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化学第八章

合集下载

《无机化学》课件第八章

《无机化学》课件第八章

第一节 元 素 简 介
一、 元素的发现与分类
元素的发现与人类文明进步有着密切的关系。18世纪 的工业革命促进了化学的变革,使化学从愚昧中解放出来, 进入实验科学阶段,所以在这一百年间发现了19种元素, 而在此前的千年内只发现了13种元素。19世纪科学技术迅 速进步,使元素的发现不再受天然存在的局限。那些因半 衰期短、在自然界无法长期存在的放射性元素也可以通过 人工核反应制造。元素按其主要性质可分为金属、非金属、 准金属和稀有气体四类。
无机化学
第八章 s区和p区元素
元素简介 s区元素 卤素及其化合物 氧族元素及其化合物
第八章 s区和p区元素
氮族元素及其化合物 碳族元素及其化合物 硼族元素及其化合物 稀有气体 常见阴离子的鉴定
第八章 s区和p区元素
人类对化学元素的发现、认识和利用经历了漫长而曲 折的过程。迄今为止,人类已发现和合成了一百多种元素, 其中地球上天然存在的元素有90余种。这些元素所组成的 单质和化合物的制备、性质及其变化规律是无机化学的主 要研究内容。本章重点介绍s区和p区元素所组成的单质和 化合物的制备、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各区元素的划 分可参见书后的元素周期表。
第二节 s 区 元 素
第二节 s 区 元 素
成碱金属能与水迅速反应放出氢气,所以不能在水溶 液中用于还原任何物质,但可成为非水介质中有机化学反 应的重要还原剂。同时也是高温条件下从氧化物或氯化物 中制备稀有金属的重要还原剂。当然,这些反应必须在真 空或稀有气体保护下进行。
对比锂和镁的性质,不难发现在它们之间有许多相似 之处,如它们都能与氧或者氮直接化合生成氧化物、氮化 物,它们的氢氧化物、碳酸盐、磷酸盐等都难溶于水。
第一节 元 素 简 介
第二节 s 区 元 素

无机化学课件 第八章 表面化学

无机化学课件 第八章 表面化学

( 注意膜有正、反两面。)
W = △A (1)
表面功即系统表面自由能的增加,即等温等 压下: W = Wf = △A (2) 比较(1),(2)两式: 表面张力 与比表面吉布斯自由能 在数值
上是相等的。 结论:可以用同一符号 “ ” 来表示比表面吉
布斯函数或表面张力。
3、比表面吉布斯函数与表面张力的异同点
三、表面现象与表面吉布斯函数
同一质量的物质,分散度(比表面积A0=A/V) 越大,表面吉布斯函数越大,系统总吉布斯函数 越大。
可通过以下三种方式自发地使系统处于稳定状态:
1.缩小表面积 2.降低表面张力—吸附现象 3.同时变化—润湿现象
8.3 表面活性物质
一、表面活性剂及其分类
定义:以很低的浓度显著降 低液体表面张力的物质。
乳化剂大多是表面活性剂,主要稳定原因: • 降低界面张力
加入适量表面活性剂后,煤油与水间的界面张力可 由35-40mN/m降低到1mN/m甚至10-3mN/m以下。油 水分散就容易得多。
• 形成牢固的乳化膜
使用足量且分子结构适宜的乳化剂有助于得到高强 度的界面膜。
• 界面电荷密度大 • 适当的表面粘度
介质黏度大,乳液液滴运动速度减慢,有助于乳状 液的稳定。高分子物质可作增稠剂,还能形成坚固 的界面膜。
乳状液的类型
乳状液的应用
例:乳化食品和医药用乳剂
牛乳和豆浆是天然O/W型乳状液,其中的脂肪以细滴 分散在水中,乳化剂均是蛋白质,故它们易被人体消 化吸收。
日常生活中的冰激凌、人造奶油以及营养豆奶等大多 是W/O或O/W型乳剂。这些食品中所用的乳化剂多为 甘油-硬脂酸酯、蔗糖酯等。
② 乳化作用
乳化:一种液体以极小的液滴形式分散在另一 只与其不混溶的液体中。

大学无机化学第八章

大学无机化学第八章
[Cu(en)2]2+中的乙二胺(en)是双齿配体,即每1个 例如: en有2个N原子与中心离子Cu2+配位,在此, Cu2+的配位数是4而不是2。
(6)配离子的电荷数
形成体和配体电荷的代数和即为配离子的电荷。
例如,K3[Fe(CN)6]中配离子的电荷数可根据Fe3+和6个CN-电
荷的代数和判定为-3,也可根据配合物的外界离子(3个K+)电荷 数判定[Fe(CN)6]3-的电荷数为-3。 又如:[PtCl6]2-的电荷数是-2, [Co(NH3)3(H2O)Cl2]+的电荷数是+1
+
例题
[CoCl(NH3)(en)2]SO4
命名: 硫酸(一)氯 •(一) 氨 • 二(乙二胺)合钴(Ⅲ) 内界: [CoCl(NH3)(en)2]2+ 外界: SO42中心原子:Co3+ 配位体: Cl- NH en 3 配位原子:Cl N 配位数: 6
主要内容
1、配合物概述
2、配合物的化学键本性(价键理论) 3、配位平衡 4、 螯合物
多个配体的次序(正着写正着念): 若含多种配体,先无机后有机,先简单后复杂;
若为多种无机配体,先阴离子后中性分子; 若为同类配体,按配位原子元素符号的英文字母顺序 排列: 同类配体同一配位原子时,将含较少原子数的 配体排在前面。
配体化学式相同但配位原子不同,(- SCN, -NCS) 时,则按配位原子元素符号的字母顺序排列。
如: [Cu(NH3)4]SO4 H2[PtCl6]
硫酸四氨合铜(Ⅱ)
六氯合铂(Ⅳ)酸
[Cu(NH3)4](OH)2 氢氧化四氨合铜(Ⅱ)
K[PtCl5(NH3)] 五氯•氨合铂(Ⅳ)酸钾 五羰(基)合铁

无机化学(第二版)第八章 配合化合物

无机化学(第二版)第八章 配合化合物

不同配体的命名顺序规则为:
✓ 先阴离子后中性分子,如F- → H2O。 ✓ 先无机后有机,如H2O→en。 ✓ 同类配体,按配位原子元素符号的英文字母顺序排 列,如NH3→H2O。 ✓ 若配位原子又相同,则含原子数少的配体排在前面, 如NO2→NH3。 ✓ 同类配体中若配位原子和原子数目均相同,则在结 构式中与配位原子相连原子的元素符号在英文字母中在 前的排在前面,如NH2→NO2
联吡啶(双齿)
3. 核N 反N应类型
乙二胺四乙酸
(六齿)
(bpy)
(EDTA; H4Y)
3. 配位数:一个中心原子所结合的配位原子的总数称为
该中心原子的配位数。
配位数=配位体数×齿数
如:[Cu(NH3)4]2+ Cu2+的配位数=4 ×1=4
[Cu(en)2]2+ Cu2+的配位数=2 ×2=4
[CoF6]3-
其中: 带负电荷的配离子称为配阴离子
带正电荷的配离子称为配阳离子.
注:配合物均为电中性分子
§ 8.2 配位化合物的类型和命名
8.2.1 配合物的类型
1.简单配合物:由单齿配体与中心原子形成的配合物。
如 Fe(CN)64 Co(NH3)5(H2O) 3
2.螯合物:由多齿配体与同一中心原子配位而形成 一种环状结构的配合物。又称:内络盐
(5) 配体异构
CH2 CH 2 CH 2
NH2
NH2
1, 3-二氨基丙烷
Co(NH2 CH2
CH2 CH
CH
NH2
NH2
1, 2-二氨基丙烷
CH 2
CH 2
NH )Cl
22
Co(NH2 CH2 CH ( NH2) CH3)2Cl2

无机化学第八章

无机化学第八章

第八章(一)是非题1.EDTA滴定金属离子反应中,因酸效应的作用,使K (MY′)总是大于K (MY)。

()2.利用lgαY(H)≤lg K (MY′)–8式可以求得M离子滴定的最低pH。

()3.Ca2+、Mg2+离子共存时,可以通过控制溶液pH对Ca2+、Mg2+进行分别滴定。

()4.金属指示剂与金属离子生成的配合物越稳定,测定准确度越高。

()5.EDTA滴定某种金属离子的最高pH可以在酸效应曲线上方便地查出。

()6.EDTA滴定中消除共存离子干扰的通用方法是控制溶液的酸度。

()7.EDTA滴定中消除共存离子最有效的方法是分离干扰离子。

()(二)选择题1.利用生成配合物而使难溶电解质溶解时,下列那种情况最有利于沉淀的溶解()A. lg K MY愈大,K sp愈小B. lg K MY.愈大,K sp愈大C. lg K MY愈小,K sp愈大D. lg K MY >> K sp2.某金属与其离子溶液组成电极,若溶液中金属离子生成配合物后,其电极电势值()A.变小B.变大C.不变D.难以确定3.易于形成配离子的金属元素是位于周期表中的()A. p区B. d区和ds区C. s区和p区D.s区6.将过量的AgNO3溶液加入到一定浓度的Co(NH3)4Cl3溶液中,产生与配合物等摩尔的AgCl沉淀,则可判断该化合物中心原子的氧化数和配位数分别是()A. +2和6B. +2和4C. +3和6D. +3和47.下列配离子属于外轨型的是()A. [Fe(CN)6]3-B.[Co(CN)6]3-C.[Ni(CN)4]2-D.[FeF6]3-9.[FeF6]配离子杂化轨道的类型是()A. d2sp3杂化,内轨型B. sp3d2 杂化,内轨型C. d2sp3杂化,外轨型D. sp3d2杂化,外轨型10.用乙二胺四乙酸作为标准溶液,以铬黑T为指示剂滴定水中钙镁时,有关配合物稳定性大小的顺序为()A. MgY2- > MgIn- > CaY2- > CaIn-B. CaY2- > MgY2- > MgIn- > CaIn-C. CaY2- > CaIn- >MgY2- > MgIn-D. CaY2- > MgY2 >CaIn- > MgIn-.二氨合钴(Ⅲ)酸铵的化学式是()11.四异硫氰酸A. (NH4) [Co(SCN)4(NH3)2]B. (NH4) [Co(NH3)2 (SCN)4]C. (NH4) [Co(NCS)4(NH3)2] C. (NH4) [Co(NH3)2 (NCS)4]12.EDTA 与金属离子形成配位化合物时可提供的配位原子数是()A. 2B. 4C.6D.813.用EDTA 滴定Bi3+时, 消除Fe3+的干扰宜采用()A. 加NaOHB.加抗坏血酸C.加三乙醇胺D.加氰化钾14.用EDTA 直接滴定有色金属离子,终点所呈现的颜色是()A.指示剂-金属离子配合物的颜色B. 游离指示剂的颜色C. EDTA-金属离子配合物的颜色D. (B)和( C)的混合颜色15.用EDTA测定水中Ca2+,Mg2+的含量, pH应取的范围为()A. pH<6B. pH = 8-12C. pH = 10-11D. pH>1216.下列物质中,哪一个不适宜做配体()A. S2O32-B. H2OC. Cl-D. NH4+(三)填空题2.命名下列配合物(en 代表乙二胺)(1)Na[AuCl 4](2)[Co(en)2Br 2]Br ————————————(3)Na 3[Ag(S 2O 3)2] (4)H 2[PtCl 6] 。

无机化学第八章

无机化学第八章
(1)稀HNO3 (2)NH3•H2O (3)Na2S溶液
试问下列平衡的移动方向?
[Ag(NH3)2]+ Ag+ + 2NH3
解:(1)平衡向右移动; (2) 平衡向左移动; (3) 平衡向右移动。
13. AgI在下列相同浓度的溶液中,溶解度最大的是哪一个?
KCN Na2S2O3 KSCN NH3•H2O
CFSE=[6×(-0.4Δo)+2Ep] (kJ•mol-1)
=-156 kJ•mol-1.
[Fe(H2O)6]2+ Fe2+(3d6).
CFSE=[4×(-0.4Δo)+2×0.6Δo] (kJ•mol-1)
=-49.6 kJ•mol-1.
10. 试解释下列事实:
(1) 用王水可溶解Pt,Au等惰性较大的贵金属,但单独用硝酸或盐酸则不能溶解。
[PtCl5(NH3)]- Pt4+ Cl-,NH3 Cl,N 6
2. 命名下列配合物,并指出配离子的电荷数和形成体的氧化数。
配合物 名 称 配离子电荷 形成体的氧化数
[Cu(NH3)4][PtCl4] 四氯合铂(Ⅱ)酸四氨合铜(Ⅱ) +2,-2 +2,+2
Cu[SiF6] 六氟合硅(Ⅳ)酸铜 -2 +4
[Mn(CN)6]3-的几何构型为正八面体。
7.在50.0mL0.20mol•L-1 AgNO3溶液中加入等体积的1.00mol•L-1的NH3•H2O,计算达平衡时溶液中Ag+,[Ag(NH3)2]+和NH3的浓度。
8.10mL0.10mol•L-1 CuSO4溶液与l0mL6.0mol•L-1 NH3•H2O 混合并达平衡,计算溶液中Cu2+、NH3及[Cu(NH3)4]2+的浓度各是多少? 若向此混合溶液中加入0.010molNaOH固体,问是否有Cu(OH)2沉淀生成?

《无机化学》第8章.配位化合物PPT课件

《无机化学》第8章.配位化合物PPT课件

配位化合物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新材料与新能源
随着人类对新材料和新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配位化合物有望在太 阳能电池、燃料电池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生物医药领域
配位化合物在药物设计和治疗方面的应用前景广阔,有望为人类疾 病的治疗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环境科学领域
配位化合物在处理环境污染和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未来有望为环境保护做出贡献。
螯合物
由两个或更多的配位体与同一 中心原子结合而成的配合物,
形成环状结构,如: Fe(SCN)3。
命名
一般命名法
根据配位体和中心原子的名称,加上 “合”字和数字表示配位数的顺序来 命名,如:Co(NH3)5Cl。
系统命名法
采用系统命名法,将配位体名称按照 一定的顺序列出,加上“合”字和数 字表示配位数的顺序,最后加上中心 原子名称,如: (NH4)2[Co(CO3)2(NH3)4]·2H2O。
配位化合物的种类繁多,其组成和结 构取决于中心原子或离子和配位体的 性质。
配位化合物的形成条件
01
存在可用的空轨道 和孤对电子
中心原子或离子必须有可用的空 轨道,而配位体则需提供孤对电 子来形成配位键。
02
能量匹配
中心原子或离子和配位体的能量 状态需要匹配,以便形成稳定的 配位化合物。
03
空间和电子构型适 应性
中心原子或离子和配位体的空间 和电子构型需相互适应,以形成 合适的几何构型和电子排布。
02
配位化合物的组成与结构
组成
配位体
提供孤电子对与中心原子形成配位键的分子或离子。常见的配位 体有:氨、羧酸、酰胺、酸酐、醛、酮、醇、醚等。
中心原子
接受配位体提供的孤电子对形成配位键的原子。常见的中心原子有: 过渡金属元素的离子。

无机化学第八章 化学平衡

无机化学第八章 化学平衡
[E]e [D]d Kc = ———— [A]a [B]b
方括号内表示的是物质的平衡浓度 Kc 是用平衡浓度表示的平衡常数
的表达式中可以看出, 从经验平衡常数 Kc 的表达式中可以看出,Kc 的单 即为浓度的某次幂. 位是: 位是:[mol dm-3]( e + d ) - ( a + b)即为浓度的某次幂. 当 (e + d) = (a + b) 时, Kc 无单位 对于气相反应: 对于气相反应: a A (g) +b B (g) eE (g) + dD (g)
§8-1
化学反应的可逆性和化学平衡
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 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一个化学反应即可从左 向右进行, 向右进行,又可以从右向左进行的反应 叫可逆反应. 叫可逆反应. 例如: CO2(g) + H2 (g) 例如:CO(g) + H2O(g) Ag +(aq) + Cl - (aq) AgCl (s) ↓ 化学反应的这种性质叫反应的可逆性. 化学反应的这种性质叫反应的可逆性.几乎所有 的反应都具有可逆性,只是可逆性程度不同.习惯上, 的反应都具有可逆性,只是可逆性程度不同.习惯上, 我们把可逆性显著的化学反应,称为可逆反应( 我们把可逆性显著的化学反应,称为可逆反应(用箭 头表示) 可逆性不显著的化学反应, 头表示);可逆性不显著的化学反应,称为不可逆反 用平行线表示) 应(用平行线表示).可逆反应最终将导致化学平衡 状态(即可逆化学反应可以完成的最大限度) 状态(即可逆化学反应可以完成的最大限度).
注意: 注意 平衡状态,平衡体系各物质浓度保持不变, (1)平衡状态,平衡体系各物质浓度保持不变,但各 物质浓度值与初始浓度有关. 物质浓度值与初始浓度有关. 平衡常数与各物质初始浓度无关但与温度有关. (2)平衡常数与各物质初始浓度无关但与温度有关. 2-2 平衡常数表达式的书写要求和多重平衡规则 1.平衡常数表达式的书写要求 1.平衡常数表达式的书写要求 反应体系中纯固体,纯液体及水溶液中的水的 反应体系中纯固体, 浓度不写入平衡常数表达式中. 浓度不写入平衡常数表达式中.如: Cr2O72-(aq) + H2O 2 CrO42-(aq) + 2H+(aq) Kc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6. 在699K 时,反应H 2(g) + I 2(g)2HI(g)的平衡常数K p =55.3,如果将2.00molH 2和2.00molI 2作用于4.00dm 3的容器内,问在该温度下达到平衡时有多少HI 生成? 解7. 反应H 2 + CO 2H 2O + CO 在1259K 达平衡,平衡时[H 2]=[CO 2]=0.44mol ·dm3-,[H 2O]=[CO]=0.56mol ·dm3-。

求此温度下反应的经验的平衡常数及开始时H 2和CO 2的浓度。

解8. 可逆反应H 2O + CO H 2 + CO 2在密闭容器中,建立平衡,在749K 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c =2.6。

(1) 求n (H 2O )/n (CO )(物质的量比)为1时,CO 的平衡转化率; (2) 求n (H 2O )/n (CO )(物质的量比)为3时,CO 的平衡转化率; (3) 从计算结果说明浓度对平衡移动的影响。

解 (1)H 2O + COH 2 + CO 2a-x b-x x x x 2=2.6(a-x)2 ax ⇒=0.617所以CO 的平衡转化率是61.7%。

(2)H 2O + COH 2 + CO 2n 3n 0 0n-x 3n-x x x)3)((2x n x n x-- =2.6 nx ⇒=0.865所以CO 的平衡转化率是86.5%。

9. HI 分解反应为2HIH 2 + I 2,开始时有1molHI ,平衡时有24.4%的HI 发生了分解,今欲将分解百分数降低到10%,试计算应往此平衡系统中加若干摩I 2。

解 2HIH 2 + I 2起始 1 0 0转化 0.244 0.122 0.12222756.0122.0=92.005.0)05.0(x + ⇒x=0.37mol10. 在900K 和1.013×105Pa 时SO 3部分离解为SO 2和O 2 SO 3(g )SO 2(g )+21O 2(g )若平衡混合物的密度为0.925g ·dm —3,求SO 3的离解度。

解 PV=nRT Pρm=nRT PM=ρRTM=PRTρ=5310013.1900314.810925.0⨯⨯⨯⨯=68.33SO 3(g ) SO 2(g )+21O 2(g )x 0 0 a-x x 21xxx x a xx x a 21213264)(80++-⨯++-= 68.33ax = 0.34 所以SO 3的离解度是34%。

11. 在308K 和总压1.013×105Pa ,N 2O 4有27.2%分解为NO 2。

(1)计算 N 2O 4(g )2 NO 2(g )反应的K θ;(2)计算308K 时总压为2.026×105Pa 时,N 2O 4的离解百分率; (3)从计算结果说明压强对平衡移动的影响。

解 (1) N 2O 4(g )2 NO 2(g )0.272 0.544K θ=272.01544.02-=0.32(2) PV=nRT Vn =RTP 同理得出N 2O 4的离解百分率是19.6%。

(3) 增大压强,平衡向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 减小压强,平衡向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

12. PCl 5(g )在523K 达分解平衡:PCl 5PCl 3(g )+ Cl 2(g )平衡浓度:[PCl 5]=1 mol ·dm 3-,[ PCl 3]=[ Cl 2]=0.204 mol ·dm3-。

若温度不变而压强减小一半,在新的平衡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为多少? 解 K θ=1204.02=0.041616PCl 5 PCl 3(g )+ Cl 2(g )1-x 0.204+x 0.204+x 0.2042=xx -+1)204.0(2=0.041616得出 x=0.135mol ·dm 3-13. 对于下列化学平衡2HI (g ) H 2(g ) + I 2(g )在698K 时,K c =1.82×102-。

如果将HI (g )放入反应瓶内,问:(1)在[HI]为0.0100mol ·dm 3-时,[H 2]和[ I 2]各是多少?(2)HI (g )的初始浓度是多少? (3)在平衡时HI 的转化率是多少? 解 (1)2HI (g )H 2(g ) + I 2(g )2x x xxx201.02-=1.82×102- ⇒x=1.35×103-mol ·dm3-[H 2]和[ I 2]各是1.35×103-mol ·dm3-,1.35×103-mol ·dm3-。

(2)[HI]=0.01+2×1.35×103-=0.0127mol ·dm3-(3)α=0127.01035.123-⨯⨯×100%=21.3%14. 反应SO 2Cl 2(g ) SO 2(g )+ Cl 2(g )在375K 时,平衡常数K θ=2.4,以7.6克SO 2Cl 2和1.013×105Pa 的Cl 2作用于1.0 dm —3的烧瓶中,试计算平衡时SO 2Cl 2、SO 2和Cl 2的分压。

解 K θ=K p (P θ)n△-P 22cL so×1=1356.7RT得出 P 22cL so=6.8×104Pa P 2SO =8.8×104Pa P 2Cl =1.90×105Pa15. 某温度下,反应PCl 5(g ) PCl 3(g )+ Cl 2(g )的平衡常数K θ=2.25。

把一定量的PCl 5引入一真空瓶内,当达平衡后PCl 5的分压是2.533×104Pa 。

问: (1) 平衡时PCl 3和Cl 2的分压各是多少? (2) 离解前PCl 5的压强是多少?(3) 平衡时PCl 5的离解百分率是多少? 解 (1)2)(.23θP P P Cl PCl =2.25×θPP PCl 5P 3PCl =P 2Cl =7.60×104Pa(2)P 5PCl =(2.533+7.6)×105Pa(3)P 5PCl =44101.10106.7⨯⨯×100% = 75.25%18. 在523K 时,将0.110 mol 的PCl 5(g )引入1 dm —3容器中,建立下列平衡: PCl 5(g )PCl 3(g )+ Cl 2(g )平衡时PCl 3(g )的浓度是0.050 mol ·dm3-。

问(1) 平衡时PCl 5和Cl 2的浓度各是多少? (2) 在523K 时的K c 和K θ各是多少? 解 (1) PCl 5(g )PCl 3(g )+ Cl 2(g )起始 0.11 0 0平衡0.06 0.05 0.05平衡时PCl5是0.06mol·dm3-,Cl2是0.05mol·dm3-(2)KC =06.005.02=0.042由Kθ=Kp(Pθ)n△-得出Kθ=1.80第九章1.10.00cm3NaCl饱和溶液重12.003g,将其蒸干后得NaCl3.173g,试计算:(a)NaCl的溶解度。

(b)溶液的质量分数。

(c)溶液物质的量的浓度。

(d)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

(e)盐的摩尔分数。

(f)水的摩尔分数。

解2.在288K时,将NH3气通入一盛有水的玻璃球内,至NH3不再溶解为止。

已知空玻璃球重3.926g,盛有饱和溶液共重6.944g,将此盛液的玻璃球放在50.0cm3-、0.55mol·dm 3-的H2SO4溶液中,将球击破,剩余的酸需用10.4 cm3-、1.0 mol·dm3-NaOH中和,试计算288K时,NH3在水中的溶解度。

解3.计算下列各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1)把15.6gCsOH溶解在1.50dm3水中;(2)在1.0dm3水溶液中含有20gHNO3;(3)在100cm3四氯化碳(CCl4)溶液中含有7.0mmolI2;(4)在100mL水溶液中含1.00gK2Cr2O7。

解4.制备5.00dm3、0.5mol·dm3-的氢溴酸,问需要在标准情况下的HBr气体多少dm3?解5.现有一甲酸溶液,它的密度是1.051g·cm3-,含有质量分数为20.0%的HCOOH,已知此溶液中含有25.00g纯甲酸,求此溶液的体积。

解6.现拟制备一种质量分数为20%的氨水溶液,它的密度为0.925g·cm3-。

问制备250 dm3此溶液需用多少体积的氨气(在标准情况下)?解7.现有一K2HPO4溶液,它的体积为300 dm3,其中含有5.369gK2HPO4·3H2O,计算这种溶液K2HPO4的物质的量浓度。

解8.为防止1 dm3水在—10℃时凝固,需要向其中加入多少克甲醛HCHO?解9.在26.6g氯仿(CHCl3)中溶解0.402g萘C10H8,其沸点比氯仿的沸点高0.455K,求氯仿的沸点升高常数。

解10.与人体血液具有相等渗透压的葡萄糖溶液,其凝固点降低值为0.543K,求氯仿的沸点升高常数。

解11.323K时200g乙醇中含有23g非挥发性溶质的溶液,其蒸汽压等于2.76×104Pa。

已知323K乙醇的蒸汽压为2.93×104Pa,求溶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解12.有某化合物的苯溶液,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是15∶100;在293K,1.013×105Pa下以4dm3空气缓慢地通过该溶液时,测知损失了1.185g的苯(假设失去苯以后,溶液的浓度不变)试求?(1)该溶质的相对分子质量;(2)该溶液的沸点和凝固点(已知293K时,苯的蒸汽压为1×104Pa;1.013×105Pa 下,苯的沸点为353.10K,苯的凝固点为278.4K)。

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