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50+35)m三跨连续梁课程设计设计说明书
模板面板按三跨连续梁计算

模板面板按三跨连续梁计算。
静荷载标准值q1=25×0.1×1.2+0.5×1.2=3.6KN/M活荷载标准值q2=(1+2)×1.2=3.6 KN/M面板的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W=120×1.0×1.0/6=20㎝³I=120×1.0×1.0×1.0/12=10㎝ 4(1)抗弯强度计算f=M/W<[f]其中f--面板的抗弯强度计算值(N/㎜2)M—面板的最大弯矩(N·m)W—面板的净截面抵抗矩[f] —面板的抗弯矩设计值,取13N/㎜2M=0.1ql2M=0.1×(1.2×3.6+1.4×3.6)×0.4×0.4=0.15KN·M F=0.15×1000×1000/37800=3.97N/㎜2<[f]=13N/㎜2,满足要求.(2)抗剪计算T=3Q/2bh<[T]Q=0.6×(1.2×3.6+1.4×3.6)×0.4=2.42KNT=3×2420/(2×1200×10)=0.303N/㎜2<[T]=1.4 N/㎜2,满足要求.(3)挠度计算v=0.677ql4/100EI<[v]=l/250v=0.677× 3.6×4004/(100×9000×388800)=0.173㎜<[v]=l/250=1.6㎜一、楼板模板隔栅计算隔栅按照均布荷载下连续梁计算。
1、荷载的计算(1)钢筋混凝土板自重(KN/m)q11=25×0.10×0.4=1.0 KN/m(2)模板的自重线荷载(KN/m)q12=0.5×0.4=0.2 KN/m(3) 活荷载为施工荷载标准值和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KN/m)q2=(1+2)×0.4=1.2 KN/m静荷载q1=1.2×1.0+1.2×0.2=1.44 KN/m活荷载q2=1.4×1.2=1.68 KN/m2、木方的计算按照三跨连续梁计算,最大弯矩考虑为静荷载与活荷载的计算值最不利分配的弯矩和均布荷载q=q1+q2=3.12KN/m最大弯矩M=0.1ql2=0.1×3.12×1.2×1.2=0.45 KN·m最大剪力Q=0.6×1.2×3.12=2.25KN最大支座力N=1.1×1.2×3.12=4.12 KN面板的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W=5×8×8/6=53.33CM3I=5×8×8×8/12=213.33 CM4(1)木方抗弯强度计算f=0.45×106/53330=8.44N/㎜2<[f]=13 N/㎜2满足要求。
MIDAS连续梁计算书

目录第1章设计原始资料 (1)1.1设计概况 (1)1.2技术标准 (1)1.3主要规范 (1)第2章桥跨总体布置及结构尺寸拟定 (2)2.1尺寸拟定 (2)2.1.1 桥孔分跨 (2)2.1.2 截面形式 (2)2.1.3 梁高 (3)2.1.4 细部尺寸 (4)2.15 主要材料及材料性能 (6)2.2模型建立与分析 (7)2.2.1 计算模型 (8)第3章荷载内力计算 (9)3.1荷载工况及荷载组合 (9)3.2作用效应计算 (10)3.2.1 永久作用计算 (10)3.3作用效应组合 (16)第4章预应力钢束的估算与布置 (20)4.1力筋估算 (20)4.1.1 计算原理 (20)4.1.2 预应力钢束的估算 (24)4.2预应力钢束的布置(具体布置图见图纸) (27)第5章预应力损失及有效应力的计算 (29)5.1预应力损失的计算 (29)5.1.1摩阻损失 (29)5.1.2. 锚具变形损失 (30)5.1.3. 混凝土的弹性压缩 (30)5.1.4.钢束松弛损失 (31)5.1.5.收缩徐变损失 (31)5.2有效预应力的计算 (32)第6章次内力的计算 (33)6.1徐变次内力的计算 (33)6.2预加力引起的次内力 (33)第7章内力组合 (35)7.1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的效应组合 (35)7.2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的效应组合 (37)第8章主梁截面验算 (41)8.1正截面抗弯承载力验算 (41)8.2持久状况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应力验算 (44)8.2.1 正截面抗裂验算(法向拉应力) (44)8.2.2 斜截面抗裂验算(主拉应力) (46)8.2.3混凝土最大压应力验算 (49)8.2.4 预应力钢筋中的拉应力验算 (50)8.3挠度的验算 (51)小结 (53)第1章设计原始资料1.1 设计概况设计某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模型,标准跨径为35m+50m+35m。
施工方式采用满堂支架现浇,采用变截面连续箱梁。
三跨连续梁桥减隔震设计

三跨连续梁桥减隔震设计
三跨连续梁桥减隔震设计是一种结构设计方法,旨在减少地震对桥梁的影响。
以下是该设计的详细解释:
1. 概述
三跨连续梁桥是一种长跨度桥梁结构,由多个连续的梁组成。
减隔震设计的目的是通过采用特殊的隔震装置,降低地震对桥梁的影响,提高桥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 背景
地震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会给桥梁等建筑物带来巨大的破坏。
因此,减隔震设计成为了一种非常重要的结构设计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少地震对桥梁的影响。
3. 隔震系统
减隔震设计的核心是采用隔震系统。
隔震系统是由一系列弹簧、阻尼器等组成的装置,可以把地震的能量转化为弹性变形和热能,从而减少地震对桥梁的影响。
4. 设计步骤
减隔震设计的具体步骤如下:
(1)确定桥梁的设计参数,包括跨度、荷载、地震作用等。
(2)确定隔震系统的类型和参数,包括隔震器的刚度、阻尼器的阻尼系数等。
(3)确定桥梁的结构形式和荷载分布,包括梁段长度、截面形状、钢筋配筋等。
(4)进行隔震系统与桥梁结构的有限元分析,确定隔震系统对桥梁的影响。
(5)进行结构的优化设计,确保桥梁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5. 应用范围
减隔震设计适用于各种桥梁结构,特别是对于长跨度、高塔式桥梁等结构更为有效。
此外,隔震系统还可用于地铁、高层建筑等结构的减震设计。
以上是关于三跨连续梁桥减隔震设计的详细解释。
三跨连续梁课程设计

三跨连续梁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学习三跨连续梁的相关知识,让学生掌握连续梁的基本概念、受力分析和设计方法。
具体目标如下:1.了解连续梁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掌握连续梁的受力分析方法。
3.熟悉连续梁的设计原则和计算方法。
4.能够运用连续梁的基本概念和受力分析方法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5.能够根据设计原则和计算方法,独立完成连续梁的设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工程结构设计的兴趣和热情。
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连续梁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介绍连续梁的定义、分类和受力特点。
2.连续梁的受力分析:讲解连续梁的受力机理、内力分布和变形。
3.连续梁的设计方法:介绍连续梁设计的基本原则、计算方法和步骤。
4.连续梁的工程应用案例:分析实际工程中的连续梁设计实例,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1.讲授法:通过讲解连续梁的基本概念、受力分析和设计方法,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程中的连续梁设计案例,让学生了解知识在工程中的应用。
3.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实验法:安排一定的实验课时,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连续梁设计教材作为主要教学资源。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连续梁设计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教学PPT,直观地展示连续梁的受力分析和设计过程。
4.实验设备:准备相应的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通过以上教学资源的选择和准备,我们将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体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连续梁的相关知识。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在三跨连续梁课程中的学习成果,我们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回答和小组讨论的表现,评估其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模板面板按三跨连续梁计算

模板面板按三跨连续梁计算。
静荷载标准值q1=25×0.1×1.2+0.5×1.2=3.6KN/M活荷载标准值q2=(1+2)×1.2=3.6 KN/M面板的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W=120×1.0×1.0/6=20㎝³I=120×1.0×1.0×1.0/12=10㎝ 4(1)抗弯强度计算f=M/W<[f]其中f--面板的抗弯强度计算值(N/㎜2)M—面板的最大弯矩(N·m)W—面板的净截面抵抗矩[f] —面板的抗弯矩设计值,取13N/㎜2M=0.1ql2M=0.1×(1.2×3.6+1.4×3.6)×0.4×0.4=0.15KN·M F=0.15×1000×1000/37800=3.97N/㎜2<[f]=13N/㎜2,满足要求.(2)抗剪计算T=3Q/2bh<[T]Q=0.6×(1.2×3.6+1.4×3.6)×0.4=2.42KNT=3×2420/(2×1200×10)=0.303N/㎜2<[T]=1.4 N/㎜2,满足要求.(3)挠度计算v=0.677ql4/100EI<[v]=l/250v=0.677× 3.6×4004/(100×9000×388800)=0.173㎜<[v]=l/250=1.6㎜一、楼板模板隔栅计算隔栅按照均布荷载下连续梁计算。
1、荷载的计算(1)钢筋混凝土板自重(KN/m)q11=25×0.10×0.4=1.0 KN/m(2)模板的自重线荷载(KN/m)q12=0.5×0.4=0.2 KN/m(3) 活荷载为施工荷载标准值和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KN/m)q2=(1+2)×0.4=1.2 KN/m静荷载q1=1.2×1.0+1.2×0.2=1.44 KN/m活荷载q2=1.4×1.2=1.68 KN/m2、木方的计算按照三跨连续梁计算,最大弯矩考虑为静荷载与活荷载的计算值最不利分配的弯矩和均布荷载q=q1+q2=3.12KN/m最大弯矩M=0.1ql2=0.1×3.12×1.2×1.2=0.45 KN·m最大剪力Q=0.6×1.2×3.12=2.25KN最大支座力N=1.1×1.2×3.12=4.12 KN面板的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W=5×8×8/6=53.33CM3I=5×8×8×8/12=213.33 CM4(1)木方抗弯强度计算f=0.45×106/53330=8.44N/㎜2<[f]=13 N/㎜2满足要求。
三跨连续梁支架方案计算书

x连续梁支架计算书x特大桥跨匝道的连续梁为1-(32+48+32)m的现浇梁,设计采用支架现浇施工。
边跨和中跨采取钢管桩+贝雷架施工。
基础采用砼条形扩大基础(C30),边跨原状土处的条形基础下采取挖除换填压实进行处理,路面部分条形基础直接浇筑在原路面上,条形基础平面尺寸为1.5×9m,支撑钢管桩规格为φ630×8mm,钢管桩立于相应的条形基础和承台上。
钢管上部横向设置双拼工字钢作为枕梁,枕梁上部设置纵向贝雷梁,腹板底贝雷梁间距为22.5cm,翼缘板和底板底贝雷梁间距为90cm。
纵向贝雷梁上部沿桥横向设置10×15cm方木分配梁,间距60cm,在横向方木分配梁上安装底托搭设碗扣支架作为脱模构件,在碗扣顶托上部横桥向铺设10×15cm方木,间距60cm,再在其上部纵向设置12×12方木,底板及翼缘板间距30cm,腹板处间距24cm,最后满铺竹胶板;翼缘板处、墩中心处4m范围内侧模采用钢模,其余均采用木模,侧模直线段采用1.5cm厚的竹胶板,内模和底模采用1.2cm的竹胶板。
一、计算参数:1)、梁体混凝土容重:26.0kN/m3;2)、混凝土超重系数:1.05;3)、钢材弹性模量取:2.1×105MPa;4)、方木弹性模量取:9×103MPa;5)、竹胶板弹性模量取:3.1×103MPa;6)、每片贝雷梁自重:2.7KN;7)、杆件承担混凝土重的弹性挠度取构件跨度的L/400;8)、冲击系数取:1.2; 9)、施工荷载取:2.5kN/m 2; 10)、C30素混凝土容重:24.0kN/m 3; 11)、贝雷梁安全系数取:1.5 12)、应力取值:A 3钢: [σ轴]=140MPa ,[σ弯]=145MPa ,[τ]=85MPa ;方木: [σ弯]=9MPa, [τ]=4.1MPa; 竹胶板: [σ弯]=55MPa, [τ]=12.1MPa 。
连续梁桥毕业设计--三跨连续箱梁桥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三跨连续箱梁桥设计毕业设计任务书摘要设计是根据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和《公路桥规》的规定对常州大桥2号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整体现浇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进行方案设计。
根据设计任务书要求和设计规范的规定,毕业设计主要是关于中小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上部结构的设计。
本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共分为三跨(32m+34m+32m),分离式双向六车道,设计荷载为公路-Ⅰ级,主梁采用单箱四室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梁高为2m,截面采用等截面形式,支座处梁为实心截面,桥面净宽为14.5m。
依据《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及《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计算结构各种作用效应以及荷载组合效应,还运用了桥梁设计软件Midas,并对桥梁恒载、活载及次内力进行分析计算。
根据所得结果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正截面抗裂验算、正常使用状态截面压应力、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三种应力要求进行粗略配束。
然后依据《通规》及《公预规》的具体规定进行验算,包括预应力损失计算、配束后的荷载组合效应计算、截面强度验算、抗裂验算、应力验算和挠度验算,结果表明结构满足强度要求。
关键词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次内力AbstractDesign is based on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design plan and the "Highway Bridges" provisions of Guangzhou western gold bar bridge whole cast-in-situ prestressed concrete continuous girder bridge program design. According to the provisions of the design task book requirements and design specifications, the graduation project is mainly on the structure of the Department of the small and medium-span prestressed concrete continuous beam bridge design.The prestressed concrete continuous beam bridge consists of three inter-(32m +34 m +32m), separate two-way six lanes, the design load for the road - Ⅰ, the main beam single box single prestressed concrete box girder, beam height 2m, section by section and other forms of supports of beams of solid cross section, bridge clear width is 14.5m. According to the General Code for Desigh of Highway Bridges and Culverts and Code for Design of Highway Reinforced Concrete and Prestressed Concrete Bridges and Culverts to calculate the effect of structural variety of roles and load combination effects, the use of the Midas of the bridge design software, and the bridge dead load, live load and secondary forces is analyzed and calculated. Based on the result, the serviceability limit state is the cross-section crack, normal use state cross-section stress, the ultimate limit state three stress requirements of the rough with beam. And then checking in accordance with the specific provisions of the Rules and The public pre-regulation , including prestress loss calculation, the effect of the load combination with beam calculation and checking of cross-section strength, crack resistance, stress check and deflection checking results show that the structure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strength.key words prestressed concrete; continuous box girder; times the internal目录摘要 (IV)ABSTRACT (III)第1章绪论 (7)1.1研究的背景、意义和目的 (7)1.1.1 研究的背景 (7)1.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7)第2章设计基本资料 (8)1.桥梁线形布置 (8)2.设计标准 (8)3.主要材料 (8)4.施工方式 (9)5.设计计算依据 (9)6.基本计算数据表 (9)第3章设计要点与结构尺寸拟定 (10)3.1设计要点 (10)3.2桥梁结构图示 (10)3.3截面形式及截面尺寸拟定 (10)3.4毛截面几何特性计算 (11)第4章主梁作用效应计算 (11)4.1结构自重作用效应计算 (11)4.1.1一期自重作用效应计算 (11)4.1.2二期自重作用效应计算 (12)4.2.1冲击系数和折减系数 (12)4.2.2汽车活载效应计算 (12)表4-2公路-I级汽车荷载作用效应 (14)4.3人群荷载内力计算 (14)4.4温差应力及基础沉降内力计算 (15)4.4.1温差应力计算 (15)4.4.2 基础沉降计算 (16)4.5内力组合 (16)4.5.1 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 (16)4.5.2 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 (17)第5章预应力钢束的估算及布置 (20)5.1钢束估算 (20)5.1.1 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正截面抗裂验算要求估束 (20)5.1.2 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截面压应力要求估算 (21)5.1.3 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应力要求计算 (22)5.1.4 估算结果 (23)第6章预应力损失及有效预应力计算 (26)6.1基本理论 (26)6.2预应力损失计算 (26)6.2.1 后张法由预应力钢筋与管道之间摩擦引起的应力损失 (26)6.2.2 后张法由锚具变形、钢筋回缩和接缝压缩引起的应力损失 (27)6.2.3 后张法由混凝土弹性压缩引起的应力损失 (28)6.2.4 后张法由钢筋松弛引起的预应力损失终极值 (29)6.2.5 后张法由混凝土收缩、徐变引起的预应力损失 (29)6.2.6 截面预应力损失合计和有效预应力 (30)第7章截面强度验算 (30)7.1基本理论 (30)7.2计算公式 (31)第8章抗裂验算 (33)8.1规范要求 (33)8.1.1 正截面抗裂验算 (33)8.1.2 斜截面抗裂验算 (33)8.2正截面抗裂验算 (33)8.3斜截面抗裂验算 (34)第9章持久状况构件的应力验算 (37)9.1正截面混凝土压应力验算 (37)9.2预应力筋拉应力验算 (38)9.3混凝土主压应力验算 (38)第10章挠度验算 (41)10.1汽车荷载作用下主梁边跨和中跨的最大截面挠度计算 (41)10.1.1 边跨最大挠度计算 (41)10.1.2 中跨最大挠度计算 (42)10.2人群荷载作用下主梁边跨和中跨的最大截面挠度计算 (43)10.2.1 边跨最大挠度计算 (43)10.2.2 中跨最大挠度计算 (43)10.3消除结构自重后长期挠度验算 (44)第11章主梁端部局部承压验算 (44)11.1局部承压区的截面尺寸验算 (44)11.2局部承压承载力验算 (45)第12章行车道板配筋与验算 (46)12.1单向板的计算 (46)12.1.1 恒载内力 (46)12.1.2 活载内力 (46)12.1.3 设计内力(弯矩) (47)12.2.1 恒载内力 (47)12.2.2 活载内力 (48)12.2.3 设计内力(弯矩) (48)12.3配筋及验算 (48)12.3.1 悬臂部分负弯矩配筋计算 (48)12.3.2 箱梁顶板正弯矩配筋计算 (49)12.3.3 构造钢筋布置 (49)设计要点 (50)结束语 (51)致谢 (52)参考文献 (52)h第1章绪论1.1 研究的背景、意义和目的1.1.1 研究的背景进行本设计时已经是大四下学期,是大学本科四年最后一个学期,所有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内容已经进行完毕。
三跨预应力混凝土等截面连续箱梁桥设计

三跨预应力混凝土等截面连续箱梁桥设计目录1 工程概况 (1)1.1 自然地理概况 (1)1.1.1 桥梁建设规模 (1)1.1.2 主要工程材料 (1)1.1.3 气候及水文条件 (2)1.1.4 地层及岩性 (2)1.1.5 地质构造及特征 (3)1.1.6 岩体工程地质特征 (4)1.2 设计依据 (4)1.3 主要设计技术规范与标准 (4)1.4 设计标准 (5)2 连续梁桥构造设计 (6)2.1 总体设计 (6)2.2 主梁设计 (6)2.3 主要材料及基本数据 (7)2.4 毛截面几何特性计算 (8)3 行车道板计算 (10)3.1 桥面板荷载效应计算 (10)3.1.1 单向桥面板的内力 (10)3.1.2 悬臂端桥面板内力计算 (12)3.2 桥面板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 (15)3.2.1 简支桥面板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 (15)3.2.2 悬臂段桥面板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 (16)3.3 持久状况抗裂计算 (18)3.3.1 简支桥面板抗裂计算 (18)3.3.2 悬臂端桥面板抗裂计算 (19)4 施工阶段内力分析(结构自重作用效应计算) (21)4.1 满堂支架施工流程及操作要点 (21)4.1.1 工法流程 (21)4.1.2 操作要点 (21)4.2 施工过程模拟模型的建立 (23)4.3 结构自重作用效应计算 (24)5 主梁内力计算 (27)5.1 汽车荷载作用效应计算 (27)5.1.1 冲击系数和折减系数 (27)5.1.2 汽车荷载横向分布影响的增大系数计算 (28)5.1.3 汽车荷载效应内力计算 (28)5.2 温度应力 (30)5.2.1 温差应力计算 (30)5.2.2 整体温度效应 (32)5.3 基础沉降次内力计算 (33)5.4 内力组合 (34)5.4.1 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 (34)5.4.2 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 (35)5.4.3 作用长期效应组合 (36)5.5 组合包络图 (41)5.5.1 基本组合包络图 (41)5.5.2 作用长短期效应组合包络图 (42)5.5.3 短期作用组合包络图 (43)6 预应力钢束估算及布置 (44)6.1 钢束估算 (44)6.1.1 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正截面抗裂验算要求估束 (44)6.1.2 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截面压应力要求估算 (45)6.1.3 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应力要求计算 (46)6.2 钢束布置 (50)7 预应力损失计算 (51)7.1 基本理论 (51) (51)7.2 预应力钢筋张拉(锚固)控制应力con7.3 预应力损失计算 (51)8 验算 (57)8.1 截面强度验算 (57)8.1.1 基本理论 (57)8.1.2 使用阶段正截面抗弯验算 (57)8.1.3 使用阶段斜截面抗剪验算 (61)8.2 施工阶段正截面法向应力验算 (65)8.3 抗裂验算 (68)8.3.1 规范要求 (68)8.3.2 正截面抗裂验算 (69)8.3.3 斜截面抗裂验算 (70)8.4 正截面混凝土压应力验算 (73)8.5 预应力钢筋拉应力验算 (77)8.6 使用阶段斜截面主压应力验算 (78)8.7 验算说明 (82)1 工程概况1.1 自然地理概况1.1.1 桥梁建设规模南京市六合区复兴桥工程位于南京市六合区复兴路,复兴路为南北向主干道,南接商城路,北接长江路,跨越滁河,是六合区连接滁河主要通道,道路全长918.571m,主桥宽26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南交通大学本科毕业设计(35+50+35)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上部结构设计年级:2007级学号:20070410姓名:王利强专业:土木工程指导老师:姚昌荣2011年6月院系土木工程学院专业土木工程年级 2007级姓名王利强题目(35+50+35)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上部结构设计指导教师评语指导教师(签章)评阅人评语评阅人(签章)成绩答辩委员会主任(签章)年月日毕业设计任务书班级:土木工程2007 詹班学生姓名:王利强学号:20070410发题日期:2011年4月完成日期:2011年6月题目:(35+50+35) 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上部结构设计1、本论文的目的、意义根据教育部指示,毕业设计是高等工科院校本科培养计划中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目的是使学生在学完培养计划所规定的基础课,技术基础课及选修专业课程之后,通过毕业设计这一环节,较为集中和专一地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和以往的理论教学不同,毕业设计是要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独立的、系统地完成一个工程设计,以期能掌握一个工程设计的全过程,在巩固已学课程的基础上,学会考虑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可以继续学习到一些新的知识,有所创新。
2、设计原始资料(1)主要技术指标:①孔跨布置:(35+50+35)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②荷载标准:公路—Ⅰ级荷载、人群荷载 3kN/m2、二期恒载65kN/m;③桥面宽度:车道宽2×8.5m+两侧人行道宽2×3.25m+中央分隔带2m=25.5m;④桥面纵坡: 0% 桥面横坡:2%的人字排水坡;⑤支座强迫位移:基础不均匀沉降按边支座沉降1cm,中间支座沉降1.5cm计;⑥温差变化:顶板日照温差按新规范温度竖向温度梯度曲线考虑,体系温度按+25℃,-15℃考虑;⑦桥轴平面线型:直线;⑧地震基本烈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2g,设防烈度为8度;⑨施工方法:考虑经济效益及便于施工,采用满堂支架法;⑩设计速度:80km/h。
(2)材料规格:①箱形梁混凝土:C50;②铺装层混凝土:10cm厚C40防水混凝土铺装;③预应力钢铰线:符合《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5224-2003的七股钢绞线,即直径15.24mm的高强度低松弛钢绞线,其抗拉强度标准值1860MPa,张拉控制应力:1395MPa;④普通钢筋:受力钢筋采用HRB335钢筋;非受力钢筋及定位网采用R235钢筋。
(3)施工顺序及注意事项:①墩台基础施工:桥墩采用钻孔桩基础。
②墩顶现浇主梁并张拉预应力。
③桥面铺装,后期工程。
3、设计任务(1)桥式方案拟定;(2)结构内力分析;(3)预应力钢筋及普通钢筋设计;(4)主要截面检算;(5)编制设计说明计算书;(6)绘制结构主要施工图:绘制桥梁结构(主梁)主要构造图(立面、平面、横断面和阶段划分图),分阶段预应力钢筋布置图(各个施工阶段预应力布置,包括纵向立面、平面及各个横断面布置图),施工程序图等,总计要求达到A3幅面图纸不少于16张或A2幅面图纸不少于8张,手绘A2图纸一张;(7)外文资料翻译,要求选择一篇外文专业科技文献(外文字符不少于10000个)翻译和用外文写出本人的毕业设计摘要;(8)毕业设计说明书不少于15000个汉字;4、设计依据(1)《公路桥梁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简称《桥规》JTG D60-2004;(2)《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 ,简称《公预规》JTG D62-2004;5、设计进度安排第一部分桥式方案拟定(1周)第二部分结构内力计算(2周)第三部分预应力钢筋设计(2周)第四部分主要截面验算(2周)第五部分编制设计计算说明书(2周)第六部分绘制结构主要施工图(1周)第七部分评阅及答辩(1周)备注:指导教师:年月日审批人:年月日摘要本设计主要是关于公路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上部结构的设计。
设计跨度(35+50+35)m。
与同等跨径的简支梁桥相比,连续梁桥的跨中截面最大正弯矩得以减小。
由于多跨连续梁桥的受力特点,靠近中间支点附近承受较大的负弯矩,而跨中则承受正弯矩,梁高采用变高度梁,按二次曲线变化。
这样不仅使梁体自重得以减轻,还增加了桥梁的美观效果。
本设计为双向四车道,C40混凝土防水桥面。
桥面组成为:8.5m(车道宽)×2+3.25m(两侧人行道宽)×2+2m(中央分隔带)=25.5m;桥轴线为直线,线路纵坡0%,桥面横坡为2%的人字排水坡;设计荷载标准为:公路-Ⅰ级荷载、人群荷载3.0kN/m2。
本设计采用国内著名的有限元分析软件——桥梁博士3.2.0计算,全桥共分118个单元,119个截面,两个施工阶段。
因为连续梁的内力与其施工方法密切相关,本设计采用满堂支架法施工。
这种施工方法操作比较简单,相比其他方法从经济效益上讲也比其他方法更有优势,而且施工质量易得到保证。
计算过程中由于涉及到大量的数字运算,采用手算比较繁琐,并且准确性得不到保证,因此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
设计中使用了桥梁博士3.2.0来计算内力,并且初步估算配筋量和进行初步验算。
但为了提高设计可靠性,最终还会通过以Excel电子表格计算、AutoCAD辅助软件进行手算,使自己的设计能力有较大的提升。
关键词: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 桥梁博士3.2.0; 满堂支架法ABSTRACTThis graduate design is mainly about the design of the superstructure of the road prestressed concrete continuous bridge. The span of the bridge is 35m+50m+35m. Compared with the same span simple-supported beam, the sagging moments of continuous bridge can be minimized, the bending moment close to the middle pier is comparatively negative big and the one of middle span is comparatively positive small. Therefore the height of girder changing in the form of conic makes the self weight light and the appearance well-look.This design is a continuous bridge which has four lanes. The bridge deck is made of C40 water-protected concrete. It consists of 8.5m (the width of road deck) ×2 + 3.25m (the width of the sidewalk) ×2+2m(medial strip)=25.5m; The axis of this bridge is a straight line, and the grade of deck is 0.0‰and the lateral slope of deck is 2% for the drainage. The design load standard is the Road One-Level Load and the crowd load( 2.656kN/m2).This design adopts the domestic famous analytical software—calculated by DoctorBridge 3.2.0.The bridge is divided totally into 118 units、119 sections and 2 construction stages. Because of the internal force of the continuous girder bridge relating to the method of construction closely, the method of construction of this design adopts the full scaffold construction method. Compared with other methods, this method is quite easy to construct and has economic superiority and the quantity of this construction also could get the assurance easily.Because this design involving a great deal of numerical calculation, it's too tedious to work by hand and the accuracy assuranced hardly. So it restores to CAD. Many bridge specialized software are applied, such as DoctorBridge 3.2.0 applied in calculation of internal forces.and the initial estimate amount of reinforcing steel and initial checking. However, in order to improve design reliability, this will eventually be calculated by the Excel, Auto CAD and other auxiliary software by hand, developing design capabilities with a great improvement at the same time.Key word: Prestressed Concrete Continuous Bridge, DoctorBridge 3.2.0 , Full Scaffold Construction目录第1章绪论 (1)1.1概述 (1)1.2连续梁桥受力的特点 (1)1.3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在我国的发展 (1)1.4本桥设计施工方法 (2)1.5毕业设计的目的与意义 (3)1.5.1毕业设计目的 (3)1.5.2毕业设计意义 (3)1.5.3毕业设计的主要内容 (3)第2章桥跨总体布置及主要结构尺寸 (5)2.1桥跨总体布置 (5)2.1.1设计概述 (5)2.1.2桥梁结构计算图示 (5)2.1.3桥跨总体布置 (6)2.2尺寸拟定 (8)2.2.1变截面箱梁形式 (8)2.2.2主梁高度 (8)2.2.3顶底板厚度 (8)2.2.4腹板厚度 (8)2.2.5悬臂板布置 (9)2.2.6箱梁内外承托布置 (9)2.3单元划分 (11)2.4毛截面几何特性计算 (12)第3章主梁内力计算 (13)3.1内力计算方法 (13)3.2恒载内力计算 (14)3.3数据准备 (14)3.3.1恒载计算结果 (15)3.4活载内力计算 (26)3.4.1计算方法 (26)3.4.2车道横向折减 (26)3.4.3冲击系数的计算 (26)3.4.4计算结果 (27)3.5墩台基础沉降次内力计算 (35)3.5.1设计方法 (35)3.5.2计算结果 (35)3.6温度作用效应引起次内力计算 (43)3.6.1温度对连续梁结构的影响 (43)3.6.2温度应力的构成 (44)3.6.3计算方法 (44)3.6.4计算结果 (44)3.7内力组合 (48)3.7.1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组合 (48)3.7.2正常使用短期效应组合 (52)3.7.3正常使用标准组合 (55)第4章预应力钢筋计算及布置 (60)4.1预应力钢束的估算 (60)4.1.1计算原理 (60)4.1.2预应力钢束估算 (63)4.1.3钢筋估束结果 (68)4.2纵向预应力钢束的布置 (68)4.2.1纵向预应力钢束受力特点 (68)4.2.2纵向预应力钢束布置原则 (69)4.2.3本桥预应力钢束布置 (70)4.3竖向与横向预应力钢筋的设置原则 (73)4.3.1竖向预应力钢筋 (73)4.3.2横向预应力钢筋 (73)第5章净截面及换算截面几何特性计算 (74)5.1净截面几何特性计算 (74)5.2换算截面几何特性计算 (74)第6章预应力损失及有效预应力计算 (75)6.1预应力钢筋与管道之间摩擦引起的预应力损失 (75)6.2锚具变形、钢束回缩和接缝压缩引起的应力损失 (76)6.3混凝土弹性压缩引起的应力损失 (76)6.4预应力钢筋的应力松弛引起的损失 (76)6.5混凝土收缩和徐变引起的应力损失 (77)6.6有效预应力计算 (78)第7章预加力产生的次内力及内力组合 (81)7.1原理 (81)7.2计算方法 (82)7.2.1等效荷载法 (82)7.2.2有限元法 (82)7.3内力极限组合 (87)第8章主梁截面强度计算与验算 (91)8.1计算方法 (91)8.2正截面强度计算与验算 (91)第9章应力及变形验算 (93)9.1混凝土主拉与主压应力验算 (93)9.1.1主拉应力验算 (93)9.1.2主压应力验算 (93)9.2混凝土最大压应力验算 (95)9.3混凝土最小正应力验算 (96)9.4正常使用阶段受拉区预应力的最大拉应力验算 (97)9.5刚度验算 (98)总结 (99)致谢 (103)参考文献 (104)附录(毕业设计报告) (105)第1章绪论1.1概述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以结构受力性能好、变形小、伸缩缝少、行车平顺舒适、造型简洁美观、养护工程量小、抗震能力强等而成为最富有竞争力的主要桥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