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期国学经典计划教学设计
五年级下学期国学教学计划

五年级下学期国学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本学期国学教材顺承五年级上册.主要以“道”学为中心.取材于战国时期道家代表人物庄周及其后学者的著作集《庄子》.反映道家传统文化思想精髓.本册教材共分为四个单元.分别是:“逍遥游世”、“物我之际”、“生存困境”、“顺其自然”.每个单元都有四篇课文.每单元课文的选取均与单元主题密切联系.从各个方面阐释主题思想.反映出对自然的理解和向往自由的浪漫主义情调.每一个主题单元都有单元导读.单元导读以较浅显的语言文字介绍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及单元主题思想.为学生学习课文做了概要性的提示和铺奠.每一篇课文都由古文、译文、注释组成.古文主要节取《庄子》里的某个篇章或章节.译文以白话文的形式对古文进行了翻译.注释主要解析文章的来源及较难理解的词句.这样的组合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记诵及更好地理解.课文后面又编排了“汉字家族”、“日积月累”、“追根朔源”、“古诗词撷英”、“查一查.读一读”等栏目.丰富了学习的内容.也增加了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致和知识储备量.二、教学目标1、培养诵读的能力和习惯.激发对国学经典的兴趣.2、了解传统文化知识.认识国学经典的价值.提升文化素养.3、形成良好的价值取向.矫正日常行为.4、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初步感悟道家思想.5、在相关联的活动中体会中国汉字的音、形、义特点及其演变过程.同时接触名家诗词和古代故事.提升文化熏陶效果.6、背诵《红梅》《至德之世》《锦瑟》《天籁》《咏风》《贻笑大方》《马诗》《庄子将死》古文诗词及相关名言警句.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初步形成学习国学的基本方法.熟读《国学》中编排的文章、初步感知其大意.感知道家思想内涵.难点:联系生活实际.感悟道家思想内涵.同时把道家思想内化为自身思想.做到思成而行自然.四、教学措施1、结合《弟子规生活力行表》的评价.坚持每天早晨10分钟早诵.每天傍晚几分钟暮省.让学生读得多.思得深;2、通过家长检查、同学互查、教师抽查来巩固学生对国学经典的记诵;3、充分发挥班级宣传阵地的作用.把学生好的国学个人感悟作品进行张贴示范.带动更多的学生热爱国学;4、指导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国学教育”主题活动;5、定期举行古诗文朗读、背诵、书写、绘画比赛.营造诗文学习的浓厚氛围;6、营造人人是老师.处处是教室.地地可学文的氛围.让孩子陶醉国学其中.同时尽量通过父母子女一起诵读.增进亲子感情;五、教学进度周次学习内容周次学习内容2 北冥有鱼11 孔子适楚3 姑射仙人12 涸辙之鲋4 至德之世13 材与不材5 濠梁观鱼14 藏天下于天下6 天籁15 许由辞帝位7 贻笑大方16 马蹄8 得心应手17 庄子将死9 运斤成风10 神龟托梦。
五年级下册《国学诵读》教案

五年级下册《国学经典诵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诵读国学经典,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对中华文化的热爱。
2. 提高学生的朗读、理解、背诵能力,丰富语言积累,提高语文素养。
3. 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品味经典诗词,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
二、教学内容1. 《弟子规》选段:总序、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
2. 唐代诗人诗词:王之涣《登鹳雀楼》、孟浩然《春晓》、杜牧《清明》、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3. 宋代诗人诗词:苏轼《惠崇春江晓景》、李清照《夏日绝句》、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熟练朗读、背诵国学经典选段和诗词。
2. 难点:理解国学经典和诗词的含义,学会欣赏、品味经典诗词。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诵读、讲解、讨论、展示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结合多媒体教学,展示经典诗词的优美画面,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意境。
五、教学安排1. 每节课安排20分钟进行国学经典诵读,10分钟进行诗词学习。
2. 每个选段和诗词学习一周,共8周完成教学内容。
3. 每周进行一次诵读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教案示例: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诵读《弟子规》选段,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对中华文化的热爱。
2. 提高学生的朗读、理解、背诵能力,丰富语言积累,提高语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弟子规》选段:总序、入则孝、出则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熟练朗读、背诵《弟子规》选段。
2. 难点:理解《弟子规》选段的含义。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诵读、讲解、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教学安排:1. 20分钟进行《弟子规》选段诵读,10分钟进行选段内容讲解。
2. 学生自主阅读选段,理解含义,分组讨论。
2023年五年级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计划

2023年五年级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 通过诵读国学经典,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提升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2. 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3. 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提高他们的自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国学经典的选择:(1) 《三字经》:通过诵读三字经,学生能够了解中华文化的重要内容和基本价值观。
(2) 《百家姓》:通过诵读百家姓,学生能够了解中国姓氏的由来和文化内涵。
(3) 《弟子规》:通过诵读弟子规,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和行为规范。
(4) 《论语选读》:通过诵读论语选读,学生能够了解孔子的思想和道德理念。
2. 教学方法:(1) 课前导入:通过观看视频、图片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课文背景和基本内容。
(2) 诵读训练:带领学生进行课文的诵读,注重语音语调的准确和节奏的掌握。
(3) 分组朗诵: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朗诵对比,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4) 反思总结:课后进行反思总结,引导学生分析诵读的体会和感悟。
三、教学计划:1. 第一周:《三字经》(1) 课前导入:观看《三字经》的动画片,介绍作者和背景知识。
(2) 诵读训练:带领学生进行整体诵读,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感。
(3) 分组朗诵: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分段朗诵和对比,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4) 反思总结:课后让学生思考《三字经》中的道理,写下学习心得。
2. 第二周:《百家姓》(1) 课前导入:观看《百家姓》的视频,了解姓氏的起源和文化内涵。
(2) 诵读训练:带领学生进行姓氏的整体诵读,掌握音节和发音要点。
(3) 分组朗诵:将学生分成小组,分别朗诵不同姓氏的内容,进行对比和评价。
(4) 反思总结:课后让学生思考姓氏的文化意义,写下自己的感悟。
3. 第三周:《弟子规》(1) 课前导入:介绍《弟子规》的作者和写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2) 诵读训练:带领学生进行整体诵读,注重体会文中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
五年级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教学计划

五年级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本学期国学教学以《弟子规》、《论语》为主,反映中华传统文化精髓。
以诵读原创经典、感怀名人志士、游历名山胜水、品味艺术文化为基本活动内容,使少年儿童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陶冶情操,开启心智,提升志趣,提高综合文化素质,激发爱国情感,培养民族气节。
二、教学目标:1、通过诵读中华经典《论语》,感受祖国语言的魅力,拓展学生的知识层面,汲取知识营养,打下扎实的文字功底,提高学习能力,为终生发展奠定基础。
2、通过诵读,使学生阅读经典,亲近书籍,享受阅读的乐趣,美化学生心灵,开发学生心智,在诵读中提升境界。
3、通过诵读,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培育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
使学生道德、文化、智能等方面的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激发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三、教学重点:采用各种方法诵读《论语》,演译《论语》,领悟《论语》的内涵。
四、教学难点:理解古文的词义、含义,引导学生正确性的对待古典文化,汲取精华,去其糟粕,培养学生初步的辩证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五、教学措施:1、联系学生生活,注重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方法,注意挖掘经典与现实的结合点,指导学生加强诵读、在实践之中学习。
2、培养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
注重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3、引导学生正确的对待古典文化,汲取精华,去其糟粕,培养学生初步的辩证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六、教学进度:每周学习三课时,做到不间断。
课间和周末的时间,安排学生对国学的相关作品进行资料的收集及阅读,并请家长做好“亲子阅读”的工作,便于学生更好的、及时的了解国学经典的内涵。
2023年五年级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计划

2023年五年级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通过五年级国学经典诵读教学,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情感,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增强他们的思维逻辑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要求学生诵读一些经典的国学作品,包括《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
2. 要求学生理解和背诵这些经典作品,并能够用自己的话简单表达出其中的主要内容。
3. 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一些古代经典的诗词,如《静夜思》、《登鹳雀楼》等。
4. 要求学生通过诵读国学经典,学习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基本价值观念。
三、教学步骤第一阶段:引入经典作品(2周)1. 第一周:介绍国学经典作品的重要性和作用,并展示一些经典作品的内容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2. 第二周:选择一两个经典作品进行详细解读,并请学生阅读和简单背诵。
第二阶段:学习和掌握经典作品(4周)1. 第一周:引导学生从整体上理解经典作品,并讨论其中的主题和核心思想。
2. 第二周:分析经典作品中的关键词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3. 第三周:逐段学习和背诵经典作品,并通过小组合作进行诵读。
4. 第四周:学生进行经典作品的口头表达,并展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第三阶段:学习和理解古代诗词(4周)1. 第一周:选择几首经典的古代诗词进行阅读和解析,了解其中的意境和写作技巧。
2. 第二周: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代诗词进行背诵,并进行表演。
3. 第三周:学生进行古代诗词的朗诵比赛,鼓励他们展示自己的才艺。
4. 第四周:学生写一篇关于古代诗词的感悟和赏析文章,展示他们的文学素养和思考能力。
第四阶段:学习并了解中国传统文化(2周)1. 第一周:学生通过阅读经典作品和古代诗词,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基本价值观念和文化传统。
2. 第二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写一篇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小短文。
四、教学方法1. 教师讲解和学生讨论相结合:教师向学生介绍经典作品和古代诗词的背景和意义,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分析。
五年级下册《国学诵读》教案

五年级下册《国学经典诵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诵读国学经典,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对国学的兴趣。
2.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丰富学生的词汇量,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3. 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和品味国学经典,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4. 通过学习国学经典,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人生观。
二、教学内容1. 《弟子规》:学习孝悌、谨信、爱众、亲仁等品质。
2. 《三字经》:了解中国历史、地理、道德等方面的知识。
3. 《百家姓》:学习中国姓氏文化,增强民族认同感。
4. 《千字文》:欣赏汉字的美,学习成语和典故。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诵读,让学生掌握国学经典的基本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国学经典中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
四、教学方法1. 诵读法:让学生反复诵读,感受国学经典的语言美。
2. 讲解法:教师对国学经典中的难点、重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3.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实践法:将国学经典的道德观念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
五、教学安排1. 每周安排一节国学课,共计10周,完成五个章节的的学习。
2. 每节课时安排:诵读时间占40%,讲解时间占30%,讨论时间占20%,实践时间占10%。
3. 每个章节结束后,进行一次小测验,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4. 期末进行一次综合测试,评估学生对国学经典的整体掌握情况。
六、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通过课堂表现、讨论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
2. 终结性评价:通过期中小测验和期末综合测试,评价学生对国学经典的掌握程度。
3. 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自我反思,评价自己在学习国学经典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七、教学资源1. 教材:《国学经典诵读》五年级下册。
2. 参考书籍:有关国学经典的解读、注释等书籍。
3. 网络资源:国学经典诵读相关音频、视频资料。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五年级下册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五年级下册《国学经典诵读》指导课教案一一.诵读内容:《江畔独步寻花》二.教学目标:1.熟读会背这首古诗2.了解这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江畔独步寻花》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国学经典诵读》指导课教案二一.诵读内容:《雨晴》二.教学目标:1.会背《雨晴》2.了解这篇古文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雨晴》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文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国学经典诵读》指导课教案三一.诵读内容:《宿新市徐公店》二.教学目标:1.熟读会背这首古诗2.了解这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宿新市徐公店》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国学经典之三字经教案

国学经典之三字经教案篇一:《三字经》五年级下册国学《三字经》教学计划陶真慧一、指导思想国学是我校开设的校本课程,旨在以传统文化来熏陶学生,以古典之美来陶冶学生,在校园中形成良好的风气。
二、教学内容及教材简析五年级下册国学以传统幼学教材《三字经》为教学内容。
《三字经》全文1128字,它言简意赅,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讲述历史,介绍知识,鼓励学习,它采用三言韵语,朗朗上口,便于记忆,通俗易懂,有“袖里通鉴纲目”之称。
三、教学目标1. 全面提升学生的古典文化素养,初步了解基本的人文常识、历史知识、人物典范。
2. 通过教学进行阅读积累,培育高尚的审美情感,塑造健康向上的人格。
四、教学重点《三字经》教学的重点在于理解意蕴,反复诵读,了解文史常识,学习人物典范,并在生活学习中以古代典范人物为榜样指导自己的行动。
五、具体措施认真备课上课,在思想上重视国学课程,不占用国学课教学时间,不应付,不走过场,把国学教学落到实处。
在读原文的基础上,引入历史故事,联系当今社会生活。
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把校本课程上成一门学生喜欢上、积极学的课程。
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积累。
帮助学生用各种方法进行记忆,进行朗诵比赛,鼓励学生多背。
对朗读也进行专门指导。
要求学生学以致用,活学活用,理论联系实际,在生活学习中以之指导自己的行动。
六、课时安排1、人之初——名俱杨1课时2、养不教——习礼仪1课时3、香九龄——千而万1课时4、三才者——应乎中1课时5、曰水火——七情具1课时6、匏土革——人所同1课时7、凡训蒙——当讲求1课时8、自羲农——迁夏社1课时9、汤伐夏——七雄出10、赢秦氏——与高齐11、迨至隋——宋犹存12、至元兴——若亲目13、口而诵——宜早思14、若梁灏——勉而致15、犬守夜——宜勉力1课时 1课时 1课时 1课时 1课时 1课时 1课时 2021-9-1 五年级上册国学《三字经》教学总结陶真慧一、总体情况按学校规定,校本课程——“国学诵读”在五年级开设《三字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备课本
班级
科目
教师
小学五年级下期国学经典教学工作计划
现在的孩子对传统文化经典内容知之甚少,他们把大部分的精力都用在学习现代语文知识上,而五年级正是孩子们记忆力最好的时候,正是学习传统文化经典的大好时光,在这段时间里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经典,实际上是在和先哲交流思想感情。
因此,特拟定本学期国学经典教学工作计划。
1、课前认真钻研教材,查阅相关资料,认真备好课。
2、熟悉教案,让教学内容烂熟于心,便于在课堂这个主阵地上充
分发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3、制定国学经典要义诵读表,严格要求,检查每个学生对经典要
义的背诵情况,对于课堂上无法完成背诵任务的学生,积极课外监督、辅导。
4、组织学生开展读经典,画经典活动,如:国学经黄诵读比赛;国学经,典故事演讲比赛;国学经典小报展等,既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同时对所学的国学经典知识也达到了巩固,更让学生从中受到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熏陶和传统美德教育。
5、重视平常积累,背诵经典名句名篇,通过进行比赛来提高效率。
重视多元评价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评价,并以此作为反馈,激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积累。
第二单元强自信第1课时
第二单元睦乡邻第2课时
第二单元强自信第3课时
第二单元强自信第4课时
第二单元强自信第5课时
第二单元强自信第6课时
第二单元第7课时
第三单元亲自然第8课时
课题:第二单元第9课时
第二单元强自信第10 11课时
第二单元强自信第12 13课时。