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阳县总体规划

合集下载

平阳县概况

平阳县概况

平阳县情一、县情介绍平阳县地处温州南部,是全国首批沿海经济开放县,全县陆域面积1051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300多平方公里,辖10镇1民族乡,总人口86万。

平阳的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文人辈出。

在建县1700多年历史的大地上,不仅创造出了灿烂的文化,而且孕育出了大批杰出人才。

《富春山居图》的作者黄公望、南宋爱国诗人林景熙、清朝思想家宋恕、数学泰斗苏步青、“百岁棋王”谢侠逊,都在各自领域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享誉中外。

尤其是南宋期间,出了3名文状元,1名文榜眼,2名文探花,406名文进士;产生14名武状元,比例超过了四分之一,平阳当时被誉为武状元之乡。

平阳的革命地位突出。

是革命老根据地县,被誉为“浙江延安”,是中共浙江省委的发源地,1939年浙江“省一大”在平阳凤卧召开,曾是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红军挺进师的活动中心,刘英、粟裕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带领红军挺进师在这里打过三年游击战争。

平阳的旅游资源丰富。

集蓝色、绿色、红色与文化游于一体的旅游胜地。

蓝色游有“贝藻王国”和“碧海仙山”美誉的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中国十大最美海岛①之①1.西沙群岛,以永兴岛东岛等为代表(南海),2.涠洲岛(广西北海),3.南沙群岛以永暑礁太平岛等为代表(南海),4.澎湖列岛以澎湖岛为代表(台湾海峡),5.南麂岛(浙江温州),6.庙岛列岛(山东长岛),7.普陀山岛(浙江),8.大嵛山(福建福鼎),9.林进屿、南碇岛(福建漳州),10.海陵岛(广东阳江)。

一的南麂列岛,绿色游有以“儒、道、佛”三教荟萃而闻名的国家级风景区南雁荡山等一批特色景区,红色游有浙江平阳革命根据地群被列入国家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和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文化游有苏步青故居、棋王碑林、顺溪古建筑群等。

平阳的产业特色鲜明。

形成了机械机电、皮革皮件、塑料包装、服饰服装、家居家具、商务礼品、食品加工、汽摩配等特色产业,取得了“中国皮都”、“中国塑编生产基地”、“中国商务礼品生产基地”、“中国马蹄笋之乡”等国家级“金名片”,是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和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县。

温州市平阳县鳌江镇在美丽中国背景下的变迁

温州市平阳县鳌江镇在美丽中国背景下的变迁

温州市平阳县鳌江镇在美丽中国背景下的变迁摘要:随着经济建设的日益发展,我们走向繁荣富强的同时,资源约束的趋紧,环境污染的严重,生态系统的退化,让我们不得不意识到,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对此,十八大报告提出“美丽中国”的新概念把“生态文明”提升到战略高度,温州市委针对十八大“美丽中国”做出建设“三生融合,幸福温州”的决定并将其确定为温州市“十二五”发展战略目标,鳌江作为现阶段温州重点建设城镇,浙江省首批小城市培育试点镇,紧跟脚步,建设三生融合的现代化小城市。

关键词:小城市双核发展一体化城市化鳌江,作为浙江八大水系之一,也是全国三大涌潮江之一,因海水涨潮时,江口的波涛状如巨鳌负山,故称鳌江。

鳌江处于长三角经济圈和海西经济圈辐射范围的叠合区域,同时又位于浙江沿海经济带、福建沿海城市发展带与鳌江流域经济带的交汇口,是温南地区最重要的枢纽节点,经济、文化、信息等要素在此汇集,使鳌江始终充满活力。

《温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中,温州大都市今后几年将根据中心聚集,南北伸展的规划要求发展根据规划,市域南部的鳌江流域下游的城镇作为温州市域南部中心发展区。

近几年,作为温州大都市南部中心城市之一的鳌江,凭借小城市培育试点和昆鳌一体发展的平台实施,已开始战略崛起。

一、新的机遇,鳌江雄起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我市南部平阳鳌江错失了两次重大的战略机遇。

平阳县鳌江镇镇长陈先夏说,从原来的领跑者掉队成为追赶者,近年来经过共同努力和艰难爬坡,再一次站在发展的十字路口,迎来新一轮至关重要的战略机遇。

(一)小城市培育试点抢占制高点2011年,我省确定首批27个小城市培育试点镇,包括平阳县鳌江镇、苍南县龙港镇、瑞安市塘下镇、乐清市柳市镇的温州4个镇开始向小城市进军。

“十八大”提出加快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战略为小城市培育带来新机遇,下一步,省委将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和改革创新力度,鳌江也将按照城市功能定位清晰、空间布局合理、经济繁荣发达、服务功能完备、生态环境优美、体制机制灵活的培育要求,尽快实现由中心镇向现代化小城市跨越转型。

平阳县鳌江镇滨江中心片控制性详细规划

平阳县鳌江镇滨江中心片控制性详细规划

一、规划范围:
由规划鸽巢路、鳌江江岸线、吉祥路、府前路及兴鳌路围合而成的片区。

二、规划规模
1、人口规模:本规划居住人口容量7-9万人,其中,居住相关配套设施按7万人配置,市政配套设施按9万人配套。

2、用地规模:规划面积约625.5公顷。

三、用地布局
1、居住用地:本片区居住用地分为中心区西片居住区、中心区南片居住区和中心区北片居住区三个生活片区,规划居住用地172.34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31.04%。

2、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本次规划该类用地面积为71.59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2.89%。

其中,行政办公用地18.03公顷,文化设施用地12.13公顷,教育科研用地26.70公顷,体育用地8.46公顷,医疗卫生用地5.91公顷,宗教用地0.36公顷。

3、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本次规划该类用地70.32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12.66%。

其中,商业用地46.39公顷,商务用地7.11公顷,娱乐康体用地8.41公顷,公用设施营业网点用地8.41公顷。

4、公用设施用地:本次规划范围内,该类用地面积为2.94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0.53%。

5、绿地与广场用地:本次规划该类用地面积为125.19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22.54%。

其中,绿地为122.61公顷,主要集中在滨江公园、九条河湿地公园,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约17.5公顷/人。

四、道路交通规划
本区规划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为112.92ha,占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20.34%。

规划片区涉及道路系统分为城市主干道、城市次干道、城市支路四个等级。

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安置环境容量分

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安置环境容量分

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安置环境容量分摘要:本文结合浙江省平阳顺溪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安置规划,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安置区的环境容量进行了评价分析,为今后的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安置提供依据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水库移民安置,环境容量,安置目标一、引言一般来说,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安置规划制约着整个水利水电工程的审批进度,而实施阶段的移民安置工作又直接关系到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能否顺利进行并发挥正常经济效益。

正确的选择安置区是做好水库移民安置的关键,而如何选择安置点在于科学、合理地分析其安置点的环境容量。

二、平阳顺溪水利枢纽工程及建设征地移民安置规划概况2.1枢纽工程概况顺溪水利枢纽工程坝址位于顺溪镇的百僧堂附近500m处的峡谷地段,距顺溪镇2.2km,工程任务以防洪、供水、灌溉为主,结合发电等综合利用。

坝址距平阳县城约54.5km,总库容4259万m3,电站装机容量10MW。

顺溪水利枢纽工程主要枢纽建筑物有拦河坝、泄水建筑物、发电引水建筑物、发电厂及升压站等。

2.2建设征地移民安置规划概况通过对本镇移民安置容量和发展空间初步分析后,平阳县人民政府确定水库淹没及影响人口均采用外迁安置,由于本工程涉及移民绝大部分为农业人口,因此确定移民外迁后采用农业安置解决其生产条件。

据该工程移民安置规划设计成果,至规划水平年2012年,本工程规划安置移民1968人(其中农业人口1908人,非农人口60人)。

需搬迁安置的人口为1962人,其余不搬迁的6个生产安置人口采用失地农民保障的方式安置。

搬迁安置的移民全部外迁至郑楼镇古农村和萧江镇淡浦村两个安置点集中安置,其中郑楼镇古农村安置1582人(含非农人口60人)、萧江镇淡浦村安置380人,规划生活安置用地233.8亩,规划生产安置用地722.76亩。

三、平阳顺溪水利枢纽工程安置区环境容量分析安置区环境容量是指在一个区域在保证自然生态向良性循环演变,并保持一定的环境质量条件下,根据移民安置规划设定的各类目标,分析移民安置区域在生产、生活条件所能容纳的移民数量。

平阳规划

平阳规划

一、规划概述为了进一步加快我县城市化进程,优化配置城乡空间资源,促进县域经济持续、协调、健康发展,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和改进城乡规划工作的要求和市政府有关指示精神,我县委托浙江省城乡规划研究设计院编制了《平阳县县域总体规划(2006—2020年)》,对县域1051平方公里的行政区域范围进行综合、全面的规划。

本次县域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强调我县形成“双群、多轴、多级城镇结构”的空间发展框架,基本体现了战略性、科学性和现实性等特点,对平阳未来发展战略、县域资源综合利用和下一步的发展思路都有较好的把握。

《规划》还描绘了城乡发展规模及城乡总体空间结构,同时确定中心城区规划控制范围是以昆阳、鳌江为核心,东部8镇1乡行政区域组成的东部城镇群范围。

《规划》还进一步明确空间管治的目标和措施,统筹布局城乡居民点、产业发展空间、生态保护空间、农田保护空间和区域基础设施廊道,统筹布局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实现城乡规划在县域范围内的全覆盖。

《规划》明确贯彻落实了县委“三县一中心”的总体要求,同时坚持“集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的基本原则,大手笔勾画了鳌江流域中心城市未来发展框架。

二、规划主要内容1、以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为基础,合理确定城乡发展规模。

规划充分考虑了平阳的资源环境条件,从水资源的环境容量和土地资源的环境容量两个方面对县域人口合理容量作出测算。

其中水资源的饱和环境容量可达到115—125万人;根据土地资源利用开发状况估算的适宜土地容量的人口为118.44万人。

从水资源的保障程度和生态功能区的容量限制来分析平阳县的环境容量,确定适宜环境容量的人口容量约115-125万人左右。

以上述分析为基础,规划提出到2020年,将全县总人口控制在9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67.6万人,城市化水平达到69%;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26平方公里以内,力争在平阳自然资源环境承载力允许范围内,发展经济、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保证平阳的可持续发展。

顺溪古建筑群保护规划文本(修改12.14)

顺溪古建筑群保护规划文本(修改12.14)

平阳顺溪古建筑群保护规划文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概述顺溪古建筑群位于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顺溪镇顺溪村和溪北村,包括始建于清雍正至同治年间的大型民居建筑10处,总建筑面积23000平方米,是以乡土建筑为主要保护对象的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第二条规划性质本规划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顺溪古建筑群实施保护工程、进行管理及永久保护、合理利用的依据,是指导其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的法定文件,一经批准必须严格执行。

第三条规划目的为保护顺溪古建筑群,保证祖国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长久保存和合理利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经济、环境综合效益的提高;使该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研究、展示、管理工作有切实可行的依据,特制订本规划。

第四条规划依据4.1国内法律、法规、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编制审批办法》《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编制要求》《文物保护工程管理办法》《古建筑消防管理规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国务院关于加强遗产保护的通知》(国发[2005]42号)《国务院关于公布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合并的通知》(国发[2006]19号)《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标志说明、记录档案、保管机构工作规范》4.2地方法律、法规、文件《浙江省文物保护管理条例》《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见》(浙政发[2006]33号)《南雁荡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平阳县顺溪镇总体规划(2002-2020)》《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划定宁波海口海防遗址等54处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的批复文件》(浙政发[2000]143号)4.3国际宪章、文件《西安宣言》(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第15届大会2005年10月21日,西安)《威尼斯宪章》(1964年5月25日,威尼斯)第五条规划范围:分东西两区块,面积共为45.18公顷。

浙江省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技术要点厅办函[2019]85号附件2

浙江省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技术要点厅办函[2019]85号附件2

浙江省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技术要点(试行)浙江省自然资源厅二〇一九年十月目录前言 (1)一、总则 (2)1、规划定位 (2)2、规划原则 (2)3、规划范围 (3)4、规划期限 (3)5、基础数据 (3)二、编制要求 (3)1、适用范围 (4)2、工作组织 (4)3、编制程序 (4)3.1编制方式 (4)3.2编制程序 (4)三、编制内容 (7)1、基础研究 (7)1.1基期用地底数底图 (7)1.2 规划分析与评估 (7)1.3重大问题研究 (8)1.4趋势分析与形势研判 (8)2、目标与策略 (9)2.1规划定位 (9)2.2规划目标 (9)2.3发展策略 (9)3、区域协同发展 (9)4、县域国土空间格局 (10)5、国土空间规划用途分区与控制线 (10)5.1国土空间规划用途分区 (10)5.2国土空间规划用途分区管制 (14)5.3空间控制线 (14)6、国土空间用地结构与布局优化 (15)7、支撑体系 (17)7.1综合交通体系 (17)7.2公共服务设施体系 (17)7.3绿色市政基础设施体系 (17)7.4安全韧性防灾减灾体系 (18)8、国土综合整治与修复 (18)8.1生态空间综合整治与修复 (18)8.2农业空间综合整治与修复 (18)8.3城镇空间综合整治与修复 (19)8.4海洋综合整治与修复 (19)9、历史文化保护 (19)10、中心城区布局优化 (19)10.1中心城区范围 (20)10.2人口与用地规模 (20)10.3空间结构及布局 (20)10.4支撑体系及安全保障 (21)10.5地下空间开发利用 (22)10.6历史文化保护 (22)11、规划传导落实 (22)11.1对上位规划的落实 (22)11.2对下位规划的传导 (23)11.3对专项规划的指导 (23)11.4强制性内容 (23)12、分期实施与行动计划 (24)13、规划实施保障 (25)13.1加强计划管理 (25)13.2落实边界管控 (25)13.3健全用途管制 (25)13.4定期评估与适时修改 (26)14、数据库建设 (26)四、成果要求 (26)1、成果构成 (27)2、法定性文件 (27)2.1规划文本 (27)2.2规划图集 (27)2.3数据库 (29)2.4附件 (29)3、研究性文件 (29)3.1规划说明 (29)3.2专题报告 (29)3.3分析图集 (29)附表(县级参考) (30)附表1:规划指标体系表 (30)附表2:国土空间规划用途分区表 (31)附表3:县(市、分区)全域规划用地构成及结构调整表 (32)附表4:国土空间布局优化表 (33)4.1重要生态功能区一览表 (33)4.2自然保护地名录一览表 (34)4.3重要能源矿产保障区名录表 (34)4.4重要农业功能区一览表 (34)4.5耕地与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规划表 (34)4.6建设用地面积指标表 (35)4.7县(市、分区)全域城镇体系规划表 (35)4.8村庄分类指引表 (35)4.9村庄分级指引表 (36)附表5:县级以上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重大工程安排表 (36)5.1生态空间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重大工程安排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平阳填海工程规划方案最新

平阳填海工程规划方案最新

平阳填海工程规划方案最新为了推动平阳经济社会发展,满足城市发展对土地资源需求,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平阳市政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根据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结合平阳市实际情况,全面启动了填海工程规划方案。

填海工程将有效扩展城市用地,改善自然环境,提升城市形象,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在工程实施过程中,要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科学规划填海区域,加强监测保护工作,确保填海工程规划方案的顺利实施。

一、总体规划根据平阳市未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结合城市用地需求和海域资源现状,确定填海工程规划方案总体规划。

规划总面积约1000公顷,其中海域面积约800公顷,岸线线性长度约10公里。

填海区域主要位于市中心西侧,依托现有港口和城市基础设施,通过填筑造地,有效拓展城市用地。

填海区域规划为综合开发区,将建设商业、居住、公共设施等综合功能,并融入海洋主题文化元素,打造宜居宜业的海洋城市。

二、填海工程设计1. 填海区域划分根据海域地形地貌特征,将填海区域划分为不同功能区域。

包括基础设施区、商业区、居住区、园林绿地等,通过合理规划划分,实现城市用地多元化、功能分区合理。

2. 填海工程方案填海工程采用海陆一体化填海工程方案,通过填筑填海造地,将海域转变为城市用地。

填海过程中,要结合海洋环境、地质情况、生态保护等因素,科学选取填海土石料,确保填海工程的安全性和环保性。

填海工程应考虑环境风险,加强工程质量监控,确保填海造地的质量。

三、生态环境保护1. 海洋生态保护填海工程对海洋生态环境影响较大,应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海洋生态。

填海施工过程中,加强海洋环境监测,实施生态修复工程,修复填海区域海洋生态系统。

要严格控制填海工程对海洋生物资源的影响,避免损害海洋生态平衡。

2. 生态补偿措施填海工程必须实施生态补偿措施,对填海区域周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和修复。

通过植树造林、湿地保护、水域环境净化等方式,实现填海区域周边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保障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和健康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阳县总体规划
平阳县在浙南与瑞安市、文成县、泰顺县、苍南县接壤,平阳县城距温州市区50千米。

在平阳县域范围内划分三个次区域规划发展:
1、东部次区域:县域重点发展区域,是东部八镇一乡,包括昆阳、鳌江、萧江、钱仓、宋桥、郑楼、榆垟、宋埠八镇和西湾乡。

进县域中心城市结构的形成,促进现代制造业为主的第二产业向该地区集聚,并在公共服务、居住配套等方面提供支持和保障。

2、西部次区域:县域西部以生态保护为主的发展区域,以水头镇及其发展轴线为主要发展空间,以山地自然生态和风景名胜区为主要保护空间。

严格控制生态区的开发建设,加强绿化建设和生态恢复。

在维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积极引导旅游休闲等生态环境友好型的产业向该地区集聚,引导对环境影响较大的产业转移。

3、南麂海洋生态次区域:包括南麂及周边海洋生态保护区域。

以海洋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维护区域生态安全和生态旅游为主,适度发展以海上观光、游乐、避暑、海洋生物观赏、科普教育及海上体育运动为主的旅游业和海珍品育苗及抗风浪网箱养殖为主的海水养殖业以及建设人工鱼礁,发展生态渔业。

城市发展方向是昆阳片向北、向东的发展条件较好,是城市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向西适当发展,向南只是分区的功能完善。

鳌江片未来城市发展的方向将是向东部西湾围垦区发展。

承接温州中心城市产业转移、“东引台资”和“融入长三角”,
加快形成温州南部新兴产业集聚地;充分发挥境内众多旅游资源的优势;以建设鳌江流域中心城市为目标,大手笔勾画鳌江流域中心城市未来发展框架,把平阳建成浙南、闽北的重要工贸旅游城市、港口城市,温州鳌江流域的中心城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