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应用文的概念、沿革与特点

合集下载

常用公文行文规范

常用公文行文规范

企业常用应用文
• 1、报告 • 2、请示 • 3、通知 • 4、会议纪要 • 5、计划 • 6、规章制度
报告
• 报告,是下级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情 况所使用的文件名称,按报告侧重点的不 同,可分为工作情况报告和
• 工作进程报告两大类。
工作进程报告主要写明过程和工作进度,
如各级政府人代会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企业的职 代会报告、季度大会报告等。
同上
《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 《环境行政处罚办法》
为实施“条例”“规定”“办法”作 详细、具体或补充的规定,对贯彻方 针政策起具体说明和指导的作用
同上
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审批个 人外汇申请实施细则》是贯彻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暂行 条例》有关条款而制定的详细规 定
政党或社会团体用以说明该组织的宗 旨、性质、组织原则、机构设置、职 责范围等的纲领性文件,具有准则性 与约束性的作用
约的总称。它是国家法律、法令、政策的具体化,是 人们行动的准则和依据。

建立和健全规章制度,有利于明确职责、协调工
作、统一步伐,严格组织纪律,建立和维护正常秩序
;有利于约束行为,规范道德,使社会成员得到教育
和自我教育,增强文明建设;有利于企业加强经营管 理,保证产品质量,取得更大的社会效益。
一、规 章制度 的种类 和内容
章相抵触。
3)写法要求
• ①内容完备规范,切实可行; • ②篇章条理清楚,款项分明; • ③文字简练准确,明白无误;
• ④对规定的事项,要求做什么,不做什 么,语气要肯定;
• ⑤行文要概括、周密,通俗易懂,便于 记忆。使人看后明白“必须这样做,不 许那样做”。
• 5、有利于人们交流思想,传播知识,相互协调, 相互促进。

关于应用文的概念及特点总结

关于应用文的概念及特点总结

关于应用文的概念及特点总结关于运用文的概念及特征总结一、运用文的概念及特征〔一〕运用文的概念运用文是国家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民主党派、社会团体以及广阔人民群众,在日常作业、出产、科研、学习和日子中处理公事和个人业务时所常用的具有直接运用价值和某种惯用体势的一类文章总称。

它是人们交流思想、互通情况、处理问题、处理业务的东西。

〔二〕旅行运用文的概念旅行运用文是各旅行单位、局部、从业人员之间与其它职业的单位、局部、从业人员之间处理旅行效劳公事,处理旅行效劳业务时所运用的运用文。

这种运用文是一种带有职业特征的运用文体。

旅行运用文具有常用的一般运用文的特征,如公函、信函类运用文、会议类运用文、礼仪文书、契据类运用文、告启类运用文、陈述类运用文、方案与总结类运用文、表格等,是旅职业从业人员在办理、运营、学习、日子中,处理各项公事和日常业务、交流信息、处理详细问题时常常运用的具有必定惯用格局的一种标准性的运用文体。

旅行运用文仍是一种具有旅职业职业特征的专门运用文体,如导游词、景区或景点介绍、旅行指南、旅行史传、旅行广告用语、旅行活动筹划方案等,是针对性强、职业特征显着的专门性运用文体。

二、一般运用文的特征〔一〕直接的功用性〔二〕内容的实在性〔三〕思想的逻辑性〔四〕格局的稳定性三、旅行运用文的特征:旅行运用文除了具有一般运用文的`特征外,还具有自己的特征:〔一〕一般性运用文在内容上要求有必要是实在、牢靠的,不能脱离实际。

旅行运用文并不排挤合理的文学性内容。

〔二〕一般性的运用写作要求公式化、模式化,以便于更好地了解、掌握、处理。

旅职业内部运用的非专业性运用文,在写作时也应运用这种惯用体式,不要求新和奇。

写作旅行公函时,有必要严厉遵守国务院对公函格局的有关规定。

旅行运用文在格局上没有过于严厉的要求。

不光不需要任何固定体式,还应力求独特、新颖、灵敏。

比方,在介绍某一景点时,应当捉住这一景点的特征,能够有精确的数字说明,能够有生动、形象的描绘,能够有诙谐、诙谐、诙谐的戏弄,还能够加以神话故事或传说。

应用写作应用写作概述(概念、历史沿革、特点作用)11 应用文书的概念

应用写作应用写作概述(概念、历史沿革、特点作用)11 应用文书的概念
5.记载凭证作用。证明、借条、档案等。
汉代的时候,应用文的体式主要有:书、册、论、诏、制、敕
(chi)、章、奏、表等等,表达和构置上也有了一些相对固定的格式。
代表作:汉代贾谊的《过秦论》
汉魏以后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应用文无论从写作时间上还是理论上都有 了明显的进步,其中的代表人物当推曹氏父子。曹丕写了一部关于公文 写作的论著《典论·论文》。
2.文书体式的规范性。应用文的写作有其惯用的格式或法定 规范格式。包含两方面意思:一是文面形式,是指应用文在 外部表现形式上区别于其他文章体裁的一个明显特征。二是 文章的结构形式。每一个文种包含哪些内容,其内容哪些在 先,哪些在后,分为几部分,都要严格遵守。
3.写作内容的真实性。应用写作必须讲究真实、客观,实事 求是地反映问题,反映情况,不允许像文学创作那样大胆虚 构“艺术真实”,也不能发挥主观想象,夸大其词,否则就 会歪曲事实真相,给社会带来不良影响。
第一阶段:先秦时期。这是我国应用文的幼年阶段。
他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甲骨文时代。从1898年起,我国考 古学家在河南安阳小屯村发现了大量的刻有文字的甲骨, (包括龟壳以及动物的骨头),据考证甲骨文主要记录了王 室占卜的内容,商周时代,盛行在青铜器上铸刻文字,这就 是我们常与甲骨文并称的“钟鼎文”,在钟鼎文中,记录了 许多当时的法令、法规,统治者的功德等内容。所以殷墟出 土的甲骨卜辞,商周时期的钟鼎铭文,《周易》中的卦爻辞 等,都可以看作是应用文的原始形态。我国最早的一部应用 文专集是孔子将上古时代的历史文件汇编而成的《尚书》。 它分虞、夏、商和周4部分,包括祝词、誓词、诰词、法令、 也有用以登记土地和财务的会计文书,还有反映各诸侯国之 间关系的盟约文书等,为我国公文写作是我国应用文的逐步成熟阶段。

应用文的概念和特点

应用文的概念和特点

第一节应用文的概念、特点应用文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一种文体,是人们传递信息、处理事务、交流感情的工具,有的应用文还用来作为凭证和依据。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交往越来越频繁,事情也越来越复杂,因此应用文的作用也就越来越重要了。

一、应用文的概念应用文是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人民群众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处理公务或私务所使用的具有某种惯用格式和直接实用价值的文章。

包括机关应用文和私人应用文两类,或称为公务文书与私务文书。

应用文与人们的关系最为直接密切,使用频率也最高。

应用文不是一种文章样式,而是一些文章的统称。

应用文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有着密切的关系。

政府要实行依法治国、有效管理,就要有各种法规文件等诸多公务文书;企事业单位要正常运转,也要有许多的计划、总结等事务文书;个人之间要进行商务往来、交通信息、沟通感情等,也都需要函件往来等。

至于个人自身的发展,更离不开应用文,如写求职信、毕业论文和学术论文等。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公共关系的活跃、日常交流信息的增加,应用文的使用将越来越多,越来越广泛。

应用文写作不同于文学写作。

从功用性角度来看:应用文写作具有直接的功用性,它主要是用来办理事务、用来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文学写作不以直接办理事务为目的,而以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提供审美享受为宗旨。

从真实性角度来看:应用文写作完全排斥虚构和杜撰,要求所依据的材料真实、准确,内容实事求是;文学写作要求的是艺术的真实,即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能反映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或发展趋向,因而不要求写真人真事,可以大胆进行艺术虚构。

从语言表达角度看:应用文的表述要求准确,不能产生歧义,简明精练,具有平实的特点,对比喻、比拟、借代、夸张、衬托等修辞方式的使用有一定的限制;文学写作则多用此类修辞方式,以达到特定的艺术效果。

从思维与结构角度来看:应用文写作更侧重逻辑思维;而文学写作侧重于形象思维。

常用经济应用文写作教程 知识点

常用经济应用文写作教程  知识点

第一编总论第一章经济应用文论述第一节经济应用文的概念和沿革1、经济应用文概念:指人们在处理公私事务、沟通信息时常用的,且惯用格式的一种文体。

2、应用文的产生和发展:周代的“尚书”是我国较早的应用文写作专集。

分类:上行文、平行文、下行文。

第二节经济应用文的特点和作用特点:1、实用性,2、针对性,3、时效性,4真实性,5程序性,6平实性。

作用:1、公共交际作用,2、宣传教育作用,3、沟通联系作用,4、凭证资料作用。

第二章经济应用文的写作基础知识第一节主旨与材料主旨的定义:主旨是贯穿全文的基本思想、观点、宗旨,是“一篇之要领”。

对主旨要求:1、主旨必须单一,2、主旨必须明确,3、主旨必须正确。

对材料要求:1、围绕主旨选材,2、材料必须真实准确,3、选址典型材料,4、选择新颖材料。

第二节经济应用文的结构与表达方式一、经济应用文的结构结构的基本内容:层次和段落、过渡和照应、开头和结尾。

开头分类:1、目的根据式的开头,2、概括式开头,3、情况原因式开头,4、规定式开头。

结尾分类:1、总结式结尾,2、希望,鼓励式结尾,3、自然收尾式结尾,4、规定式结尾。

结构的基本类型:1、总分式,2、并列式,3、递进式,4、条款式,5、一段式。

结构的基本要求:1、完整性,2、严密性,3、逻辑性。

二、经济应用文的表达方式记叙、议论、说明、图表第三节经济应用文的语言特点和要求特点:1、介词多语气词少,2、专用词多修饰性词少,3、文言词多口语少。

要求:1、准确,2、简洁,3、朴实,4、规范。

第二编经济日用文书第三章书信书信分类:一般书信和专用书信。

一般书信:指为沟通、交流、联系所写的书信。

专用书信:专门用途的书信,如介绍信、证明信、申请信等。

第一节一般书信一、信文的格式、写法及常用传统书信语1、称谓,2、问候语,3、正文(要求:事要明、情要真、文要简、言要得体),4、收束语和祝颂语,5、具名和日期,6、附言、附件。

二、信封的写法及常用传统信封用语三、书信写作要求:1、言语要得体,2、忌用红笔,3、慎用“附言”。

应用写作第一章概述讲义

应用写作第一章概述讲义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应用文概述应用文同人们的日常生活关系十分密切。

自从有文字开始,可以说就有了应用文。

我国奴隶社会的殷商时期,人们把占卜吉凶的结果、祭祀祖先的活动经过等用符号科技在龟甲兽骨上,这种甲骨卜词可以说是最早的应用文。

由于社会的进步生产的发展,应用文的适用X围也越来越广泛。

今天,无论是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还是个人,在传递信息、交流思想、介绍经验、联系工作和进行各种写作时均离不开应用文。

我们要了解天下大事,就要阅读报刊、收听广播、收看电视;以法治国,要有各种法规文件;召开会议,要有会议文件;党政机关指导工作,要有许多公文;机关、企事业单位要正常运转,要有计划、总结、报告等事务文书;人们礼尚往来常常借助于请柬、贺卡等等。

这诸多的文字材料,大部分都是应用文。

可见,大到整个国家,小到某一个单位,甚至个人,要进行正常的活动,都离不开应用文。

当然也就离不开应用写作。

正如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在《作文要道》一文中所说的那样:“大学毕业生不一定能写小说诗歌,但是一定要能写工作和学习中实用的文章,而且非写得既通顺又扎实不可。

”应用写作成为一个有教养的现代公民,特别是当代的大学生必备的素质之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应用文写作的要求也逐步提高,文体格式也逐步完善。

写好应用文是当今社会人民的基本素质之一。

作为大学生的我们,自然也需要这样的素质。

写好应用文,是衡量一个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重要标准,学以致用,应用文写作就体现了这一点。

一、应用文的历史沿革应用文的历史由来已久,随着文字的产生就有了应用文的写作,且应用文的发展和社会各历史阶段的发展相辅相成。

应用文的产生和发展可以划分为六个阶段:孕育期(原始社会)、萌芽期(奴隶社会)、成熟期(战国、秦)、发展期(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高峰期(唐、宋)、稳定期(元、明、清)。

在我国原始社会时期,由于文字还没有出现,为了传递信息、统一号令,应用文以口头形式出现在经济活动中,逐渐形成了质、剂等合同形式,成为应用文的雏形。

应用文概述

应用文概述

第一节应用文的概念和特点一、应用文的概念写作是人们运用规范的语言文字反映客观事物,记录日常生活,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的精神生产劳动过程。

而应用写作则是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变革,为适应社会管理,生产实践和人们日常生活的实际需要,逐渐从整个写作系统中分离出来的,是写作的一个重要分支。

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各种应用文体,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产和实践活动中不断探索、不断改进、不断完善的产物。

讫今为止,人们对应用文并无标准的概念。

一般认为,应用文是指有关机构、组织或个人在从事社会管理、生产、学习、工作和交往过程中为处理、解决某些具体问题而写作的,具有诸多共同特点,并形成相对固定格式的实用性文章。

我国应用文写作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最早的应用文是随着文字的出现而产生的。

我们现在可以看到的最早的文章,当属殷商时代的甲骨文和钟鼎铭文。

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可以发现,其内容大多为生产、生活中某些具体事项的记载,主要内容是占卜记录。

这一时期的文字记录言简意赅、讲求实效,并未形成规范的文章体例和文本模式,可视为我国应用文的起源。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国家管理制度的日益强化和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逐渐开始形成不同的文种,如用于征战号召、揭露敌人的“檄文”,用于加封晋爵的“玺书”等,文种日趋增多,格式日渐规范。

秦汉时期,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国家行政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其中就包括文种制度的规范。

其时文书制度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主要表现在文种的增加和行文关系的区别。

正如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所指出的:“汉定礼仪,则有四品:一曰章,二曰奏,三曰表,四曰议。

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

由此可见,汉代对文书的内容及其行文关系都有了具体明确的规范。

唐宋时期,社会繁荣,经济发展,应用文种类不断增多,行文格式日趋严格,但行文表达却过份注重形式,铺陈骈丽之风越来越盛。

明清时期,由宋代兴起的繁杂文风愈演愈烈,文种名目繁杂,行文关系越来越细,繁文缛节、陈词滥调屡禁不止,应用文的实用功能未能充分实现。

第一讲 应用文写作概论

第一讲 应用文写作概论

• 写作内容体现“专业性” • 语言表达崇尚“简明性”
应用文写作有以下四个要素: 主旨 所谓“主旨”,就是指文书的中心思想,即 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对方看到该文书后产 生作者所希望的感受和行动。 材料 好的文书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需要围绕作 者的主旨来收集很多相关方面的素材。遵循 “收集要多,选择要严,使用要巧”的原则。
——按内容用途来划分 以内容以及用途作为划分标准,则又可以分为以下 两类: 通用的:主要指行政公文。由于相对于礼仪性 商务文书而言,这些文体使用得更为频繁,所以 在课程后面的内容中将对它们的写作方法进行专 门的讨论。 礼仪性的,则主要是指贺信、贺电、邀请书、 请柬以及慰问信。
• 功夫还在“写作”之外
• 1934年,国民党政府颁布公文程式条例 • 9类:令、训令、指令、布告、任命状、呈、咨、公 函、批等。 • 1987年,国务院公布《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 ,先后修订。
• 2012年4月1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 发《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 ,决定停止执行 1996年的《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和2000 年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 • 原《办法》中规定公文种类为13种,新《条例》中规 定公文种类为15种
到了清代,才正式提出“应用文”的概念
清代学者刘熙载在《艺概·文概》指出:“辞命体,
推之即可为一切应用之文。应用文有上行、有平行、 有下行。重其辞乃所以重其实也。”
•佳篇赏析
• 《谏逐客书》,秦,李斯
• 是古代一篇优秀公文,该文能比较充分地体现公 文的一些本质属性。 • 据《史记· 李斯列传》记载,韩国派水工郑国游说 秦王政(即后来的秦始皇),倡言凿渠溉田,以实施 “疲秦计划”。后事泄被发现,秦王政听信宗室 大臣的进言,认为来秦的客卿大抵都想游间于秦 ,就下令驱逐客卿。李斯也在被驱逐之列,尽管 惶恐不安,但主动上书,写下千古流传的《谏逐 客书》。其立意高深,始终围绕“大一统”的目 标,正反论证,利害并举,说明用客卿强国的重 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入用木制或皮革制的套子匣子里,作用如同 后来的信封,这盛器叫“函”,所以、函又 成了书信的别称。函若要牢固,便用绳或漆 封好,称为“缄”,至今人们在信封上还写 某地某人缄等字样。用文字代替结绳,这是 社会文明发展的开端,最初都是出于记载交 流生活和生产的实用需要。
二、应用文的发展历程
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完全可以证明,从有文字
二、应用文的发展历程
应用文在我国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我国最
早的文字甲骨文,就其内容与形式来看,是 原始应用文的雏形,可以说在中国应用文史 上,甲骨文是是应用文的“祖先”。 “应用文”这一名称最早见于宋代张侃的 《拙轩集· 跋陈后山再任教官谢启》一文,他 说:“骈四俪六,特应用文耳”。
二、应用文的发展历程
些新规定,其中比较重要的一点是规定公文 写作要用白话文,使用新式标点符号。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从建立自己的机关开始, 就相应地有了自己的公文,1942年,陕甘宁 边区政府颁布了《陕甘宁边区新公文程式》, 为以后文书工作的健全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应用文的发展历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和中央
秦汉时期是应用文文种分类制度正式确立的
时期,这个时期第一次确立了下行文与上行 文的区别与各自文种。下行文有:制、诏、 策、戒,这四种文书,均属于指令性的,只 有皇帝才能使用。上行文有:章、表、奏、 议,这四种文书,是大臣给皇帝上书用的。 这一时期,首开公务文书文种规范化之先河, 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第一章应用文 第四节 第五节
应用文的概念、沿革与特点 应用文的种类和作用 应用文的主旨与材料 应用文的结构 应用文的语言与表达方式
第一节 应用文的概念、沿革与特点


一、应用文的定义 二、应用文的发展历程 三、应用文的特点
一、应用文的定义
应用文是国家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民主
人民政府对公文工作十分重视,进行了一系 列改革和健全工作,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政 务院颁布了《公文处理暂行办法》。 1955年中共中央批准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和 省(市)级机关文书处理工作和档案工作暂 行条例》。
二、应用文的发展历程
1957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公文名称和体式
问题的几点意见(稿)》。 1981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发了《国家行政机关 公文处理暂行办法》,1987年国务院办公厅 又颁发了《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 1993年11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对这个办法作 了修订,重新发布,自1994年1月1日起施行。
二、应用文的发展历程
1911年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颁了一个
公文格式条例,专门规定了公文名称和使用 范围,废除了几千年封建王朝使用的制、诏、 诰、刺、题、奏、表、笺等名目,表现了革 命党人反对封建专制的思想,也是公文制度 上的一次重大改革。
二、应用文的发展历程
1928年国民党中央政府对公文程式又作了一
二、应用文的发展历程
从内容上讲,现时的应用文直接为现实服务,
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全方位体现了坚持一 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新的历史时期的特点。 从形式上,删繁就简,不但摒弃旧时代形式 主义的僵化模式而且从“左”的束缚中解放 出来,更为灵活、简洁、求实,并与现代化 管理和现代办公条件相适应;
二、应用文的发展历程
开始,也就有了应用文。 新中国成立后,应用文的新形式大量涌现, 如倡仪书、挑战书、决心书、喜报、慰问信、 公约等,都是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中,顺 应万象更新、朝气蓬勃的社会主义新时代而 产生的。
二、应用文的发展历程
而应用文中的一些旧形式,不适应社会变革
后的需要而日益衰落,最终被时代所淘汰了。 特别是现在,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经过 十多年的奋斗,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使应用文在更广阔的领域中大显 身手。应用文在内容、形式、语言等诸多方 面发生巨大变化。
从语言上讲,推陈出新,假话、空话、大话
丧失市场,追求语言的规范、严谨、得体、 简明,并吸收大量富有生命力的新鲜语汇, 语言的力度大为提高。 毋需怀疑,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随着人 民群众物质生活的提高和精神生活的丰富, 应用文还将继续发展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三、应用文的特点
1.实用性。实用性是应用文的根本属性和根 本特点。 2.真实性。 3.程式性。 4.时效性 5.针对性 6.权威性。
在我国应用文发展的历史上,在长期的写作
实践中,曾经产生了不少优秀作品,如李斯 的《谏逐客书》、司马迁的《报任少卿书》、 晁错的《论贵粟书》、贾谊的《论积贮疏》、 诸葛亮的《出师表》、魏征的《谏太宗十思 疏》等,都是千古名篇。对于应用文的研究, 我们也有传统,刘勰的《文心雕龙》文体论 部分20篇,其中12篇谈到应用文。
二、应用文的发展历程
应用文在文种上有明显的分类始于西周,周
王与诸侯王使用的命令性文件,分为“诰”、 “誓”、“命令”。 中国古代应用文写作格式的正式确立始于秦 汉,这种格式有着明显的封建等级观念,它 的基本模式为以后历代王朝所继承。 公文的“一文一事”制度,始于唐宋时期。
二、应用文的发展历程
我们至今尚能从应用文的品类中看到古代文
明的渊源。就拿现代人应用最广的信件来说 吧,秦汉人称它为“牍”或“尺牍”,古人 未发明纸笔时,用书刀将文字刻在木片或竹 片上,称“牍”;致送给人的信牍,大约一 尺长,故称“尺牍”,这名称现在“尺牍选 本”之类上还在应用。
二、应用文的发展历程
有些重要的尺牍或须送递至远地的书信,装
党派、社会团体以及广大人民群众,在日常 工作、生产、科研、学习和生活中办理公务 和个人事务时所常用的具有直接使用价值和 某种惯用体势的一类文章总称。它是人们交 流思想、互通情况、解决问题、处理事务的 工具。
一、应用文的定义
这个含义向人们揭示了应用文的使用范围、
作用、内容及形式上的特殊要求。 应用文的使用范围是非常广泛的,它几乎涉 及各个领域、各种部门、各个阶层;比如, 用于科学研究的,就需要学术论文;用于办 公的、就需要公文;用于交际的,就需要书 信;用于经营的,就需要合同;用于诉讼的, 就需要诉状,等等。

三、应用文的特点
7.条理性(逻辑性)
8.论说性
练习


一、解释 应用文 二、填空 1.应用文这一名称最早见于___代___的 《拙政集》。 2. ___是应用文的“祖先”。 3. “公文”二字最早出现于___。
练习



4.应用文的分类始于___,当时分为___、 ___、___三种。 5.第一次确立上行文、下行文是___时期, 其中上行文是___、___、___、___,下行 文是___、___、___、___。 6.公文的“一文一事”制度,始于___时期。 7.应用文的特点有___、___、___、___。 (至少四种)
简答题


三、简答题 你如何理解应用文的实用性?
答案



一、略 二、1. 宋代 张侃 2.甲骨文 3. 《后汉书· 刘 陶传》 4.西周 诰 誓 命 5.秦汉 章表奏议 制诏策戒 6 唐宋 7.实用性 真实性 程式性 时效性 针对性 权威性 条理性 三、略
二、应用文的发展历程
现在执行的是国务院2000年8月24日发布,
2001年1月1日起施行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 处理办法》。 任何文化的发展都有其延续性,应用文写作 的发展也是如此。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 变迁,应用文在人们的实际使用过程中不断 继承、不断创新,从而不断地发展起来。
二、应用文的发展历程
一、应用文的定义
可以说,应用文使用的广泛,甚至达到了无
所不在的程度。在社会生活中,一切组织与 个人都和应用文有着或多或少的关系,应用 文成为推动工作于学习,加强社会联系的不 可缺少的重要工具,因而使用频率最高。
一、应用文的定义
应用文的作用也是很大的,它用以“处理事
务”,用以“交流情况”,用以“传递信 息”,用以“沟通联系”。 应用文内容、形式上的特殊要求,表现为内 容具有实用、真实、针对性强、讲究时效的 特点,而形式上则不仅内部结构具有单一、 循规的特点,而且其外观式样也具有相对固 定的格式,即规范性。( 带着镣铐跳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