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两部电影文化的对比
电影《刮痧》折射的中西文化冲突和差异

电影《刮痧》折射的中西文化冲突和差异近年来,电影《刮痧》在国内外获得了巨大的反馈和关注。
这部电影不仅通过故事情节展示了中国传统疗法刮痧的奇妙效果,更深入探讨了中西文化之间的冲突和差异。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分析电影《刮痧》所折射的中西文化冲突和差异:观念差异、传统医疗差异和审美与情感差异。
首先,观念差异是中西文化冲突的重要方面。
在电影中,主角李玉玲是一位来自中国的传统刮痧师傅,她独特的治疗方式引起了美国人的好奇和争议。
在刮痧为治疗疾病的观念上,中国传统医学强调通过疏通经络、排除病邪以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
然而,在西方医学中,刮痧被视为一种古老而无效的治疗方法。
观念上的差异导致了不同的医疗方式和理念之间的冲突,进而引发了文化冲突。
其次,电影《刮痧》还通过展示中西传统医疗差异表达了中西文化冲突。
中国传统医学重视人体的整体健康,相信身体的疾病源于身体的不平衡。
刮痧被用作一种调理身体的手段,通过刺激皮肤,促进循环和免疫系统的功能,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
然而,西方医学倾向于用药物和手术治疗疾病,将重点放在症状的消除上。
这种差异在电影中体现为美国医疗体系对刮痧的质疑和嘲笑,以及对中医师傅身份的不信任和质疑。
最后,审美与情感差异是中西文化冲突的另一方面。
电影中的角色对刮痧有着截然不同的反应。
中国人普遍接受刮痧,并将其视为传统疗法的一部分,有助于恢复身体的平衡和健康。
然而,美国人对刮痧持有负面而嘲笑的态度,他们认为刮痧是一种奇怪甚至是残忍的行为。
这种审美和情感上的差异深化了中西文化之间的冲突,暗示了两种文化间的价值观的不同。
电影《刮痧》通过展示中西文化冲突和差异,提供了一个深入思考和讨论的平台。
观念上的差异、传统医疗差异以及审美与情感差异,都是中西文化之间不同冲突和差异的体现。
而电影通过这些差异,引发了对文化认同的思考和对跨文化交流的启示。
在全球化的今天,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将促进文化的多元发展,并改善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从中西文化差异分析电影《孔子》和《阿凡达》

从中西文化差异分析电影《孔子》和《阿凡达》摘要:电影《孔子》和《阿凡达》宣扬了中西方不同的文化,通过比较分析不难发现这两部电影反映了中西方在时间取向、权力距离和民族性格的差异,以帮助人们了解中西方文化,并更好地解读中西方电影。
关键词:文化差异;时间取向;权力距离;民族性格中图分类号:g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4-0082-02一、引言作为虎年贺岁大片,中国电影《孔子》和美国电影《阿凡达》自上映以来就成为了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但是,人们关注的只是它们的票房和电影拍摄的技术,几乎很少人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对这两部电影进行分析。
本文试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分析电影所体现的中西方在时间取向、权力距离和民族性格的差异。
二、从时间取向差异分析(一)过去取向文化价值观电影《孔子》主要讲述了公元前六世纪,孔子从53岁任鲁国中都宰到周游列国,最后终老鲁国的过程;除此以外,中国还有很多影片,如《卧虎藏龙》、《英雄》、《花木兰》、《画皮》等讲述的都是中国古代的故事,所以,中国是一个过去取向文化价值观的国家,注重历史和传统,主张“以史为鉴”。
这主要是由两个原因造成的:一是中国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古代中国在世界史上是一个强大、富裕的国家,西方人为之神往,中国人为之骄傲;二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深受儒家道家思想的影响,儒家思想主张克己复礼,孔子认为自己是“信而好古”,因此儒家文化历来重视历史,借研究过去以指导现在和将来,道家思想坚持人之初,性本善论,所以中国人喜欢向后看,向后看意味着向善的本性复归。
因此,中国人重视和眷恋过去,做事喜欢引经据典,追本穷源,循规蹈矩。
(二)未来取向文化价值观电影《阿凡达》是一部科幻片,讲述了未来世界里,双腿瘫痪的前海军陆战队员杰克?萨利代替死去的哥哥来到潘多拉星球,化身纳美人,与当地纳美人齐心协力保卫家园、抵御地球人掠夺资源的故事。
此外,像《星球大战》、《人工智能》、《变形金刚》、《黑客帝国》等美国好莱坞大片都是未来的视野,这反映出美国是一个未来取向文化价值观的国家,重视将来,该价值观坚信将来比现在更美好,对将来始终持乐观态度。
从法国电影《蝴蝶》和中国电影《暖春》看中西文化差异

从法国电影《蝴蝶》和中国电影《暖春》看中西文化差异法国电影《蝴蝶》和中国电影《暖春》两部都是好影片,也都是以一个老头一小女孩儿为主角,但观后给人的感觉却迥异。
《蝴蝶》象一组清新的田园诗,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一点点渗入眼耳。
那片屏幕,穿过蝴蝶斑斓的羽翼,给我们一座惊艳府邸,如此宁馨,静美。
轻松诙谐地讲述了哲理,却不压抑。
《暖春》的确是感人肺腑,也让观众看到了真情,但却煽情的压抑,非要让人流泪不可。
看法国电影(很著名的《红蓝白》三部曲),总能让人感受到身心的愉悦。
原因在于法国电影总是能将很深刻的主题演绎得轻松诙谐。
许多人生的哲理与隐喻,被有条不紊地编织进情节的前生后世,于细节处。
通俗的讲,看完法国电影,能让人所联想的事情多一点。
《蝴蝶》这部79分钟的影片,其实涉猎了相当广泛的内容。
亲情、友谊、爱情、战争、金钱、命运、人生等等。
看起来似乎是极深奥的话题,影片却以简单的对话和简洁的镜头语言做了近乎完美的阐释。
《暖春》在影片的叙事过程中通片采用温馨、细腻和朴实的创作手法,使影片在优美流畅的画面中真实地叙述着一份感动。
突显了影片的真实性和可看性。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以各自文化生成所依赖的地理环境基础的差异为依据,我们可以把中西文化双方分别归结为内陆型文化和海洋型文化,也即所谓的“黄色文明”与“蓝色文明”。
这里的环境不仅包括社会环境,而且也包括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使人自觉不自觉地得到某种熏陶和影响。
中华民族文明起源于黄河流域,三面连陆一面靠海的地理环境使中国几乎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从而使自身文化保持很强的稳定性和历史延续性。
这种独特的自然环境造就了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传统和社会心理。
诞生于半封闭大陆自然环境的儒家伦理,教诲人们重土轻迁,安贫乐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使人们在久远的传统中沉淀了一种封闭的惰性心理和惯性思维方法,保守,缺乏开放的意识;眷恋家园故土,提倡清静无为;安于现状,墨守成规,因循守旧,风险意识和竞争精神不强,时间观念和进取意识淡漠。
《推手》电影英文中西文化对比

所以在儿子和儿媳的餐桌上,朱爷爷让他们吃饭要注意 搭配,但是用西方方式生活的儿子回答:“她害怕变胖!”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移民人口越来越多,出国留学 成为一种风潮,这些问题只会愈来愈明显,我们要面对更多 矛盾和压力。
.
3 现实意义
PRATICAL SIGNIFICANCE
Living in the growing diversity in the world today, only to learn the essence of “Pushing Hands,we can find the the
《推手》围绕着一个移民美国的家庭讲述一个故事,它展 现了东方和西方之间的文化和生活差异。
It takes an old man who is a Great Tai Chi Master as the main line, revealing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daughter-in-law and father-in-law.
在西方人眼里,中国人总是用封建落后的观念教育孩子 。
.
3 现实意义
PRATICAL SIGNIFICANC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Pushing Hands“ 推手电影的现实意义
.
3 现实意义
PRATICAL SIGNIFICANCE
As a film in early 1990s, "Pushing Hands“ still has a very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t present . Cultural differences, the concept of the country, the generation gap and so on are still the hot topics of today's society.
中西方电影文化差异

中文名:苦菜花 导演: 李昂 类型:剧情 / 战争 国家/地区:中国
中文名:最后的城堡 外文名: The Last Castle 类型:剧情片 动作片 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片长: 131分钟
是“ 不 最 无囚 满 后 畏犯 典 的 的” 狱 城 勇的 长 堡 者血 胡 以 ,性 作 及 很, 非 肖 有表 为 申 一现 而 克 贯出 在 的 的了 狱 救 西他 中 赎 方们 与 都 版的 之 讲 英抗 抗 述 雄争 争 了 主与 , 因 义对 激 冤 特命 起 枉 点运 了 而 。的 所 被 不有投 屈含入 服冤监 ,而狱 他入, 们狱却 都的又
的八 碎赵 庄 麦 的 锁 个 任 经 抗 群路 石家 , 收 民 了 村 和 常 日 众军 雷庄 掳 季 兵 附 庄 赵 遭 战 ,主 、。 走 节 总 近 的 家 日 争 全力 铁赵 一 , 结 的 民 庄 伪 时 歼部 夹虎 部 日 了 日 兵 民 军 期 进队 子领 分 伪 教 伪 组 兵 的 , 犯的 雷导 村 军 训 据 成 队 袭 胶 之配 、民 民 乘 , 点 联 长 击 东 敌合 头兵 。 联 不 , 防 赵 和 抗 。下 发巧 他 防 断 从 , 虎 “ 日 , 丝摆 们 民 改 而 壮 依 扫 根 经 雷地 让 兵 进 有 大 靠 荡 据 过 等雷 被 抢 地 力 了 群 ” 地 一 各阵 俘 收 雷 地 武 众 , 边 场 种, 村 麦 技 打 装 , 损 缘 激 各用 民 子 术 击 力 想 失 村 烈 样子 在 的 , 了 量 出 惨 庄 的 的母 队 机 使 日 ; 了 重 赵 战 土雷 伍 会 敌 军 一 对 。 家 斗 造、 前 , 人 的 方 策 为 庄 , 地连 踩 又 的 嚣 面 。 此 和 终 雷环 地 一 工 张 用 他 , 附 于 打雷 雷 次 兵 气 土 们 区 近 解 击、 , 偷 无 焰 造 一 武 几 救 敌钉 再 袭 法 。 的 方 委 个 了 人子 次 了 起 赵 地 面 会 村 被 。雷 进 赵 雷 家 雷 把 雷 庄 俘 在、 攻 家 。 庄 封 几 主 ,
浅谈电影《刮痧》存在的中西方文化差异

浅谈电影《刮痧》存在的中西方文化差异郑晓龙2001年的影视作品《刮痧》,油梁家辉和蒋雯丽主演,在以美国为背景的环境中,以中医疗法“刮痧”为线索,展示了中西文化差异或者说是矛盾,综观整个影片,令人思索??一.关于文化中国由先秦时期百家争鸣已经开始,至汉代的自始儒家,构成了自己的独有的伦理观,讲究尊老爱幼,讲究祖先崇拜,讲究后代的繁殖,由此也构成了我们中国特色的“打是亲,骂是爱”的传统观念,只有在我们这个国土之上生长出来的人才能真正的认知其内涵。
影片中许大同的儿子大丹尼斯对此就是一个不认知,以致和他的玩伴矛盾不断。
这个就是家庭伦理上中西文化的差异。
另外一个,医学上的差异也是让西方人很难理解中国的刮痧治疗术。
在法庭上,许大同说到中医的脉络,律师和法官都茫茫然。
其实,别说西方人,就是中国人,即便是中医医生,很多人都不能很好的理解中医理论的阴阳、五行、经络,何况时外国人呢?按“百家讲坛”中王新陆教授的《解读中医》的讲座来说,中西方在开始的时候,医学基本都是一致的,都是从生产生活种积累起来的经验,都讲究整体论治,起初都是巫医不分。
只是随着历史的进程,在后来才逐渐逐渐地走向了不同的方向,有了各自的理论体系。
西方从盖伦的《子宫图谱解剖》走向了实证论,走向了微观;我国从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伤寒论》奠定了辩证施治的基础。
其实这部电影也可以使我们思索一下中医的解决之道究竟在何方?由于中医学的时间短,且需记的特别多,悟性亦很关键,在急功将近利的今天,想要把已经式微的中医学再度焕发活力和口碑,尤其是在世界上赢得普遍的认可,尤其显得艰难和意义重大!扁蚜的就是,中医学在化疗好些疑难杂症的疗效上引发了世界上很多人的高度关注,它的个性化化疗亦逐渐受了注重。
二.关于友谊许大同的老板,本来回去法庭时为了协助其一臂之力的,但看见照片上的小丹尼斯因刮痧而其的伤痕时,缄口不再讲话。
由此也引发了许大同的强烈不满,指出他比较朋友,从法庭出后轻易下班,还对那个老板并任朋友者说道“道不同不相为谋”。
中西电影文化的差异

中西电影文化的差异14物流4班54号朱锐基众所周知,电影是反映不同时代的特定文化产物,它反映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传统主流文学和审美艺术。
随着中国国际化的发展和电影行业的蒸蒸日上,当今很多影片中不仅加入了中西方文化的因素,而且在电影的内容表达蕴涵和角色画面的表现手法上呈现多种多样的趋势,使得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被淋漓尽致地投射到电影的各个环节中。
而究其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根源,主要是与传统民俗、宗教、自然等相关联。
一、中西电影中不同的价值观价值观左右人们的意见,影响人们的行为和评价,决定人们的言行和思维方式。
在不同的环境下,不同国家有不同的文化系统,不同的文化价值。
“一种文化下的价值观与言行或许得不到另一种文化的理解与接受”。
如电影《刮痧》中许爷爷用中国传统的刮痧方法给他的孙子丹尼斯治疗轻微的发烧,却被美国当局误认为是虐童事件。
因此,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流也变得更加复杂。
1.西方的个人主义价值观电影《克莱默夫妇》“用一种间接的方式向人们解释了个人主义”。
泰德·克莱默是一位颇具天赋的广告策划师,努力赚钱养家,但他的妻子乔安娜却要与他离婚。
中国观众或许不能理解乔安娜为何要离开她的丈夫?泰德从未虐待过她和孩子,也没有对她不忠,尽量满足她想要的东西。
在中国,像泰德这样的男人通常被看作是一个好丈夫,因为他努力工作都是为了支撑这个家庭。
但乔安娜并不这么想,她说,“我的一生,我感觉我是某个人的妻子,某个人的母亲,某个人的女儿,即使我们在一起的时候,我都不知道我是谁,这就是我为什么离开你的原因”。
从她的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乔安娜个人意识的觉悟和对个性自我的追求。
2.中国的集体主义价值观集体主义注重集体和社会,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集体主义的精神支柱和整体主义有关,即整体大于部分。
集体主义通常与个人主义相对,特别是这些观点经常在系统中相互结合。
那些拥有集体主义思想的人认真遵守社会或团体的规则,保护集体、社会、国家的利益。
《2024年中西文化差异中的文化身份建构——解析电影《推手》和《喜宴》》范文

《中西文化差异中的文化身份建构——解析电影《推手》和《喜宴》》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西方文化交融的趋势愈发明显,中西文化的碰撞和交流也成为研究跨文化交流的热门领域。
本文通过解析两部代表性的中西方电影——《推手》和《喜宴》,从角色定位、故事情节和文化象征等多个方面深入分析在中西文化差异中的文化身份建构。
二、电影《推手》中的文化身份建构《推手》是一部以中国家庭为背景的美国电影,讲述了中国父亲在美国的生活经历和家庭矛盾。
在电影中,文化身份的建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角色定位:电影中的中国父亲是一个典型的中国传统文化代表,他的言行举止、生活习惯和价值观都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特点。
而他的美国家庭成员则代表了西方文化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这种角色定位的差异为电影中的文化冲突提供了基础。
2. 故事情节:电影通过描绘中国父亲在美国的生活经历,展示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和冲突。
在面对家庭矛盾时,中国父亲坚持自己的文化传统,而美国家庭成员则更注重个人自由和独立。
这种情节设置反映了中西方文化在价值观、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差异。
3. 文化象征:电影中的武术、书法等中国文化元素,以及美国社会的现代建筑、生活方式等西方文化元素,都成为电影中文化身份建构的象征。
这些元素在电影中的运用,使得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和特点。
三、电影《喜宴》中的文化身份建构《喜宴》是一部以中国家庭为背景的电影,讲述了中国家庭在面对西方婚姻观念时的矛盾和挣扎。
在电影中,文化身份的建构同样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角色设定:电影中的中国家庭成员代表了传统的中国文化价值观,而西方恋人则代表了西方的婚姻观念和生活方式。
这种角色设定的差异为电影中的文化冲突提供了基础。
2. 故事情节:电影通过描绘中国家庭在面对西方婚姻观念时的挣扎和矛盾,展示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和冲突。
在故事情节中,中国家庭成员的保守观念与西方恋人的自由思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3. 文化融合:电影中的婚礼场景既体现了中国的传统婚礼习俗,也融入了西方的婚礼仪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财富为中心的西方中产阶级价值观,和以自然为中心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是迥然不同的。
中国电影比较突出的情感表现特点有:崇尚道德伦理、中庸有度,欣赏柔静的艺术美感,留下充分的叙事和表演空白,给观众提供丰富的想象空间,具有内敛、写意和含蓄之美等等。
而西方的情感表现特点是大胆、率真、直露、张扬,喜欢不遗余力、淋漓尽致的表达,好像中国画中的工笔那样真实细腻、纤毫毕现。
在处理同一题材的中外影视作品中,不仅思想文化内涵不同,艺术手段也有差异。
关键词中外影视;思想文化;内涵;比较
儒释道具有浓厚的东方色彩,它们不仅雕塑出中国人性格的基本特征,而且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审美思想,全面地浸润了中国的文学及艺术。
在西方同仁关注自然,探求宇宙的发展本源与规律的同时,中国的人文学者将关注的目光更多地投向了生活的现实和现实中的人本身,“形成了独特的…文人精神‟:一是深刻的忧患意识,二是对道德理想的探求和对社会道德秩序的建构与维系,三是具有强烈的政治抱负,关注政治、参与政治,托政治于学术之中”。
这些“文人精神”潜移默化地渗透于影视中,以至于今天我们还可以从影视作品中找到它们的影子。
因此,中国影视经常表现的主题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政治抱负,“发乎情止乎礼”、“朋友之妻不可欺”的情感原则及道德伦理等。
回顾电影艺术在我国发展的一百多年时间里,电影先驱们曾创造了许许多多的优秀影视作品,其发展速度和质量有目共睹。
但与影视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为什么国外优秀电影比比皆是,国内却寥寥无几?许多蜚声国际影坛的经典大片在中国却叫好不叫座?如何使中国电影走向世界呢?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
加入wto以后,我国市场进一步开放,引进了国外的许多优秀影片。
同时,为了增加竞争力,使外国了解灿烂的中国文化也将许多商业大片送出了国门。
面对着“全球一体化”潮流的冲击,我们要如何应对?如何在中国了解世界的同时让世界了解中国?这是我们面临的首要问题。
中心思想上的差异。
以《印第安纳·琼斯》系列与《黄飞鸿》系列为例,《印第安纳。
琼斯》系列是好莱坞的经典动作片,每一部都是美国急于呼啸的经典名作。
这些紧张刺激的精彩桥段无不显示着西方国家最引以为豪的个人英雄主义与强烈的个人崇拜思想。
《黄飞鸿》系列电影生动地描写了一代宗师黄飞鸿由年轻的一介武夫成长为民族英雄的不平凡的一生。
剧中的黄飞鸿武艺精湛、成熟稳重,爱国主义思想使他成为清末最为人所熟知的民族英雄。
我是一个喜欢电影的人,从很小的时候就喜欢看电影。
记得那时候农村还没有电,每次放电影的时候,我们小孩子大多很早的等在大银幕的下面,那时候是露天电影的,甚至我们都不吃晚饭。
因为没有电,所以放电影的时候,总是自己发电的,除了本村放电影我们看以外,附近临近村的放电影我们也会去看,晚上回来很晚的时候,总是被父母骂的。
小时候看的较多的是国产电影基本上没有外国的电影。
到了高中以后我才开始慢慢的接触外国的电影,刚开始的时候觉得外国的演员怎么是一个模样的,分不清。
看得多了逐渐的喜欢上了外国的电影。
其实最近的几年我们国产的电影产业发展的非常的迅速,不过经过中外电影的比较发现国产电影的质量确实不如外国的一些好的电影。
特别是能够获得奥斯卡的电影,可以说部部都是经典,像《罗马假日》《简爱》《角斗士》,这些不仅仅有着深厚的内涵,而且演员的演技也是没得说的,在国产电影中真的很难找到可以与之相媲美的电影。
我发现有些外国电影的演员真的是在全身心的投入去演绎,除此之外,那些经
典电影的声光效果也是国产电影难以比拟的。
虽然我们国家的电影事业发展的也是极为迅速,但是我总感觉中国的影视圈好像浮华虚夸的成分越来越多。
现在为了票房的成绩,一部国产电影在没有放映前,总是举办个首映典礼。
在众多的宣传活动中把电影夸得飘飘然然的,可是有80%的观众看后会觉得很失望。
国产电影现在好像讲究的是一个群星效应,不管怎么样,现在哪个大片不是众星群集,但是是不是每个明星都在尽力的演绎吗?不比较久很难发现问题,通过比较我发现国内的演员有了一点的小成绩后,总是飘飘然的,不知道自己怎么回事,总是在忙着宣传或者做代言,灭有将精力放在自己演技上。
因此同一个演员在演绎不同角色时,总是感觉他怎么总是这样一种研发符合这个剧情吗?所以在国内很难找到一个有实力的可以冲击奥斯卡奖的演员。
还有国内有很多的演员总是靠绯闻来炒作自己。
所以我感觉国内的演员应该先提高自身的素质,才有可能走向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