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开放与革新的时代复习提纲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开放与革新的时代》复习课件PPT课件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开放与革新的时代》复习课件PPT课件

魏征
• 贞观年间,敢于直言上谏,被唐太宗比喻为可以“知得失”的一面镜子 •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
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武则天
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女皇帝 统治时期,注重减轻农民负担,采取各种措施促进社会生产继续发展,史称有“贞观遗
光辉篇章。下列人物中,为民族团结做出贡献的的
()
A.玄奘 B.文成公主
C.郑和 D.戚继光
12、2010年是中印建交60周年。早在唐代,就有一位杰出的历史人物为中印两国
的文化交流作出了重大贡献。他是
()
A.鉴真 B.张骞 C.玄奘
D.郑和
13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那是诗人辈出,其中被誉为“诗仙”的伟大
启发 • 印刷中心:成都、洛阳 • 代表作品: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明确
时间记载的——唐咸通九年印制的 《金刚经》
火药
发明起源:古代炼丹术 最初记载:唐初,孙思邈的《丹经》 最早运用于军事:唐朝末年,武器叫做“火箭”, 也叫“飞火”.
自我检测
1、唐朝实行的行政制度是( )。
A. 郡县制
B. 科举制
C. 三省六部制
D.“羁縻州”制度
2、唐朝实行的选官制度是( )。
A. 郡县制
B. 科举制
C. 三省六部制
D.“羁縻州”制度
3、唐太宗曾兴奋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使他得以实现这一愿望的主要工具是( )。
A. 举荐制
B. 九品中正制
C. 科举制
D. 分封赏赐有功之人
4、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天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下列有关隋朝历史贡献的叙述,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复习提纲 北师大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复习提纲 北师大版

第1课隋的统一与大运河一、隋朝1.建立: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年号开皇。

杨坚就是隋文帝。

二、隋朝大运1、隋大运河开凿的原因和条件:1)、自古以来,南北交通多有不便;2)、隋统一后,南北政治、经济、文化和交流需要加强;3)、为了巩固统一成果,必须加强对东北、东南地区的控制;4)、隋的富庶为大运河的开凿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2、大运河概况:①时间:隋朝,隋炀帝时②中心:洛阳;南北起止点:北到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

③大运河(由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其中流经安徽的是通济渠④沟通(由北向南依次是)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3国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

第2课唐太宗于贞观之治1.唐王朝建立: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2、唐太宗的统治:1)、继位:626年,李世民继承皇位,次年(627年)改年号“贞观”,他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唐太宗。

唐太宗时期,魏征敢于直言,被唐太宗比喻为可以“知得失”的一面镜子”。

2)、治国措施:①政治上:吸取隋亡教训,广开言路,选用良吏,提高行政效能;(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魏征;改革三省六部) (“房谋杜断”)②经济上: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允许农民用实物代替徭役)③法律上:简法轻刑,修订法律;(《唐律疏议》)④教育上:重视教育,大力培养人才。

(国子学、太学)⑤民族关系:实行恩威并施的政策(方式主要有:战争、和亲、封赏、册封、设置行政机构),改善民族关系。

(被拥戴为:天可汗)尤其注意: 《唐律疏议》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3)统治结果:贞观之治①贞观表现(盛世表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社会安定,国力强盛②贞观之治形成原因:A、唐太宗吸取历代、特别是隋朝灭亡的教训,虚心纳谏,选贤用能,完善制度,轻徭薄赋,修订法律,宽省刑罚;B、唐太宗制定的有利于发展生产、巩固政权的措施直接产生了作用;C、唐太宗本人的精明能干,励精图治;D、国家统一,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

部编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单元复习提纲

部编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单元复习提纲

部编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单元复习提纲第一单元富强与创新第一课踏上强国之路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的改革开放是怎样促发展的?(1)逐步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形成了多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

(2)逐步建立、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3)改革开放使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社会劳动、创造社会财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空前高涨。

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已成为社会共识。

2.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腾飞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1)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二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科技、教育、文化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奇迹,充分显示了中国力量。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就业规模持续扩大,人民收入较快增长,家庭财产稳步增加,城乡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扶贫工作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中国人民通过改革开放过上了幸福生活。

(3)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到共建“一带一路”,从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和国际金融危机到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中国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3.中国的腾飞证明了什么道理?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4.为什么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1)我国过去40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改革开放。

(2)进入新时代,在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需要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进行新的伟大斗争,向顽瘴痼疾开刀,突破利益固化藩篱,将改革进行到底,开启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

(3)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4)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不高,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战。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复习提纲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复习提纲新人教版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单元知识网络】一、隋朝1. 建立:581年,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定都长安2. 统一:589年,灭掉陈朝,统一全国3. 开通大运河: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4. 科举制:成为隋唐以来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5. 灭亡: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杀,隋朝灭亡二、唐朝1.建立: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2. 唐朝治世⑴“贞观之治”——唐太宗⑵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政启开元,治宏贞观”⑶“开元盛世”——唐玄宗3.盛唐气象⑴经济繁荣①农业生产技术改进,曲辕犁和筒车等生产工具的推行②手工业发展水平高,以唐三彩为代表;商业繁荣⑵民族交往与交融: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唐蕃和亲,文成公主入藏⑶多彩的文学艺术①文学:唐诗盛行,诗人以李白、杜甫、白居易为代表②书法: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③绘画:阎立本、吴道子4. 中外文化交流⑴中日交往①遣唐使学习唐朝先进的制度、文学艺术、建筑技术等,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②鉴真东渡,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卓越贡献。

⑵唐与新罗的交往:派遣使节和留学生来唐学习;仿唐制建立政治制度;朝鲜音乐传入中国⑶玄奘西行贞观初年,玄奘西行天竺取经,并将见闻记录而成《大唐西域记》5. 衰亡⑴安史之乱:755~763年,使唐朝由盛转衰⑵黄巢起义:黄巢率领起义军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⑶灭亡:907年,朱温建立后梁政权,唐朝灭亡6. 五代十国时期:北方社会动荡,南方相对稳定,经济有所发展基础知识梳理一、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知识点1.隋的统一1.隋朝建立: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就是隋文帝。

2.隋朝统一: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3.隋的发展(1)措施: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2)结果,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隋朝成为国力强盛的王朝。

知识点2.开通大运河1.2.开通者及时间:隋炀帝;从605年开始开凿。

(最最新)七年级下册历史政治地理生物复习提纲大全

(最最新)七年级下册历史政治地理生物复习提纲大全

人教版 七年级《中国历史·下》复习提纲第一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第1课 繁盛一时的隋朝一、南北重归统一 ★★★★ 1、隋朝的建立(1)时间:581年 (2)建立者:隋文帝 杨坚 (3)都城:长安 2、隋朝的统一(1)时间:589年 (2)标志:灭陈 (3)隋朝实现统一的原因:①长期的分裂和战乱,人民渴望统一②北方:经过南北朝的民族大融合,民族界限缩小,为南北统一创造了条件。

南方:江南经济的发展,南北人民要求结束分裂局面,加强双方的经济交流; ③隋朝励精图治,国力强盛。

陈朝统治腐败,力量衰弱。

二、“开皇之治”隋文帝的统治措施:①改革制度 ②发展生产 ③注重吏治表现: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发展,史称隋文帝的统治为“开皇之治”。

三、隋朝大运河★★★★★1、开凿时间:隋炀帝时(605—610年)2、概况:三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五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3、开凿的目的:①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根本)②加强南北交通 ③游玩江都(主观原因)4、地位、作用: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大大促进了南北的经济交流第2课 “贞观之治”一、唐朝的建立(1)时间:618年 (2)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山西太原起兵反隋)(3)都城:长安 二、贞观之治(贞观是唐太宗的年号)★★★★★ 1、出现原因(1)吸取隋亡的经验教训,重视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2)注重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 (3)“戒奢从简” ,节制欲望; (4)合并州县,整顿吏治;(5)任用贤才、虚心纳谏。

(“房谋杜断” 、魏征)2、表现:唐太宗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出现繁荣景象,国力强盛。

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三、女皇帝武则天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晚年称帝,改“唐”为“周” 问:为什么历史上称武则天的统治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答:武则天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复习提纲 中图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复习提纲 中图版

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1课隋朝统一与大运河581年,北周权臣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杨坚就是隋文帝.589年,隋朝军队攻占建康,陈朝灭亡,祖国南北重新得到统一隋朝统一的历史意义:结束了自南北朝来200多年混乱的历史,促进了民族融合隋文帝在位期间,实行“轻徭薄赋”政策,严惩不法官吏,他采取的措施,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人口繁盛,仓廪充实的局面,历史上把这一盛世叫做“开皇之治”大运河的开通:目的:为了加强对东方和江南地区的统治,方便从南方运输粮食和布帛隋炀帝于605年开始开凿沟通南北的大运河.大运河以东都洛阳为中心,北至涿郡,南到余杭,分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长达2000多千米,是古代最长的运河积极影响:加强我国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和巩固国家统一都起了巨大作用消极影响:给劳动人民带来了沉重负担和巨大灾难第2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同年乘隋末农民战争之机在太原起兵的贵族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李渊就是唐高祖.唐朝建立后,陆续平定各地的割据势力,全国复归统一.李渊退位后,李世民即位,年后贞观.李世民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帝王唐太宗唐太宗;①任用贤才,凡是能够治国安邦的人才,他不计名望资历,不论亲疏恩怨,都委以重任(房玄龄:富于谋略;魏征:直言进谏)②善于纳谏,他鼓励群臣要敢于指出自己的过时,对于大臣的意见,他能够虚心采纳并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唐太宗统治时期,君明臣贤,励精图治,农民负担较轻,唐朝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社会出现了祥和安定的气象,国力增强.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称为“贞观之治”690年,武则天改国号“周”,自称“圣神皇帝”.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1、打击削弱贵族势力2、提拔重用许多中小地主出身的官吏3、任用正直而有才能的人(狄仁杰、张柬之)4、鼓励农业生产历史上说她的统治大有“贞观遗风”问:武则天为什么要打击贵族势力?答:武则天掌权受到关陇士族集团的反对,武则天为了维护自己的地位,对关陇士族集团采取了严厉的镇压手段,贬抑了旧士族的地位第3课唐玄宗与开元盛世在唐玄宗统治前期,社会比较安定,经济繁荣发展,唐朝达到鼎盛阶段,史称“开元盛世”.他励精图治,先后任用富于改革精神的姚崇、宋璟等为宰相,裁汰冗员,强调以才以功授官,注意考核地方官,尤其是基层县令的政绩.他反对奢侈浪费,提倡勤俭节约,重视减轻农民负担,发展农业生产开元盛世出现的原因:1、贞观以来的基础2、唐太宗的励精图治①选贤任能,改革吏治,裁汰冗员②反对奢侈浪费,提倡节约③重视减轻农民负担,大力发展农业生产④广大劳动人民的劳动农业的发展:1、农耕技术的提高2、农业工具的改进(曲辕犁、筒车)3、大型水利工程的修建4、蔬菜新品种的传入5、茶叶的种植手工业的发展:1、丝织业产量高、品种多、技术高超2、制瓷技术有很大发展(越州青瓷如冰似玉;刑州白瓷似银如雪)3、陶器以唐三彩最为著名(青、绿、黄)商业的发展:1、当时的大城市北方有长安和洛阳,南方有扬州和成都.广州的对外贸易的重要城市2、唐朝商业繁荣,大小城市中都有专门从事商业活动的场所“市”,乡村有“草市”或“集”,是定期进行交易的场所.唐玄宗统治后期,宠爱杨贵妃,信任奸臣李林甫、杨国忠等,政治日益腐败.那时,边镇将领安禄山、史思明等发动了一场叛乱,史称“安史之乱”.从此,唐王朝日趋衰落.970年,唐朝在农民起义的打击下灭亡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科举制的形成和完善过程科举制是用考试方式选拔官员的制度.它初创于隋朝,在唐朝得到完善科举的影响:科举制度把读书、考试和任官三者结合起来,提高了官员的素质;推动了文化教育的发展;对唐诗的繁荣也起了促进作用;科举在我国实行了1300多年,影响很大三省六部:刑部工部第5课开明的民族政策唐朝初年,唐太宗以开明政策对待周边少数民族,赢得了各民族的拥戴.北方各组首领纷纷到长安朝见他,尊称他“天可汗”,意思是各族共同的君主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大大提高了唐朝中央政府的威望吐蕃人是藏族的祖先,很早就生活在青藏高原上,主要以游牧为生,也从事一些高原农业,种植青稞、豌豆、小麦、芥麦等.吐蕃的首领称为“赞普”.唐朝初期,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641年,文成公主入吐蕃,是唐朝先进的经济文化迅速传播和发展,促进了吐蕃当地的经济文化发展,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和融合文成公主入藏影响: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为密切两族联系,推动吐蕃经济文化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唐中宗,李显时期,唐朝将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尺带珠丹.尺带珠丹上表称唐朝皇帝为“舅”,与唐“和同为一家”唐朝时期,今云南洱海一带分布着六个部落,史称“六诏”.他们是彝族和白族的祖先.蒙舍诏在最南边,又叫“南诏”.南诏首领皮逻阁在唐朝的支持下,统一了六诏.唐玄宗封他为云南王第6课开放的对外关系玄奘是唐朝著名高僧.当时,佛经中有许多疑难问题,在国内得不到解决,于是,他决定到佛教的发源地天竺去寻找真谛.贞观初年,他从长安出发,沿着丝绸古路,一路历尽磨难,经过近一年时间,终于到达天竺玄奘西行:目的:追求佛教真谛精神:不得真理,誓不罢休素质条件:早年出家,学业卓越,身体健康西行的根本保障:坚定的信念,克服困难,矢志不渝的动力(追求真理)玄奘在天竺访遍有名的佛教寺院,在佛教最高学府那烂陀寺苦学5年,成为著名的佛学大师645年,玄奘带着650多部佛教经典回到了长安.回国后,他立即开始了大规模的佛经翻译工作.他还把亲身见闻写成《大唐西域记》玄奘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1300多年以来,中印人民都把他视为两国友好的象征日本派往唐朝学习的使者叫做“遣唐使”唐玄宗时,鉴真受日本佛界的邀请,6次东渡日本.他在日本整整呆了10年,其间广泛传播我国的佛学、建筑、医药和艺术等文化成就,为中日两国人民的友谊和文化交流作出了杰出贡献隋唐时期高度发达的经济文化,吸引世界各地的使臣和商人纷纷前来中国.唐朝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开展贸易,并允许他们长期居住.当时与中国通商往来的国家多达70多个,中外友好交往和商品交流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交往地区:东亚、中亚、南亚、西亚、欧洲、非洲原因:⑴繁荣的经济文化——基础⑵海路交通的发达——条件⑶开放的对外政策——保证唐代中外交流的历史启示:一个国家只有强盛才有辐射力和吸引力,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乃至仰慕.我们必须学习唐朝这种对外开放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进步和发展。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总复习提纲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总复习提纲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总复习提纲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________________是隋唐社会的时代特征。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一、隋朝的建立和统一(三个时间和一个基本观点)建立:_______年,_______(_________)建立隋朝,以______为都城)统一:_______年,(XXX灭掉________,统一全国)灭亡:________年(___________在江都被杀,隋朝灭亡)统一的意义:结束了,顺应了基本观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我国历史发展的大趋势。

二、隋朝在诸多方面创规立制,是一个创新的朝代。

开创了中国历史新局面。

1、大运河的开通(XXX)▲▲▲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心、起始点:以为中心,北达A_____(今北京),南至B_______(今杭州)。

长度及地位: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四个组成部分:C___________D___________E________F___________连接五条河道。

开通的作用(意义和影响):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________。

(消极作用:但也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2、科举制(XXX)▲▲▲创立(隋朝):开始用考试的办法选拔人才的制度;设置__________,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创立。

完善(唐朝):XXX:增加___________,最为重要。

XXX:首创。

科举制的积极影响:①;第1页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④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 1 300多年。

三、隋朝的灭亡原因:XXX的。

时间:年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一、唐朝的建立和统一(年-年)年,(即)建立唐朝,以为都城。

并实现了世界的统一。

二、XXX(XXX)与“贞观之治”1、主观原因:他吸取隋朝速亡的汗青教训,因此,他勤于政事,谦虚纳谏,从善如流。

中考历史 第一部分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复习提纲 川教版

中考历史 第一部分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复习提纲 川教版

2019-2020年中考历史第一部分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复习提纲川教版〖基础考点〗1.581年,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年号,定都长安。

年,隋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2.618年,唐高祖称帝,建立,都城。

626年,唐太宗登基,年号。

3.唐太宗遵从“”的古训,基本上做到了广开言路。

他任命富于谋略的和善断大事的做宰相,人称“房谋杜断”。

重用敢于直言的为著名的谏臣。

4.唐太宗推行的政策,在他统治时期,发展,清明,社会安定,强盛的局面,历史上称为“”。

5.唐太宗推行的民族政策,被各族首领共同拥戴为“”。

6.我国历史上唯一女皇帝是,她690年称帝,改国号为。

7.唐朝开国:(高祖);奠基:(太宗);发展:;全盛:(玄宗)8.由武则天提拔,被唐玄宗任命为宰相的名臣是、。

9.712年,当了皇帝,就是。

他以为榜样,效仿“贞观之治”,勤于政事,励精图治。

不仅“”,而且经济文化又有了新的发展,形成唐朝的鼎盛时期——。

10.从三国到南北朝,中国主要用选拔官员。

时,下令“”。

隋炀帝时正式设置,标志着正式创立。

11.科举制度创立于朝,完善于朝。

唐朝科举制度的基本特征是。

分为(皇帝选拔非常之人而设的特科)和两类。

常科中最重要的是,其次是。

科举制度在中国沿袭了年,对中国和世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12.唐朝时,吐蕃人生活在,他们是的祖先。

7世纪初,吐蕃杰出的首领统一青藏高原,定都。

13.唐太宗把嫁给,为迎娶公主,松赞干布修建了,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14.唐中宗又把嫁给,吐蕃和唐朝已经成为“和同为一家”了。

823年,唐藩在拉萨前立下了,唐藩正式结盟。

15.唐朝时期,六诏是和的祖先,其中南诏的中心在(今云南大理),唐玄宗封南诏首领为。

16.隋唐时期,生活在今蒙古色楞格河一带的少数民族是,他们是的祖先。

8世纪中前唐玄宗封回纥首领为,回纥曾在灭亡东突厥和平定安史之乱时出兵助战。

17.唐朝时,中日交往频繁。

日本10多次派到中国访问、学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开放与革新的时代
一、填空题
第一课隋的兴亡
1.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_______。

杨坚就是_______帝。

继秦汉之后,中国又一次实现统一。

2.隋大运河概况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是__________。

大运河的一个中心——__________;两端——北抵______(今北京),南至_______(今杭州);自北向南分为四段——_______、 ______、 _______、 ________;连接五大水系——_______、 ______、 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3.隋大运河作用大运河通航后,不仅成为南北______________联系的纽带,还成为了亚洲_____“丝绸之路”和______“丝绸之路”的枢纽。

此后历朝对运河不断改造,使他发挥着______________的作用。

4.618年,李渊(唐高祖)建立了_________。

第2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1.唐太宗即位 626年,李世民(唐太宗)继位,年号________。

他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被誉为____________。

被唐太宗比喻为“知得失”的一面镜子是:(谁)__________。

唐太宗认为治理国家的关键是__________。

2.贞观之治的内容:政治上,沿袭和完善隋代的_____________制;经济上,改革________制度;法律上,修改法律,编纂____________。

3.三省六部制中书省替皇帝____________,门下省负责_____________,尚书省负责_________,尚书省下设有_________,分管具体政务。

4.__________________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

.
5.科举制度概况 ______时期创立并逐步完善科举制度。

科举制是通过________选拔官吏的制度,强调以_______作为选官标准的原则。

主要常设科目有_________和________。

6.科举制度的作用
实行科举制便于全社会范围内选拔人才,扩大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书人可以自由报考,人才不断更新,增强了国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3课盛唐社会气象
1.___________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统治期间,史称___________,为唐朝全盛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2.___________李隆基即位即唐玄宗,唐玄宗统治前期,政局稳定,经济繁荣,被誉为_____________
3.________在唐代风靡全国,________成为了一种生活必需品。

__________
变得普遍而富于情趣。

4.盛唐从习俗风尚到思想文化都体现出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特点
5.__________不仅是国内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当时国际性的大都市
第4课民族和睦与中外交流
1.“和同为一家”.在唐朝开明政策的感召下,西北各部首领尊称唐太宗为____________。

松赞干布统一蒙古高原,唐太宗把____________嫁给松赞干布。

唐中宗时,___________嫁给了吐蕃赞普尺带珠丹。

唐玄宗时,尺带珠丹上书唐朝,称与唐朝________________。

2.中外交流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进行交流的使团叫_______________。

他们把唐朝先进的典章制度、天文历法、书法艺术、建筑艺术以及生活习俗带回本国,对日本___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了深远影响。

唐玄宗时,对中日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的僧人是__________。

2.唐贞观年间,高僧___________(人称_____________),从长安出发,到________取经,回来后写成_________________。

第5课科技发明与唐诗
1.雕版印刷唐朝初年,发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雕版印刷业已经比较发达。

市场上出现了一种用做交易凭据的印刷品——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等地都是著名的印刷业中心。

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时间记载的印刷品是唐咸通九年印刷的___________。

2.火药唐朝初年,人民在炼丹时发明了_________。

孙思邈的_________第一次吧火药的配方记录下来。

唐朝末年,火药开始运用于__________。

最初用火药制造的武器叫__________,也叫_________。

3.唐诗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黄金时期是________。

唐代影响最大、成就最高的诗人当推________和__________。

李白,被称为___________,他的诗富有___________精神;杜甫的诗___________,语言_________,感情________。

他亲身经历了唐朝有盛转衰的变化,将个人遭遇与国家和人民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创作了大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作。

后人称他为________,他的诗为____________。

第6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1.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 ________年,安禄山以讨伐杨国忠为名于范阳起兵,相继攻占洛阳、长安,自称 ________
2.黄巢起义唐朝后期,朝中___________,腐朽贪婪;地方藩镇割据,对百
姓残酷镇压,阶级矛盾身份尖锐。

___________年,王仙芝聚众在河南濮阳起义。

在他兵败被杀后,___________成为义军首领曾一度攻入洛阳、占领长安,建国号“大齐”
3.五代十国
___________年,___________废唐称帝,国号梁,史称___________。

此后中原地区相继经历后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朝,历时53年,史称五代。

与五代大约同时,南方分别存在前蜀、吴、闽、吴越、楚、南汉、南平、后蜀、___________九个政权,加上山西的___________,合称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