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与汉语倒装句比较

合集下载

英汉倒装句的结构与功能对比

英汉倒装句的结构与功能对比

英汉倒装句的结构与功能对比[摘要] 本文从英汉倒装句的定义入手,分析英汉倒装句的结构异同,英汉倒装句的语篇功能。

通过对比发现,英汉都有完全倒装和部分倒装,其差异是:英语倒装一定是主语和动词的换位,而汉语倒装则不一定。

同时,英汉倒装句都具有话题导入、情境设定、诗体压韵、焦点凸显、焦点对比和语篇的衔接与连贯等功能。

[关键词] 英汉倒装结构语篇功能一、英汉倒装的定义对比英语民族认知客观世界的概念结构为:行为主体→行为→行为客体→行为标志,由此而形成了相对固定的语法结构:主语+谓语+宾语+状语,这种句式体现了英语的基本词序,故被称为基底结构(邹智勇, 1998 )。

Quirk等指出SV,SVO,SVC,SV A,SVOiOd,SVOC和SVOA这七种是英语的基本句式。

无论是哪一种结构,他们都是按照主语在前、谓语在后的顺序排列,因为他们认为句子的自然顺序应该如此。

什么是英语倒装现象(inversion)?Bimer(1994)认为倒装是逻辑主语出现在动词(包括谓语动词/助动词/能愿动词)后,而某些其他在正序句中处在动词后的成分出现在句首的位置。

虽然语言学家们从各自的角度出发,形成了各不相同的定义,但是所有的定义都是基于对主语在前,谓语在后的句子自然顺序的认定。

从使用目的区分,倒装有两种情况,即语法倒装(Grammatical Inversion)和修辞倒装(Rhetorical Inversion),例如:(1)They can go in now , so can we(语法倒装).(2)To such lengths did he speak that everyone got bored(修辞倒装).语法倒装即按照语法规则的要求必须使用的。

英语中主语和助动词位置颠倒的疑问句及一些约定俗成的倒装结构便属于此类,或称之为强制性倒装;修辞倒装是指用不用倒装都可以,用只是为了实现某种预期的表达效果,如强调,渲染气氛,或达到特定修辞目的等采取的倒装语序,且可以恢复到原先的语序,也叫非强制性倒装,这就是本文所要探讨的修辞倒装。

英汉倒装语序的语用功能分析

英汉倒装语序的语用功能分析
[ %]
二+ 英汉倒装句的形式与结构 英语倒装句的句 法特征 是主 语出 现在 谓语 动词 或复 合 谓语动词的助动词 F 能 愿动词之后。英语 倒装句 分完全 倒装 句和部分倒装句。完全倒装句指句 子采用 简单谓 语动词, 主 语倒装至该谓语动词之后; 部分倒装指句 子采用 复合谓 语动 词, 主语倒装 至助 动词 F 能愿 动词 之后。倒 装句 又可 分为 强 制性和非强制性 倒装。前 者指受 到一 定语 法规 则支 配所 形 成的倒装, 如疑问句、 G1-.- 9- 存在句等。后者指由于 语用因 素的制约, 为实现某种 表达效果, 如 强调、 渲染气 氛等采 取的 倒装, 可以恢复到原先语 序。 汉语倒装句的句 法特点 在于 不一 定是 主语 和谓 语动 词 的换位, 因为汉语可以 省略主语, 而 且修饰 语的位 置固定, 总 在中心语之前。汉语倒装句不仅包 括主语 置于谓 语之后, 还 包括修饰语 ( 状语和定语) 置于中心语之后, 述语和宾 语相互 易位, 以及顺递 ( 连动 成分) 的 倒装。主 谓倒装 为完 全倒装 , 其他为部分倒装。汉 语倒 装句也 包括 强制 性和 非强 制性 倒 装。在古汉语疑问句和否定句中, 代词宾 语位于 动词或 者介 词之前, 构成倒装语序,此为强制性倒装。 从结构上来 看, 英 汉 倒 装句 都 包含 完 全倒 装 和 部分 倒 装, 均有强制性 和非强 制性 倒装 。在语 言使 用中, 两 者都 具 有 “ 强 调, 平 衡 句 子 结 构, 使描写生动和诗 体中压韵的作
+ + 在语言语 序研 究中, 语 言学 家 8.--39-.: 把汉 语和 英语 归为同一类型: ;,<5
[! ]
角, 使得我 们能够 “从 一个新的较为系统、 科学的角 度来重新 检视语序变异的阐发理据和过程。 ”

英语倒装结构的类型与翻译

英语倒装结构的类型与翻译

英语倒装结构的类型与翻译张春芳倒装(inversio n)是英语特有的句法现象,它是为了达到一定的交际目的而有意采用的有标记结构,其作用是强调逻辑次序中次要的部分,使句子述位(Rheme)中的某个成分突出,以达到传递信息的目的。

人们认知客观世界的概念结构一般为:行为主体 行为 行为客体 行为标志,由此而引起的语法结构为:主语+谓语+宾语+状语,英语在其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相对固定的词序。

若按主语+谓语这种顺序排列的句子是陈述语序或称为自然语序(natural w o rd order)。

若排列顺序按谓语(或谓语的一部分)+主语,就是倒装语序(inverted w ord o rder)。

倒装可分为把谓语动词直接置于主语之前的全部倒装(full inversion)和把谓语的系动词、助动词、情态动词部分置于主语之前的部分倒装(partial inver sion)等。

倒装句是一种语用性很强的句法重组手段,可以对新旧信息编排的先后顺序进行重组和调整,从而确保语篇信息的编排上下衔接、前后连贯,使其成为一个统一的语义整体。

从句子成分来看,倒装语序主要是主谓倒装,但由于表达者出于不同的目的和考虑,英语句子中的其它成分,如宾语、表语、状语、补语也可以倒装。

从用途上来分,英语倒装可分为结构性(语法)倒装和修辞性倒装两大类。

一、结构性倒装结构性倒装一般采用复位翻译法,包括如下几种情况:1.英语中所有的疑问句包括一般疑问句,特殊疑问句,反意疑问句、选择疑问句都是倒装语序(排除w hen,w hat,ho w m any位于句首作主语的情况)。

例如:H av e y ou ever co nsidered the changes that are taking place andw ill take place in your life as a college student?H as it ev er o ccurr edto yo u that y our professor s and other school personnel have cer taingoals for y our g row th and maturity during yo ur co lleg e year s?上大学时,你考虑过你的生活中正在发生和将要发生的变化吗?学校的教师及其他工作人员对你在大学期间的成长和成熟有过一定的目标吗?分析:划线部分为一般疑问句,主谓颠倒,为全部倒装,用复位翻译。

英汉语法对比

英汉语法对比
汉英语法特征对比
0. 汉语和英语语法特点最本质区别:
第一,汉语语法是隐性的,英语语法是显性 的。汉语语法缺少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
第二,汉语语法是柔性的,英语语法是刚性 的。
1. 汉语语法的隐性与英语语法的显性
语法上所谓隐性implicit和显性explicit是指有无 外在的形式标志。
就英语和汉语而言,隐性和显性的内容相差较 大,形成明显对比。
身体 牛马 烟酒 街道 云贵 衣帽 肢体
成语:平仄、四声八调、阴阳上去
阴阳上去:生财有道 山盟海誓 诸如此类
5.4 英语的贴近律:英语中除形态外影 响语序的重要因素是“邻近原则”:语 义相关的成分放在一起
形容词作定语尽量靠近所修饰的名词 副词前贴所修饰的形容词、副词、介词、
连词 副词前贴所修饰的不及物动词 副词修饰及物动词时,不得隔开动词及
英语句子的扩展或复杂化是在主干上进行,不改变主干。
英语句子的分析顺序:先切分主谓,再切分谓语部分, 然后切分附加成分。
二、汉语的竹式结构
汉语不存在一个主干结构,也没有主干和树杈之分。
汉语句子的构造方式就像竹子一节一节地,这样的竹节可 多可少,是开放性的。构成句子的竹节可能是词、词组、 分句。
逻辑律的第一个表现:时序上的先后律
构词:古今 早晚 先后 教学 兴亡 生死 父子 子孙 老少
成语:春夏秋冬 冬去春来 一朝一夕 穿针引线
时间表达:1995年10月13日下午3时 汉语所谓连动、兼语,大都按时间顺序:进城卖菜、
送他上路、去医院看病
逻辑律的第二个表现:空间上的上 下-大小律。即从大到小、从上到下、 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符合人观察 周围世界的逻辑顺序。
汉语语法的隐性造成汉语语法单位界限的 模糊不清。

英汉语法差异

英汉语法差异

1.英语注重结构的严谨性,而汉语相比之下则更注重意思的传达。

于是汉语中便有大量的无主句。

如很多书的前言部分都有这样一句话“由于时间仓促,经验不足,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恳请读者不吝指正。

”这句话中国读者看来是没有问题的,可如果用英语的语法标准来衡量,这就是一个典型的无主句。

其实是“由于(作者)时间仓促和经验不足造成了疏漏,(作者)恳请读者不吝指正。

”因此在将这句话翻译成英语时,就要将它潜在的被省略的主语还原,才能被英语读者所接受和理解。

2.和汉语一样.英语也习惯将形容词放在名词前面对其进行修饰限侧,这个形容词称为定语修饰部分((attributive modifier),这个部分可以由n个并列的形容词构成(如a beautiful pale pink sunset)。

问题是如果这部分是一个句f而不是简单几个形容词的并列时,按照英语的思维习惯需要将这样一个做名词修饰语的部分移到名词后面,由关系代词引导构成定语从句。

(如Can you show me the house where Shakespeare once lived?)而在汉语中,定语修饰部分即便是一个复杂的结构,仍然保留在它原来的位置,即名词的前面,如“邓小平理论是指导中国人民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科学理论。

”这句话的骨干为“邓小平理论是科学理论”,中间复杂的部分是说明邓小平理论作用或重要性的定语。

当把这样一句中国人非常熟悉的话翻译成英语时,就要遵循英语的思维习惯和语法特征,将其译成定语从句(试译为Deng's theory is the scientific theory which directs the Chinese to fulfill the modernization of socialism )3.词序的不同。

汉语的思维习惯是“何时何地发生何事”.因此将时间和地点状语置于句首(昨天在教室里两名间学争吵起来)。

英语却不同,它习惯将这类次信息放到句末(Two students quarreled in the classroom yesterday)。

汉英倒装句对比研究

汉英倒装句对比研究

第41卷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Vol.41第2期JournalofHubeiNormal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No.2,2021汉英倒装句对比研究李荣炜(湖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北黄石 435002)〔摘 要〕 费尔迪南·德·索绪尔(FerdinanddeSaussure)曾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一书中提出语言符号两个重要特征: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线条性。

语言符号的线性延伸要遵循一定的规则,这就是语序。

汉语和英语的自然语序是相同且固定的,即SVO语序(主+谓/述+宾),在汉语中,状语和定语一般位于其所修饰的中心语前;在英语中,由单个形容词构成的定语一般位于中心语前,而由多个形容词构成的定语和状语一般位于中心语后起修饰作用。

汉英自然语序是倒装语序对比的前提。

本文在汉语倒装句和英语倒装句的构成、分类及作用等方面进行分类与总结,并对汉英倒装句在句法、语义以及结构、功能等方面进行对比。

〔关键词〕 汉语;英语;倒装句;对比〔中图分类号〕H3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 3130(2021)02 0072 07doi:10.3969/j.issn.2096-3130.2021.02.012 一、汉语倒装句要对汉语的倒装句进行探究,首先要明确的是倒装句是基于现代汉语的句法结构类型的标准之上的,学术界对汉语到底是否存在倒装句持有不同意见。

1.1汉语不存在倒装句(1)吕叔湘先生从句子成分的活用的方面来看,他认为汉语无所谓“顺”和“倒”;(2)潘文国先生以新的语言类型学为依据否定汉语倒装的存在。

原因有二:一是现行汉语语法体系划分句子成分的依据天然地排斥倒装;二是汉语的“话题—说明”性质否定了汉语倒装句存在的可能性。

[1]虽然各位学者针对汉语倒装句是否存在的问题看法不一,甚至不乏反对意见的存在,但不可否认的是,倒装不仅在我国传统的古诗词中功不可没(例如“欲穷千里目”,其自然语序为“目欲穷千里”,意思是“想要看到无穷无尽的风光景色”),而且现代的媒体也常会以此来制造抓人眼球的标题(例如“烽火连天忆抗战”,其自然语序的意思是“回忆烽火连天的抗战时期”)。

英语与汉语倒装句比较共22页文档

英语与汉语倒装句比较共22页文档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22
英语与汉语倒装句比较

6、黄金时代是在我们的前面,而不在 我们的 后面。

7、心急吃不了热汤圆。

8、你可以很有个性,但某些时候请收 敛。

9、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蹩脚 的工人 总是说 工具不 好)。

10、只要下定决心克服恐惧,便几乎 能克服 任何恐 惧。因 为,请 记住, 除了在 脑海中 ,恐惧 无处藏 身。-- 戴尔. 卡耐基 。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英汉句式结构的差异及翻译

英汉句式结构的差异及翻译

英汉句式结构的差异及翻译
1.语序:英语是一种SVO语序(主语+谓语+宾语),而汉语是一种主
谓宾语的语序,即主语+谓语+宾语。

2.修饰成分位置:英语中的形容词一般在名词前面,而汉语中的形容
词一般在名词后面。

3.动词与介词搭配:英语中动词与介词的搭配较多,而汉语中动词与
介词的搭配较少。

在翻译过程中,需要注意上述差异,根据语序、修饰成分位置和动词
与介词搭配的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和转换。

例如,将英语句子"The boy is reading a book."翻译成汉语时,需
要将语序调整为"这个男孩正在读一本书。

",同时将形容词"reading"放
在名词"book"之后。

另外,还需注意英汉语言的特点和习惯用法,在翻译过程中要尽可能
保持原文的意思和表达方式,同时遵循汉语的语法规则和习惯用法。

同时,还要注意准确表达各种动作和情感,并根据上下文进行合理的译文选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知心理和原则
• 功能主义者认为语言的结构,特别是语法结 构,跟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有着相当程度的对应 或“象似”(iconicity)关系,或者说,语法结 构在很大程度上是人的经验结构的模型。我们把 这种对应称作语法结构的“象似原则”。它包括 两个方面:“成分象似”,即语言结构的单位跟 概念结构的单位一一对应,例如构成句子的每个 语素对应于一个概念;另一个是“关系像似', 即语言结构单位之间的关系跟随概念结构单位之 间关系一一对应。(沈家煊,1999)这里主要分析 倒装句中的“关系象似”。
则并不矛盾,因为出于不同语用目的,它们所处的角度不
同,强调的方面也不相同。
小结

通过英汉倒装句对比发现,英汉语都有完全和
部分倒装,但倒装的成分并不完全一样,英语有助
动词提前,形式上衔接紧密;汉语中有修饰语、连
谓结构、补语倒装,可出现无主句。在信息分布上
,英汉语书面倒装句的后置成分分量都较重,信息
状态从已知到未知,遵循信息顺序象似原则。汉语
If you don’t go,neither shall I.

C类的前置成分neither/nor也为已知信息,但它与B
类前置成分的neither/nor的语义内容有所差异。B类是重
复上文说过的某一行为状态的全内容,前置成分具有完整
的信息内容;而C类只是重复上文的“否定”,并不重复上
文的其他内容,它的信息完备性要通过后置成分的补充说

此外,Birner还主张,说话人根据提及的邻近的
不同程度(recency of mention)来识别话语已知的程度 ,即倒装句前置成分与上文提到过的事物越近,信息
已知的程度越大。例如:
• Meanwhile the sun burns over Achill,filling the hills with blue shadow,turning the sea blue;and blue also,blue as the sky,are the wet cart tracks that run over the hills.(几乎重复上文的部分内容,前 置部分为已知信息。)
• 英汉倒装在书面形式上信息分布是一致的 ,但汉语倒装常见于口语,结构、信息分布自 然不同于英语。汉语不受英语的诸多严格的句 法形式限制,如英语句子一般必须有主语和动 词,而且与英语不同,汉语口语倒装一般没有 语篇的衔接功能,常出现于单独的言语或简单 的对话中。汉语口语倒装有一个重要的语用目 的:经常把急于说的内容先表达出来,出于口 头表达的需要。
英语和汉语的句法比较
英汉倒装句
英汉倒装句比较
• 定义差异 • 信息状态
• 结构异同 • 认知心理和原则
单 单 单 、 调 | 空空 空、白 花开终 落,丶 | 花 落终 开,丶全 然不知 |虚假狠 默郁闷先生|纠 结 小 姐 笑 着 羡慕|哭 着嫉妒 事过境 迁つ | 强 颜欢 笑つ一 个人二 。 | 一 群人二 。自作 自 受 |自 欺 欺 人- 知 己知彼 | - 百战 百胜你 若不离 、 | 我 若不弃 、我爱 咸蛋|我 爱超人 妩 媚 女 人 |辈 孓緈福 求 丶一 段情 | 索 丶一 个吻内 伤已逝 |光年 之外你 是铅笔 |我是铅 芯 ╰撕 心 裂 肺 |没心 没肺╯鱼 忘七秒 #|人忘 七年#﹌ 不曾 疲倦。 | ﹌不曾想念。卟想懂 嘚 ╮ | 卟 想 舎 嘚 ╮彼 此 相爱゛ | っ遮 遮掩掩 ゛情、 为你存 | 嗳 、 为 你生心交 给 你 |把 心 给 我蛋疼 先生。 |乳酸小 姐。纠 结三生 |恋你 三世此 莳写、爱♂ | 此克写、 情 ♀ 非 她 不 娶、#~|非 他不 嫁、#~血 涩、 诚\挚 | 黑涩、艿惜做作的笑 の | 虚伪的哭 の 造 梦 先 生 ぢ | 追 梦小姐 ぢし你 若未嫁 ,| じ 你若未 娶,为你存在 | 才不孤单发酵 的 恋 |如 梦 初 醒、肆 意挥霍 |、染指 流年她 在他心 | 他在 她心时 间在变 |人没有变。阳 光 宅 男 | 、 超 跑女 神爱你 一生|恨 你一世 何必记 嘚|流年 染指说 的未来 。|说的以后。
D.副词(多为频度)+be动词/助动词+主语+谓语 /不定式/分词+其他。例如:
Never Seldom had she intended to speak of this. E.副词+动词+主语。如:
Out set the Red Army. F.状语/主补+动词/be动词+主语,这一类前 置成分一般为短语,称为复合成分倒装句。
• a.在一段话语里,旧信息先出现,新信息后出现 。
• b.紧密相关的观念倾向于放在一起。 • C.说话人心目中最紧要的内容倾向于首先表达出


汉语口语的倒装和英语倒装一样,比较常见,而且它
也遵循了顺序象似原则;但这是另一种顺序,英语和汉语
书面倒装是信息分布的顺序,而汉语口语是内容重要性的
心理上的顺序,出于语用表达的需要。如:
• D类的前置成分都是新信息,且是不完整的新信息。D类 的前置副词意义一般与上文没有联系。
• Little do they suspect that their plot has been discovered.
• E类的前后置成分都为完整信息,前置成分多为新信息 ,而后置成分或者为已知信息,或者为新信息。例如:
明来完成。
• She didn’t quite get the courage topoint blank discuss her own troubles,nor did she want to be chosen to dance for the Christmas show.(已知+新信息)
• C类的前置成分为已知信息,后置的补充成分为新信息 ,它的信息分量弱于一般的新信息。它的主语一般与上文 不同,主语和后置成分为新信息,但有时主语与上文一致 ,后置成分为已知+新信息。
形合

英语外显的形态变化完全可以满足词的语法
和语义信息的要求;高度形式化,逻辑化;句法
结构严谨完备,以动词为核心,重分析轻意合。
英语高度形式化和逻辑化还表现在它的严格的句
法结构方面。句子一般必须完备,各种组成部分
很少省略,尤其是主语更不能省略。汉语“下雨了
”用英语必须说“It is raining”。句际、句内之间各
By his side sat his faithful dog.
• 汉语也可分为完全倒装和部分倒装。主谓 倒装为完全倒装,其余为部分倒装。从结构上 看,汉语倒装旬的形式要显得简单、明了,也 没有助动词的使用及位置变化。例如:
• 真有意思,这个人!(全部) • 上北海去了,带着孩子!(部分) • 汉语倒装句可分为五类: • A.主语后置:快进来吧,你。 • B.修饰语后置:九点半了,都? • C.宾语前置:他出国了,听说。 • D.补语前置:气都喘不过来了,跑得。 • E.连谓结构顺序颠倒:快回来吧,叫他。

她只有把笔记本当作他的替身,在这上面与他倾心交谈,每时、
每天、每月、每年。

Givon(1990)提出,词序较特殊的句子,如将对比成
分、疑问成分、强调成分置于句首,也是遵循“将说话人
急于表达的、对听话人而言预测度较低的信息首先说出”
的顺序象似原则,话话成分的次序由说话人心中观念的重
要性次序所决定。信息和心理上这两种不同的顺序象似原
结构异同
根据谓语部分是否完全前置,英语倒装句可分完全 倒装(fullinversion)和部分/半倒装(partialinversion)。 • (1)There comes the bus!(完全) • (2)Tom is fond of mathematics.So is Mary.(完全) • 根据倒装句各成分的信息状态的不同,英语倒装句 可分为六类: • A.There+动词+主语+其他,这种称为“存现句”。 • 例如:There are thirty students in Class Two. • B.So/Neither/Nor+be动词/助动词+主语。 • C.Neither/Nor+be动词/助动词+主语+谓语/主 补/不定式/分词+其他。

英汉语都有主语后置、谓语完全前置的现象;
但英语可以提前一个副词和一个助动词来构成倒
装,而汉语没有这种现象。两种语言都可通过右
移/左移规则实现倒装,书面语的信息结构相似,
而且信息结构为主位一分量轻,述位一分量重。
汉语书面语中倒装结构少,但口语中倒装的现象
多。
信息状态
已知信息是“发话者在发话时相信已存在于 受话人意识中的信息”(Chafe,1976)。新信息 则是“发话人认为是通过自己的发话而引进到受 话者的意识中去的信息”。英语倒装结构中 there为零位信息,它既不是已知信息,也不是 未知信息,这是一种引起受话人注意的“中性' 的信息。从语义上说,它包含着“零”语义内容 ,但它可感知的内容是预示有值得注意的内容的 出现,近乎已知信息。根据前面说到的六类倒装 句各成分的信息状态
口语倒装完全不同,出于实际语用的需要和口头表
达的需要,重要的、分量较重的信息先脱口而出,
后置成分只是补充意义的完整,遵循心理顺序象似
原则。
• 汉语书面语中一般只倒装属于描述性质的修饰语,一 般为词组或并列结构,信息状态从已知到未知。汉语口语 倒装的信息分布是从分量重到分量轻或从未知到已知。从 汉语倒装来看,很多无主句的信息状态一般为新信息,因 此分析前后部分的信息状态只能根据信息分量孰轻孰重, 这就是未知信息的程度划分。汉语经常出现无主句,而正 序句中的主语常常为已知信息。
浅 夏 诗 韵 |半 夏微凉 左手倒 影。 | 右 手年 华。&.依 赖彼 此|&.彼 此依赖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