:《性别问题上的生理决定论和社会构成论》)
二、社会性别与生理性别的关系:
3、我的观点:社会性别与生理性别有关联,但并不 由生理性别所决定。社会性别是建构而成的。
(1)两性在生理层面上是平等的又是有差异的。差异构 成生命的丰富性,并不构成等级的高低。
(2)两性在社会性别意识层面上的巨大差异是建构而成 的。随着文化禁忌的突破,群与群之间的差异将越来 越小,个体之间的差异将越来越大。
SUCCESS
THANK YOU
2020/12/21
三、东西方传统性别文化中的9种本质主义 观念:
5、《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问题: 狐仙越出传统女性规范只是更加符合男性需求,
隐含作者仍只从男性视角思考女Fra bibliotek生命问题。 (叶舒宪《高唐神女与维纳斯》)
三、东西方传统性别文化中的9种本质主义 观念:
举例:伍尔芙《一间自己的屋子》中关于“莎士比亚 的妹妹”的设想。
三、东西方传统性别文化中的9种本质主义 观念:
1、“每一个坏男人后面都有一个坏女人”的文化内 涵:认定女人是比男人更卑贱更邪恶更愚蠢的种类。
(1)中国传统文化观念中蕴含的贬斥女性的集体无 意识。
三、东西方传统性别文化中的9种本质主义 观念:
“男性作家的奴隶意识,由于实际上存在着 ‘仕’与‘隐’、‘进’与‘退’的选择可能, 表现出来就还不是那么‘绝对而永久’;只有 进入性别关系中自居于对某一个既定的‘夫主’ 的‘绝对永久的屈从’的地位,才能使感情表 现得专一。”(舒芜:《“香草美人”的奥 秘》)
三、东西方传统性别文化中的9种本质主义 观念:
2、“每一个好男人后面都有一个好女人”的文化内涵:认定女 性是为男性服务的性别种类。
(1)儒家文化把女性角色化:把“贤妻良母”的角色限定推到 极端是对女性生命的异化。“妇者,伏也。”(班昭《女诫》) “夫为妻纲”。
“我们且看古人的良法美意罢——‘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 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 皂,皂臣舆,舆臣隶,隶臣僚,僚臣仆,仆臣台。’(《左传》 昭公七年)但是‘台’没有臣,不是太苦了么?无须担心的,有 比他更卑的妻,更弱的子在。而且其子也很有希望,他日长大, 升而为‘台’,便又有更卑更弱的妻子,供他驱使了。”(鲁迅 《灯下漫笔》)
三、东西方传统性别文化中的9种本质主义 观念:
(2)《圣经》文化中的圣母形象:圣母是童 贞女与母亲这两类男性最渴求的女性形象的整 合。
实际上是剔除了女性身上任何与男性价值世界 不和谐的东西,是根据男性自己的需求而不是 根据女性自我的生命逻辑来塑造女性榜样的。
三、东西方传统性别文化中的9种本质主义 观念:
日常谚语:“头发长,见识短”。“最毒莫过妇人 心。”“妇人之仁”。
佛家观念:“男为七宝之身,女为五漏之体。” 班昭《女诫》: 生男为“弄璋”,生女为“弄瓦”。
三、东西方传统性别文化中的9种本质主义 观念:
(2)《圣经》文化中对夏娃的想象。 夏娃这一个女性形象的设置,表达的是男性对
人性自身某些破坏性因素的恐惧,同时也表达 了男性把这种令人恐惧的破坏性力量归罪于女 性的思路。 (3)现代媒体对贪官与情妇关系的论述。 “他都被女人害了。”“我抵抗不住美色的诱 惑。”传统祸水论的延续
三、东西方传统性别文化中的9种本质主义 观念:
4、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女扮男装现象:以《木 兰辞》、《儿女英雄传》为例
木兰从军不是为了实现自我人生目标,而是 为了补充“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的缺失。 功成之后只能身退(“木兰不用尚书郎”,回 归女儿身,重返闺阁)。
侠女十三妹(何玉凤)英姿飒爽只是为了报 父仇、辅佐安公子,最终回归妻妾和睦、共同 服伺一个男性的夫权格局。
社会性别意识(gender consciousness)对社 会性别关系的自觉认识。
(参考王政的系列论文)
二、社会性别与生理性别的关系:
1、本质论:又称生理决定论。主要观点是 “生理即命运”。性别本质主义、种族主义等 等。
“影响性别的生理影响因素有三大类:染色体、 荷尔蒙和大脑结构。”
曾经富有影响的一些观点:脑的重量性别差别; 大脑发达程度的性别差别。
何谓“社会性别意识”?
一、定义:
1、生理性别(sex):指婴儿出生后从解剖学 的角度来证实的的女性或男性特征。包含第一 性征和第二性征。
一、定义:
2、社会性别(gender):由社会文化形成的 有关男/女角色分工、社会期望和行为规范的 综合体现。该词原意仅指词的阴阳性,现在成 为女性主义批评的核心概念。
6、辨析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阴阳和谐观念: “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 “坤道其顺乎!承天而时行。”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 “阴虽有美,含之,以从王事,弗敢成也。
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
格林童话中的白雪公主形象:白雪公主与继母 的辩证关系。《白雪公主》的故事实际上遮蔽 了女性生命的内在逻辑,按着男性的需求压抑 女性生命。
三、东西方传统性别文化中的9种本质主义 观念:
3、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男作女声”问题: “画眉深浅入时无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
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朱庆馀《近试呈张水部》)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未谙姑食性,先 遣小姑尝。”(王建《新嫁娘》)
二、社会性别与生理性别的关系:
2、构成论: “社会建构论最初的观点是:每个人的成长都是基因和环境共同
作用的结果,人类的许多差异都不是源于一个基因,而是许多基 因的相互作用。性别是以生理性别为基础的社会建构,个人生而 为男为女,并没有天生的性别认同,他们是在成长过程中获得性 别认同的,在经过社会的建构之后才成长为男人和女人。虽然生 理性别是天生的,但是社会性别既非内在的,也非固定的,而是 与社会交互影响的产物。它会随着时间和文化的不同而改变。社 会性别是由社会建构的。社会性别是社会和符号的创造物。” (参考李银河:《性别问题上的生理决定论和社会构成论》)
二、社会性别与生理性别的关系:
3、我的观点:社会性别与生理性别有关联,但并不 由生理性别所决定。社会性别是建构而成的。
(1)两性在生理层面上是平等的又是有差异的。差异构 成生命的丰富性,并不构成等级的高低。
(2)两性在社会性别意识层面上的巨大差异是建构而成 的。随着文化禁忌的突破,群与群之间的差异将越来 越小,个体之间的差异将越来越大。
SUCCESS
THANK YOU
2020/12/21
三、东西方传统性别文化中的9种本质主义 观念:
5、《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问题: 狐仙越出传统女性规范只是更加符合男性需求,
隐含作者仍只从男性视角思考女Fra bibliotek生命问题。 (叶舒宪《高唐神女与维纳斯》)
三、东西方传统性别文化中的9种本质主义 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