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临清地热田地热地质特征
山东省地热

山东省地热(温泉)分布规律发布时间2015-10-05 16:55 来源:未知作者:网站管理员点击:<31次1、山东省地形地貌特征山东省位于我国东部沿海,黄河下游,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本省包括半岛和内陆两部分。
山东半岛突出于渤海与黄海之中,同辽东半岛遥相对峙;内陆部分自北而南与河北、河南、安徽、江苏四省接壤。
全境南北最长400多公里,东西最宽700多公里,总面积153300多平方公里。
本省中部山地突起,西南、西北低洼平坦,东部缓丘起伏,形成以山地丘陵为骨架、平原盆地交错环列其间的地形大势。
泰山雄踞中部,主峰海拔1532m,为全省最高点,三角洲地区海拔2~10m,为全省内陆最低处。
按地形的空间分布特征,本省可分为鲁中南山地丘陵区、胶东丘陵区、鲁西南-鲁西北平原区及现代黄河三角洲等。
2、山东省区域构造概况山东省地处华北板块东南缘,其东部沿海位于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的结合部位上,地壳演化历程复杂,造就了较为复杂的山东地质构造格架。
尤其是中、新生代以来,山东表现为剧烈的断块运动和大陆裂谷伸展作用,并伴随强烈的岩浆活动,因此,具有大陆边缘活动带的构造特征。
区域分划性断裂带——沂沭断裂带长期强烈活动及其派生或伴生的构造,奠定了山东特有的构造格局。
以该断裂带为界,山东东西部表现出不同的地质构造面貌。
山东区块无论是西部还是东部,均处于同一个一级大地构造单元内,即华北板块内。
自西而东划分为华北坳陷、鲁西地块、胶北地块、胶南造山带。
齐河-广饶断裂带及聊城-兰考断裂带为华北坳陷与鲁西地块的分界断裂;沂沭断裂带东部的断裂为鲁西地块与胶北地块、胶南造山带的分界断裂;郝官庄断裂及牟平-即墨断裂带为胶北地块与胶南造山带的分界断裂。
3、山东省地热温泉分布概况(已探明的)从地热地质背景来看,山东省位于太平洋地热带的太平洋西岸高热流带,该带是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碰撞结合带,又是华北坳陷与鲁中隆起的结合部,构造极为发育,为地热形成及导热、储热提供了良好的通道和场所。
地热地质特征及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研究

地热地质特征及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研究地热是指地球内部的热能。
地热资源主要分布在地球内部的热核、地幔和岩石之间的地壳上。
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及研究已经成为现代社会能源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地热地质特征、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地热资源的研究等方面进行论述。
地热地质特征主要表现为地温的分布和地壳中岩石的热导率。
地温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地球表面的温度主要受太阳辐射热的影响,而地面以下的温度则主要受地球内部的热能的影响。
热导率是岩石导热性能的一个重要参数,它与岩石的类型、结构以及含水量等因素有关。
常见的地热地质特征主要有热储层、热水透镜、火山活动区和热流异常区等。
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主要有浅层地热能利用和深层地热能利用两种形式。
浅层地热能利用主要是指利用地下几百米范围内的地热资源,利用地下水进行热泵供暖、直接利用地热水供暖等。
深层地热能利用是指利用地壳深处几千米到几万米范围内的地热资源,通过钻探开采地热能进行发电、供热等。
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可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同时也可以改善人民的生活条件。
地热资源的研究主要包括地热勘探、地热开发与利用技术、地热系统模拟与优化等。
地热勘探是指通过各种勘探方法来判断地下地热资源的分布、储量和成因等信息。
地热开发与利用技术是指在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所使用的钻探、开采、转化等技术手段。
地热系统模拟与优化主要是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来研究地热系统的运行规律,优化地热能的开采和利用效果。
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及研究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减少能源消耗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加强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研究,才能更好地满足人民对能源的需求,并且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实现能源的持续发展。
C地地热的基本特征及堪探中的有关问题22

山东地热的基本特征及堪探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我省地热资源成因类型一、层控型——孔隙裂隙亚型分布于鲁西、鲁北(属华北断陷盆地)和鲁中、胶东一些小盆地中新生界砂岩层中的低温(<90℃)热水资源。
(一)热水储为层控型,因而分布较广(见剖面示意图)以东营地区为例,东营凹陷以太古界、古生界、中生界为基底,其上沉积了巨厚的新生界地层,分布普遍厚度大,其变化也大,凹陷最深处厚度可达7000M以上,向边缘地带减薄。
泰莱盆地、肥城盆地、新泰、平邑盆地(Ed、Es、Ek)自下面上为:1、古近纪孔店组(Ed)本组分三段,孔三下段为灰绿色、紫灰色厚层玄武岩夹少量紫红及灰色泥岩、砂质泥岩。
孔二中段主要一套暗色湖相沉积,岩性为灰色泥岩夹砂岩,含砾砂岩、炭质泥岩及煤层,厚度100—700M。
孔店上一段岩性为棕红色砂岩与灰绿色泥岩不等厚互层,上部常有含石膏泥岩及薄层石膏和钙质砂岩组成,厚300—800M。
2、古近纪少河街组(Es)本组分四段。
沙四下段,紫红、灰绿色泥岩为主,夹砂岩粉砂岩,含砾砂岩及薄层碳酸盐岩,凹陷中部常有数量不等的盐岩及石膏夹层,中部以蓝灰色泥岩、灰白色盐岩、石膏为主,夹少量灰色、紫红泥岩;上部以灰色、灰褐色泥岩为主,夹碳酸盐岩、砂岩及油页岩。
该组厚1200—2600M。
沙三段以湖相沉积的暗色沙、泥岩为特征,厚700—1000M,最厚达1200M以上。
下部为深灰泥岩与油页岩不等厚互层,夹少量灰岩及白云岩,中部以灰、深灰厚层泥岩为主,夹多组浊积沙岩及薄层碳酸盐岩;上部灰岩与粉砂岩互层,来钙质砂岩、含砾砂岩。
沙二段下部为灰绿、灰色泥岩与沙岩、含砾砂岩互层,夹碳质泥岩,上部灰绿色、紫红色泥岩与灰色砂岩互层,夹钙质砂岩及含砾砂岩。
沙一段下部为灰、灰褐色泥岩夹白云岩、生物灰岩及钙质砂岩,中部为灰泥岩类,生物灰岩、鳞状灰岩、针孔状藻白云岩及白云岩等;上部为灰、灰褐色泥岩,夹钙质砂岩、粉细砂岩。
3、古近纪东营组(Ed)东营组分三段,区内厚度变化较大,100—300M。
山东省深部岩溶热储地热地质特征

3 储地热井 , 热储涌水量 5 / , 水温3 0 0~20 0 0m d 9. 0
矿 化 度 3~2 / 8. 5℃ , 0g L。 其 他 地 区 尚 未 有 地 ~9 热井 , 只是在石油 勘 探 过 程 中 , 钻 遇 裂 隙 岩 溶 热 储, 如位于宁津凸 起 的 Z K 1孔揭露奥陶纪灰岩裂隙岩 其中马家沟群八陡组岩性主要为灰 溶热储 1 8 1m, 岩、 白云岩 、 泥灰岩 及 白 云 岩 夹 薄 层 绿 灰 色 泥 岩 , 顶 部为一层灰黄 色 灰 岩 , 测 井 孔 隙 度 0. 8% ~5. 8% ,
2 断裂带 , 分布面积约 4. ( 图 1) , 分布范围与 4万 k m
寒武 — 奥 陶 纪 地 层 分 布 基 本 一 致 , 并受断裂构造控 制 。 从图 1 中可以 看 出 , 埋 藏 深 度 小 于 10 0 0m 的 深部岩溶热储主 要 分 布 在 济 阳 拗 陷 区 的 广 饶 凸 起 、 寿光凸起 , 鲁中隆起区 、 鲁西南潜隆起区的凸起和部 分凹陷 ( 热储盖层 为 新 近 系 ) , 济阳坳陷区和临清坳 陷区的凹陷区热储埋藏深度普遍大于 30 0 0m。
·1 6·
第2 9 卷水工环专刊 水资源调查评价 0 1 3年9月 2
1. 2. 1 早 — 中寒武世长清群 长清 群 处 于 寒 武 系 下 部 , 与下伏震旦纪土门群 平行不整合接 触 , 与 上 覆 九 龙 群 整 合 接 触。 长 清 群 属陆 表 海 碎 屑 岩—碳 酸 盐 岩 沉 积 岩 系, 依其岩石的 朱砂洞组及馒头 组合特征由上到下 划 分 为 李 官 组 、 组, 岩 性 以 页 岩、 砂 岩 及 灰 岩、 白 云 岩 等 为 主。总 厚 度4 3 3~7 3 1m。 1. 2. 2 中寒武世 早奥陶世九龙群 九龙群是跨 系 的 岩 石 地 层 单 位 , 属 中 寒 武 世— 早奥陶世 , 与下伏长清群整合接触 , 与上覆马家沟群 平行不整合接 触 。 九 龙 群 主 要 由 碳 酸 盐 岩 组 成 , 地 层厚度一般在6 0 0m 左右 。 九龙群由下而上划分为 崮山组 、 炒米店组 、 三山子组及亮甲山组 。 张夏组 、 1. 2. 3 奥陶纪马家沟群 马家 沟 群 在 山 东 分 布 较 广 泛 , 由相间分布的白 云岩 、 灰岩组成 , 夹灰色白云岩 、 灰质白云岩 、 灰色泥 灰岩 、 泥质白云岩 等 , 其 由 下 而 上 划 为 东 黄 山 组、 北 土 峪 组、 五 阳 山 组、 阁 庄 组、 八 陡 组 等 6 个, 庵庄组 、 总厚 5 6 1~12 6 7m。
临清市区地热资源特征及开发探讨

的隔 水 层 和保 温 层 ,使 热 能得 以保 存 和储 集 ,
经 钻 探 证 实 的 盖 层 总 厚 度 是 130 ~ 14 0m 0 0
左 右【 。 22热储 层 .
3 m左右 ,可从地球 内部向地表传导相对高的热 4k
流量 , 这是 该 区增 温 的主要原 因之 一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量小 , 但从合理开发 的角度分析 , 尚存在开采层位单一 , 开采深度相近 , 局部 井段 井位过 密等 问题。针对这 些问题提
出 了提高利用水平、 科学布局 、 禁止混层开采 、 积极推进地 热回灌等合理开发建议。 关键词 : 临清市 ; 地热资源 ; 开发探讨
中图 分 类 号 :P 1 64 文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 6 2 1 52 0 )3 24—0 1 7 —4 3 ( 0 70 —0 2 6
I 地热地质背景
本区被第四系覆盖 , 地层 由老至新有新太古代
泰 山岩群 、 武 系 一奥 陶 系 、 炭 系 一二 叠 系 、 罗 寒 石 侏 系 一白垩系 、 古近 系 、 近 系和第 四系 。其构 造位 置 新 处 于 临南 断 块冠 县 凹陷和 馆 陶 凸起 的交 界 部位 , 周 边 区域 的大 地构 造 单元 包 括 临北 断 块德 州 凹陷 , 临
究分 析 该 城 区的 地热 资 源特 征 和 开发 现状 , 提 出 并
断裂构造是本区出现地热异常的主要因素翻 区 。
内较大 的深 断裂 中 , 绝大 多数 都 为控 热断 裂 , 临清 如 断裂和 聊考 断裂 ,活动 时 间长 ,为 张性 一压扭性 断
合理的开发建议和利用远景就显得非常重要。
莘县 凹 陷翻( 1。 表 ) 本 区 已发 现 、 明对 中 、 生 代沉 积 , 造 特 征 查 新 构
山东省地热资源评价及靶区优选

1141 区域地质条件1.1 区域构造特征山东省位于我国东部沿海的中北段,黄河下游。
地理坐标东经114°47′30〞~122 °14′20〞、北纬34°22′58〞~38°12′31〞之间,东西长约700km,南北宽约400km,总面积15.67万km 2。
全省地形分为山地、丘陵和平原,以鲁中南山地最高,向四周经低山丘陵逐渐过渡到山前平原和黄泛平原。
平原区平坦广阔,岗、坡、洼相间,微地形比较复杂。
地貌类型比较齐全,按地貌形态及成因类型,可将全省划分为鲁中山地丘陵区、鲁东丘陵区、鲁西北平原区三大地貌单元。
1.2 地层特征山东地层在全国地层区划中,属华北地层大区之晋、冀、鲁、豫地层区的东南隅。
根据全国三级地层区划原则,将山东地层划分为华北平原地层分区、鲁西地层分区和鲁东地层分区3个地层区。
华北平原地层分区与鲁西地层分区的分界线为聊城—兰考断裂和齐河—广饶断裂;华北平原地层分区和鲁西地层分区与鲁东地层分区界线为沂沭断裂带中的安丘—莒县断裂。
山东省自太古宙至新生代地层都有分布,除缺失奥陶纪晚世、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早世等时代的地层外,其它时代的地层均有出露,其中,中、新生代地层出露最多,其次为古生代地层;元古宙地层分布局限,太古宙地层零星出露。
2 地热资源评价山东省地热地质条件较为复杂,地热资源以中低温为主,同一成因类型的地热资源分布区,其热流及地温场特征仍存在一定差异。
全省分为4个地热区,其中,鲁东隆起区、沂沭断裂带、鲁西隆起区属隆起山地对流型地热资源分布区,鲁西北拗陷区属沉积盆地传导型地热资源分布区。
2.1 地热田划分2.1.1 鲁东地热区鲁东地热区是全省天然温泉分布最密集的地区,共出露温泉14处,温度50~88℃,以低温为主,单井涌水量240~1440m 3/d,矿化度较低,一般在0.5~2.5 g/L,单个地热田面积小于2 km 2,可采资源量较小。
温泉主要出露于不同时代的花岗岩等酸性岩体以及与围岩的侵入接触部位,热储温度场明显受断裂构造控制。
临沂市地热田分布特征

临沂市地热田分布特征临沂市地热资源丰富,热储层具有带状特征。
主要热储层为白垩纪热储和寒武一奥陶纪热储。
区内分布汤头、铜井、松山、许家湖、郯城等地热田,井口水温31-76℃。
标签:地热田;分布特征;临沂市1.地质概况临沂市横跨华北板块鲁西隆起区和秦岭一大别一苏鲁造山带胶南一威海隆起区两个Ⅱ级构造单元,主要有鲁中隆起和沂沭断裂带以及胶南一威海隆起区。
1.1 地层岩性临沂市地层包括太古宙沂水岩群、泰山岩群;元古宙荆山群、土门群;古生代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系;中生代侏罗系、白垩系;新生代古近系、新近系以及第四纪。
1.2 地质构造临沂市断裂构造发育,主要有北北东走向沂沭断裂带及北东向莒南断裂、相抵断裂,北西走向蒙山断裂、新泰一垛庄断裂、铜冶店一孙祖断裂等。
1.3 岩浆岩临沂市中生代侵入岩最为发育,主要分布在沂沭断裂两侧以及北西向断裂带附近。
2.地热热储类型及特征临沂市地热资源具有带状分布特征。
主要热储层为中生代白垩纪热储和古生代寒武一奥陶纪热储。
白垩纪热储层为一套火山碎屑岩系,主要分布在沂沭断裂带以内。
寒武一奥陶纪热储层为碳酸盐岩,分布在沂沭断裂带内及以西地区。
在构造有利部位,地下水有充分的储存运移空间,经深循环加热形成地热田。
3.临沂市地热田特征3.1汤头地热田位于临沂市河东区汤山村,处于苏村一马站凹陷内北北东断裂与北东东断裂交汇处,热储为白垩系安山岩,面积2.97km2。
汤头温泉自流量388m3/d,水温56℃。
地热井流量480m3/d,水温72℃,水化学类型CI-Na.Ca型,矿化度2.165g/l,PH值7.3。
3.2铜井地热田位于沂南县铜井镇新王沟村,处于鄌郡一葛沟断裂与铜井断裂交汇处,热储层为寒武系馒头组大理岩,盖层为闪长玢岩,面积1.646km2。
铜1井深258.2m,涌水量737.16m3/d,水温74℃,水化学类型S04-Na.Ca型,矿化度1.741g/l,PH 值7.8。
3.3松山地热田位于松山村,处于松山一铜井断裂与孙祖断裂交汇处,热储为震旦砂岩及太古界二长花岗岩,面积0.8krri2。
山东省深部岩溶热储地热地质特征

作者简 介: 冯守涛( 1 9 7 8 一) , 男, 山东 禹 城 人 , 工程师 , 主要 从 事 水 文 地 质 、 工 程地 质 、 环境地质 、 地 热 地质 调 查 等 工 作 ; E—ma i l : f s t 1 9 7 8 0 9 @
具备 热储一 般性 质 的热储层 。根 据 山东省深 部岩 溶
热储埋 藏分 布和 地 温场 空 间 变 化特 征 , 该 文 所 指深 部岩溶 热储 是指 埋深 在 5 0 0 ~3 0 0 0 m 内赋 存 于 寒 武一 奥 陶系 中的岩溶 热储 , 该热储 因埋 藏较 深 、 地 质 条件 复杂 , 同时 受岩 溶 、 裂 隙 发 育程 度 的影 响 , 其 富
部岩溶热储的埋藏与分布 、 水质 、 地 温 场 特征 、 深 部 岩 溶 发 育 规 律 和 地 热 流 体 形 成 条 件 进行 了论 述 , 以 期 能 对 开 发
利用这一热储有所帮助 。 关键词 : 寒 武 一 奥 陶纪 ; 深部岩溶 ; 热储 ; 山东
中 图分 类号 : P 6 4 1 . 3 文献标识码 : B
中南 中低 山丘 陵地 区地层 发 育 较 全 , 以新 太古 代 泰 山岩群 为结 晶基底 , 古生 界发育 为特 点 ; 鲁 东低 山丘 陵地 区以胶东 岩 群 、 粉 子 山群 、 蓬 莱 群 为 结 晶基 底 ,
缺 失古 生界 为特点 。
深 部岩 溶热储 主要赋 存 于古生 界寒武 一奥 陶 系 中, 寒武 一奥 陶纪 地层分 布在 沂沭 断裂带 内 的安丘一 莒县 断裂 以西 地 区 , 主要 由一 套 1 8 0 0余 米 厚 的海 相碳 酸 盐 岩 组 成 ,自下 而 上 划 分 为 2群 9组 2 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第 21 卷第 8 期 成 果 与 方 法 2005 年 8 月
(2) 馆陶组下段热储 :热储层顶板埋深 1 140~ 1 180 m ,底板埋深 1710~1720 m ,厚度 530~580 m ,含水层单层厚度 4. 4~14. 5 m ,可采用层数 15~ 18 层 ,累积厚度 158~175 m 。岩性为浅棕色 、灰绿 色粘土岩与棕灰色砂岩的不等厚互层 ,底部为灰白 色块状细砂岩 、中粗砂岩 、砂砾岩层 ,为好的含水层 位 。上部有第四系和新近纪明化镇组作为热储盖 层 ,加上热源 、断层条件 ,地热地质条件有利 。在地 热田范围内其埋藏深度及厚度基本稳定 。单井涌水 量 1 500 ~ 2 000 m3 / d , 水 温 62 ~ 67 ℃, 矿 化 度 5 000 mg/ L 左右 。
临清地热田位于山东省西部 ,该地热田范围广 大 ,地热成矿地质条件有利 ,热储层埋深适当 ,水量 大 、水温高 ,具很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地热资源在采 暖 、洗浴 、工业 、医疗 、养殖 、农业等领域有广泛的应 用 ,是公认的清洁 、廉价能源 。充分开发利用该地区 的地热资源 ,对发展当地经济 、保护环境 ,保持经济 可持续发展 ,改善人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
13 —砂砾岩 ;14 —砾岩 ;15 —粉细砂岩
AB/ 2 = 2 000~2 500 m ρ, a 值一般在 20 Ω ·m
一般情况下砂岩比泥岩 、粉砂岩自然伽玛值要
5 —地热田边界 ;6 - 地热井井位
砂岩 、砾岩 ,厚约 2 100 m 。 ③东营组 :主要岩性为泥 岩与砂岩互层 ,度约 340 m 。
(2) 新近纪黄骅群 : ①馆陶组 :主要为泥岩 、粉砂
3收稿日期 :2005 03 01 ;修订日期 :2005 07 14 ;编辑 :张天祯 作者简介 :杨德平 (1963 - ) ,男 ,山东寿光人 ,高级工程师 ,从事地质矿产及地热勘查工作 。 ①山东省地质科学实验研究院 ,山东省临清市城区颐清园小区地热单井地质报告 ,2003 年 。
(1) 古近系济阳群 : ①孔店组 :主要岩性为砂砾 岩 、砂岩 、泥岩 ,含石膏 ,厚约 700 m 。 ②沙河街组 : 主要岩性为泥岩 、泥灰岩 、油页岩 ,夹石膏层 ,底部有
图 1 临清地区构造纲要图 据地质部第二石油普查指挥部石油地质大队《, 临清地区石油地质
普查初步总结报告》,1981 年) 1 —主干断裂 ;2 —次级断层 ;3 —构造单元分区线 ;4 —省界 ;
1. 2 构造 该地热田主体位于临清北拗陷中的冠县凹陷
内 ,该凹陷面积约 1 550 km2 ,走向 N E。拗陷内中 、 新生 代 地 层 最 大 残 留 厚 度 : 新 近 系 + 第 四 系 为 1 800 m ,古近系为 4 000 m ,中生界为 4 000 m ,为 中 、新生代断陷 。其西侧为馆陶凸起 ,东侧为堂邑凸 起。
导水和导热通道 ,地下热水及热量在此处易集中 ,使 水温增高 。实际的热储层温度远高于预测温度 ,也 说明了断裂构造的存在 。
表 1 御临苑地热井井温点测成果 井深 井温 井深 井温 井深 井温 井深 井温 ( m) ( ℃) ( m) ( ℃) ( m) ( ℃) ( m) ( ℃)
100 20. 0 550 31. 0 1000 44. 0 1450 56. 8 150 21. 0 600 32. 3 1050 45. 5 1500 58. 5 200 22. 5 650 33. 5 1100 47. 2 1550 60. 0 250 23. 6 700 34. 7 1150 48. 5 1600 62. 2 300 25. 0 750 36. 0 1200 50. 0 1650 63. 9 350 26. 2 800 37. 5 1250 51. 1 1700 65. 0 400 27. 2 850 39. 0 1300 52. 6 1750 66. 0 450 28. 5 900 41. 2 1350 54. 0 1800 66. 5 500 29. 9 950 42. 5 1400 55. 3 1850 67. 0
第 21 卷第 8 期 山 东 国 土 资 源 2005 年 8 月
成果与方法
3
山东临清地热田地热地质特征
杨德平
(山东省地质科学实验研究院 ,山东 济南 250013)
摘要 :山东省临清地热田主体位于冠县凹陷内 ,面积约 1 550 km2 。地热类型属层状孔隙型 ,热源是地球内部的传 导热 ,盖层是第四系和新近纪明化镇组 。可被利用的热储层有 4 个 ,最有开发利用价值的是馆陶组下段热储 ,该热 储层顶板埋深约 1 100 m ,底板埋深约 1 700 m ,热储层厚度 530~580 m ,含水层累积厚度 158~175 m ,单井涌水量 1 500~2 000 m3 / d ,出口水温 62~67 ℃,矿化度 5 000 mg/ L 左右 ,具腐蚀性 ,结垢性弱 ,具较好的开发利用价值 。 经计算馆陶组热储层单井 1 a 的可采量为 5. 431 ×105 m3 ,100 a 可采量所释放的总热量为 1. 156 ×1013 kJ ,合理井 距为 1500 m 。 关键词 :地热 ;地质特征 ;热储层 ;馆陶组 ;山东临清 中图分类号 : P314. 1 文献标识码 :A
岩 ,底部为 灰白 色块状 砂岩 、砂 砾岩 , 厚度 430 ~ 640 m 。 ②明化镇组 : 主要为粘土岩 、粉砂岩 、砂砾 岩互层 。厚度 640~980 m 。
(3) 第四系 : ①平原组 :主要为粉砂质粘土 、粘土 质粉 砂 及 粉 细 砂 , 含 较 多 钙 质 结 核 , 厚 度 100 ~ 270 m 。 ②黄河组 :主要为粘土 、粉砂质粘土 、粉砂 、 细砂 ,厚约 20 m 左右 。
AB/ 2 = 400 ~ 2 000 m ,ρa 值 一 般 在 7. 2 ~ 17. 4Ω ·m之间变化 ,为新近纪泥砂层反映 ;
(据山东省地质科学实验研究院 ,山东省临清市颐清园小区地 热单井地质报告 ,2003 年)
1 —粉砂质粘土 ;2 —粘土 ;3 —细砂 ;4 —粉砂 ;5 —中砂 ;6 —泥岩 ;7 —粉砂质 泥岩 ;8 —粉砂岩 ;9 —细砂岩 ;10 —中细砂岩 ;11 —中砂岩 ;12 —粗砂岩 ;
2. 4 地温变化情况
御临苑地热井 ( ZK3) 地温点测资料及测井地温 变化曲线表明 :临清市区及附近区域 ,第四系层段内 增 温 梯 度 较 高 , 为 3 ~ 3. 5 ℃/ 100 m , 平 均 3. 25 ℃/ 100 m ;新近纪明化镇组增温梯度 一般 为 2. 5~3. 7 ℃/ 100 m ,平均 3. 10 ℃/ 100 m ;馆陶组地 层增温 梯 度 一 般 为 2. 0 ~ 3. 4 ℃/ 100 m , 平 均 2. 7 ℃/ 100 m ;该井附近不同深度地温情况见表 1 。
2. 5 传热导水通道
地热田东西两侧为临清断裂和冠县断裂 ,它们 形成于中生代 ,具长期及多次活动的特点 。为凸起 与凹陷之分界 ,是规模较大的断层 。这两条断裂及 隐伏的次级断裂长期活动 ,有的已达第四系和新近 系盖层 ,它们沟通了热储层与热源的联系 ,是良好的
① 地质部第二石油普查勘探指挥部石油地质大队 ,临清地区 石油地质普查初步总结报告 ,1981 年 。
2. 3 热储层 本区的可以被利用的热储层有 4 个 。 (1) 明化镇组下段热储 :热储层顶板埋深 800~
850 m , 底 板 埋 深 1 140 ~ 1 300 m , 厚 度 200 ~ 300 m ,含水层单层厚度 1. 6~9. 2 m ,可采用层数一
·28 ·
般 13~15 层 ,累积厚度 70~105 m 。岩性以粉砂 岩 、细砂岩为主 ,呈松散状 ,分布广泛 ,厚度稳定 。单 井涌水量 1 000~1 500 m3 / d ,水温 40~46 ℃,矿化 度1 000 mg/ L 左右 。
高阻相对应 ;井深 1 400 m 至终层中水的矿化度相对较高 。
3 地热田地球物理特征
3. 1 地层电阻率特征
当基岩中有断裂构造存在时 ,断裂构造的破碎
作用使岩石的含水性增强而电阻率降低 ,并易形成
电阻率梯级带 ,据此可以确定地热井井位 。
1 区域地质背景 ①
该地热田大致为冠县凹陷的范围 ,呈 N E 向延 伸 ,以临清断裂为西边界 ,冠县断裂为东边界 ,北端 与德州凹陷相接 ,总面积约 1 550 km2 (图 1) 。 1. 1 地层
本区地表被第四系覆盖 ,据邻近钻孔资料揭示 , 地层由老至新有 :新太古代变质岩系 、寒武系 、奥陶 系 、三叠系 、侏罗 —白垩系 、古近系 、新近系和第四 系 。与地热资源有关的地层主要为古近系 、新近系 和第四系 。
2 地热地质条件
2. 1 热源 该区地热类型属层状孔隙型 ,热源主要来自地
壳深处及上地幔的传导热 。根据物探资料该区为莫 霍面相对隆起区 ,可从地球内部向地表传导相对较 高的热流量 ,有利于地下水升温 。
2. 2 盖层 为第四系和新近纪黄骅群明化镇组 ,主要由粘
土和粘土岩 、粉砂岩互层构成 ,热导率低 ,粘土或粘 土岩单层厚度大 ,一般在 4 ,5 m 至 20 m 左右 ,是良 好的隔水层和不透水层 ,使热能得以保存和储集 。 视开采层段的不同可单独也可共同构成热储层的盖 层 ,经钻探证实的第四系和新近纪明化镇组总厚度 约为 1100 余米 。
本区的电测深曲线类型为 H 型 ,自上而下电性
层特征为ρ1 >ρ2 <ρ3 。其中 ρ, 1 为第四系的反映 ,
ρ2 为新近系的反映 ρ, 3 为古近系的反映 。从视电阻
率测深ρa 断面图可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