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对河南的影响

合集下载

探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河南段水环境的影响

探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河南段水环境的影响

探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河南段水环境的影响摘要:南水北调工程中线干线工程具有线路长、作业点多、涉及范围广等特点,中线干线工程实施过程中对中原地区地表水和地下水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工程建设不但影响了河南段的地下水位,同时影响了众多河南段河道、渠道、田野灌溉等方面。

本文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背景开始着手,对中线河南段特征及施工情况进行了论述,明确指出南水北调工程对河南段水环境的影响,并针对影响提出一系列相关工程施工建议。

关键词:南水北调工程中线干线水环境影响河南段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建设改善了华北地带严重的水资源紧缺问题,众所周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一项巨大工程,它几乎纵横跨越黄河、长江、淮河、海河四个广泛水域,因此南水北调工程中线干线工程的实施是对自然环境的一种可行性改造。

正因为是对自然环境进行改造,因此面临着不可避免的协调问题。

水利工程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河流串流、地下水位变动、渠道对地下水的阻碍等多方面,同时,导致了部分土壤盐渍化的不良现象。

自南水北调工程施工以来,相关研究学者关于工程于水环境的影响研究很少,河南段属于中线工程一个重要连接线路,能够依据河南段本身特点研究工程对水环境所造成的影响,对整个水利工程运行具有重大意义。

一、南水北调中线河南段特征及施工情况概述1、南水北调河南段施工状况南水北调工程施工总干渠共流经贯穿了河南地段八个市,二十一个县。

南水北调中线河南段占地共三十五点五万亩,因工程实施拆迁五点五万人口。

河南段每年水利工程调水量为九十五亿吨,其中分配用水量则为三十七点六九亿吨。

按照南水北调工程计划,河南省内供水城镇四十三座。

南水北调河南段总干线全长七百一十三千米,其中有四百六十一条河南境内大小河流穿插在工程总干线中。

从华北地区土地情况来看,水利工程中线干线沿线的实施有所困难,主要面临着湿陷性黄土的存在、膨胀土存在等,2006年安阳段是南水北调中线河南段的首要开工线段,预计在今年完成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任务。

河南南水北调工作总结

河南南水北调工作总结

河南南水北调工作总结
河南南水北调工程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项水利工程,旨在解决华北地区严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作为河南省的重要组成部分,河南南水北调工程在经过多年的建设和运营后,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为河南省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善。

首先,河南南水北调工程为河南省解决了水资源短缺问题。

河南省地处中国中部,地势高低起伏,水资源相对匮乏。

而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为河南省输送了大量的长江水资源,有效地解决了河南省的水资源短缺问题,保障了人民的生活用水和农业灌溉需求。

其次,河南南水北调工程为河南省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水资源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而河南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为河南省提供了充足的水资源保障,为工业生产、农业发展和城市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支持,推动了河南省经济的快速增长。

此外,河南南水北调工程还为生态环境的改善做出了重要贡献。

长期以来,由于水资源短缺和过度开采,河南省的生态环境遭受了严重破坏。

而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为河南省的生态环境提供了新的保障,改善了水资源的供给状况,促进了生态环境的恢复和保护。

总的来说,河南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和运营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为河南省的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和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改善。

然而,我们也要认识到,河南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和运营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需要我们不断努力和改进。

相信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河南南水北调工程一定会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为河南省的发展和人民的幸福作出更大的贡献。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河南经济的影响及对策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河南经济的影响及对策
缺水量 将达 7 0亿 m 一15亿 m ;河南 是 我 国重 要 0 的商 品粮生产 基地 ,南 水北调 中线 工程 每年可 为河
之水送往华中、华北地区,年可调水 10 m 。 5 亿
2 .南水 北调 中线 工程 河南段
南 水北调 中线工 程河南 段南 起南 水北 调 中线工 程 源头—— 丹 江 口水库 陶岔 取 水 口 ,北 至 安 阳市 , 干渠 全 长 75 m,全线 采用 干渠方 式 自流输 水 , 自 3k
吴 慧娟
[ 上海浦 东发展银行郑州分行

运营管理部,河南 郑州 4 00 ] 502
要 :南水北调 中线工程是缓 解我 国华北地 区水 资源严重 短缺和 生态环境 恶化 状况 ,促进 水资 源在 全 国
优化配置的一项大型调水工程。河 南省既是 南水 北调 中线 工程 的水 源地 又是 受 水 区,是 渠道 最 长、投 资最 大、 计划用水量最 多的省份 ,同时还是移 民最 多, 占地 最大 的省份 ,产业发展 受生态保护 的约束。 河南必须转 变产
业 发展 方 式 , 大 力发 展 生 态农 业 、 生 态林 业 、生 态工 业 、生 态旅 游 业 ,发展 循 环 经 济 。
关键词 :南水北调 中线工程 ;河 南经济 ;生 态经济
中图分类号 :F6 . 0 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 编号 :10 3 2 (0 8 0 0 6 一o 0 8— 9 8 20 )6— o 1 3
会 、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2 有利于推进河南省城 市化进程 .

中线工程总干渠交叉的大小河流有 40 0 余条 ,流域
收 稿 日期 :20 0 8—1 0—1 4
作者简介:吴慧娟 (90一 ,女,河南郏县人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郑州分行会计师 、经济师。 17 )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对河南省经济的促进作用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对河南省经济的促进作用

在 为建材 企业创 造 巨大 利润 的同时 , 还 对 电力供 应 、 交通运输 、 工 收 、 保证 农村 社会稳 定 的重要措 施 。 程 机械 等行 业有 着显 著促 进作用 。同时 南水 北调 工程税 收对 河 三、 南水北 调中线工 程促进 了河 南省 经济 结构的调 整和 经济
南水 北调 主体 工程静 态 总投 资 1 3 6 7亿元 , 其 中河 南境 内静态投 提供 水资源 保 障, 增强 抵御干 旱灾 害的 能力 , 对 促进 沿线缺 水地 资6 7 0 亿元 , 考 虑到 由于 国家政策调 整 、 物 价上 涨、 及投 资结构 的 区农 业持续 稳 定、 高产 、 健康 发展 , 保障 粮食 安全有 着 重要意 义 。 改变 等因素 , 动态投 资将 超千亿元 , 每年在 河南 省投 资强度近 2 0 0 同 时, 农 业 的发展 也带 动 了原粮加 工转化 产业 的发 展 , 拉长 农业 亿元。 据 初步估 算 , 河 南省 总干渠 工程 需水泥 5 7 2万吨 、 钢材 8 1 . 4 万吨、 木材 8 . 2 万立方 米 、 油料 7 O 万吨 、 沙 石料 2 6 7 8 万立方米 , 产 业链条 , 由农 产品 的粗加 工到 附加值 高 的精深加 工 , 实现 转化 增值, 有效 地解 决 了缺 水地 区农村 经济 发展 滞后 , 是 确保 农 民增
地 最 多、 投 资最 大、 文物 点最 多、 移 民征迁 任务 最 重、 计划 用水 量 省水 利厅 的资料 , 全省 水资源 总量 只有 4 0 5 亿 立方米 , 人均 占有 最 大 的省份 。南 水北 调 中线工 程对 缓解 河南 省水 资源严 重短 缺 量 不足 4 2 0 立 方米 , 亩 均 占有 量不 足 3 3 0立方 米 , 分别 为全 国平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河南产业布局与发展的影响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河南产业布局与发展的影响
具 有 重要 的现实意 义 。

少 , 资源 短 缺 , 水 时 空 分 布 不 均 , 旱 灾 害 频 水 降 水 繁 , 些基 本 国情 决 定 了灌 溉 排 水 对 于 我 国农 业 这
生 产 的特殊 意义 。“ 有收 无 收在 于水 , 多收 少收 在
于肥 ” 对水 与农业 关 系最 简要 、 形 象和 最真 实 是 最 的描述 。 目前 , 区 以 占全 国 4 % 的耕 地 生 产 了 灌 5 全 国 7 % 的粮食 、0 的商 品粮 、0 以上 的经 济 0 8% 9% 作 物 , 一 步说 明 了灌 溉排 水 在 我 国农 业 生 产 中 进
上 还 处 于较 低 的水 平 , 与农 业 和 农 村 经 济发 展 很
不适 应 。 ( ) 二 工程 沿线 河 南段农 业 布局 的现 状 与 问题
第二 , 区域 间联 系 不 紧 密 。和 全 国 的农 业 布 局一样 , 由于 旧体制 的阻 碍 , 线 城 区之 间 的物质 沿
自 19 9 9年始 , 河南 境 内的 工程 沿 线 城 市共 进
省 份 。 因此 , 工程对 河 南三 大产 业的布 局 与发展 具有 重要 影 响 。一 方 面 , 以解 决工程 沿线 产业 布局 与 可
发 展 的水资 源短 缺瓶 颈 ; 另一方 面也会 有一 些不利影 响 , 比如 工程 占地 、 汰某 些产 业等 。河 南应扬 长避 淘
每, 优化 工程 沿线 的产业布局 与发展 。
占有举 足轻重 的 地位 。河 南省 农业 用 水 约 占全 省

工程建设 对河 南农业 布局及 发展 的影 响
农 业布 局是 指 农 业 生产 的 地 域 分 布 , 称 农 又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对河南省经济的促进作用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对河南省经济的促进作用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对河南省经济的促进作用作者:高文君来源:《法制与社会》2013年第09期摘要南水北调工程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是优化我国水资源配置的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其中中线工程从丹江口水库河南省淅川县陶岔渠首引水,至北京团城湖,输水总干渠全长1277公里,在河南省境内731公里。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投资巨大,极大地促进了河南省的经济发展。

尤其是对河南省的工业、农业、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等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对于河南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助推中原经济区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资源中原经济区作者简介:高文君,河南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管理局经济与财务处会计师、经济师。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3)03-215-02南水北调工程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是优化我国水资源配置的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总体规划有东线、中线、西线三条调水线路,其中中线工程从丹江口水库河南省淅川县陶岔渠首引水,至北京团城湖,输水总干渠全长1277公里,在河南省境内731公里。

河南省既是水源地又是受水区,是渠道最长、占地最多、投资最大、文物点最多、移民征迁任务最重、计划用水量最大的省份。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缓解河南省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局面,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助推中原经济区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方面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巨大投资有力地拉动了河南省经济增长中线工程河南段2006年9月正式开工,计划2013年底主体工程完工,2014年汛后通水。

按照2004年三季度物价水平计算,南水北调主体工程静态总投资1367亿元,其中河南境内静态投资670亿元,考虑到由于国家政策调整、物价上涨、及投资结构的改变等因素,动态投资将超千亿元,每年在河南省投资强度近200亿元。

南水北调对经济的影响的活动计划

南水北调对经济的影响的活动计划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南水北调对经济的影响的活动计划篇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河南经济发展的影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河南省经济发展的影响TheImpactofThemiddleRouteofsouth-to-northwaterTrans ferprojectontheecono micdevelopmentofhenanprovince摘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通过跨流域调水以解决我国北方水资源短缺的特大型基础设施,将通过水资源的空间转移促进受水区经济社会发展。

中线工程的实施将对作为主要水源地和受水区的河南省带来积极和消极的影响,对河南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Abstract:themiddlerouteofsouth-to-northwatertransferprojectisthroughtheinter-basinwatertransferinorder tosolvetheshortageofwaterresourcesinnorthchinasuper largeinfrastructure,willpromotelocaleconomicandsoci aldevelopmentbythespaceofwatertransfer.Theimplement ationofthemiddleroutewillbeasthemainwatersourceandt hepositiveandnegativeimpactofhenanprovince,tappingt hehenanecologicalconstructionandeconomicdevelopment isbothanopportunityandchallenge.关键词:南水北调中线;河南省;经济发展。

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概况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长江最大支流汉江中上游的丹江口水库东岸岸边引水,经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南阳方城垭口,沿唐白河流域和黄淮海平原西部边缘开挖渠道,在河南荥阳市王村通过隧道穿过黄河,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自流到北京颐和园的团城湖。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渠段水石流地质灾害影响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渠段水石流地质灾害影响
1 1 自然 气象 条件 . 河南渠 段 黄河 以北 地 区 , 暖温 带 大 陆性 季 风气 属
间歇 性洪 水堆 积形 成 的洪 积扇 彼此 相 连或 叠 加 而成 带 状 倾斜 平 原 , 面标高 8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0~15m, 壁 北及 北 东 山麓 7 薄
地 带有 规模 较 小 的洪 积锥 群 , 洪 积 物 沿 锥 问 低 凹 处 新
1 3 地 质概 况 .
七月份最热 , 最高气温 4. C。一 月 份最 冷 , 低气 温 4 1o 最

2. 。多 年平均气 温 l. 13℃ 32℃ ~l. 45℃。冻土深 度
02~ . 降水多集 中在 789三个月 , 占年 降水 量 . 04m; 、、 约
的 6 % ~ 0 。多年平均 降水 量 5 0— 6 . l, 际 0 7% 5 6 6 8mt 年 l
组 成物 质 由上 往 下 , 由粗 渐 细 , 部 以砾 石 为 主 上 ( 洪积 锥 的 顶 部 为漂 石 及 块 石 ) 往 下 过 渡 为 砂 砾 石 , ,
为泥 ( ) 流形 成 的物质 基 础 。 水 石
和年 内降水量不均 , 出现 旱涝不均 现象 。 易 各 河流 均 为海 河水 系卫 河 支 流 , 流 流 量 因受 降 河
作者简介 :张志敏 (9 2 ,男 ,高级工程师 。E— a : nl @16 cr 17 一) m i h s c 2 .o l k n
l6 7
资 源环 境 与 工程
为河北 平原地 震带 , 西部 为 山西地震 带 , 线位 于 两地 渠 震带 的交界 处 。河 北平 原地震 带地 震 频度 和强 度 均较
第2 2卷 增刊
20 年 1 08 0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水北调对河南的影响环境与规划学院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080260195 张军辉南水北调总括从五十年代提出“南水北调”的设想后,经过几十年研究,南水北调的总体布局确定为:分别从长江上、中、下游调水,以适应西北、华北各地的发展需要,即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和南水北调东线工程。

南水北调工程分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

建成后与长江、淮河、黄河、海河相互联接,将构成我国水资源“四横三纵、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总体格局。

中线工程可调水量按丹江口水库后期规模完建,正常蓄水位170m条件下,考虑2020年发展水平在汉江中下游适当做些补偿工程,保证调出区工农业发展、航运及环境用水后,多年平均可调出水量141.4亿m³,一般枯水年(保证率75%),可调出水量约110亿m³。

供水范围主要是唐白河平原和黄淮海平原的西中部,供水区总面积约15.5万km2。

因引汉水量有限,不能满足规划供水区内的需水要求,只能以供京、津、冀、豫、鄂五省市的城市生活和工业用水为主,兼顾部分地区农业及其他用水。

南水北调河南段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我省既是水源地又是受水区,是渠道最长、移民最多、占地最多、投资最大、计划用水量最大的省份。

南水北调在河南省主要有安阳段工程,新乡段,穿黄工程,南阳段工程和焦作段工程:安阳段位于京广铁路西侧,起点位于安阳县与汤阴县交界的羑河北岸,经安阳县、安阳市,终点与穿漳河建筑物起点相连接;新乡段工程渠线长度77.73公里,分为辉县段、石门河段、潞王坟试验段、新乡和卫辉段4个单元工程,各类建筑物109座,工程量9109.02万立方米,静态总投资62.46亿元。

该段是我省承建的线路最长、建筑物最多、地质最复杂的工程项目;穿黄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穿越黄河的关键性工程,也是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总工期中的控制性项目。

穿黄工程位于郑州市以西约30km处,总长19.30km。

穿黄工程由南、北岸渠道、南岸退水建筑物、进口建筑物、穿黄隧洞、出口建筑物、北岸新老蟒河交叉工程,以及孤柏嘴控导工程等组成。

穿黄隧洞长4.25km,双洞平行布置,隧洞内径7.0m,采用盾构法施工。

该工程总投资31.37亿元,总工期为56个月,于2005年9月开工,计划2010年3月竣工;南阳段起于淅川县陶岔渠首,途经邓州、镇平、宛城、卧龙、方城等县(市、区),全长185公里,沿线有各类交叉建筑物270座,工程静态投资约125亿元;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焦作2段工程位于焦作市及修武县境内,渠段起点位于焦作市苏蔺西李河渠倒虹吸出口,向东北方向穿越焦作市,至修武县土高村南纸坊河渠倒虹出口与辉县段相连。

南水北调对河南的影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缓解河南省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局面,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对实现中原崛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以下将从以上几个方面着重分析南水北调对河南的影响。

一、对河南经济的影响1.巨大投资将拉动河南经济发展:投资拉动、需求拉动、出口拉动是推动我省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已为近几年河南省经济快速发展的事实所证明。

按照《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总报告》,中线主体工程按照2004年三季度物价水平计算,总投资1367亿元,在我省境内投资约670亿元。

巨额投资将直接拉动我省经济大幅增长。

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对建材市场影响巨大。

初步估算,我省总干渠工程需水泥572万吨、钢材81.4万吨、木材8.2万立方米、油料70万吨、沙石料2678万立方米,不但可为建材企业创造巨大的利润,同时还可以给建筑业提供大量的商业机会和发展空间,促进建材业和建筑业的发展。

二是按每5万元~10万元投资创造一个就业机会估算,中线工程在建设期每年将增加10万~20万个就业机会。

四是对电力供应、建筑器材、交通运输等有显著促进作用,并进一步刺激相关产业和关联产品的发展。

按照投资对经济拉动乘数原理,其间接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将更加可观。

2.工程建设带动大批剩余劳动力转移:南水北调工程除了在建设期每年将为我省增加10万个就业机会外,在工程完成以后,吸纳就业的因素也不断增加。

如具有开发价值的土地和矿产资源的开发将吸纳一部分劳动力就业;因水资源供给增加而能够扩大生产规模的产业及成长起来的新兴产业将吸纳一部分劳动力就业等。

另外,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后,某些产业项目和受水区域将会迅速开发建设,区域经济格局将会发生一定变化,从而使这些区域和产业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会吸引大量劳动力和科技人才向这些区域和产业迁移,有利于改善就业结构。

3.打造我省新兴旅游经济带: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在我省境内共涉及各类文物点330处,其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0处,市县级61处,根据有关规划,若按6%的比例发掘,计需挖掘总面积约85万平方米。

丹江口库区中线总干渠区域文物古迹众多、文化遗存等级较高、文化内涵深厚、年代跨度较长,可谓一部珍贵、生动的“中原文明编年史”。

从南至北,有库区的楚都文化、南阳的汉文化、许昌的曹魏文化、郑州的商周文化、焦作的东汉文化、安阳的殷商文化等团组。

文物发掘工作完成后,将在渠首规划建设库区文物博物馆,在郑州规划建设总干渠文物博物馆,以展示我省文物保护工作成果。

加上我省沿线已有的自然历史景观,在沿线建设主题明确、以点串线的文化长廊,进而形成文化旅游线路。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建成并投入使用,不仅使中原腹地增加了一条绿色长廊、清水走廊,而且有利于打造并形成以南水北调为纽带南北方向的黄金旅游线路。

如库区渠首游,可以自然生态游为主题,吸引饮水思源的京津及华北游客前来观光。

又如干渠沿线游,将把南阳景区、石人山景区、少林及黄河景区、焦作景区、安阳景区等组团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形成南北方向的旅游线路。

以南水北调为主线的南北方向的黄金旅游线路的建设,若与已有的黄河旅游带相结合,将在我省形成大“十”字交叉的黄金旅游架构,从而极大地推动我省旅游产业的发展。

二、南水北调对河南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1.南水北调工程的兴建,为我省缺水地区丰富的土地、矿产资源的开发建立了基础,可促进当地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

2.由于用水状况改善,我省缺水地区投资环境也将得到改善,这将吸引大批国外资金投入到本地区的原材料、能源和重化工等项目上来,逐步形成产业发展优势。

3.南水北调有利于弱化甚至消除我省缺水地区二元产业结构,逐步实现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并通过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实现本地区稳定、持续的经济增长。

南水北调工程在我省的主要受益区,是农业受旱面积最集中的区域,兴建南水北调工程,将南方地区丰富的水资源引到北方缺水地区,将有效地解决非农产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的争水矛盾,在缓解城市供水矛盾的同时也会缓解农村的干旱问题,这将极大改善受水区农业生产条件,增强抗御干旱灾害的能力,对促进沿线缺水地区农业稳定、高产、健康发展,保障我省粮食安全有着重要意义。

同时,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将会增加农民收入。

因此,南水北调工程也是解决缺水地区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城乡差距拉大的重要措施。

三、南水北调将解决沿线42座城市缺水问题南水北调工程受水区是我省城市集中、人口密集的经济发达地区,也是水资源严重紧缺地区。

根据《河南省南水北调城市水资源规划》,我省受水区城市到2010年仍缺水29.7亿立方米,到2030年缺水量将达到49.7亿立方米。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成后,分配河南省用水计划37.69亿立方米,这将极大地解决河南省水资源的需求矛盾。

尤其是在受水区范围内,南水北调水占受水区城市供水的一半以上,水资源条件将发生质的变化。

我省正在全力推进城市化进程和实施中原城市群发展战略。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纵贯全省南北,受水城市包括南阳、平顶山、漯河、周口、许昌、郑州、焦作、新乡、鹤壁、濮阳、安阳11个省辖市市区和32个县级市市区及县城。

据1999年统计资料显示,受水区市区面积5787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人口814万人,用水人口940万人,工业总产值1333亿元,是我省城市集中、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地区。

这些城市的经济建设在全省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主导地位。

沿线城市化进程对中原城市群崛起意义重大。

1.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实施后,能够使受水区的城市有相对充足可靠的水源,使各城市在进行建设时能有更多的选择余地和空间。

2.受水城市将不再谋求超采地下水,工业、居民生活和城市环境用水将不允许使用中深层地下水,城市建设发展环境也会得到极大改善。

3.调水工程将促进受水区经济发展,从而加速农村人口向附近小城市和城镇转移。

4.调水工程的建设,将形成以工程为纽带的新兴城镇。

四、南水北调有利于加快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据统计,库区7.4万老移民现有人均耕地为0.87亩,其中1.2万人人均耕地不足0.5亩,0.7万人人均耕地不足0.3亩,年人均纯收入仅有920多元。

库区移民外迁安置后,其生产生活条件将得到较大改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人均耕地增加。

移民安置标准为:人均水浇地1.05亩,人均旱地1.4亩,不但人均土地数量有所增加,而且安置区土地质量和耕地条件也优于库区。

2.住房条件改善。

库区移民现人均住房面积只有23.2平方米,且多为土木结构。

安置后标准住房面积为人均28平方米,且为砖混或砖木结构,移民的住房数量和质量均有提高。

3.生活环境改善。

与库区相比移民安置区是经济相对发达、交通条件较好且距城市或县城更近,教育、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更好。

4.后期扶持政策。

为了让移民能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国家计划按每人每年600元再扶持20年,将有力促进移民安置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同时,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规划报告》,为安置库区移民,将新建居民点707个。

精心规划的居民点,生活、生产、交通、供电、灌溉、排水、教育、卫生、贸易、娱乐等功能齐全,布局合理,整齐美观,建成后将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

移民新村的建成,对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五、有效解决沿线地区生态环境问题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坚持“三先三后”的建设方针,国家和各级政府将会加大对水源地和沿线区域的环境治理和环境投资力度,这将会使我省的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1.改善水源地生态环境。

中线工程水源地共涉及我省南阳、洛阳、三门峡三市的淅川、西峡、内乡、邓州、卢氏、栾川六县,流域总面积为7815平方公里,流域内人口136.7万人,其中,县城2座,乡镇15个,水土流失面积4143平方公里。

作为饮用水源地,国家对水质保护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专门编制了《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护规划》并已经国务院批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