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李贺写马的诗23首
李贺借马抒情的诗句

李贺借马抒情的诗句 李贺是知名的边塞诗人,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李贺借马抒情的诗句 ,欢迎参考阅读! 马诗二十三首·其一 唐代:李贺 龙脊贴连钱,银蹄白踏烟。
无人织锦韂,谁为铸金鞭。
译文 龙马脊毛图案像连接着的铜钱, 银蹄奔驰白色一片如踏着云烟。
可是没有人为它编织锦绣障泥, 又有谁肯为它铸就饰金的马鞭。
简析 李贺的《马诗》共二十三首,这是第一首。
这首诗开头一个“龙”字写此马 非比寻常,又有背脊连钱图案之奇特外观,银蹄踏烟之矫健体格,定是良马。
可 纵是良马,无人赏识,织得锦韂,铸成金鞭,又有何用,徒悲而已。
诗以龙脊银 蹄的骏马自比, 慨叹纵有千里马但却没有识千里马的伯乐, 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 抱负不能施展的抑郁与愤懑之情。
马诗二十三首·其二 唐代:李贺 腊月草根甜,天街雪似盐。
未知口硬软,先拟蒺藜衔。
译文 寒冬腊月里,草根也发甜, 京城道路上,白雪撒如盐。
不知自己嘴,是硬还是软, 就是碰蒺藜,也要去吞衔。
鉴赏 李贺《马诗》是通过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共二十三首。
这是第二首。
这首诗通过骏马 在寒冬腊月里无草可食,饥肠辘辘,只能到白雪覆盖的土里寻找草根,这时连草 根都变成了甜的,就算是碰到了带刺的蒺藜,也要把它吃掉。
此诗表现了有志之 士的穷苦困顿的遭遇和倔强不屈的性格。
马诗二十三首·其三 唐代:李贺 忽忆周天子,驱车上玉山。
鸣驺辞凤苑,赤骥最承恩。
译文 忽然想起天子周穆王, 浩浩荡荡驾车上玉山。
跟随驺从离开游乐苑, 赤骥终能驰骋至天边。
简析 李贺《马诗》共二十三首,诗人通过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 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
这是其中的第三首。
此诗前 两句叙述周穆王西域取玉的故事 ,后两句交代赤骥离开凤苑这游乐之地,终于有了纵横驰骋的天地,表达了 诗人不愿困守书斋,沉沦下僚,渴望展示自己才学,实现自己抱负的心情。
马诗李贺——精选推荐

马诗李贺马诗李贺 《马诗》是中唐诗⼈李贺所作的⼀组五⾔绝句,共⼆⼗三⾸。
诗歌通过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的奇才异质、远⼤抱负以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其表现⽅法属⽐体。
以下是⼩编整理的其中两⾸诗歌,欢迎阅读。
马诗⼆⼗三⾸ 马诗⼆⼗三⾸·其⼀ 龙脊贴连钱,银蹄⽩踏烟。
⽆⼈织锦韂,谁为铸⾦鞭。
【译⽂】 龙马脊⽑图案像连接着的铜钱, 银蹄奔驰⽩⾊⼀⽚如踏着云烟。
可是没有⼈为它编织锦绣障泥, ⼜有谁肯为它铸就饰⾦的马鞭。
【赏析】 李贺的《马诗》共⼆⼗三⾸,这是第⼀⾸。
这⾸诗开头⼀个“龙”字写此马⾮⽐寻常,⼜有背脊连钱图案之奇特外观,银蹄踏烟之矫健体格,定是良马。
可纵是良马,⽆⼈赏识,织得锦韂,铸成⾦鞭,⼜有何⽤,徒悲⽽已。
诗以龙脊银蹄的骏马⾃⽐,慨叹纵有千⾥马但却没有识千⾥马的伯乐,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抱负不能施展的抑郁与愤懑之情。
马诗⼆⼗三⾸·其⼆ 马诗⼆⼗三⾸ 腊⽉草根甜,天街雪似盐。
未知⼝硬软,先拟蒺藜衔。
【译⽂】 寒冬腊⽉⾥,草根也发甜, 京城道路上,⽩雪撒如盐。
不知⾃⼰嘴,是硬还是软, 就是碰蒺藜,也要去吞衔。
【鉴赏】 李贺《马诗》是通过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的奇才异质、远⼤抱负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共⼆⼗三⾸。
这是第⼆⾸。
这⾸诗通过骏马在寒冬腊⽉⾥⽆草可⾷,饥肠辘辘,只能到⽩雪覆盖的⼟⾥寻找草根,这时连草根都变成了甜的,就算是碰到了带刺的蒺藜,也要把它吃掉。
此诗表现了有志之⼠的穷苦困顿的遭遇和倔强不屈的性格。
【诗⼈简介】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家居福昌昌⾕,后世称李昌⾕,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
有“诗⿁”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
有《雁门太守⾏》、《李凭箜篌引》等名篇。
著有《昌⾕集》。
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与李⽩、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
马诗唐李贺意思解释

马诗唐李贺意思解释《马诗·唐·李贺》意思解释《马诗》是唐代诗人李贺的组诗作品,共二十三首。
这里以其中较为著名的第五首为例:“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一、意思解释1.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 这两句描绘出一片富有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象。
“大漠”点明了地点是广阔的沙漠,“沙如雪”把沙漠里的沙子比作雪,形象地写出了沙漠在月光照耀下洁白、清冷的样子。
“燕山”是当时的边疆要地,“月似钩”将月亮比作弯钩,既写出了月亮的形状,又暗示了边疆战事的紧张氛围,因为弯钩是一种武器的形状。
2.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 “何当”是何时的意思,表达了一种期待。
“金络脑”是一种贵重的马笼头,这里指代马受到重用。
整句话的意思是,什么时候这匹马才能戴上金制的笼头,在秋高气爽的战场上驰骋呢?诗人借马表达了自己渴望被重用,施展才华的愿望。
二、衍生注释1. 李贺:他是中唐时期的浪漫主义诗人,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
他的诗作多以神话传说、鬼怪灵异为题材,风格独特,被称为“诗鬼”。
李贺一生仕途不顺,他才华横溢,但由于封建礼教的限制和一些社会原因,他不能如愿地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
他的诗歌往往通过奇特的想象、浓重的色彩和独特的意象来表达内心的情感。
2. 关于马的意象:在中国古代文化中,马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动物。
马象征着力量、速度、忠诚,也常常与战争、出行、英雄等联系在一起。
在这首诗中,马是诗人自身的象征,马渴望驰骋沙场就如同诗人渴望在政治舞台上大展身手。
三、赏析1. 意境营造:诗的前两句通过对大漠和燕山的描写,营造出一种雄浑、苍凉的意境。
沙漠如雪,月亮如钩,这种景象既壮美又带有一丝孤寂。
诗人用简洁而生动的笔触勾勒出了一幅边疆夜景图,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片广袤的沙漠之中,感受到了那种清冷和寂静。
2. 托物言志:这首诗最突出的艺术手法是托物言志。
诗人以马自喻,马期待着金络脑,诗人则期待着被赏识和重用。
李贺的诗有哪些

李贺的诗有哪些1、《马诗二十三首·其五》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2、《雁门太守行》敌兵像乌云一样滚滚而来,企图推倒城墙;我军严阵以待,太阳照在铠甲上,金光闪闪。
秋天,嘹亮的军号响起;士兵的血在黑夜中变得漆黑。
红旗半滚,援军冲向易水;夜霜重,鼓声阴沉。
我要在黄金平台上向你报告,我要带玉龙走向你的死亡。
3、《致酒行》零落栖迟一杯酒,主人奉觞客长寿。
主父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
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天荒地老无人识。
空将笺上两行书,直犯龙颜请恩泽。
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
少年心事当拏云,谁念幽寒坐呜呃。
4、《李凭箜篌引》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5、《南园十三首》(其一)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
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春风不用媒。
(其二)宫北田塍晓气酣,黄桑饮露窣宫帘。
长腰健妇偷攀折,将喂吴王八茧蚕。
(其三)竹里缲丝挑网车,青蝉独噪日光斜。
桃胶迎夏香琥珀,自课越佣能种瓜。
(其四)三十未有二十余,白日长饥小甲蔬。
桥头长老相哀念,因遗戎韬一卷书。
(其五)大人物为什么不拿兵器去收山五十州?请去看有画的创始人英雄的画,又有一位学者曾被称为百万世家的贵族?(其六)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
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其七)长卿牢落悲空舍,曼倩诙谐取自容。
见买若耶溪水剑,明朝归去事猿公。
(其八)春水初生乳燕飞,黄蜂小尾扑花归。
窗含远色通书幌,鱼拥香钩近石矶。
(其九)春沙软鸳鸯暖,曲岸晚。
花木兰里的椒叶上浇酒,病了就去捡钻石丝的种子。
(其十)边让今朝忆蔡邕,无心裁曲卧春风。
舍南有竹堪书字,老去溪头作钓翁。
(其十一)长谷口倚家,日是千峰老翠花。
自走藤鞋采石蜜,手握青苔种花。
李贺的一组马诗

李贺的一组马诗春九首•得马骏马飞蹄共云行,一跃千里度辽城。
天马行空翻断浪,风驰电掣凌九霄。
豪气冲霄心犹在,英姿飒爽势未凋。
骑踏黄尘势堪夸,马嘶芳草别平乡。
水调歌头•马说看马如龙出东岭,飞旋如电转秋霜。
嘶鸣附弩临百兽,运筹帷幄接天阳。
骄气豪情熠熠生,酒兴狂歌唱不停。
激昂骏马情人至,壮志豪情动四方。
咏马十首•马一晓风轻吹迎佳时,佳人乘马来相随。
马嘶镫响传寒意,红裙白马浣花池。
二马鞭几度打长征,奔腾血脉涤平生。
旌旗舞动边疆塞,英勇骏马警山屏。
三夜渡汾河舞遗音,千里悠悠夜未宁。
马蹄如歌划草原,星空璀璨满长亭。
四飞云万里横三关,万马奔腾追胡寇。
草原战马催怒发,驰骋边疆染辽烟。
五夕阳下马呈金色,蓬莱仙境神驹舞。
缰绳丝丝连地动,马良心志遥天路。
六胡风吹散纷纷絮,草原马上浴春晖。
宛如落日泻马背,远去人间百尺飞。
七奔腾九州翻大地,一鼓作气行长天。
金戈铁马闯乾坤,英勇豪迈泽边疆。
八九马连嘶战鼓擂,天南天北双戍边。
马鞍弓箭马蹄动,千里忠诚战烟烟。
九嘶鸣马上飞如电,飞驰草原观豪气。
丹凤朝阳迎远客,万马奔腾闻响声。
十桃李生香马蹄裂,一笑嫣然掌中握。
飞驰千里争前程,骏马激扬长风曲。
李贺,唐代著名诗人,以其狂放豪迈的艺术风格成为唐代诗坛的佼佼者。
他的诗作多达千余篇,其中尤以描写马的诗歌著称。
李贺通过对马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由奔放、豪情冲霄的追求,以及对辽阔大地和英勇战士的赞美。
李贺的马诗以豪放激昂的笔墨和深厚的感情展现了马的壮美和奔放的形象。
他将马比作天马行空、飞翔于云海之上的神驹,形容马踏断浪翻飞,风驰电掣,意象鲜明,气势磅礴。
在《得马》中,李贺描绘了一幅马儿飞腾,一跃千里的画面。
他以极其生动的笔调,描写了马儿的豪气冲霄和英姿飒爽,马蹄踏着黄尘,奔驰在芳草田野上,展示了马的勇猛和奔腾不息的精神。
而在《马说》中,李贺通过马的视角,描绘了马的壮美和豪情。
他用诗意比喻,将马比作龙儿出岭,飞旋如电转秋霜,形容了马的灵动和迅猛。
马的嘶鸣与箭弩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英勇无畏的景象,展示了马的勇猛和英姿飒爽。
古诗赏析《马诗二十三首·其五》李贺唐诗宋词

古诗赏析《马诗二十三首·其五》李贺唐诗宋词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
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如弯钩一般。
何时才能受到皇帝赏识,给我这匹骏马佩戴上黄金打造的辔头,让我在秋天的战场上驰骋,立下功劳呢?注释燕山:山名,在现河北省的北部。
钩:弯刀,是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月牙。
金络脑: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说明马具的华贵。
解析一、二句展现出一片富于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乍看是运用赋法: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平沙万里,在月光下象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
这幅战场景色,一般人也许只觉悲凉肃杀,但对于志在报国之士却有异乎寻常的吸引力。
燕山月似钩与晓月当帘挂玉弓(《南园》其六)匠心正同,钩是一种弯刀,与玉弓均属武器,从明晃晃的月牙联想到武器的形象,也就含有思战斗之意。
作者所处的贞元、元和之际,正是藩镇极为跋扈的时代,而燕山暗示的幽州蓟门一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带,所以诗意是颇有现实感慨的。
思战之意也有针对性。
平沙如雪的疆场寒气凛凛,但它是英雄用武之地。
所以这两句写景实启后两句的抒情,又具兴义。
三、四句借马以抒情:什么时候才能披上威武的鞍具,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树功勋呢?《马诗》其一云:龙背铁连钱,银蹄白踏烟。
无人织锦襜,谁为铸金鞭?无人织锦襜二句的慨叹与何当金络脑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就是企盼把良马当作良马对待,以效大用。
金络脑、锦襜、金鞭统属贵重鞍具,都是象征马受重用。
显然,这是作者热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所发出的嘶鸣。
此诗与《南园(男儿何不带吴钩)》都是写同一种投笔从戎、削平藩镇、为国建功的热切愿望。
但《南园》是直抒胸臆,此诗则属寓言体或比体。
直抒胸臆,较为痛快淋漓;而用比体,则觉婉曲耐味。
而诗的一、二句中,以雪喻沙,以钩喻月,也是比;从一个富有特征性的景色写起以引出抒情,又是兴。
短短二十字中,比中见兴,兴中有比,大大丰富了诗的表现力。
从句法上看,后二句一气呵成,以何当领起作设问,强烈传出无限企盼意,且有唱叹味;而踏清秋三字,声调铿锵,词语搭配新奇,盖清秋草黄马肥,正好驰驱,冠以快走二字,形象暗示出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恰是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马诗二十三首(选三)》李贺唐诗鉴赏

《马诗(选三)》李贺唐诗鉴赏《马诗二十三首(选三)》李贺唐诗鉴赏古人咏物多是为了述志。
咏物即是一种自成一格的抒情诗,如骆宾王笔下的蝉,杜甫笔下的鹰,都是借物抒情。
李贺的《马诗》共有23首,名为咏马,实际上是借物抒怀,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慨和建功立业的抱负。
马诗二十三首(选三)李贺其四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其五大漠沙似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其十五不从桓公猎,何能伏虎威?一朝沟陇出,看取拂云飞。
鉴赏:《马诗二十三首》是诗人李贺的一组著名咏物诗。
古人咏物多是为了述志。
咏物即是一种自成一格的抒情诗,如骆宾王笔下的蝉,杜甫笔下的鹰,都是借物抒情。
李贺咏马,亦是借马来抒发自己的感情。
这里所选三首:一首咏马之非凡品质,一首咏马之志向,一首咏马之遭遇,从三个方面抒发了诗人的感情。
在《其四》中出现的这匹马,具有飞骏的气概。
诗一开首就有如一阵霹雳,劈头而来,突出了马的不同寻常的来历。
此马乃是天马,是马星之精魂。
所以一开头就有一番震慑读者心灵的力量,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但更主要的开头两句是为了塑造马的神骏形象作准备,由于有了开头两句,“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才显出此马的力量。
“瘦骨”点明此马遭际十分不幸,只剩下了嶙峋瘦骨,这一刻画又对下一句起反衬作用:虽然只剩下一把瘦骨,但还是那么坚劲有力,一蹄一步,仍然发出铮铮震耳的金属敲击声。
这样,马的内在不凡的品质——天马、房星之精魂,就化成了外在的.形象的表现。
这中间又以“瘦骨”作反衬,更显得此马之不同寻常,在结构上也见出波折来,不同于一般平直之作。
虽然只是寥寥四句,但却如见其影,如闻其声地把这匹骨格清瘦而神骏无比的天马塑造出来了。
这马既是具有如此内美的神骏之驹,那自然亦应有远大的志向。
发挥马的才能最好的处所自然是沙场,遇英雄之主,驰骋沙场,当能建立不朽的功业。
《其五》一诗的前两句饱含深意地、又十分朴素地展示了一幅辽阔广袤而又不无带点苍凉意味的沙场景象:在宽阔无边的大沙漠上,燕然山在远处绵延峙立,一弯新月高高地挂在山顶上,月影照临沙漠,整个沙漠如同覆盖着一层皑皑白雪。
《马诗二十三首》原文赏析

《马诗⼆⼗三⾸》原⽂赏析1 原⽂: 伯乐向前看,旋⽑在腹间。
只今掊⽩草,何⽇蓦青⼭? 诗词赏析: 此诗为李贺组诗《马诗》⼆⼗三⾸的第⼗⼋⾸。
诗中说,有匹⽣着旋⽑的千⾥马,庸⼈们认不出,于是克减草料,且虐待备⾄,导致它缺⾷少⼒;善于相马的伯乐⼀看,才认出是匹千⾥马。
诗⼈以倍受摧残的骏马作⽐,表达了对良才受到压抑和虐待的愤慨。
刘⾠翁谓“赋马多矣,此独取不经⼈道者。
”盖李贺此⼆⼗三⾸皆借马以抒感。
王琦谓“⼤抵于当时所闻见之中,各有所⽐。
⾔马也⽽意初不征马矣。
”⼆⼈所论皆是。
此诗就是设为伯乐叹息良马不遇爱马之主,⽆从显其材,可为咏物诗之规范,所谓“不即不离”、“不粘不脱”于此诗中可以明见。
《马诗⼆⼗三⾸》原⽂赏析2 原⽂: 武帝爱神仙,烧⾦得紫烟。
厩中皆⾁马,不解上青天。
诗词赏析: 诗⼈借古喻今,⽤诙谐、⾟辣的笔墨表现严肃、深刻的主题。
前⼆句写汉武帝炼丹求仙的事。
汉武帝⼀⼼想长⽣不⽼,命⽅⼠炼丹砂为黄⾦以服⾷,耗费了⼤量钱财。
结果,所得的不过是⼀缕紫烟⽽已。
“得”字,看似平常,却极有份量,对炼丹求仙的荒诞⾏径作了⽆情的鞭挞和⾟辣的嘲讽,深得“⼀字褒贬”之妙。
后两句写马,紧扣诗题。
“厩中皆⾁马,不解上青天”,迫切希望能飞升成仙的汉武帝,不豢养能够“拂云飞”、“捉飘风”的天马,⽽让不中⽤的“⾁马”充斥马厩。
⽤“⾁马”形容马平庸低劣,⾮常精当。
由于是“御马”,吃住条件优越,⼀个个喂得肥⼤笨重。
这样的马在地⾯上奔跑都有困难,更不可能骑着它上天。
这两句寓意颇深,除了暗⽰汉武帝求天马上青天的迷梦破灭之外,还隐喻当时有才有识之⼠被弃置不⽤,⽽平庸⽆能之辈,⼀个个受到拔擢,窃据⾼位,挤满朝廷。
依靠这些⼈是不可能使国家蒸蒸⽇上,实现清明的'政治理想的。
此诗集中地讽刺了当时最⾼统治者迷信昏庸,所⽤⾮⼈,颖锋内藏,含蕴丰富,⽽⼜⽤“嬉笑”的⼝吻说出来,读来使⼈感到轻松爽快,这在李贺作品中是很少见的。
《马诗⼆⼗三⾸》原⽂赏析3 原⽂: 忽忆周天⼦,驱车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李贺写马的诗23首
马诗李贺
其一
龙脊贴连钱,银蹄白踏烟。
无人织锦(革詹),谁为铸金鞭。
其二
腊月草根甜,天街雪似盐。
未知口硬软,先拟蒺藜衔。
其三
忽忆周天子,驱车上玉山。
鸣驺辞凤苑,赤骥最承恩。
其四
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精。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其五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其六
饥卧骨查牙,粗毛刺破花。
鬣焦珠色落,发断锯长麻。
其七
西母酒将阑,东王饭已干。
君王若燕去,谁为曳车辕?
其八
赤兔无人用,当须吕布骑。
吾闻果下马,羁策任蛮儿。
其九
(风鹨去鸟)叔去匆匆,如今不豢龙。
夜来霜压栈,骏骨折西风。
其十
催榜渡乌江,神骓泣向风。
君王今解剑,何处逐英雄?
其十一
内马赐宫人,银鞯刺麒麟。
午时盐坂上,蹭蹬溘风尘。
其十二
批竹初攒耳,桃花未上身。
他时须搅阵,牵去借将军。
其十三
宝(决左换王)谁家子,长闻侠骨香。
堆金买骏骨,将送楚襄王。
其十四
香幞赭罗新,盘龙蹙蹬鳞。
回看南陌上,谁道不逢春?
其十五
不从桓公猎,何能伏虎威?
一朝沟陇出,看洒云飞。
其十六
唐剑斩隋公,(拳下换毛)毛属太宗。
莫嫌金甲重,且去捉飘风。
其十七
白铁锉青禾,砧间落细莎。
世人怜斜,金埒畏长牙。
其十八
伯乐向前看,旋毛在腹间。
只今掊白草,何日蓦青山?
其十九
萧寺驮经马,元从竺国来。
空知有善相,不解走章台。
其二十
重围如燕尾,宝剑似鱼肠。
欲求千里脚,先采眼中光。
其二十一
暂系腾黄马,仙人上彩楼。
须鞭玉勒吏,何事谪高州?
其二十二
汉血到王家,随鸾撼玉珂。
少君骑海上,人见是青骡。
其二十三
武帝爱神仙,烧金得紫烟。
厩中皆肉马,不解上青天。
李贺的《马诗》共23首,大都别有比兴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