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对河南的影响

南水北调对河南的影响
南水北调对河南的影响

南水北调对河南的影响

环境与规划学院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

080260195 张军辉

南水北调总括

从五十年代提出“南水北调”的设想后,经过几十年研究,南水北调的总体布局确定为:分别从长江上、中、下游调水,以适应西北、华北各地的发展需要,即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和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南水北调工程分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建成后与长江、淮河、黄河、海河相互联接,将构成我国水资源“四横三纵、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总体格局。

中线工程可调水量按丹江口水库后期规模完建,正常蓄水位170m条件下,考虑2020年发展水平在汉江中下游适当做些补偿工程,保证调出区工农业发展、航运及环境用水后,多年平均可调出水量141.4亿m³,一般枯水年(保证率75%),可调出水量约110亿m³。供水范围主要是唐白河平原和黄淮海平原的西中部,供水区总面积约15.5万km2。因引汉水量有限,不能满足规划供水区内的需水要求,只能以供京、津、冀、豫、鄂五省市的城市生活和工业用水为主,兼顾部分地区农业及其他用水。

南水北调河南段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我省既是水源地又是受水区,是渠道最长、移民最多、占地最多、投资最大、计划用水量最大的省份。

南水北调在河南省主要有安阳段工程,新乡段,穿黄工程,南阳段工程和焦作段工程:安阳段位于京广铁路西侧,起点位于安阳县与汤阴县交界的羑河北岸,经安阳县、安阳市,终点与穿漳河建筑物起点相连接;新乡段工程渠线长度77.73公里,分为辉县段、石门河段、潞王坟试验段、新乡和卫辉段4个单元工程,各类建筑物109座,工程量9109.02万立方米,静态总投资62.46亿元。该段是我省承建的线路最长、建筑物最多、地质最复杂的工程项目;穿黄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穿越黄河的关键性工程,也是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总工期中的控制性项目。穿黄工程位于郑州市以西约30km处,总长19.30km。穿黄工程由南、北岸渠道、南岸退水建筑物、进口建筑物、穿黄隧洞、出口建筑物、北岸新老蟒河交叉工程,以及孤柏嘴控导工程等组成。穿黄隧洞长4.25km,双洞平行布置,隧洞内径7.0m,采用盾构法施工。该工程总投资31.37亿元,总工期为56个月,于2005年9月开工,计划2010年3月竣工;南阳段起于淅川县陶岔渠首,途经邓州、镇平、宛城、卧龙、方城等县(市、区),全长185公里,沿线有各类交叉建筑物270座,工程静态投资约125亿元;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焦作2段工程位于焦作市及修武县境内,渠段起点位于焦作市苏蔺西李河渠倒虹吸出口,向东北方向穿越焦作市,至修武县土高村南纸坊河渠倒虹出口与辉县段相连。

南水北调对河南的影响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缓解河南省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局面,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对实现中原崛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以下将从以上几个方面着重分析南水北调对河南的影响。

一、对河南经济的影响

1.巨大投资将拉动河南经济发展:投资拉动、需求拉动、出口拉动是推动我省经济

发展的三驾马车,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已为近几年河南省经济快速发展的事实所证明。按照《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总报告》,中线主体工程按照2004年三季度物价水平计算,总投资1367亿元,在我省境内投资约670亿元。巨额投资将直接拉动我省经济大幅增长。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对建材市场影响巨大。初步估算,我省总干渠工程需水泥572万吨、钢材81.4万吨、木材8.2万立方米、油料70万吨、沙石料2678万立方米,不但可为建材企业创造巨大的利润,同时还可以给建筑业提供大量的商业机会和发展空间,促进建材业和建筑业的发展。二是按每5万元~10万元投资创造一个就业机会估算,中线工程在建设期每年将增加10万~20万个就业机会。四是对电力供应、建筑器材、交通运输等有显著促进作用,并进一步刺激相关产业和关联产品的发展。按照投资对经济拉动乘数原理,其间接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将更加可观。

2.工程建设带动大批剩余劳动力转移:南水北调工程除了在建设期每年将为我省增加10万个就业机会外,在工程完成以后,吸纳就业的因素也不断增加。如具有开发价值的土地和矿产资源的开发将吸纳一部分劳动力就业;因水资源供给增加而能够扩大生产规模的产业及成长起来的新兴产业将吸纳一部分劳动力就业等。另外,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后,某些产业项目和受水区域将会迅速开发建设,区域经济格局将会发生一定变化,从而使这些区域和产业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会吸引大量劳动力和科技人才向这些区域和产业迁移,有利于改善就业结构。

3.打造我省新兴旅游经济带: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在我省境内共涉及各类文物点330处,其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0处,市县级61处,根据有关规划,若按6%的比例发掘,计需挖掘总面积约85万平方米。丹江口库区中线总干渠区域文物古迹众多、文化遗存等级较高、文化内涵深厚、年代跨度较长,可谓一部珍贵、生动的“中原文明编年史”。从南至北,有库区的楚都文化、南阳的汉文化、许昌的曹魏文化、郑州的商周文化、焦作的东汉文化、安阳的殷商文化等团组。文物发掘工作完成后,将在渠首规划建设库区文物博物馆,在郑州规划建设总干渠文物博物馆,以展示我省文物保护工作成果。加上我省沿线已有的自然历史景观,在沿线建设主题明确、以点串线的文化长廊,进而形成文化旅游线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建成并投入使用,不仅使中原腹地增加了一条绿色长廊、清水走廊,而且有利于打造并形成以南水北调为纽带南北方向的黄金旅游线路。如库区渠首游,可以自然生态游为主题,吸引饮水思源的京津及华北游客前来观光。又如干渠沿线游,将把南阳景区、石人山景区、少林及黄河景区、焦作景区、安阳景区等组团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形成南北方向的旅游线路。以南水北调为主线的南北方向的黄金旅游线路的建设,若与已有的黄河旅游带相结合,将在我省形成大“十”字交叉的黄金旅游架构,从而极大地推动我省旅游产业的发展。

二、南水北调对河南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

1.南水北调工程的兴建,为我省缺水地区丰富的土地、矿产资源的开发建立了基础,可促进当地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

2.由于用水状况改善,我省缺水地区投资环境也将得到改善,这将吸引大批国外资金投入到本地区的原材料、能源和重化工等项目上来,逐步形成产业发展优势。

3.南水北调有利于弱化甚至消除我省缺水地区二元产业结构,逐步实现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并通过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实现本地区稳定、持续的经济增长。

南水北调工程在我省的主要受益区,是农业受旱面积最集中的区域,兴建南水北调工程,将南方地区丰富的水资源引到北方缺水地区,将有效地解决非农产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的争水矛盾,在缓解城市供水矛盾的同时也会缓解农村的干旱问题,这将极大改善受水区农业生产条件,增强抗御干旱灾害的能力,对促进沿线缺水地区农业稳定、高产、健康发展,保障我省粮食安全有着重要意义。同时,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将会增加农民收入。因此,南水北调工程也是解决缺水地区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城乡差距拉大的重要措施。

三、南水北调将解决沿线42座城市缺水问题

南水北调工程受水区是我省城市集中、人口密集的经济发达地区,也是水资源严重紧缺地区。根据《河南省南水北调城市水资源规划》,我省受水区城市到2010年仍缺水29.7亿立方米,到2030年缺水量将达到49.7亿立方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成后,分配河南省用水计划37.69亿立方米,这将极大地解决河南省水资源的需求矛盾。尤其是在受水区范围内,南水北调水占受水区城市供水的一半以上,水资源条件将发生质的变化。我省正在全力推进城市化进程和实施中原城市群发展战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纵贯全省南北,受水城市包括南阳、平顶山、漯河、周口、许昌、郑州、焦作、新乡、鹤壁、濮阳、安阳11个省辖市市区和32个县级市市区及县城。据1999年统计资料显示,受水区市区面积5787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人口814万人,用水人口940万人,工业总产值1333亿元,是我省城市集中、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地区。这些城市的经济建设在全省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主导地位。沿线城市化进程对中原城市群崛起意义重大。

1.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实施后,能够使受水区的城市有相对充足可靠的水源,使各城市在进行建设时能有更多的选择余地和空间。

2.受水城市将不再谋求超采地下水,工业、居民生活和城市环境用水将不允许使用中深层地下水,城市建设发展环境也会得到极大改善。

3.调水工程将促进受水区经济发展,从而加速农村人口向附近小城市和城镇转移。

4.调水工程的建设,将形成以工程为纽带的新兴城镇。

四、南水北调有利于加快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据统计,库区7.4万老移民现有人均耕地为0.87亩,其中1.2万人人均耕地不足0.5亩,0.7万人人均耕地不足0.3亩,年人均纯收入仅有920多元。库区移民外迁安置后,其生产生活条件将得到较大改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人均耕地增加。移民安置标准为:人均水浇地1.05亩,人均旱地1.4亩,不但人均土地数量有所增加,而且安置区土地质量和耕地条件也优于库区。

2.住房条件改善。库区移民现人均住房面积只有23.2平方米,且多为土木结构。安置后标准住房面积为人均28平方米,且为砖混或砖木结构,移民的住房数量和质量均有提高。

3.生活环境改善。与库区相比移民安置区是经济相对发达、交通条件较好且距城市或县城更近,教育、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更好。

4.后期扶持政策。为了让移民能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国家计划按每人每年600元再扶持20年,将有力促进移民安置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同时,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规划报告》,为安置库区移民,将新建居民点707个。精心规划的居民点,生活、生产、交通、供电、灌溉、排水、教育、卫生、贸易、娱乐等功能齐全,布局合理,整齐美观,建成后将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

移民新村的建成,对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五、有效解决沿线地区生态环境问题

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坚持“三先三后”的建设方针,国家和各级政府将会加大对水源地和沿线区域的环境治理和环境投资力度,这将会使我省的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1.改善水源地生态环境。中线工程水源地共涉及我省南阳、洛阳、三门峡三市的淅川、西峡、内乡、邓州、卢氏、栾川六县,流域总面积为7815平方公里,流域内人口136.7万人,其中,县城2座,乡镇15个,水土流失面积4143平方公里。作为饮用水源地,国家对水质保护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专门编制了《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护规划》并已经国务院批复。国务院批复的近期规划共安排投资70.19亿元,拟安排我省投

资14.97亿元,项目127个,其中水保项目97个,投资4.8亿元,环保项目30个,投资10.17亿元。这些项目的实施,将极大地促进我省水源区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保护,工业产业结构调整等项工作的开展。届时,库区及上游地区天将更蓝,水将更清,山将更绿,展现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画卷。

2.改善总干渠沿线生态环境。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水面宽约70米左右,渠道两侧将建8米-10米的绿化带。调来的优质水资源,在促进我省受水区的工农业发展的同时,形成一条“清水走廊”、“绿色长廊”,对沿线地区的生态环境、局部气候将产生积极影响。

3.保护地下水源,减少地质灾害和环境灾害的发生。供水后,沿线空气质量得到改善,用水矛盾缓解,生态用水会相应增加,水流的自净功能会有所恢复和增强,因径流过度提取而流量日益减少甚至断流的河流会有所改善,因缺水而萎缩的湖泊、水库、湿地也会部分重现生机,沿线植被状况会有所修复,用于绿化、营造水体、清污等环境建设和治理的水源会相应增加,这些都会带来一定的生态环境效益。

六、南水北调对河南省的不利影响

1.移民和占地问题

在我省境内包括丹江口水库库区工程和输水总干渠两部分。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后新增淹没面积302.5平方公里,其中我省境内新增淹没面积为144平方公里,占地21.7万亩,淹没影响房屋面积258.4万平方米,需搬迁安置移民15.7万人;总干渠在我省境内731公里,流经8个省辖市,21个县(市),占地35.5万亩,其中永久占地18.1万亩,临时占地17.4万亩,需拆迁房屋208万平方米。拆迁涉及人口5.5万人。

中国目前移民补偿严重偏低。目前的补偿标准完全是按农民的纯收益来进行的,而中国绝大多数的农民却仅能维持最低生存标准,即解决了温饱问题,除此之外,农民的年剩余基本为零。在此基础上计算的补偿远不能满足农民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

2.人工河道清理问题

中国北方降雨主要集中在6、7、8三个月份,人工河流经部分的河道一次大雨就可能将其完全堵塞,使河道完全失去作用。河道堵塞后的直接、间接、可预见、不可预见的问题会是当地面临的一大问题.

3.文物问题

河南地处中原,有着悠久而灿烂的历史,地下埋藏着无数的文物。南水北调工程量大,历时长。在建设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文物损坏、文物被盗等一系列文物问题!特别应注意的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丹江口。它的蓄水水位将在大坝建成后从最高157米提高到170米,这意味着丹江口库区内将有10000多平方公里的地区全部淹没在水下,而其中涉及到的文物保护点就有210处之多,其中甚至包括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遇真宫,大量珍贵文物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

4.一些传染性疾病的跨地域传染问题

南水北调在加强了祖国南北的交流,更为一些传染性病的传播提供了条件。因此,河道附近的防疫工作仍是对工程的一大考验。有关部门需要加大惊醒力度。

南水北调利弊谈

资源与环境的双重压力,是影响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两大制约因素。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南水北调力图通过资源的合理配置,改变中国南方水多为患、北方水少致灾的局面,实现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但任何一项大型水利工程的实施,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都是有利有弊,关键是做到趋利避害。

长江水利委员会专家说,南水北调工程全部完成后,将全面缓解京、津、冀、豫、鲁及黄河上中游的青、甘、宁、内蒙、陕、晋等10多个省市的水危机。惠及3亿人口,接

近非洲干旱地区受水危机困扰的人口总数。

其中,仅中线近期工程在供水和防洪两方面的直接效益,初步估算年平均效益达456亿元。中线工程的实施,将促进北方缺水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有效遏制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状况,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并解除汉江流域洪涝的威胁。

简 述 南 水 北 调 工 程 的 意 义

简 述 南 水 北 调 水 工 程 的 意 义 姓名:裴守强 班级:微机1102 日期:2013.11.20

目录 目录 (2) 摘要 (3) 一.工程简介 (3) 二.南水北调总体规划 (4) 三.中线主体工程 (5) 3.1 水源区工程 (6) 3.2 输水工程 (6) 3.3 主要工程量和投资 (8) 四.关键的工程技术 (8) 4.1穿黄工程 (8) 4.2 高原强震区高坝及隧洞设计与施工 (9) 4.3 工程地质问题 (9) 五.工程的重大意义 (10) 5.1 社会意义 (10) 5.2 经济意义 (11) 5.3 生态意义 (11) 六.工程的利与弊 (12) 6.1 工程效益 (12) 6.2 负面影响 (12) 6.2.1 对环境的破坏 (12) 6.2.2 不利生态因素 (13)

摘要 南水北调通过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将长江、淮河、黄河及海河有机联系起来,形成中国水资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格局。通过南水北调,南方水资源对北方的可持续供给,并可经黄河调配,将在较大程度上突破制约我国北方国土资源利用、经济社会发展及生态环境保护的瓶颈,整体提升我国北方水土资源承载能力,对支撑我国经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基础意义。 一.工程简介 自1952年10月30日毛泽东主席提出“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设想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和关怀下,广大科技工作者做了大量的野外勘查和测量,在分析比较50多种方案的基础上,形成了南水北调东线、中线和西线调水的基本方案,并获得了一大批富有价值的成果。 南水北调是缓解中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局面的重大战略性工程。我国南涝北旱,南水北调工程通过跨流域的水资源合理配置,大大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促进南北方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分东线、中线、西线三条调水线。西线工程在最高一级的青藏高原上,地形上可以控制整个西北和华北,因长江上游水量有限,只能为黄河上中游的西北地区和华北部分地区补水;中线工程从第三阶梯西侧通过,从长江支流汉江中上游的丹江口水库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全景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全景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全景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全长1432公里,其中,输水总干渠长1246公里,天津干渠长144 公里。输水总干渠自陶岔渠首闸起,经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方城垭口,沿唐白河流域和黄淮海平原西部边缘开挖渠道,在河南省郑州市附近通过隧道穿过黄河,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跨江、淮、黄、海四大流域,基本自流到河南、河北、北京、天津4个省市。清泉自山中奔流而出,河水清澈见底,这是南水北调中线重要水源涵养地汉江。2014年12月27日开闸送出的汉江水,又从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终点北京团城湖明渠的闸口流出,继而又从北京千家万户的水龙头里流出。从此,北京人均水资源量增幅超过50%。工程的供水范围为北京、天津、华北平原及沿线湖北、河南两省部分地区,不止解了首都“口渴”的燃眉之急,也有效改善了沿线141个县级以上城市的供水。工程计划年调水量95亿立方米,实施全线统一调度,水量调度以国务院批准的规划为基本依据。其中河南省37.7亿立方米、河北省34.7亿立方米、北京市12.4亿立方米、天津市10.2亿立方米,主要任务是用于城市生活和工业供水,约占92.7%,同时兼顾农业及其它用水,约占6.3%。最新评估结果显示,南水北调中线水质稳定保持Ⅱ类标准,干线输水水

质安全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中线工程的贯通,能使约6000万人直接喝上水质优良的汉江水,间接惠及人口近1亿。2014年11月1日,位于河南省淅川县陶岔村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陶岔渠首枢纽工程建筑物主要有引渠、重力坝、引水闸、消力池、电站厂房和管理用房等。渠首闸坝顶高程176.6米,轴线长265米,引水闸底部高程140米,分3孔,设计流量350立方米/秒,加大流量可达420立方米/秒。电站为河床径流式,装机容量5万千瓦,安装2台2.5万千瓦机组。陶岔到团城湖,一渠碧波走了半个月。而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从2003年12月开工建设,总投资2013亿元,足足“走”了十一年。创造了许多水利工程建筑上的奇迹。“长高”的大坝,南北两利老丹江口大坝开建于1958年9月1日,1967年11月大坝下闸蓄水。1968年具备发电功能,至1973年第6台机组并网发电,装机容量90万千瓦。老丹江口大坝总长2.5公里,工程最大坝高97米,坝顶高程162米。2005年9月26日,南水北调中线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开工,2009年6月20日,混凝土坝坝顶全线贯通,坝顶高程由原来的162米增至176.6米,坝顶长度由原来的2494米增至3442米,正常蓄水位由157米增至170米,库容由174.5亿立方米增至290.5亿立方米。丹江口水库是亚洲第一大人工湖,中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水库总面积846平方千米,被称为汉江的天然水位调节器,有“亚洲天池”

南水北调怎么调公开课教案

南水北调怎么调公开课教案 时间xxx 地点xxx 课题南水北调怎么调 目标了解南水北调工程的三条路线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人人参与,合作探究,掌握运用地理信息进行案例分析的方法;激情参与;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 重难点三个问题的研究 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及课件 教学安排1 课时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说明内容

学生浏览教材,感知内容 三、教师示范探究问题一 展示图片资料; 分析三条线路的情境 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扬州江都抽引长江水,利用京杭大运河及与其平行的河道为输水主干线和及其支线逐级提水北送到东平湖,过黄河后可以自流,输水主干线长1150km 。主要供水目标为黄淮海平原东部和山东半岛。东线基本穿越平原地区,且可利用大运河河道。但从江都到东平湖地势南低北高,需要提水。抽引下游江水,水质最差。 中线工程从丹扩容的江口水库引水,到北京、天津。输水总干渠全长1246km ,重点解决北京、天津、石家庄等沿线20 多座大中城市的缺水。中线从丹江口向北地势渐低,且已有丹江口水库。 西线工程从长江上游大渡河、雅砻江、通天河上筑坝建水库,隧洞穿过黄河 和长江的分水岭巴颜喀拉山,向黄河上游补水,重点是补水干流,解放支流。西线虽然短,但地形最复杂

四、学生分组探究问题二 学生分组讨论; 小组代表展示其结论; 评价小组评议; 教师评议并展示参考答案 (1)题北方冬春季节缺水严重,长江夏秋季节最适宜调水。 (2)小题通过修建水库的方法进行调节(先蓄后调)。 (3 )小题坚持开源节流并重、节水优先的原则,大力节?a href=""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 加盟!// 濉⑹ i 献魈骄课侍馊?/p>研究资料,总结水资源的利用方向 工程近期供水的目标是以解决城市生活和工业缺水问题为主,兼顾农业和生 态用水。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0908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09年第8期 特稿 不朽的丰碑可喜的成绩…………………………………………本刊记者(1) 河南省与水利部签署合作备忘录暨共建协议………………………杨沙平杨惠淑(3) 南水北调 移民点建设中移民部门的项目管理…………………………………周自强(4) 做好南水北调移民群众思想工作的几点启示……………………………………王汝民(7) 南水北调中线白沙河左岸倒虹吸基坑爆破开挖技术应用………………………徐秋达(8) 南水北调中线沙河南至黄河南左岸排水设计………姚高岭李飒耿昕(10)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新密铁路渠道倒虹吸总体布置分析…………苏卫涛王伟朱颖放(12)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道内坡渗透稳定分析………………………张帅张瑞雪杨长庚(13) 南水北调通水后邙山供水系统研究…………………………张金安胡良明刘红林等(15) 防汛抗旱 城市防洪在防汛抗旱中的地位与作用………………………………姚常慧李霞宋磊(17) 水库安全和度汛措施………………………………………王红菊刘永亮王旭红(18) 饮水安全 许昌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机制探讨…………………李帅军王林祥(19) 农村饮水安全建设管理与思考…………………………………………高书万(21) 陕县农村饮水安全现状调查…………………………………………张姬侯双亚(22)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源地保护………………………………………赵艳丽何霞(23) 探索解决农村饮水新路子…………………………………呼建敏(25) 宜阳县农村饮水工程管理……………………………………胡向阳张云卿(26) 项城市农村饮水安全…………………………………………王琳范群凤闫景辉(28) 组建四级管理网络保障居民饮水安全…………………………杨素香马喜全岳建伟(29) 农村水利 关于稳步推进川汇区农村水利建设工作的探讨………………………………王彩玲(30) 川汇区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问题探讨…………………………张会恩曹莉(31) 实行体制改革提高灌渠效益………………………………………张留柱张琦(32) 光山县农村水利建设投入的现状与思考………………………………………徐锐(34)

南水北调工程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

南水北调工程 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 □秦克丽(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水利职业学院) 摘要:南水北调工程是为解决我国北方地区严重缺水而实施的一项重大的跨流域调水工程,中线工程主要是为解决京、津和华北平原中西部及河南部分地区的缺水问题而建设的,主要目标是以解决沿线城市生活和工业用水为主,兼顾农业及生态环境用水。其中工程穿越河南境内731km,工程建设将对区域生态环境会造成一系列的影响,本文从水质污染、局部小气候改变以及水土保持等方面论述了工程建设对水源地及工程沿线地区生态环境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关键词:南水北调;生态环境;影响 一、对生态环境的积极影响 (一)改善水源地生态环境 1.有效降低水质污染。水源地的水质污染主要有由工业“三废”、生活污水和集中排放的废弃物造成的污染和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农药、化肥、等物质和人畜粪便通过地表径流、地下渗透等方式,对自然环境造成的污染。 首先,丹江口水库入库河流沿岸城镇的部分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库造成水质污染。水源地淅川县的造纸厂、化肥厂、冶炼厂,都是排放污水的大户,虽然实现了达标排放,但由于运行费用昂贵,环保设施不能正常运行,致使大量的废水、污水顺流而下汇入丹江口水库,废水中的有害物质造成水体的严重污染。例如被当地政府机构内部人士称作“纳税大户”的淅川铝业集团,表面上发展“势头良好”,但新建项目会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影响当地民生;排出的污水和碳素老厂的废水汇入丹江支流,对南水北调的水质造成严重的威胁。丹江口水库主要汇水支流老灌河流域的西峡、淅川两县城目前无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厂,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的污染日趋严重。南水北调的工程实施,将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通过发展生态工业治理,推进污水的资源化和再利用,可以有效治理工业“三废”、生活污水和集中排放的废弃物造成的环境污染,减少丹江口水源地的点源污染。 其次,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农药、化肥、等物质和人畜粪便通过地表径流、地下渗透等方式,对自然环境造成污染。水源地流域属农业主产区,种植业占主导地位。刹虫剂、杀菌剂、除草剂等农药施用量大,含磷、砷、汞类高毒高残留农药对环境造成危害;农牧用水将土壤中的肥料和盐分带入库中,大量畜禽粪便随地表径流流入水库,易造成丹江口水源水质富营养化,势必影响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调水质量。在南水北调工程建设中,将设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源头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带动生态林业、生态畜牧业、绿色农业的发展,可有效解决水源地面源污染比较严重问题。 2.有利于改善水源地周围的局部小气候。丹江口水库目前水域面积约774km2,大坝加高将使水域面积增加至1050km2,水面将扩大近370km2,下垫面性质的改变,水面及其周围区域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热量、水气交换发生相应变化,进而导致水源地周围局部小范围气候变化。正常蓄水后,水源地陆地表面空气湿度将增加,周围地区夏季日平均气温将降低,冬季日平均气温将增高;水源地水面扩大将使水体蒸发量相应增大,这些都将加快水源地局地小范围水循环过程,将引起水源地周围小范围内降水量增加。 3.将有效遏止水土流失。水源地部分山区特别是丘陵地区植被稀疏,土壤凝固力差,加之当地居民大规模垦林开荒,导致地表裸露,极易造成水土流失。在南水北调工程建设时,实施水土保持工程,建立小流域综合防治体系,根据划定的水土流失不同类型区因地制宜配置治理措施,可以有效遏止水土流失。国家对饮用水源地的水土保护项目的实施,将对坡地退耕还林、干渠两侧造护堤林、重点地区建防护林等重点生态工程产生有力的推动,形成水源区水土保持的良好局面。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0年第8期南水北调 H E N A N H E NAN

南水北调的意义

实施南水北调工程意义重大 南水北调工程是优化我国水资源时空配置的重大举措,是解决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的特大型基础设施项目,是未来我国可持续发展和整个国土整治的关键性工程,对解决我国北方地区—系列因水资源短缺而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对我国 尤其是北方地区 宏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着十分关键的决定性作用。在国务院的领导下,经过各个方面专家的反复论证,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已经完成。“十五”计划明确提出:“加紧南水北调工程的前期工作,尽早开工建设。” 现在,该工程已开工在即,这是本世纪初我国人民在党中央和国务院领导下进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创举。 我国水资源总量虽丰富,但人均拥有水量少。我国水资源总量约为2.8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6位,但人均拥有量仅为2200立方米,是世界人均水平的1/4,并被列为13个贫水国家之一。另外,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差异较大, 加剧了一些地方水资源短缺的严重程度。我国幅员辽阔,降雨的时空分布和年内分配的差异,导致水资源在空间的分布极不均匀。北方水资源贫乏,南方水资源丰富。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河川径流量占全国七大河流总径流量的81%,人均 水资源和亩均水资源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是水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而黄淮海流域水资源量只占全国的7.2%,人均水资源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15%,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6。目前,北方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46.5%,耕地占全国 的65%,GDP占全国的47.5%,但水资源只占全国的19%,人均水资源占有 量仅为南方人均量的1/4。北方地区河流断流,地下水严重超采,大面积地下 水位下降现象日趋严重。联合国亚太经合会在《2000年亚太地区环境状况》的 报告中,将我国的北方地区与中亚的里海盆地并列为严重缺乏淡水资源的地区。 由于上述人均量不足和时空分布不均的基本特征,使水资源的合理配置成为我国经济发展长期面临和必须妥善处理的基本问题之一。 进入新世纪,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将开始向现代化建设的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现代化建设的第三步战略目标与前面的两步战略目标有很大的不同,它不仅要实现经济总量的增长,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实现以共同富裕为目的的地区协调发展和人类生存环境的明显改善。 目前,我国虽然已基本实现小康的目标,但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矛盾也在日渐突出,并呈继续恶化的趋势,表现在城乡和地区间经济增长速度和收入水平的差距还在逐步扩大。我国地区差距主要表现在东、中、西三大地域之间,造成这种发展差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华北和西北地区自然条件相对较差,特别是水资源短缺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地区之间的协调发展是实现我国国民经济长期稳定健康发展、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实现共同富裕和现代化目标的重要保证。因此,解决华北和西北地区缺水问题,实施南水北调工程,保障该地区持续发展对水资源的基本要求,必将有助于我国区域间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目标的实现,有助

《南水北调中线干线河南直管项目工程质量管理办法(试行)》

关于印发《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河南直管项目质量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为完善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河南直管项目质量管理,规范业主、监理、设计、施工等建设各方的行为,保证工程质量,我部依据有关条例及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建设管理局下发的相关规定,结合河南直管项目工程特点,特制定本办法,现予以印发,请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 附件:《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河南直管项目质量管理办法(试行)》 二〇〇九年七月七日

附件: 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河南直管项目质量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完善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河南直管项目质量管理,规范业主、监理、设计、施工等建设各方的行为,保证工程质量,依据有关条例及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建设管理局(以下简称“中线建管局”)下发的相关规定,结合河南直管项目工程特点,制定本办法。本办法适用于河南直管项目工程各参建单位。 第二条河南直管项目工程质量管理总方针:“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和“质量管理,预防为主”。 第三条河南直管项目工程质量管理目标:单元工程合格率100%,优良率85%以上,实现质量事故为“零”的目标。 第四条河南直管项目工程质量管理的依据: (一)国家及其行业颁布的现行技术规程、规范以及质量管理的法规。 (二)合同规定的质量标准、技术文件及相关条款。 (三)中线建管局发布的《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质量管理办法(试行)》。 工程建设中,各方均应按合同约定的责任、权限和质量标准履行自己的义务。合同技术条款的内容与所引用的标准和规程、规范的规定有矛盾时,应以合同技术条款的规定或监理人指示为准;当没有相

应的可参照的国家质量标准时,由监理人组织各相关单位协商确定暂行的质量标准。 第五条河南直管项目工程质量管理是工程建设实施阶段全过程的全面质量控制。即:各参建单位在各自合同责任范围内,对工程质量的管理要贯穿于工程设计、工程施工,直至工程项目竣(交)工验收和质量保证期结束的全过程;对构成或影响工程质量的人员、工程材料及工程设备、施工机械设备、检测仪器、工程设计、施工方案、施工环境等所有因素进行全面的质量控制。 第六条当质量与工期、成本,尤其是与本企业、本单位的经济效益发生矛盾时,必须把保证工程质量放在第一。 第二章河南直管项目工程质量保证体系 第七条河南直管项目工程的质量管理,实行河南直管建管部负责,监理单位控制,设计、施工及其它参建方保证,政府监督相结合的质量保证体系(见图-1),各单位应建立内部的质量保证体系,完善组织机构,实行质量奖罚制度。

南水北调的影响

南水北调的影响 一、正面影响 1.社会意义 (1)解决北方缺水; (2)增加水资源承载能力,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 (3)使中国北方地区逐步成为水资源配置合理、水环境良好的节水、防污型社会; (4)有利于缓解水资源短缺对北方地区城市化发展的制约,促进当地城市化进程; (5)为京杭运河济宁至徐州段的全年通航保证了水源。使鲁西和苏北两个商品粮基地得到巩固和发展。 2.经济意义 (1)为北方经济发展提供保障; (2)促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3)通过改善水资源条件来促进潜在生产力,形成的经济增长; (4)扩大内需,促和谐发展,提振国内GDP。 3.生态意义 (1)改善黄淮海地区的生态环境状况; (2)改善北方当地饮水质量,有效解决北方一些地区地下水因自然原因造成的水质问题,如高氟水、苦咸水和其他含有对人体不利的有害物质的水源问题; (3)利于回补北方地下水,保护当地湿地和生物多样性; (4)改善北方因缺水而恶化的环境; (5)较大地改善北方地区的生态和环境特别是水资源条件。 二、负面影响 1、南水北调的工程自提出后就引起了社会广泛的争论,反对者主要认为南水北调工程耗资巨大,涉及大量的移民问题,调水量太少,发挥不了经济效益,调水量过多,枯水期可能会使长江的水量不足,影响长江河道的航运,长江口的咸潮加深,更有可能引发长江流域自然环境生态危机。目前在建的“三线”同时引水方案,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范围和持续时间仍可能超出了中国“专家”们的想象。 2、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后,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原有的蓄洪、发电作用出现了较大争议。三峡工程和南水北调的同时作用,可能会对长江中下游地区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包括生态和航运),尤其是在旱季和枯水期。 3、因为2010年初的中国西南大旱,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力学所总工及灾害与环境研究中心总工刘树坤对南水北调工程提出了质疑。他认为,西南这次出现百年难遇的干旱,应该对水文资料重新修订,对干旱出现频率,可能性都要重新评估。“这些评估的结果都会影响水利调度,重大水利工程何时开始做,做多大,影响程度有多大,都应重新评估”,刘说。 4、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湖北省、河南省、33万人搬迁,搬迁给移民生活带来颠簸动荡。有些移民因为得到的补偿款不足,在买下政府提供的住房之后,所剩款项只能购置一小块耕地。而安置地工作机会馈乏,有些人不得不计划背井离乡到大城市打工。 5、南水北调成本已经高于现有的海水淡化成本,目前最低的海水淡化成本约为3元,南水北调目前成本约为10元,另有报道称已经达到18元。

示范教案 问题研究南水北调怎么调

问题研究南水北调怎么调 从容说课 南水北调是我国又一项大型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可看作是西气东输工程之外的又一学习案例。 关于南水北调,有许多问题学生可以自主研究。教材选取了一个地理性比较强的研究角度,即怎么调?包括线路选择、季节选择、使用分配等问题。 课本提示了调水工程研究步骤和背景资料,使学生对工程的研究有了目标。 教学重点 搜集、选择资料,获取信息、解决现实问题和分析现实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 同“教学重点”。 教具准备 中国地形图、网络多媒体。 课时安排 1课时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对南水北调工程线路示意、南北方降水季节分配的比较、调水受水区域的水资源供需差异等资料的分析,对南水北调工程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课本提供资料的分析,培养学生读图、归纳、分析、总结等地理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通过网络的查找,培养学生收集资料、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对学生进行国情、国策教育,使学生了解我国在新的经济发展阶段所采取的经济新对策。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 南水北调工程是一项规模浩大的引水工程,它将长江富余的水资源引入缺水的华北地区。南水北调工程分东线、西线、中线三条调水线路,它各有其合理的供水目标和范围,并与四大江河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可相互补充,充分发挥对水源供水的综合优势,实现我国水资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合理配置格局,具有重大意义。 推进新课 板书: 一、南水北调的重大意义 (自主学习:按照课本P101的研究步骤进行) (教师创设情景、激发探究。出示课本图 5.17“南水北调工程线路示意”和中国地形图) 师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在工程量、调水量、水质、现有条件等方面有什么差异? (利用地图以及网络https://www.360docs.net/doc/2f8593424.html,)(分工合作,交流信息) 师 (介绍)东线工程:利用江苏省已有的南水北调工程,逐步扩大调水规模并延长输水线

南水北调对我国水资源利用的影响

南水北调对我国水资源利用的影响 “南水北调工程”,旨在缓解中国华北和西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国家战略性工程。就是把中国汉江流域丰盈的水资源抽调一部分送到华北和西北地区。我国南涝北旱,南水北调工程通过跨流域的水资源合理配置,促进南北方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分东线、中线、西线三条调水线。 东线工程位于东部,因地势低需抽水北送至华北地区。中线工程从汉水与其最大支流丹江交汇处的丹江口水库引水,自流供水给黄淮海平原大部分地区,20多座大中城市;西线工程在青藏高原上,由长江上游向黄河上游补水,西线工程没有开工建设。南水北调工程是优化水资源配置、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基础性工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投资额最大、涉及面最广的战略性工程,事关中华民族长远发展。工程建设起到了决战决胜的关键阶段。 我国是人均水资源短缺的国家,而且水资源在时间和地区分布上很不均衡。不仅北方水少,南方水多,而且汛期降雨集中,非汛期干旱少雨。长江是我国最大的河流,水资源丰富,94%以上水量的入海。而长江以北水系流域面积占全国国土面积的63.4%,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19%;广大北方地区长期干旱缺水,尤其是黄淮海地区人均水资源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2%。尽管我国年均水资源量有2.8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占有水资源量远低于世界人均占有量,己被联合国列为13个贫水国家之一。我国全年降雨主要集中在七、八、九三个月,而且分布极不均衡,南方水多、北方水少。而作为水

资源主要来源的降水,各地分布差异很大,再加之近年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降水的时空变异特征更加凸显。直接的表象就是北方持续干旱的时间延长,南方的暴雨洪水和季节性的干旱少雨同时存在,加剧了水资源危机。 南水北调工程是实现我国水资源优化配置的战略性工程,是缓解北方缺水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保障北方地区经济繁荣、社会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这不仅是民心工程,也是生态工程,更是一项政治工程。 南水北调工程作为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对解决区域性或流域性水资源危机,促进区域复合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由于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黄淮海流域出现长时间、大范围、深度的水资源短缺,在城市与农村、工业与农业、经济与生态之间形成了突出的用水竞争。严峻的水资源形势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严重的资源型缺水,二是与水密切相关的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包括缺水导致的生态环境恶化和用水不当造成的水污染。突出的区位优势和相对薄弱的水资源条件,形成了黄淮海流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矛盾。 “南水北调”的东线、中线、西线工程沟通了黄、淮、海、长江四大流域,形成了四横三纵的国家大水网,使得丰水的长江流域与缺水的黄淮海流域实现联通互补,将全国三分之一的水资源纳入了联合配置范畴。 南水北调工程的三条调水线路既有各自主要的供水目标和合理的供水范围,又是一个有机整体,可共同实现我国水资源优化配置。

南水北调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南水北调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0杏坛环科汪其同 2021 南水北调总体规划推荐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调水线路。通过三条调水线路与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四大江河的联系,构成以“四横三纵”为主体的总体布局,以利于实现我国水资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合理配置格局。 东线工程:利用江苏省已有的江水北调工程,逐步扩大调水规模并延长输水线路。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扬州抽引长江水,利用京杭大运河及与其平行的河道逐级提水北送,并连接起调蓄作用的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东平湖。出东平湖后分两路输水:一路向北,在位山附近经隧洞穿过黄河;另一路向东,通过胶东地区输水干线经济南输水到烟台、威海。 中线工程:从加坝扩容后的丹江口水库陶岔渠首闸引水,沿唐白河流域西侧过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方城垭口后,经黄淮海平原西部边缘,在郑州以西孤柏嘴处穿过黄河,继续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可基本自流到北京、天津。 西线工程:在长江上游通天河、支流雅砻江和大渡河上游筑坝建库,开凿穿过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巴颜喀拉山的输水隧洞,调长江水入黄河上游。西线工程的供水目标主要是解决涉及青、甘、宁、内蒙古、陕、晋等6省(自治区)黄河上中游地区和渭河关中平原的缺水问题。结合兴建黄河干流上的骨干水利枢纽工程,还可以向邻近黄河流域的甘肃河西走廊地区供水,必要时也可相机向黄河下游补水。 规划的东线、中线和西线到2050年调水总规模为448亿立方米,其中东线148亿立方米,中线130亿立方米,西线170亿立方米。整个工程将根据实际情况分期实施。 由于东线主干渠与各主要河流平交,沿途的淮河流域又是我国目前污染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水质问题成为东线工程最主要的环境问题,也是东线工程成败的关键问题之一。同时,由于东线输水干渠两侧部分地段的地面高程低于输水水位,将可能引起周边土壤的次生盐碱化。南四湖在水位抬高后,对湖东和湖西地区的排水会产生一定的影响,黄河以北的浪洼、大浪淀水库周边地区也可能出现沼泽化和土壤次生盐碱化。另外,对于血吸虫病的流行问题,经研究认为,调水不会形成新的螺区,血吸虫病不会随调水扩散到北方,但应采取有效预防措施。 中线工程的环境影响主要涉及丹江口水库库区、汉江中下游地区及输水和用水区。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后,库面扩大,有利于渔业发展,水库中浮游生物种类组成不会发生明显变化,但总量会显着增加,对四大家鱼和其他漂流性鱼类产卵场有较大影响,而对产粘性卵鱼类的繁殖没有明显影响;将使库区平均温度略有变化。。总干渠的修建不会改变区域的地震条件,不会引起地震问题,但在强、中膨胀土渠段易发生滑坡、坡面冲蚀和表层滑塌等问题。全线衬砌的总干渠对渗透变形、浸没和次生盐碱化的影响也将大为减少,但局部地段可能阻滞左岸地下水的排泄。调水后,地下蓄水量的适当增加,有利于改善地下水质;增加农业供水量,将改善农田灌溉水质。但值得注意的是,区域外大量调水,尽管有效地增加了可供水量,但废污水排放量也将明显增加,这些废污水若不有效处理,将对调入区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从而导致环境恶化。 西线工程的修建将对调入区带来明显有利的影响,但对调出区,特别是水源区下游带来明显不利的影响,两者形成巨大的反差。调水将改善调入区的生态环境,增加植被。另外,调出区修建水库,将淹没部分藏族寺院,需妥善处理。另外,东、中、西线的调水都将影响长江口的生态环境。据分析,在只有东线的情

南水北调对河南的影响

南水北调对河南的影响 环境与规划学院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 080260195 张军辉 南水北调总括 从五十年代提出“南水北调”的设想后,经过几十年研究,南水北调的总体布局确定为:分别从长江上、中、下游调水,以适应西北、华北各地的发展需要,即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和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南水北调工程分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建成后与长江、淮河、黄河、海河相互联接,将构成我国水资源“四横三纵、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总体格局。 中线工程可调水量按丹江口水库后期规模完建,正常蓄水位170m条件下,考虑2020年发展水平在汉江中下游适当做些补偿工程,保证调出区工农业发展、航运及环境用水后,多年平均可调出水量141.4亿m³,一般枯水年(保证率75%),可调出水量约110亿m³。供水范围主要是唐白河平原和黄淮海平原的西中部,供水区总面积约15.5万km2。因引汉水量有限,不能满足规划供水区内的需水要求,只能以供京、津、冀、豫、鄂五省市的城市生活和工业用水为主,兼顾部分地区农业及其他用水。 南水北调河南段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我省既是水源地又是受水区,是渠道最长、移民最多、占地最多、投资最大、计划用水量最大的省份。 南水北调在河南省主要有安阳段工程,新乡段,穿黄工程,南阳段工程和焦作段工程:安阳段位于京广铁路西侧,起点位于安阳县与汤阴县交界的羑河北岸,经安阳县、安阳市,终点与穿漳河建筑物起点相连接;新乡段工程渠线长度77.73公里,分为辉县段、石门河段、潞王坟试验段、新乡和卫辉段4个单元工程,各类建筑物109座,工程量9109.02万立方米,静态总投资62.46亿元。该段是我省承建的线路最长、建筑物最多、地质最复杂的工程项目;穿黄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穿越黄河的关键性工程,也是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总工期中的控制性项目。穿黄工程位于郑州市以西约30km处,总长19.30km。穿黄工程由南、北岸渠道、南岸退水建筑物、进口建筑物、穿黄隧洞、出口建筑物、北岸新老蟒河交叉工程,以及孤柏嘴控导工程等组成。穿黄隧洞长4.25km,双洞平行布置,隧洞内径7.0m,采用盾构法施工。该工程总投资31.37亿元,总工期为56个月,于2005年9月开工,计划2010年3月竣工;南阳段起于淅川县陶岔渠首,途经邓州、镇平、宛城、卧龙、方城等县(市、区),全长185公里,沿线有各类交叉建筑物270座,工程静态投资约125亿元;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焦作2段工程位于焦作市及修武县境内,渠段起点位于焦作市苏蔺西李河渠倒虹吸出口,向东北方向穿越焦作市,至修武县土高村南纸坊河渠倒虹出口与辉县段相连。 南水北调对河南的影响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缓解河南省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局面,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对实现中原崛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以下将从以上几个方面着重分析南水北调对河南的影响。 一、对河南经济的影响 1.巨大投资将拉动河南经济发展:投资拉动、需求拉动、出口拉动是推动我省经济

南水北调工程的意义和对环境的影响

南水北调工程有何重大意义? 南水北调就是一项跨流域的宏伟工程,旨在缓解北方水危机,实现南北经济齐飞,其深远意义为世人瞩目。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以解决沿线100多个城市生活与工业用水为主要供水对象,兼顾农业及其它用水,建成以后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巨大,主要体现在:第一,将较大地改善北方地区的生态与环境特别就是水资源条件,增加水资源承载能力,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促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对于扩大内需,保持全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实现全国范围内的结构升级与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第二,通过改善水资源条件来促进潜在生产力形成现实的经济增长,通过建立南水北调工程新型的运行机制,促进受水地区加大节水、治污的力度,逐步改善黄淮海地区的生态环境状况,使我国北方地区逐步成为水资源配置合理、水环境良好的节水、防污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三,能有效解决北方一些地区地下水因自然原因造成的水质问题,如高氟水、苦咸水与其她含有对人体不利的有害物质的水源问题,改善当地饮水的质量。 第四,有利于缓解水资源短缺对北方地区城市化发展的制约,促进当地城市化进程。 跨流域调水工程就是人类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自然,改变人类生存环境,保护 生态平衡与促进经济发展的伟大壮举。南水北调工程的兴建对华北的经济环境、生态环境以及社会环境都将带来巨大的改善,并带动全国经济与社会的持续发展与稳定。 南水北调工程的环境影响 南水北调工程规模巨大,社会、经济、环境效益显著。有利影响主要在供水区,不利影响主要在水源区。长江多年平均径流量9513亿m3,调出水量占4~5%,从长江总体来讲,调水的影响很小。但从局部来瞧,调水对调出点区有一定的影响,需要采取措施,减少其影响。 东线调水的影响 1、东线工程规划调水总规模为800~1000m3/s,年调水量150亿m3左右,分别占长江年均流量与径流量的3、0%与1、5%,比重都很小,对引水口以下长江的水位、河道冲淤变化与长江口的拦门沙,不会有大的影响,遇长江枯水,可通过调度管理予以减免。如果东、中、西三线全部实施后,枯水期长江口感潮河段将有所增长,应采取相应措施,减少影响。 2、废黄河以北地区,存在局部地区土壤次生盐碱化,只要采取渠道防渗与灌区排水等措施,可以减免其不利影响。 3、根据试验与江水北调的实践,钉螺分布最北不超过江苏宝应县境(北纬33°15′),调水不会形成新钉螺区。

南水北调

南水北调 基本简介 自1952年10月30日毛泽东主席提出“南方水多,北方水少, 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的设想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 的领导的关怀下,广大科技工作者做了大量的野外勘查和测量,在分析比较50多种方案的基础上,形成了南水北调东线、中线和西线调水的基本方案,并获得了一大批富有价值的成果。 南水北调总体规划推荐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调水线路。通过三条调水线路与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四大江河的联系,构成以“四横三纵”为主体的总体布局,以利于实现中国水资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合理配置格局。西线工程截至目前,还没有开工建设。规划的东线、中线和西线到2050年调水总规模为448亿立方米,其中东线148亿立方米,中线130亿立方米,西线170亿立方米。整个工程将 根据实际情况分期实施,供水面积145万平方公里,受益人口 4.38 亿人。 线路介绍 1、东线工程 利用江苏省已有的江水北调工程,逐步扩大调水规模并延长输水线路。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扬州抽引长江水,利用京杭大运河及与其平行的河道逐级提水北送,并连接起调蓄作用的洪泽湖、骆马湖、南 四湖、东平湖。出东平湖后分两路输水:一路向北,在位山附近经隧洞穿过黄河;另一路向东,通过胶东地区输水干线经济南输水到烟台、威海。东线工程开工最早。 2、中线工程 从丹江口大坝加高后扩容的汉江丹江口水库调水,经陶岔渠首闸河南淅川县九重镇),沿豫西南唐白河流域西侧过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

水岭方城垭口后,经黄淮海平原西部边缘,在郑州以西孤柏嘴处穿过黄河,继续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可基本自流到终点北京。 中线工程主要向河南、河北、天津、北京4省市沿线的20 余座城市供水。中 线工程已于2003年12月30日开工,计划2013年年底前完成主体工程,2014 年汛期后全线通水。 3、西线工程 在长江上游通天河、支流雅砻江和大渡河上游筑坝建库,开凿穿过长江 与黄河的分水岭巴颜喀拉山的输水隧洞,调长江水入黄河上游。西线工程的供水目标主要是解决涉及青、甘、宁、内蒙古、陕、晋等 6 省(自治区)黄河上中游地区和渭河关中平原的缺水问题。结合兴建黄河干流上的骨干水利枢纽工程,还可以向邻近黄河流域的甘肃河西走廊地区供水,必要时也可及时向黄河下游补水。截至目前,还没有开工建设。 世界纪录 世界最大水利工程,南水北调涉及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 流域和十余省,牵涉水量和距离均为世界最大水利工程。 世界上最大泵站群,东线一期工程长1467 公里,全线共设立34 泵站,总机流量4447.6 立方米/ 秒。 世界首次大输水隧道近距穿越地铁下,北京西四环暗河工程从下方仅 3.67 米穿越营运中的北京市五棵松地铁站。 世界上最大穿河输水隧道,中线穿黄工程,长4 公里多的两层衬砌水隧道穿越黄河激流。 世界最深的调水竖井,中线穿黄工程将长江水穿越黄河的抽水竖井深 76.6 米。 世界最大水坝升级,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可相应增加库容116 亿立方 米。 积极意义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河南段)两侧水源保护区划定方案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河南段) 两侧水源保护区划定方案 省南水北调 省环保厅 省水利厅 省国土资源厅 (二〇一〇年六月二十五日) 为切实加强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河南段)两侧水源保护,保障用水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对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商请对水污染防治法中饮用水水源保护有关规定进行法律解释的函的意见》(法工办发〔2008〕112号)、国务院南水北调办等部门《关于划定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两侧水源保护区工作的通知》(国调办环移〔2006〕134号)等法律、法规和文件规定,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水源保护区涉及行政区划范围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在我省境内全长731公里,水源保护区范围涉及8个省辖市、35个县(市、区)(详见附件1)。 二、水源保护区范围划定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水源保护区划定坚持预防为主、安全第一、因地制宜、科学合理的原则,主要技术依据是国调办环移〔2006〕134号文件。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在我省境内的工程类型分为明渠和非明渠。按照国调办环移〔2006〕134号文件规定,总干渠两侧水源保护区分为一级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 (一)非明渠段(隧洞、渡槽、暗渠等)。一级保护区范围自建筑物外边线(防护栏网)向两侧各外延50米;二级水源保护区范围自一级保护区边线向两侧各外延150米。 (二)明渠段。根据地下水位与总干渠渠底高程的关系及地下水内排、外排等情况,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设计地下水位低于渠底。一级保护区范围自渠道管理范围边线(防护栏网)向两侧各外延50米;二级保护区范围自一级保护区边线向两侧外延1000米。 2、设计地下水位高于渠底地下水外排段。一级保护区范围自渠道管理范围边线(防护栏网)向两侧外延100米;二级保护区范围自渠道管理范围边线(防护栏网)向左、右侧分别外延2000米、1500米。 3、设计地下水位高于渠底地下水内排段。一级保护区范围自渠道管理范围边线(防护栏网)向两侧外延200米;二级保

南水北调工程的意义和对环境的影响

南水北调工程有何重大意义 南水北调是一项跨流域的宏伟工程,旨在缓解北方水危机,实现南北经济齐飞,其深远意义为世人瞩目。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以解决沿线100多个城市生活和工业用水为主要供水对象,兼顾农业及其它用水,建成以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巨大,主要体现在:第一,将较大地改善北方地区的生态和环境特别是水资源条件,增加水资源承载能力,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促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对于扩大内需,保持全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实现全国范围内的结构升级和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第二,通过改善水资源条件来促进潜在生产力形成现实的经济增长,通过建立南水北调工程新型的运行机制,促进受水地区加大节水、治污的力度,逐步改善黄淮海地区的生态环境状况,使我国北方地区逐步成为水资源配置合理、水环境良好的节水、防污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三,能有效解决北方一些地区地下水因自然原因造成的水质问题,如高氟水、苦咸水和其他含有对人体不利的有害物质的水源问题,改善当地饮水的质量。 第四,有利于缓解水资源短缺对北方地区城市化发展的制约,促进当地城市化进程。 跨流域调水工程是人类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自然,改变人类生存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和促进经济发展的伟大壮举。南水北调工程的兴建对华北的经济环境、生态环境以及社会环境都将带来巨大的改善,并带动全国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与稳定。 南水北调工程的环境影响 南水北调工程规模巨大,社会、经济、环境效益显着。有利影响主要在供水区,不利影响主要在水源区。长江多年平均径流量9513亿m3,调出水量占4~5%,从长江总体来讲,调水的影响很小。但从局部来看,调水对调出点区有一定的影响,需要采取措施,减少其影响。 东线调水的影响 1、东线工程规划调水总规模为800~1000m3/s,年调水量150亿m3左右,分别占长江年均流量和径流量的%和%,比重都很小,对引水口以下长江的水位、河道冲淤变化和长江口的拦门沙,不会有大的影响,遇长江枯水,可通过调度管理予以减免。如果东、中、西三线全部实施后,枯水期长江口感潮河段将有所增长,应采取相应措施,减少影响。 2、废黄河以北地区,存在局部地区土壤次生盐碱化,只要采取渠道防渗和灌区排水等措施,可以减免其不利影响。 3、根据试验和江水北调的实践,钉螺分布最北不超过江苏宝应县境(北纬33°15′),调水不会形成新钉螺区。

河南省南水北调配套工程供用水和设施保护管理办法(2016)

河南省南水北调配套工程供用水和设施保护管理办法(2016) 《河南省南水北调配套工程供用水和设施保护管理办法》已经2016年9月22日省政府第102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6年12月1日起施行。 省长陈润儿 2016年10月11日 河南省南水北调配套工程供用水和设施保护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南水北调配套工程供用水和设施保护管理,充分发挥南水北调配套工程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根据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供用水管理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南水北调配套工程的水量调度、用水管理和工程设施保护,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南水北调配套工程指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省段分水口门以下,输送、配置、调度南水北调分配水量的供水工程。 第三条南水北调配套工程供用水和设施保护管理应当坚持统筹兼顾、科学调度、权责明晰、严格保护的原则,确保调度合理、水质合格、用水节约、设施安全。 第四条省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南水北调配套工程的水量调度、运行管理工作,并对南水北调配套工程供用水和设施保护工作进行监督、指导。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南水北调配套工程的水污染防治工作。省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南水北调配套工程供用水和设施保护管理的有关工作。 第五条南水北调配套工程沿线区域、受水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具体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南水北调配套工程供用水及设施保护管理的有关工作。 第六条南水北调配套工程管理单位具体负责南水北调配套工程的运行、设施保护以及与中线工程管理单位的对接工作。 南水北调配套工程管理单位可以接受水行政主管部门的委托开展配套工程管理的有关行政执法工作。 第二章水量调度 第七条南水北调配套工程水量调度遵循节水为先、适度从紧的原则,统筹当地水与外调水,统筹可调水量、输水能力与用水需求,保障城镇用水,兼顾生态用水。 第八条省南水北调工程水量分配方案由省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配套工程管理单位根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