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基础第五章思维的定义和影响因素

合集下载

大学心理学第五章 思维与想象

大学心理学第五章 思维与想象
给定:有三根杆子A、B、C,A杆上有n个直径不同的圆 盘,每次移动一个盘,大盘不能移在小盘上面; 目标:把A杆上的n个碟子全部移到C杆上; 障碍:怎样移动才能按规则将A杆上的盘子移到C杆上。
实用文档
(二)什么是问题解决?
由一定情景引起的,按一定目标应 用各种知例如识“和韩技信能分油,”经算过术游一戏系:列思维 操作,使问“题3斤得的以葫芦解7决斤的的灌过,程。
(四) 典型化 根据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创造新 形象的过程。
实用文档
四、作用
(1)预见功能 (2)理解功能 (3)补充功能 (4)调节功能
实用文档
五、分类 P98-100
(一)无意想象 没有预定目的,不由自主产生的想象。 (二)有意想象 1、再造想象 2、创造想象 3、幻想:包含科学幻想、理想和空想。 4、妄想:是一种常见的思维障碍,是思维的
独特性(新)
(2)发散思维
实用文档
运用已获得的知 识经验,按惯常 的方式解决问题
(三)根据创造性程度划分:
(1)常规思维
(2)创造思维
以新异、独创的 方式解决问题
实用文档
第二节 想象
猫说… … 小鸭子说… …
实用文档
一、想像的含义(P97) 想像是人脑对原有的表象
加工改造,创造新形象的心理
过程。
问题2:某城市有15%的人不把号码放在 电话簿上。如果你从该城市的电话簿上随 机抽取200个号码,你能否预期其中有多 少人是不把号码放在电话簿上?
实用文档
2、功能固着
人们把某种功能赋予某种物体的倾向
• 问题
–利用如图所示 的材料,将蜡 烛象壁灯一样 立在墙上。
实用文档
问 题 答 案
实用文档

心理学导论 知识点框架和例题

心理学导论 知识点框架和例题

心理学导论知识框架和题库温馨提示:在这里只列出每个章节重要的名词解释,但是书上一切黑体名词都是可以出题的,所以请大家都要看和记。

第一章绪论名词解释心理过程(知情意)、心理特征、心理倾向、变量、刺激变量、机体变量、反应变量、操作性定义、实验法、准实验法、霍桑效应、单双盲研究、问卷法、演绎法、质性研究法简答题1、简述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简述心理现象包括哪些内容?**2、简述心理的过程?*3、简述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三者的关系?**4、简述心理与行为的关系?*5、怎么理解心理学是一门科学?(科学性、原则、学科性质)*6、简述实验法(或者其他研究方法)***7、简述某一流派极及其观点**论述题1、论述心理学的研究方法***2、论述当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3、当代心理学研究取向*第二章起源名词解释感应性、感受性面容失认症、进化心理学、适应器论述简答此章节较少出题1、劳动和语言对人心理发展的影响。

第三章生理基础名词解释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神经元、本能行为、三角验证、裂脑、选择性繁殖、双生子研究简答题1.简述神经元的结构、类型及其作用*3简述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及其功能**3.大脑皮层的主要分区及功能第四章环境基础名词解释生态系统理论、社会影响、从众、服从、角色、社会促进、社会怠惰、去个性化、舆论、风俗、社会排斥论述简答题1.环境对心理的普遍制约作用表现在哪里?2.简述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系统理论**3.大众传播媒介对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影响表现在哪里4.服从的影响因素?***5.为什么会从众?***第五章毕生发展名词解释毕生发展、反应的交互作用(唤起、超前)、横断研究、纵向研究、聚合交叉研究、同化、顺应、依恋、自我同一性简答题1.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2.简述皮亚杰和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3.简述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理论***第六章意识名词解释意识、意识流、焦点意识、边缘意识、催眠简答题1.简述睡眠阶段及其特点*2.简述催眠的步骤。

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读后感

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读后感

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读后感第一章思维概述 (2)1.1 思维的定义与重要性 (2)1.2 思维的类型与特点 (2)1.2.1 类型 (2)1.2.2 特点 (2)第二章观察力培养 (3)2.1 观察力的作用与意义 (3)2.2 观察力的训练方法 (3)2.3 提升观察力的技巧 (3)第三章分析力培养 (4)3.1 分析力的基本概念 (4)3.2 分析力的培养途径 (4)3.2.1 强化逻辑思维训练 (4)3.2.2 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 (4)3.2.3 开展多样化实践活动 (4)3.2.4 培养信息素养 (4)3.3 分析力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5)3.3.1 诊断问题 (5)3.3.2 制定解决方案 (5)3.3.3 实施方案并评估效果 (5)3.3.4 总结经验教训 (5)第四章创造力培养 (5)4.1 创造力的内涵与价值 (5)4.2 创造力的培养方法 (5)4.3 创造力的实践案例 (6)第五章批判性思维培养 (6)5.1 批判性思维的定义与特点 (6)5.2 批判性思维在生活中的应用 (6)5.3 批判性思维的训练方法 (7)第六章逻辑思维培养 (7)6.1 逻辑思维的基本原理 (7)6.2 逻辑思维的训练技巧 (7)6.3 逻辑思维在学术研究中的应用 (8)第七章情绪智力培养 (8)7.1 情绪智力的概念与作用 (8)7.2 情绪智力的培养方法 (9)7.3 情绪智力在人际关系中的应用 (9)第八章综合思维能力培养 (10)8.1 综合思维的意义与价值 (10)8.2 综合思维的培养策略 (10)8.3 综合思维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 (10)第一章思维概述1.1 思维的定义与重要性思维是人类智慧的核心,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

它涉及对信息的获取、加工、整合、存储和应用。

思维过程不仅包括对已知事物的理解和分析,还包括对未知事物的推测和预测。

从广义上讲,思维是人类对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认知、评价和创造的总体活动。

第五章 思维

第五章 思维

三、分类: 分类: 1、根据思维过程中凭借物的不同 凭借物的不同 、根据思维过程中凭借物 动作思维—形象思维 形象思维— 动作思维 形象思维 抽象思维 2、根据思维探索目标的方向不同 探索目标的方向不同 、根据思维探索目标的方向 聚合思维— 聚合思维 发散思维 3、根据思维是否具有逻辑性 3、根据思维是否具有逻辑性 直觉思维—分析思维 直觉思维 分析思维 4、根据创造性成份的多少 创造性成份的多少 、根据创造性成份 习惯性思维— 习惯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
例:
古希腊国王处死一批囚犯, 古希腊国王处死一批囚犯,允许每个囚 犯说一句话,真话,处绞刑, 犯说一句话,真话,处绞刑,假话砍头 “要对我砍头” 要对我砍头” 国王左右为难,真砍头,真话应绞死, 国王左右为难,真砍头,真话应绞死, 若绞刑,假话应砍头。将他放了。 若绞刑,假话应砍头。将他放了。
都是B,所有的B都是 都是C,因而所有的A都是 都是C; ①所有的A都是 ,所有的 都是 ,因而所有的 都是 ; 所有的 都是 所有的A都不是 都不是B,所有的B都是 都是C,所有的A都不是 都不是C; ②所有的 都不是 ,所有的 都是 ,所有的 都不是 ; 所有的A都是 都是B,所有的C都是 都是B,因而所有的A都是 都是C; ③所有的 都是 ,所有的 都是 ,因而所有的 都是 ; 有些A是 ,有些B是 ,因此,有些A是 。 ④有些 是B,有些 是C,因此,有些 是C。 从图解可知,上述论断中只有①是正确的, 从图解可知,上述论断中只有①是正确的,但实际生活中许 多人认为这四个结论都正确。 多人认为这四个结论都正确。
何为创造性思维? 何为创造性思维?
期中考试——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
——论创造性思维 论创造性思维 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要求: 要求: 1、有理有据、条理清晰 、有理有据、 2、10分钟左右 、 分钟左右 3、重点突出,能够自圆其说 、重点突出,

心理学5思维PPT课件

心理学5思维PPT课件
物。
▪ 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之间成反比关系 。
20
▪ (二)概念的功能 ▪ 1.分类(categorization) ▪ 2.理解(understanding) ▪ 3.学习(learning) ▪ 4.推论(inference) ▪ 5.解释(explanation) ▪ 6.概念结合(conceptual combination) ▪ 7.计划(planning) ▪ 8.交流(communication)
际动作时,就属于直观动作思维。 ▪ 2.具体形象思维 ▪ 运用已有表象为支柱,把思想形象化。(作家、艺术家) ▪ 3.逻辑思维(理论思维) ▪ 运用概念和命题进行判断、推理,以求得出合乎规律的
结论。 ▪ * 成人思维;有理论渗透和指导,儿童:缺乏理论指导
8
▪ 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思维的进程
▪ 1.直觉思维 ▪ 当人们面临新问题、新事物和新现象时,能
▪ 你能想到几个名称以子母br开头的物体? ▪ 废弃的酒瓶能有何用途? ▪ 写一首关于水和冰的诗。
11
▪ 常规思维和创造思维——思维活动的结果
▪ 1.常规思维
▪ 它是人们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按现成的方案和程序解决问 题的思维方式。
▪ 2.创造思维
▪ 它是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 造出新成果的思维方式。
一个不想思考的人是顽固者,一个不能思考 的人是傻瓜,一个不敢思考的人是奴隶。
----杜伦孟德
2
人与动物的区别?
▪ 人类是万物之灵;达尔文的进化论对人类的自 尊心是一次沉重的打击。
▪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现象? ▪ 人类的不足:跑不快,感官不灵敏,力气不大,
身体不够灵活???? ▪ 人的头脑----理性、思考能力、创造能力;深刻

5第五章 思维与想象(教育科学出版社)

5第五章 思维与想象(教育科学出版社)

克劳福德 特性列举法
1、名词特性。 (1)部件:笔杆、笔帽、笔夹、笔芯、笔珠、弹簧等。 改进设想:笔杆中能否放置一小卷备用纸?能否将油墨直接灌入笔杆 中?笔帽是否可以取消?笔夹是否设计成内嵌式?笔芯是否加粗?笔芯能 否重复使用?笔珠能否用其他耐磨材料取代?弹簧非要不可吗? (2)材料:塑料、金属、竹木、油墨等。 改进设想:能否采用其他材料?能否制造一种永不褪色的油墨?能否 制造一种可擦写的油墨?能否制造一种定时褪色的油墨? (3)制造方法:注塑、冲压、装配等。 改进设想:能否一次性注塑而成?能否进行流水线作业?能否应用 机器人装配?能否生产过程全部自动化?
四、思维的过程(抽象与概括)
抽象:把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的
特征抽取出来,而舍弃个别的、非 本质的特征的过程。
概括:把抽象出来的事物的共同
的、本质的特征综合起来,并推广 到同类事物中的过程。
四、思维的过程(具体化与系统化)
具体化:概括出来的一般知识运用到
同类其他事物中去的思维过程。
系统化:把本质属性相同的东西,分
“6+2>4+4”的创新启示
美国著名的金门大桥最初是双向8车道“4+4”模式, 通车后一度出现拥堵问题。相关部门决定向社会征集解决 方案。一个美国青年通过多日观察,发现了问题:上午市民 上班造成左边车道拥挤,下午市民下班造成右边车道拥挤。 于是,他提出改为“6+2”车道,即上午左边车道为6道,右 边为2道,下午则相反。如此,问题迎刃而解。
成一定的类别,并归纳到一定的类别 系统中去,使之建立联系的过程。
四、思维的过程
分析与综合 比较与分类 抽象与概括 系统化与具体化
五、思维的形式
概念:是人脑反映事物本质特征的思维形式。

心理学原理名词解释2

心理学原理名词解释2

心理学原理名词解释2第五章思维与创造性1、思维是以人已有的知识为中介,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2、思维的主要特征有以下几点:间接性、概括性、思维和语言有密切关系。

3、分析是在头脑中把事物的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或各个属性。

综合指在头脑中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各个属性、各个特征结合起来,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形成一个整体的过程。

分析与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

4、比较是把各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不同部分、个别方面或个别特点加以对比,确定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比较实质上是一种更复杂的分析和综合。

5、抽象和概括。

抽象是在头脑中抽出各种事物与现象的共同特征和属性,舍弃个别特征和属性的过程。

概括是在头脑中把从各种事物中抽象出来的共同特征联合起来的过程,又可以分为初级概括与高级概括。

6、根据思维过程所凭借的中介的不同,可以把思维划分为直觉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

直觉动作思维指依据实际行动来解决具体问题的思维过程。

具体形象思维指人们利用头脑中的具体形象(表象)来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抽象逻辑思维是指运用言语符号形成的概念来进行判断、推理,以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7、根据思维活动探索目标的不同方向,可以划分为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

聚合思维是指人们根据已知的信息,利用熟悉的规则解决问题。

发散思维是指人们根据当前问题给定的信息和记忆系统中存储的信息,沿着不同的方向和角度思考,从多方面寻求多样性答案的一种思维活动。

8、常规思维是指人们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按现成的方案和程序直接解决问题。

创造性思维是多种思维的综合表现,它既是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的结合。

9、概念在心理学上指的是反映客观事物共同特点与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是高级认知活动的基本单元,以一个符号,就是词的形式来表现。

心理学通常以人们掌握概念的途径不同将概念分成日常概念和科学概念。

日常概念也叫模糊概念或前科学概念,它是在日常交往和个人经验的积累过程中形成的,因此这类概念的内涵中有时包含着非本质特性,而忽略了本质特性。

心理学题库及答案

心理学题库及答案

(学姐给的)第一章绪论一、填空题(10分)1、根据心理学各分支学科承担的任务不同,心理学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领域:基础研究和__。

2、神经冲动的传导在细胞内主要是电传导,在细胞间主要是__传导。

3、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相互接触的部位叫__,神经冲动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借助于突触囊泡内的神经递质来完成的。

4、实现反射的全部神经结构叫__。

5、在自然情景中对被观察者的行为做系统的观察、测量和纪录,以了解其心理的研究方法是__。

6、用标准化的量表来测量被试者的智力、情绪、人格特质、价值观、心理健康以及其它心理品质的方法是__。

7、__是意识活动的基本状态。

8、一般把对信息的加工过程叫认知过程,主要包括:感知、记忆、思维和言语等心理活动。

如果人的意识不是指向外在信息,而是指向自己内部的大脑加工过程,这就是__。

9、处理信息的基本单元叫__。

10、从分析处理的角度,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实验研究和描述研究两大类,__试图探讨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

二、单项选择题(10分)1.在研究身心发展时,通常把个体的心理划分为生理的发展、认知和语言的发展、人格的发展、依恋和社会性的发展、道德品质的发展。

其中,()的发展,影响人的人际关系、恋爱及婚姻状况。

A 认知和语言B 人格C 依恋和社会性D 道德品质2、下列哪个心理现象不具有引发行为动机的作用。

A 思维B 动机C 情绪D 意志3、重视潜意识对人的行为影响的理论派别是()A 行为主义B 认知派C 精神分析D 人本主义4、在心理理论派别中,()主张用客观实证的方法去考查个体的外显行为,反对用内省法研究人内部的意识活动,试图用刺激——反应公式来解释人的行为。

A 行为主义B 认知派C 精神分析D 人本主义5、目前盛兴的强调人的尊严、人的价值,尊重学生、重视对学生潜能开发的教育主张,与下列哪种心理学理论派别有关()。

A 行为主义B 机能主义C 精神分析D 人本主义6.在实验研究中,研究者操纵的籍以引起被试反应发生变化的因素或条件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头脑风暴
二、思维的种类
(三)发散思维和辐合思维 2.辐合思维是人们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向一个 方向思考,得出唯一结论的思维。
第二节 表: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 ▪ 理解:是物体或事件的一种知识表征,具有鲜 明的形象性。
❖ 2、表象的特征 ❖ 直观性
❖ (二)掌握概念的途径:日常概念、科学概念
二、推理
❖概念 ▪ 内涵:从具体事物归纳出一般规律,或者根据一 般原理推出新结论的思维活动。
程。
❖ ②特点:首创性、独立性和新颖性。 ❖ ③创造想象的加工过程也是词的思维和形象思维的相互作用,是
语词思维指导下的形象思维过程。
❖ 1)原型启发是创造想象的契机; ❖ 2)典型抽取是创造想象过程的主要环节; ❖ 3)灵感升华是创造想象活动接近突破阶段时的顿悟。

❖ 开库勒梦见一条蛇咬住自己的尾巴,团团转、团团转,而发现了 苯的六角环行结构。
斯芬克斯之谜
“什么东西早晨用四 条腿走路,中午用 两条腿走路,晚上 用三条腿走路?”
分析:四条腿——爬,两条腿——走,三条腿—— 拄拐杖;早晨——婴儿,中午——青年,晚上—— 老年
综合:婴儿期四脚爬行,青年期两腿直立走路, 老年期拄拐杖两腿直立走路——人
二、思维过程
(二)比较和分类
比较是把各种事物和现象加以对比,确定它们的相同 点、不同点及其关系。 eg:购买衣服
分类:按事物属性的异同,把事物分为不同种类的过 程。
二、思维过程
(三)抽象与概括 1. 抽象:抽取同类事物本质属性,舍弃非本质属 性。
• 交通工具的抽象
2. 概括是在抽象基础上进行的,将抽取出来的本 质属性综合起来,并推广到同类事物中去。
• 交通工具的概括
二、思维过程
(四)具体化 通过抽象和概括所获得的概念、原理、理论应用 于实践中以加深、拓宽对各种事物的认识。
▪ 概括性 ▪ 可操作性 ❖ 3、表象在思维中的作用 ▪ 为概念的形成提供了感性的基础 ▪ 表象促进问题解决。
二、想象
❖(一)想象的概念 ▪ 内涵: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 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 理解 • 形象性和新颖性是想象活动的基本特点。 • 想象与思维有着密切的联系。
❖ 想象和表象的区别与联系: ❖ 区别: ❖ 1、定义不同 ❖ 2、表象属于记忆范畴;想象是思维的一种
思维活动。3岁前的幼儿只能在动作中思考,他们 的思维属于直观动作思维。 ❖2. 形象思维是指人们利用头脑中的具体形象来解 决问题。形象思维在问题解决中有重要的意义。 艺术家、作家、设计师等更多地运用形象思维。 ❖3. 抽象思维。当人们面对着理论性质的任务,并 要运用概念,理论知识来解决问题时,这种思维 称为抽象思维。
❖ (2)有意想象可分为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和 幻想。
❖ A、再造想象
❖ ①含义:再造想象是根据语词的描述或图形 的示意,在头脑中形成与之相符合或相仿的新形 象。
❖ ②任何再造想象均要求具有相关充分的记忆 表象和言语思维的组织作用。
❖ B、创造想象 ❖ ①含义:创造想象是不依据现成的描述而独立的创造新形象的过
(二)形式逻辑思维、非形式逻辑思维
根据是否遵循明确的逻辑形式和逻辑规则分:
1.形式逻辑思维指有明确的逻辑形式,遵循一定 的逻辑规则的思维。 2.非形式逻辑思维指不具有明确的逻辑形式或不遵 循明确的逻辑规则的思维。
(三)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 1.发散思维是指人们沿着不同方向思考,得出大 量不同结论的思维。
❖ 3 思维是对经验的改组
❖ 思维是探索和发现新事物的过程。它需要人 们对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不断进行更新和改组 。
二、思维的过程
❖ 运用存储在长时记忆中的知识经验,对外界输入 的信息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的过 程。
二、思维过程
(一)分析与综合 1. 分析是在思想上把客观事物的整体分解为各部 分、各特性的思维过程。 2. 综合是在思想上把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各种 特性或个别联系和关系总和起来形成整体的思维 过程。
❖ C、幻想也是一种想象 ❖ (1)含义:指向未来。并与个人愿望相联系
的想象。
❖ (2)幻想是基于个人具有某些向往和追求时 出现的;
❖ (3)理想与空想;
第三节 概念与推理
一、概念
❖(一) 概念的涵义 ❖1 概念是人对事物本质属性的认识;是高级认识活动的基本单
元,以一个符号(词)的形式表现。
❖2 概念包括内涵与外延两个方面。 ❖ 内涵:指概念的质,即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 ❖ 外延:指概念的范围,即具有概念本质属性的一切事物。 ❖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之间成反比关系 。
特殊形式。
❖ 3、表象无创造性,想象有创造性。 ❖ 联系:表象为想象提供素材。
❖ (二)想象的分类 ❖ 1、无意想象(不随意想象) ❖ (1)含义:无意想象是没有预定目的,不由
自主地产生的想象;
❖ (2)梦与幻觉。
❖ 2、有意想象(随意想象)
❖ (1)含义:有意想象是按一定目的,自觉地 进行的想象。
Eg:举例
三、思维的种类
❖ 根据思维过程中的凭借物分:动作思维、形象思维 、抽象思维
❖ 根据是否遵循明确的逻辑形式和逻辑规则分:形式 逻辑思维和非形式逻辑思维
❖ 根据思维过程中的指向性分:发散思维、集中思维
(一)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根据思维过程中的凭借物分: ❖1. 动作思维是通过实际操作解决直观具体问题的
思维与感觉、知觉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思维的特征:
❖ 1 概括性
❖ 举例:透过铅笔、圆珠笔、蜡笔、毛笔… … 等许多种具体的笔,抽取共同本质特征:能书写 的专门工具,形成概括认识。
❖ 2 间接性
❖ 举例:早上推窗看到对面屋顶和地上湿漉漉的 ,推测昨晚下雨了。
❖ 由太阳的东升西落,昼夜、四季更替,揭示地 球自转、公转的规律。
心理学基础 第五章 思维的定义和影响因素
一、思维的一般概念 二、表象与想象 三、概念与推理 四、问题解决
第一节 思维的一般概念
一、思维的概念及特征
(一)什么是思维 思维是人脑借助言语、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
物的本质特征概括和间接地反映。 它能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部联系,并主要表现
在概念形成和问题解决的活动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