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科学家及常用物理量集锦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及物理量单位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高中物理公式大全以及高中物理定理、定律、公式表、物理量单位表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2.有用推论Vt2-Vo2=2as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4.末速度Vt=Vo+at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6.位移s=V平t=Vot+at2/2=Vt/2t7.加速度a=(Vt-Vo)/t{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8.实验用推论Δs=aT2{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刻;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
2)自由落体运动1.初速度Vo=02.末速度Vt=gt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4.推论Vt2=2gh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运动1.位移s=Vot-gt2/22.末速度Vt=Vo-gt(g=9.8m/s2≈10m/s2)3.有用推论Vt2-Vo2=-2gs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5.往返时间t=2Vo/g(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高中物理课本中涉及的科学家及其发现

高中物理课本中涉及的科学家及其发现基本物理学史实死记硬背不是高考倡导的方向,但对于物理学史上的一些重要史实,近年高考均有涉及。
下面罗列的是教材中涉及到的一些物理史实,同学们应对照课本了解相关的内容。
1.亚里士多德(国: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2.胡克(英国:发现了胡克定律(F弹=kx3.伽利略(意大利:伽利略时代的仪器、设备十分简陋,技术也比较落后,但伽利略巧妙地运用科学的推理,给出了匀变速运动的定义,导出S正比于t 2,并给以实验检验;推断并检验得出,无论物体轻重如何,其自由下落的快慢是相同的;通过斜面实验,推断出物体如不受外力作用将维持匀速直线运动的结论。
后由牛顿归纳成惯性定律。
伽利略的科学推理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
伽利略发现单摆的等时性,首先研究了惯性运动(理想斜面实验和落体运动的规律,做了理想斜面实验和比萨斜塔实验,伽利略理想实验的方法开创物理学研究的新纪元。
伽利略研制了第一架天文望远镜;17世纪,伽利略理想实验法指出: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
1638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①论证重物体不会比轻物体下落得快;②伽利略的通过斜面理想实验和牛顿逻辑推理得出牛顿第一定律;伽利略通过斜面实验得出自由落体运动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③伽利略发现摆的等时性(周期只与摆的长度有关,惠更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历史上第一座摆钟。
4.牛顿(英国:动力学的奠基人,他总结和发展了前人的发现,得出牛顿定律及万有引力定律,奠定了以牛顿定律为基础的经典力学。
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牛顿运动定律、认为光是一种粒子;牛顿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光的色散,光的微粒说。
1683年,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
1687年,发表万有引力定律;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
5.哥白尼(波兰:《天体运行论》日心说的创立者。
6.开普勒(丹麦:根据第谷·布拉赫观察的大量数据,发现了行星运动规律的开普勒三定律,奠定了万有引力定律的基础。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及物理量单位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高中物理公式大全以及高中物理定理、定律、公式表、物理量单位表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2.有用推论Vt2-Vo2=2as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4.末速度Vt=Vo+at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6.位移s=V平t=Vot+at2/2=Vt/2t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肯定大; (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刻;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
. 2)自由落体运动1.初速度Vo=02.末速度Vt=gt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4.推论Vt2=2gh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运动1.位移s=Vot-gt2/22.末速度Vt=Vo-gt 〔g=9.8m/s2≈10m/s2〕3.有用推论Vt2-Vo2=-2gs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5.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高中物理常见量的国际单位

高中物理常见量的国际单位国际单位是国际物理学家和科学家们共同制定的一套用来度量物理量的标准单位。
这些单位通常被称为国际单位制(SI)。
在高中物理学习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常见物理量的国际单位。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物理量及其国际单位。
一、长度长度是物体在某个方向上的延伸或距离,通常用米(m)作为国际单位。
例如,一张A4纸的长度是约29.7厘米,可以表示为0.297米。
二、质量质量是物体所固有的属性,描述物体所含有的物质的量。
国际单位制中,质量使用千克(kg)作为单位。
例如,人的平均质量约为60千克。
三、时间时间是事件发生或持续的间隔,常用秒(s)作为国际单位。
例如,1分钟等于60秒,可以表示为60s。
四、电流电流是电荷在电路中通过的速率,单位为安培(A)。
安培的定义是对电路中的一个导体施加一牛的力,使之与导线长度为一米的部分之间的作用力保持相对。
五、热量热量是指物体内部原子和分子运动引起的能量转移。
国际单位中,热量使用焦耳(J)作为单位。
例如,一颗蛋提供的热量约为300千焦耳。
六、功率功率是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或能量转移的速率。
国际单位中,功率使用瓦特(W)作为单位。
例如,一个100瓦特的电灯泡,表示每秒消耗100焦耳的能量。
七、电压电压是电能单位电荷所具有的势能,也称为电势差。
国际单位制中,电压用伏特(V)表示。
例如,常用的家用电压是220伏特。
八、力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可以改变或改变物体的状态。
国际单位中,力使用牛顿(N)作为单位。
例如,一个苹果的重力约为1牛顿。
九、速度速度是物体移动的快慢程度,是位移和时间的比率。
国际单位中,速度使用米每秒(m/s)作为单位。
例如,一辆汽车以每小时60千米的速度行驶,可以表示为16.7米每秒。
总结:在高中物理学习中,我们会接触到各种不同的物理量,每个物理量都有其对应的国际单位。
熟悉和掌握这些单位的含义和转换关系对于理解物理概念和求解物理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学习和实践,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物理世界,提高物理学习的效果。
高中物理公式表及常见物理量计算方法总结

高中物理公式总表及常见物理量计算方法总结一、力学公式1、弹簧弹力:F = K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劲度系数)2、摩擦力的公式:(1 ) 滑动摩擦力: f =μF N说明 : a 、F 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b 、μ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F N 无关.(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O<f 静≤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 说明:a 、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一 定夹角。
b 、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c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 、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3.求F 1、F 2两个共点力的合力公式:θCOS F F F F F 2122212-+=(θ为F 1、F 2的夹角)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遵循平行四边行法则。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F 1-F 2 ≤F ≤ F 1 +F 2(3) 合力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4.两个平衡条件: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力为零∑=0F 或0=∑xF0=∑yF5. 万有引力: 221r m m GF = a .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天体、人造卫星、飞船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G m h R Mm =+2)(向ma h R Tm h R m h R V =+=+=+)(4)()(22222πω=+=2)(h R GM a 向)(4)()(22222h R Th R h R V +=+=+πω、=24π地球GM 定值=+23)(Th R 即开普勒第三定律 b 、在地球表面附近,重力=万有引力 mg = GMm R 2 g = G MR2俗称黄金式 6、第一宇宙速度 G 2R Mm = m V R2V=gR R GM =/ 是发射人造卫星的最小速度,是人造卫星环绕地球运行的最大速度。
物理高中所有物理量

物理高中所有物理量(最新版)目录1.物理量的分类2.常见物理量的定义与计算3.物理量的单位及其换算4.物理量的测量与误差5.物理量的应用正文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现象和基本规律的科学,涉及到许多物理量。
在高中物理课程中,我们会接触到各种物理量,它们可以分为几大类,如标量、矢量、恒量和变量等。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高中物理中常见的物理量及其相关知识。
一、物理量的分类1.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如质量、时间、温度等。
2.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如力、速度、加速度等。
矢量在运算时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3.恒量:在特定条件下,保持不变的物理量,如普朗克常数、光速等。
4.变量:随着条件变化而变化的物理量,如速度、加速度等。
二、常见物理量的定义与计算1.质量:物体所具有的惯性大小,单位为千克(kg)。
2.时间: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及其持续的时间,单位为秒(s)。
3.温度: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强弱程度,单位为摄氏度(℃)或开尔文(K)。
4.力:物体受到的外部作用,单位为牛顿(N)。
5.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的位移,单位为米/秒(m/s)。
6.加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单位为米/秒(m/s)。
三、物理量的单位及其换算国际单位制(SI)是物理量的基本单位制。
在我国,我们通常使用 SI 单位制。
以下是一些常见物理量的单位:1.质量:千克(kg)2.时间:秒(s)3.温度:摄氏度(℃)或开尔文(K)4.力:牛顿(N)5.速度:米/秒(m/s)6.加速度:米/秒(m/s)物理量之间的换算需要根据单位之间的关系进行,如 1N=1kg·m/s 等。
四、物理量的测量与误差物理量的测量是实验和研究的基础。
测量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会导致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存在差异,这就是误差。
误差可以分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我们应当尽可能减小误差,提高测量的精确度。
五、物理量的应用物理量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高中物理实验-基本原理及应用

高中物理实验-基本原理及应用一、物理学史及物理学家1、电闪雷鸣是自然界常见的现象,古人认为那是“天神之火”,是天神对罪恶的惩罚,直到1752年,伟大的科学家富兰克林冒着生命危险在美国费城进行了著名的风筝实验,把天电引了下来,发现天电和摩擦产生的电是一样的,才使人类摆脱了对雷电现象的迷信。
2、伏打于1800年春发明了能够提供持续电流的“电堆”——最早的直流电源。
他的发明为科学家们由静电转入电流的研究创造了条件,揭开了电力应用的新篇章。
3、以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和英国化学家斯旺为代表的一批发明家,发明和改进了电灯,改变了人类日出而作、日没而息的生活习惯。
4、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用实验展示了电与磁的联系,说明了电与磁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这对电与磁研究的深入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也预示了电力应用的可能性。
5、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经过10年的艰苦探索,终于在1831年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进一步揭示了电现象与磁现象之间的密切联系,奏响了电气化时代的序曲。
6、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建立完整的电磁场理论并预言电磁波的存在,他的理论,足以与牛顿力学理论相媲美,是物理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式的贡献。
7、德国物理学家赫兹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为无线电技术的发展开拓了道路,被誉为无线电通信的先驱。
后人为了纪念他,用他的名字命名了频率的单位。
二、基本原理及实际应用1、避雷针利用_尖端放电_原理来避雷:带电云层靠近建筑物时,避雷针上产生的感应电荷会通过针尖放电,逐渐中和云中的电荷,使建筑物免遭雷击。
2、各种各样的电热器如电饭锅、电热水器、电熨斗、电热毯等都是利用_电流的热效应_来工作的。
3、在磁场中,通电导线要受到安培力的作用,我们使用的电动机就是利用这个原理来工作的。
4、磁场对运动电荷有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洛伦兹力。
电视机显象管就是利用了电子束磁偏转_的原理。
5、利用电磁感应的原理,人们制造了改变交流电压的装置——变压器,在现代化生活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高中物理基本物理量

高中物理基本物理量1.重力g=mg (方向竖直向下,g=9.8m/s2≈10m/s2,作用点在重心,适用于地球表面附近)2.胡克定律f=kx {方向沿恢复形变方向,k:劲度系数(n/m),x:形变量(m)}3.滑动摩擦力f=μfn {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恰好相反,μ:摩擦因数,fn:正压力(n)}4.静摩擦力0≤f静≤fm (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fm为最大静摩擦力)5.万有引力f=gm1m2/r2 (g=6.67×10-11n 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6.静电力f=kq1q2/r2 (k=9.0×n m2/c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7.电场力f=eq (e:场强n/c,q:电量c,正电荷受到的电场力与场强方向相同)8.安培力f=bilsinθ (θ为b与l的夹角,当l⊥b时:f=bil,b//l时:f=0)9.洛仑兹力f=qvbsinθ (θ为b与v的夹角,当v⊥b时:f=qvb,v//b时:f=0)注:(1)劲度系数k由弹簧自身同意;(2)摩擦因数μ与压力大小及接触面积大小无关,由接触面材料特性与表面状况等决定;(3)fm略高于μfn,通常视作fm≈μfn;(4)其它相关内容:静摩擦力(大小、方向)(见第一册p8);(5)物理量符号及单位b:磁感强度(t),l:有效率长度(m),i:电流强度(a),v:带电粒子速度(m/s),q:带电粒子(带电体)电量(c);(6)安培力与洛仑兹力方向均用左手定则判定。
1.功:w=fscosα(定义式){w:功(j),f:恒力(n),s:加速度(m),α:f、s间的夹角}2.重力做功:wab=mghab {m:物体的质量,g=9.8m/s2≈10m/s2,hab:a与b高度差(hab=ha-hb)}3.电场力作功:wab=quab {q:电量(c),uab:a与b之间电势差(v)即uab=φa-φb}4.电功:w=uit(普适式) {u:电压(v),i:电流(a),t:通电时间(s)}5.功率:p=w/t(定义式) {p:功率[瓦(w)],w:t时间内所搞的功(j),t:作功所用时间(s)}6.汽车牵引力的功率:p=fv;p平=fv平 {p:瞬时功率,p平:平均功率}7.汽车以恒定功率启动、以恒定加速度启动、汽车最小高速行驶速度:(vmax=p额/f)8.电功率:p=ui(普适式) {u:电路电压(v),i:电路电流(a)}9.焦耳定律:q=i2rt {q:电热(j),i:电流强度(a),r:电阻值(ω),t:通电时间(s)}10.纯电阻电路中:i=u/r;p=ui=u2/r=i2r;q=w=uit=u2t/r=i2rt11.动能:ek=mv2/2 {ek:动能(j),m:物体质量(kg),v:物体瞬时速度(m/s)}12.重力势能:ep=mgh {ep :重力势能(j),g:重力加速度,h:竖直高度(m)(从零势能面起)}13.电势能:ea=qφa {ea:带电体在a点的电势能(j),q:电量(c),φa:a点的电势(v)(从零势能面起)}14.动能定理(对物体做正功,物体的动能增加):w合=mvt2/2-mvo2/2或w合=δek{w合:外力对物体搞的总功,δek:动能变化δek=(mvt2/2-mvo2/2)}15.机械能守恒定律:δe=0或ek1+ep1=ek2+ep2也可以是mv12/2+mgh1=mv22/2+mgh216.重力作功与重力势能的变化(重力作功等同于物体重力势能增量的负值):wg=-δep注:(1)功率大小则表示作功快慢,作功多少则表示能量转变多少;(2)o0≤α<90o做正功;90o<α≤o做负功;α=90o不做功(力的方向与位移(速度)方向垂直时该力不做功);(3)重力(弹力、电场力、分子力)搞势函数,则重力(弹性、电、分子)势能增加;(4)重力做功和电场力做功均与路径无关(见2、3两式);(5)机械能动量设立条件:除重力(弹力)外其它力不作功,只是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变;(6)能的其它单位换算:1kwh(度)=3.6×j,1ev=1.60×10-19j;(7)弹簧弹性势能e=kx2/2,与劲度系数和形变量有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物理课本中涉及的科学家及其发现
1、胡克:英国物理学家;发现了胡克定律(F弹=kx)
2、伽利略:意大利的著名物理学家;伽利略时代的仪器、设备十分简陋,技术也比较落
后,但伽利略巧妙地运用科学的推理,给出了匀变速运动的定义,导出S正比于t2并给以实验检验;推断并检验得出,无论物体轻重如何,其自由下落的快慢是相同的;通过斜面实验,推断出物体如不受外力作用将维持匀速直线运动的结论。
后由牛顿归纳成惯性定律。
伽利略的科学推理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
3、牛顿:英国物理学家;动力学的奠基人,他总结和发展了前人的发现,得出牛顿定律
及万有引力定律,奠定了以牛顿定律为基础的经典力学。
4、开普勒:丹麦天文学家;发现了行星运动规律的开普勒三定律,奠定了万有引力定律的
基础。
5、卡文迪许:英国物理学家;巧妙的利用扭秤装置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
6、布朗:英国植物学家;在用显微镜观察悬浮在水中的花粉时,发现了“布朗运动”。
7、焦耳:英国物理学家;测定了热功当量J=4.2焦/卡,为能的转化守恒定律的建立提供了
坚实的基础。
研究电流通过导体时的发热,得到了焦耳定律。
8、开尔文:英国科学家;创立了把-273℃作为零度的热力学温标。
9、库仑:法国科学家;巧妙的利用“库仑扭秤”研究电荷之间的作用,发现了“库仑定律”。
10、密立根:美国科学家;利用带电油滴在竖直电场中的平衡,得到了基本电荷e 。
11、欧姆:德国物理学家;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欧姆把电流与水流等比较,从而引入了电
流强度、电动势、电阻等概念,并确定了它们的关系。
12、奥斯特:丹麦科学家;通过试验发现了电流能产生磁场。
13、安培:法国科学家;提出了著名的分子电流假说。
14、汤姆生:英国科学家;研究阴极射线,发现电子,测得了电子的比荷e/m;汤姆生还提
出了“枣糕模型”,在当时能解释一些实验现象。
15、劳伦斯:美国科学家;发明了“回旋加速器”,使人类在获得高能粒子方面迈进了一步。
16、法拉第:英国科学家;发现了电磁感应,亲手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发电机,提出了电磁
场及磁感线、电场线的概念。
17、楞次:德国科学家;概括试验结果,发表了确定感应电流方向的楞次定律。
18、麦克斯韦:英国科学家;总结前人研究电磁感应现象的基础上,建立了完整的电磁场理
论。
19、赫兹:德国科学家;在麦克斯韦预言电磁波存在后二十多年,第一次用实验证实了电磁
波的存在,测得电磁波传播速度等于光速,证实了光是一种电磁波。
20、惠更斯:荷兰科学家;在对光的研究中,提出了光的波动说。
发明了摆钟。
21、托马斯·杨:英国物理学家;首先巧妙而简单的解决了相干光源问题,成功地观察到光
的干涉现象。
(双孔或双缝干涉)
22、伦琴:德国物理学家;继英国物理学家赫谢耳发现红外线,德国物理学家里特发现紫外
线后,发现了当高速电子打在管壁上,管壁能发射出X射线—伦琴射线。
23、普朗克:德国物理学家;提出量子概念—电磁辐射(含光辐射)的能量是不连续的,E
与频率υ成正比。
其在热力学方面也有巨大贡献。
24、爱因斯坦:德籍犹太人,后加入美国籍,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他提出了“光子”
理论及光电效应方程,建立了狭义相对论及广义相对论。
提出了“质能方程”。
25、德布罗意:法国物理学家;提出一切微观粒子都有波粒二象性;提出物质波概念,任何
一种运动的物体都有一种波与之对应。
26、卢瑟福:英国物理学家;通过α粒子的散射现象,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首先实现了人
工核反应,发现了质子。
27、玻尔:丹麦物理学家;把普朗克的量子理论应用到原子系统上,提出原子的玻尔理论。
28、查德威克:英国物理学家;从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实验研究中,发现了中子。
29、威尔逊:英国物理学家;发明了威尔逊云室以观察α、β、γ射线的径迹。
30、贝克勒尔:法国物理学家;首次发现了铀的天然放射现象,开始认识原子核结构是复杂
的。
31、玛丽·居里夫妇:法国(波兰)物理学家,是原子物理的先驱者,“镭”的发现者。
32、约里奥·居里夫妇:法国物理学家;老居里夫妇的女儿女婿;首先发现了用人工核转变
的方法获得放射性同位素。
有关的物理常数
万有引力常量:G=6.67×10-11N·m2/㎏2
阿伏伽德罗常数:N A=6.02×1023/mol
基本电荷:e=1.6×10-19C
真空中光速:C=3×108m/s
电子质量:m e=0.91×10-30㎏
中子质量:m n=1.67×10-27㎏
原子质量单位:1u=1.66×10-27㎏
氢原子半径:r1=0.53×10-10m
分子直径数量级:10-10m
静电力常量:k=9.0×109N·m2/C2
第一宇宙速度:v1=7.9×103m/s
第二宇宙速度:v2=11.2×103m/s
第三宇宙速度:v3=16.7×103m/s
普朗克常量:h=6.63×10-34J·s
质子质量:m p=1.67×10-27㎏
α粒子质量:mα=6.64×10-27㎏
原子核直径数量级:10-14~10-15m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
参考数据
太阳到地球之间距离1.49×1011m(太阳光到地球约500s)
月球与地球之间距离3.84×108m(月光照到地球约1.28s)
同步卫星高度约为3.6×104km
人造地球卫星的最小运行周期约85min
太阳质量M太=1.96×1030㎏
地球质量M地=6.0×1026㎏
月球质量M月=7.2×1022㎏
地球半径R地=6.4×103km
月球半径R月=1.74×103km
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20~20000Hz 声波在空气中波长17mm~17m 可见光频率3.9×1014~7.7×1014Hz 空气中波长0.39μm~0.77μm
可见光光子能量数量级10-19J
人体心脏正常工作平均功率1~2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